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云計算的基本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云計算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云計算的基本特征

第1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1.安徽中醫藥大學 醫藥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 計算機中醫應用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2;3.安徽中醫藥大學 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并從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討論了云計算與智慧醫院的關系,最后對云計算在智慧醫院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方式及其對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云計算;物聯網;智慧醫院;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TP3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029-03

1 引言

智慧醫院又叫感知醫院或物聯網醫院,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以各種應用信息服務為載體而構建的集診療、管理和決策為一體的新型醫院.智慧醫院綜合了信息化醫院、智能醫院、數字醫院的優點,其服務和管理模式為醫院創新發展提供了的新的思路,為居民醫療帶來了全方位服務.當前,智慧醫院已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文獻[1]搭建了智慧醫院體系架構,并分析了其與物聯網基本體系架構的對應關系;文獻[2]集信息集成、統一通信、大數據分析及移動終端管理等關鍵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智慧醫院體系架構;文獻[3]在文獻[1]基礎上,提出一種建設智慧醫院平臺的具體方案和方法;文獻[4]在對智慧醫院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及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從邏輯結構、應用框架和基本網絡環境建設等方面給出了智慧醫院的具體應用方案.從中可以看出,目前對智慧醫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構方面,基本沿用傳統的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級架構,其中雖然對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和內容進行了探討,但都是泛泛介紹,并沒有針對某一項關鍵技術在智慧醫院的應用展開討論和分析.

云計算是一項新技術,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和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5-6].智慧醫院平臺開辟了在醫療行業應用云計算的新模式.通過云計算,極大提高了醫院信息化的靈活性和擴展性.為此,本文主要就云計算這一關鍵技術在智慧醫院的應用展開討論和分析.

2 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

智慧醫院信息服務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從醫院角度,二是從社會化角度.具體如圖1所示.

從單個醫院角度而言,服務內容包括信息管理服務和決策分析服務兩個方面.信息管理服務包括門診管理服務、住院管理服務、醫技管理服務、藥品管理服務、物資管理服務等.決策分析服務包括疾病分析服務(各類疾病的發病年齡分布和地域分布),就診分析服務(各時間段內的門診和住院人次等),藥品分析服務(每類藥品的臨床用量及利潤)以及科室分析服務(各科室產生的診療費用)等.

從社會化角度而言,包括健康信息管理服務、遠程診斷服務、遠程監護服務、醫保“一卡通”服務等,屬于高層次的應用信息服務.其中健康信息管理服務是智慧醫院社會化信息服務的關鍵內容,是其所有社會化信息服務的基礎.為構建一個完整的個人電子健康信息管理平臺,需將電子病歷、電子醫囑、醫技報告以及相關視頻等各種診療信息進行整合.有了該平臺,個人健康信息便能做到如檔案一樣可供隨時查找和調閱,極大方便了患者今后的復診、轉診以及自我保健,同時也為相關醫療機構的遠程診斷和監護提供了材料和經驗支持.

3 云計算與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關系

智慧醫院的數據量規模龐大,并且大多包含時間、地點等多種屬性信息,所以存儲結構較為復雜,故稱醫療大數據.要實現智慧醫院的社會化信息服務,必然要涉及到醫療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分析[7],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然要涉及云計算技術,以便為智慧醫院提供各種基于海量數據的信息服務.下面就從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其與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關系.

3.1 虛擬化

在云計算中,用戶所請求的應用服務均來自虛擬的“云”,而不是有形實體,所有的應用服務在“云”端某處運行,用戶無需了解具體細節,便可在任意位置通過各種終端來獲取.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在智慧醫院中,用戶僅需一臺電腦或者手機等終端,便可在任何位置通過網絡來獲取相關服務,這樣更多的人便能夠低成本地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信息服務.

3.2 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是云計算的重要特征,能將現有信息孤島中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大數據”集中處理,以提供更強大的應用支撐能力.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在智慧醫院中,能夠將原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下相互獨立的多個應用平臺及信息孤島中的大量數據,進行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為公眾提供醫療信息服務.

3.3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計算模式下,所有的應用信息服務分布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并通過在云端使用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8].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在智慧醫院中,重要的醫療信息數據全部存儲在云中,集中存放,降低了數據存放在醫院服務器上丟失或者泄露的風險.

4 云計算在智慧醫院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方式

相比于其他領域的信息服務,數據安全是智慧醫院信息服務實現過程中面臨的極其重要的問題.某些數據如醫院運營數據、核心醫療技術等屬內部資料,不便公開,所以建立公用云和私有云結合模式.總體思路是各醫院將涉密的數據(內部的日常事務、工資福利、收支運營、核心技術等不可公開信息)放在私有云上,僅供醫院內部職工使用,而將可公開的信息和服務放在公用云上,為其他醫療機構共享,并對社會開放.對于患者、醫保中心、藥品生產商而言,公用云是使用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窗口.患者可在公用云上查詢個人診療信息,以及醫院和醫生的相關信息,為復診和轉診帶來便利;醫保機構可在公用云上查詢患者診療清單并核實相應費用,以便開展正常的醫保報銷等服務;藥品生產商可通過公用云隨時查詢藥品庫存和支出等數據,以便及時補充庫存,為醫院和藥房調配藥品提供方便.

5 云計算對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影響

5.1 節約信息化建設成本

云計算技術的本質特征就是使用多租戶模式整合云服務提供商的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服務于多個用戶[3].在這種模式下,所有的應用服務在云端自動生成,各醫院采用租用或者訂購的方式來使用,從而節約了大量的硬件設備成本以及將來的許多維護費用.

5.2 改變醫療信息服務模式

云計算技術深刻改變了目前的醫療信息服務模式,下面分別從個人和家庭、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基層醫院、大型三甲醫院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1)個人和家庭

通過手機、穿戴式傳感器等無線終端,及時采集家庭成員的相關生理指標信息,并反饋至醫療機構的數據中心.一旦有異常,相關醫療機構立即進行提醒和警示,以便病患引起重視,盡早就醫,并且根據實際需求設定用藥提醒,督促病患按時按量服藥.通過此種方法可對一些慢性病人長期進行監控.與此同時,用戶還能向相關醫療機構進行在線健康咨詢,并在網絡寬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視頻接受遠程醫療服務.

(2)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基層醫院

通過由無線傳感設備感知到的反饋數據,社區衛生服務站便可及時獲取所轄社區內居民的詳細健康信息,對需實施監控的病患特別關注,一有異常立即采取相關措施,對突發和嚴重病患者及時提供上門救助服務.對于常見病,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基層醫院能處理盡量處理,無法處理才將病患轉至高一級醫院,有效緩解了大型三甲醫院的就診壓力.

(3)大型三甲醫院

當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基層醫院將無法處理的病患轉至大型三甲醫院時,由于病人在基層醫院的相關診療信息均在云端保存,需要時便可通過系統直接查詢和調閱,避免了重復檢查和化驗,有效減輕了病人的經濟開銷,提高了三甲醫院的工作效率.這樣該區域內的所有醫療機構便能通過云端進行互聯,單個醫院的信息服務實現了集成,集成的醫療信息服務可在該區域內共享[9],最終實現了協同服務.

6 結束語

智慧醫院平臺開辟了在醫療行業應用云計算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從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討論了云計算與智慧醫院的關系,并對云計算在智慧醫院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方式及其對智慧醫院信息服務的影響進行了探討.智慧醫院社會化信息服務是其建設的最高目標,必將推進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10].相信在中國新醫改背景下,我國的醫療信息服務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參考文獻:

(1)胡新麗.物聯網框架下的智慧醫療體系架構模型構建——以武漢智慧醫療為例[J].電子政務,2013(12):24-31.

