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國防教育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防教育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防教育設計

第1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社區;國防教育;基本特征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3-0241-01

一、教育對象的復雜性

社區國防教育的對象是社區居民。具有很強的復雜性。這是因為:首先,社區居民構成復雜,使社區國防教育的對象具有復雜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的發展,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在社區落戶。“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城市流動人口、非國有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以及一些社會團體等等,以及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聚居在社區,生活在社區,活動在社區,成為構成社區人口的主體。”年齡、職業、經濟狀況、接受能力、知識結構、家庭狀況、受教育成度、社會地位、人生經驗等等又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由此看出社區的人口構成是十分復雜的。其次,社區人口的“多樣化”,使社區國防教育的對象具有復雜性。構成復雜的社區居民在成為社區主角的同時,也使如今的社區的居民存在很多的“多樣化”。比如,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多樣化等等,這種種的“多樣化”帶來的是社區國防教育對象的復雜化。

二、教育時間的長期性

社區是一個相對松散的群體,不能集中大塊時間進行系統的理論灌輸,也不可能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社區國防教育要想取的得實效,必須長期堅持不懈的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潛移默化地對社區群眾進行國防教育。社區國防教育應以社區居民熟悉和了解國防基礎知識為主旨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國防理論、國防歷史、國防精神、國防法制和國防體育等內容的教育,并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清況,賦子新內容,以使社區國防教育成果不斷轉化為社區兩個文明的建設成果。社區國防教育還要不斷結合社區管理、文明創建活動和重大節慶活動等時機,進行動態教育。干部骨干通過政治理論學習、參加軍事活動、聽國防教育課,每年一般接受兩次左右系統教育;居民群眾通過平時的環境宣傳教育和送進家庭的國防教育資料接受普及教育;社區的青少年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通過舉辦少年軍校、軍事夏令營和慰問烈軍屬等形式接受集中教育。

三、教育內容的多元性

由于社區國防教育的教育對象具有復雜性,這就使得社區國防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多元性。社區居民分布在各行各業,各個階層,既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有個體私營業主,既有腦力勞動者,又有體力勞動者,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來務工人員,既有文化成度較高的大學生,也有文化成度較低的一般居民,成分相對復雜,年齡層次更是涵蓋了各個階段。所以,社區國防教育在內容只有具有多元性的特點,才能適應社區內不同人群的需要。比如:對社區的機關干部、科技和管理人員等,要有計劃地開展國防理論、國防精神、國防法制等內容的教育;對社區的青少年學生,要結合學校課程進行愛國主義、國防歷史、國防常識、軍體知識等教育;對一般居民,要引導他們熟悉和了解國防基礎知識、公民應盡的國防義務和國際形勢等,增強其居安思危的觀念;對社區的企業主、經理等,教育內容要有一定的理論深度、知識厚度和信息廣度,應采取多元化手段,他們懂得帶兵之道,提高指揮藝術,從而對他們的管理工作有所啟發。所以,只有準確把握社區國防教育在內容上的多元性特點,社區國防教育才能有較好的針對性。

四、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社區國防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及其在教育內容上的多元性,要求社區國防教育在形式上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社區國防教育要善于運用新穎、快捷的現代化手段和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活動等多種形式對群眾進行國防教育。可結合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通過舉辦形勢報告會、國防知識講座,組織國防題材的影視片展播等活動開展主題教育;結合“八一”、國慶節、“國防教育日”等重大節日,組織國防文藝演出、歌詠比賽、書畫攝影作品展,舉辦國防知識競賽、國防知識有獎問答、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充分利用好社區標語、櫥窗等各種陣地,結合社區進行的各種評比活動開展教育,以每個家庭為切人點,有重點地評選擁軍優屬、愛國奉獻的模范家庭,增強人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發人人愛國奉獻的積極性。”社區國防教育只有形式多樣,靈活新穎,才能吸引社區民眾參與其中,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第2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 教學資源庫建設 預期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4C-0031-02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是高職高專院校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主干課,在華北及東北地區,該課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一)行業發展需要進行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建設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快建筑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促進產業高端化發展,著力推動綠色施工和住宅產業化,逐步推動生產方式向以“管理高效、環境友好”為核心特征的集約化生產模式轉變。采取多項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切實保障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供熱通風與空調系統作為建筑能耗的大戶,理應承擔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責任。作為供熱工程熱源的鍋爐及鍋爐房系統,實現低碳節能,迫在眉睫。

(二)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了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建設

隨著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示范專業建設的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優化,課程內涵日臻豐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這些都推動了該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促進了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的建立。

(三)教學資源庫建設提升了本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邀請一些知名企業參與共建,融入企業的需求,并對企業開放。在企業的新員工培訓、老員工知識的更新、水平的測試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務。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不僅滿足了全國同類職業院校在校生自主學習的需要,也為同類院校教授該課程的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教學素材。

二、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原則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涵蓋的內容非常廣,對應的職業崗位多。本課程內容既有鍋爐及鍋爐房基本知識、鍋爐房系統的工藝設計,也有鍋爐本體及鍋爐房系統的安裝、施工及運行管理,還包括鍋爐房工程施工圖預算。其對應的崗位有工藝設計、工程施工、安裝工程造價、熱力運行等。教學資源庫建設以建筑人才市場對該專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教學實施的資源配置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進行開發和建設。

(一)校企合作原則指導下,進行職業崗位分析

本課程的職業崗位因地域不同有所區別,因此,要深入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依托合作企業和企業實訓基地,校企共同進行職業崗位職責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建立課程體系框架,開展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實現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輔教輔學功能,滿足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同時也滿足企業的員工培訓、自學需求。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指導下,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作為供熱工程的常規熱源,起到為供熱系統提供熱量的作用,其工作內容組織以崗位需要的實踐內容為主,但需必要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指導實踐。因此,本課程內容組織要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原則指導下進行。

(三)可持續發展原則指導下,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因此,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滿足學習者終身學習需要。根據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融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充實課程內容,更新相關內容。

網絡是課程教學資源庫自由共享的平臺,發揮課程教學資源庫真正起到輔教輔學、資源共享、服務社會的作用,要持續進行網絡平臺的維護,保持其暢通。

三、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

(一)面向不同的服務對象,構建“333”型課程教學資源庫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本著滿足“學校、企業、社會”三類服務對象對本課程學習的要求,構建包括知識技能庫、網絡課程庫、動態標準庫的三大資源庫,實現自主學習、企業培訓、在線交流三大功能。

以崗位需求構建課程框架,形成知識技能庫,通過進行崗位職業職責調研、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提煉,確定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的內容。以知識點、技能點作為基礎層級,學習單元作為第二層級,學習模塊作為第三層級,學習項目作為最高層級進行課程框架設計,以實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綜合的學習過程,便于學習者的學習掌握。

每個學習項目均為獨立內容,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項目,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模塊或單元,甚至是選擇知識點、技能點進行學習,如下表。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課程框架(節選)

學習

項目 學習

模塊 學習單元 知識點 技能點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 模塊一:鍋爐房的運行 單元一:工業鍋爐的起動及停運 1.蒸汽鍋爐的起動;

2.熱水鍋爐的起動;

3.鍋爐的停運。

1.蒸汽鍋爐的起動控制;

2.熱水鍋爐的起動控制;

3.鍋爐的停運控制。

單元二:工業鍋爐及鍋爐房的運行調整 1.蒸汽鍋爐及鍋爐房的運行調整;

2.熱水鍋爐及鍋爐房的運行調整;

單元三:工業鍋爐的停爐保養 1.干法保養;

2.濕法保養;

3.其他保養。 工業鍋爐的常規保養。

模塊二:鍋爐及鍋爐房的事故及事故處理 單元一:鍋爐及鍋爐故 1.鍋爐及鍋爐故分類;

2.鍋爐及鍋爐故產生的原因。

單元二:鍋爐及鍋爐故處理 1.工業鍋爐常見事故的處理方法;

2.鍋爐房常見事故的處理方法。 工業鍋爐及鍋爐房常見事故的處理。

1.以碎片化素材集成課程內容,建立網絡課程庫

本課程的網絡課程庫主要包括構成本課程的各類素材,如文本素材、圖片素材、動畫素材、視頻素材等。其中文本素材包括課程大綱、教學日歷、電子教案、電子課件、工程案例、自測題庫、相關標準等。圖片素材包括鍋爐房設備及工藝系統的二維或三維圖片。動畫素材包括鍋爐及鍋爐房設備的工作原理、安裝工藝等。視頻素材包括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的微課、施工工藝、實訓教學錄像等。

通過知識碎片化的設計,知識點、技能點作為索引,根據不同地域、不同職業崗位的職責需求,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思路,為不同類型、不同基礎的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實現學習內容按需組合,學習效果網上自測等功能。

