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劃生育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因素與非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因素對人口素質的影響
眾所周知,影響出生人口素質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也有育齡夫婦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重視程度與觀念因素的影響,還有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等。同時,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有些因素對提升出生人口素質起著正向功能,而有些因素則阻礙出生人口素質的提升,甚至使得出生人口素質呈下降趨勢。在諸多影響出生人口素質與出生后的人口身體素質的因素中,獨生子女保健費、獨生子女保險、免費孕前優生檢測、生育保險、生活質量、產業結構、醫療技術、婦幼保健、出生缺陷干預服務、健康意識與觀念、教育資源、技能培訓、母親受教育水平對提高人口素質具有正向功能,而環境與食品污染則會降低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出生缺陷發生率等。
其中,(l)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中的獨生子女保健費、獨生子女保險主要對出生后的獨生子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當育齡夫婦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后,政府即可為獨生子女投保或發放一定金額的獎扶金由父母為孩子購買健康保險等,這樣孩子可以定期進行體檢或孩子生病時不會因高昂醫療費而耽誤醫治等;免費孕前優生檢測、生育保險對出生人口素質的影響途徑是通過向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的育齡夫婦免費提供婦幼保健服務或延長產假等,讓懷孕中或剛生完孩子的育齡夫婦有較充足的時間或較好的醫療服務照顧孩子。(2)生活質量對獨生子女素質的影響途徑是通過提高孕婦與孩子攝取的食物質量,從而提高孩子的身體、智力素質及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等。(3)婦幼保健與出生缺陷干預服務作為科學技術因素中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出生人口素質與出生后的獨生子女身體素質的高低。 (4)各級政府是否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對提高人口素質也具有重要影響,因為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可以讓廣大群眾了解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及意義,除此之外,還應告訴人們怎樣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及出生后人口的身體素質等。(5)健康意識與觀念是就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以及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意識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質而言,當社會上大多人更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與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時,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也會影響到后代人良好健康觀念的形成。(6)母親受教育水平不僅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素質,同樣對孩子的文化素質也具有重要影響。由于母親與孩子接觸時間最多,是孩子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啟蒙老師,通常情況下,受過較高教育水平的母親能夠用更理性、科學的方法養育孩子,因此比僅靠經驗方法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長。(7)環境與食品污染是近些年日益受到重視的問題,主要指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以及由此而影響到的食品污染等,是近年來誘發疾病與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是阻礙出生人口素質與出生后的人口身體素質提高的較重要因素。
二,相關利益導向政策對提升出生人口素質的影響
出生是人類生命的起始階段,這一時期的人口質量決定著一個人素質的自然屬性的基礎。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出生人口質量存在著一些亞待解決的問題,如相當數量的亞健康新生兒出生等,而且隨著女性社會壓力的增大、環境污染的增強,出生缺陷兒、亞健康嬰兒的數量還會不斷累加,將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沉重負擔和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穩定低生育水平,就必須從提高嬰幼兒的身體素質著手,讓計劃生育家庭擁有健康的孩子。
研究表明,婚前保健與孕前保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舉措。婚前保健是避免不適當的婚姻和生育,保障雙方和后代的健康,防止一些疾病的傳播,特別是防止嚴重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延續;而孕前保健為準備懷孕的夫婦提供健康教育與咨詢、健康評估、健康指導為主要的保健服務。通過這兩項保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及孕產婦、嬰幼兒死亡率等。同時孕前健康檢測、生育保險及其它一些旨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方面的獎扶政策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也有較大的影響。
在人們生活質量、醫療科學技術等因素相繼不斷得到提升的情況下,而出生缺陷發生率不斷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環境與食品污染嚴重影響了育齡夫婦的健康,使得之前鮮見的一些疾病不斷出現,提高了遺傳病率,同時也會對發育中的胎兒健康產生影響。近些年在新聞媒體上不時出現有關環境污染、轉基因食品、有害食品對孕產婦、新生兒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報道。可見,目前環境與食品污染這已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一個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問題,而且是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東西,無法躲避。所以,即使部分省市已采取免費孕前優生檢測的方法來增強孕產兒缺陷率的預防工作,但是其力度尚不能與環境、食品因素的影響相比。除此之外,出生人口缺陷發生率升高的原因也部分歸于近年來出生缺陷的檢測更為精細,使過去未發現的一部分出生缺陷個案檢測出來,以及現在醫務人員從人道主義考慮往往說服孕婦對患有兔唇、六個手指等胎兒不做引產。
三,相關利益導向政策對提升獨生子女身體素質的影響
目前旨在提升獨生子女身體素質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僅有獨生子女保健費或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雖然獨生子女保健費或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的用途應該旨在提高獨生子女身體素質,因為孩子素質的提高會減少孩子成長風險,這樣既能提高整個國家的人口素質,又能增強少生孩子的育齡夫婦對孩子成長過程的安全感,最終達到控制人口數量的目的。但是,從各級政府的文件報告中,多把這一獎勵金歸直接歸類為旨在控制人口數量上,而且在各省市的實際宣傳教育工作中,諸如“只要符合國家生育政策即可每月都能領取到一定金額的獨生子女獎勵金”等的宣傳思想到處可見,他們忽視了應引導廣大獨生子女父母加強重視孩子素質的宣傳教育,忽視了該項獎勵政策非常重要的中間作用。因此,在獨生子女父母拿到獨生子女保健費時,很多家庭并沒有把這筆錢為孩子購買健康保險或定期體檢等,而僅僅把它作為家庭一筆額外的獎勵金。由此,可以推斷,目前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對提高獨生子女身體素質的影響很小。
1. 《華盛頓郵報》:為何要放開二胎?
中國為啥需要全面放開二胎?據《華盛頓郵報》稱,中國總人口從建國后到2010年期間不斷上漲。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生育率一直走高。在出現短暫下降后,在60年代到70年代每千人的生育率遠超死亡率。
中國早在60年代初期就提倡晚婚,政府在1971年開始倡導計劃生育,于1982年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此后中國的生育率明顯降低。目前,生育率和死亡率之間的差距縮小,上世紀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逐漸成為老齡人群,而能夠供養他們的年輕工作人口越來越少,可見放開二胎的緊迫性。
2. 計劃生育影響幾何?
計劃生育35年來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衛報》制作了四張圖來看人口增長、工作適齡人口、老齡人口撫養比和性別比例受到的影響。
1) 人口增長放緩
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增長(粗生育率減粗死亡率)已經從1980年的每千人新增15人降為每千人新增5.5人。
2) 工作適齡人口縮減
近年來,15到64歲的工作適齡人口持續縮減。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15歲到59歲之間的人口減少尤其明顯。從2013年到2014年,該數字縮水370萬,總數為9.158億,此趨勢預計還會持續。
3)老齡人口撫養比上升
伴隨著適齡工作人口的縮減和老齡人口的增長,受供養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老齡人口的撫養比則逐年上升。
4) 性別比例更為失衡
聯合國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的性別比為106名男性比100名女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幾乎高于其他單個國家。
而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更為不平衡:男比女為120比100,已成為世界最高值。根據野村全球經濟的分析:如果該趨勢持續,未來中國1/5的適婚男青年將無法迎娶本國新娘。
3. 二胎政策之后有啥變化?
