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第1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大氣污染;現狀;危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一些氣體與固體雜質微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混合物被稱之為大氣。當今世界不斷朝著工業型世界發展,交通業也在不斷壯大,工業垃圾更是與日俱增。煙塵、工業廢氣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早已超過大氣層能夠自然凈化的能力,因為工業垃圾的大量排放導致了大氣成分的改變,所以加強治理大氣污染迫在眉睫。研究大氣污染治理對策的首要任務是應該了解導致大氣污染的原因。

一、引起大氣污染的因素

1、氣象因素

污染物能夠擴散和遷移原因有三點,一是受到了空氣流動速率和風向等動力因子的影響;二是由大氣結構穩定等熱力因子的影響;三是雨、雪、水蒸氣等水分引起的。大氣不斷流動導致了存在于大氣環境中的污染源的傳播,當污染源被送到下風向的一個新的地點時,會與當地的空氣混合,然后污染的濃度被稀釋了,這是引起污染程度隨著與污染源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的主要原因。

2、地理因素

大氣的流動會隨著地理條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其中地理條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和城鎮分布。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氣中的溫度、風速和風向等,也就是說地理條件間接性的影響了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3、污染源因素

大氣污染源的主要包括工業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工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企業家并沒有對企業未來發展做長遠打算,而是偏重經濟效益無視環保意義。燃燒工業、塑料工廠及各種化學工廠等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工業污染源。這些工廠排放大量的大氣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污染煙塵等,使得大氣的成分變化很快,很多工業地區的大氣空氣質量低于國家二級空氣質量標準。另外,工業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技術落后也是造成工業大氣污染連年增長的原因。我國的大部分城市市區工業較多,沒有明顯功能區域的區分,工業布局沒有規律比較混亂,使得工業排放的污染大氣可以直接危害到城鎮居民的身體健康。沒有經過標準的處理的工業廢氣直接排入空氣中,嚴重污染了我國的空氣質量。

近年來,我國人口規模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我國的汽車數量出現迅猛增長,大量增加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尾氣,成為造成大氣污染的又一重大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成倍增加的汽車,排放的汽車尾氣含有氮氧化物等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的污染物質,造成城市中霧霾天氣愈演愈烈,居民健康越來越差。

二、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大氣污染狀況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煤煙型污染。在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較高、二氧化硫的污染較高、機動車尾氣所排放量在不斷增加以及不斷加重的氮氧化物等,因此我國大氣污染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目前,在我國的華中、西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形成了多個酸雨區。

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指來自生產以及生活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以及煙塵。有一些城市的大氣污染不僅包括了燃煤污染,而且還包括了與當地工業污染以及地理條件相聯系的地方特點。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分布特征如下:在冬季,大氣污染最為嚴重;在夏季,大氣污染最輕;在春秋季節,大氣污染的程度介于冬季和夏季之間。然而從污染的總體上來看,北方明顯大于南方。由于人類生產活動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會使得城市大氣污染形成,并且隨著沙塵天氣的不斷出現,使得北方大氣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

三、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1、合理的規劃以及進行全面的布局

在綜合防治大氣污染的時候,要從協調地區經濟發展以及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來出發,與此同時要全面調查研究該地區的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類污染物質的種類、數量以及時空分布,在制定控制污染方案的時候,要充分結合調查研究的數據來進行。在規劃工業生產區的時候,要將其規劃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在工廠區以及城市居民生活區之間設置隔離帶,通過隔離帶,不僅能夠響應國家政策進行植樹造林,而且能夠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對于那些污染嚴重以及資源浪費嚴重的企業,相關的政府要實行關、停、并、轉以及遷等相關的措施。

2、對能源結構進行改善,不斷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并且在商品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占73%,然而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第一,要對能源結構進行改善,比如:要使用天然氣以及二次能源等,與此同時還應該不斷強化對太陽能、風能以及地熱能的認識。第二,由于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能夠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但是我國還應該不斷推廣新型能源,減少我國的大氣污染。由于我國能源的利用率僅僅只有30%,因此我國要不斷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實行區域集中供熱

城市煙塵的主要來源是千家萬戶的燃煤爐灶以及短小的煙囪。為了能夠減少城市煙塵的污染,這就要實行集中供暖以及供熱,并且在設立較大規模的熱電廠以及供熱站,這樣做有利于消除煙塵。區域集中供熱主要有以下優點:第一,促使熱能利用率逐漸提高;第二,方便高效率的除塵器;第三,使得燃料的運輸量得以減少。

4、進行植樹造林,對環境進行綠化

防治大氣污染的一種有效的措施是指進行植樹造林,對環境進行綠化。由于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氣體以及凈化空氣的功能,因此我國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不斷減少我國的大氣污染。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放出大量的氧氣,并且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植物能夠起到調節空氣成分的功能。

5、加強工程技術投入

工程技術方面采用的措施主要是針對防治大氣污染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第一,保證能夠清潔生產。生產企業應該以自身為出發點,對產生的工業污染進行治理。如果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將有助于企業在生產結束時,達到少排污的目的。第二,集中供熱或制冷。我國地大物博,針對不同的地理區域,我們可以在北方提供集體供暖,在南方采取集體制冷的措施。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上的發揮燃料的可利用價值,而且可以促進燃燒設備的改進,從而降低了在供熱或制冷過程中因充分燃燒燃料而產生的大氣污染。第三,盡量使用綠色能源。風能、太陽能均屬于綠色能源,最大程度上使用綠色能源,有利于降低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在使用這些已開發的綠色能源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水電的合理性開發。第四,對最后階段加強治理。防治大氣污染的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手段與方法就是指最后對污染物的治理了,所以說在最后的階段,應該針對性的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質或是有害物的清理采取措施。

例如從去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的霧霾天氣,北京環保部門就針對大氣中主要污染成分進行分析,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例如采用火電鍋爐節能脫硝一體化實現技術、氫氣豎爐直接還原清潔冶煉技術,以及垃圾熱解處理技術等。同時,在專項資金的投入下,更多的先進技術將會應用到高能耗企業當中,以解決其造成的大氣霧霾污染。

6、加強公眾參與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同一片天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大氣環境。所以在政府采取措施,經過市場調節,革新科技之外,還要提高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程度。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把那些針對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政府相關部門和各種大眾媒體應該開展多種多樣的科普教育和輿論宣傳,對全國范圍的人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尤其是從幼兒教育抓起,提高全民生態理念和法制觀念,創造出全民主動參與,積極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添磚加瓦。

結束語

大氣污染對于現在我國居民的影響已經不容忽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大氣環境不受污染。大氣環境一旦遭受污染,對于它的治理將會是一個艱難而且長久的任務。我們要對其原因進行科學的對策分析,針對影響大氣污染的各種因素,找出合理的解決對策。依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通過社會全體的共同努力,終會讓大氣污染得以治理。

參考文獻

[1]李培,王新,柴發合等.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控制綜合管理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36(5):8-9.

第2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城市環境;大氣污染;污染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城市大氣污染危害性和特點分析

1.1城市大氣污染危害性表現

城市大氣污染,具體指的是城市居民住宅區及周圍環境的空氣污染直接給城市居民帶來的危害。一方面,在城市居民住宅內使用液化氣、煤氣等進行燒菜做飯產生的氣體,室內的裝飾材料以及家具材料含有并散發出的甲醛、乙烯、酚等有害化學氣體,如果排氣不良,這些氣體就會對城市居民居住的小氣候環境產生污染,短期會使居民產生頭暈或者嘔吐等不良癥狀,長期甚至會致病。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居住區如果距離工業區、廢物處理場、交通干線較近,住宅區環境也會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大氣污染,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區的空氣質量,危害著居民的身心健康。

1.2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大氣污染情況比較嚴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鎮和農村轉移的趨勢。根據有關資料反映,目前中國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塵顆粒也居世界前列。中國140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超過國家三級標準,屬于嚴重污染性城市。中國是世界上燃煤大國,居于世界第一位,以二氧化硫和煙塵為代表的煤煙型大氣污染環境范圍最廣;其次城市及周邊化工廢氣、冶金廢氣、機動車尾氣等排放的有害物質加重城市大氣污染。大氣污染會造成局部地區空氣變濁,能見度降低,霧霾天氣嚴重,交通事故增多,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數量大減而影響城區植被的光合作用;其次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在工業城市上空,因工廠的廢熱大量排入天空,使近地面氣溫比四周郊區高1%~5%,形成局部地區熱氣環流,如今年夏天全國43個城市出現40度以上罕見的高溫天氣;再者由于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煙粉塵和其他污染物,對水蒸氣有凝結作用,促使下風口降雨量增加,大氣污染物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會發生光化學反應,還有可能出現酸雨。大氣污染會對人體呼吸系統等造成許多危害,導致人體各種病變甚至引起癌癥的發生。大氣污染也危害工農業發展,危害城市環境生態平衡,甚至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2、城市大氣環境污染的來源

