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顧城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顧城;詩歌;色彩;心理學
顧城詩歌中豐富的色彩正是其內心情感的投射,通過閱讀我們發現,顧城作品中大面積使用了三種色彩,即黑色,紅色和金色,這三種色彩與客觀物體相結合,對詩歌本身的情感表達起到了重要作用。對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國內外得出的結論并無太大出入,無論是克拉因色彩感情價值表,還是大庭三郎色彩情感價值表,都把紅色作為血的象征,給人帶來熱情勇敢的體驗;金色與金子有關,象征光明,希望與幸福;黑色則是黑夜和喪服的代表,象征罪惡,恐怖與不祥。下面本文就從黑、紅、金三種顏色出發,進行討論。
一、黑色:原始,罪惡與死亡
“黑暗和骯臟都是對黑色的自然聯想。在象征意義中黑色是代表丑惡與否定的色彩”①,黑色使我們產生許多帶有負面意義的聯想,比如骯臟,罪惡,不幸與死亡,同時,黑色也是一種充滿神秘的、有力的色彩。在顧城的詩歌作品中出現了大量與黑色有關的意象。
1、 人體
在顧城早期的一首作品《生命幻想曲》中,他寫到“讓陽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膚”②,被陽光變成黑色的皮膚,象征著充滿原始偉力的野性,是一種有力的、強健的美,充滿了生命活力。
2、動物
在《昨天像黑色的蛇》中,他寫道:“昨天/像黑色的蛇……/它曾在許多人的心上/緩緩爬過/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③,蛇象征著誘惑、背叛,用“黑色”加以修飾,將“”時期陰森可怖的社會氣氛描繪地十分到位,不僅準確地概括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特征,而且準確刻畫了人們在那個時代的內心體驗。
二、紅色:愛與恨
“紅色是最初的顏色。紅色是人們最早命名的顏色,它在全世界的語言中都是最古老的顏色命名。……紅色的象征意義受到兩個基本經驗的影響:紅色為血,紅色為火。……這兩種經驗在所有的文化和所有的時代都具有存在的意義,此象征意義也相應深刻地扎根于意識之中”④。
1、人物服飾
顧城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紅色的服飾意象。如“一個女孩/穿著紅毛衣/開始詢問……”⑤,如“我要畫你畫不下來/你看見花嗎深深的樹上紫花紅紅的一片”⑥,又如“一對紅紅的母親帶著他們的椰果和孩子”⑦等。不僅如此,其作品中穿著紅色服飾的均為女性。紅色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象征熱情與愛;而女性具備溫柔潔凈的特質,二者結合,“著紅衣的女性”成為顧城筆下理想的女性形象。
2、血
“從生理學角度講,紅色是強烈溫暖,活潑的,是血和火的色彩”⑧。在顧城的作品中,熱烈的愛與強烈的恨,統一于同一種顏色――紅色。
結束后,國家很快進入到撥亂反正的時期,顧城也投身到熱心救國的青年隊伍當中。如“我要劃破感覺的厚繭/我要流出歡快的血液”⑨(《刺》),表明對蛻變的強烈渴望。而“你靠著黃昏/靠著黃昏的天空/像靠著晝夜的轉門/血的花朵在開放/在你的胸前”⑩(《犧牲者》),中“血的花朵”是犧牲者為國家奉獻生命的證明,滲透著對國家強烈的愛。
三、金色:希望與理想
“想到‘金’的人首先會想到黃金這種貴重金屬,金色是這種金屬的代用品和象征……就色彩而言,金色與黃金相近,但在象征意義上金色不能同其他任何一種色彩劃等號。金色代表金錢,意味著權力。其社會意義及其金屬的特征奠定了此色彩的象征意義。”
B11金色使人聯想到傲慢,華麗,奢侈,享受等種種,可以說,“金色是理想的屬性”B12。在顧城的詩歌中,金色也是刻意強調的一抹色彩,在他的作品中,金色往往是明快的,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希望。
四、結語
顧城童年有一段隨父親下鄉的生活經歷。在山東農村,由于天生內向、語言不通等原因,他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孤獨的生活。他有意識地與世俗世界保持距離,使得他的詩歌清新明麗,色彩豐富,天真爛漫。然而在其創作中后期,他的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矛盾被激化,詩人一方面盡力完善“金黃”色的自我想象,另一方面在“黑色”的世俗社會到處碰壁,那穿“紅色”衣衫的愛人要離開他,摧毀了他的自我認同,他自己也頭破“血”流。這些色彩在詩句中的應用,傳達的是詩人內心復雜痛苦的情感,強調現實和理想的不可調和,由此,詩人的生存困境也可知一二。
[注釋]
①愛娃?海勒著,吳彤譯,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第110頁.