對于二胎政策的影響,美國人口咨詢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就做了大膽的預測:
1) 總人口的預計變化趨勢
計劃生育政策繼續實施:中國總人口會在2030年達到14.2億的高峰,隨即下降。
2016年女性均生育二胎:人口高峰會延遲5年,大概為14.6億。2050年接近二胎的預期則較為現實,在此情況下,中國2030年會出現14.3億的人口高峰。
2050年女性基本上能生育二胎:和目前計劃生育政策的預期之間相差2300萬的人口,僅比目前水平高了兩個百分點。
2) 年齡結構的變化
關鍵詞 農村中小學 集中辦學 寄宿制 教育資源 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和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不少中小學生源不足,學校布局分散、規模小、質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1998年我國政府提出農村辦學應集中人力與資金,辦好中心學校,力爭擴大辦學規模,配備相應教師,開辦寄宿制,逐步減少現有村小,保留居住極分散山區的少數教學點。因此全國將拆掉半數或半數以上的農村區、鄉學校,實行集中資源辦學的策略。從1998年到2006年,8年時間內,我國小學總數從60 . 96萬所減少到34 . 16萬所,減少了將近一半,其中絕大部分在農村。這樣的調整雖然有集中辦學的規模效應,有助于減輕財政壓力,并提高了中心校的辦學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但是也可能對農村教育和農村兒童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并對新農村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2 敦化市穩妥推進農村集中辦學的幾個做法
2.1嚴密論證,科學規劃,為實現農村寄宿制辦學打好基礎
(1)準確評估每生每年的經濟負擔。住宿實行公寓化管理的學校一年300 元/生,非公寓化管理的學校一年160元/生;每月伙食費小學每生120-150元/月,中學每生200 -250 元/月,以上合計小學每生每年支出約2000元左右,中學每生每年支出約2500元左右,寄宿制集中辦學每生一年的總支出略高于原支出,一般家庭均可承受得起。
(2)準確把握家長渴望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正常心理。村小落后的辦學條件,低素質的師資以及生源不足,使村小只能隔年,甚至隔2年招生,有的小學只有4名學生,多的也不超過百人。辦學條件也十分艱苦,一些學校只有“一塊黑板一個講臺,幾張桌子幾間校舍”。學校的教師多數是轉正后的民辦教師。多數農村小學沒有學前啟蒙教育,更沒有條件教孩子英語、計算機等課程等等。因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到教學條件好,教師素質高,教育質量高的學校就讀。
(3)西部開發改革,振興東北老工業政策以及國家、省教育廳的各項政策、項目(兩免一補)為實施集中辦學創設了優良的外部條件。
經過調研論證,敦化市于2004年在大橋鄉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到2010年通過調整,全市農村只保留官地中學、官地鎮中學、大石頭鎮中學、黃泥河鎮中學、額穆鎮中學、賢儒鎮中學、大蒲柴河鎮中學等7所中學學校,其它9個鄉鎮的中學并入以上各校實行片上集中辦學或與本鄉鎮中心小學合并成立九年一貫制學校。
2.2加強管理、建章立制,全面提高寄宿制教育質量
建設高標準的教學樓、宿舍樓很重要,但是管理更重要。加大宣傳和扶助力度,確保學生“進得來”。為保學生進得來,政府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把政策和措施宣講到位,讓家長充分了解實行寄宿制辦學的好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們高高興興地送孩子寄宿;各學校隨時掌握學生入學情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認真把握每一個住宿生的性格、愛好、習慣,只要有一名學生未按時上課,學校就派教師及時到家庭了解情況;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統一制定全市寄宿制學校住宿收費標準和用餐收費標準。
為了讓每一名住宿生都能“留得住”,敦化市完善基礎設施,實行寄宿制和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條件都達到或高于城區學校的水平,學生的住宿條件遠遠高于白己的家庭,餐廳衛生、飯菜豐富可口;出臺了《敦化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 ,各學校根據管理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建立健全了學校安全、教學、學生生活、舍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層層簽定了責任書,職責落實到崗,責任落實到人。
通過加大教學和教育力度,確保學生“學得好”。敦化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加強教師能力素質培訓,強化措施穩定教師隊伍。12個實行寄宿制辦學的鄉鎮中小學生流失率明顯降低。基本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帶來了四個變化,即學校“變小為大、變弱為強、變分散為集中,變落后為先進”。
3 研究結語
對農村中小學集中辦學的反思并不是否認農村中小學集中辦學在提高辦學的規模效益、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以及改善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等方面存在的積極影響。集中資源辦學是一項在全國執行的政策,該政策在實施中在一些地區實現了較好的預期效果(這些地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經濟壓力小),但在一些地區也存在諸多困難與問題,政策的預期效果難以達到,反而給這些地區的基礎教育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影響目前還沒有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足夠重視。
但是我們要注意:不了解農村就不了解中國,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適應農村需要的、優良的農村學校不僅是一項教育事業,而且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國民元氣,改善國民生活,鞏固國家基礎”的重要事業。希望國家及時出臺相應政策與措施,更好完善農村基礎教育。
摘 要: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現象以及網絡語言的使用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旨在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語言。調查發現,網絡語言因其幽默風趣、簡潔方便和能夠突顯個性而被大學生廣泛應用于網絡和日常生活中,同時大學生也意識到網絡語言的使用加深了與父母的代溝,其不規范性擾亂了傳統語言的秩序。因此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應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為網絡語言的規范使用創造條件,使網絡語言朝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下去。
中圖分類號: H0-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4474(2012)05-0072-05
一、引言 我國于1994年連接國際互聯網,從此互聯網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僅2011年一年新增的網民數量就達到了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3%〔1〕。網民基數和網絡利用率的迅速提高為網絡語言的迅速推廣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網絡語言通常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理解指與互聯網有關的專業術語和特別用語;狹義的理解是網民在聊天室和網絡論壇等的交際用語〔2〕。中國1700萬在校大學生中,95%以上都是網民〔3〕。大學生網民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學歷高和互聯網使用熟練等特點,經常使用網絡語言,因而網絡語言對其影響很大。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標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文章,一夜之間該標題被全國網民和讀者高度關注,并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2011年7月在北大和清華的畢業典禮上,兩所高校校長的講話都使用了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畢業典禮中,北大校長希望學生一定要忘記成績單上的分數,因為那“真的只是浮云”;忘掉同學間的不愉快,多想想純真友情,就不會“傷不起”。與北大校長不約而同的是,清華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提到了“人人網”,并且在講話中引用了凡客體①。兩位校長的行為被冠以“北大清華畢業典禮校長‘比拼’網絡語言”的標題在網絡上發表。
大學生網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如何?他們如何認識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使用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影響?為了解大學生對網絡語言的認識和網絡語言對他們的影響,并為進一步規范網絡語言的使用提供依據,筆者于2012年2月~2012年3月對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 本調查的對象為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某學院的232名學生,其中男生84人(占36%),女生148人(占64%)。調查采用問卷和訪談法收集數據。本研究所說的網絡語言是狹義的網絡語言,即QQ、聊天室和網絡論壇等使用的語言。為全面了解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現象,以及網絡語言的使用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筆者從多個角度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類共20個題目。為了保證問卷數據的真實性,消除學生的顧慮,做問卷之前教師向學生聲明問卷結果只用于調查研究,不會用作其他用途。最后回收有效問卷220份,并對其中的30位學生進行了訪談,以深度了解學生對網絡語言的看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網絡已經在大學生中普及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3卷第5期
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及其影響——以遼寧省某高校2009級學生為例當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電腦的日益降價,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擁有了自己的電腦。如表1所示,擁有電腦的大學生有178人,達到了81%。大學生們將電腦用于工作、學習和娛樂等各個方面,電腦已經從最初的輔工具成為很多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上網時間在3小時左右的學生竟達到73%(1~3小時的有44%,3~5小時的有29%),可見,學生的生活已經從現實世界延伸到了網絡空間。
(二)網絡語言已在大學生群體中泛化
1.大學生獲知網絡語言的途徑和對網絡語言的認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網絡語言,主要是通過網絡獲知的,占調查樣本的68%;27%的大學生是通過和同學或朋友的日常交流認識網絡語言的;還有少數大學生是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媒介獲知網絡語言的,占調查對象的4%;1%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家人等其他途徑獲知網絡語言的(見表2)。通過與大學生的訪談可知,他們不僅通過網絡獲取知識,認知世界,也通過網絡來了解新聞時事和社會熱點。
電腦的逐漸普及和大量的上網時間為學生學習網絡語言提供了基礎,大學生不僅在網絡中用網絡語言進行交流,而且還將網絡語言的運用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調查顯示,對10個時下流行的網語(神馬、囧、orz、打醬油、()、CU、886、ungelivable、BF、TMD),55%的大學生認識6~8個,28%的大學生認識9~10個(見表2)。占調查對象的83%的大學生對所列的時下流行網語基本或完全認識,說明網絡語言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泛化。
2.網絡語言在大學生中的泛化情況
大學生使用網絡語言非常普遍。使用的場合不僅限于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甚至在日常交流和短信發送方面也大量使用網絡語言。調查發現,日常交流使用中從沒使用網絡語言的學生只占到2%,而經常使用的則占到了22%,有時使用的占到了54%(見表3)。運用網絡語言進行溝通的對象也不只是網友,還有朋友、同學和家人。當被問及跟哪類人交流時較多使用網絡流行語,選擇“同學”和“朋友”的大學生分別占到了75%和79%,選擇“網友”的占52%,而和老師交流時他們則幾乎不使用網絡語言,因為和老師不熟悉,代溝和傳統的“尊師重教”思想也是原因之一。
關鍵詞:消聲器;響應面法;遺傳算法;試驗設計
中圖分類號:TB535.2 文獻標志碼:A
Optimal Design of Ossicular Silencer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HENG Junsheng,YU H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mass of an ossicular silencer,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losses (TL) in the low frequency range and the broadband were chosen as optimization goals, sever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width of the main duct,depth of the enclosed cavity, and length of the enclosed cavity) were chosen as optimization variables, and the mass of the silencer was taken as the constrain condi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also established for the silencer, sample points were obtained by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and the fitting accuracy was test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 II (NSGA-II)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silencer. The optimized ossicular silencer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lighter weight.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silencer are optimized by combin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genetic algorithm.