大氣污染源是指向大氣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大氣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按污染物質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

2.1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現象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是大氣污染物的一個重要的來源,盡管與人為源相比,由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種類少,濃度低,僅在局部地區某一時段可能形成嚴重影響。大氣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噴發、森林自燃火災、自然風沙揚塵等。

2.2人為污染源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源也是指由人類活動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發生源。可概括為四方面:

(1)燃料燃燒: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過程是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重要發生源。煤是主要的工業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氫、氧、氮、硫及金屬化合物。煤燃燒時除產生大量煙塵外,在燃燒過程中還會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及煙塵等有害物質。

(2)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是城市以及工業區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3)交通運輸過程中排放: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如汽車、飛機、船舶等排放的尾氣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內燃機燃燒排放的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含氧有機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鉛的化合物等多種有害物質。由于交通工具數量龐大,來往頻繁,污染物的排放量十分可觀。

(4)農業活動排放:農藥及化肥的使用,對提高農業產量起著重大的作用,但其揮發性有害物質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致使施用農藥和化肥的農業活動成為大氣的又一污染源。

3、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對策

3.1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

首先,對區域內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質的種類、數量以及時空分布等作全面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調整產業結構,對已有污染嚴重、資源浪費高、治理無望的企業要采取關、停、并、轉、遷等措施。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控制污染。工業生產區應嚴格禁止布局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在工廠區與城市生活區之間,要有一定間隔距離,不宜過分集中,防止對城區造成直接或間接性濃度疊加污染,同時應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3.2改進燃料結構,合理利用能源

我國當前的能源主要以煤炭為主,在燃煤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SO2, CO以及懸浮顆粒等大氣污染物。因此,要防治煤煙型大氣污染,首先要推廣工業型煤以及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并逐步推廣使用天然氣、煤氣和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有效控制煙塵排放量。

3.3集中供熱,節能減排

目前,我國居民居住區仍有數量極多的生活爐灶分散使用,煙氣污染比較嚴重。所以,設立規模較大的熱電廠和供熱站,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代替分散供熱,是節約與合理利用能源,防治大氣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徑。以中壓、中型鍋爐取代大量、分散的低熱效率的鍋爐,提高鍋爐效率,節約燃料。另外,采取高煙囪集中排放,有利于煙氣的擴散和稀釋,從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3.4嚴格要求污染排放源采用高效除塵凈化設備

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燃煤及化工冶煉等產生的煙粉塵及SO2等有害氣體。要去除這些污染物,可用干法、濕法、過濾及靜電法。干法去除的常用設備有重力沉降室、慣性除塵器和旋風除塵器等;濕法去除的常用設備有泡沫除塵器、噴霧塔等;過濾法去除常用的設備有顆粒層過濾器和袋式過濾器;靜電法去除的常用設備有干式靜電除塵器和濕式靜電除塵器。一般情況下,較大顆粒宜于采用干法去除,而細小顆粒則宜采用過濾法和靜電法去除,SO2等有害氣體采用濕式及化學吸收處理去除。

3.5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

機動車燃料完全燃燒后排出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SO2等有害污染物。機動車排放的廢氣污染面廣,是城市大氣污染的又一重要問題。要減少這類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改變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油的燃燒質量,鼓勵發展清潔燃料車。同時,加強城市機動車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對機動車實行監督檢測,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統,控制交通污染。

3.6植樹造林,凈化環境

綠化造林是大氣污染防治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措施。茂密的樹林能降低風速,使空氣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飄塵;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CO2,釋放O2,使空氣得到凈化。因此,大力加強綠化建設,提高城市綠化面積,能夠有效減輕污染危害,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

3.7提高大氣污染防控的技術措施

這主要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1)加強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監管。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檢測的大氣環境指標。主要的檢測有顆粒物質、含硫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測定等。(2)有效利用生物的凈化和監控作用。植物對大氣飄塵和空氣中放射性物質也有明顯的過濾、吸附和吸收作用,還有吸收有毒氣體的作用。從這些方面來說選擇某些敏感性植物又可起到毒氣的警報作用,故在城市敏感區可營造對污染物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

4、結語

從工業革命開始,大氣污染問題就一直困擾著城市居民。在經濟取得發展的同時,大氣環境卻被破壞,特別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由于工業的不斷發展,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日趨增多,從而產生的空氣污染已嚴重地對人們的生活與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加強對城市大氣污染治理與防治問題的研究,切實減少大氣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危害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于秀娟.《環境管理》[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2]魏文靜.《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及綜合防治措施探析》[J].天津科技,2009(6).

[3]李培,王新等.《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控制綜合管理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5).

第3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PM2.5;污染源;聯防聯控

中圖分類號:X51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3-291X(2013)11-0155-02

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貫徹的是發展第一的固定思維模式。為了發展,我們可以暫且犧牲一些利益。這種利益的犧牲,包括對大自然,包括對生態,包括對人類的朋友動物,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我們用一個個藍天白云的天氣,用一次次動物的哭泣,用生態的惡化,用我們今天的遭遇,換得了城市的一種超前發展。

2012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PM2.5監測。10月6日,北京市35個PM2.5監測站點全部投入試運行,并實時試運行數據。在監測的同時,也在治理。北京制訂了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先后經市政府專題會、市委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由市政府實施。這一年,北京市完成了2 600噸蒸汽煙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核心區2.1萬戶平房采暖“煤改電”,推動西南煙氣熱點中心建成使用。同時,正式實施第五階段車用油品標準,全年共淘汰老舊機動車37.7萬輛,并啟動了第五階段機動車新車排放標準。

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正式,備受關注的PM2.5則成了空氣質量的常規監測指標。但要解決PM2.5等區域性污染問題,單打獨斗顯然不行,需要區域污染聯防聯控、多種污染物協同處理,既要深化污染源治理,更要加強移動源和面源的治理。

排入大氣中的顆粒污染物從產生的來源來看,可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物。而大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后者,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所造成的。人為的污染源主要表現在:工業污染源,由火力發電、金屬的冶煉、玻璃與食品加工等生產過程和燃料燃燒過程中所排放出的煤煙、粉塵和廢氣等造成的大氣污染;交通及運輸污染源,由汽車、火車、飛機、船舶、運載火箭等交通工具在行駛過程中排放尾氣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生活污染源,人們由于生活上的燒飯、取暖等需要,燃燒燃料向大氣中排放煙煤及垃圾焚燒(包括節假日慶典上的焰火燃放)等所制造的大氣污染;農業污染源,農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及農田產生的甲烷氣體,通過揮發而進入大氣中,可污染大氣、降水成分;軍事或科學實驗污染源,核試驗、原子彈爆炸、航天器的廢棄物及毀壞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氣層的嚴重污染危害。此等細顆粒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極難消除,對人體健康侵害極其嚴重,而且也減少了城市的能見度。PM2.5的問題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普遍不安與廣泛關注,是因為它不僅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質量,也威脅了后代人的生存,這必須與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增長,它不僅重視增長數量而且要求提高效益,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雖然未來人對幸福的理解也許與我們有所不同,但作為人,他們的某些需要(如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健康而穩定的生態系統)必須首先得到滿足。因此,為了下一代,為了我們人類發展的未來,我們必須強化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以此為未來留下一個穩定而健康的生態環境。

“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啟動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這在北京市公布的為群眾擬辦的重要實事中位列首位。事實上,全國很多城市都在面臨著一場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的攻堅戰。

現在的事實是,現行標準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污染嚴重的事實。新標準實施后,由于標準值加嚴和評價項目增加,我國將有2/3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反映問題靠監測,解決問題靠減排。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說:“這就要求我們由控制一次污染物為主,轉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同時控制,對源分析、排放源清單、污染物控制排放策略、環境政策等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同時,管理對象由以工業行業為主向全社會轉變,很多領域的環境管理僅僅依靠目前環保部門的職能是無法實現的。”可以這樣講,與控制TSP、PM10相比,控制PM2.5的難度更大,因為不僅要控制一次污染物,更要減排其前體物,而前體物與能源結構、經濟結構密切相關。要控制PM2.5的污染,表面上是控制顆粒物污染,實際上是必須要控制一切氣態污染物。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撰文指出,我國“十一五”的控制重點為二氧化硫和工業煙粉塵等單一污染物,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解決復合型大氣污染的要求。此外,對應單個污染物控制,“十一五”期間我國采取的是單一污染源治理模式,關注電廠等工業大點源的治理,對煙煤小鍋爐污染、揚塵等面源以及機動車等移動源治理力度明顯不夠,已不能適應PM2.5的防治需要。要解決當前突出的光化學煙霧、灰霾等問題,需要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同時加強移動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我們要調整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以及當代人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形勢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氣狀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必然。為了加強PM2.5的治理,為人民創造一個清新、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我們必須對大氣PM2.5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1.控制工業污染排放總量。為此,我們不應該只調整行業配置,也要搞好規劃布局,特別是工業布局,這對一個城市的大氣狀況十分重要。在布局工業時,應將工業生產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數大城市。如此單位面積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凈化。另外,廠址的選擇也應與該廠的性質相符,如生產有害氣體的工廠應布局在居住區的下風向。