(2)陸晉軍,丁富強,鄭榮.智慧醫院體系架構及關鍵技術應用[J].中興通訊技術,2014,20(4):16-20.

(3)趙彥杰,唐穎淳,孫金成.基于云計算的智慧醫院平臺設計與實現[J].互聯網天地,2014(4):23-26.

(4)Lei Yu, Yang Lu, Xiao-Juan Zhu. Smart Hospital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J]. Journal of Networks,2012,7(10):1654-1661.

(5)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20(5):1337-1348.

(6)Michael A, Armando F, Rean G,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http://eecs.berkeley. 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 February 10,2009.

(7)倪明選,張黔,譚浩宇,等.智慧醫療—從物聯網到云計算[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3,43(4):515-528.

(8)趙星,廖桂平,史曉慧,等.物聯網與云計算環境下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構建[J].農機化研究,2012(4):142-147.

第2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 關鍵詞 】 云計算;云計算安全;虛擬化;安全架構

【 中圖分類號 】 TP309 【 文獻標志碼 】 A

1 引言

按照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學會(NIST)的定義,云計算是一種利用互聯網實現隨時隨地、按需、便捷地訪問共享資源池(如計算設施、存儲設備、應用程序等)的計算模式。云計算以其便利、經濟、高可擴展性等優勢引起了產業界、學術界、政府等各界廣泛的關注,國際、國內很多成功的云計算案例紛紛涌現。國際上,Amazon的EC2/S3、Google的MapReduce/ App Engine、Yahoo!的HDFS、微軟的Azure、IBM的藍云等都是著名的案例;而國內,無錫的云平臺、山東東營的政務云、中化集團的中化云等也逐漸呈現,同時,云計算的國家級策略也在不斷醞釀。

但當前,云計算發展面臨許多關鍵性問題,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并且隨著云計算的普及,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呈現逐步上升趨勢,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云計算環境下,雖然數據集中存儲,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對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均衡負載、部署軟件、控制安全,并進行可靠的安全實時監測,從而使用戶的數據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然而,集中管理的云計算中心也必將成為黑客攻擊的重點目標。由于云計算環境的巨大規模以及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與復雜性,其安全性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考驗。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其安全風險不是減少而是增大了。Gartner的2009年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受訪企業的CTO認為近期不采用云計算的首要原因是存在數據安全性與隱私性的憂慮。EMC信息安全部RSA和歐洲網絡和信息安全研究所ENISA也提出: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以及服務的穩定性已成為用戶考慮是否使用云服務和如何選擇云提供商的關鍵衡量指標。而近來Amazon、Google等云計算發起者不斷爆出的各種安全事故更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因此,要讓企業和組織大規模應用云計算技術與平臺,就必須全面地分析并著手解決云計算所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

2 云計算的基本特征及安全問題

參照NIST的定義,云計算具有五個基本特征:一是按需自助服務,用戶可對計算資源進行單邊部署以自動化地滿足需求,并且無須服務提供商的人工配合;二是泛在網絡連接,云計算資源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和通過標準機制訪問,這些訪問機制能夠方便用戶通過異構的客戶平臺來使用云計算;三是與地理位置無關的資源池,云計算服務商采用多用戶模式,根據用戶需求動態地分配和再分配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用戶通常不必知道這些資源具體所在的位置,資源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內存、網絡及虛擬機等;四是快速靈活地部署資源,云計算供應商可快速靈活地部署云計算資源,快速地放大和縮小,對于用戶,云計算資源通常可以被認為是無限的,即可以在任何時間購買任何數量的資源;五是服務計費,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服務進行計費,云計算系統能自動控制和優化資源利用情況。可以監測、控制資源利用情況,為云計算提供商和用戶就所使用的服務提供透明性。

其中,資源虛擬化和服務化是云計算最重要的外部特征。在云計算的模式下,用戶基本上不再擁有使用信息技術所需的基礎設施,而僅僅是租用并訪問云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云計算把各層次功能封裝為抽象實體,對用戶提供各層次的云服務,這些服務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虛擬化技術將底層的硬件,包括服務器、存儲與網絡設備全面虛擬化,在虛擬化技術之上,通過建立一個隨需而選的資源共享、分配、管控平臺,可根據上層的數據和業務形態的不同需求,搭配出各種互相隔離的應用,形成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可伸縮的IT基礎架構,從而為用戶提供以出租IT基礎設施資源為形式的云計算服務。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從云中獲取應用服務,而無需了解它的具體實現和具置。

云計算的以上特征帶來了諸多新的安全問題,其中核心安全問題是用戶不再對數據和環境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云計算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地域的概念,數據不再存放在某個確定的物理節點,而是由服務商動態提供存儲空間,這些空間有可能是現實的,也可能是虛擬的,還可能分布在不同國家及區域。用戶對存放在云中的數據不能像從前那樣具有完全的管理權,相比傳統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方式,云計算時代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對于用戶而言,變得非常不可控。

傳統模式下,用戶可以對其數據通過物理和邏輯劃分安全域實現有效的隔離和保護;而在云計算環境下,各類云應用沒有固定不變的基礎設施和安全邊界,數據安全由云計算提供商負責,不再依靠機器或網絡的物理邊界得以保障,因此云環境中用戶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難以實現。

同時,云中大量采用虛擬技術,虛擬平臺的安全無疑關系到云體系架構的安全。隨著功能與性能上的不斷提升,虛擬化平臺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龐大,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大。目前,虛擬平臺的安全漏洞不斷涌現,如果黑客利用漏洞獲得虛擬平臺管理軟件的控制權,將會直接威脅到云安全的根基。

此外,云計算中多層服務模式也將引發安全問題。云計算發展的趨勢之一是IT服務專業化,即云服務商在對外提供服務的同時,自身也需要購買其他云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因而用戶所享用的云服務間接涉及到多個服務提供商,多層轉包無疑極大地提高了問題的復雜性,進一步增加了安全風險。

從目前云計算的發展來看,用戶數據的安全、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問題、數據的異地存儲以及云計算自身的穩定性等諸多安全和云計算監管方面的問題,直接關系到用戶對云計算業務的接受程度,已成為影響云計算業務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傳統的安全域劃分、網絡邊界防護等安全機制已難以保障云計算的安全防護需求。作為面向服務的架構體系,云計算體系各層作為服務提供者將共同面臨著非法用戶的訪問、合法用戶的非法操作、合法用戶的惡意破壞等威脅。因此,研究云計算安全防護體系以及用戶認證、訪問控制等問題,將是云計算安全領域的重點。

3 云計算安全技術研究進展

云計算源于網絡運營商的商業運作,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由于是一種融合技術,從實踐走向實踐,所以云計算缺乏嚴謹的理論基礎,在其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大型云計算推廣廠商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故障,引發業界對云計算安全的討論和研究。

目前,對云計算安全技術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已得到越來越多學術界的關注。信息安全國際會議RSA2010將云計算安全列為焦點問題,許多企業組織、研究團體及標準化組織都啟動了相關研究,安全廠商也在關注各類安全云計算產品。但只有CSA和ENISA以及微軟等幾個為數不多的組織和公司能夠比較清晰地提出各自對云計算安全問題的基本認識以及關于云計算安全問題的初步解決方案。