2.以行業發展動態更新資源庫內容,建立動態標準庫

追蹤行業的發展動態,捕捉國內外前沿信息,及時補充專業標準、規范及圖集,便于學習者查閱、參考使用。收集工程實例,緊扣行業標準、規范,進行加工整理,制作專業案例,便于學習者借鑒。

(二)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實現內容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進行學習習慣的調研、整理、匯集,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程內容表現形式的多樣化設計,如文本形式、圖片形式、動畫形式等,圖文并茂,清晰易懂。對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講解,由淺到深,并提供視頻內容,如微課、課程錄像等,便于學習者自主學習。

動態標準庫中,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進行加工整理,制作專業案例。對于一些難點,通過視頻講解,滿足企業員工培訓的需要。

對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可以通過在線交流,向教師咨詢,得到教師的指導。

四、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預期效果

(一)通過參與該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通過參與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深入領會了專業建設及課程建設的內涵,查閱資料的能力提高,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把握得更準確。教學資源庫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備課素材。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靈活,教學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共享型資源庫的建設,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該課程教學資源庫以知識點、技能點為基礎,便于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而且知識點、技能點的表現形式多樣化,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前沿的行業發展動態、最新的行業標準規范、大量的工程實例滿足了各類學習者的需求。完備的在線測試功能、便捷的訪問方式、與線上教師及時交流,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三)校企合作進行資源庫建設,搭建了學生就業的橋梁

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企業全程參與,校企深度合作,資源共享。內容的選取及組織是以職業崗位的需求為依據,學生可以通過教學資源庫平臺密切關注相關企業需求與發展,為學生就業指明了崗位能力的要求方向,實現就業能力對接“零距離”。

五、結論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施工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符合國家對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要求,同時促進了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發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加深了校企合作。其意義與影響超出課程本身的作用。

該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知識技能庫、網絡課程庫、動態標準庫三大資源庫需要隨著行業發展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新,用以滿足自主學習、企業培訓、在線交流三大功能的需求,實現持續服務學校、企業、社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真真. 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

第3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國家開放大學;實踐教學;“全程”實踐;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3-00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05 [本刊網址]http:∥

一、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基礎條件

(一)以實踐教學的新理念為指導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由日常課程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環節兩部分組成。集中實踐環節作為一門必修課,學校會制定教學實施方案,配置專門的指導教師,實踐的各個環節能夠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完成。但是日常課程實踐教學是穿插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的,沒有具體的考核機制,常常會被輕視甚至忽略。事實上,每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才是所學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結合點,只有通過課程實踐,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才能由點及面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更好地去解決工作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而那種被割裂的、支離破碎的實踐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的系統的能力提升的。

因此,我校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日常課程實踐教學與集中實踐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師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這是一種“全程”實踐的新理念。這里的“全程”體現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縱向是指學生從進校學習到完成學業畢業的兩年半時間里,從每一門專業課程的學習到最后的集中實踐環節,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實踐教學;橫向是指在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即從導學、每一章節的知識點講解、形成性考核到學期末的終結性考核的各個環節中,都將“實踐”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二)以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團隊為保障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師的素質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質量。我校充分發揮系統辦學的優勢,為提升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在現有專兼職教師基礎上,吸收聘請各分校、教學點相關專業的優秀教師和一線的幼兒教師,組建了一只專業的實踐教學團隊,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

為了提升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學校鼓勵教師深入幼兒園教學一線去學習,去了解基層幼兒園的教學情況和幼兒教育的特點,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使我們的教學不脫離幼兒園實際,實現與幼兒園日常教學零距離對接。與此同時,學校定期召開團隊教師培訓會,明確實踐教學工作的操作規范和指導教師的職責;舉辦專業或課程的教學研討,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案。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已經逐步打造出一支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團結合作的高素質團隊。

(三)以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石

國開的學員因為工作的原因,要想在統一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集中實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師生時空相對分離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盡量消除因距離而產生的教學困難,是搞好國開遠程開放教育實踐教學的著力點。

我校建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平臺――“青島市幼兒教師學習培訓網”。該平臺向師生提供一個可以獲取專業發展動態,進行專業知識學習、信息交流、作品展示以及問題討論的“實踐場所”。在網上學習資源建設方面,更注重知識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例如實踐案例、優秀教師示范課、學生的實踐作品點評等等;在網上教學方面,引入合作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任務驅動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做中學;在教學評價方面,積極參與網上形考改革和省開課考試改革,學生可以在家里進行網上預約和考試,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工學矛盾,而且加強了學習過程的監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

(一)依據社會需求和培養目標,建立實踐教學的目標新體系

要確保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首要任務是依據社會需求和專業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合理的目標新體系。為此,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問卷調查,根據教學理念、學科特色、社會需要,立足青島當地教育特點,總結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態度情感目標。學生要了解幼兒、尊重幼兒,關心每一個兒童的成長;要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明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愛心、耐心和責任感;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2.專業技能目標。專業技能主要包括說、寫、畫、唱、彈、舞、做、用八方面的基本技能。

3.綜合能力目標。綜合能力目標主要包括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三部分。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

根據我校實踐教學總體目標,經過不斷地實踐摸索和反復修改,總結出一系列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形式。

1.案例教學。由于案例教學法密切聯系社會實踐,實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因而在實踐教學中被廣泛使用。我們在教學中主要利用BBS討論區或者QQ群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師提供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還可以是一些學前教育方面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更新了教育觀念,強化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法常常被用于師范生或在職教師教學行為的訓練中。我們在實施中主要是利用錄像設備記錄下學生試講或模擬課堂的全過程,然后組織學生一起觀看。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思考如何改進。

3.觀摩學習。在教學平臺上,我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一線優秀教師公開課的視頻資源。組織學生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活動,同時發現并探討其不足之處,最后完成教學修改建議或心得體會。這樣的教學既彌補了理論知識學習過于死板教條的不足,又能夠改善學校指導教師實踐指導能力相對薄弱的現狀。

4.課程設計。開發園本課程,是幼兒園教學改革的方向。為了培養學生這種創造性的教學能力,在專業課學習中,組織學生進行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環境設計、區角設計、舞蹈編排及主題活動教案設計。

5.個案觀察。觀察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學生選取適當的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認真科學地觀察,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和心理需求,最后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實施策略

6.集中實踐環節。為了確保集中實踐環節的規范和質量,我校制定了《國家開放大學(青島分部)學前教育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實施細則》。實習前,對指導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和資格考試,要求“準指導教師”們能夠熟練掌握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實施細則和各項實習任務的具體要求。實習過程中,建立集中實踐環節QQ群進行實習交流,指導教師要做到隨時關注、全程參與討論。

(三)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采取靈活有效的實踐教學機制

眾所周知,開放教育的生源比較復雜,年齡、家庭狀況、學習基礎、學習需求和工作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在組織實踐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有效的實踐教學機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隨崗實踐。凡是在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或與幼教相關的單位工作的學生,經學校審批同意后,均可依托所在工作單位進行隨崗實踐。同時,學校會聘請學生單位有經驗的骨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使指導更加及時有效。

二是小組實踐。凡是所從事的工作與幼教無關且家中沒有幼兒的學生,我們采用相對集中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不同,組織學生去實踐基地參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角色扮演來模擬課堂或者分工合作完成實踐教學任務。

三是個別實踐。對于所從事的工作與幼教無關但家中有幼兒的學生,可以選擇個別實踐,即在家中進行模擬實踐。在活動中學生即充當家長的角色又充當教師的角色,還可以進行個案觀察研究。指導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聯系,督促檢查并及時反饋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

三、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質量保證

為了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質量,我校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評價對象既有學生還有指導教師,評價方法靈活多樣。同時,我們還引入了第三方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從而實現實踐教學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真正接軌。

(一)以評促發展的學生評價

由學生本人、指導教師和用人單位三方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過程中,堅持“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理念,將評價看做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更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和在實踐過程中情感態度和參與程度。

為了更好的記錄學生實踐的全過程,我們為學生建立“電子成長檔案袋”,將學生的各種實踐作品(如教案設計、個案研究、心得體會、實結、微格教學錄像、論文等)收集整理,記錄下學生的每一次勞動成果和取得的成績。

(二)以評促改革的教師評價

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有序性和實效性,學校制定了《課程教學實踐實施細則》和《集中實踐環節實施細則》等教學文件,明確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步驟和質量要求,使實踐教學的實施能夠一環扣一環,建立良好的實踐教學秩序。

第4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皮內注射;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以及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在學校內得到更高質量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1]。考慮臨床工作的復雜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各項綜合素質,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護理學基礎》教學實踐中,以皮內注射為例,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