Key words: silencer;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genetic algorithms;design of experiments
抗性消器常用于排氣管道和通風管道內噪聲的抑制[1-2]. 通過管道截面的突然擴張(收縮)或旁接共振腔,使沿管道傳播的某些頻率的聲波在突變處向聲源方向反射回去,從而達到消聲的目的. 抗性消聲器主要用于抑制低中頻噪聲,對于常見的抗性消聲器,例如擴張腔式消聲器,要獲得較好的低頻消聲性能,需要很大的擴張腔體積,這會導致消聲器結構很不緊湊. 人的中耳如同一個緊湊且具有寬帶阻抗的變換器,并且能夠隔離外耳的空氣運動和內耳的流體運動. 受中耳原理啟發,Wang等[3]提出了一種新型抗性消聲器模型――聽小骨結構消聲器模型,它的旁支腔中包含兩塊剛性薄板,用來模擬鼓膜和鐙骨足板,兩薄板之間由一根剛性桿相連,用來模擬聽小骨,故取名為聽小骨結構消聲器(簡稱聽小骨消聲器). 他發現聽小骨消聲器具有較寬的阻帶,能有效抑制低中頻噪聲,并且腔體的體積并不是影響其消聲效果的關鍵因素,通過減小腔體的體積,可以使消聲器的結構更加緊湊. Wang等[3]基于平面波理論分析了該模型的共振原理,建立了聽小骨消聲器的二維有限元模型,采用控制變量法對消聲器的相關參數進行了研究. 但是,他主要研究的是阻帶寬度與各設計參數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對消聲器的傳遞損失進行研究和優化. 本文建立了聽小骨消聲器的三維有限元模型,為了提高消聲器低頻和寬頻的消聲性能,減輕消聲器的質量,對消聲器的結構參數進行了優化.
聽小骨消聲器結構參數的變化會改變消聲器的消聲性能和質量,為了改善消聲效果,降低質量,本文采用了響應面法和NSGA-Ⅱ遺傳算法相結合的思想對消聲器的結構參數進行了優化. 首先利用中心組合試驗設計方法,建立二次多項式的響應面模型,然后以消聲器低頻和寬頻的平均傳遞損失作為優化目標,采用多目標遺傳算法優化消聲器的結構參數. 最后對優化前后的消聲器模型進行對比,有效改善了消聲器低頻和寬頻的消聲性能,減輕了消聲器的質量,驗證了響應面法和遺傳算法相結合的消聲器結構參數優化方法的有效性.
1 聽小骨消聲器模型的建立
1.1 基于中耳原理的聽小骨消聲器模型
人的中耳主要由鼓膜和與之相連的聽小骨組成,統稱為聽小骨鏈,聽小骨又由3塊小骨組成:錘骨、砧骨和鐙骨[4]. 通過聽小骨,可以將鼓膜處的振動傳遞到耳蝸. 聽小骨位于中耳腔內,被骨壁包裹,由咽鼓管連接中耳和咽,以保持中耳內外的壓力平衡,維持正常聽力. Shera等[5]把中耳腔表述為有3個窗口的腔室:入口鼓膜窗(耳膜)、出口卵圓窗(連接著鐙骨足板)和靠近卵圓窗的圓窗. 模擬電路模型[6]和有限元模型[7]都常被用于中耳原理的研究. 人的中耳實質上是一個寬頻帶聲波接收器,可以看作是位于外耳和內耳之間的一個高效阻抗變換器,并且可以隔離外耳的空氣運動和內耳的流體運動. 雖然中耳腔內的動態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鼓膜的運動,但是鼓膜和耳蝸之間的振動主要是通過聽小骨傳遞的.
受中耳原理的啟發,本文建立了簡化的聽小骨消聲器的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 整個消聲器模型關于管道中心平面對稱,在圖中用點畫線標出. 在消聲器中有一封閉腔(O1-A-B-O2),封閉腔兩側為兩塊完全相同的剛性薄板(O1-A,O2-B),用來模擬鼓膜和鐙骨足板. 薄板上端分別與腔壁鉸接于O1和O2,以使兩薄板可以繞O1和O2轉動;有一剛性桿(O3-O4,忽略質量)與兩薄板鉸接于O3和O4(薄板形心),用來模擬聽小骨結構. 在O3處有一線彈性彈簧,用來提供薄板振動的恢復力. 這個“板―桿”結構類似于一個“彈簧―單擺”,繞O1和O2旋轉振動. 假設封閉腔內無流體泄漏,封閉腔內的流體介質可以不同于主管道內的流體介質.
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圖1中的消聲器模型主要包括兩塊剛性薄板(O1-A,O2-B)和一根連接兩薄板的剛性桿(O3-O4). 兩薄板分別模擬鼓膜和鐙骨足板的振動,剛性桿模擬聽小骨的整體運動. 當有聲波從消聲器主管道的左端進入時,一部分聲波將會進入消聲器上游的旁支管中,使左端薄板O1-A產生旋轉振動. 由于聲波在固體結構中的傳遞速度通常大于在流體中的傳遞速度,作用在左端薄板O1-A上的空氣振動將會通過剛性桿瞬間傳遞到右端薄板O2-B上,從而通過下游的旁支管返回到主管道中,在這里,剛性桿模擬了聽小骨結構在振動傳遞過程中的作用. 聲波通過剛性桿從一塊薄板瞬間傳遞到另一塊薄板,使聲波傳遞速度比在主管道中的傳遞速度快,這會形成相位差,從而達到消聲的效果,其原理類似于HQ管[8].
在聽小骨消聲器模型中,聲波在主管道、旁支管和封閉腔內的傳播與“板―桿”結構的振動相互耦合. 在聲學域內,波動方程為:
2 聽小骨消聲器的優化設計
為了提升聽小骨消聲器的寬頻(1~1 300 Hz)消聲性能,并且更加注重低頻部分(1~800 Hz)的改善,同時實現消聲器結構的輕量化,本文以消聲器進出口管道寬度h、封閉腔深度hc以及封閉腔長度Lc作為設計變量,取頻率范圍1~800 Hz和1~1 300 Hz內的平均傳遞損失TL1和TL2作為目標函數,消聲器的質量m作為約束函數. 利用中心組合試驗設計方法,建立關于設計變量和目標函數之間的響應面模型,并驗證響應面模型的擬合精度,最后采用多目標遺傳算法對消聲器的結構參數進行優化和驗證.
