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國防教育生成性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模式,對傳統的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具有啟示性。本文通過教學目標的彈性預設、教學重點的關注學生、教學過程的動態真實分析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要素合理性;通過國防教育課程的環境背景、普遍特點和主要對象分析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現實必要性;通過教學預設、教學體驗、教學情境分析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實踐可行性,從而探索高校國防教育課程的生成性教學新理念研究。
[關鍵詞]國防教育;課程;生成性教學
一、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要素合理性
“生成性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教學理念,與預成式教學相比,其更強調學習的自主建構,更強調教學的動態生成?!保?]在傳統的高校國防教育課程中,教學活動呈現出標準線性、封閉靜態等特征。隨著時展,教學的環境背景、技術水平、內容方式甚至教學主體都在發生變化,目前傳統的高校國防教學課程為了更好地履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重任,正在探尋改革的方向。生成性教學作為探究國防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一種理念模式,具有適合國防教育課程學科特色的教學要素。
(一)教學目標的彈性預設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效果,決定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方向。國防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課教學,使大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達到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后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2]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學目標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學生不同時期的學習狀況具體進行彈性設計,教學預設靈活多樣,盡量有“留白”,并不要求每一步驟完全按照計劃要求刻板單一地進行。在國防教育課程中,可以“多層次標識認知目標的分類”“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追尋自我設定的目標。”[3]
(二)教學重點的關注學生
在生成性教學中,強調“向生性”。即以教學的對象———學生為本,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傳統教師的教,而在于學生的學。在教學活動開始時就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預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尋找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教材進行延伸。在課堂中,注重學生的反應和狀態,從而實行相應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教師一人在臺上“唱獨角戲”。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由于這類不是專業課、基礎課,學生往往不重視、不用心,呈現出人在心不在的“偽在場”狀態,[4]最終的學期末課程考核往往是從隨便寫一篇小論文或實踐報告獲得了學分就算完成了任務,教學效果不明顯,恰恰是因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往往忽略了教學對象的課堂狀態和反應。生成性教學強調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角色,彌補了傳統教學活動的慣性缺陷。
(三)教學過程的動態真實
生成性教學強調教學過程的動態性與真實性。所謂動態性,是教學活動中教與學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尋求知識的合理性,而非利用教師的傳統權威硬性灌輸某些知識;所謂真實性,是教學組織者根據教學活動進行的情況不斷調整原來的思路和方案,根據學生的反應,不斷提出新問題、產生新的教學活動。國防教育課程中,如何讓學生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應當讓學生親身參與到中國國防的歷史現實、中國當今所處的形勢戰略環境,以及世界強大的軍事高技術等主題內容的分析中來,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辯證地得出結論,更能增強差異認同的說服力。
二、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現實必要性
當前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出現的諸多問題,除了國防教學課程本身,也與當下時代的多元文化價值觀激蕩的環境、作為主要教學對象的大學生自身特征也隨之產生了新變化有密切聯系。因此,生成性教學對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現狀具有現實的指導和啟示。
(一)國防教育課程的環境背景:多元價值觀的錯綜復雜
當今時代多元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接受新鮮事物更快速更普遍,在多元文化背后的多元價值觀的碰撞環境下逐漸成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憑借網絡上的主動權,通過網絡竭力宣揚西方文化價值觀念。一方面,網絡的興起與發展都最先始于西方社會,因此西方社會掌握著網絡的絕對技術優勢和語言優勢。尤其是視頻、音頻等娛樂文化的傳播,西方的電視劇、電影里奇異的場景、新奇的畫面、刺激的節奏首先滿足了年輕人的視聽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西方電視劇、電影里傳達出的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和我們歷來接受到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念有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中國當代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要密集用戶群、大眾文化的主要受眾群,同樣也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網絡的開放性與即時性促進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與碰撞,培養人的獨立性、反映人的差異性、尊重人的自主性。而西方發達國家表面上打著宣揚獨立,尊重個性,開放自由等旗號,卻牢牢抓住了年輕大學生叛逆不羈的心理,大量的西方文化價值觀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深刻影響著當代的年輕大學生。
(二)國防教育課程的普遍特點:“霸權隊伍”的單向灌輸
由于時代環境、教育對象、教育內容都在發生著不可預測地改變,傳統的國防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無可避免地遇到許多不適應,呈現諸多問題。第一,課堂的單向性與被動性。目前大多數國防教育課程依舊依賴傳統方式,即由教師講授、直接灌輸,很多授課教師缺乏系統、深入的國防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講授,配合著播放相關視頻,已成為大部分授課教師的上課形式;教學的主要內容還停留在之前大量枯燥的理論知識灌輸,即使有個別的事例也顯陳舊,尤其當前世界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課堂教材也不可能隨時更新,相當一部分教師忽略學生的課堂反應,仍然按照預先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大部分學生對這類的課程不重視、不認真,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有限。第二,課堂的霸權性與封閉性。布迪厄認為教學活動是客觀來說是一種“象征暴力”,借由“文化專制”來強制實行,以“專斷的權力”來完成。因此,教師被賦予絕對的知識權威,整個教學活動完全由教師操控。由于國防教育教學的學科特點,更加深了“國防教育教學的權威在常人眼中多半呈現出‘師者威嚴’。”[5]然而,在信息時代深入發展的同時,傳統教師的知識權威實際上已經被逐漸打破,很多國防教育工作者的知識結構陳舊,只能停留在新教育模式的高墻之外。
(三)國防教育課程的主要對象:當代大學生的現實特征