3.1 云安全聯盟CSA

目前,對云安全研究最為活躍的組織是云安全聯盟CSA(Cloud Security Alliance),CSA是于2009年成立的一個非盈利性組織,企業成員涵蓋國際領先的電信運營商、IT和網絡設備廠商、網絡安全廠商、云計算提供商等。CSA于2009年12月了《云計算關鍵領域安全指南V2.1》,總結了云計算的技術架構模型、安全控制模型以及相關合規模型之間的映射關系。根據CSA提出的云安全控制模型,“云”上的安全首先取決于云服務的分類,其次是“云”上部署的安全架構以及業務、監管和其它合規要求。CSA還確定了云計算安全的15個焦點領域,分別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政府和企業風險管理、法規和審計、普通立法、eDiscovery、加密和密鑰管理、認證和訪問管理、虛擬化、應用安全、便攜性和互用性、數據中心、操作管理事故響應、通知和修復、傳統安全影響(商業連續性、災難恢復、物理安全)、體系結構。2010年3月CSA了云計算安全面臨的七個最大的安全威脅,即對云的不良使用、不安全的接口和API、惡意的內部人員、共享技術的問題、數據丟失或泄漏、賬戶或服務劫持、未知的風險等,獲得了廣泛的引用和認可。

3.2 歐洲網絡和信息安全研究所ENISA

歐洲網絡和信息安全研究所ENISA(Europea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是負責歐盟內部各個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的一個研究機構,其在云計算安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分析云計算可能帶來的好處以及安全方面的風險。ENISA認為,企業使用云計算的好處是內容和服務隨時都可存取,并可不必管理超過需求的數據中心容量,而是使用云計算提供商提供的云計算服務,依照實際用量付費,不必維護某些硬件或軟件,不僅可以降低企業成本,而且可以“解放”企業內部的IT資源。但是目前由于安全性問題,企業仍對云計算望而卻步。企業質疑,是否能夠放心把企業的數據、甚至整個商業架構,交給云計算服務供貨商。因此,ENISA建議,企業必須做風險評估,比較數據存在云中和存儲在自己內部數據中心的潛在風險,比較各家云服務供應商,取得優選者的服務水平保證。應該清楚指定哪些服務和任務由公司內部的IT人員負責、哪些服務和任務交由云服務供應商負責。ENISA的報告指出,如果選對云計算供應商,數據存在云中是非常安全的,甚至比內部的安全維護更固若金湯、更有彈性、更能快速執行,也可以更有效率地部署新的安全更新,并維持更廣泛的安全診斷。

3.3 典型的云安全技術解決方案

除了學術界,產業界對云計算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并為云計算服務和平臺開發了若干安全機制,各類云計算安全產品與方案不斷涌現。其中Sun公司開源的云計算安全工具可為Amazon的EC2,S3 以及虛擬私有云平臺提供安全保護。微軟推出了云計算平臺Windows Azure。在Azure上,微軟通過采用強化底層安全技術性能、使用所提出的Sydney安全機制,以及在硬件層面上提升訪問權限安全等系列技術措施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信任的云,從私密性、數據刪除、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五個方面保證云安全。Yahoo!的開源云計算平臺Hadoop也推出安全版本,引入kerberos安全認證技術,對共享敏感數據的用戶加以認證與訪問控制,阻止非法用戶對Hadoop clusters的非授權訪問。EMC,Intel, Vmware 等公司聯合宣布了一個“可信云體系架構”的合作項目,并提出了一個概念證明系統。該項目采用Intel的可信執行技術(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Vmware的虛擬隔離技術、RSA的enVision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平臺等技術相結合,構建從下至上值得信賴的多租戶服務器集群。2010年為使其安全措施、政策及涉及到谷歌應用程序套件的技術更透明,谷歌了一份白皮書,向當前和潛在的云計算客戶保證強大而廣泛的安全基礎。此外,谷歌在云計算平臺上還創建了一個特殊門戶,供使用應用程序的用戶了解其隱私政策和安全問題。

4 云計算服務安全模型

云計算以服務的方式滿足用戶的需求,根據服務的類型,云計算服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云平臺即服務(PaaS)、云軟件即服務(SaaS),構成云計算服務模型。IaaS位于最底層,提供所有云服務必需的處理、存儲的能力;PaaS建立在IaaS之上,為用戶提供平臺級的服務;SaaS又以PaaS為基礎,提供應用級的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云服務模式,不同的云計算服務模式意味著不同的安全內容和責任劃分。目前比較獲得認可的云計算安全模型就是基于云計算服務模型構建的,如圖1所示。此模型中,云服務提供商所在的層次越低,云用戶自己所要承擔的安全管理職責就越多。不同云服務模式的安全關注點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一些是這三種模式共有的,如數據安全、加密和密鑰管理、身份識別和訪問控制、安全事件管理、業務連續性等。

4.1 IaaS 層安全

IaaS提供硬件基礎設施部署服務,為用戶按需提供實體或虛擬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在使用IaaS層服務的過程中,用戶需要向IaaS層服務提供商提供基礎設施的配置信息,運行于基礎設施的程序代碼以及相關的用戶數據。數據中心的管理和優化技術以及虛擬化技術是IaaS層的關鍵技術。IaaS層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主機安全、網絡安全、虛擬化安全、接口安全,以及數據安全、加密和密鑰管理、身份識別和訪問控制、安全事件管理、業務連續性等。

4.2 PaaS 層安全

PaaS 位于IaaS 之上,是云計算應用程序運行環境,提供應用程序部署與管理服務。通過PaaS層的軟件工具和開發語言,應用程序開發者只需上傳程序代碼和數據即可使用服務,而不必關注底層的網絡、存儲、操作系統的管理問題。PaaS層的安全主要包括接口安全、運行安全以及數據安全、加密和密鑰管理、身份識別和訪問控制、安全事件管理、業務連續性等,其中PaaS層的海量數據的安全問題是重點。Roy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MapReduce 平臺的隱私保護系統Airavat,集成強訪問控制和區分隱私,為處理關鍵數據提供安全和隱私保護。

4.3 SaaS 層安全

SaaS位于IaaS和PaaS之上,它能夠提供獨立的運行環境,用以交付完整的用戶體驗,包括內容、展現、應用和管理能力。企業可以通過租用SaaS層服務解決企業信息化問題,如企業通過Gmail建立屬于該企業的電子郵件服務。該服務托管于Google的數據中心,企業不必考慮服務器的管理、維護問題。對于普通用戶來講,SaaS層服務將桌面應用程序遷移到互聯網,可實現應用程序的泛在訪問。SaaS層的安全主要是應用安全,當然也包括數據安全、加密和密鑰管理、身份識別和訪問控制、安全事件管理、業務連續性等。如,由于云服務器由許多用戶共享,且云服務器和用戶不在同一個信任域里,所以需要對敏感數據建立訪問控制機制。由于傳統的加密控制方式需要花費很大的計算開銷,而且密鑰和細粒度的訪問控制都不適合大規模的數據管理,Yu等人討論了基于文件屬性的訪問控制策略,在不泄露數據內容的前提下將與訪問控制相關的復雜計算工作交給不可信的云服務器完成,從而達到訪問控制的目的。

5 結束語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更廣泛應用,云計算將會面臨更多的安全風險。目前業界對云計算安全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對云計算安全的解決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解決方法,并且對云計算安全的研究集中于企業。未來需要學術界、產業界、政府共同參與解決云計算的安全問題,推動云計算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MELL P, 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1.

[2] Cloud Computing [EB/OL].[2009-05-23].http:// /wiki/Cloud_computing.

[3] 王偉,高能,江麗娜.云計算安全需求分析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2(08):75-78.

[4] 馮登國,張敏,張妍等.云計算安全研究[J].軟件學報,2011(1):71-83.

[5] 張健.全球云計算安全研究綜述[J].電信網技術,2010(9):15-18.

[6] Cloud Security Alliance.Security Guidance for Critical Areas of Focus in Cloud Computing [EB/OL]. http:// /csaguide.pdf.

[7] Cloud Security Alliance.Top Threats to Cloud Computing V1.0[EB/OL]. http:/// topthreats/csathreats.v1.0.pdf.

[8] ENISA.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Assurance Framework .http://enisa.europaeu/act/rm/files/ deliverables/cloudcomputing-information-assurance-framework.