2.控制細顆粒污染物的排放。我國已經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就把揚塵污染防治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包括,落實責任制,將揚塵控制作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加強施工揚塵監管,將施工企業揚塵污染防治情況納入建筑企業信用誠信體系,推進綠色施工;提高道路保潔水平,加強渣土運輸車密閉運輸管理等。

3.減少熱電廠、供熱鍋爐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我們將通過經濟、政策的管理辦法保證低硫煤的優先使用。高硫煤的電廠提供煤炭在使用前要增加煤煙氣脫硫清洗設施的安裝。實際上,我國的能源結構極不合理。從目前情況看,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構成中占70%以上,成為我國主要的能源。我國工業燃料動力的80%依靠煤炭,而全國總體每年用于直接燃燒的煤炭占總煤耗的84%。其不高的利用率使得我國的大氣污染更加嚴重。因此,我們應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石油、風能、太陽能的比重,發展新能源,以此來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4.加大汽車尾氣的控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擁堵嚴重,龐大的機動車保有量和低速行駛,造成汽車燃油燃燒不充分,從而導致PM2.5排放量倍增,像北京,機動車尾氣占PM2.5排放總量的22%,機動車污染已經是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我們要加大淘汰黃標車的力度,嚴格制定新車排放標準,以降低機動車排放強度。而對于數量更為龐大的在用車減排,關鍵在于油品升級。可現在油品升級步子低,已經嚴重落后于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提高,到2014年才能在全國范圍內供應滿足國IV排放標準要求的車用汽油,滿足國IV排放標準要求的車用柴油標準目前還處于起草階段。

除此之外,像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優化能源結構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的產生、可再生能源資源的促進等都是保護大氣環境,降低PM2.5指數的研究重點。

基于此,我們說,構建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則是當下較為可行的治理PM2.5之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是橫向關系上的行政區協同運用組織和制度等資源綜合實施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度體系。它較顯著的特征是:主體關系上的橫向型、防治客體的流動性、區域性、防治手段的綜合性。雖然在PM2.5污染的過程中,區域內的各個行政區都是污染輸出者同時也是污染受害者,但各個行政區污染損害的程度和對污染治理的力度是不盡相同的。出現的問題是,個別地區只污染不治理或多污染少治理,在享受其他地區污染治理外部正效應的同時將自身的污染成本轉移給相鄰地區,最終損害的是整個區域內的大氣質量,形成PM2.5的外溢效應。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區聯防聯控機制,限制或杜絕此類現象發生和擴展。

若想消除PM2.5污染治理中外部性效應,則必須加大環境法制度的建設,比如,建立區域主體制度、建立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制度、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建立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應急應對制度等。通過“法”的確立,“制度”的建設,剛性地治理PM2.5污染的迫切問題。

由于區域聯防聯控的實踐經驗并不充分,相關的制度尚未健全,因此,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構建和運行的過程中,應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更高行政層級的協調和督導工作,工作重點應放在污染的治理而非污染的轉移上,努力提升區域聯防聯控功能的公眾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對逐步扭轉PM2.5污染和其他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不是全面小康。經濟發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氣不好是小事兒”心態來應對突況,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圖自己方便不管環境負擔。只有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我們才可能擁有天藍、地綠、水凈、風清的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 左玉輝.環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九龍坡區;PM2.5;對策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PM2.5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CUI Feng LIU Jian XIONG Fe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Jiulongpo Distict,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Jiulongpo 401329,China)

【Abstract】With respect to the air pollution status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PM2.5 and corresponding reason for the year 2015. Results showed that January showed the highest PM2.5 concentration, while September showed the lowest. Generally speaking, PM2.5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 in winter, and low concentration in other seasons. For the period of 12th Five-Year Plan,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PM2.5 was serious.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PM2.5 pollution, this paper presented four preventive methods which showed practicable values.

【Key words】Jiulongpo district; PM2.5; Strategy

0 引言

粒子(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粒物。PM2.5可以進入細支氣管(呼吸支氣管)和肺泡區,顆粒物上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被血液和人體組織吸收,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和危害,粒徑越小,比表面越大,越容易吸附其他有害物質,同時也越容易被人吸入支氣管和肺部[1]。另外,以PM2.5和近地層臭氧相互交織的復合光化學污染是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的殺手[2-4]。重慶位于我國西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不利于污染物擴散使得大氣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九龍坡區為重慶市主城九區之一,是重慶市的傳統工業大區,環境空氣污染問題一直以來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1 九龍坡區PM2.5污染現狀

1.1 2015年九龍坡區細顆粒物污染現狀

2015年,全區空氣中細顆粒物月均濃度范圍變化較大,在33~129微克/立方米之間,其中1月濃度最高,9月濃度最低,總體呈現冬季高,其它季節較低的季節特征。從全年變化趨勢來看,PM2.5的濃度變化趨勢呈現先降低后上升的趨勢,具體而言,從1月份最高值逐漸降低至9月份最低值后逐漸上升,期間6-9月略有波動。

1.2 “十二五”期間九龍坡區PM2.5污染現狀

因PM2.5的監測始于2013年,所以“十二五”期間PM2.5的年均濃度只有后三年的數據。“十二五”期間,全區環境空氣中PM2.5三年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高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各年年平均值均高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最大年均值為73微克/立方米,最小年均值為57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2015年PM2.5年均值下降21.9%。

2 PM2.5污染的原因分析

PM2.5中既有無機組分,也有有機組分;既有由多種污染物直接排放的一次顆粒物,也有由氣態前體物通過均相和非均相反應轉化而生成的二次無機氣溶膠(主要有硫酸鹽、硝酸鹽和銨鹽)和二次有機氣溶膠。城市中PM2.5受人為源的影響較大,交通排放、電廠、工廠、家庭烹飪、生物源以及前體物的二次轉化等是城市大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有研究表明機動車是城市大氣中PM2.5最主要的直接排放源[5]。

2.1 交通排放源的持續增長

“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全市和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全重慶市汽車持有量由2011年的130萬輛增至2015年的279萬輛;2011年主城區汽車保有量為57.2萬輛,2015年該數據翻番,主城區汽車保有量每年增幅17%;(數據來源于重慶統計年鑒)。汽車持有量的增長增加了PM2.5的排放源。

2.2 工廠排放源的不斷增加

九龍坡區是工業大區,2015年,實現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4個,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及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摩托車制造業等四大主要行業。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會涉及到直接排放PM2.5或者PM2.5的前體物。

2.3 露天燒烤的任意排放

夜間露天燒烤是重慶的一大特色,燒烤過程中的燃料為木炭、焦炭。燒烤過程中產生大量含塵的油煙氣不經過任何處理設施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空氣中PM2.5起著重要貢獻。

2.4 地形、氣象條件對污染物的清除限制

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南丘陵山區,常年處于靜風,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城市大氣環境容量有限,不利于PM2.5的稀釋。低風速、強逆溫、多山地構成了重慶市九龍坡區污染自然特征,嚴重的影響了PM2.5的去除,使得環境空氣的治理難度較大。

3 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強機動車輛尾氣的監控和管理。要加強汽車尾氣的監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監控管理措施,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對不達標車輛要建立相應的處罰、整改制度,該淘汰的車輛嚴格淘汰。建議在交通主干道多設立汽車尾氣自動監測系統,像監控汽車違反交通規章一樣嚴格監控汽車尾氣排放情況。

第二,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源的監管和治理。要督促企業安裝廢氣治理設施,加強監管企業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監控企業廢氣中PM2.5及其前體物排放情況,確保企業排放的PM2.5及其前體物濃度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要求,并力爭將排放濃度降至最低,減少對環境容量的壓力。

第三,加強露天燒烤的管理和規范,責令燒烤經營者將燒烤場所固定在室內,并安裝油煙凈化器對油進行處理后再排放。

第四,推動經濟激勵,對我區細顆粒物的防控工作中引入市場化的經濟政策,將市場機制和強制措施有機融合,達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4 結論

雖然“十二五”期間后三年九龍坡區PM2.5濃度呈略微下降趨勢,但各年細顆粒物濃度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所以PM2.5減排是九龍坡區大氣污染減排的重要內容,為確保九龍坡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實施,除了需要時間和措施外,更需要各級部門、各行業、各區縣的配合以及廣大人們群眾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唐孝炎,張邵.大氣環境化學(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Dockery, D., C. Pope, X. Xu, J. Spengler, J. Ware, M. Fay, B. Ferris, and F. Speize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six(下轉第77頁) (上接第102頁)US citie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3. 329(24): p.1753.