2.1 中心組合試驗設計
為減少有限元模型的計算量,保證響應面模型的精度,本文采用中心組合試驗設計方法,其試驗次數k表示為:
k=mc+mr+m0(6)
式中:mc=2n為設計因素取最大和最小水平的全因子試驗點數;n為設計因子個數;mr=2n為分布在n個坐標軸上的試驗點數;m0為中心點數. 圖3給出了兩因數(n = 2)和三因數(n = 3)的中心組合試驗設計樣本點的分布圖. 表1為聽小骨消聲器進行中心組合試驗的試驗結果.
2.2 響應面模型構造
響應面模型是一種回歸模型,關于設計變量的二次多項式響應面模型可表示為[9]:
(x)=β0+∑ni=1βixi+∑ni=1βiix2i+∑ni=1∑nj≥iβijxixj(7)
式中:xi為第i個設計變量;n為設計變量的個數.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樣本點及樣本點所對應的響應值進行擬合,確定二次多項式表達式中多項式的系數β0,βi,βii和βij.
針對聽小骨消聲器,取頻率范圍1~800 Hz和1~1 300 Hz內的平均傳遞損失TL1和TL2作為目標函數,見式(8),分析步長為1 Hz.
TL1=∫f10TLf1,TL2=∫f20TLf2(8)
2.3 響應面模型的誤差分析
響應面模型的擬合精度受樣本點數、響應面多項式次數和原函數的光滑程度影響較大. 在得到響應面模型之后,一般會通過統計學中的方差分析來檢驗響應面模型的有效性,可以采用決定系數R2和調整決定系數R2adj來驗證響應面對響應量的擬合情況[10],R2和R2adj定義如下:
R2=∑Mi=1(i-)2/∑Mi=1(yi-)2(12)
R2adj=1-∑Mi=1(yi-i)2(M-1)/
∑Mi=1(yi-)2(M-N-1)
(13)
式中:yi,i分別為第i個樣本點上的響應值和近似響應值;為M個采樣點的響應均值;N為響應面模型基函數的個數. 對于二次多項式響應面模型,基函數個數N與設計變量個數n的關系見式(14). 在對響應面模型的方差分析中,若R2和R2adj的值越接近于1,則響應面模型的擬合精度越高.
N=(n+2)×(n+1)/(2×1)(14)
對聽小骨消聲器的響應面模型做誤差分析,將響應面模型的響應值和有限元模型的計算值代入式(12)和式(13),得到決定系數R2和調整決定系數R2adj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TL1和TL2的應面模型的決定系數和調整決定系數都大于0.9,響應面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響應量,可用于后續的優化設計.
[7] 王學林,凌玲,胡于進.中耳正向與逆向壓力增益模擬[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2):5-8.
WANG Xuelin,LING Lin,HU Yujin.Simulation of forward and reverse pressure gain produced by the human middle ear[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2012, 40(2): 5-8.(In Chinese)
[8] POIRIER B,MAURY C,VILLE J M.The use of Herschel-Quincke tub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ned ducts[J].Applied Acoustics,2011,72(2):78-88.
[9] 白中浩,顏強,龍瑤,等.基于獨立碰撞工況的兒童約束系統參數優化[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9(11):46-51.
BAI Zhonghao,YAN Qiang,LONG Yao,et al. Optimization of child restraint system parameters based on independent crash cases[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2,39(11):46-51. (In Chinese)
[10]李亦文,徐濤,徐天爽,等.車身低速碰撞吸能結構的優化設計[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30(10):1175-1179.
LI Yiwen,XU Tao,XU Tianshuang,et al.Optimal design of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of autobody under low-speed crash[J].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30(10):1175-1179.(In Chinese)
[11]任毅如,田田,曾令斌.基于遺傳算法的潮流能水輪機翼型優化設計[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42(10):59-64.
關鍵詞:高師;校園文化活動;積極性
高校結合學生成才客觀需要和成才特點,設計出一系列富有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為錘煉學生品格、全面鍛煉才能提供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實踐平臺。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廣泛且深入的影響,伴隨著多元文化的滲透,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需求和主題積極性正發生著極大的變化。尤其是參與積極性,大大影響著校園文化立德樹人的實效。
一、影響大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的因素
1、自信程度與自我認知影響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和接受度
校園文化活動需要參與者把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展現出來,就需要學生對自己某方面能力有足夠的信心。如果對自己相應的能力沒有信心,擔心表現不夠完美或者過于在意周圍同學的的評價,都會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剛步入大學的新生,由于剛接觸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自我發展與能力認知相對不成熟,信心對于活動參與積極性有著較大程度的影響。若自信程度高,自我認知積極且明確,在校園文化活動參與中更容易積極融入,充分展示和鍛煉自己的能力。反之,則容易出現“被活動”的被動消極心理,不容易主動學習和主動參與,也不容易形成對第二課堂的積極認知。
2、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話語權,影響學生的自由選擇度
就話語權現狀而言,當前校園文化活動的發起、組織和管理,主要由主管部門、院系掌握。活動的初衷、形式和內容是為學生成才而生成的,這無需置疑。然而,就部分學生尚且不夠長遠和理性的視角看來,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具備他們所認同的價值。一些活動的組織者在籌辦活動時,并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甚至有些學生組織舉辦活動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任務。因此,是否考慮到個性和共性,現實和長遠的話語轉化,多大程度上把適當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和設計自己需要的、喜歡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影響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3、瑣碎繁雜抑或凝練,影響學生的時間支配度
瑣碎繁雜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疲于應對,有的學校一個周末要求學生參與參加三次甚至更多的活動,過于頻繁的活動已經讓學生失去了新鮮感,對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厭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過多的活動占據了學生的周末休息時間,讓學生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而高度凝練、長遠規劃的校園文化活動,緊密地和專業特色相結合,注重邏輯性和分層分類指導,學生更樂意理性地思考和參與,則更少地與課程學習、閑暇學習相沖突,并在活動中體會到活動的第二課堂價值。
二、提高大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的對策
搭建更多有助于完善個性,增強自信的活動平臺。不是所有的校園文化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走上講臺和舞臺或者通過競賽來實現。那樣的形式只能讓少部分人獲得自信,而個性內向,自我認知不夠明確的學生則愈發茫然和挫敗。因此,出去常規的競賽,校園文化活動必須為大多數無法在臺前成為主角的學生提供個性完善、增強自信的更多平臺。自信心是積極參加競賽活動的必備條件,所以活動參與者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對自己充滿信心。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自己能力所處的水平,這樣才能夠在競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且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通過不斷地參與比賽活動來增強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從而自信心不斷增強,活動參與積極性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要通過參加較多的活動來接觸更多的人,從而不斷鍛煉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更加外向一些,戰勝自己的恐懼,敢于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能夠積極地參加到各種各樣的競賽當中去。對于尚且不敢參加比賽、上場公開言論表達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參加到總結、評論校園文化活動,直至策劃活動的過程中去。從看中學,從思考中學。加強調研、宣傳、總結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許多活動的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他們認為參與活動是豐富的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媒介宣傳不夠和活動組之前的調研不夠,一些學生對這些活動缺乏一定的了解,對活動的認識程度不足,沒有認識到參與課外活動的具體價值和要求,因而影響到參與的積極性和實效成都。部分學生受到高中學習習慣的影響,認為參加活動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平時對活動較少會有所關注,沒有主動參加活動的意向。加強調研,才能知曉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才是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參與者,這樣的話語權的移交,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支持;通過校園媒體的充分利用,在宣傳上讓校園文化活動的魅力和可操作性展示給全體學生,學生才能根據自身特點積極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在調研惡化宣傳的基礎上融入充分總結的一體化模式,多方總結經驗,傾聽學生的評價,才能更好地創新,進一步凝練符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創新與凝練并重。充分吸納新媒體如微信、微博的傳播優勢,重視通過各種自媒體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議和評議,可使多數學生參與到活動主題、形式尤其是方案的設計中,對傳統自上而下的“規則”、“排名”以及獎勵等予以話語的轉化;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凝練,避免瑣碎繁雜,讓學生更有機會了解校園文化活動的校本優勢和專業特色,了解這些活動與他們成才的密切聯系。尤其對學生在讀期間的校園文化活動參與流程進行整體設計,在此基礎上加強分類指導、個性化指導,學生方能有遠見、有目的、有成就。如此,專業學習與第二課堂就能充分融合,閑暇學習和學業課程學習才能相得彼此促進,讓當前大學校園校園文化活動走出學生被動、主管單位尷尬、院系疲于應對的困境。
參考文獻
[1]王祥梅.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大學生需求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1.07.