在我校2010級大專護理11個大班中,隨機抽取一個大班為實驗組(116人),一個大班為對照組(120人),兩組學生均為經過高考錄取的應屆生,女性,年齡19-21歲,平均20.5歲,在課程安排,已學科目成績等方面均無差異。

2 教材

《護理學基礎》課程使用陶莉等[2]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系列教材《護理學基礎》。

3 教學方法

兩組授課內容、老師、總課時均相同,但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不同。

3.1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

即理論內容由教師在教室講授理論內容約1學時;實驗內容由帶教老師在模擬病房演示操作,然后學生分組練習,帶教老師進行指導,最后進行教學總結,布置復習與預習,約2學時。

3.2 實驗組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

理論和實訓均在多媒體實訓室進行,理論課授課約1/2學時,實訓課授課約5/2學時。

4 基于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進行集體備課,統一授課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編寫教學案例,設計臨床情景,明確護理工作任務,制定規范工作流程。集體備課邀請附屬醫院臨床護理專家參與,將臨床護理新進展帶入到學校并融入護理教學中,努力使教學與臨床零距離接軌。

4.1 確立教學目標

依據學情,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知識程度劃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度目標。

4.2 確立教學重、難點

皮內注射的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按護理程序正確、熟練地完成皮內注射,操作一次成功。故將學習重點確定為注射部位的確定、注射手法、和注射注意事項。

由于此項操作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注射操作,很多同學對操作有恐懼感,不敢進針或者進針猶豫,導致注射失敗,給患者造成損害,故將皮內注射的手法作為難點

4.3 編寫教學案例

皮內注射法教學案例如下所示:

祝韻,男,23歲,因淋雨后出現發熱、頭痛、呼吸困難、咳嗽、咯鐵銹色痰等癥狀來醫院就診,體查:T39.0℃,P100次分,R30次分,BP9060mmHg,雙肺部濕音,神志清楚。診斷:“肺炎球菌肺炎”。醫囑:青霉素抗炎治療,給予青霉素藥物過敏試驗。

提問:(1)患者出現了什么問題?

(2)作為當班護士您如何為患者解決這些問題?

(3)請確立工作任務,并列出工作流程。

4.4 明確護理工作任務

確立本次課護理工作任務為:正確為患者實施皮內注射。

4.5 制定工作流程圖

規范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4.6 精選課后思考題,如下:

(1)皮內注射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項?

(2)皮試結果該如何判斷?如果皮試結果為陽性,該如何處理?

5 授課

5.1 課前

教師將相關臨床情景及案例告知學生。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下次上課內容,分析案例,找出護理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工作任務,并按照護理程序列出工作流程。

5.2 授課

5.2.1 導入新課

授課在模擬病房運用多媒體進行,回顧發放的案例,通過提問方式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5.2.2 講解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5.2.3 講解理論內容

授課中教師靈活多變的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反思等各種教學手段。通過提問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后,針對性詳細講解其知識掌握薄弱點,講解時要注意將書本知識點與案例有機結合。

5.2.4 演示皮內注射

按照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操作,操作演示可通過角色扮演形式進行,教師扮演護士,請學生扮演患者和家屬,以增加情景的真實程度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5.2.5 知識總結

演示完成后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強化知識點的記憶。

5.2.6 手法練習

為了減輕學生對注射的恐懼感,在真人實做前先練習皮內注射手法,提供注射器、棉簽、消毒液和高仿真臀部模型。

5.2.7 學生分組練習

學生每2-3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小組固定一個床單位,要求每組學生按照所操作病床的案例和情景進練習操作,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操作案例的特殊之處,并針對這個案例找出操作過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調整、如何調整,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練習期間教師巡回指導,課尾進行課堂總結。

5.2.8 課堂總結

教師結合帶教中學生失誤較多出對本次課重難點進行總結,強化掌握知識點。

5.2.9 布置作業

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復習本次課所學知識,將下次課所學案例發放。

5.3 課后

授課老師根據本次課授課情況做好教學自評,找出授課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6 教學效果評價

6.1 期末成績

將兩組同學理論考試與技能操作成績輸入電腦,應用spss11.5軟件包進處理,成績見表1。

6.2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問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評價的調查。以無記名形式共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116份,回收有效問卷116份,回收率100%。問卷回收資料應用SPSS13.0處理,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7 討論

7.1 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方法豐富

每次課前進行集體備課,課中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教學、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由表2得知100%的學生認為這種授課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

7.2 解決了學生課堂練習時間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各項綜合素質

本次課在總課時未變的前提下,提高了實驗課學習比例,增加了學生實際動手實踐時間,但授課效果未打折扣。通過表一可以得知,實驗組的理論知識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要優于對照組(P

7.3 符合現今的職業教育理念

醫學高職高專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專門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教學重點是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3]。本次課教學設計使教、學、做有機融為一體,達到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一致,引導學生以臨床護士身份進入學習狀態,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加強對臨床護士的職業認知,培養其職業素養。通過表三得知100%的學生認為感受到了臨床氣氛,能夠培養護士的職業情感。

【參考文獻】

[1]顧慧明,尤黎明,黃慧霞.護理技能教學中心實驗室的建設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4):88-90.

第5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方法: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按照相應規定,選取了450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壓人群,對他們進行綜合性的健康教育,對于社區居民在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方面、危險因素以及對相關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在干預前后進行對比。

結果:干預前后,居民在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上存在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依據相關政策,運用社區衛生的健康促進網絡,為社區居民進行高血壓的綜合防治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關鍵詞:健康教育膳食干預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293-0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心血管疾病,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它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過度飲酒、吸煙、體力活動不足,膳食不合理等[1]。社區綜合防治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從2010年的5月份到2012年的5月份對社區居民進行的膳食和健康教育干預,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按照相應規定,選取了450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壓人群,對他們繼續擰綜合性的健康教育,對于社區居民在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方面、危險因素以及對相關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在干預前后進行對比[2]。在450名參與者中,有230名為非高血壓組,104名為高血壓高危組,116名為高血壓組。

1.2干預方法。為所有參加干預的對象免費發放BMI尺、容積為兩克的鹽勺,油壺(印有刻度),教會他們怎么使用。對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預措施[3]。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第一,建立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檔案;定時舉辦一些健康的促進活動,提高他們的認識,控制他們的用鹽和用油量,使患者主動參與,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社區醫生每間隔一到兩個月通過電話隨訪和門診的方式記錄和評估患者的體重、血壓,食用的鹽、油和藥量,指導他們開展一些非藥物治療。通過社區的醫生指導,運用規范藥物進行治療[4];針對高血壓的高危組人群來說,要在生活的行為和一些危險因素上進行相應干預,舉辦了4次防止高血壓的講座,開展了兩次健康方面的促進活動,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主要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BMI尺,注意血壓、血脂和血糖,以及在運動和飲食方面,限酒戒煙,保持心理平衡。發放了兩百多份健康的相關的知識資料,讓高血壓的高危組人群充分了解干預的方法以及自身存在的危險因素;針對非高血壓組的人群,主要為他們進行健康促進和教育方面的干預,在社區的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開展健康講座,為中國居民介紹平衡膳食寶塔以及適宜的體重在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等一些慢性病方面的重要性。

1.3調查方法。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為參與干預的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統一的調查表,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不良的習慣、行為以及生活方式,高血壓的患病和治療情況,高血壓家族史,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營養和膳食方面的知識等。通過體檢為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后進行臨床方面的檢測,其中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壓、臀圍、腰圍以及BMI等[5]。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干預前后,居民在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上存在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研究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實際的器物,幫助人們完成限油、限鹽的措施,這相對于單純的說教可以讓群眾感覺到更加直觀和生動,比較容易被居民所接受,進一步提高群眾們參與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積極性,提高了患者在高血壓等相關知識上的知曉率,改善了他們日常的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幫他們將健康的信念模式重塑和建立,也就成為了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難點和重點,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立群,聶雷,龍美潔,劉佳麗,張雪萍,王薇.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預對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10(05):20-21

[2]陳曉勤,吳麗萍,尹俊.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三級管理模式的實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2,12(22):2557-2558+2563

[3]李立明,任濤.原發性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研究干預模式的探討[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2(01):32-34

第6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本文系統闡述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的十個主要方面,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指出我國開放大學頂層設計應該注意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完備的國家體系、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科學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和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以保障開放大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機制;開放大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1)12―0025―06

一、引言

2011年2月20日至3月13日,筆者有幸參加由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廣東省高職院校第一期校長培訓班赴澳大利亞培訓學習,期間到澳大利亞TAFE學院體系、昆士蘭州教育部以及相關中學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聆聽教育主管部門、行業技能委員會、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行業、企業、學校等職業教育各方面人員的講座,并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因此有機會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深切感受到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得益于有一套良性的發展機制。本文試圖較為系統地闡述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就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提供借鑒。