[3]Zhang, M., Y. Song, and X. Cai, A health-based assessment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in 2000-2004.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7.376(1-3):p.100-108.

第5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工業能耗全面降低助力PM2.5治理

北京高耗能行業耗能水平正在全面降低。近兩年,受首鋼總公司涉鋼主流程業務遷出以及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降溫的影響,高耗能行業產品需求不足,生產下滑,工業綜合能耗也隨之降低。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783.8萬噸標煤。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五個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345.8萬噸標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的75.4%,同比下降3.7%。

燃煤是工業能源消費的主要燃料,其燃燒過程對PM2.5的產生具有直接作用。近年來,北京工業能源消費品結構不斷優化,電力、天然氣消費量逐年增加,煤炭消費量持續下降,但煤炭消費仍是工業的主要用能。2011年,工業煤炭消費總量為1729.2萬噸,比2006年下降25.4%;天然氣消費量為34.9億立方米,比2006年增長2.4倍。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耗煤量達1177.5萬噸,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耗煤量的71.6%。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煤耗為0.13噸,其中傳統工業萬元產值煤耗較高,如非金屬礦采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萬元產值煤耗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噸、0.44噸、0.26噸。

工業污染排放逐步降低。近幾年,隨著高耗能行業的關閉、遷移以及設備技術改造的增強,北京工業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2011年,工業二氧化硫排放6.1萬噸,同比下降8.3%;工業煙(粉)塵排放2.9萬噸,同時下降31.1%。

PM2.5治理對工業影響有弊更有利

毫無疑問,對PM2.5的防治加大了北京工業增長的壓力。2006年以來,全市通過實施首鋼搬遷、關閉北京焦化廠、水泥行業整合轉型、淘汰高污染企業等多項工業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工業粉塵、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也致使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速下滑,比重降低,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帶動明顯降低。2006~2011年,上述4個行業年平均增速分別為4.1%、2.3%、5.9%和-22.5%,均低于規模以上10.6%的平均增長水平,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5%,比“十五”時期降低9.8個百分點。

2012年5月,北京市環保局《2012年北京工業PM2.5污染防治舉措》,提出:為減少工業企業排放PM2.5,2015年之前“三高”企業淘汰數量將達到1200家。目前,“三高”企業退出力度加大,而新興行業正處于培育期,對工業經濟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尚不明顯,北京工業經濟已連續兩年處于較低的增長水平。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2012年增長7%,均低于“十一五”時期10.6%的增長水平。北京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穩增長壓力進一步加大。

為進一步治理PM2.5,環保部門對工業企業排污管理更加嚴格。全市工業企業積極響應,通過設備改造減少排污,以達到排污標準,也令企業運行成本增加。尤其是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企業為加快實現由燃煤機組轉為燃氣機組的置換步伐,增加了不少生產運營成本:一是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的成本較高。2011年,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中機器設備支出229.2億元,占同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0%,在37個行業大類中位居第二;二是燃料中天然氣價格比煤高,企業原材料增長明顯。2011年,全市發電企業中,采用燃氣機組發電企業每發1度電的直接材料消耗約為燃煤機組的1.9倍;三是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將增加。另外,北京于2011年9月1日率先實施國Ⅴ的排放標準,以降低機動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而機動車排放標準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燃料品質的提升。對此,北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的重點企業對煉油裝置的結構做出重大調整,改造一系列加工裝置,進而增加了企業的煉油成本。

雖然提高環保標準,尤其是針對PM2.5的監測和治理,短期內會對北京工業經濟增速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利大于弊。標準的提高將淘汰一批工藝水平落后的企業,加快行業整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這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利好影響。2012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工業大氣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12-2020年)》。該行動計劃以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為目標,以控制PM2.5污染為重點,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和標準,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深化工業污染治理。長期來看,這將進一步提升首都工業的發展質量,有利于深化北京工業結構的調整、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拓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成長空間、加快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積聚。

讓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共舞

積極應對PM2.5治理,打造環境友好型工業是北京工業企業尋求長久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在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平衡,使其和諧共存,是我們應該積極探討的問題。在這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推進“技術減排”。2011年北京工業二氧化硫排放比2010年降低了8.3%,降幅高于“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年均下降4.4%的目標值。雖已超額完成任務,但主要是通過前期的大力度關停、搬遷高污染工業企業來實現的。后幾年,實現真正的“技術減排”已迫在眉睫,應充分利用工業先進技術對污染企業進行改造,提升北京工業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性。

深化“結構減排”。近幾年,隨著一批高端制造項目的建成投產,工業行業結構有所優化,但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一些領域發展較為遲緩。因此,應在工業新建項目選擇、產業培育和扶持上下工夫,推動工業不斷優化結構,實現北京工業的平穩增長、綠色發展。

加強“聯動減排”。大氣污染除了受本地區污染源的影響以外,由于其具有流動性,因此也受鄰近地區污染源的影響。北京周邊地區的工業結構多以石化、鋼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為主,因此應打破區域界限治理污染,加強京津冀合作,構筑“環首都生態圈”,聯合制定工業污染治理措施,實現同步發展、同步減污。

提升“積聚減排”。生態工業園區在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集中供氣供電,集中處理廢氣、廢水、廢渣,不僅節約了用地和投資,發揮了公用配套設施規模化的優勢,而且環保質量有所保證。因此對新建工業項目應優先允許其進入工業園區,并且加快園區外現有工業企業遷入,進一步實現聚集發展。

第6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字:土壤污染污染、現狀、特性、成因及類型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土壤是環境要素之一,是人類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近2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土壤質量惡化加劇,危害更加嚴重,己經影響到小康社會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對于土壤污染這個問題,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外源污染物進入土壤,便可稱為土壤污染;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外源污染物不僅需要存在于土壤中,而且要對土壤本身或者土壤中附著的植物或者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才能稱之為土壤污染。綜合來說,土壤污染,就是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廢棄物等直接或者間接的進入土壤,使得土壤的形狀和性質等發生變化,并且超出了土壤的自凈能力,破壞土壤乃至整個生態平衡的現象。

2、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現如今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壤污染,由于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導致受污染土地的面積不斷擴大,這一問題已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2014 年 4 月 17 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本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范圍是除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外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 630 萬平方公里。調查采用統一的方法、標準,基本掌握了全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 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 11.2%、2.3%、1.5%和 1.1%。從土壤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 19.4%、10.0%、10.4%。

我國目前土壤污染呈污染種類多、污染途徑廣、有機無機污染物混合污染、新老污染并存的多元素復雜形式,防治難度極大。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受到土壤污染的嚴重威脅,同時也影響社會和諧。我國土壤污染狀況總體呈現污染物種類多、含量大、受污染土地面積廣的特點,農村、城市和礦區呈現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狀況,尤其是耕地受污染嚴重。目前,有關研究表明,我國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嚴重,約有五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屬污染,而農產品被有機污染和農用化學品污染,導致其產量和質量均有下降,每年的直接損失至少數百億。

近幾年來,環保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土壤環境保護和治理問題也成為除了水、大氣、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外的新的關注熱點。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食品的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已受到土壤污染的嚴重威脅,土壤污染問題引起了環保治理者的高度重視,為此,國務院辦公廳于今年初《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在全面摸清我國土壤被污染狀況的前提下,建立嚴格的涉及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環境保護和治理制度,遏制土壤污染的上升趨勢,保證全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調查點位達標率高于80%。并提出到2020年,力爭建成我國土壤環境保護體系,明顯改善全國土壤環境質量。

3、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類型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土壤污染物的來源,這些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造成了土壤污染的多樣性。通過污水排放、化肥農藥的使用、廢氣和固體廢物,這些污染物質進入土壤并大量累積。隨著近幾年來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固體物質堆放和傾倒在土壤表面,土壤層中也滲透著大量有害廢水,大氣中的飄塵及有害氣體也會隨雨水進入土壤,另外農業化學肥料污染也是導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過程過多的介入土壤,導致土壤污染的未知來源范圍廣、種類復雜。

3.1水質污染型

主要由于污染水源(指未經處理、未達排放標準的城市生活或工業廢水等)通過被污染的地表水灌溉農田,最終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隨著污水進入農田而污染土壤。

3.2大氣污染型

工業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氣體通過空氣沉降、化學反應等過程,產生酸雨進入土壤,引起土壤的酸化。另外空氣中的粉塵、煙塵等粒子由于地球重力作用空降進入土壤,也形成了土壤污染。

3.3固體廢物污染型

城市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煤渣、礦渣、粉煤灰等)大量堆放在土地表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土壤污染,使環境惡化。這些工業企業及生產生活產生的廢物、垃圾等固體有害物質在堆積、處理和掩埋的過程中,大量占用地表面積,并且隨著大氣的遷移、降水、擴散、地表徑流等進而污染周圍地區土壤,形成土壤污染的點源性污染。隨著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固體廢物污染的污染物性質和種類都逐漸復雜化,并且這種復雜趨勢日漸擴大。