②顧城,顧城詩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
③同上.
④愛娃?海勒著,吳彤譯,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月,第48頁.
⑤顧城,顧城詩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
⑥同上.
⑦同上.
⑧王易罡,牟達器,色彩藝術表現[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第67頁.
⑨同上.
⑩同上.
B11愛娃?海勒著,吳彤譯,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第258頁.
B12同上.
[參考文獻]
[1]顧城,顧城詩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
[2]顧城,“浮士德”?“紅樓夢”?女兒性―――與高利克的對話,[J]上海文學,[3]耿占春,新詩研究叢書―失去象征的世界:詩歌、經驗與修辭[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劉云泉,語言的色彩學美[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6]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7]愛娃?海勒著,吳彤譯,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
1993年,第一期.
[8]王易罡,牟達器,色彩藝術表現[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小巷子,它是像征著桐城人的精神,它代表著包容、謙讓與和諧。
這里以前是清朝宰相張英的家,而張家旁邊也住著一大戶人家吳家。因為吳家新蓋的院墻又高又大,占用了張家的地,下雨時,雨水總是從吳家的瓦檐上流到張家屋檐上,這在當時是十分吉利的事。于是張家想讓吳家把院墻退后一些,這樣屋檐上的水就不會滴到張家的房子上了。可是吳家卻不退讓,于是兩家發生了爭執。這時張家人想起了在京城當宰相的老爺,便寫了一封家書給張英,希望張英通過官府來解決此事。過了一段時間在京城的張英給家人回了一封信:
千里家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封家書雖十分簡短,但意義深刻,這封信的意思是:從桐城到京城這千里的家信只為一堵墻,讓他三尺以怎么樣呢?雖然萬里長城今日還屹立在巍峨的大山上,可是秦始皇早已不見蹤影。張家人看了信后,便主動將自家院墻退后了三尺,吳家被這一舉動所感動,也后退了三尺,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腳步,一停下我知道我便會被憂傷擊潰。漫無目的的行走。我的思想已不再隨著理性思考,所有的線路都已經短路。然后所有能記住的記憶在腦海中播放。出現的全是冬天的田野,我佇立在其中,只有我一個人,面對蒼茫的天地,別人都在河對岸,對面到處是豐收后的景象,然而河上沒有橋,我過不去,橋在那遠方,我勉強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我過不去!但我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心里就會產生一種錯覺,我愛的人一直都和我在一起,而我們也用同樣的表情看著河對岸的人!。。。可是就在今天,在這陌生的城市中,孤寂再一次抓住了 我,我抬眼看對岸,對岸一個人都沒有,我身邊也一個人都沒有。相同的空氣,清冷,觸動了我的神經,無法遏止的孤獨!
