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

第1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在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的話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歸根到底,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于己于國,大有裨益!”

有一天,我看到爸爸的手上拿著兩個厚厚的東西。我就問爸爸:“這是什么,你拿來干什么?”爸爸回答道:“這是書,一本是故事大全,一本是詩詞。我拿來后你每天必須讀、看、背一首古詩。可是我一點也不愿意讀。”

有一天,爸爸媽媽看見我在認認真真地看書,他們就放心地去上班。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電腦打開,來玩奧比島、天書奇談。傍晚,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看見我在打電腦后火冒三丈地說:“今天得把古詩大全全都背完了才能睡覺。這時我感到很委屈。

第2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我們是從二年級開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背誦古詩的,現就我是怎樣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背誦古詩談幾點我的做法:

一、采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比賽背誦古詩。

剛開始背誦古詩時,我班采取的是一星期背一首古詩。在一個星期中,星期一把古詩背熟的就在古詩卡片上印五個五角星,稱為“五星級學生”;星期二背熟的就印四個五角星,稱為“四星級學生”,以此類推,越晚背熟五角就越少,星級也就越來低。開始幾個星期,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星期一來背古詩的人特別多,他們想當“五星級學生”,當他們拿著印了五個五角星的古詩卡片都興高采烈,十分高興。

但是過了幾個星期,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低,總有不少學生到了星期五才來背古詩,而且背誦得一點兒也不熟練,學生的積極性已經漸漸減退,“五星級學生”也無法再激起學生的興趣。因為每次只有老師的口頭表揚,只能看到幾顆五角星,沒有老師的獎勵,對于一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無法再提起學生的興趣了。而有的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一個星期背好幾首古詩,每隔一兩天就來背一首詩,針對這種情況,我改變了原有背古詩的形式,不再要求一個星期背一首古詩,而是你能背幾首就背幾首,如果能在一個星期中背熟兩首古詩就給予一些小獎品,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又上去了,都爭著來背古詩,有的學生背完了要求背誦的古詩以后又從其它的書上找來一些詩歌背誦,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們,并且給予獎勵,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其他學生看到了以后也趕緊背熟要求背誦的古詩,再在課外書籍中找古詩來背誦,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一時間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越來越高。

二、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當小老師。

一個班的學生總有學習較優秀的和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背誦古詩又快又好,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正確的背誦方法,背起古詩來一點兒也不難。而那些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背古詩只知道死記硬背,背起來又慢又容易背錯,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在背古詩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越來越喜歡背古詩,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怎么背也背不熟古詩,看到古詩就頭痛。看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就采取的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方法,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幫助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教他們背誦古詩的方法,當他們的“小老師”。這樣一來,學習好的學生不僅自己的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幫助了其他的同學,當他們的老師,讓這些學生有發揮的余地,把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別人,體會小“老師”的樂趣。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也有了向同學學習的機會,知道成績好是因為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自己也應該利用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這樣學習成績也能有所提高。

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不但可以讓學生交流好的學習方法,而且可以拉近好差兩種學生之間的距離。

三、詩配畫,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

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要求他們理解古詩的含義,但是一些含義比較簡單的古詩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給它配上一幅畫,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背誦古詩,而且讓學生對照自己畫的畫背誦古詩,興致就更高了。

學生給古詩配畫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根據自己的想象來畫畫,不僅可以幫助理解古詩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展開想象。

二年級下學期有一首古詩《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古詩的意思比較簡單,描寫的是冬去春來的美麗景色。學生看到這首詩,一下子不能明白它的含義,但是學生可以理解“江山”、“花草”、“燕子”、“鴛鴦”這幾個詞的意思,會在畫上表現這幾樣景色。畫好了畫以后,看到圖上的內容,也很容易就聯想到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美景。學生看著自己畫的畫背誦古詩,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第3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古典詩歌語言的凝練性、情感意蘊的含蓄性、思維的跳躍性,決定了詩歌鑒賞的難度很大。另外,高三各科都進入了復習階段,語文學科在學生心目中又是一個不親不離、淡然處之的一個學科,那么,我們怎么在課堂40分鐘內,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復習呢?怎么運用“短平快”的手法,快速拿下詩歌鑒賞的復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呢?這樣我們就先從學生應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然后確定對策,進行復習。