[9] ENISA. Benefits, risk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http://enisa.europa.eu/act/rm/ files/deliverables/cloud-computing-risk-assessment/at_download/fullReport.

[10] Securing Microsoft’s Cloud Infrastructure. http:// /security/documents/SecuringtheMSCloudMay09.pdf.

[11] 陳軍,薄明霞,王渭清.云安全研究進展及技術解決方案發展趨勢[J].現代電信科技,2011(6):50-54.

[12] 余幸杰,高能,江偉玉.云計算中的身份認證技術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2(08):71-74.

作者簡介:

第3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素質教育;相關概念;關系;作用原則

現代化遠程教育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將建設學校文化與實現素質教育作為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目標,這有利于推動我國遠程教育的穩定、健康、持續的發展。筆者針對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的相關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相互作用的原則進行研究,從而為我國教育界探討全面建設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全方位實現素質教育提供參考資料。

一、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的相關概念

(一)遠程教育學校文化

1. 相關概念。遠程教育學校文化指的是教育工作人員和被教育人員在辦學、組織管理與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團結合作,創造并得到社會各界人士認可的精神類財富和物質類財富的總和。遠程教育學校文化體現的是遠程教育學院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和教學精神,反映了學院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教育工作人員和被教育人員的有機整體,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屬于建設遠程教育學校文化的參與人員、建設人員和受益人員。

2. 構成要素。遠程教育學院文化的構成要素主要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行為文明等。遠程教育屬于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和類型,也需要有基本的學校設施和組織機構。遠程教育學院文化需要堅持普通學院文化的基本建設規律。此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學校自身的特殊發展規律,全面建設能體現遠程教育發展規律和基本特征的學院文化,這也是遠程教育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

3. 基本特點與主要功能。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具備多種基本特點與功能。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社會性、教育性、獨立性、民主性等。其中社會性特征是核心特征,要求面向社會,為我國社會發展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機制,建設全面學習型社會。主要功能包括了:育人、激勵和諧發展、凝聚力量、導向等功能。其中育人功能屬于核心功能,要求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政治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為被教育人員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二)素質教育

1. 相關概念。素質教育指的是以被教育人員的自然特征為前提條件,利用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全面激發被教育人員潛在能力,以提高被教育人員的身心素質等方面為要求,實現其綜合發展,并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內化的一種教育實踐和教育理念。

2. 基本特征。素質教育具備:開發性、獨立性、深度性、創造性等基本特點。其中開發性特征屬于素質教育最根本的特征。素質教育的實現要求利用學校文化建設來實現,也可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來實現,將素質教育貫穿在計算機網絡教育中,面向社會各階層,為被教育人員提供自主選擇的教育機會。

3. 基本方式。素質教育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了:內化和導出化方式,以實現被教育人員的綜合性發展、個性化和社會化為教育目標。素質教育在全面貫徹和落實我國教育政策為基礎,以培養具備較強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為原則,以提倡個性化教育和特色性教育為教育理念;將素質教育融入到遠程教育的學校文化生活、學院精神文明、計算機網絡遠程課程、組織管理和學校章程的實施中。

二、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一致

遠程教育學院文化的關鍵內容是學院精神文明,這也是建設學校文化的核心,是體現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基本特征的主要條件,也是對遠程教育學校所有師生產生創造力、凝聚力的根本因素。學院精神文明是全校師生共同追求的具體表現,也是師生共同認可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而素質教育屬于現代化教育思想理念,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是道德和理想。道德與理想在個人自身素質中占據首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道德與理想的養成和道德觀、價值觀的樹立是相同的。素質教育規范培養人才的具體項目和程序操作,也是培訓人才的過程,是現代化遠程教育培養人才的總方向。

(二)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的原則一致

建設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是創造性原則。創造自身屬于摒棄、批判、發展和繼承的一個過程。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創造性。在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明確教育目標和執行時的原則主要包括:可行性、適應性、時效性和綜合性。其中核心原則是綜合性原則。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要求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員的綜合性素質,使其朝著多樣化、社會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所以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的綜合性的內涵在于明確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的導向,并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也說明了原則上的一致。

(三)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的育人目標一致

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體現形式和重要載體,在遠程教育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學院的文化建設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并經之路。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和實現素質教育都是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所培養出的人才既要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也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利用各種學院文化活動、基礎文化設施、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中的教育功能,全面實現被教育人員業務素質、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三、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相互作用的原則

(一)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相互作用具備潛移默化性原則

遠程教育現代化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學院文化氛圍具備潛移默化的作用。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具備內化特征。內化特征指的是被教育人員長時間處在良好的學院文化環境下,其學校和基礎教學設施所固有的學院文化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固有的習慣和品質。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感染的內在作用,使得教育結果更加自然、持久。而接受遠程教育人員具備獨立自主能力與價值選擇能力,并能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人格。建設學校文化的最終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個人素質。通過建設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的潛移默化性原則具備規范化和持久性特征,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被教育人員的感情、提升其綜合素質。

(二)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相互作用具備相輔相成性特征

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和素質教育的教育功效具備相輔相成性特征。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將政治思想的教育滲入到學院的設施文化、計算機網絡文化、活動文化、課程教育文化、組織管理文化和課外娛樂文化等方面,并形成健康向上的學院文明氛圍。其目的是被教育人員和教育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學院文化的熏陶作用下,實現教育目標,并培養其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從遠程教育方面來看,首先需要積極發揮計算機網絡環境的促進作用,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此外,還需要積極發揮學院環境的推動作用。遠程教育學院文化建設著眼于對被教育人員綜合性能力的培養。其中主要包括:適應性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的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是建設現代化遠程教育強化學校文化與素質教育是實現遠程教育目的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求對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和素質教育的概念、關系和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劉丹陽,李齊森,孫振華.略論現代遠程教育文化的內涵[J].天津商學院學報,2011,10(03).

[2] 辛耀中,王云霞,趙永良.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0,22(09).

[3] 李群芳,歐陽樹,陳春燕等.研究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J].石油大學學報,2011,21(07).

[4] 任繼榮,趙剛著,王力軍.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1,20(06).

[5] 宋東燕,龐志功,汪寶琪,祁彥.遠程教育學校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2,01(05).

第4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在傳統行業方面,以電信、電力為首的用戶數量早已超過美國,電信數據規模超過30PB,電力數據年增長超過20PB,這意味著我國傳統行業的需求已經成為全球最有代表性的需求。預計到2016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占全球數據中心市場的三分之一,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

這些新興技術和應用模式推動數據中心向集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傳統數據中心在擴 展性、效率、運維、能耗、安全五大方向上正面臨巨大挑戰,這主要源于傳統數據中心的“固態”現狀。

傳統數據中心多采用服務器、存儲設備堆集及外部網絡連接的架構模式,雖然虛擬化技術的使用讓計算、存儲具有了一定的“流動性”,但卻無法實現I/O的完全虛擬化,造成不同系統間的IT資源無法實現高效的共享、靈活的流動狀態。

也就導致數據中心的系統擴展性受限、效率不高、能耗浪費、運維費用高居不下、安全管理復雜等問題。顯然,傳統數據中心難以適應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對IT基礎設施的要求。

用戶希望能夠整體掌控、管理自己的數據中心,希望數據中心能夠“快、簡、穩”實現業務的上線快、遷移快、切換快,讓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運維、使用都變得簡潔、簡單,同時使應用和基礎架構解耦,保證各中心業務穩定運行。新時代下,走向融合架構的云數據中心將成為大勢所趨。

在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趨勢下,浪潮認為,走向融合架構的云數據中心將具備開放融合、安全高效、智能綠色、靈動成長四大基本特征,而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將是確保用戶解耦應用和基礎架構,保證商業彈性和降低TCO的有效途徑。