3.4農業污染型

農藥、化肥在農業生產中過量或不合理的使用都會造成土壤的污染。例如,氮肥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被大量使用,導致土壤自身成分被破壞,形成土壤表層硬化,造成土壤的生物本質變差,致使農業產品的產出和質地下降。農藥雖然具有殺蟲的作用,但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會使農藥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沁入土壤,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就會引起土壤嚴重污染。

4、土壤污染特性

土壤污染因其組成結構和形成原因的復雜具有獨特性,與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其他環境污染有極大差別,它有著自身特有的性質。

4.1隱蔽性和潛伏性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長期積累的過程,一般要通過對土壤污染物進行植物產品質量分析監測、植物生態效應監測、植物產品產量監測、以及環境效應監測等來發現。其后果要通過長期攝食由污染土壤生產的植物產品的人或動物的健康狀況才能反映出來。因此,土壤污染不像大氣和水體污染那樣易被人們所覺察。

4.2不可逆轉性和長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極難恢復,而重金屬污染則是一個不可逆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也需要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降解過程。由于土壤是一個絡合一鰲合體系,土壤中凡乎所有的金屬離子都有形成絡合物和鰲合物的能力,形成的絡合物、鰲合物可以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存在于土壤中,在常態下難以分解、轉化。因而,土壤一旦遭受污染,極難恢復。

4.3后果的危害性

土壤污染的后果十分嚴重:1、被污染耕地質量下降,經濟損失嚴重。耕地中污水灌溉并長期使用肥料、農藥、農膜,致使污染物在土壤大量累積,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產量減少,質量下降。2、食品安全隱患增加,危及人體健康。農作物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生長,大量吸收來自污染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質,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導致各類疾病的產生,危害人體健康。3、生態安全受到威脅。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土壤污染直接導致土壤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產生改變,使得生物種群的多樣性減少,結構改變,導致土壤生產力減弱,破壞生態安全。土壤污染不僅危及特定地區的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人生和財產安全,甚至波及更廣范圍的多數人的人生和財產安全;不僅危及當代人的生命健康,甚至會殃及子孫后代的利益。

4.4難以治理性

由于土壤污染的來源具有多樣性,在治理土壤污染時僅僅依靠治理污染源頭是遠遠不夠的。土壤會被重金屬、有機物質、放射性元素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這些物質在土壤中積累,很難被土壤稀釋,有時甚至需要換土或者淋洗等方法來治理土壤污染,因此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相對較高,時間較長。而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等則可以通過直接治理污染源頭而達到短時間內稀釋凈化自然的效果。

5、總結

在2012年兩會上周宜開委員說,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嚴峻,存在的突出問題。周宜開委員并建議:一、抓緊制訂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專門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二、盡快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戰略。開展重點加密調查,評估土壤污染對生態環境的風險;建立國家區域土壤污染檔案;加強土壤污染監測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推進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復。三、嚴格保護耕地土壤環境。重點做好農產品基地和農業主產區土壤環境安全性評估和有效保護;全面推廣數字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強耕地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

土壤是人與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而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土壤環境正逐漸被破壞,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由于我國當前土壤污染形式嚴峻,所以一定要實施防治戰略、加強管理、嚴格保護土壤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虹、馬娜、葉露、李燕飛、陳玲.國外土壤污染防治進展及對我國土壤保護的啟示.環

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6,18(5).

[2] 蔡守秋,李建勛. 2008.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法論綱.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3):123-135.

[3] 何康林.2005.環境科學導論.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40.

[4] 楊小飛.2008.我國土壤污染的現狀特征及其法律規制.甘肅科技縱橫,(4):63

[5] 趙強.我國的土壤污染現狀及其防治對策.福建水土保持,2O04(1)

[6] 高翔云、湯志云.國內土壤環境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江蘇環境科技,2006,4

第7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1.農藥的發展概況

農藥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即天然藥物時代(約19世紀7O年代以前)、無機合成農藥時代(約19世紀7O年代至2O世紀4O年代中期)和有機合成農藥時代。

2.我國化學農藥污染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使用品種多、用量人,其中70%~80%的農藥直接滲透到環境中,對十壤、地表水、地下水和農產品造成污染,并進一步進入生物鏈,對所有環境生物和人類健康都具有嚴重的、長期的和潛在的危害性。

我國“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確立以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化學農藥用量過大,一些地區單純依賴化學農藥治蟲防病等突出問題。我國白1983年始限制了有機氯的生產和使用,有機氯對環境的污染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但在原有機氯重污染區,還將出現局部的、間歇性污染。

我國化學農藥生產企業的規模、設備和技術力量比較落后,化學農藥品質還不能令人滿意。近十兒年來,化學農約品種雖然發生了較火的變化,開發了不少新品種,但整體上還是以老的傳統品種為主體,各類化學農藥品種比例不合理、產品顯老化、劑型單調。

在我國,殺蟲劑1化學農藥的70%以上,而其中高毒害殺蟲劑有機磷又占70%以上;原約產量達萬噸以上的品種有l2個,其中殺蟲劑l1個,除草劑1個。農約劑的開發與國外相比尚有很人的差距,在美國,原約與制劑之比為1:36,也就是說一種農藥往往有36種制劑,日本為l:30,而我國僅為l:5,開發的余地很大。

3.農藥的危害

3.1農藥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農藥既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又是對生物體有害作用的化學物質,即具有毒物的屬性。農藥可經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三條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誤服、誤食、食用不衛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個人的清潔衛生的情況而引起藥物性中毒,而有些農藥能溶解在人體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別是有機磷農藥,可以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危_害人體的健康。

急性中毒多發生于高效農藥,尤其是高毒有機磷農藥和氨基甲酸農藥。這兩種農藥急性中毒都引起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多汗且無力等:嚴重則昏迷、抽搐、吐沫、肺水腫、呼吸極度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慢性中毒是經常連續、吸入或皮膚接觸較小量農藥;使毒物進入人體后逐漸發生病變和中毒癥狀。此過程一般發病緩慢,病程較長,癥狀難于鑒別,也往往被人們忽略。我國除農藥研制,生產人員外,因運輸、貯藏和使用接觸農藥的人數達幾百萬之多,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又因農藥使用人員的自我保護設施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等原因,引起藥物中毒,危害生命。

3.2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在科學發展的今天,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尤為嚴重。這是為什么呢?其中就包括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可從本底值標準和農藥衛生標準或生物標準兩方面來理解農藥污染。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過本底值,并達到一定數值就稱為污染。污染物濃度超過衛生標準或生物標準,一般稱之為污染或嚴重污染。這些都危害著人體健康,危害著生物和環境。

3.2.1農藥對水環境的污染

3.2.1.1水體中農藥的來源途徑

水體中農藥的來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向水體直接施用農藥;含農藥的雨水落入水體;植物或土壤粘附的農藥,經水沖刷或溶解進入水體;生產農藥的工業廢水或含有農藥的生活污水等都時刻危害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壞水生態環境的平衡。

3.2.1.2農藥污染對水環境的危害

在有機農藥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萊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檢測到嚴重超標的六六六和滴滴滴。有時為防治蚊子幼蟲施敵敵畏,敵百蟲和其他殺蟲劑于水面;為消滅渠道、水庫和湖泊中的雜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劑等造成水中的農藥濃度過高,大量的魚和蝦類的水生動物死亡。還在一些農藥藥夜配制點有不少藥瓶和其他包裝物,降雨后會產生徑流污染,施藥工具的隨意清潔也造成水質污染。

3.2.2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3.2.2.1土壤中農藥的來源途徑

農藥進入土壤的途徑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農藥直接進入土壤包括施用的一些除草劑,防治地下害蟲的殺蟲劑和拌種劑,后者為了防治線蟲和苗期病害與種子一起施入土壤,按此途徑這些農藥基本上全部進入土壤;第二種是防治病蟲害噴撒農田的各類農藥。它們的直接目標是蟲、草,目的是保護作物,但有相當部分農藥落于土壤表面或落于稻田水面而間接進入土壤。第三種是隨著大氣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殘體。

3.2.2.2土壤農藥對農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響

土壤農藥對農作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和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藥而降低農產品質量。農作物吸收土壤農藥主要看農藥的種類,一般水溶性的農藥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強烈吸附的農藥植物不易吸收。

在前蘇聯的實驗資料中顯示水溶性農藥樂果很易被萵苣,燕麥和蘿f、等作物吸收,作物與土壤中農藥濃度之比為5.3—4.8。植物對樂果的吸收系數是很高的農作物還易從砂質土中吸收農藥,而從粘土和有機質中吸收比較困難。蚯蚓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無脊椎動物,它對保持土壤的良好結構和提高土壤肥力有著重要意義。但有些高毒農藥,比如毒石畏、對硫磷、地蟲磷等能在短時期內殺死它。