在正式復習之前先讓學生理解意境分析的思路和答題模式: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不同的命題形式有不同的答題方式。如果是籠統地簡要分析意境,必須遵循答題的一般思路:①描述詩歌的意境;②概括意境的特點;③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如: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請簡要分析本詩的意境。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①)。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②),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③)。

眾所周知,詩人常常用具體的意象來營造詩歌的意境,表達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說詩歌的意象鑒賞是開啟詩歌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抓住了詩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領悟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從而與詩人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詩歌的意象鑒賞是開啟詩歌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可以說抓住了詩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領悟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傳授給學生意象鑒賞的方法也就可以讓學生拿著鑰匙去打開詩歌殿堂之門,這是語文老師共同的心愿。教師只有授之以“漁”,教以方法,才能讓學習主體以不變應萬變,切實提高鑒賞能力,積極應對高考試卷中變幻莫測的試題。而藝術還原法是詩歌意象鑒賞的一種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課試圖通過意象鑒賞示例,引導學生學習掌握藝術還原法,切實提高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這一首詩時,我就嘗試了這種方法,讓學生還原《天凈沙·秋思》的意象,想象詩的情境,把還原的情景繪制成圖像,并用語言描述情境,分析把握詩的意境(要求學生討論交流,推薦優秀圖片)。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學生討論后,我巡視作圖情況,表揚優秀圖畫作品,請部分同學描述詩歌的情境。

最后我給予點評: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在一個深秋的傍晚,牽著一匹瘦馬,于瑟瑟秋風中走在有“枯藤老樹昏鴉”的古道上。猛一抬頭,看見潺潺的水流上橫著的小橋和炊煙繚繞著的人家,一種酸楚的流落感和著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頭,這滋味是難以訴說的。作者借助九個富有表現力的意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構織了一幅蕭瑟、凄涼的畫面,再加上“斷腸人在天涯”,便把蕭瑟之秋與游子之思有機結合起來,把悲秋推向了極致;用暗淡陰沉的色彩渲染了秋日的肅殺與悲愴。難怪有人因這首詞而稱馬致遠為“秋思之祖”。

第4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古詩教學;運用

中國古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無時無刻不散發著精煉雋永之美、古風悠遠之韻,同時它也是文人墨客抒發內心情感的載體,是社會生活的寫照,更是詩人們智慧的集中體現。古詩,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它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下去,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值得思考和努力的。詩歌的個中神韻不是單單靠教師反復的講解可以言表的。然而信息技術有著神奇的魔力,他能穿越時間,空間的阻隔,它將聲,形,畫集中在一起,只要運用的好,將會使學生在直觀美妙的聲、光、形、色組成的畫面中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理解內容,探究內涵,體悟情感。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古詩教學的原因

(一)時展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環境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實踐和創新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1]4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優勢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中外,大家對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都有著一致的認可。而古詩,他所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由于時間的久遠,與現實生活的脫節,詞句的生澀讓很多學生對其敬而遠之。但是,小學學生處于童年期,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對直觀、具體、形象的東西有著濃厚的興趣。信息技術中的音樂、圖片、聲音和視頻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這些恰恰迎合了這一學段孩子的特點,將古詩的基調用音樂傳達,將描述的場景,久遠的物品等等用圖片展示,將古詩當時的背景用視頻介紹……這些都大大激起了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二)啟發學生思維,突破難點,更好理解體會。