關鍵詞:生態理念 應用型本科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個世界生態學形成了獨立的學科,這門自然科學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當中,從而衍生出相應的生態倫理學、生態文學、生態行政學等方面的學科。因為生態學具有較強的普遍適用性,所以可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進行科學的引進,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準確認識生態化
現階段,教育界引入生態化理念還只是初步的探索階段。近幾年,在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生態化理念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進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將生態化理念引入并運用到教育工作當中,并逐漸出現了早教的生態化、校園環境的生態化、個別學科的生態化等理念。而在相應的高效教育當中,則形成了大學英語生態教學、生態大學發展、高等教育生態化管理等等一些新的教育與模式。在這種背景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引入生態化理念,不論從理念上講還是從方法論上看,都是一種突破和創新。
生態化中的“生態”是超越了對相應單一純粹的“實施”的描述,換言之,它并不是單純如實的對自然環境系統進行描述的一種中性概念,相反,它代表一種基于某種生態實施的特定的價值取向,該價值取向的表征就是破除所有形式的中心主義,例如,破除經濟發展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科學中心主義等等,倡導建立起相應的“整體――全面”的一種“系統”的價值觀。中心主義形式價值觀為一種強調某種要素并非對全局把握的一種失衡的價值觀,所以造成了高校教育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重視使用技能、輕視人文素養的教育狀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表現則是重結果、輕內化。生態價值觀則能夠有效修正這一價值觀,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對考察對象進行全面的審視,將相應的對象看成是一個外部同內部各個要需相互調動、相互關聯的開放性系統,最終實現良性的共生。
在應用型本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生態化教學的方法
對應用型本科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講,引入相應的生態化理念絕不是簡單的引入一個新概念,更不會像自然科學一樣在技術層面使用精確定量的方式進行移植,而應以該理念為依據,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不斷優化其發展模式。所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態化必須尋求一個操作性強的方法,推動生態化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學當中逐漸滲透,該方法的創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設置,另一方面這是改進教學方法。
1.積極拓寬教育維度,使學生有效走進現實
應用型本科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光要承擔著塑造價值觀的責任,還必須積極發揮價值導向作用。要想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態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積極拓寬生態觀的教育維度。生態觀教育主要指以人類的生態環境為基本的內容,探討人類和生態系統對待生態觀念的整個歷史的演變過程,從而科學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對當代生態危機的內因進行科學分析,最終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生態觀。
為了達到相應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通過系統思維不斷強化生態觀的教育,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設置一些同生態教育有關的內容及課程。生態觀的教育可以包含這樣一些內容,解析中國傳統的生產模式、分析現代全球生態危機狀況、現階段中國在資源環境方面的憂患等等,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來展示進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此外,高校還要積極組織大學生進行有關生態問題的實踐和調研活動,課后組成相應的活動小組對所在地區的街道社區、工廠企業、商業中心等進行實地考察,在活動中要求學生們通過調查報告的形式對調查到的現狀進行真實的描述及科學的總結,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對生態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并找出解決方案。比如在實際考察活動當中可以劃定相應的區域為相應的生態環境母系統,然后劃分出相應的自然環境系統、自然資源系統、社會保障系統、經濟發展系統、人口素質系統等子系統,將子系統當中的互動因素,對相應區域的生態水平進行綜合考察,準確找到問題的本質。通過這種活動,能夠使學生們真實的感受生態觀,也就是人類在政府自然、改造自然及利用資源過程中的不限制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改正傳統觀念當中的錯誤的部分,進而尊重自然,尊重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自覺將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經濟發展建立在良性訓話的生態系統上,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2.采用相應的系統教學方法,產生教育合力
要想實現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化,不光要在顯性方面強調生態觀方面的專門教育,還應在隱性方面進行整體學科性質的生態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政治和思想兩個方面,政治上要明確大方向,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政治覺悟及素養;思想上,則不能單獨推進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入相應的心理教育和審美教育。
同生態環境比較,生態系統為所有生態因子的一個綜合互動性有機整體。學生為生物性的自然存在、人格性的自我個體、社會性的社會關系的一個綜合體,所以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是夠一定要把學生放到一個系統當中,并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質量。
三、結論
隨著社會及科學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化正在逐步強化。在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的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生態化能夠有效拓展應用型本科大學的教育功能,并使學生積極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利用生態化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的生態觀及思想政治素養,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文銀,莫曉紅.生態大學構建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05,(5).
關鍵詞: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魚;延遲投餌;攝食;存活;生長
中圖分類號:S965.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3-5432-03
Effects of Delayed Feeding on the Feeding, Survival and Growth of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Larvae
CHAI Yi1,2,WEI Qi-wei2,TAN Feng-xia1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2. Yangtze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Wuhan 430223,China)
Abstract: In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5.0±0.7) ℃,first feeding rate of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larvae was tested, and the the effects of delayed feeding on the feeding, survival and growth of A. sinensis Gray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ld yolk of 6 days age A. sinensis Gray larvae had been completely absorbed, and the irreversible point appeared at the 7 days of larvae start feeding. The best period of feeding was 2~3 days after start feeding, 9~10 days age of A. sinensis Gray larvae. A. sinensis Gray larvae started feeding at the age of 7 days, and the highest first feeding rate was 73.30% at the 5 days after feeding(12 days age).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delayed feeding days, more than 90% of Chinese sturgeon larvae was survived in 3 days delayed feeding; about 50% of A. sinensis Gray larvae was survived in 7~9 days delayed feeding; about 10.43% of A. sinensis Gray larvae was survived in 11 days delayed feeding; and all A. sinensis Gray larvae were died at 12 days delayed feeding. The increasing of A. sinensis Gray larvae weight and body leng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the increasing of delayed feeding.