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機制

(一)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戰略

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大國,面對未來發展挑戰,澳大利亞政府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要從資源大國變成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國,并積極致力于改善澳大利亞人民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澳大利亞總理曾強調,技能和見習培訓對國家生產力的長期增長與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要在未來十年重點塑造一支擁有最佳職業技能的人力資源隊伍。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各州(領地)政府都把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在發展目標中予以明確。據悉,新南威爾士州發展目標就明確提出,到2015年,新南威爾士州20-24歲的人群中,受過12年良好教育,或獲得二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90%;到2020年,20-24歲的人群中,受過12年良好教育,或獲得三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90%;2009至2020年間,在20-64歲的人群中,沒有三級或以上級別資格證書的人數減少一半;2009至2020年間,獲得文憑或高級文憑資格證書的人數實現100%增長;到2020年,原住民學生在12年教育或同等教育方面的差距至少縮小一半;到2013年,將參加綠色技能培訓(新南威爾士州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機構及其他公共資助的培訓)的比率提高至5%。另據介紹,昆士蘭州政府也提出了強大、綠色、杰出、健康和公平的發展目標,即用聰明的方法創造經濟活力,保護居民的生活風格和環境,辦世界級的教育和培訓,使昆士蘭人成為澳大利亞最健康的人,建設安全和人性的社會(社團),并在州政府的政策目標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75%的本地公民取得三級以上資格證書。

(二)強制執行的持證上崗制度

澳大利亞實施全國就業崗位持證上崗制度。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規定,在各行業中,凡是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崗位都必須持有職業證書才能就業,即使是大學本科以上的畢業生,也必須取得職業教育的相應證書才能就業。同時,還實施若干年一次的重新認證和換證制度。這一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職業教育在就業和升學方面的重要性,為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健全多元的國家培訓體系

澳大利亞有著非常嚴格的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經審批的注冊培訓機構(RTO,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s)方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這些注冊培訓機構包括公立培訓學院、私立培訓學院、公立或私立中學、大學、社會組織和企業等,他們共同構成了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體系是澳大利亞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主體,它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投資興建并進行管理、公立性質、全國性的、龐大的職業教育系統。TAFE遍布全國各地,僅新南威爾士州就有10個TAFE學院,130個校區,45萬在校生,超過2萬名教職員工。TAFE由各州政府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審批設立,遍布全國的各TAFE學院擁有共同的品牌,行使獨立的辦學權,遵循統一的質量標準,使用全國統一的培訓包開展教學和評估。

(四)科學合理的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

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各利益相關者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科學,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職能配置和權限劃分合理,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行業技能委員會、行業協會、企業、學校,他們在職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分別是:政府是職業教育的規劃指導者、政策和標準制定者、舉辦者、機構審批和監管者以及教育市場的推介者;行業技能委員會是培訓包的制定者、職業教育發展的研究者、職業教育需求的反饋者;行業協會是行業需求的提供者和培訓包制定的參與者;企業是職業教育實習場地提供者;注冊培訓機構是職業教育培訓和評估的提供者。各利益相關者之間角色定位明確,互為補充。

政府在職業教育中的主要職能包括構建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制定政策、制定質量培訓框架(AQTF,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制定全國統一的教育認證框架(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投資設立行業技能委員會、審批和監管注冊培訓機構、資助學校、負責海外市場的宣傳和推廣等;行業技能委員會則負責組織制定并頒布培訓包,提供職業教育發展的咨詢;行業協會負責參與制定培訓包;企業負責提供實習場地并接受學生到企業實習等。

在職業教育和培訓方面,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既分工又合作,職責和權力配置清晰合理。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全國統一的質量標準AQTF、建立部長委員會制度、出資建立行業技能委員會、給州政府撥款等。而州政府則主要負責審批和監管注冊培訓機構、資助注冊培訓機構、負責海外推廣等。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職能和權限配置中有三點非常有特色:一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事由國家統一制定標準,二是大家重復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集中由聯邦政府來做,三是公立學校的舉辦者和審批者合一,誰舉辦誰審批。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職能和權限的配置既科學高效又相互銜接,體現了權責的統一。

(五)政府資助的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

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實行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強調技能為基礎、行業主導、注重結果的原則。行業能力標準由行業制定,行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領導作用,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就是保證上述職業教育原則實現的重要制度。行業技能委員會由聯邦政府出資建立,為非贏利機構。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11個行業技能委員會,行業技能委員會代表聯邦政府履行職責,其基本職能是:制定行業培訓包,研究職業教育的發展問題,反饋職業教育的需求。一方面,行業技能委員會受聯邦政府的培訓包年度計劃的約束,與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另一方面,行業技能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了解行業需求,明確崗位技能要求,在政府、行業和注冊培訓機構等利益相關方之間進行協調,決定行業需要什么技能,并將行業的技能要求轉化為培訓包,同時要描述培訓程序,改進新項目/程序,開展勞動力市場研究,為政府提供勞動力發展的建議,并將行業的需求反饋給注冊培訓機構,成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伙伴。通常,培訓包由行業技能委員會主持制定,行業協會和大型公司參與制定。因此,行業技能委員會與行業協會保持良好的關系。 在澳大利亞,培訓包為公共產品,由聯邦政府出資建設,全國統一標準,全國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詢。

(六)鼓勵參與的政策環境

澳大利亞政府為開展職業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鼓勵各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為職業教育作貢獻,職業教育培訓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配合,形成了資源有效整合的機制。比如澳大利亞對企業投入員工培訓的資金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定企業必須拿出相當于工資總額2%的資金用于培訓[1],這一政策有效地促進了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培訓。又比如,澳大利亞實行學徒制,政府規定學徒制將有薪工作和培訓相結合,雇主每雇傭一名學徒工,政府向其提供4000澳元的資助,同時培訓機構還可以獲得政府撥給的培訓費。這些鼓勵參與的制度環境,促進了各利益相關方關注和參與職業教育,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使得職業教育事業蓬勃開展。行業技能委員會積極履行職責為職業教育服務,以獲得政府的積極支持。注冊培訓機構積極作為,以獲得更多的業績和政府投入。企業從參與職業教育中獲得發展所需的技能人才,獲得政府在學徒制上的補助,還可以滿足現有員工繼續培訓和技能證書換證的需要,對參與職業教育有直接的動力。因此,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成為職業教育的實訓基地,接收學徒,提供實習場所。

(七)競爭擇優的投入機制

在澳大利亞,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已經形成了長效機制,有力地保障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對于TAFE學院而言,政府是TAFE學院的主辦者和擁有者,TAFE學院通過政府預算撥款和專項撥款兩個途徑獲得政府資助。政府對TAFE學院的預算撥款旨在實現聯邦和州政府教育培訓計劃的目標,而專項撥款則旨在滿足特定優先事項的需求和幫助實現國家目標。政府的預算撥款采用市場機制,以教育與培訓服務外包的方式進行,即政府以教育和培訓這種特殊商品的購買者的姿態出現,采用商業化的方式進行,哪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適應經濟社會需要、質量高、成本低,政府就購買哪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即向它撥款,并已形成長效機制。這種撥款機制成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指揮棒,促使培訓機構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

政府購買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有一套成熟的標準,根據當地需求、行業領域、面臨個人不利條件的人群(如殘疾學生、原住人、下崗人員、非英語國家的學員等)、面臨地域不利條件的人群、資格等級不同有所區別,一般是根據學院的在校生和開設課程數進行計算。每年,每所TAFE學院的院長與TAFE社區教育副主管就培訓相關事宜簽署一份年度購買協議,政府購買教育和培訓服務。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購買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每個行業培訓領域待實施的約定培訓級別;與聯邦及州工作重點相協調的一系列績效目標。而績效目標主要包括:提高參加和完成更高級資格培訓的學員數量;提高參加和完成更高級資格培訓的原住民學員數量;提高完成職業資格培訓的年輕人數量;提高參加“綠色技能”培訓的學員數量;提高學員及雇主對培訓質量的滿意度;提高學員的就業率等。協議簽訂后政府每年將對績效完成情況進行兩次檢查。政府專項撥款的可競爭資金則采用競標的方式獲取,公立學院和私立學院均可參與競爭。

雖然TAFE學院是公立學院,但其經費來源也是多渠道的,主要包括政府撥款、商業收入和學費收入,其中以政府撥款為主(約占辦學資金的70% )。近年來,由于政府撥款比例下降,各TAFE學院都積極拓展商業收入。一般TAFE學院的商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咨詢服務、培訓需求分析、資源和環境開發、教師教育培訓、國際課程、管理和培訓服務、工作場所培訓、學習團隊及來訪服務等。