小學學段的孩子具有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在教授古詩時,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迅速啟發他們的思維,幫助孩子突破古詩的難點,使其更容易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如:學習古詩《憫農》,如何讓大多數從未見過農田的都市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是本詩的重難點。在教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時,我通過展示在烈日下,農民伯伯辛苦耕作的一幅幅圖片,孩子們很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詩人的感嘆,我通過視頻展示一粒種子到餐座上的米飯這一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產生了與詩人同樣的感慨。由此,本詩的重難點在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中得到了完美的突破。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貫穿于教學的方方面面,下面我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來闡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信息技術在課前的運用。

收集信息,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媒體學習語文。”[1]7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出:“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1]14現代信息技術信息量大,資源豐富,讓學生在學習古詩之前,通過各種信息途徑,自主學習,改變傳統模式中的單向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課前查找,學生能從網上查詢到所要學習的古詩的作者生平事跡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及與作品內容相關的文化常識,對于自己感興趣或疑惑的地方再查找,再學習。課前的信息技術運用,讓孩子的自主性,個體差異性得到充分體現,同時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養。順應了教改的方向。

(二)信息技術在課中的運用。

1、下載錄音,感知韻律美、節奏美。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1]13因此在古詩文的教學中要加強誦讀指導,通過對詩文朗誦中語調、韻律、節奏等指導,引導學生感知古詩文的韻律美、節奏美。[2]網絡的資源豐富,讓我們能很容易找到教材中古詩的優秀朗讀材料,學生在這樣的跟讀中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內容,體驗情感。在聽讀時,可分三步進行。第一遍播放錄音時,要求孩子認真聽,邊聽邊想象畫面。第二遍播放時,可要求學生跟著錄音默讀古詩并注意錄音中的重音和停頓。播放第三遍時要求學生跟著錄音高聲齊讀,同時強調在朗讀中盡量呈現抑、揚、頓、挫。這樣的錄音跟讀,有效激發了孩子的模仿欲,促進了孩子的朗讀欲,使枯燥無味的朗讀有了趣味性。

2、展示圖片,發現欣賞畫面美。

中國的古詩語句精煉,多一字不可,缺一字不行。這一字一句中,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面。這些畫有的暗淡無光,有的花紅柳綠,有的暗香疏影,有的濃墨重彩,有的精密幽遠,有的動靜相宜……正如詩人蘇軾所言,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詩句中的畫面美,對于生活經驗不足,形象思維見長的學生,讓他們通過想象去發現從而欣賞是有一定困難的。葉圣陶先生指出:“圖畫不單是文字說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幫助學生想象,讓他們易于發現古詩中的畫面美。如:教授古詩《望廬山瀑布》時,詩句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而對于大多數未曾去過廬山的孩子,他們難以感受體會這幅雄壯的畫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出示了廬山香爐峰初晨和廬山瀑布從上噴涌而下的真實圖片,學生們不禁發出連連贊嘆,體會到了詩句中描繪出的壯麗景象。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而這些,對于缺乏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的孩子,又是另一難點。因此,我出示一尺的長度圖片,讓學生想象詩中“三千尺”的長度,體會其夸張的比喻。出示浩瀚宇宙中銀河的美麗畫面,讓學生尋找銀河和瀑布的相似點,引導孩子們體會詩人比喻和想象的精妙。圖片的運用,啟發了學生產生聯想,幫助他們理解了古詩內涵,感受到那無與倫比的意境美,在他們腦中留下深刻的影響,使他們久久不能忘懷。這樣的學習方式與在黑板上板書詩意讓學生記憶,反復讓學生對著文本啟發聯想的陳舊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動態演示,視頻播放,理解感受意境美。

每一首古詩,都有著獨特的意境美。在教學時,巧用視頻,能幫助學生感受古詩所詮釋的意境。視頻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身,易于表現詩的意境。孩子們在觀看視頻時,各種感官同時得到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注意力充分集中。如教學古詩《絕句》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用視頻展現了這樣一段畫面: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四野青綠,溪水映日,春風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暖花開,泥融土濕,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在觀看的過程中,孩子們被這一美妙春色深深吸引,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后感。回過頭來看詩句,孩子們驚訝于詩人的描述,短短幾句,初春的美麗景象盡在其中,再讀古詩,那份悠閑,那份清新的意境令人神往。