除此之外,農藥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是人們關心的又一個農藥對微生物總數的影響,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吸作用的影響。而對土壤微生物影響較大的是殺菌劑,它們不僅殺滅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時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細菌和氨化細菌。隨著單位耕地面積農藥用量的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進一步地消弱,而殺菌劑對土壤微生物的負面作用將會更加地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3.2.3農藥對大氣的污染

由于農藥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間距離的不同,空氣中農藥的量分布為三個帶。第一帶是導致農藥進入空氣的藥源帶。在這一帶的空氣中農藥的濃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氣流動,使空氣中農藥逐漸發生擴散和稀釋,并遷離使用帶。此外,由于蒸發和揮發作用被處理目標上的和土壤中的農藥向空氣中擴散。由于這些作用,在與農藥施用區相鄰的地區形成了第二個空氣污染帶。在此帶中,因擴散作用和空氣對流,農藥濃度一般低于第一帶。但是,在

一定氣象條件下,氣團不能完全混合時局部地區空氣中農藥濃度亦可偏高。第三帶是大氣中農藥遷移最寬和農藥濃度最低的地帶。因氣象條件和施藥方式的不同,此帶距離可擴散到離藥源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遠。

農藥對大氣污染的程度還與農藥品種、農藥劑型和氣象條件等因素有關。易揮發性農藥,氣霧劑和粉劑污染相當嚴重,長殘留農藥在大氣中的持續時間長。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風速起著重大作用,高風速增加農藥擴散帶的距離和進入其中的農藥量。

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氣和水資源的污染,同時,在動、植物體產生了化學農藥的殘留、富集和致死效應,已經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農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在農業生產中,應該充分發揮農田生態系統中業已存在的害蟲自然控制機制,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態防治手段,盡可能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4.農藥污染的特點

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毒化大氣、水系和土壤,造成對自然的污染,影響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引起生物相的改變,敏感種的減少與消失,污染種的增多與加強。

4.1化學農藥對生物的直接毒害

化學農藥人致分為三類,即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殺蟲劑是非特效毒藥,不是只對一種目標害蟲,而是對所有的生命都有毒性,對人類的危害最大。現在全世界每年岡殺蟲劑中毒者近百萬人、死亡者數萬人。有一些化學農藥雖然急性毒性較低,但在施用后對環境具有嚴重的潛在危害,有較高的慢性或“三致”毒性,即最終可能導致動物的致畸、致癌,甚至還可能損害生物體的遺傳機制,引起基岡突變。

4.2化學農藥的“3R”問題

一是農藥的不斷使用,導致害蟲抗藥性增強,化學農藥的使用逐漸失去了它正常的防治效果,從而只有通過不斷加大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來達到除害的目的,這就加劇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影響:二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殺蟲劑,大多數還缺乏選擇性,在殺死害蟲的同時往往也將它們的天敵殺死或殺傷,因而造成害蟲再猖獗為害及次要害蟲上升為害;三是化學農藥使用后會以各種形式殘留在農作物和其它環境要素(土壤、農產品、地下水等)中,有了殘留,也就有了生物富集問題。由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傳遞,積少成多,積低毒成高毒,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潛在威脅。

5.實施持續植保,控制農藥污染

盡管我國實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來,在病蟲害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控制化學農藥對環境污染的任務仍相當艱巨,我們必需實施持續植保,使植保作的功能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針對整個農田生態系統,研究生態種群動態和相關聯的環境,采L}j盡可能相互協調的有效防治措施,充分發揮白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將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下,使防治措施對農田生態系統的不良影響減少劍最低限度,以獲得最佳的經濟、生態;flI社會效益。

5.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體系

生物防治是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敵昆蟲和昆蟲病原微生物)來調節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通過生物防治維持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以生物多樣性來保護生物,使蟲口密度能持續地保持在經濟所允許的受害水平以下。傳統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過抗病、蟲品種植物檢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學防治等措施。

從持續農業觀念看,有害生物防治應在更高一級水平上實現,其中包括轉抗病、蟲基因植物的利川,病、蟲、草害生態控制,生物抗藥性的利用等。將克隆到的抗病、蟲基因通過生物[程手段轉移至優良品種基因組內以獲得高抗病、蟲優良新品種的_J:作是近二十年來各國學者抗病、蟲育種的熱點,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如通過轉移蘇云金芽孢桿菌的Bt基因已成功地獲得高效抗蟲棉,抗蟲水稻和抗蟲大白菜,其中抗蟲棉已在生產上推陳出新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地將Bt基因轉移至楊樹中,獲得的抗蟲楊樹已進入大田試驗階段。農作物、有害生物和環境是一個相互依賴、相互競爭的統一體,通過改善生態環境,比如輪作休閑、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都可以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控制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近幾年來,轉抗除草劑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利用已成為育種和植保作的重點之一,目前已獲得抗草甘膦、草胺膦的玉米、大豆、油菜、棉花以及抗草胺膦煙草1水稻等多種抗除草劑作物,使得一些選擇性不高的除草劑得以廣泛使用,有效地控制雜草群落的演替。

5.2大力發展植物源農藥

.植物源農藥具有在環境中生物降解快,對人畜及非靶標生物毒性低,蟲害不易產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優點,尤其是熱帶植物中含有極具應用前景的植物源害蟲防治劑活性成分尚待開發,現已發現楝科中至少有l0個屬的植物對蟲有殺滅活性,因此是潛在的化學合成農藥的替代物。在克服害蟲的抗約性及減少環境污染方面,植物源農藥具有獨特的優勢,近幾年來國內植物性農藥產品的開發發展很快,先后有魚藤精、硫酸煙堿、油酸煙堿、苦參素、川I楝制劑等小規模工業化生產。

5.3研究開發有害生物監測新技術

要在植物病原體常規監測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誘餌植株利用、血清學鑒定基礎上開展病原物分子監測技術的研究,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監測病原物的種、小種的遺傳組成的消長變化規律,為病害長期、超長期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對害蟲的監測也可利用現代遺傳標記技術(RFLP’RAPD等)監測害蟲種群遷移規律。對于雜草應充分考慮到雜草群落演替規律,分析農作物——雜草、雜草——雜草間的競爭關系,另外還應考慮使用選擇性除草劑給雜草群落造成的影響,對雜草的生態控制進行研究。

5.4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長期預測和宏觀控制

為適應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預測、預報應對有害生物的消長變化作出科學的判斷,也就是要對有害生物消長動態實施數年乃至十年的超長期預測。要在更人的時空尺度內進行,其理論依據不單單只是與有害生物種群消長密切相關的氣候因子,亦包括種植結構、環保要求、植保政策以及國家為實現農業生產持久穩定發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第8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一)脫硫脫硝項目

檢查是否部署燃煤電廠、鋼鐵企業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及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進行脫硫改造;對燃煤機組、新型干法水泥窯進行脫硝改造,對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進行除塵改造;是否制定淘汰10蒸噸以下的燃煤小鍋爐、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燃煤鍋爐整治工作方案。

(二)重點工業企業

重點檢查火電、焦化、水泥、鋼鐵、礦山等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煤場、料堆、渣場防塵措施落實情況;企業自行監測制度實施情況;汽油儲運銷售業油氣污染治理情況。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情況,未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督導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對經過限期整改污染物排放仍不達標的企業,依法予以關閉。對超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電力企業,一律按規定扣減環保電價,對偷排偷放、擅自停運脫硫脫硝設施、自動監控設施數據弄虛作假的,要依法處罰、追繳排污費。

(三)機動車尾氣污染

檢查市5個經省環保廳認證的尾氣檢測線檢測情況;對無環保綠色標識的車輛采取限期治理;對尾氣檢測不合格的車輛不予年檢。

(四)流域重污染行業水污染

集中整治重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以及醫藥制造行業水污染,加大對水環境污染嚴重區域的工業園區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停產整治企業,要嚴格驗收標準,未經驗收不得擅自恢復生產;對生產企業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和危險廢物轉移的監管;對在建企業,要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是否同步建設檢查,達不到環評要求的一律不得(試)生產。

(五)規劃建設項目和污染減排項目

督促納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納入國家和省責任書的污染減排項目建設。按要求該完工的要在規定時限內完工,該驗收的進行驗收,該開工的要開工建設。

(六)污水處理設施

對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和企業生產污水處理廠加強運行監管。排查主要河流沿岸的涉水企業,是否辦理《排污許可證》,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情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在線監控設施運行情況,打擊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

(七)重金屬行業

檢查污染物防治設施實際處理能力是否滿足治污要求,是否做到穩定達標,是否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是否辦理《排污許可證》及按證排污等情況;加強涉重金屬企業的生產全過程監管,防止環境污染事件。

(八)醫療機構和醫藥制造行業

檢點醫療機構自備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運行是否存在擅自拆除或停運情況,是否存在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排等違法行為。促進區、區的醫療機構與市循環經濟園區醫療廢物處置廠簽訂集中處置合同,擴大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范圍。制藥行業是否履行環保手續,污染處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是否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排放。