軟件定義的核心在于軟件,但實現的前提是融合架構的產品。基于此,浪潮將推進云數據中心的融合架構戰略,以硬件重構為核心,最終實現軟件定義和硬件重構的真正融合,幫助用戶構建靈活、簡單、高效和低成本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支撐用戶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業務運營以及增長。

在融合架構戰略框架下,核心改變來自CPU、內存、I/O等硬件資源的解耦與重構。這一改變使數據中心計算、存儲、網絡、安全資源的全虛擬化、全自動化成為現實。此外通過軟件定義實現業務感知的按需資源組合與配置,實現系統的彈性伸縮和超大規模持續擴展,從而使數據中心像一臺計算機一樣運行和管理。為此,浪潮將分三步推進融合架構產品的開發:

第一代產品的總體特征是“服務器即計算機”,按照資源需求,進行業務匹配。具體來看,在硬件層面,將散熱、電源、管理功能等非IT資源進行集中化和模塊化;在軟件層面,開發云數據中心操作系統,利用虛擬化技術實現計算、存儲等IT資源的池化和集中管理。這一階段實現的是軟硬件的初步融合。

第二代產品的總體特征是“機架即計算機”,根據業務特征需求),進行資源供給,機架即一臺計算機。在硬件層面,重構I/O模塊,進一步將非計算部分的存儲、網絡等IO設備進行池化;在軟件層面,開發面向數據中心的大型資源管理軟件,并以軟件定義的計算、軟件定義的存儲和軟件定義的網絡來滿足業務需求。這一階段將實現軟硬件的中度融合。

第三代產品的總體特征是“數據中心即計算機”,自動感知業務需求,進行資源供給,實現軟件可真正驅動數據中心。在硬件層面,實現計算、I/O、存儲的完全池化;在軟件層面,實現資源的全面管理和調配,使得用戶能夠以業務驅動應用,進行資源統一的調度。這一階段將實現軟硬件的深度融合。

通過硬件重構與軟件定義,未來的融合架構云數據中心,將實現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完全融合與流動,在系統效率、擴展性、功耗和管理上帶來全面提升,將促進數據中心從資源驅動向業務驅動轉變,真實呈現數據中心即計算機Data center as computer的愿景。

第5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致力于專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的上海帝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帝聯),對市場發展方向十分敏感,對互聯網新一代業務具有獨特的理解。近日,上海帝聯舉辦了第二期IT俱樂部沙龍活動,討論主題為“云計算與虛擬化”,會議邀請了盛大在線、淘米網、大眾點評、一號店、巨人游戲等公司的眾多在云計算技術領域積極探索的IT精英,共同探討云計算與虛擬化的技術要點,以及當前面臨的挑戰。

盛大在線技術總監周建和錢廣杰介紹了盛大云平臺的產品,包括云主機、云硬盤、云存儲、數字分發、云監控、MongoIC、網站云、數據庫云、云安全等。周建表示:虛擬化是云計算的基礎,但并不是云計算的全部,構建支持異構平臺,滿足業務RAS要求的企業級虛擬化平臺是云計算的必由之路。他認為虛擬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優勢、快速部署、環境隔離、動態擴展、資源共享等,而虛擬化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實施和配置的復雜性、“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使企業面臨著風險,且I/O性能會有所下降,更新和升級困難。

另外,周建認為,開放性是云計算的基本特征,云計算平臺應能提供標準的API。因此,企業應謹慎選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優先考慮致力于構建開放生態系統的合作伙伴。

淘米網技術總監肖明林先生認為:企業級虛擬化平臺的創建是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僅將物理服務器分成虛擬機,并不是完整的云計算實施過程。虛擬化重新定義了資源以后,還需進一步對這些虛擬資源進行管理,動態的調控這些資源,為應用服務,這也是云計算必不可少的特征。另外,他認為云計算按需購買、低成本、綠色經濟等特點為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注入了一股活力。不過每一次技術的轉換也必然帶來一些問題和困惑,特別是對于很少設有專門IT部門的中小企業來說,它們在部署云計算時有幾點困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目前淘米網對云計算商業模式持謹慎態度,重點是在開發各類應用方面。

一號店網站運維總監高豪杰表示:目前我國云計算技術成功實施案例并不多,有點像十多年前的ERP產品,有一窩蜂盲從的感覺。他認為,云計算發展的很多條件都尚未成熟,有媒體報道稱,國家能源局曾公開表示,當前非常流行的云計算產業如規劃不科學,應用不能很好地開展,就有可能成為高耗能項目。

第6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體系構建;戰略探討;云計算;云存儲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3-0035-02

現代電影的發展已經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娛樂項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電影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電影的制作和傳播都造成了十分深刻的影響。目前,電影的數字化發展不斷深入,數字電影正在成為電影產業的重要發展支柱。由于數字電影是電影文化和數字技術的一種重要融合形式,所以有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些特征,同時也有著創意文化產業的一些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電影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因此,全面提升數字電影技術的管理,構建科學、明確的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體系,對于電影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體系的主要特征和定義

數字電影技術主要是通過采取技術措施和一些技術手段,對數字電影的工藝流程和生產運營等進行科學的管理,目的在于提升整個電影行業的技術應用的水平和促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數字電影技術主要是提升數字電影技術的管理質量和水平為目標,并系統的實現化的努力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從數字電影技術的目標來看,該技術具有指導性、規劃性、系統性和實用性與前瞻性等一些基本特征,對于促進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數字電影技術主要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其發展與完善的根本手段,是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化與科學化完全融合的一個統一體。

2戰略性信息技術在數字電視技術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2.1重視云計算和云存儲數字電影網絡協作云應用平臺開發和應用

云計算是一種戰略性的新興的技術,是下一代計算技術的代表,基本的特點是進行大規模的分布式的計算技術,通過云服務平臺的構建可以有效的實現資源的整合和高性能的計算。云存儲技術則是云計算技術在存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能夠應用在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領域,通過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搭建數字電影網絡的協作云的應用平臺,組建數字制作的素材和數字節目的存儲網絡,能夠為數字電影的制作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解決方案,有效的實現電影的后期制作的集中化和高效化的管理,這將為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氣息,也能夠在一定層面上吸納更多的觀眾應用數字電影,促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2建立完善的基于SOA的技術數字電影服務監管技術平臺

SOA主要是計算機信息領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能夠將比較分散的應用功能進行高效的共享和組織,以最大限度的滿足系統服務的求,提升整個系統的運營效率。數字電影節目和密鑰的傳輸分發可以選取不同的途徑,最大限度的確保數字電影數據包和密鑰能夠傳送到消息,進而確保數字電視信號傳輸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加快數組電影技術管理體系建設的戰略思考

3.1提升技術管理的質量,支撐引領行業的升級發展

數字電影技術在充分的借鑒SMPTE21DC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之上,應當積極的推進中國電影數字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有效的促進電影行業發展的規范和有序的健康發展。另外可以積極的尋找數字電視技術從初級技術管理向著高級技術管理進行升級和演進的措施和路徑,不斷推進電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3.2依據不同的應用需要制定實施不同的技術管理手段和措施

家庭數字電影系統和流動電影系統等都有著不同的質量要求和安全的設計需要,所以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體系應該實施不同等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術管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和電影文化的融合發展應用,電影市場正在快速的從專業領域向著消費電子領域進行融合和滲透。未來家庭數字電影將會成為我國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得到拓展,使得整個電影產業的規模得到很好地提升。這也有利于目前一些城市所倡導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的建設,數字電影技術管理必須要在各個領域統籌兼顧,同時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的措施,最終促進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

3.3不斷豐富數字電影技術管理的技術和管理的水平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要去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也要適應網絡化、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加快電影以及相關的領域的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研發,對技術的演進進行準確的把握,不斷占領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同時要積極的尋找高新技術在數字電視技術管理領域應用的新的模式,不斷的提升整個數字電影技術管理的水平,促進電影行業的持續和健康發展。

4結論

總的來講,數字電影技術管理體系的構建是新時期電影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包含著電影的一些要素也包含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要素,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考慮。本文主要對數字電視技術管理的概念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數字電影技術管理構建的思路,以期能夠更好的促進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進而促進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富強,劉達,宋強,陳江,勾磊.對現階段數字電影技術發展演進的思考[J].現代電影技術,2011(6).