4、配樂誦讀,營造氛圍,感受,抒感美。

每一首古詩,都飽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深深的思鄉之情,或是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正因為如此,每一首古詩有了不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的朗讀是體會詩中情感美的必要條件。音樂的加入,能迅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或快或慢的音樂與古詩或激烈或綿長的情感相應,讓孩子們在音樂渲染的不同氛圍中,感受詩歌的美。當古詩抒發作者對大自然和諧之美的贊美時,我們可以選擇舒緩或是輕快的音樂,當古詩抒發了詩人精忠報國的大無畏之情時,我們配上慷慨激昂的音樂,在配樂誦讀的同時,在詩句中用醒目的斜線劃出詩句的節奏,在這抑揚頓挫中,孩子們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相關聯的藝術畫面,在想象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在這如此強烈的藝術氛圍中,孩子們怎能不有所體會,有所思考?

(三)信息技術在課后的運用。

金圣嘆說:“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實現文本和讀者間的真正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獲得對文本更深入的理解。而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孩子們在課后繼續專研。通過課后的拓展,孩子們的拓展思維得到了培養。這種思維的養成,促使他們以后再次學習古詩時,不僅僅滿足于眼前的文本,而是對文本背后更多信息的收索和探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首高度濃縮凝練的詩句將膨化開來,詩中的情意將如噴發的的火山巖漿,火光四濺,壯美華麗。

1、吟唱古詩,升華情感。

鄂教版低年段教材中的古詩大多數為詩人們的經典詩作,他們中的很多都被后世的歌者編成歌曲,廣為傳唱。在學完古詩后,可讓孩子們上網查找對應的歌唱版,跟唱吟誦。隨著音樂的節奏,孩子們在吟唱中,走進詩人內心,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如古詩《靜夜思》、《游子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都能在網上找到歌唱版。在教學中,我曾開展過古詩新唱詩歌會,孩子們在歌聲中唱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驗,令人映像深刻。

2、橫縱向遷移,走近古詩,走近詩人。

橫向縱向的遷移,能開闊學生的思維,擴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孩子們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橫向拓展主要指尋找描寫內容相同的古詩,比如描寫春天的古詩,描寫植物的古詩,描寫送別的古詩等等。在學習古詩《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劃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像這種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古詩還有很多,我列舉出了一些,隨后讓孩子們回家上網查閱更多類似古詩。通過這樣橫向的拓展,孩子們在朗讀中,了解了古時兒童的生活狀況,被字里行間中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吸引。縱向的遷移主要是比較同一位詩人,他在不同時期所寫古詩,初步體會他個人風格。這一遷移讓孩子對某一位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幫助他們在學習該詩人其他名詩時,更好體會人物情感。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古詩教學,可使圖、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靜止的畫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變枯燥為有趣,為學生創設出需要的學習情境,從而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主體作用,照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料,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更好地學習掌握古詩,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第5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 經典誦讀 策略

近年來,學習國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從高校的國學院到國學引入中小學課堂,從政府的以人為本、以德治國的和諧社會構建到各類媒體論壇和大師講壇,可見國人對國學的興趣高漲。國內外的文人、學者紛紛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國學。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策略能夠適合初中生經典誦讀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

(一)、加強學校的人文環境建設,調動學生積極性

周圍的環境對于學生的思想狀態有很大的影響。除去休息時間,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最多。校園的環境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力。學校的整體文化氛圍能夠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在學校的走廊、公共櫥窗、墻壁等張貼上圖文并茂的名人介紹、典故講解,將整個校園裝扮得詩意濃濃,讓學生時刻處于古典韻味的熏陶中,學生對經典誦讀的積極性必然能大增。