(八)嚴格規范的注冊準入制度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實行嚴格的注冊準入制度,要成為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滿足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經審批的注冊培訓機構才能開展國家承認的培訓及其評估服務并頒發國家承認的資格證書。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準入制度主要由注冊培訓機構的準入標準、注冊培訓機構的注冊制度、注冊時效制度和注冊培訓機構的退出制度等組成。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包括九大注冊條件和三大標準。這九大注冊條件包括:管理(注冊機構的基本條件、標準和全國指南)、與注冊登記授權機構的互動(及時提供相關數據、信息,檔案的保留、存檔、檢索和轉移,財政狀況報告或商業計劃)、遵守法律、保險(購買公眾責任險)、財務管理(財務狀況良好;向學員提供規定的費用情況)、資格證書及其成績報告的頒發、對其他注冊培訓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的承認、營銷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培訓套餐的過渡/認可課程到期等。三大標準包括:注冊培訓機構在各項業務運作過程中提供高質量培訓和評估服務,注冊培訓機構堅持信息披露和公平原則并且使學員收獲最大化,管理體系針對學員、員工和股東的需求以及注冊培訓機構的運行環境應對等[2]。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注冊培訓機構由州政府審批,州政府依據聯邦政府頒布的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以及各自轄區的相關法律進行審批。這種審批制度體現了審批主體和舉辦主體的統一,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地方政府的財力來決定是否舉辦學校,使注冊培訓機構的設立真正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九)全國統一的質量保證機制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保證機制由全國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制度、認證框架制度、培訓包制度、教師準入制度、外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以及學生信息數據庫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組成,這些制度體系共同構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保證機制,有效保證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質量。

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是一套全國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質量標準,這套標準確保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用戶提供全國統一的高質量的培訓和評估服務,確保受訓人員無論在什么地方參加培訓都擁有相同的技能,確保受訓人員獲得的資格技能證書可以在全國范圍使用。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包括如下五部分:培訓機構初次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培訓機構繼續注冊基本條件和標準、質量指標(包括學員參與情況、雇主滿意程度和技能水平三項指標)、州和地方注冊登記授權機構標準、優秀等級評估標準等[3]。

教育認證框架是全國統一的教育與培訓資格認證體系,是對資格證書和學分轉換進行認可的國家權威體系,由中學、職業培訓學院和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包括課程的認可、課程之間的學分轉換、能力評價等,彼此相互銜接。這個認證框架體系,明確了各級證書和文憑之間的連續關系,且該關系全國認可,不受培訓機構或地域的限制,實現了各教育系統的相互溝通,使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教育相聯系[4],是銜接和溝通各教育系統之間的“立交橋”。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包是一套完整的職業教育指導性文件,描述了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包包括能力標準、資格認證和評估標準三大部分。能力標準中包括能力單元和能力要素,描述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教師和培訓師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能力和環境情況開展培訓的發展戰略。培訓包由國家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和頒布,注冊培訓機構必須以培訓包為標準來開展教學和評估工作。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教師的準入制度規定進入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具有“三證一經歷”,即學歷證書、行業技能證書、教育培訓和評估資格證書及行業工作經歷。行業技能證書和行業工作經歷保證教師的行業技能水平,教育培訓和評估資格證書保證教師的教學教育和認證水平。

澳大利亞對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實行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相結合的制度。外部審計由政府監管部門負責,每三到五年審計一次,重點對人力資源、學習資源、評價方式與結果、基于有關標準的學員表現以及證書頒發等方面進行審查,審計結果與學校的撥款、評優和退出機制相掛鉤。同時,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按照全國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要求,以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服務質量為宗旨,每年開展內部審計,并將內部審計報告上報監管部門審核備案。內部審計主要通過學員調查、課程評價、學員問卷調查、用人單位問卷調查以及培訓師對學員服務的實地考察等途徑收集相關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并及時將分析結果反饋給教學的各方面以不斷改進工作。同樣,內部審計的結果也與撥款、評優、懲罰以及退出機制相掛鉤。

此外,澳大利亞的質量規制還有學生實習計劃的審批制度、學生學習信息數據庫制度等。

(十)明晰有效的信息和聯網規制

澳大利亞對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實行嚴格而明晰的信息規制。在國家層面,聯邦政府在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框架中設置了相關信息規制條款,在關于初次注冊基本條件中就對注冊培訓機構的營銷準確性和規范性進行了明確規定,規定“注冊培訓機構必須確保其在對未來學員進行營銷和廣告介紹符合澳大利亞學歷資格框架的資格證書時遵守道德規范,信息必須準確并且符合其注冊業務范圍。國家承認培訓標識,僅在符合其使用的條件時方可使用”。在州政府層面,州政府對注冊培訓機構也有明確的信息規制,包括對印刷材料的印刷規制和招生宣傳材料的審核制度等都有明確規定。

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對職業教育與培訓注冊機構實施了有效的聯網規制。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注冊機構實行了學分互認政策,質量培訓框架中關于初次注冊基本條件中明確規定,“注冊培訓機構必須承認其他注冊培訓機構頒發的符合澳大利亞學歷資格框架規范的證書和成績單”。這一制度為學習者構建了暢通的學習通道,同時也較好地解決和消除了消費者在選擇不同注冊培訓機構時的轉換成本問題,消除顧客選擇學校過程中所存在的“顧客慣性”,盡可能減少新學校進入的各種低效率障礙等情況。

三、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

當前,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戰略部署,我國正在進行開放大學建設。開放大學的設立作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和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重大基礎性戰略任務,其目的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大平臺,成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柱。開放大學是新型大學,它既是一所大學又是一個辦學網絡體系,既是一個辦學實體又是一個各類教育資源的整合平臺,既開展學歷教育也開展非學歷教育,既開展職前教育也開展職后教育,開放性、多樣性和現代化是其基本特點。作為新生事物,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體系?如何建立開放大學良性發展機制,保證開放大學的健康發展?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需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問題。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與我國正在建設的開放大學體系有許多相似之處,其良性發展的機制對我國正在建設的開放大學無疑可以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發揮各方積極性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明晰的角色定位、科學合理的職能和權限配置,使得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各利益相關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合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這是保證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機制。

作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的大平臺,開放大學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有效發揮各方積極性,避免角色缺失。因此,在我國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初期,明晰各方角色定位,建立科學合理的職能和權限配置體系,有效發揮各方積極性,是開放大學體系頂層設計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保證開放大學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在進行角色定位時要注意避免缺位和越位。由于服務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是開放大學的重要使命,這一使命決定了開放大學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因此,政府作為舉辦者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其次,在職能配置設計時,要處理好集中和分散的關系,注意分析和界定哪些職能可以由各地或各校承擔,哪些應該在國家的層面統一承擔,基本原則就是要做到科學有效。對需要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事應由國家統一制定標準,對大家重復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應集中由國家層面來做。同時,在權限配置設計時,要特別注意國家和地方之間權限科學合理地配置,使之相互協調銜接。要適當給地方政府放權,在這一點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注冊培訓機構的審批權在各州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可考慮將地方開放大學設立的審批權下放給省,由省政府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地方財力情況來決定是否設立學校,使學校的設立真正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構建完備的國家體系,調動國家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構建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如何構建體系?是開放大學體系頂層設計必須面對的又一重要問題,也是開放大學能否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所在。在這個問題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全多元的國家體系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家體系中的主體是TAFE,TAFE是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TAFE學院組成,各TAFE學院具有同等的地位、具有獨立的辦學自,遵循統一的質量培訓框架、認證框架,使用全國統一的培訓包開展教學和評估,這一體系極大地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構建的目的是要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需求,服務于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要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缺一不可。考慮到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我國開放大學體系可以考慮由國家開放大學和地方開放大學組成,各開放大學具有相同的地位和統一的政策,具有統一的品牌和獨立的辦學權,按照統一的質量標準獨立自主辦學,各開放大學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構成我國開放大學體系的有機整體。這樣的體系能夠充分調動了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應該成為我國發展開放大學的現實選擇。

(三)構建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保障事業健康發展

開放大學的健康發展有賴于建立長效的保障機制。一方面,要明確各教育主體的成本分擔機制,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對于開放大學承擔的公益性教育服務應由政府投入,并建立投入的標準;對于開放大學承擔的學歷教育服務,可參照現行普通高校的做法建立生均撥款的標準和生均撥款的機制,根據在校生數進行撥款。這些投入標準和投入機制均應該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確,以保證能夠很好地執行。另一方面,還要建立長效的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可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根據我國開放大學的實際,建立起開放大學人員編制標準,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確立下來,根據開放大學事業發展的需要,依據開放大學人員編制標準安排必要的編制,保證開放大學事業發展必要的人才資源。

