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級財務審計常見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會計資料不規范
有些村的財務工作仍使用傳統的收入減去支出方法,缺乏足夠的原始憑證,代之以大量的自制自支的白條、收據和報銷單。因為未采用正規的記賬憑證,因此不可能按照規范的會計記賬程序入賬。例如,在對某村進行審計時發現,該村2002年8月12日的招待費為2473.00元,登記在一張自制的記賬憑證中,根本沒有附上任何原始憑證。在記賬憑證的使用上,重復編號、所附原始憑證數與實際數不相符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明細賬和總賬,給村級財務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村級財務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現在財務工作沒能明確的劃分審批人、會計和出納,使會計資料分散在村長、書記、會計和計生專干的手里,待需要時再臨時拼湊在一起。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出現人人都有審批權和現金控制權的現象,或者自批、自領、自用、一個人說了算的現象。
3、會計處理方法不正確
會計處理方法不正確是村級財務工作中最常見的錯誤,也是許多重要問題、熱點問題的癥結所在。具體表現在一是會計科目使用的不合理。例如,同是招待費,有的記入“管理費用”,有的記入“其他支出”或“承包經營支出”;同為一筆借款,借入時記入“短期借款”,返還時卻從“其他支出”中沖銷。二是會計工作的連續性不強,我們在審計某村時,發現其2001年12月31日的應收賬款余額為4327.60元,而2001年1月1日的上年結轉數卻為零,就其原因,原來是被轉入了收益的貸方,但從賬面上卻無任何反映。三是會計期間沒有明確地劃分。如2002年的原始憑證中夾雜著大量1999年至2001年的原始憑證。
4、項目支出繁多,無法準確核實
村級財務中的招待費支出并無明確的限額標準,這很容易給某些村干部造成可乘之機。由于許多專項資金被基層用款單位領用之前,已經被層層分解,在此過程中大多以撥代支。有些用款單位的支出僅憑自制的領款單領款或以領款單作為項目支出;有些用款單位財務管理較混亂,大量的白條使資金真正用于項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例如,我們在具體審查個村時,如果發現該村發放了一筆款項用于統一購買樹苗時,我們可以去懷疑村或農戶會將該項資金挪為他用,但具體核實起來難度較大,審計人員不可能對此進行詳細的核實。
【關鍵詞】村級財務 管理 模式
一、引言
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特別是隨著國家對于“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三資”利用效率不高,財務管理流程不規范,財務管理模式與財務工作實際脫節等等,影響了農村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因此,改革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村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已經成為農村財務工作的關鍵,這對于推動農村建設事業的順利推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村級財務管理概念及常見模式分析
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就是為了充分利用村集體資產,籌集生產資金,提高經濟收入減少各項支出,實現村集體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并確保村級組織整體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所開展的一系列的會計核算、財務計劃、財務監督與控制等財務活動,是對村集體的各項資產進行的運用管理。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村集體資產的管理、集體收益分配、費用開支控制以及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等。現階段,在我國村級財務管理中,較為常見的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村財村管
村財村管模式也就是村集體的財務管理以及會計業務處理等都由村委會計負責,具體業務活動受到上級鄉鎮部門的監督指導。這種模式始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但是由于存在著財務管理程序執行不嚴格、賬目管理混亂等問題,因而容易出現資產流失等問題,現階段隨著對村級財務管理力度的加強這種模式在村級財務管理中已經基本很少采用。
(二)村財鎮管
村財鎮管也就是在確保村集體資金所有權、管理權、核算權以及債務債權不變的情況下,由鄉鎮經管部門對村級財務進行統一的管理和記賬。這種村級財務管理模式有利于實現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強化了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力度,有效減少了隨意開支或者是票據入賬不規范的問題,因而是我國村級財務管理的主流模式。但是也存在著村級財務管理效率不高、會計核算監督職能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三)村級會計委托
這種管理模式主要是將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委托鄉鎮會計中心,由專業受培訓過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從事村級財務管理,通過財務會計人員嚴格按程序進行財務管理,確保財務工作管理規范化。這種村級財務管理模式強化了鄉鎮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職能,有利于村級財務的制度化管理,而且還可以通過村級財務公開提高村民對村級財務的監督力度。
三、我國村級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對于我國的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無論何種模式都有其優缺點,系統分析,可以發現在我國村級財務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具體的共性問題:
(一)村級財務管理流程不規范。
目前在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財務管理流程不標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村級財務審批審核機制不完善,招投標管理程序執行不嚴格,固定資產的購置以及評估處置不規范等問題,造成了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較多的風險隱患,易發生財務管理混亂,甚至是出現腐敗問題。
(二)“三資”利用效率不高
在村集體資產中,比例最高的就是固定資產,但是由于存在著資產結構單一、可增值資產不高的特點,再加上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債務負擔沉重,一些資產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不利于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三)村級財務管理基礎薄弱
大部分村集體在財務管理工作上都存在著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特別是在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方面嚴重滯后,甚至會計電算化也未能實現。在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方面,也缺少必要的財務會計專業技能與實務的專業培訓,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進優化措施
(一)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進行整合再造
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必須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進行優化調整。首先,應該規范財務審批流程,尤其是財務支出審批,嚴格按照支出金額的不同,執行村級、鄉鎮或者是縣級等不同層級的審批程序,同時在財務支出管理方面,應該嚴格按照財務預算計劃執行,對于大額資金的支出必須經過村民會議或者是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其次,規范項目建設招投標的管理,特別是現在城鎮化進程加快階段,村改居等項目越來越多,工程建設內容不斷增加,更應該嚴格項目建設中的招投標管理;第三,應該重點加強固定資產的購置以及處置管理,對于固定資產的購置應該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并采取招投標的方式購置,同時進行村務公開公示;對于固定資產處置,同樣需要會議表決,組織專業機構進行價值評估后方可進行處置變現。
(二)提高農村“三資”利用效率
農村“三資”使用管理也是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三資”管理方面,重點是應該通過資產登記確權,及時摸清資產狀況,進而開展資源的統籌規劃開發。需要注意的是,在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開發過程中,應該嚴格審查,避免出現侵占、挪用、私分集體資金和私設“賬外賬”、“小金庫”等問題,同時對于集體建設用地、耕地、“四荒地”等資源的出租、發包、租賃,應嚴格履行民主程序,實行公開協商和公開招投標,并簽訂規范的承包合同。
(三)夯實村級財務工作的基礎
在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首要工作應該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尤其是財務管理公開制度、民主監督機制以及財務會計人員管理制度,通過以制度為遵循,提高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規范化水平。其次,應該進一步的加強村級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特別是采用村財鎮管與委托會計模式的行政村,更應該完善財務會計工作信息化體系建設,并探索網上審批與電子印章的使用,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此外,應該注重對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確保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五、結語
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活動,提高村級財務工作的規范化水平,是整個農村工作的基礎內容。在對村級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優化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在財務管理流程再造、“三資利用”以及財務工作信息化建設等幾方面采取措施,不斷提高財務工作業務水平,為農村事業建設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菁.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集亟待解決的問題[J].農村經濟,2012,2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