“你的未來只有死”這是卡卡西說的,有人說人生有很多條路,其實人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自己的人生路!那些太多的路都是別人走過的,難道你又要跟著別人的腳印再走一遍?這一次的人生是自己的,這是上帝對我最大的憐憫。于是我讓自己過的與眾不同。燃燒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我要過的生活,用盡自己生命的激情,燦爛的開放!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應該變動的,那些被稱之為本質的東西。我會堅持它。但有一天,我的思想開始渙散,我已不再是我。生命中有太多的今天,我應該感謝。只是血液里還殘存著一點懦弱。讓自己去戰斗吧!付出所有的去戰斗吧!這就是生活,一往無前,我感受到了強大的 生命力,在這秋末冬初萬籟俱寂的時候。蕭瑟已成為過往,這不是理由。這沒有理由,這是生活!我很認真的去對待自己的生命。
偶爾身體 的柔弱并不是永遠的放棄。盡量調整好自己的姿態,縮小中間無謂的時間,這就是當前最大的任務。要握緊中間的拳頭,現在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身體。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坎坷在等著 我。我都能預見我所要遇見的。我要自己堅強,讓自己強大。去抵御,真正的風暴已在眼前成形。它調節著我的氣息。我的鼻子已經嗅出它的味道。它并不弱小。
思想的靈魂,已經成為全身的支柱,在支離破碎的世界里,唯有思想,拼搏盡自己的全力,生活由一分一秒組成,我都要把這一秒過好!承認自己是英雄,所以努力。思想的靈魂曾經土崩瓦解,差點隨風消逝。性格的決絕注定要異軍突起。
從這個角度來說,《傷城》與《三峽好人》可以算作真正的城市電影,至少在導演的表述中,他們是打算做一部表現故事發生地的電影:《傷城》是香港,一座受傷的、也同時是傷心的城市;《三峽好人》是奉節,失望與希望共存的城市。
當然,從最后的成品來看,無論《傷城》還是《三峽好人》都沒有成為我心目中所設想的城市電影,我設想的城市電影應該是像伍迪?艾倫的《邁哈頓》,或者像維姆?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傷城》是由于導演的力有未逮,而《三峽好人》則是因為它最終固執地回到了賈樟柯的邏輯中,也即是對社會的關注永遠低于對人的關注。
如果說我第一次將《傷城》與《三峽好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更主要的是因為我尋找城市電影的心愿,當兩部電影都無法完成我的尋找,卻意外地讓我發現了兩部電影在情感上更加深入的聯系。塞翁失馬,福禍相倚。
從影片的題目來看,劉偉強與麥兆輝的《傷城》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要更為明確地去做一部城市電影,畢竟“三峽好人”最后要落在人上,當然,最后的結果是:《三峽好人》反而與奉節結合得更密切,而《傷城》則多少與香港并沒有太多的關系,或者說,這個復仇的故事極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包括奉節。
而這種結果更多的是由電影的形態不同而造成的。
用通俗的說法,《傷城》是一部商業電影,或者我們干脆叫它做大片,一個強大而明確的演員陣容,我們甚至可以很清楚地解釋出電影中每個演員的身份與現實中的對照乃至于推斷出每個演員所負擔的票房任務。而整個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鏡頭都具有極其強烈,同時也是極其明確、極其直接的用意與寓意(曾經有一個好萊塢制片人對羅西里尼講他對于新現實主義的理解:在他看來,新現實主義就是當一架飛機被擊毀之前,好萊塢電影只會讓它在主角面前掠過一次,而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則會讓飛機掠過三次。羅西里尼回答說,他至少要掠過十幾次),這樣的手法可以稱為伏筆,成為草蛇灰線,我更愿意認為這是商業電影的固有套路,尤其是涉案題材的電影,妙處就在露與不露之間,要讓觀眾可以猜到一部分,以達到銀幕內外的互動,同時又要讓觀眾猜不到最核心的部分,這使得觀眾有恍然大悟乃至于回味無窮的感覺。(《傷城》中最明顯的例子是丘建邦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見到一起車禍,在后來的敘述中我們會知道這起車禍造成了車主人的失約,這也是丘建邦女友自殺的原因。你可以說導演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人生的荒謬,但是問題在于,這樣的活已經有太多的人用過了。)畢竟,這樣的影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商業的目的,這也是在講述一個城市故事時,劉偉強與麥兆輝采用警匪這樣一個外殼的主要原因。但是,這樣的外殼通常是會喧賓奪主的。
必須要承認,為了達到表達一個城市的悲傷的目的,劉偉強與麥兆輝動用了很多手段,若干次關于城市的俯拍鏡頭試圖不斷地提醒觀眾:“我們講述的不僅僅是幾個人的事,還是香港。”這樣的刻意反而不如《無間道》的效果,《無間道》中的人物命運不斷被壓榨、被交織,在事實上更切合九七之后香港普羅大眾的迷惘。《傷城》的缺點或者不僅僅是塑造人物的失敗而更是導演賦予人物太多的人物反而使他們面目模糊,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相比于《傷城》在形式上的花樣翻新,《三峽好人》不過在老老實實的平鋪直敘一個故事,它之所以顯得比《傷城》更從容的原因并非是因為它的節奏緩慢,而是它用了更多的閑筆,一點一點的白描著周邊發生的一切。它并不要求對所有的情節作出一個完備乃至完美的答案,而是盡量展示生活的多義與曖昧,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被拆毀的房間中有全副武裝的人在進行消毒,墻上的貼畫暗示著這空間中的時間;我們才會看到三明在等待小馬哥赴宴的時候,旁邊的桌子上三個扮成劉關張的演員無聊地吃飯,還有打游戲,你可以說這表示著三明與小馬哥的友情,但你又焉知這樣的故事沒有在現實中發生過。