(二)、在班級中為誦讀營造一個輕松而舒適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班級中為學生營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且書聲瑯瑯,情緒昂揚,造成了課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讓學生浸濡其中,樂意親近經典。老師要么參與其中,要么微笑地圍在旁邊看著,教師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念。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中,學生讀起來更輕松,記憶經典的速度加快。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開展對經典詩文閱讀內容的研究,擴大誦讀范圍

(一)按年代選擇誦讀的篇目。我國民族文化的歷史是長遠的,也留下了許多文學作品。上至上古時代,近到現代,作品浩如煙海。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有詩歌、散文、辭賦、樂府民歌、小說駢文、律詩文詞、戲劇歌謠等;作品內容豐富多彩,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富有寓意的,有的故事性很強。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比如《詩經》、《論語》、《離騷》、《史記》、唐宋詩詞、四大古典小說等讓人津津樂讀;文壇巨星璀璨奪目,比如老子、莊子、屈原、三曹、陶淵明、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唐宋家、蘇軾、曹雪芹、等載入史冊。按年代選擇了優秀的誦讀篇目推薦給孩子們,有助于學生對我國文化發展歷史有一定的認識,有助于形成連貫的文化常識系統。

(二)按學生的不同認知特點選擇誦讀篇目。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許多文學作品。這其中既有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經典詩文,比如《論語》、《千字文》、《三字經》、唐詩宋詞等;也不乏有糟粕之作,不適宜于少年兒童欣賞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詞很美,但較多的是風花雪月、纏綿凄惻,比較消極。所以,選擇什么樣的作品給孩子們賞讀,需要我們進行過濾、篩選。

(三)貼近學生生活選擇誦讀篇目。

1、結合學生所學的課程,在經典詩文方面進行知識的拓展。

如學習《沁園春*雪》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尋找詩詞,如《清平樂六盤山》、《如夢令元旦》、《沁園春雪》、《答李淑一》等,共同賞析,共同走近他,了解他。這種拓展,因為有了課文內容的依托支撐,誦讀更有張力。

2、結合時事、季節選擇優秀文學作品主題研究,進行誦讀。

例如可以選擇季節主題,春夏秋冬皆可研究,尤其是唐詩。春有《春曉》、《元日》、《江畔獨步尋花》、《詠柳》、《絕句》(遲日江山麗、兩個黃鸝鳴翠柳)等,夏有《小池》、《曉出凈慈寺》等。高年級的同學還可拓展眼界,去誦讀跟主題有關的詞類或散文。可誦讀的主題還有許多,如從內容上來分,抒發愛國情懷、鄉情類的、山水田園類的、邊塞詩詞、友情類的,也可以進行人物主題的研究。

除此之外,選擇誦讀篇目時,也要兼顧所選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生活性。

三、指導誦讀方法,領略古詩文獨特的魅力

古詩文有其獨特的節奏和韻律,特別是古典詩詞,詞句勻稱工整,音節鏗鏘鮮明,特別適合誦讀。指導學生朗讀時按詩歌節奏“搖頭晃腦”一番;背誦時則閉上眼睛,在搖搖晃晃中體味詩歌的情感底蘊及生命內涵,感受詩歌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充分體會文思、文理、文情、文氣,產生共鳴,達到愉悅的審美享受,激發對詩歌乃至語文的興趣。

指導情感朗讀。老師以適當的語言,創設意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箏或琵琶曲,把學生帶入情境,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詠,逐漸拉近與詩人的情感距離。

四、感悟意境,重在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

古人寫詩“貴在含蓄”“言在意外”。我們學詩,從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或詩中人同喜同憂。如《游園不值》《江畔獨步尋花》《送孟浩然之廣陵》三首古詩,都是繪聲繪色、情景交融的寫景詩。在音韻和諧、行云流水般描述中,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機盎然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春的贊美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誦讀的方法有很多,如節律朗讀法、詩情畫意結合法、節奏誦讀法、據譜填詞演唱法、速讀法……可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能記住即可。當然古詩文吟誦必須保證時間,要時時誦,天天記,這是保證誦讀質量、進行大量積累的前提。