高校的國防教育教學的主要對象是當代大學生,從接受主體的角度來說,目前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應以學生為本,生成性教學的重點同樣是學生。但是時代的發展、內外環境的變化,受教育對象的特征也不同以往?,F實時代的發展客觀促進了社會的民主、平等,在這種時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大學生,多數具有崇尚自由、關注現實、強調自我的特征,教學活動應當圍繞接受教育的主體,應更注重教學過程的互動,而非教師個體。在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下,傳統國防教育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憂患意識及民族精神感、榮譽感的淡化,國防意識的削弱。西方文化在中國當代大學生之中深入蔓延與發展的結果,雖然開放了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卻不得不注意到:“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極端自由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彌漫在網絡世界里,極易使大學生喪失艱苦奮斗的精神,忘卻革命歷史的民族精神,淡化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從而迷失了政治方向,沒有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應有的國防意識,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問題。
三、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實踐可行性
在實際的實踐操作中,生成性教學在國防教育課程中可以從教學預設、教學體驗和教學情境中著手,結合生成性教學的特征,進行國防教育課程的方法革新。
(一)以學生的期待視野為定位,制定教學預設
有序的教學活動需要制定合理的計劃、安排,即教學預設。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學預設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從宏觀的角度整體把握課程的主要方向,具體卻是動態的,并且指向學生,強調以學生即課堂的接受者為本。而“期待視野”屬于接受美學的概念,由美國的學者姚斯提出?!白x者在特定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的基礎上,在特定接受動機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響下展開的”。這同樣是從接受者的角度、以接受者為主體。學生在國防教育課程中的期待視野,表現在學生對國防相關知識、技能已有的認知,及學生在目前的環境狀態下傾向的興趣點和知識點。首先,注重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捕捉教學生成的契機?!睂W生的課堂反應,不僅僅是提問,學生的沉默、茫然甚至錯誤,都可以視作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的途徑和信號。其次,注重學生的表現性目標。在制定教學預設時,必定會制定教學目標,但是學生的知識、水平存在個體差異,而且同一個個體在不同階段、不同時間也存在差異,因此,事先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達到,便要通過了解每個學生在每個階段的表現性目標,以便從效度評價的視角了解學生目前已經達到的水平。最后,注重尋找學生的興趣傾向。通過了解學生的期待視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興趣傾向相結合,制定合理的教學設計,形成課堂的自我建構。
(二)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切入點,重視教學體驗
在當下多元文化價值觀相互碰撞的現實中,構建有利于大學生自我生成與認同主流價值觀教育體系,絕非通過幾堂課程硬性灌輸就能達到。生成性教學注重教學對象的體驗,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大學生中有相當的影響力??蓢L試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切入點,首先,從國防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中融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軍事理論課程為例,用優秀的文化與中國國防歷史結合,吸引和感染大學生。《孫子兵法》這樣中國軍事史與文化史中的經典著作則可以歷史故事、軍事發展與文化內涵的視角向學生講授。讓大學生深刻了解我國的歷史與現狀、國情與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繼承并發揚我國珍貴的文化寶藏和優秀的傳統思想精華,培養學生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民族意識。其次,革新教學方式,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渠道,尤其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教學形式。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課堂,通過大學生經常生活、接觸的環境,例如網絡論壇,微博、微信、qq等載體,通過各種優秀歷史文化微視頻故事、知識問答、測試、投票、視頻制作比賽等方式,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及正確的主流思想意識形態通過潛移默化地方式引導大學生,少一些單薄的理論灌輸,多一些真實的情感引領,把國防教育課程內容真正切實地延伸到大學生的體驗之中。再次,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以中國歷史文化為切入點,開展相關的國防教育活動,通過國家重大節日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國家安全日、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主體視頻展示、話題討論等大學生易于接受且感興趣的方式讓大學生銘記歷史,增強國防意識。并對相關實踐教育活動進行及時、具體的宣傳報道,在學生中產生影響,加深學生的體驗感,形成健康、良好的國防教育新環境。
(三)以國防教育學科特點為基準,創設教學情境
在探索生成性教學實踐的路徑時,應當結合國防教育教學的學科特點,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圍繞這個任務和目標,創設能夠激起學生情感反應的真實教學情境,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第一,創設課堂的民主氛圍。在觀念上打破傳統賦予教師的絕對權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主動參與教學對話,在當前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激烈競爭、西方文化霸權思想蔓延于人的社會生活之時,“以學生的經驗定位教學內容,在差異的教學對話中豐沛課程實踐”。通過學生在差異中對比、感知、討論,讓學生在自我構建知識體系中,尋找我國制度的合理性,構建差異認同。第二,創設課堂的開放氛圍。在方法上利用新媒體方式共同打造國防教育的平臺與載體,創建學生喜聞樂見的國防知識板塊,多方面拓寬國防教育的渠道,加強課堂的開放性,讓學生平等地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學生與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了相互交流的載體,提高國防教育平臺載體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增加國防教育的互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高校國防教育的教學內容的更新變化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深入,不斷探索新的國防教育教學思路。第三,創設課堂的情感氛圍?!皣澜逃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目標上有一致性,高校國防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痹诮虒W過程中,改變傳統課堂里枯燥單一的口傳講授方式,通過觀看紀錄片、相關電影賞析、有感染力的采訪視頻和雄壯激昂的音樂,通過情境的創設,以感化教育培養大學生內心的思想情感;以對大學生的情感感染為導向,利用文化的引導與育人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方向,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緒情感體驗,培養大學生居安思危、保衛祖國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李祎,涂榮豹.生成性教學的基本特征與設計[J].教育研究,2007,(1).
[2]陳建,林立華,王婧倩.高?!八颊n”大學生主體性“偽在場”及喚醒[J].江蘇高教,2012,(5).
[3]周玲.國防教育與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劉倩.大學英語課堂活力之源———生成性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8,(8).
作者:李居銘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