《三峽好人》的成功則更多的在于他對于生活的復制,在拍攝《三峽好人》的同時,賈樟柯同時套拍著一部叫做《東》的紀錄片,在觀看記錄片的時候,我發現事實上那些所有看起來是編造的鏡頭反而是真實的。于我而言,生活永遠要比所有的文學作品有趣得多,也精彩得多,我甚至認為源于生活是必須的,而高于生活則必須要有天才才能完成,事實上,只要能復制生活就足夠稱為偉大了。
因此,盡管《三峽好人》有超現實主義的情節在里頭,他依然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它同《傷城》最大的區別在于,盡管同樣擁有兩個主人公,但是《傷城》的主人公不僅認識,同時,在講述一段劉正熙的故事之后,必然緊隨其后一段丘建邦的故事,整部電影始終保持著一種平衡。而《三峽好人》中趙濤與三明除了在同一時間看到飛碟,就再無聯系,趙濤的故事是插在三明等待妻子的過程之中,一次完全講述完成的,像是一記閑筆,遠遠宕開,并非提供另一個答案(丘建邦無疑是為劉正熙提供答案的人物,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丘建邦在意識里殺死了那個與自己女友有染,并害得女友自殺的人,因為車禍,他已經成了植物人,在影片結尾,他告訴劉正熙說他正在照顧那個人。編劇與導演同時忽略了一個問題,相比較而言,目睹自己的女友自殺與目睹自己全家被殺所造成的傷害無法同日而語),只是展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傷城》是一個奇觀性的故事,甚至可以說,導演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采取了封閉式的結構,這注定了它可以發生在任意時代任意城市;而《三峽好人》則摒棄了所有的奇觀,一切都指向當下,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雖然在影片里依舊沉默著,卻總算擁有了鮮明的個性,無論是還是的丈夫,乃至于站在碼頭怯怯地問趙濤“你們那里要保姆嗎”的小姑娘,你都想知道他們的過去與未來,你甚至也已經知道了他們的過去與未來,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或者真的有很多場景看起來很奇觀,但這只能證明余華關于《兄弟》的所有論述,當然,同余華相比,賈樟柯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愛著自己電影里的每一個角色,而余華,我甚至能在字里行間能聽見他的嘲笑。
同時,因為《三峽好人》的直指當下,雖然賈樟柯的目的在于講述人的故事,奉節這個小城依然逐漸顯現,并且清晰。賈樟柯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導演,他的聰明更多的體現在環境與人物的融合,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他很善于為自己所講述的故事找到一個合適的發生地,無論是《世界》中的世界公園,還是《三峽好人》中的奉節。事實上,賈樟柯并沒有特別提醒觀眾環境與人物的關系,相反由于人物的沉默寡言,往往顯得與整個環境并無太多的聯系,但在更深的層次,人與城卻有著精神上的和諧一致。就像《三峽好人》中的奉節,這是一個同過往的所有歷史告別的地方,一切的失落與希望夾雜在這個城市中,而在這個小城發生的一切,也都圍繞著失落與希望,那么迫切。
“加強作風建設弘揚審計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活動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貨幣資金作為企業流動性最強、控制風險最高的資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對企業貨幣資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確保經營管理活動合法有效。
一、貨幣資金內部控制設計
(一)貨幣資金完整性控制
貨幣資金完整性控制的范圍包括各種收入及欠款回收。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發票、收據控制。發票、收據控制是利用發票、收據編號的連續性,核對收到的貨幣資金與發票、收據金額是否一致,以確保收到的貨幣資金全部入賬的一種完整性控制手段。
2、銀行對賬單控制。銀行對賬單控制是利用銀行對賬清單與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進行逐筆核對,以確保銀行存款真實性與完整性的一種控制方法。
3、物料平衡控制。物料平衡控制是利用物質不滅定律,復核主要原材料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在量上是否平衡,從而確保生產資金完整的一種控制方法。
4、業務量控制。業務量控制是根據某項業務量的大小,來復核其貨幣資金完整性的一種控制方法。
5、往來賬核對控制。往來賬核對控制是通過定期與客戶或供應商核對往來賬余額,及時發現是否有挪用、貪污企業貨幣資金等違法行為,以評價清欠的資金是否及時入賬或貨幣資金還欠是否真實的一種控制方法。
(二)貨幣資金安全性控制