五、與習作有機結合

大量的吟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他們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盡管有些內容一時難以理解,但也為學生今后的“反芻”、領悟提供了語言材料。特別是通過大量的反復的吟誦,使學生感悟到了古詩文“溫柔敦厚”的語言特色,并逐漸內化古詩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同時使他們的文化底蘊日漸厚實。

總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傳唱不衰的經典詩文是中國優秀文化瑰寶中絢麗的奇葩。傳承經典,讓孩子們從小就沐浴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中,對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有極大的好處。為此,我們努力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沐浴經典、浸潤書香。

參考文獻

[1]李冬梅.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都市家教(上半月)

第6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2.《史記·秦始皇本紀》: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3.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4.《古詩蘭若生春陽》: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5.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7.晉·樂府古辭《盂珠》: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8.南朝宋·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9.《登池上樓》: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10.南北朝·陸凱《贈范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11.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12.唐·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13.《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14.唐·劉昚虛《闕題》: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15.《積雪為小山》: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16.《闕題》: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17.唐·李華《春行即興》: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8.唐·戴叔倫《蘇溪亭》: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19.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20.唐·張籍《春別曲》: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21.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22.唐·王涯《春游曲》: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23.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24.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25.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26.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27.唐·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28.唐·東方虬《春雪》: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若個:哪個?

29.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馬踏春泥半是花”“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

30.唐·劉方平《代春怨》: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31.《夜月》: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32.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33.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34.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

35.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36.唐·楊凌《句》 :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37.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38.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39.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樓春》 :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40.唐·李白

《早春寄王漢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41.《宮中行樂詞八首》: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42.《落日憶山中》: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43.《送祁昂滴巴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44.《古風》: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45.《金門答蘇秀才》: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46.唐·杜甫《春運》: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

47.《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48.《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9.《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50.《曲江對雨》: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51.《遠懷舍弟穎觀等》: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52.《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53.《清明二首》: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54.《絕句漫興九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55.唐·杜牧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6.《悵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57.唐·王涯《春游曲》: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58.唐·韓愈

59.《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60.《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6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62.《初春小雨》:

初春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3.《感春五首》: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64.唐·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5.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66.唐·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67.唐·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68.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69.《憶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70.宋·李清照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71.《聲聲慢》 :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72.《懈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73.宋·辛棄疾

《感皇恩·為范倅壽》: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74.《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枝枝不教花瘦

75.《感皇恩·為范倅壽》: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喚得笙歌勸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舊。

76.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77.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

來。78.宋·陸游《馬上作》: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79.宋·王安石《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80.《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81.宋·宋祁《玉樓春》: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82.宋·蘇軾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館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83.《定風波》: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84.《一叢花》: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8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6.《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87.宋·張來《春日》: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88.宋·梅堯臣

《東溪》:

野島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89.《蘇幕遮》: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90.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91.宋·晏殊《浣溪沙》:

惱人天氣又春陰

92.宋·秦觀《好事近》 :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93.宋·賀鑄《小重山》 :

芳菲消息到,杏梢紅

94.宋·周邦彥《蝶戀花》 :

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

95.宋·葛勝仲《臨江仙》:

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

96.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97.宋·陳與義《虞美人》:

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98.宋·陳亮《南歌子》:

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

99.宋·姜夔

《揚州慢》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100.宋·程致道《過紅梅閣一首》: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風潤澤萬物。

10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02.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

10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10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10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108.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9.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110.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唐湖春行》)

1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1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11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__.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1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116.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

117.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徐俯《春游湖》)

118.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李賀《南園十三首》)

119.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樂府歌辭·長歌行》)

