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突發重大醫療事故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重大火災安全事故
1、辦事處、社區指揮組織居民緊急集合疏散,迅速將事故信息上報市政府及上級部門,并及時報告119、120等相關部門請求援助。
2、辦事處應急領導小組干部在接到火災事故報告后,它發出緊急動員信號,組織社區干部指揮居民按順序疏散,及時將居民帶到遠離火源的安全地帶(可指定安全地帶為廣場、學校操場等開闊地)。
3、社區干部可利用一切救火設備救火,必要時組織居民開展救火。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社區指揮組織居民緊急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將事故信息上報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并及時報警110、119、120等相關部門請求援助,保護好事故現場。
2、辦事處應急領導小組要迅速組織人員搶救受傷居民,在最短時間內將受傷居民送至醫院救治,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急救準備。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三)危險藥品安全事故
1、社區危險藥品要求專柜存放,專人(醫護人員)負責管理。
2、社區門診在診治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醫療事故,社區要及時撥打120,在最短時間內將病人迅速轉移到大型醫院進行救治。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四)工程建設、危房安全事故
1、轄區在建、改建和維修的建筑物要樹立警示牌,設有隔離欄。
2、汛期,社區干部發現危房立即停止居住,并做好人員轉移安置工作。
3、轄區發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相關社區迅速組織居民、施工人員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時將事故信息報告市政府及上級部門,及時報告110、119、120等相關部門請求援助。
4、對受傷居民、工地工人組織搶救,封閉事故現場。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五)大型活動安全事故
1、辦事處組織居民開展的大型活動,必須將活動事先做好安排部署,周密細致,認真做好活動前的安全宣傳教育和組織溝通工作。
2、若發生安全事故,辦事處工作人員要迅速搶救受傷居民,及時將事故信息報告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并及時報告110、120請求援助,保護好事故現場。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六)流行傳染病安全事故
1、發生大規模流行性疾病特殊時期,社區發現有常見傳染病癥狀的居民,及時隔離,應立即通知患病者到醫院檢查就診。有傳染病的居民不得帶病隨意外出,凡患傳染病的居民須經醫院診斷排除傳染后才能外出。
2、社區發生特殊傳染病,要迅速配合有關部門利用社區設施對患者進行隔離,通知患病居民親屬,送定點傳染病醫院診治。
3、社區對傳染病人居住場所及涉及的公共場所要及時消毒,對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
4、及時將發現的疫情上報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衛生防疫部門,并做好病人的跟蹤工作。
(七)暴雨、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性事故
1、對不可抗性自然災害,未雨綢繆,加強預警預報。
2、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及時啟動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人力、物力迅速抗災施救,及時疏散群眾,妥善轉移安置受災居民。
3、事發社區在最短時間將災情上報辦事處公共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4、辦事處及時將災情上報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協調配合,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保障。
(八)其它安全事故
辦事處依據事故性質和,參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正確、科學地進行教育、引導、疏散、處理,做好善后處置工作。
二、應急管理工作原則
(一)聽從指揮,認真負責。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響應救援工作各項政策、措施,各社區居委會要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重特大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片分委責任制,社區書記負總責,包片包委責任到人,工作部署落實到位。
(二)積極配合,協同一致。各社區要積極為參加應急救援工作部門單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做好配合和協調工作,為搶險救災工作及時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根據“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工作原則,積極參與依法動員的組織部門、單位和社會力量進行的重特大突發事故演練和救援工作。
(三)防治結合,以防為主。樹立常備不懈的安全防范意識,經常性做好應對重特大突發事故的思想準備、預備準備、機制準備的事前工作準備,加大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宣傳教育力度。并要從根本上排除影響居民安全生產生活的潛在隱患,注重源頭,常抓不懈。
(四)科學撲救,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重特大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提高科學救援水平,切實加強社區應急管理人員的防護和培訓,確保事故得到安全、快速、有效處置,把重特大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應急管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擺上日程。各社區要把應急管理工作擺上社區日常重要議事日程,轉變麻痹大意思想,加大對企業、居民安全生產生活的教育宣傳力度。利用社區市民學校組織開展專項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利用排查走訪或其他業務工作機會,留意觀察,進行日常安全生產生活宣傳,指導企業單位、居民糾正不正確的或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堅決杜絕安全隱患,有效遏制突發事件發生。
(二)提早安排,按部就班。各社區要通過走訪調查,明確掌握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居民基本生產生活情況。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處置的原則,建立應急事故處置預案,要做到救援應急工作開展有的放失、有條不紊。及時整改有安全隱患的企業,對易于發生自然災害地域加強巡視巡查。
(三)精心準備,預警預測。建立常規數據檢測(排查分析),收集發生在本區內可能造成重特大突發事故的有關信息,根據突發事故類型、蔓延發展速度、波及范圍以及救援資源調用數量、救援難度等因素。各社區要隨時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地搞好各種可能出現的災害事故的實地演練,熟悉地形、交通,進行突發事件救援工具器材的基本操作使用培訓或練習,達到熟練掌握使用程度。
(四)應急響應,高效協調。若發生突況,及時上報區辦事處,最快時間內趕赴事發現場進行救援組織工作,積極采取應急管理措施,防止事態蔓延擴大,并啟動本級應急處置預案。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提供數據信息,全力支持消防、公安、醫療、交通運輸、民政等相關救援部門單位開展救援搶險、治安維護以及事故調查、災后安撫等工作。