貨幣資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由于應收、應付票據的變現能力較強,故也將其納入貨幣資金控制范圍內。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賬實盤點控制。賬實盤點控制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貨幣資金進行盤點,以確保企業資產安全的一種常見的控制方法,
2、庫存限額控制。庫存限額控制是利用核定企業每日貨幣資金余額,將超過庫存限額的貨幣資金送存銀行,從而降低貨幣資金安全性控制風險的一種方法。
3、實物隔離控制。實物隔離控制是采取妥善措施確保除實物保管之外的人員不得接觸實物的控制方法。
4、崗位分離控制。崗位分離控制是將不相容崗位分別由不同的人員負責,以達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一種控制方法。
(三)貨幣資金合法性控制
貨幣資金合法性控制針對的是貨幣資金收入與支付合法性的控制。合法性控制(下轉46頁)(上接41頁)一般采用加大內部審計監督力度的方法來實施,還可以通過公布舉報電話、網站,從公眾中獲取不合法收付的線索。
(四)貨幣資金效益性控制
貨幣資金效益性控制是服從企業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通過運用各種籌資、投資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貨幣資金的控制方法。企業可制定貨幣資金收支中長期計劃,在合理預測一定時期貨幣資金存量的情況下,通過實施一些推遲貨幣資金支付的采購政策和加速貨幣回籠的銷售政策,還可以通過收回投資等方法,解決貨幣支出的缺口。還可以通過加快貨幣資金支付的采購政策、一定的賒銷政策或參與各種投資,以降低貨幣資金儲量,但同時應權衡以上各種措施的決策收益以及考慮今后中、長期的貨幣資金狀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
二、保證貨幣資金內控制度執行,有效防范資金風險的主要措施
(一)重視對貨幣資金管理人員的選用
內控制度是需要有較高素質的人員來執行的。因此企業必須要重視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和培訓,通過嚴格考核等各種措施促進人員素質的提高。
(二)加強財務收支審批制度、內部稽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各級領導應明確資金支付審批權限,建立審批人根據其職責、權限和相應程序對支付款項進行“聯簽”審批的制度。會計工作稽核采取專職復核與相互復核相結合,領導審核與室主任復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庫存現金日清月結,實行每月不少于三次定期稽核的制度。銀行存款日記賬每月與銀行對賬單核對,并及時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三)把好貨幣資金支付審批程序
財務人員應嚴格審查貨幣資金支付是否按照公司的規定進行審批,是否符合資金計劃的要求,借款用途是否合理,支付方式是否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等。
(四)加大檢查監督力度,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
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稽查會計事項,而且必須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作出評價,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和建議,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嚴密。在內部審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超范圍收支現金;②亂開銀行賬戶;③坐支現金;④白條抵庫;⑤公款私存;⑥資金體外循環;⑦套取銀行信用;⑨出租出借銀行賬號;⑩侵占、挪用公款。
三、強化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一)強化企業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
企業經營中的風險無處不在,因此,為了降低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企業必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的預警和識別。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力求化解財務風險,使風險損失最小化。
(二)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一是定期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為企業提供現金可用度的預警信號:二是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效的財務預警系統;三是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風險應對政策。
四、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貨幣資金內部財務控制
為什么新人手氣壯?