Key words: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larvae; delayed feeding; feeding; survival; growth
魚類早期發育是指魚類生活史中成活率最低的卵、仔魚和稚魚三個發育期,其中仔魚期是對外界和自身條件最敏感的時期[1]。臨界期是指仔魚從內源營養轉向外源營養時,由于餌料保障和仔魚器官發育兩者共同作用而造成早期仔魚大量死亡的危險期,饑餓被認為是仔魚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4]。仔魚卵黃囊吸收完畢后應及時轉入外源營養,如果持續處于饑餓狀態,盡管還能存活一段時間,但已經虛弱地不能再恢復攝食能力,該時間點即稱為饑餓不可逆點(Point of no return,PNR)[1]。不可逆點是仔魚耐受饑餓的時間臨界點。
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 Gray)隸屬于硬骨魚綱軟骨硬鱗總目鱘形目鱘科鱘屬,是世界上現存的27種鱘魚中的珍稀魚種,是全球分布最南、洄游距離最長的鱘種,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5,6]。中華鱘被列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010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級(Critically endangered,CR)物種。目前對于中華鱘早期發育階段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態及保護生物學[7-10]方面,而有關仔魚階段的內、外源營養轉化的研究[11,12]還較少。本研究采用延遲投餌的方法確定中華鱘仔魚的初次攝食率和饑餓不可逆點,并探討延遲投餌對仔魚攝食、存活和生長的影響,從而確定中華鱘仔魚期從內源營養向外源營養轉化過程中攝食能力的變化和生長規律;同時確定最佳初次投餌時間,為提高中華鱘人工苗種培育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用中華鱘仔魚于2009年10月下旬取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繁育基地,挑選生長良好的同批次卵黃囊期仔魚。試驗用水為經沉淀砂濾的地下水與湖水的混合水,溫度為(25.0±0.7) ℃。
1.2 方法
1.2.1 初次攝食率的測定 中華鱘仔魚6日齡時卵黃囊基本吸收完畢,即將轉入外源性營養階段。將試驗仔魚分為正常投喂組和饑餓組。正常投喂組6日齡時即開始投喂剪碎的水蚯蚓,但未觀察到攝食行為,7日齡時開始出現攝食行為,即初次攝食率試驗自仔魚7日齡開始。
從仔魚7日齡開始,于每天上午11∶00從饑餓試驗組中隨機取30尾仔魚放入400 mL燒杯中,投喂豐年蟲(約30只/mL),2 h后將仔魚全部取出,經酒精麻醉后在解剖鏡下逐尾觀察仔魚的攝食情況,并測量仔魚的全長和體重。仔魚腸道內有豐年蟲的個體即為攝食個體。因此,仔魚的初次攝食率=攝食個體數/觀察仔魚總尾數×100%。
1.2.2 不可逆點的確定 不可逆點通過初次攝食率來確定。每天測定饑餓試驗組的仔魚初次攝食率,確定初次攝食率的最大值,當所測定的初次攝食率下降至最大初次攝食率的1/2時,即為不可逆點的時間。不可逆點以孵化后天數(日齡)表示。
1.2.3 延遲投餌對仔魚存活和生長的影響 延遲投餌試驗分成13組,每組設置2個平行。用30 L塑料桶作為試驗容器,每桶放300尾仔魚。從7日齡開始,分別延遲0、1、2、3、4、5、6、7、8、9、10、11、12 d投喂豐年蟲。每天記錄各試驗桶中的死亡仔魚數,計算仔魚的存活率。仔魚死亡以魚體發白、心臟停止跳動為準。每天從各試驗桶中取10尾仔魚在顯微鏡下用測微尺和游標卡尺測量體長(精確至0.01 mm),用電光分析天平稱量體重。
1.3 數據處理及分析
試驗數據用Excel 2003和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仔魚初次攝食率及不可逆點的確定
如圖1所示,中華鱘仔魚在7日齡時開口攝食。隨著日齡遞增,初次攝食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延遲投餌的前5 d,初次攝食率呈遞增趨勢,分別為7.71%、11.62%、20.03%、33.18%、47.61%、73.30%。在延遲投餌5 d(12日齡)時初次攝食率達到最高,為73.30%。自延遲投餌6 d起初次攝食率開始遞降,其中延遲投餌7 d時(14日齡)的初次攝食率為37.26%,接近最高初次攝食率的1/2,至延遲投餌12 d時初次攝食率已降為0。這表明中華鱘仔魚饑餓不可逆點出現在延遲投餌第七天,即14日齡。
2.2 延遲投餌對仔魚存活及生長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延遲投餌對中華鱘仔魚的存活率有顯著影響(P
仔魚全長隨延遲投餌天數的增加呈現遞減趨勢。其中,延遲投餌0~5 d各組仔魚全長差異不大,均在32 mm左右。自延遲投餌6 d起,全長從30.86 mm降至10 d時的25.91 mm,延遲投餌12 d時全長為21.81 mm。
仔魚體重的變化趨勢與全長變化相同,也隨延遲投餌天數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其中,延遲投餌0~4 d時仔魚體重均在0.240 g及以上,延遲投餌9 d時體重降至0.206 g,最后降至延遲投餌12 d時的0.158 g。
3 小結與討論
3.1 延遲投餌對仔魚存活和生長的影響
仔魚在卵黃囊吸收完畢時必須及時取得外源性營養,否則就進入饑餓期,其生長速度和存活率均會下降,長期饑餓則會導致仔魚喪失攝食能力、生長停止,直至死亡[3]。本研究發現,延遲投餌0~3 d,中華鱘仔魚存活率均高于90%,表明中華鱘仔魚在開口攝食后0~3 d內投喂并不會明顯影響其存活。通過測定初次攝食率發現,中華鱘仔魚饑餓不可逆點出現在延遲投餌第七天,此時存活率僅為56.39%,延遲投餌11 d時存活率為10.43%,延遲投餌12 d時仔魚全部死亡。Blaxer等[13]發現不同魚類不可逆點出現的早晚與魚卵的孵化時間、卵黃容量及溫度等有關,孵化時間越長,卵黃容量越大。鱘魚類卵徑較大,仔魚發育期較其他受精卵較小的魚類長,消化道發育也較慢,較晚投喂會造成仔魚消化功能衰退和營養狀況惡化,從而使仔魚達到不可逆點,引起高死亡率和低生長率[4]。
不能及時建立外源性營養而導致的饑餓除了降低存活率外還會影響仔魚的生長發育,饑餓仔魚維持生命活動的能力只能通過自身的消耗來獲得。本研究發現,仔魚全長隨延遲投餌天數的增加而呈現遞減趨勢,其中延遲投餌0~5 d內全長差異不大,均在32 mm左右,表明中華鱘仔魚對饑餓的反應不太敏感,短時間內的饑餓不會造成明顯的生長遲緩,這一點與匙吻鱘不同[14]。延遲投餌6 d時,全長為30.86 mm,至10 d時已降至25.91 mm,最后降至延遲投餌12 d時的21.81 mm。仔魚體重的變化趨勢與全長變化趨勢相同,其中延遲投餌0~4 d時體重在0.240 g及以上,延遲投餌9 d時體重降至0.206 g,最后降至延遲投餌12 d時的0.158 g。至試驗結束時,延遲2 d以上的試驗組仔魚的全長和體重均小于延遲0~1 d投餌組,表明中華鱘仔魚發育過程中補償生長現象不存在或者不明顯。
仔魚階段的持續饑餓還可能造成外部形態和行為的變化。有研究發現,鰱、鳙、草魚、銀鯽的仔魚以及北海鯡仔魚在饑餓過程中均出現了胸角等形態上的變化[15,16]。但也有一些魚類如真鯛、牙鲆的仔魚在饑餓過程中沒有出現胸角形態變化[17]。本研究過程中未觀察到中華鱘仔魚因持續饑餓而產生的此種胸角現象,表明胸角的出現并不具有普遍性,這可能與魚的種類有關,如鳀魚仔魚階段不論攝食仔魚還是饑餓仔魚均出現胸角這一形態特征,因此鳀魚仔魚的胸角并不能作為區分健康仔魚和饑餓仔魚的依據[18]。
3.2 延遲投餌對仔魚攝食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在水溫(25.0±0.7) ℃條件下,中華鱘仔魚在6日齡已有部分胎糞排出,口與都已開啟,此時開始投喂剪碎的水蚯蚓,但并未觀察到仔魚有攝食行為,直到7日齡時仔魚才開始攝食,因此將7日齡定為中華鱘仔魚開口攝食時間。在延遲投餌0~5 d期間,初次攝食率呈遞增趨勢,其中延遲投餌5 d時(12日齡)攝食率達到最高,為73.30%。延遲投餌7 d時的初次攝食率降至37.26%,接近最高初次攝食率的1/2,表明中華鱘仔魚饑餓不可逆點出現在延遲投餌第七天,即14日齡。有報道[11]稱,在水溫18~21 ℃條件下,中華鱘仔魚在11~12日齡才開始攝食,其不可逆點出現在24日齡。可見溫度是影響中華鱘仔魚初次攝食率的重要生態學因子之一。溫度高則代謝快、生長發育快,抵達不可逆點的時間就短;相反,溫度低則代謝慢、生長發育慢,抵達不可逆點的時間就長。仔魚混合營養期的相關研究在其他鱘魚類已開展較多,包括匙吻鱘[14]、施氏鱘[19]、雜交鱘[20]等,以上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同為鱘科魚類,不同種的仔魚開口攝食時間也不盡相同。
3.3 中華鱘苗種人工培育的實踐指導
高存活率是人工育苗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發現,中華鱘仔魚6日齡時卵黃囊基本吸收完畢,在7日齡時開口攝食,但攝食率較低,僅為7.71%,說明此時中華鱘仔魚消耗系統及攝食機能還未發育完善,12日齡時的初次攝食率達到最高,為73.30%,14日齡的初次攝食率基本降至最高攝食率的1/2,即抵達饑餓不可逆點。表明中華鱘仔魚開始投喂時間應在7日齡開口攝食至14日齡不可逆點期間,其中9~10日齡時的初次攝食率增幅較明顯,分別為20.03%、33.18%,該階段存活率也較高,均在90%以上,因此,在水溫(25.0±0.7) ℃條件下,中華鱘仔魚開始投喂餌料的最佳時期應該在開口攝食后的2~3 d內,即9~10日齡,另外還要注意餌料的密度和適口性,以獲得較高的存活率和正常生長。
參考文獻:
[1] 殷名稱.魚類生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32-146.