(四)構建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確保開放大學有序發展

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經驗可以看出,搭建科學有效的政府規制政策體系,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保證。同樣,我國的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這個問題,著手設計并構建起有利于開放大學健康發展的政府規制政策體系。

要建立全國統一的開放大學準入標準,明確準入條件和準入、退出辦法以及審批主體,并以教育部部門規章的形式予以確立;要建立開放大學質量保證標準、教師準入標準,建立良性的質量保證機制;還要建立嚴格有效的信息規制和聯網規制。考慮到開放大學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目前尚沒有現成的標準和規制政策體系,建議將開放大學準入標準、質量標準、教師準入標準以及信息規制和聯網規制等問題作為首批開放大學試點單位試點的重要內容,由各相關試點單位開展研究和試點,并以此標準作為試點項目驗收的重要要件,在試點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再上升到國家標準和國家政策。

(五)構建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實現學歷和非學歷的溝通和銜接,探索并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建立學分登記、儲存、累積、認證、轉換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各級各類教育有效溝通的終身教育“立交橋”,是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也是開放大學建設的重要任務。在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方面,澳大利亞全國統一的教育認證框架制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我們可以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建立起我國的教育認證框架,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的教育證書項目類型以及證書之間的連續關系,構建各教育系統之間銜接和溝通的“立交橋”,保證各教育系統的相互溝通,建立受教育者學習成長的通道。

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證開放大學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職業教育實現行業主導、技能為基礎,建議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由政府出資建立行業組織,作為非贏利性中介組織,負責收集行業需求信息,組織制定行業標準,開展行業人才培訓需求預測服務等,為政府制訂規劃提供決策參考,為學校提供咨詢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學,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四、結束語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戰略、強制執行的持證上崗制度、健全多元的國家培訓體系、科學合理的角色定位和職能配置、政府資助的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度、鼓勵參與的政策環境、競爭擇優的投入機制、嚴格規范的注冊準入制度、全國統一的質量保證機制以及明晰有效的信息和聯網規制等共同構成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良性運行機制,保證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也為我國的開放大學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我國的開放大學建設事業方興未艾,在頂層設計時應該注意構建科學的職能配置體系、完備的國家體系、長效的政策保障體系、有效的規制政策體系、全國統一的認證框架體系,確保開放大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眼參考文獻?演

[1] 張輝.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與制度分析以及經驗啟示[J]. 教育

與教學研究,2009,(11):97.

[2][3] National Quality Council. AQTF2007. 省略.au/

pages/menuitem5cbe14d51b49dd34b225261017a62dbc.aspx

[4]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dvisory Board. AQF2007.

省略.au/images/stories/aqf_handbook_07.pdf

第7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 影像學 柔韌性 脊柱融合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radiographic way in prediction of correction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CHEN Qinghe,ZHOU Yue,GAO Jichang,et al.The Orthopaedic Department of 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ole of three radiographic way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pinal 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 and fusion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Method]Sixtythree case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with 79 structural curves were studied.Preoperative Xray of standing,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supine bending and fulcrum bending were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standing Xray one week after surgery,Cobbs angle of all Xray were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evaluated.[Result]In structural thoracic group and lumbar group the mean Cobbs angle were 40°and 21°in 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 Xray,41°and 23°in supine bending Xray,35°and 19°in fulcrum bending Xray,36°and 18°in postoperative standing Xray respectively.In severe group and moderate group the mean Cobbs angle were 52°and 23°in 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 Xray,53°and 24°in supine bending Xray,47°and 20°in fulcrum bending Xray,44°and 19°in postoperative standing Xray respectively.In rigid group and flexible group the mean Cobbs angle were 51°and 22°in 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 Xray,52°and 22°in supine bending Xray,48°and 18°in fulcrum bending Xray,45°and 17°in postoperative standing Xray respectively.In anterior approach group and posterior approach group the mean Cobbs angle were 47°and 15°in 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 Xray,49°and 16°in supine bending Xray,43°and 11°in fulcrum bending Xray,42°and 10°in postoperative standing Xray respectively.All above Cobbs angle were mean numerical value,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1.5 years(range:1~3 years).[Conclusion]The fulcrum bending Xray are more predicting of correctability of AIS patients than the gravitysuspendig traction and supine bending Xray.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osing anterior or posterior approach and chosing fusion levels.

Key words: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radiography; flexibility; spinal fusion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獲得一個穩定平衡的脊柱。術前常常攝片評估其術后的矯形效果,所用方法有站立側屈、仰臥側屈、側方按壓、俯臥推壓和牽引下攝X線片。以往這些方法對預測哈氏法和盧氏法手術的矯正效果確實有效,但均不能更好地預測目前應用的三維椎弓根釘棒矯形系統的矯正效果。為此作者采用支點彎曲位、重力懸吊牽引位和仰臥側屈位X線片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進行術前評估,并和術后矯正效果比較,以探討這3種方法預測矯正效果的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3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中男18例,女45例;平均年齡為15.8歲(10~21歲)。按King分型,KingⅠ型9例,King Ⅱ型28例,King Ⅲ型16例,King Ⅳ型6例,King Ⅴ型4例。按Lenke分型,LenkeⅠ型19例,Lenke Ⅱ型4例,Lenke Ⅲ型9例,Lenke Ⅳ型15例,Lenke Ⅴ型11例。Lenke Ⅵ型5例。共有79個結構性側凸,其中胸凸48個,腰凸31個;中度(小于60°)側凸51個,重度(大于或等于60°)側凸28個。用支點彎曲位時的矯正率表示脊柱側凸的柔韌性,本組有柔軟性側凸48個(矯正率≥50%),僵硬性側凸31個(矯正率<50%)。行脊柱前路手術(Isola)7例,脊柱后路手術(USS)56例。

1.2 攝片方法和統計學分析

全部患者術前X線片包括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片、支點彎曲位片、重力懸吊牽引位片和仰臥側屈位片,術后一周時攝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片。攝支點彎曲位片是將不透X線的塑料圓桶橫放于放射臺上,胸凸時將圓桶置于頂椎對應的肋骨下方,肩部離開放射臺面,腰凸時圓桶放于腰凸頂椎下方,骨盆離開放射臺面(圖1~4)。攝重力懸吊牽引位片時囑患者站立于懸吊牽引架下,雙足尖著地,醫生安置枕頜吊帶,證實固定牢靠后,囑患者背伸踝關節,使足尖離地,靠重力作用將脊柱被動拉直〔1〕。攝仰臥側屈位片時囑患者仰臥于放射臺上,向左右兩側主動盡大力屈曲其脊柱,力爭使同側的第12肋與同側髂骨翼接觸。所測角度用Cobbs角表示,由同一名副主任醫師用標準方法測量和記載,全部數據均經統計學分析,并進行t檢驗。

2 結 果

統計結果顯示,術前支點彎曲位Cobbs角與術后Cobbs角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而術前重力懸吊牽引位和仰臥側屈位Cobbs角與術后Cobbs角均有顯著差異性(P<0.05),說明術前支點彎曲位片能夠較準確地預測術后矯正效果,而術前重力懸吊牽引位和仰臥側屈位片預測術后矯正效果的準確性則不如支點彎曲位片。重力懸吊牽引位與仰臥側屈位Cobbs角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兩者的預測結果相類似(表1)。表1 術前不同Cobbs角與術后Cobbs角的比較(°)

轉貼于

術前站立位重力懸吊位仰臥側屈位支點彎曲位術后站立位結構性胸凸(n=48)5840413536結構性腰凸(n=31)5121231918Cobbs角≥60°(n=28)7652534744Cobbs角<60°(n=51)4823242019僵硬性側凸(n=31)6751524845柔軟性側凸(n=48)5022221817后路手術(n=7)7347494342前路手術(n=56)4915161110平均Cobbs角(n=79)5934353029

3 討 論

3.1 3種攝片方法臨床應用特點的比較

支點彎曲位片所用的硬塑料空心圓桶,其直徑分別為12、15、18 cm,桶長為40 cm,外面包一層1.0 cm厚的海綿,按照患者的身高和體重選擇適宜的圓桶,使其發揮最大的被動彎曲力。患者側臥于支點圓桶上,兩肩和骨盆應垂直于X線管球,此時是依賴患者身體的體重來發揮矯正力。該方法操作簡單,不需要患者主動彎曲軀干,重復性好,對不配合患者或神經肌肉源性脊柱側凸患者也較易完成。在攝胸腰段和腰段支點彎曲位片時,支點圓桶要用大些的,準確放于頂椎下方,并使骨盆離開放射臺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支點作用獲得較為準確的支點彎曲位片〔1〕。