(九)礦山行業

檢查礦山企業履行環保手續情況,建設過程中是否按照環評批復內容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對生態破壞嚴重,污染防治措施未落實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對通過環評審批的礦山采選項目超過5年未建設的進行調查摸底;檢查尾礦壩是否有環保審批手續,是否存在環境安全隱患問題。環境應急預案編制情況,環境應急措施落實情況。

(十)木材加工和造紙行業

檢查加工筷子、壓舌板、牙簽、再生紙等企業是否履行環保手續的情況,污染防治設施是否按規定運行使用,是否辦理《排污許可證》并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進行排放。

(十一)輻射安全隱患

進一步落實輻射安全許可管理制度,對未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的,超期存貯放射源且未辦理許可證延續的,放射源暫停使用但已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延續手續的單位要依法監管,確保放射源安全。

(十二)危險廢物及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

重點檢查有實驗室的醫療機構、學校等單位。檢查是否按照《危險廢物管理辦法》規定,制定處置方案、落實處置經費,是否存在廢棄化學藥品(分析廢液)超期貯存的問題,是否將廢棄化學藥品安全轉移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

(十三)自然保護區

檢查《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落實執行情況。排查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是否存在從事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行為;排查核心區和緩沖區內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內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保護地帶建設是否存在損害自然保護區內環境質量的項目及從事有影響的生產經營活動。

(十四)畜禽養殖污染

檢查《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落實執行情況。是否在畜禽禁養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江河流域)建設各類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是否進行環評;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有無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貯存設施;是否有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設施。

(十五)飲用水源地

檢查已劃定的飲用水源保護區應有明確的地理界線,是否設立規范化的保護區標志;清理集中式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排污企業及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關停二級保護區內未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影響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的建設項目。

(十六)城鎮洗浴、餐飲業油煙和噪聲

檢查洗浴行業是否環保手續健全。檢查浴池鍋爐是否使用散煤,應使用型煤作為燃料,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天然氣或者液化石油氣、電等清潔能源,對發現違法行為按照規定處理。對餐飲業聚集經營區及油煙污染嚴重、噪聲擾民、群眾反復投訴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集中整治,堅決取締城區露天燒烤。

(十七)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執行情況

檢查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環評審批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對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未落實環保設施的、逾期未驗收的、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產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行政處罰。

二、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7月15日至7月31日)

各地、市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確定本轄區、本行業整治重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面完成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的動員部署工作,于2014年7月31日前,將動員部署情況、實施方案及負責信息調度的聯系人、負責人、聯系方式等以文件及電子郵件方式報送市環境保護局。

(二)排查和整治階段(7月31日至9月10日)

各地、市成員單位要按照本方案排查整治工作重點和要求進行全面排查,對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檢查,查處一批典型違法案件,整治一批污染企業。

(三)督查階段(8月—10月)

2014年9月底前,各縣(市)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對本轄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10月底前,市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適時組成督查組對各地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及重點區域的重點行業企業進行督查。

(四)總結和信息公開階段(11月5日前)

2014年11月5日前,各縣(市)、區環保專項行動辦公室和市成員單位按任務分工向市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總結報告及相關材料(文件及電子郵件),市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向社會公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有關信息,并完成工作總結報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副管局長為副組長的市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物價監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隊、市安監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資源林政局、市農委、市畜牧獸醫局、市衛生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等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局長兼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的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機制,完善聯席會議制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大環保投入,保證環保專職人員,履行環保職責。各縣(市)區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作,堅持定期協商、聯合辦案制度和環境違法案件移交、移送制度,強化聯合執法,共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二)強化部門職能和協作

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履行牽頭負責和綜合協調職責,結合各部門職能細化任務分工,聯合相關部門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發展改革、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動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價格主管部門負責落實燃煤機組環保電價有關工作,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燃煤發電機組扣減環保電價;工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淘汰燃煤小鍋爐工作力度,控制煤碳消耗總量,推廣清潔能源,推進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提升燃油品質;司法行政機關要深入推進環境法制宣傳教育,圍繞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城鎮居民供熱計量、建筑垃圾清運處理,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力度,加強監督管理,鞏固減排成效;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建筑施工揚塵控制、垃圾露天禁燒、城市噪聲和露天燒烤等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工商管理部門要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推進部門信息共享,提升部門監管合力;安全監管部門負責深化非煤礦山采礦、選礦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能源監管部門負責對地方政府及授權部門確定需要關閉或停產整頓的違法排污企業,依法采取停電、限電等措施;公安部門負責對放射源安全保衛和道路運輸安全的監管,負責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交通、公安交警部門負責污染嚴重的機動車路查路管工作,加強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檢測工作管理,嚴禁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制定實施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計劃;衛生部門負責醫療行業監督管理;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土地使用審批、資源使用恢復等的監管;資源林政部門負責使用林地資源的審核與管理和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畜牧獸醫部門負責對畜禽養殖業的規劃、指導和管理,督查《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實施方案》落實情況,從源頭上控制畜禽養殖污染;新聞部門和媒體做好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報道。

(三)強化責任追究

建立執法責任制,嚴格履行監管職責,對排查不到位、整治工作沒有實質進展的,要公開點名批評,約談地方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對環境違法案件沒有查處、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設置“中、梗、阻”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未完成污染減排任務的縣區、部門實行區域限批,對未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建設的進行約談,對環保工作不達標的堅決追究責任。

(四)加大執法力度

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嚴肅查處企業偷排、超標排污行為,嚴厲打擊環保設施擅自閑置、不正常運行等行為,嚴格糾正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擅自投產、久拖不驗的問題,該處罰的一律處罰,該停產的一律停產,該取締的一律取締,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創新工作機制,堅持聯合執法、區域執法和交叉執法三個機制,實行明查與暗查、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晝查與夜查、工作日查與節假日查、晴天查與雨天查五個結合,對重點污染源和問題突出企業實行駐廠監督、掛牌督辦。

第9篇: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農村固體廢物;循環經濟;綠色發展;污染現狀

[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農村,同時農村又是重要的經濟區域,農、林、牧、副、漁等各項經濟活動的綜合發展不但為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工業反哺農業”階段的到來,農村城鎮化及工業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1]。然而在這過程中,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為中心的一定范圍內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總和的農村環境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污染甚至破壞。其中,固體廢物對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不僅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威脅食品安全致使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農村的固體廢物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農村發展模式的一大障礙[2],所以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就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緩減速、環境問題解決迫在眉睫,資源相對缺乏的總情況下而言,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重要的戰略選擇。因此,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思想,在固體廢物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實現固體廢物的循環利用,提高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綜合利用比例,能夠有效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問題,實現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社會和生態農業的要求,并支持未來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2-3]。

1、農村固體廢棄物污染現狀及危害

固體廢物被定義為在生產,生活、生產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喪失原有的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體,半固體,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4]。而就農村固體廢物指的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成分包括農作物秸稈、蔬菜、果樹的枝條、糠批、畜禽養殖廢棄物、農用塑料殘膜、農村生活垃圾等,它屬于固體廢棄物中的一類[5-6]。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企業力量的逐漸壯大,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固體廢物呈上漲趨勢愈來愈明顯,并且對農村環境和村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肋,如農作物秸稈和農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垃圾堆的形式的任意堆放焚燒,這樣不但占用了大量農村土地影響了村容村貌還因為焚燒形成的煙霧,造成了大氣污染,使空氣能見度下降,造可見范圍降低,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容易引發交通事故[7];一些高污染企業近年來都向邊遠地區或者農村轉移,給農村經濟帶來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村環境的破壞埋下了隱患;禽畜養殖排放污物由于未經處理,其會使水質污濁,生化需氧量(BOD)負荷增加,形成厭氧腐化或富營養化現象,威脅魚類、貝類和藻類的生存,甚至也會傳染疾病,影響居民健康[8];農用塑料殘膜更是對土地造成了持續的影響,造成了土地的貧瘩甚至完全喪失耕種功能,而日益發展的鄉鎮企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更是對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循環經濟理念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工業固體廢物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填埋或焚燒,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不宜采取這種方式,因為農村人口分散,這種處理方式會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相對貧困的農村地區根本無法承擔并且農村固體廢物總體上危害程度比工業固體廢物要低,即更適宜無害化處理而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9]。因此固體廢物的處理方式的優化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在固體廢物處理過程中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減少固體廢物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2.1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定義為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10]。它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11]。循環經濟提出改變了傳統經濟中“資源―產品―消費―污染排放”的單向流動經濟模式,轉而提倡“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自然生態模式,按照生態經濟規律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持續發展[12]。