第7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云計算 高校實驗室公用機管理 虛擬機

文章編號:1672-5913(2011)18-0097-0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云計算是近年來在計算機領域中備受關注的一個課題。它是外包(out-sourcing),軟件在線服務(SaaS),硬件在線服務(HaaS),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公共服務計算(utility computing),自主計算(automatic computing)等技術的延續和發展[1]。許多人認為,云計算將是繼客戶端/服務器和互聯網之后,計算機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云計算不是一個個簡單的硬件問題,不是云計算機,不是一個簡單的協議標準,也不是云計算軟件或者云計算系統。云計算展示了一種新的商業計算模式,可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用戶)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2-3]。云計算推動了用戶計算機基礎設施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

云計算的第一個關鍵詞是“云”,是指互聯網;第二個關鍵詞是“計算”,是指“計算機技術”。云計算描述的是一種全新的基于互聯網的IT服務供應、消費和傳送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用戶不需要掌握和管理連接在“云”中的繁瑣的技術設施[4]。云計算通常將動態可擴展、虛擬化的資源以互聯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典型案例就是提供在線業務服務。在線服務是由連接在網上的服務器和軟件提供的,用戶通過Web瀏覽器就可以使用。從純技術角度看,云計算是指一種計算能力。這種能力抽象地代表服務器、存儲設備和網絡。云計算使用戶方便地按照自己的需

求通過網絡獲得可以共享的計算機資源,即那些需要很少的管理過程和服務商的介入就可以完成配置和投入的資源。云計算的五個基本特征是:自我按需服務(on-demand self-service),寬帶網絡,資源池(resource pooling),快速彈性(rapid elasticity) 和服務質量跟蹤(measured service)[3,5-6]。

云計算近年來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以下幾大推動力:

1) 計算機基礎設施技術的發展增加了企業計算機管理的難度和成本,企業需要解決方案;

2) Intel CPU技術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大量廉價和閑置的處理能力;

3) 虛擬機技術在Windows/Unix/Linux服務器的成功運用。

云計算不但可以應用于大型的“共用云(public cloud)”,提供社會服務。也可以應用于“私用云(private cloud)”,在單位內部提供服務。下面介紹我們如何把云計算的理念應用到校園實驗室公用機的管理上。

1 公用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機器數目眾多

高校實驗中心管理的公用機較多,動輒成百上千臺,筆者所在的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整個實驗中心管理的機器設備近600臺,這些設備的采購時間不同、型號不一、性能參差不齊,機器管理的難度和維護工作量都比較大。

1.2 完全對學生開發

實驗中心所有公用機對學生完全開發,所有學生憑借有效證件都進入機房使用公用機,而且使用公用機的學生分布在不同的學院,整個校區的所有學生都可以使用這個公用機系統。

1.3 機器設備的硬件損壞率較高

由于公用機對整個校區的所有學生開放,使用的頻率較高,機器設備損壞率也較高,機器設備的維護工作量大。

1.4 不同實驗課要求的軟件環境不同

不同的實驗課要求的環境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在每臺機器上安裝多個軟件,最多時整個系統中安裝了近百個軟件,安裝眾多軟件造成整個系統啟動非常緩慢,每臺電腦開機的時間約為10分鐘。

當前高校公用機管理系統基本上采用在機器設備中安裝一塊保護卡,每種配置的機器有一個模板機器。當一臺機器損壞時,如果是硬件問題,管理員要先修復好硬件;如果硬件沒問題,管理員只要重新復制機器硬盤,機器就又可以回到原始使用狀態。但是復制機器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關閉實驗室。為了減少機器被病毒和學生誤操作損壞的可能,機器會記憶復制后的原始狀態。每次重新啟動時自動回到原始狀態。可惜原始狀態并不永遠是正確的狀態。例如,病毒庫要不斷更新,如果每次開機病毒庫都回到一個月前的狀況,就不能有效地防范新的病毒。

2 XXYJY模型

為提高實驗中心公用機管理系統的管理效率,我們借鑒云計算的理念,思考將如何把云計算應用到校園實驗室的管理中,經過對實驗中心公用機多年的慣例經驗,我們提出一個用于機房公用機管理系統的XXYJY模型。

2.1 XXYJY模型的概念

好的技術的應用,需要有好的設施模型做基礎。我們應用我們在2009年2月發表的XXYJY模型[7]。這個模型包含五個階段:現況分析、需求調查、優化管理、解決難點和用戶引導。它以定量地跟蹤服務質量為基礎,強調把改進服務質量的過程定義為一個持續的過程,也就是說將不斷循環實施以上五個階段才可以保證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

我們使用服務質量指數對機房的管理進行跟蹤,為每個機房繪制服務質量指數曲線,發現隨著設備使用的時間增加,機器設備的損壞率就越高,而且呈指數增加,因此我們管理系統的目標就是要降低機器設備的損壞率。

本節以下部分詳細介紹XXYJY模型五個階段在我們項目中的應用。

2.2 現況分析

分析現狀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定量分析。我們制定了一個服務質量指數,采集到該指數在項目開始時的數值,在項目進行中不斷觀察指數的變化,進而衡量新的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2.3 需求調查

我們項目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實驗室服務質量,降低機器的無法使用率,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從而能夠利用現有的硬件設備開設更多的實驗課。減少實驗室管理員簡單重復性工作,使管理員有更多時間做創造性、防范性工作。

2.4 優化管理

我們決定借鑒云計算的理念進行優化管理。我們一邊開始把實驗環境虛擬化,一邊著手開發實驗室管理系統。

虛擬化是云計算的核心基礎之一。為了實現這一步,我們首先決定放棄機器復制的管理方法,卸載每臺電腦原來使用的用于復制的保護卡。每臺Windows PC保持自己的系統認證號,獨立加入到校園網的域中,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防范病毒和學生的誤操作,保證工作的連續穩定性。同時,我們實驗課的實驗環境移植到虛擬機上,虛擬機是指在PC上運行的虛擬機軟件,同學們在虛擬機上進行實驗課程,從而實現計算優化管理。

2.5 解決難點

校園IT環境應該是一個盡可能開放的環境,這樣才能鼓勵學生創新。因此,校園實驗室管理比企業計算機管理難得多。換句話說,高效的校園實驗室管理的系統應該能夠比較容易地推廣到企業中。

我們在項目進行中,花費了許多時間先后解決了病毒問題、Windows PC加入域、與校園其他IT系統以批處理的方式交換數據和部分學生濫用別人賬號等問題。

2.6 用戶引導

一個新的管理方式和系統的應用要得到用戶理解、支持和正確使用才能成功。例如,我們取消了學生對本地電腦管理員的權限,學生開始時很不適應;但是通過及時地引導和交流,學生逐漸接受了新的管理方式和系統。設備可使用率提高,學生整體是最大的受益者。

3 管理系統方案

3.1 系統結構

資源池的建立一方面來自于現有PC機上的虛擬機,另一方面來自于新配置高性能服務器上的虛擬機。實驗課的實驗環境都在虛擬機上運行。學生使用時首先在實驗室物理機器或者個人的筆記本上登錄進入校園網,然后再登錄到虛擬機上進行實驗或者其它教學研究活動。為了加強管理,整個系統中設置了一個管理服務器。服務器安裝了我們開發的智能,自動執行日常的管理。管理員可以通過Web的方式管理系統,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Web的方式申請資源,系統會將整個系統運行情況的報表通過郵件發送到指定的管理員信箱。