重力懸吊牽引位攝片時要求醫生在場,向患者講清攝片過程,以免發生危險,足跟剛好離開地面約2 cm為宜,此時脊柱被身體的重力牽引所伸直,對不配合患者和年齡小的患兒不易使用,在沒有應用支點彎曲位攝片前,作者應用本法預測術后矯正效果。仰臥側屈位X線片是較常用的方法〔2〕,該方法要求患者主動的配合和盡力,其主動側屈脊柱的力量很難標準化和一致,重復性較差,年齡小、不合作及某些神經肌肉源性脊柱側凸患者不易完成,所以其預測結果不能確切和肯定。該法是基于哈氏棒系統而建立的預測方法,對于只有上下2個固定點的哈氏棒撐開系統,它能夠較正確地預測哈氏棒所矯正側凸的結果,但對于多節段的三維固定系統,其預測能力有其局限性。

3.2 3種攝片方法預測術后矯正效果準確性的比較

本組共有胸凸48個和腰凸31個,無論采用后路技術或前路技術,術前支點彎曲位Cobbs角與術后Cobbs角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本法能夠較準確地預測術后矯正效果。早期作者僅是用支點彎曲位來評估胸段的脊柱側凸矯正效果。通過本次研究,胸腰段和腰段的脊柱側凸也可獲得滿意的預測結果。作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支點彎曲位片對于Cobbs角小于60°的脊柱側凸和/或柔軟性側凸比重力懸吊牽引位片和仰臥側屈位片在顯示被動矯正效果時更具有效性。

通過本組術前3種X線Cobbs角測量與術后實際矯正結果的比較,支點彎曲位X線片能夠較準確地反映術后的矯正效果,在手術前就可使患者和其家屬預知手術矯正結果,使他們對手術的期望值更真實和更接近,有利于醫生對手術效果的解釋和說明。目前矯正特發性脊柱側凸是采用節段性的“三維矯形,三維固定”理論,只有支點彎曲X線片才能更準確地預測三維理論的術后實際矯正效果〔3〕,因此建議推廣應用。

重力懸吊牽引位片和仰臥側屈位片所測的Cobbs角與其術后的Cobbs角有較為顯著的差異性(P<0.05),不能較準確地預測術后矯正效果,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與患者用力不均、人為因素和可重復性差有關,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就很難正確反映脊柱的柔韌性和矯正后的結果。

3.3 支點彎曲位片為選擇手術入路和融合節段提供依據

支點彎曲位片為現代三維節段性矯正器械提供了安全保障,這些器械能夠充分利用脊柱側凸的柔韌性進行矯正側凸,但不能超過側凸柔韌性所允許的范圍〔4〕。支點彎曲位片所確定的脊柱柔韌性,較其他方法確定的柔韌性更加準確。對于柔韌性小的僵硬性側凸,尤其是較僵硬的King Ⅰ型側凸,提示作者選擇前路椎間松解切除椎間盤,以獲得更大矯正效果,而不盲目借助后路矯形器械進行后路手術,從而避免手術風險,如神經系統損傷、椎弓根骨折和螺釘拔出等。本組7例行前路手術,均是柔韌性小于50%,且Cobbs角大于60°者。而對于柔韌性好的King Ⅰ型和King Ⅳ型側凸,在支點彎曲位片上其柔韌性大于50%,采用后路手術就可達到矯正目標〔5〕,因此支點彎曲位片能夠為選擇前方入路或后方入路提供參考指征。以前作者選擇融合節段是按側凸的重力懸吊牽引位片或仰臥側屈位片上方與下方的中立椎為依據,而支點彎曲位片時的下方中立椎較重力懸吊牽引位片或仰臥側屈位片的中立椎平均高1.2個節段,所以用支點彎曲位片確定融合范圍便節省了融合節段〔6〕,為選擇融合范圍提供指導,進一步的遠期隨訪結果還有待于繼續觀察。

致謝:本文總結過程中得到了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骨科主任陸瓞驥教授的指導,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Luk KD.RE: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flexibility radiograph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2001,26:7479.

〔2〕 李明,侯鐵勝.脊柱側凸三維矯形理論與技術[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1,23.

〔3〕 Klepps SJ,Lenke LG,Bridwell KH,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flexibility radiograph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2001,26:7479.

〔4〕 Luk KD,Lu DS,Cheung KM,et al.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coro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in thoracic scoliosis using four different instrumentations and the fulcrumbending radiograph[J].Spine,2004,29:560563.

第8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陳光海 韓晉川 汪 應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江津 402260

基金項目: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項目名: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探索,項目編號:1202086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點課題,項目名:基于云技術的SPOCs 教學資源平臺建設與管理的研究及實踐,項目編號:JG141008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項目名: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基礎網絡設計與實踐,項目編號:JG142028

【文章摘要】

本文從實例出發,對如何實施信息化教學,從前端多媒體教室建設到教學資源庫平臺開發、資源建設思路以及后臺云計算服務平臺的搭建,提出了具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關鍵詞】

云計算;虛擬化;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針對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訂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其目的是改革中國傳統的傳授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教育模式的改革,必然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系統,依托網絡信息技術,構建云計算服務硬件平臺和以仿真實訓軟件為核心的教學資源庫軟件平臺,配合前端多媒體教室中教師授課空間設備和學生互動設備,形成實施信息化教學整體方案, 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條件。

1 教室建設方案

以前的多媒體教室就是計算機+ 投影,因有線話筒、鍵盤和鼠標的限制,教師離不開講臺,成了課件的放映員和講解員,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氣氛呆板、生硬。

為解決目前教學手段中存在的問題, 用多點觸控電子白板替影幕布,同時,它必須具備鍵盤和鼠標的功能,無線話筒取代有線話筒,讓老師遠離講臺,超短焦投影儀方便老師回歸“黑板+ 粉筆” 的原生講課姿態而又使用現代“電教平臺”。多點觸控電子白板既可以像傳統的黑板一樣,用手指書寫、批注,又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配備一塊同等大小和材質、無互動功能的筆寫白板,兼顧傳統書寫習慣。

觸控技術的選擇是涉及整個系統應用成敗的關鍵,只有對投影對象的放大、縮小、旋轉等手勢的判斷精準無誤,才能替代鍵盤和鼠標,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目前的觸控技術主要有電阻、電容、壓感、聲波、光學、紅外、表面光波、納米電路等多種技術,表面光波基本原理是在白板表面形成縱橫交錯、不可見的光網,當手指觸碰時,阻斷了光線,從而判斷出觸點的位置,它能夠真正實現4 點、10 點、16 點、32 點、48 點觸控,觸控點越多,對手勢判斷越精準,使用操作更輕松。

2 教學資源庫提供教與學的互動平臺

教學資源庫是發展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和關鍵。教師是教學和教育改革的主體,要使網上教學資源真正建好、用好,教師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教學資源的建設應以教師自己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課件及其相關資源為主,制作難度較大的仿真軟件、成套的視頻教程主要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立足于課堂教學, 構建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資源庫。要建成這樣一個師生廣泛使用的優秀教學資源庫,管理平臺的開發是必須的,功能不一定要多么強大,主要要求是操作、使用簡單,能實現各類文檔的在線播放,要方便教師上傳資源和學生上傳作業,方便教師和學生查找和播放, 要集成仿真實訓平臺和遠程輔導功能。

“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云綜合平臺”,教師采用工號、學生用學號登錄,系統采用“學院——專業——課程——教師”的基本架構,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空間,教師本人對自己的空間擁有完全控制權,其他人只有下載、播放權,教師在自己的空間中建立什么樣的文件夾?如何存儲自己上課要用到的資源等,完全由自己做主,對某些文件夾也可以屏蔽他人的下載和播放,對如“作業”之類的文件夾可以對自己任課班級的學生開放上傳權、屏蔽下載權。

教師自己上傳的資源更有針對性和適用性,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更符合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和使用習慣,必然會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應用。

對于制作難度大、成本較高的成套視頻教程,可以購買專業公司制作的產品, 分學院存放,共同使用,不放在教師個人空間中。

虛擬仿真技術是當今非常流行的新型教學媒體,它解決了實操實訓進不去、看不見、難再現、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設施設備不足、實訓指導教師不足等眾多難題,而且將趣味性、現場氛圍、個性化導訓、智能化考核、分層次實訓等先進的教育思想融人其中,創造出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實訓環境。各類專業仿真實訓軟件的開發難度是很大的,可以購買專業開發公司的成熟產品,集成到教學資源管理平臺中。