2.2循環經濟理念在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的應用

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在農村中推廣,改變過去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將生物(家禽、牲畜)與農作物通過各自之間的新陳代謝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鏈條,外界物質和能量(如太陽光能、風能、雨水以及對家禽牲畜喂養的飼料等)的注入使這個生態鏈條不斷的運行,最終達到農業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13-14]。這種循環農業其本質上就是生態的循環經濟。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就應該體現在農業循環上,而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是其優先行動領域,在內容上包括源頭上減少傳統的化肥農藥等非友好型物質和不易于循環物質的使用,轉而使用有機肥等可循環物質,過程中提高外界物|的使用效率,末端上要使新產生的固體廢物進入下一個循環鏈條繼續利用[15]。例如目前的“豬一沼一果(菜)”的能源生態模式,“養殖一沼氣一種植”三位一體的庭院經濟模式[16],北方的將日光溫室、畜禽舍、沼氣池和廁所優化組合的“四位一體”模式以及立體種養有效組合模式和由土地到餐桌實行全程監控和清潔生產的優化生態企業管理模式等等,這些都是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雛形,在其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回收利用,值得推而廣之[17-18]。而對于不可避免的已經產生的農業固體廢棄物可以利用資源化理念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利用,減小環境壓力。利用農業植物纖維性廢棄物可生產紙板、人造纖維板、輕質建材板等包裝和建筑裝飾復合材料[19]。例如如以硅酸鹽水泥為基體材料,玉米稈、麥稈等農業廢棄物(經表面處理劑處理后)作為增強材料,再加入粉煤灰等填充料后可制成植物纖維水泥復合板,產品成本低,保溫、隔音性能好[20];以石膏為基體材料,農業植物纖維性廢棄物為增強材料,可生產出植物纖維增強石膏板,產品具有吸音、隔熱、透氣等特性,是一種較好的裝飾材料[21];再有,以秸稈、稻殼、甘蔗渣等農業植物纖維性廢棄物為原料,通過粉碎、加入適量無毒成型劑、粘合劑、耐水劑和填充料等助劑經攪拌捏臺后成型,能制成可降解快餐具,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22];以農業植物纖維性廢棄物為原料還可制成可降解性纖維素薄膜,替代不可降解性塑料薄膜[23];對于畜禽糞便等農業廢物可以利用生物化學降解進行堆肥,腐熟后可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24]。農村固體廢物危害較小,如果處理得當,不但會減輕農村面臨的固體廢物污染的壓力,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實現生態發展,所以循環經濟理念在農村固體廢物中的應用現的尤為的重要。

2.3固體廢物循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由于固體廢物種類較多,在目前情況下,還不能全面控制、處理和利用所有的廢物。我國固體廢物循環利用亟待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2.3.1資源回收率低。在固廢的循環利用中,不少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固體廢物的分類回收體系和分類回收機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很多可以循環利用的固體廢物沒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丟棄現象嚴重,資源的回收多為低級的材料回收,如廢紙、廢玻璃、廢鋼鐵等[25]。

2.3.2 經濟上受到制約。雖然實施循環經濟在理論上會帶來長遠的和宏觀上的經濟效益增長,但在近期必然要求環境保護方面增大投入。以垃圾處理為例,非循環的填埋處理成本大大低于分類處理和購入焚燒設備進行處理的成本[26]。成本的增大,對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一般是可以承受的,但對于欠發達地區卻是難以承受的。我國最需要實施循環經濟的地區,恰恰是那些經濟欠發達、環保成本高、環保水平很低的地區,所以,國家在制訂相關政策法規時,應在財政上適度傾斜。

2.3.3 技術工相對落后。對于一些行業,產品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技術與裝備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釀造中產生的葡萄果梗、葡萄子和皮渣等固廢的回收產品大多數由規模較小的企業甚至是小作坊企業生產,由于回收工藝技術的制約,導致了回收再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葡萄酒釀造中產生的固廢利用率不高[27]。

2.3.4 分布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農村較為分散從而又導致了很多地區難于實現機械化生產,也不便于集約化生產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規劃好農業生產區域,使得可以進行集約化生產,這樣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和壓力[28]。

3、開展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的建議

3.1加強政府的資金扶持和思維引導。加強政府的扶持和引導是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必要條件[29]。政府要轉變職能,為發展循環經濟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在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規劃時,都要考慮到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推進循環經濟中的作用,在固體廢物循環利用上提供經濟上支持和技術上的幫助的同時,在組織開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宣傳活動中,把推動循環利用作為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轉變觀念,樹一立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觀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3.2綜合利用。綜合利用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和減量化,解決環境污染及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統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廢物進入環境之前,對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減輕后續處理處置的負荷。因此,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應把綜合利用技術放在首要位置。

3.3在農村固體廢物處理方面加強法治工作。以循環經濟的理念完善、指導現有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立法,運用法律的手段來加強農村固體廢物的治理。總體上看,農村固體廢物比城市固廢在無害化和資源化方面更適宜實施循環經濟,中國農業有長期和成功的循環經濟傳統,需要保持和發揚,要加強政策和法律的鼓勵和扶持,通過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實施進一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結語

固體廢物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具有十分明顯的循環經濟價值,但是現有的再生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廢舊物資的產量還在迅速增加,因此在農村地區更深層次的引進循環經濟理念,還需要大量的借鑒和比較,以及多方的努力和支持。循環經濟在我國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只是農村環境保護極為微小的一個部分,在以后的農村發展道路上更應鼓勵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推進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默,譚譯. 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中循環經濟的實施[J].城市地理, 2014, 23(18): 233-238.

[2]艾平,張衍林,李善軍,晏水平.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的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45(01):67-74.

[3]周珂,武亦文. 循環經濟在我國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中的實施[J].環境保護, 2007, 25(20): 14-16.

[4],王文杰.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利用現狀及開發前景[J].天津農業科學,2009,(03):123-129.

[5]何品晶,章,呂凡,等. 我國小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基礎條件與適宜模式[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5, 87(2): 116-120.

[6]潘立力. 農村生活固體垃圾處理的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與創新, 2015, 56(7): 154, 156.

[7]李玲.固體廢棄物處置與管理方法研究進展及展望[J].廣東化工,2010,45(5):67-74.

[8]尹高飛,巴士迪,翟夢瑜,等. 我國農村固體廢棄物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 2015, 35(5): 70-72.

[9]我國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 2010, 34(11): 19-22.

[10]馬忠玉,蔣洪強. 水循環經濟與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研究[J].生態環境, 2006, 67(2): 214-221.

[11]張天柱.從清潔生產到循環經濟[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6, 13(6): 173-178.

[12]張金利,姚偉龍. 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北京市建筑固體廢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10,15(4): 93-98.

[13]孫躍躍,汪云甲.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7,34(4):45-51.

[14]劉惠芳,涂Z,黃鈺.論我國農業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利用技術[J].現代商貿工業,2010,24(5):134-138

[15]李寶珍,王一鳴,郭佩玉,孫金世,錢明亮,王肇明.北京市郊農業生態環境的工程對策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8,5(4):234-239.

[16]高福平.循環農業中農業廢棄物的再生利用[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58(2):254-259.

[17]鄢小藍,龐燕.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業廢棄物逆向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56(6):213-218

[18]艾平,張衍林,李善軍,晏水平.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的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01):23-27.

[19]施晨璐,孫永明,孟凡喬,劉東升,孫振鈞.能源農場―中國可持續農業新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6,(01):21-28.

[20]吳樹棟.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J].人造板通訊,2005,(08):53-58.

[21]徐國偉,常二華,蔡建.秸稈還田的效應及影響因素[J].耕作與栽培,2005,(01):145-149.

[22]金升藻,榮俊,李助南.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大力發展湖北農區節糧型畜牧業[J].湖北農學院學報,2000,(04):176-180.

[23]張雪松,朱建良.秸桿的利用與深加工[J].化工時刊,2004,67(5):56-60.

[24]徐玉宏.我國秸稈焚燒污染與防治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7,34(3):126-131.

[25]李培慶,魏剛才,常新耀.畜牧業生產對環境的危害及其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45(2):87-90.

[26]艾平,張衍林,李善軍,晏水平.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的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56(1):345-350.

[27]王英姿,黃毅斌,翁伯琦,王義祥.中國農業CDM發展現狀及潛力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5(4):67-70.

[28]盧怡,張無敵,宋洪川,李建昌.農業固體廢棄物發酵產氫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45(9):456-461.

[29]余伯良.秸稈飼料生產技術簡介[J]糧食與飼料工業,1997,45(7):190-1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视频网 | 和老外3p爽粗大免费视频 | 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a毛片免费播放全部完整 |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欧美久久欧美精品 | 真人毛片 | 精品久久成人 | 越南高清幻女bbwxxxx |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文 | 日韩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f | 成年人免费软件 |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全国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 | 99精品福利视频在线一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 亚洲一在线 | 在线视频久草 | 日韩高清在线二区 | 成人三级做爰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黄色三级欧美 | 国产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草网站 | aaa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99在线在线视频免费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