[2] 殷名稱.魚類早期生活史研究與其進展[J].水產學報,1991,15(4):348-358.
[3] 殷名稱.魚類早期生活史階段的自然死亡[J].水生生物學報,1996,20(4):363-372.
[4] 殷名稱.魚類仔魚期的攝食和生長[J].水產學報,1995,19(4):335-342.
[5] BEMIS W E,FINDEIS E K,GRANDE L. An overview of acipenseriformes[J].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1997,48(1-4):25-71.
[6] BIRSTEIN V J, BEMIS W E, WALDMAN J R. The threatened status of acipenseriform species: a summary[J].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1997,48(1-4):427-435.
[7] 柴 毅,謝從新,危起偉,等.中華鱘視網膜早期發育及趨光行為觀察[J].水生生物學報,2007,31(6):168-170.
[8] 柴 毅,謝從新.中華鱘眼球的早期發育[J].水生態學雜志,2009, 2(6):124-126.
[9] 李羅新,危起偉,朱永久,等.中華鱘苗種集約化培育技術[J]. 淡水漁業,2006,36(2):52-54.
[10] 曹志華,鄧倫飛,李 萍.不同開口餌料對中華鱘仔魚生長及成活率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07,46(2):278-280.
[11] 莊 平,章龍珍,張 濤,等.中華鱘仔魚初次攝食時間與存活及生長的關系[J].1999,23(6):560-565.
[12] CHAI Y, XIE C, WEI Q W. Yolk-sac absorption and point of no return in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 larvae[J]. 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11,27(2):687-689.
[13] BLAXER J H S, HEMPEL G. The influence of egg size on Herring larvae(Clupea harengus L.)[J]. 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1963,28(2):211-240.
[14] 黃洪貴,胡振禧,黃種持,等.延遲投餌對匙吻鱘仔魚存活與生長的影響[J].漁業現代化,2009,36(6):25-28.
[15] 殷名稱.北海鯡卵黃囊期仔魚的攝食能力和生長[J].海洋與湖沼,1991,22(6):554-560.
[16] 殷名稱.鰱、鳙、草魚、銀鯽卵黃囊期仔魚的攝食、生長和耐饑餓能力[A]. 中國魚類學會.魚類學論文集(第六輯)[C].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69-79.
[17] 鮑寶龍,蘇錦祥,殷名稱.延遲投餌對真鯛、牙鲆仔魚早期階段攝食、存活及生長的影響[J].水產學報,1998,22(1):33-38.
[18] 萬瑞景,李顯森,莊志猛,等.鳀魚仔魚饑餓試驗及不可逆點的確定[J].水產學報,2004,28(1):79-83.
關鍵詞:棉花;工廠化育苗;育苗盤規格;基質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0-0028-04
Effects of Seedling Substrate Species and Plug Size on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ized Cotton Seedlings
Li Xiangyang et al.
(Industri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Effects of seedling substrate species and plug size on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ized cotton seedling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bstrate species and plug size effectively affected cotton seedlings 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seedling quality and cost,complex medium(iculite verm sand=1∶1)and 3 centimeter-diameter plug were most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cotton seedlings.
Key words:Cotton;Industrial seedling culture;Plug size;Substrate
棉花育苗移栽技術是中國棉花生產栽培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我國糧棉雙增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傳統的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制作程序存在用工多、管理復雜、技術執行難度大、勞動強度大等不足,在當前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背景下,已不適應植棉產業向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需要。鑒于此,國內眾多科研單位嘗試了多種棉花育苗方式,如工廠化育苗[1]、基質育苗[2]、水浮育苗[3]等,為改變我國傳統的植棉方式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供了技術支持。由于棉花工廠化育苗采用的是無土基質和穴盤育苗方式,選擇適宜的育苗基質和合適規格的育苗盤就顯得十分重要,育苗基質的優劣和育苗盤的規格直接影響棉苗素質和育苗成本。目前工廠化育苗基質大都采用泥炭土、珍珠巖、蛭石等配制的復合基質,生產成本偏高,且泥炭土和蛭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大量開采會破壞生態平衡[4]。因此,篩選低成本、高效能的育苗基質在生產上具有重要的意義[5]。基質育苗采用蛭石與砂子體積比1∶1.2的混合基質[6],賀云新[7]研究認為水浮育苗的理想基質為蛭石粉、草炭、膨脹珍珠巖、草木灰、植物秸稈的混配基質,體積比為3∶4∶1∶1∶1。
作為育苗的基礎,穴盤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從生產管理、經濟效益、作物特性和生長發育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8]。車艷波等發現塑料育苗盤相比常規營養缽有很大的優勢,且不同的孔徑對出苗率、成活率、紅莖率、生長勢及根系活力有不同的影響,其中以大孔徑的塑盤效果最好[9]。由河南省農科院發明的棉花無土育苗無缽移栽技術已經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而有關該項技術適宜的育苗基質和育苗盤規格大小的研究還尚未見報道。本實驗對不同孔徑的育苗盤和育苗基質配比進行了分析,確定了棉花工廠化育苗的育苗盤合適規格和最佳基質配比,為制定棉花無土育苗技術規程提供了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棉花品種選用豫棉11;育苗基質選用砂子、蛭石、椰粉、珍珠巖,其中砂子來自建材市場,其他3種基質來自花卉市場;育苗盤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孔徑分別為4.2cm、4.0cm、3.6cm、3.0cm、2.4cm、2.0cm 6種不同規格。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進行。育苗基質篩選實驗按照體積比設置10個處理(表1),對照為100%砂子。基質理化性質的測定參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10]、《農業化學分析》[11]。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5盤。出苗后20d,每小區取棉苗10株,測定棉苗根鮮重、子葉鮮重、地上部鮮重、株高。