遠程輔導是除作業提交、作業批改以外,師生課后互動交流的主要場所,遠方的老師通過筆記本電腦或帶攝像頭和話筒的臺式計算機,在規定的輔導日期和時間內,進入教師姓名對應的輔導室,學生可以在教室參與輔導,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筆記本或手機在其它地方參與輔導,“白板共享”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在同一塊白板上書寫,配合語音進行遠程輔導,同時書寫的人太多、太亂的話,老師可以取消任意學生的書寫權。同時說話的人太多,也可以取消任意學生的話語權。“文檔共享” 或“網頁共享”,老師可以在遠方打開一個任意類型的文檔或網頁讓學生觀看,同時配合語音講解,可以更加清楚地解答學生的問題。“程序共享”,可以在遠方打開任意的應用軟件,如:auto cad、excel 等,并可以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這對軟件類課程的遠程輔導非常有效。

3 云計算保障教學資源庫的高密度訪問

供全校師生大規模使用的教學資源庫和仿真實訓軟件的應用,用過去的方式,把應用系統安裝在某臺物理服務器上,訪問規模必然受限,數千人同時使用某一應用系統要么服務器崩潰,要么根本就登錄不了。同一應用系統裝在多臺物理服務器上,數據的統一性、完整性存在很大問題,管理也復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應用服務器虛擬化集群技術是必然的選擇,所有應用系統部署在若干虛擬機上, 一個虛擬機總是依賴于某臺物理服務器, 當某臺服務器超負荷時,云計算平臺會復制一臺虛擬機從另一臺物理服務器上啟動,供更多人使用,而對用戶來講好象沒有區別,用戶提交的數據必須使用統一的云存儲,而不放在服務器的本地,這就解決了數據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系統結構如圖1 所示。 4 應用虛擬化構建虛擬實訓平臺

云計算中的應用虛擬化,可以將應用軟件變為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器使用的服務,因此應用軟件不再需要安裝在本地,而是安裝在虛擬服務器上,虛擬服務器可以建立很多,有沖突的應用軟件可以分開安裝,永遠不會沖突。特別是對于單機版的仿真實訓軟件,不需要一臺計算機購買一套,只要一套安裝在虛擬服務器上,通過應用虛擬化后就自然成為了“網絡版”,可供多人同時使用。當某一應用軟件訪問人數過多時,云計算平臺會自動實現虛擬機的跳轉,但許多仿真實訓軟件都有加密狗,加密狗是物理設備無法跳轉,可以用一臺物理服務器和若干USB HUB 作為USB 服務器,所有加密狗都插在它上面,虛擬機的應用程序都訪問該服務器的加密狗,保證了虛擬機在動態遷移過程中的正常運行,系統結構如圖2 所示。

5 結論

云計算可以解決過去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是互聯網產業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項技術,在發展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為教學手段的更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水平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

【參考文獻】

[1] 胡亞梅.《建設高等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庫》[J]. 江蘇高教.2004(4):70-72

[2] 張瑩,張興.《以虛擬仿真資源為抓手,打造湖鐵特色教學資源平臺》[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3):47- 49

[3] 張鑫.《淺談基于應用程序虛拙化的實驗室管理》[J]. 科技信息.2011(6):251-252

【作者簡介】

陳光海(1964-),男,研究生,教授. 研究領域:現代教育技術.

第9篇:國防教育設計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經常性 國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15-01

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是黨的十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強調,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是適應國家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通過軍事理論教育和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并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內容。

然而,新生代學生的特點和網絡信息科技的發展導致傳統的大學生國防組織模式越發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國防教育活動的活動內涵、活動方式、活動平臺都需要不斷推進創新,并在創新中找到契合大學生特點又具有顯著的教育、管理、監督效果的經常性國防教育模式。因此,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創新和凝練有效的經常性國防教育方式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1 目前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大學生中集中開展國防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軍訓和軍事理論課教育。部分高校通過邀請軍事專家講座、結合紀念日開展有關國防教育的參觀和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不定期的國防教育。但隨著大學生群體的變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傳統的國防教育形式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軍訓工作形式單一,實用性不強。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軍事技能訓練時間普遍在14天左右,主要包括隊列訓練和內務整理等簡單內容,軍訓科目也主要以成果匯報為工作導向,有的高校限于經費和條件,取消了打靶和野外拉練等內容,導致軍訓中真正的軍事技能特征不明顯,學生收獲的軍事技能實用性不強。

(2)軍事理論課作為必修課是開展國防教育的系統形式,通常教學時數不少于36學時,涉及軍事思想、軍事高技術、大國軍事以及信息化戰爭等。但由于學校培養計劃的原因,大學生專業學習的任務非常繁重,同時軍事理論課內容也相對比較淺顯,考核一般是開卷考試,學生一般比較容易獲得學分,因此客觀上造成軍事理論課的效果不佳。

(3)除軍訓和軍事理論課教學之外,經常性的國防教育主要由高校的武裝部來組織,但一般高校的武裝部掛靠在學生處或保衛處或等行政部門,這些部門日常事務比較重,在經常性國防教育上的投入明顯不足,一般通過臨時性的組織軍事知識報告會、國防主題參觀等活動開展有限的國防教育活動,參與面也比較窄,難以在大學生中形成濃厚的關心國防的氛圍。

(4)新媒體科技帶來新的挑戰。網絡、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大學生作為網絡的重要使用群體,其生活的各方面也深受網絡的影響,QQ、微信、人人網、微博成為重要信息交流和傳播手段。給一些傳統的國防教育形式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教育活動吸引力逐步減弱,參與積極性不高。

2 開展經常性國防教育的對策建議

(1)保持傳統,創新內容。作為大學生階段性國防教育的重要形式,軍訓和軍事理論課教育只能強化,不能弱化。在有限的范圍和時間內對學生開設軍事理論課、組織學生參加集中軍事訓練,這對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與國防意識、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等,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軍訓內容上應突出實用性,增加打靶,野外生存訓練等環節,增強軍訓的實效性。

(2)要真正使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工作能深入、持久而又普及地開展下去, 還必須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一些經常性的國防教育與國防體育活動。開展經常性的國防教育。

經常性國防教育的形式比較有效的常規方法包括:一是開設軍事類選修課或專題講座課,既能擴大經常國防教育的覆蓋面,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和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國防教育師資力量。二是在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多種活動,實施滲透式教育,將國防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例如開展國防知識競賽,國防主題辯論賽等。三是重視軍民共建,抓好“雙擁”工作,尤其是充分利用高校接收的轉業軍人和參軍退伍復學的學生等資源,經常性召開座談會和交流會,增進對軍人的了解和感情。四是利用傳統的宣傳公共陣地和輿論陣地加強教育。五是將國防教育寓于國防體育活動之中,如組織學生參加定向越野比賽等。

(3)應用網絡新媒體,大力開展經常性網絡國防教育。實現對高校國防教育的網絡滲透。應結合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以及興趣特點規律,借助網絡進行溝通,可以發揮Email,即時通訊工具,微信等各種網絡工具的優勢,讓大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或在網絡上的思想溝通,讓正確的引導能夠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平等性、超時空性等所創造出的平等和信任的情境中進行。建議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開展:

一是構建起高校國防教育網絡基地。設計制作專門的國防教育網站,重點要突出學生的興趣點,例如國際國內的軍事技術進展、國防實力對比、國際政治軍事事件時評和分析等內容;并且形式必須多樣化。要把那些結合電子技術具有聲、文、圖像一體化特點的電子教材開發出來,對版面設計和欄目進行精心設計,讓立體化感覺出現在人們的視聽覺里,從而對獲得國防教育產生吸引和感染力。

二經常性通過網絡或手機應用,開展熱點與難點問題的大討論,如“圍繞分析中日軍事力量對比”專題,“南海周邊國家軍力分析”專題,“國防與中國夢”專題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應聘請一些國防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把信息資源里具有很強思想性、知識性和生動性的那些上網,通過討論達到啟迪學生和提高學生的目的。

(4)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平臺,提升國防教育影響力。高校如果參與了一些軍工項目研究的話,可以吸納學生到課題研究組中,做一些輔的工作,從而了解我國軍事科技的最新技術發展,提升愛國主義情感和國防自信心。

總之,我國高校的國防教育,應該按照國家國防教育的總體要求,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對國防教育的內容、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和改進,逐步形成“軍事理論課、集中軍事訓練、經常性國防教育”三位一體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 请看一下欧美一级毛片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亚洲黄色美女视频 |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三级中文字幕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第一页 | 18videosex性欧美69超高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hd | 国产免费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天天噜夜夜操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 亚洲天堂二区 | 三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 明星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美女张开双腿让男人桶视频免费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99 | 亚州国产视频 | 美女福利视频午夜在线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一级做a毛片在线看 | 欧美一区永久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鲁大师成人精品视频 | 996re免费热在线视频手机 | 日韩久久网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 | 女同日韩互慰互摸在线观看 | www亚洲一区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 久久精品观看 | 特色毛片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91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 欧美视频在线看 |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