2011年6月我從本社人力資源部門轉做版權工作,當年10月第一次前往法蘭克福書展。當時沒有想一定要輸出什么產品,輸出多少項,沒有概念,沒有壓力,以看為主,以感受氣氛為主。期間結識一位泰國漫畫出版商,我給他們介紹了一下我社當年新出版的《漫畫中國歷史》。回國后禮儀性地給他寫了封郵件,后面就收到他的詢價,5%的報價,以及諸如向中國政府申請資助等想法(顯然這方面他比我有經驗)。我在沒有開始版貿生意時因為曾經的軍旅生活和人力資源工作的養成,有個意識,即版權輸出工作本質是營銷,形式是外交,我得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所以當時婉拒他申請資助成功后給我社一半資金的承諾,直言鑒于這個項目的龐大和翻譯出版成本高我會幫助他申請相關資助,但是不承諾申請成功,并且資助申請不應成為簽約條件。前后兩個多月的30多封郵件往復,到 2011年底最終以7%的版稅簽下此單,竟成為我社首個新書出版當年即達成版權輸出的案例。如此看來,手氣壯后面也許可歸結為“三靠”吧:一靠心態放輕松,不為邀功的心氣兒;二靠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愣勁兒;三靠有問必答,來信就回的殷勤勁兒。開玩笑地說,郵件要回到快得讓對方來不及多想,回到多得讓對方都不好意思不做。
憑什么敢堅持己見?
我社與國內同類社在英國有個共同的客戶,大家都認為他們極為強勢,報價從來還不下來。但是我并不因為這些國內同行的介紹而怯場并且敢跟他們還價,一是因為我個人認為目前歐美市場受經濟危機影響比較寄希望于中國市場,而我們面臨的國外優秀項目具有較多選擇性,即我判斷目前為買方市場。二是我將對方的報價做了三種方式的測算,大致能確定出對方的利潤率及他們可能退到的數值。所以2014年我們的一個引進版項目最終成交價比對方原報價降了6英鎊/冊。但是,項目執行一年后,我們大致翻譯完成時,對方提出因為市場波動和印制成本上漲,我們需要補差價。當時雙方簽訂的合同中確實有這樣一個常規條款,即保留因項目涉及時間長和市場波動等因素調整印刷價格的權利。我們也曾經置疑過此款是否意味著我們簽訂的不是固定價格而是變化的價格,但是對方答曰這是他們的固定文本,實際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現在這個不存在的問題出現了,我們怎么辦?我與編輯室溝通,把問題往最壞了想,做最壞的打算,就是寧可不做這個項目了,也絕不允許對方漲價。沒有了后顧之憂,我就敢跟對方扛了。我強調的兩點大致為:一是對方雖保有這個權利,但是這個權利的行使是有條件的,即市場因素變化;二是經我們調查,市場的紙張和印制價格在此期間并未出現異常波動。結論是價格調整不管數額多小,我們都是不可能接受的。結局大家肯定想到了,否則就不是故事而成為事故了。當然,在整個溝通談判過程中,我們表意是準確絕不模棱兩可的,但在表達上,我們都堅持禮貌地并給人鋪好臺階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使問題復雜到雙方都執行不下去。
拿什么跟CEO叫板?
雖然我在社里只是個主持版權部工作的副主任,但在國際合作項目中,我有義務為本社利益據理力爭,最大限度地維護本社在項目合作中的話語權與主動地位。2014年一個由外方負責安排印刷事務的引進版項目中,我社確實因翻譯環節涉及敏感話題和專業領域的特殊詞匯有待最后處理確認時,項目的完成時間需要延長。作為身處中外夾板間的版權經理,我是最知道國內的效率與國外的運作機制間存在多大磨合空間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居然外方公司的CEO發來郵件,言之鑿鑿地要求我們社應于哪天必須完成,要在哪天必須簽字……我收到郵件后,一面繼續催促編輯室盡快處理完結,一面想如何應對這個大塊頭兒。當時決定是避實就虛,要站在理兒上,說到點兒上。大致表達了以下幾個意思,一是如果簽字可以被要求必須,那么簽字還有什么意義;二是責任編輯對書稿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包括簽字付印),恐怕即便在貴國貴公司CEO也是不會對編輯的具體事務指手劃腳等。這種被逼無奈必須叫板時,我們要拿什么說話呢?我想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基于對國外出版體制及其內部管控流程的了解,用職業性、專業性和市場說話;二是用法律法規說話。也就是說,與國外客戶交涉,不宜用我們社如何,我們領導說如何,我們認為如何等等這類非客觀的因素說事。
靠什么在國際上立足?