3.2 模塊簡介

管理服務器是系統的核心。所有學生信息、設備信息、課程信息、歷史數據、使用問題等都保存在管理服務器的數據庫中。數據分析任務調度模塊每天分析設備狀態,根據使用計劃,自動配置實驗室設備資源。管理服務器主要提供師生自我服務(調整課表、注冊實驗課、修改學生筆記本的入網信息、申報使用問題、查詢設備使用情況)和公布實驗室運行狀況(服務質量、設備狀況、設備使用條例等)。管理服務器公布信息的另一個方式是Email。例如,管理服務器每天晚上把設備狀況通過Email發送到機房管理員信箱。機房管理員不僅可以在家里和旅途中查詢設備狀態,而且每天設備狀態將在Email服務器存檔。

管理服務器不僅可以通過智能獲取數據,而且可以使用批處理方式將數據文件導入配置數據庫。例如,每年的新生數據是由教務部門使用自己的信息系統完成新生注冊,生成Excel新生注冊表后,上傳到管理服務器上。管理服務器收到文件后以批處理的方式把數據導入到數據庫中。為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服務器需要自動從其他已有的信息系統中自動獲取數據。主數據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 將是我們準備發展的一個方向。

Windows PC是目前實驗室的主要設備之一。因此,許多管理服務功能是通過管理服務器和Windows域管理器之間的交流完成的。例如,新學年開始時,管理器服務器以批處理的方式在Windows域上為新生建立賬戶。學生畢業時,管理器服務器以批處理的方式刪掉Windows域中畢業生的賬戶。我們利用Windows域管理器硬件開發了學生筆記本入網認證系統。入網認證系統的學生數據來自管理器服務器的數據庫。統計學生上機時間和限制學生過度使用實驗室設備是另一個典型案例。

安裝在每臺PC上的智能執行管理服務器的要求。目前智能實現的功能包括:

1) 自動配置WMware鏡像(image) 準備好下一次實驗環境;

2) 向管理服務器匯報PC的硬件配置和軟件配置;

3) 限制學生使用同一賬戶在多臺PC上同時登錄。

該系統較好地借鑒了云計算的五大特征:

1) 自我按需服務:鼓勵老師和學生通過網站申請資源和服務的使用。

2) 寬帶網絡:終端、服務器和磁盤陣列之間通過高速網絡連接,在幾分鐘內就可以下載幾個Gb的數據。

3) 資源池:我們把新的設備投資集中放到服務器和網絡上,目標是建立一個巨大的資源池,使學生能夠享受“按需分配”的實驗資源。由于學生可以很容易獲得計算資源,學生也沒有必要閑置不使用的資源,這樣又促進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4) 快速可擴展性:虛擬機的采用打破了計算機物理位置的限制。如果每個實驗需要3臺機器,10

臺機器只能供3個學生實驗。由于實驗室的空間有限,無法再增加3臺機器供第4個學生使用。如果使用虛擬機,一臺物理機器上可以運行多臺虛擬機,虛擬機可以運行在其他實驗室或中心機房,這樣實驗環境就擺脫了物理位置的限制。由于虛擬機的復制很快,可以自動化,需要多少虛擬機,我們可以復制相應數量的虛擬機文件,所以可擴展的速度很快。

5) 服務質量跟蹤:管理員可以通過各種數據和報表了解用戶的各種需求和服務質量的變化。

4 結語

使用云計算首先是使用和管理IT資源思維方式的轉變。云計算不僅能夠提供新的功能,而且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在使用新的管理系統前,有10%的設備在實驗中無法使用。而現在。只有不到1%的設備在實驗時無法使用。過去安排實驗室,要考慮實驗室計算機配置和機器在哪個實驗室這兩個因素,實驗環境虛擬化后,主要考慮虛擬環境配置這一條件就可以了,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

由于PC的維護工作繁重,更新換代也很快,多年來我們一直希望能把實驗室建設費用集中在服務器和網絡上。云計算使這一理念得到更好的實現。我們下一步的一項工作就是在高端服務器和磁盤整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實驗虛擬機準備的效率,改善系統的可用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任課老師可以直接在網上配置實驗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杰.“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初探[J]. 情報雜志,2010(2):185-187.

[2] 呂元智. 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系統建設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4):106-109.

[3] 郭名靜. 基于云計算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9):5155-5156.

[4] 張秀菊,閆彥,楊建軍. 基于云計算的港口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0(8):29-30.

[5] 任華. 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教學信息系統應用[J]. 電腦與電信,2010(2):42-43.

[6] 張大坤,呂軍. 云計算在電信網安全防護系統中應用的探討[J]. 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10(5):549-552.

[7] 謝建行,魯剛. 改進網絡服務質量的方法與實現[J]. 電信網技術,2009(2):78-83.

Cloud-Computing Based Solution for Campus Computer Laboratory Administration

LEI Min1, LU Gang1,2, GUO Yuchao1, WANG Ansheng1

(1. Software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2. CA Technologies, Beijing 100022, China)

第8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軟交換技術;基本特征;要素

中圖分類號:TN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41-011-01

軟交換技術作為下一代通信網絡的核心技術,受到了廣泛地關注。軟交換技術在業務融合、用戶終端控制、第三方應用集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軟交換技術可以使業務真正獨立于網絡靈活有效地實現業務的提供。

1 軟交換技術的概念

美國是軟交換技術的源頭,英文名為soft switch。在之前的網絡條件下,以太網為基礎的電話被絕大部分的企業用戶所采用,這種以太網為基礎的電話,是通過以PC服務器為基礎的來實現呼叫控制的軟件,然后再實現PBX功能(實現公司內部使用的電話業務功能,稱為IP PBX)。這套設備的系統管理和維護都是利用局域網共享來實現的,并不需要單獨地鋪設網絡,這樣采用這種技術的綜合成本就低于傳統的PBX。IP PBX應用在電話業務方面獲得巨大的成功 。為了使網絡的發展更加開放更加合理并更好的服務于更多的用戶,在IP PBX的成功的啟發下業界提出了一種設想:將呼叫控制從媒體網關中分離出并將其傳統的交換設備部件化,分為媒體處理、呼叫控制。二者都用標準協議(例如媒體網關控制協議或2000年由ITU-T第16工作組提出的媒體網關控制協議)。這樣軟交換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在軟交換技術的采用之前,呼叫控制功能和呼叫傳輸功能都是包含在媒體網關之中的,而當軟交換技術出現,呼叫控制功能便被分離出來了,改為使用軟件實現呼叫控制功能,建立起一個分離控制、交換、軟件可編功能的平面。

在專家看來軟交換技術是目前下一代網絡的焦點,但是人們對軟交換技術的概念還是有一些誤解。軟交換這個屬于是源自于美國,單詞為Soft switch。所以國人便把Soft switch翻譯為“軟交換”。但是“軟交換”這個翻譯并不能將軟交換這個術語的含義很好的體現出來,所以僅僅從字面上看很難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設備系統概念還是體系概念。由于人們對軟交換技術概念的模糊,所以在對軟交換技術的功能的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出現了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過分夸大軟交換技術功能的情況。有些人甚至認為軟交換技術就是無所不能的代表通信行業未來的技術。

軟交換技術的確有很多功能,但是它依然是一種正在發展的概念 。軟交換技術不僅僅作為一種功能實體,同時也是下一代網絡呼叫控制的核心。軟交換技術為下一代網絡提供呼叫和控制的業務,但從本質上說,軟交換技術與業務并不搭邊。因此軟交換技術不但需要具有呼叫控制功能,而且要將這種呼叫控制功能轉化為提供業務的呼叫控制功能。在許多情況下軟交換還必須實現根據不同的業務提供不同的呼叫控制。在業務上給軟交換一個概念就是:軟交換是一種解決傳統的電話手機和多媒體相關網絡的業務問題的方案。