1.3 數據分析 單株棉苗成本與利潤分析:育苗棚骨架成本(鋼管、薄膜、噴水設施等)固定為770元;育苗盤規格選用孔徑大小4.2cm(75孔)、4.0cm(105孔)、3.6cm(128孔)、3.0cm(176孔)、2.4cm(200孔)、2.0cm(225孔)6個規格,該6種規格育苗盤價格統一固定為1.2元,不同規格育苗盤基質用量(蛭石與砂子體積比1:1)的不同導致單棚成本的差異。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小區包含一個育苗棚,計算單棚成本、育苗數量、單株成本、單棚利潤、單株利潤。實驗結果采用DPS7.55軟件分析,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混合物的理化性質 基質是工廠化棉苗生長發育的依托,其種類和配比關系到棉苗的生長發育質量,優良基質具有疏松、質地輕、無病菌、無蟲害、透水保肥、pH值適中等特點。基質的物理性狀與作物根系對水分及養分的吸收密切相關,優良的基質固、液、氣三相比例恰當。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砂子摻入比例的增加,砂子與蛭石、椰粉、珍珠巖三類混合物的容重逐漸增加,孔隙度、氧化還原電位隨著砂子在三種混合物中的比例增加而減少,均大于對照。B3的容重最大,C3、A3次之,A1最小,但均小于對照,且均處于適合作物生長的容重范圍內(0.2~0.8g/cm3);CK、A3、B3、C2、C3的總孔隙度均偏高,影響根系對水肥的固定,不利于作物生長,其余5個處理均滿足育苗基質對總孔隙度的要求(55%~95%);基質氧化還原電位Eh與基質中的N、P、K、Ca、Mn含量存在極顯著正相關關系,各處理的氧化還原電位均高于對照,除A3之外,其余處理均符合旱田土壤的正常Eh范圍(200~750mV)。各混配基質的pH值表現為C1>C2>C3>A1>B3>B2>A2>A3>B1,其中A2、A3、B1、B2均為弱酸性,符合理想育苗基質的pH要求(pH5.5~6.5);從每盤基質成本考慮,椰粉與砂子的混合基質成本最高,珍珠巖次之,蛭石與砂子混合基質成本相對較低,其中A3最低,A2次之。綜合考慮,A2處理的基質理化性質與成本廉價度最優。
2.2 不同類型混合基質對棉苗生長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9個處理的出苗率、成苗率、根鮮重、子葉鮮重、地上部鮮重、株高均高于對照;綜合6個評價指標,處理A1、A2、B1的表現較好,結合基質的理化性質及成本,處理A2是比較適宜的育苗基質。對照處理棉苗(100%砂子)各項指標表現最差,明顯不利于棉苗生長。
2.3 育苗盤規格對棉苗素質和育苗成本的影響 不同育苗盤規格對無土棉苗形態有極強的影響。育苗盤孔徑越大,莖粗、葉片數、根鮮重、根葉比、地上部鮮重越大,苗高略有降低,說明棉苗的生長勢越好,棉苗更加健壯,棉苗素質也越高(表4)。但育苗盤孔徑越大,單位面積可育棉苗數下降,單株棉苗成本增加。表5為單株棉苗利潤與成本的分析結果,隨著育苗盤孔徑的增大,單位面積育苗密度降低,單株棉苗成本增加,單株棉苗利潤顯著降低。特別是4.2cm的孔徑,棉苗出現負利潤,這不符合棉花工廠化育苗的發展要求。但是從表3可以看出,太小的育苗盤孔徑會影響棉苗的生長空間,降低根鮮重和根葉比,影響棉苗素質。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同時綜合考慮棉苗素質,在每株棉苗銷售價格為0.05元的前提下,以0.015元作為單株棉苗的最低利潤。通過研究,最終確定用孔徑為3cm的育苗盤,該育苗盤的規格為長50cm×寬30cm、176個孔,可實現單位面積育苗密度1 170株/m2,單株棉苗利潤為0.015 2元。
3 結論與討論
棉花工廠化育苗作為一種新技術,2004年以來其示范推廣采用規模化、產業化的工廠化育苗形式,棉苗銷售實行訂單農業的營銷模式,因此,在保證棉苗素質的基礎上,需要充分保障育苗企業的利潤。在工廠化育苗的過程中,選擇適宜的育苗基質和育苗盤規格是其中一個較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棉苗質量和育苗企業的利潤。
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巖是目前較理想的無土育苗基質,理想基質的容重為0.2~0.8g/cm3,總孔隙度為55%~95%,當pH值在5.8~6.5時,大部分的養分都可以被吸收。基質的孔隙性直接影響其水分和空氣含量。育苗基質是工廠化育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幼苗的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養分、氧氣等環境條件,結構穩定、保肥保水能力強、透氣性好的基質,能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基質配比的不同,其理化性質會有很大變化,進而影響幼苗的生長勢。評價育苗基質的優劣,除了要綜合考慮植株生長情況、栽培基質的物理性狀以外,還要注重就地取材,控制成本。本試驗通過比較蛭石、椰粉、珍珠巖與砂子以不同混合比例形成的基質對基質理化性質以及棉苗生長發育的影響,篩選出了蛭石和砂子體積比1∶1這個配比適合棉苗生長,不僅有利于棉苗生長,而且成本較低。綜合考慮,選用蛭石/砂子體積比1∶1這個混合物作為育苗的基質。這一研究結果與基質育苗的適宜基質蛭石和砂子體積比1∶1.2比較接近[12],均能提高棉苗質量。
不同育苗盤規格對工廠化棉苗形態有極強的影響,育苗盤孔徑越大,根鮮重、地上部鮮重、葉片數、莖粗、根葉比越大,說明棉苗的生長勢越好,棉苗素質也越高;但孔徑越大,單位面積可育棉苗數下降,單株棉苗成本增加。由于棉花作為大田作物,棉苗成本不宜過高,需要同時兼顧育苗企業的利潤與棉農的接受程度。通過單株棉苗利潤與成本的分析,發現隨著育苗盤孔徑的增大棉苗利潤越來越小。最終確定用孔徑為3cm的育苗盤,該育苗盤的規格為長50cm×寬30cm、孔徑大小為3cm、176個孔,可實現播種密度1 173.3個/m2、成苗率91.5%,遠高于基質育苗[12]的625株/m2,更高效利用了育苗土地。辣椒、番茄等蔬菜工廠化育苗多采用100孔以下的大孔徑育苗盤[13-15],而本研究篩選的最適育苗盤為176孔,主要是因為棉花作為大田作物,其棉苗成本不宜超過0.05元。由于采用育苗盤還可以節省基質用量,減少起苗對根系的損傷,降低棉苗單株成本至0.035元。確定棉花工廠化育苗的育苗盤和育苗基質,對于這項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和相關研究的開展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鐵鋼,談春松.棉花工廠化育苗技術及其高產高效技術規程[J].河南農業科學,2003,09:23-24.
[2]毛樹春,韓迎春,王國平,等.棉花“兩無兩化”栽培研究新進展[J].中國棉花,2004,31(9):29.
[3]陳金湘,劉海荷,熊格生,等.棉花水浮育苗技術[J].中國棉花,2006,33(11):24-28.
[4]李謙盛,郭世榮,李式軍.利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優質無土栽培基質[J].自然資源學報,2002,17(4):515-519.
[5]劉全軍,楊慧玲,李勝利,等.不同配方基質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1,24(3):16-18.
[6]毛樹春,韓迎春,王國平,等.棉花基質系列化育苗技術[J].中國棉花,2007,34(2):38-41.
[7]賀云新,陳金湘.棉花水浮育苗技術[J].中國棉花,2007,33(4):32-33.
[8]Wien HC.The physiology of vegetable crops [M].New York,USA:CAB International,1997.
[9]車艷波,紀從亮,湯一卒.不同育苗方式對棉苗素質及其生育的影響[J].棉花學報,2004,16(4):255-256.
[10]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委員會.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M].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11]劉春生,楊守祥.農業化學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12]王國平,韓迎春,范正義,等.棉花基質育苗技術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7,11(4):1-2.
[13]楊小鋒,李勁松,楊沐,等.不同規格穴盤對遠距離運輸辣椒幼苗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223-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