120.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12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122.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24.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25.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12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還。

127.宋·石孝友《好事近》:

微雨灑芳塵,醞造可人春色

128.金·王庭筠《謁金門》: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

129.元·白樸《天凈沙·春》: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130.元·胡祇遹《陽春曲·春景》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131.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13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寫百年長恨》:

春到人間萬物鮮

133.清·盧道悅《迎春》: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134.清·洪異《長生殿·禊游》: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135.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6.程顥《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學少年時。

137.僧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138.武元衡《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139.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140.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141.楊巨源《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142.張 栻《立春偶成》: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差差。

143.王 駕《春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44.楊萬里《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45.王 令《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

146.宋·辛棄疾《浣溪沙》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

147.宋·陳亮《南歌子》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48.宋·姜夔《淡黃柳》

第7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1-6年級

統編版一年級(上)

《詠鵝》(誦讀)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江南》(誦讀)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畫》(必背)

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憫農(其二)》(誦讀)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節選)(誦讀)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風》(誦讀)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統編版一年級(下)

《春曉》(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靜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小池》(必背)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畫雞(新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統編版二年級(上)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登鸛雀樓》(必背)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廬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統編版二年級(下)

《村居》(必背)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詠柳》(必背)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必背)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曰荷花別樣紅。

《絕句》(必背)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憫農(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統編版3-6年級必背

《長歌行》(必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涼州詞》(必背)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塞》(必背)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芙蓉樓送辛漸》(必背)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回鄉偶書》(必背)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涼州詞》(必背)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鹿柴》(必背)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必背)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必背)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夜喜雨》(必背)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必背)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黃鸛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早發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必背)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必背)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必背)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必背)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游子吟》(必背)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山行》(必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清明》(必背)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必背)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漁歌子》(必背)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望洞庭》(必背)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必背)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楓橋夜泊》(必背)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滁州西澗》(必背)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塞下曲》(必背)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憶江南》(必背)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春》(必背)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蜂》(必背)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必背)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夏日絕句》(必背)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元日》(必背)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必背)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必背)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必背)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睛后雨》(必背)

宋·蘇軾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必背)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必背)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三衢道中》(必背)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示兒》(必背)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必背)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必背)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必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春日》(必背)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必背)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園不值》(必背)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觀書有感》(必背)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鄉村四月》(必背)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墨梅》(必背)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石灰吟》(必背)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己亥雜詩》(必背)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所見》(必背)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竹石》(必背)

清·鄭燮

第8篇: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范文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

這類提問,學生應該從語言的風格或特點來解答。一般從以下詞語選擇:清新淡雅、簡潔明練、平淡自然、沉郁頓挫、明快淺顯、渾厚雄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

答題步驟:

1 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 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 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1),“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2)。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3)。

第二種: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1 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 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也可用一個雙音節。如幽靜、蕭瑟、孤清、恬靜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1)。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2)。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3)。

第三種: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答分析:這種問題,著重考查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應從下列詞語中選擇: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映襯(又分為正襯與反襯)、象征、聯想、想象、用典、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除了這些常見的手法外,還有諸如變換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答題步驟:

1 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 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 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1)。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2)。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3)。

第四種: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把該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 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1)。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2)。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3)。

第五種: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 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2)。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2)。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1 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 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 抒發什么情感

答題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_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1)(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2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3)

第七種: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 認真審題

2 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 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末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 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 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 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ssss在线观看极品 | 爱爱亚洲 | 极品色在线精品视频 | 国产精亚洲视频 | 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 萌白酱国产一区 |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91免费在线 | 欧美人成在线观看网站高清 | 婷婷的久久五月综合先锋影音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不卡中文 | 欧美另类在线视频 | 免费黄网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521av网站永久地址 |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毛片大片| 成人精品在线 |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自在线观看 |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日本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级一级久久毛片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hd |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 日本www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加勒比 | 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堂 | 在线视频中文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 国产在线观a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