應該說軟交換技術其實具有減少成本和運營支出和提高業務收入的效果。

2 軟交換技術的基本特征

軟交換技術的主要特征主要有:

1)軟交換技術可以支持各種不同的網絡可編程呼叫處理系統,例如PSTN(公共交換電話網絡)、ATM(異步轉移模式)以及IP協議等。

2)可以較為方便的在各種商用計算機和操作系統上運行。

3)較強的開放性。當需要使用智能網業務時,只需隨意提供一個較為開放靈活地號碼簿接口。這是因為軟交換技術具有一種號碼薄嵌入機制的服務。

4)軟交換技術可以為其他的業務創建開發者提供開放的API。API即應用程序接口,它可以提供應用程序給開發人員不需要訪問源碼或理解內部的工作機制的細節,就能有訪問一組例程的能力。

5)具有管理所有軟件的特征,并且這種管理師基于策略服務器的。這種基于策略服務器的管理就包括給所有的組件展露策略描述語言、簡單網絡管理器與被管理之間通信的接口和一個編寫及執行客戶策略的系統。

6)軟交換技術還具有可編程的后營業式特征。

7)軟交換技術的高效靈活的特征。例如:①在軟交換的基礎上增設一個遠程訪問服務即RAS,就可以利用公用承載中提供的受管的調制解調器業務(MODEM)。②在軟交換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接入網關就可以形成一個虛擬網絡的中繼線的替代,且在骨干網中有POIP的功能。

3 軟交換技術的要素

軟交換技術的核心思想的三個基本要素分別為:業務生成接口的開放性、設備接入能力的綜合性以及基于策略的運行支持系統。

1)業務生成接口的開放性。軟交換技術提供的業務是新型的綜合網絡業務,是一種采用應用服務器和API相結合以進行操作的方式。除此之外,他還可以與網關INAP和IN中已有的SCP相配合以提供傳統的智能業務,從而更好地兼顧已有的通行網絡。

2)設備接入能力的綜合性。軟交換可以支持各種的協議(例如媒體網關控制協議即MGCP、或2000年由ITU-T第16工作組提出的媒體網關控制協議即H248)良好地設備接入能力不但可以保證原有網絡通信的作用正常發揮,還可以在控制好各種各樣的設備的情況下很好的保護用戶的投資。

3) 以策略為基礎的運行支持系統。軟交換技術的運行支持系統功能的方式是基于策略的,與傳統的網絡管理系統即OAM系統不同。以策略為基礎的運行支持系統具有保證整個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的作用,因為這種系統可以及時的對網絡進行智能的和集中的調整和干預。

4 結束語

網絡技術正在日新月異地向前發展,不斷為我們更新語音、數據、視頻于一體的全開放式的網絡服務。軟交換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辛希孟.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2]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Z].1991-06-058.譯著.

[3]夏雷.軟交換網絡與現有網絡融合的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4(S1).

[4]蔡麗,高揚,成際鎮.SIP協議與ISUP協議互通研究[J].電力系統通信,2005(07).

[5]張云勇,張智江,張范,劉韻潔.下一代移動核心網絡技術研究[J].電信科學,2004(08).

[6]徐偉.下一代網絡中的軟交換技術[J].電信快報,2005(02).

第9篇:云計算的基本特征范文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是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媒體形態。新媒體技術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具有先天性技術優勢的媒體信息服務功能,是網絡經濟與傳媒實現有效對接的最佳方式。近年來,新媒體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極大地豐富了高校教學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在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將其優勢很好地融入民辦高校的管理建設,對《新媒體技術》一書展開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由洪文杰、歸偉夏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技術》一書主要圍繞新媒體中涉及的技術基礎及新興技術的發展展開,致力于梳理出與新媒體技術相關的技術脈絡,促進用戶更好地理解新媒體技術的原理和基本特征。該書主要內容包括新媒體的相關信息,如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的處理與編輯技術;計算機網絡及移動通信技術等新媒體信息傳輸技術;新媒體信息顯示、與檢索技術;新媒體信息管理與安全技術;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等新技術。該書既可以作為大學、中專院校新聞與信息傳播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以為相關媒體專業從業人員和廣大愛好者提供理論參考。

《新媒體技術》一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為新媒體技術引論,主要介紹技術與媒體、新媒體技術對傳媒業的變革和與新媒體有關的關鍵技術;第二章為新媒體信息處理及編輯技術,主要介紹新媒信息的種類和特點、新媒體文字信息的處理和編輯、新媒體圖片的處理與編輯、計算機圖形與動畫技術、數字音頻處理與編輯技術、數字視頻處理與編輯技術、新媒體信息的組織;第三章為新媒體信息傳輸技術———網絡技術,主要介紹網絡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術基礎、網絡安全技術和數據通信技術基礎;第四章為移動新媒體技術基礎———移動互聯網,這一章節包括四個小節,具體分為移動新媒體技術概述、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移動新媒體終端設備及系統平臺、移動新媒體技術應用;第五章為新媒體信息顯示、與搜索技術,主要介紹新媒體信息顯示技術、新媒體信息技術、新媒體信息搜索技術及電子紙的相關內容,使讀者可以了解新媒體顯示技術的發展脈絡;第六章為新媒體數字版權管理技術,這一章節讓讀者了解到了新媒體數字版權管理概述、數據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數字水印技術、身份認證技術、PKI安全技術和元數據與數字對象標識碼;第七章為應用中的新媒體傳播技術,讀者可以了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及LBS等新興概念,從而更有效地了解新媒體技術的產生、發展和變遷。通讀全書,概括了該書的以下幾個特點:該書最大的特點在于全面性,尤其是新媒體的基礎元素,在文中都有所介紹。新媒體信息的基礎元素包括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和視頻,書中對這些元素的處理與編輯逐一進行了闡述。文字作為最基礎的元素,在新媒體技術逐漸發展的今天,仍然扮演著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隨著技術的發展,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基本元素崛起,豐富了新媒體技術的內涵。

該書通過對這些基本信息的處理和編輯技術的闡述,為民辦高校的管理提供了理論基礎。該書在介紹新媒體技術時,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先介紹比較基本的新媒體信息,再介紹基礎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隨后介紹顯示技術———電子紙,最后介紹比較高端的加密技術、安全技術、簽名技術和身份認證技術等。這樣的編輯方式有利于讀者加深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也有利于讀者掌握新媒體的基礎知識。尤其是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可以通過參考該書,建立一個更加穩固的現代化民辦高校管理系統。該書對于民辦高校管理最大的借鑒點在于針對性強。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相當復雜,如果不利用現代媒體技術,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在工作中還容易出現差錯。而該書對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各個步驟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應用,如云計算的應用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減少管理工作的失誤;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可以讓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加密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等。傳統管理手段使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效率一直難以得到提升,其管理手段的局限性也使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現失誤。

發展迅猛的現代媒體技術在高等院校,尤其在民辦高校中的應用微乎其微。《新媒體技術》一書對現代媒體技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為民辦高校管理工作的技術創新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民辦高校管理工作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指導和借鑒。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 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 新版天堂中文资源8在线 |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色老头oldmoneyvideos| 美女视频网站色 | 在线天堂视频 | 精品热线九九精品视频 | 欧美久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播放不卡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 日韩城人视频 | 久久夜色邦福利网 |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草草影院ccyy|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免费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 国产三级日本三级日产三级66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男女视频在线看 |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 中国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二区 | 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成人网 |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欧美 |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乱理伦中文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