坊間流傳著某國人數學不好的許多笑話,例子也是五花八門。我無意附和這些笑話,但是從工作實際看,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我們與該國一個大公司有合作項目,到了我方應該按合同約定支付版稅時,我們請對方先開具形式發票。經該公司老總簽章確認的其財務人員開來的發票數額真得不對啊,是比我們實際應該支付的要少一個數額。雖然在平時合同價格談判時,我會為社里節省一英鎊而不遺余力據理力爭,但是在這樣的環節,我們是不會占這種便宜的。如果我們半推半就地按照這個發票付了款,后面經過年度復核或審計出來,就不是他們鬧數學笑話的問題,而是我所代表的中方公司的誠信和名譽問題。所以,我們委婉地提示了對方,由他們重新核算并開具新發票,依據合同價格完成支付。中國出版在走出去方面,無論是因為語言障礙,還是因為文化差異,是會遇到很多困難的。但這些都不是我所擔心的,只要我們有定力、有韌勁,都能克服。我所擔心的是,在中國出版還沒有真正走出去時,別由我們這些站在國門口與外國人打交道的人給走壞了,走臭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中國出版社各自很長又很接近的翻譯名稱難以被老外識別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品牌是附著在我們版權經理人身上的,版權經理的職業性和專業性是影響一個出版社品牌在國際上能否立足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用故事詮釋成長,有時仍然對新入行的朋友難以有所裨益。前面我交代過版權工作前我曾在本社做過兩年半的人力資源,三年的總編室工作,再往前是11年的軍旅生活。人生的哪一個經歷不將給我們留下所謂經驗,不形成所謂思維及行事方式和習慣呢?可以說,前述每一段經歷都給予了我最大的養分,在每一個時期與環境下所從事的工作,所形成的能力都是我今天工作的基礎。比如人力資源的工作經歷,使我對人工成本與團隊管理效率的發揮格外重視;對每個海外客戶的調研我也習慣于先了解他們的企業戰略和市場策略,在合作前做到知己知彼。在總編室工作的幾年使我有機會了解本社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出版定位、出版節奏,產品線和拳頭產品,當然也了解本社的問題所在。這些認知存于內心,自然在與外方交往中既能自信介紹又不致大包大攬,能夠真正成為本社產品和節奏與國外市場和效率的黏合劑、劑。
有了這些經歷就可以靠經驗工作了嗎?就世故到通達人情與處世經驗了嗎?我認為并非如此,我更感覺自己是在用真性情在工作。所有我的客戶,盡管大家各為其主,但是在長期的實際業務磨合中我們已然成為了朋友。因此,在激烈的爭論后,他們仍會在郵件中收到我們發送的粽子圖片、月餅圖片,或者就是一張簡單的北京春天的、秋天的圖片。成為朋友后,我們也會有項目以外的雜七雜八,有他們得不到國內其他客戶回信,請我給打電話通知回信的;有他們想聯系國內著名攝影師,問我要聯絡方式的;有想在中國找生產童書配套玩具生產商的,他們也問我……雖然我就是個版權經理,自己平時都有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就憑一副古道熱腸,我居然通過找領導和編輯幫忙,把他們的求助事項都一一解決了,豈不開心。
我固執地認為,中國版權經理人的成長,并非身經百戰后的老辣世故,而是獨立于本企業給予作者和客戶更多的愛心與服務,獨立于本行業給予自己和本社更多的耐心與定力。行文至此,謹以兩句與業內同行互勉的話來結束此文,期待我們出版行業的版權做得更職業,成長起更多的職業經理人:
同一個尚不完善的體制與機制共同革自己的命,需要勇氣;
金陵是南京的別稱,亦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別稱,南京這座著名的古都在漫長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莫過于金陵了。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位于江蘇省西南部,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明城墻、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雞鳴寺等。
(來源:文章屋網 )
1、言而有信: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圣”。 曾子殺豬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別哭,你在家里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變更不隨母親去了。
2、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同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殺豬呀!你看你怎么當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學會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于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
3、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后你再講什么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苦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呀?” 曾妻聽了丈夫的一席話,后悔自己不該和孩子開那個玩笑,更不該欺騙孩子。既然答應殺豬給孩子吃肉,就說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動手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4、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干什么?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么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得,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著把兒子送出了門。
(來源:文章屋網 )
【典故】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
【釋義】衛懿公讓鶴乘坐大夫坐的車子。比喻濫用官位,濫竽充數。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濫竽充數
【結構】偏正式
【同韻詞】性命關天、尸祿素飡、按部就班、衰草寒煙、占風使帆、非知之難,行之惟艱、人生觀、暮四朝三、握沐吐餐、蕩為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