(五)暢通通信,全面動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災情數據庫和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與上級及各部門之間的災害災情信息共享。完善辦事處、社區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建立辦事處、社區災害管理人員隊伍,不斷提高應對御災救災應急管理能力。以辦事處為單位,動員工、青、婦、民兵組成應急救助志愿者隊伍,形成一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的社會救助應急力量。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運行機制、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突發事故和災害社會捐助工作。統一由民政辦接收和管理發放社會捐助款物。
四、應急工作組織體系
辦事處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領導中心組,統一指揮和組織社區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人員,調用物資及交通工具,各社區、各科室必須全力支持和配合。辦事處主要領導是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第一責任人。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和完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預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現代化預警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緊急情況預警能力;根據職責分工負責組織處置重大緊急情況,協調解決處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據辦事處突發公共事件領導小組的部署,指揮和協調各社區處置各類公共事件緊急情況的專項工作。為有效地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辦事處成立應急指揮辦公室。下設各突發公共事件工作組,在辦事處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領導小組指揮機構下開展工作。
辦事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辦公室由辦事處黨委副書記任任總指揮,辦事處副書記、副主任、各站辦所負責同志為主要成員,綜治辦、聯防隊、各社區、相關職能部門為應急主體。應急指揮中心設在辦事處辦公室,實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等職能。應急指揮中心下設各應急行動組。
1、信息宣傳組。由辦事處黨委副書記任組長,辦事處組織、宣傳和社區等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實時記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發展及處置工作情況,組織起草有關公告、通報、簡報等文字材料,開展新聞報道等工作。
2、治安救助組。由辦事處副書記任組長,聯防隊、司法社區、辦事處站、辦、所等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迅速組織人力和專業力量對突發公共事件危害地區和危險源實施警戒,維持社會治安,實行交通管制,疏散和撤離受災人員。
3、工程搶險組。由辦事處武裝部任組長,聯防隊、民兵預備役、社區工作人員、事發地等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組織搶修社區中被損壞的公共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開展工程搶險、清理現場等工作。
4、醫療救護組。由辦事處副主任宋揚任組長,社會服務中心、計生、社區居委會等單位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迅速組織專業救護機構、人員開展現場救護、院前急救、專科醫救、衛生防疫等工作;快速查明社區主要污染種類以及污染影響,在職責范圍內及時控制污染的擴散,消除危害,并對潛在危害繼續監控。
5、后勤保障組。由辦事處副主任于任組長,辦事處辦公室、財政所、民政、勞動保障等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根據指揮部要求,統計、組織生產、配送、調撥、監管、采辦各類應急物資,提供應急救援人員和受災人員的車輛和生活保障。
6、綜合協調組。由辦事處紀檢書記任組長,事件主管辦公室領導和綜治辦、宣傳負責人參與。主要職責是綜合信息,及時傳遞動態,傳達批示精神,協調上級開展事故調查,配合事件主管辦公室、專業救援隊伍等相關單位開展工作。
五、事故預測和預警
1、預測
辦事處、社區要加強公共突發事件監測預報體系建設,建立常規數據監測、風險分析制度,提高預測、預報準確性,發現可能引發Ⅰ級響應、Ⅱ級響應的突發公共事件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應先采取有效的預防和防范措施,要及時向上級報告。
2、預警
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級別要嚴格按照嚴重性與緊急程度,分為特別嚴重(Ⅰ級)、嚴重(Ⅱ級)、較重(Ⅲ級)和一般(Ⅳ級)四個預警級別,并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根據各部門職責的分工,重特大自然災害的預警,由辦事處自然災害指揮部負責;事故災難的預警,由辦事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局、各社區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分別由辦事處綜治、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預警,分別由辦事處綜治、司法所、社區、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各有關部門要按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級別的原則、條件和程序,及時、全面、準確的預警信息。
六、應急處置與管理
1、強化宣傳教育。辦事處各部門、各社區要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貫徹執行力度,要通過廣播、宣傳欄、板報、墻報等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預案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和減災等常識,懸掛安全宣教圖版,張貼安全生產生活條幅,增強公眾個體的責任觀念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會的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
2、加強預案演練。辦事處應急管理辦公室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項實施”的原則,協同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或有關部門制訂應急演練計劃并付諸實施。各社區應結合工作實際,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要通過建立社區應急網絡,發現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問題,發動社區志愿者隊伍,不斷完善應急預案,以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3、應急處置步驟。辦事處相關領導要在接報后第一時間親臨現場,啟動應急預案、指定現場聯絡員、向市政府值班室報告現場信息、負責續報現場處理情況;快速組織當地先期處置隊伍,控制事態、排出險情;根據各工作組分頭展開應急處置,安全疏散轉移危險地帶人員研究臨時處置措施;當上級政府或主管部門現場指揮部到達現場后,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現場情況,協助開展應急處置至事件處置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