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起堆雪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起堆雪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要掌握與學生進行心靈上溝通的技巧。

作為英語老師,要表揚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的成功,這會使他們更加愉快地、積極地去學習。對于學習上確有因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個別指導,上課時多給他們參加實踐的機會。不怕花時間,點滴的進步都要及時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老師對學生要少訓斥、多表揚。不傷害任何一個學生的自尊心。教學歷來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嚴格而不嚴厲,與學生同等相處,一視同仁,做到上課是師生關系,下課是朋友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二、適用多種功能,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雖然經過一些英語學習,但不少學生仍然死記硬背單詞的字母拼寫,有的不會讀,有的讀不正確,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摸清這個規律,為了掃除語音降礙,我總是在開學初抽出時間復習音標、讀規則等語音知識.在單詞教學中,讓學生利用音標進行拼讀,用拼讀規則來幫助記憶單詞。

對于新單詞識記,讓學生根據音節有停頓地邊讀單詞邊寫(不是邊拼字邊寫)如population-po-pu-la-tion expensive-ex-pen-sive.還要求學生眼、耳。口、腦、手協同活動,做到眼睛看著單詞,口里讀著單詞,耳朵聽著單詞,心里想著單詞,手指寫著單詞,從而提高識記效率。指導學生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增強對單詞的記憶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 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學生只要記住注音的字母,單詞會讀就一定會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一些聽音辨音游戲,以鍛煉其辨音能力。

初中學生對單詞往往感到難度很大.很難過單詞關。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憊識地補充一些構詞法知識,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詞匯f.省略radely等詞的含義。通過學習interest, interesting, interested這些同根詞,不僅要求學生注愈不同詞性的詞的不同種用法,而且著重講述相同詞性詞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記憶效率。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容易產生自己研究學習的興趣,嘗試利用這些規律進行有效的探知,從而在學習新知識時,鞏固了舊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增強學習英語的氣氛,徽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愈識。如教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筆者先說一句陳述句,然后問學生hat did I say?引導學生說出“You said that""""然后又問What did Iask you?引導學生說出“You asked us what"""?”然后又讓學生互相提問,教師再引導學困生復述一遺,從而增加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機會。

三、認真研究教材,確定學習重點

學生到了初三年級,學習任務相對較重。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要向課堂教學要質t.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首先要熟悉該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經學過的教學重點。在備課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把初一、初二學過的重要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在上課時做到以新帶舊、以舊促新,把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與本學期要學的新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便于學習、記憶。如,在第三冊中出現look up(查閱)這個詞組,我就復習look at. look for, look out of,look inside,look around等詞組.出現not"""but"""(不僅…而且…)這個句型,并分析了它們的異同。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知識,并使之加深鞏固,在這些舊知識的墓礎上學習新知識,化難為易,便于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獲得知識,不僅靠課堂,還耍靠課后的總結和歸納,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困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提出一些思考問超,指導他們課前預習,從而提商預習效果,減輕上課的心理負擔,養成預習習慣。其次,要指導他們作好課堂筆記,便于課后自己復習。經常槍查他們復習的情況,使他們養成復習的習慣.幫助他們將學過的語法、詞匯、語言點進行歸納、對比、分類,使其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成績才能提高。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教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設計為學生服務的課件,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情景演示及訓練方式。課件設計要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生理感官,多角度啟發學生的心理意念,達到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的理想境界。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要適度,不可濫用。有些老師為追求時髦,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而舍棄了傳統的教學手段。殊不知,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各有知的優勢,二者不可互相代替。

第2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人生意義

尋找意義是人類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處于社會關系當中的個體都受不了無意義的存在,除了兩種形式:一種是動物式的生活;一種是了卻自己的生命。但這二者都是對人的生命的根本否定,人不能再稱其為人,那何來人生的意義?

人生難得,生命無常。在無常來臨之時,無論其家財萬貫還是一貧如洗;無論其位高權重抑或是卑微渺小,其結果都是一樣,光禿禿的來,赤條條的走,不能帶走一絲一毫。如今大多數人都是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如此這般生活有何意義?人生有何追求?人們又為何苦苦追求功名利祿?也許人們會覺得如此看待生命未免太過消極悲觀,其實不然。正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遭遇無常、遭遇虛無,人們才會努力追求更加真實的東西。佛經有云:“照見五蘊皆空”。世間能如此這般顯現的被五官感識的“色”都是“空”,其因為因緣和合而如此這般地顯現出來,而更真實的永恒的東西通過“色”被顯現出來。因此,人們真正要追求的是通過各種顯現出來的現象去把握本質,按照海德格爾的話來說就是“按照存在者的存在方式領會存在”。

一、當代人類的生活境遇

當今社會占據主導地位的價值觀與精神,雅斯貝斯在《時代的精神狀況》中如此描述:“代表這個世界的精神態度已被稱為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者不高談闊論,而是要求知識;不想沉思意義,而是要求靈活的行動;不是感情,而是客觀性;不是研究神秘的作用力,而是要清晰地確定事實。”i在此,一切超驗的、形而上學的問題都被拋之腦后,把人的活動限定在實證的范圍之內,唯有經驗確證才是有意義的,才是可靠的。但實證主義者沒有想過經驗事實的前提是什么,因果關系如何可能的問題,這也是實證主義者所不能回答的難題。在當今社會,人們被限定在一定的規格當中,為名聞利養不斷奮斗,想要在力所能及(有甚者肆意放大自身的控制欲)的地方建立牢固可靠的安身地。置購豪華別墅以安置那約莫六尺之軀;努力謀求權職以獲得無盡的成就感與私欲;拼命掙錢以使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但人們時常感覺每進一步都覺得如此缺乏安全感,原以為確定為我的東西可以完全為我控制,為我所用。但事實完全相反,確定的東西原來如此不牢靠,如此往復惡性循環。人如此這般地被加以限定,不斷追求安全可靠卻被無限地框在如此這般的追求之中。由此“本質的人性降格為通常的人性,降格為作為功能化的肉體存在的生命力,降格為凡庸瑣屑的享樂。”ii人們認識不到自己的平庸,海德格爾的技術“座架”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人類在當今時代的困境。“對新時代的人的統治來說,事物和自然是單純可耗盡的,對人類來說,事物和自然無非是他的無限增長的需要的單純的物質。”iii與此相反,以前人們把事物看作是大自然、神靈、上帝的禮物與饋贈,因為如此人們對大自然保持一種敬畏的心理,而不是肆意妄為的限定自然,榨取自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沉溺于對自然、對事物的無限占有。

以上的種種描述都是當今時代對人、對事物、對自然所作的規定,都是當今社會種種異化的表現,本來人們想更好地獲取幸福的生活,獲取人生真正的意義。可事實正好相反。這需要追究其產生困境的根源。

二、馬克思關于“現實的個人”的異化勞動說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學說是最引人注目的,在這里主要闡述“現實個人”活動的異化,這要表現在現實活動的異化與現實生存條件的異化。

當今人們所處的時代是技術化、數字化的時代,數字化技術空前發展。人被框定在技術化的世界當中,并且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到數字化生存的境地,這就意味著更加精確的計算和限定。每個“感性的個人”被抽象為簡單的學位、學號、學分、各種編號等等,這固然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隨之產生的嚴重的問題是人們只看到數字符號而忽略了人的感性世界、感性活動,把抽象的規定安置在感性的、現實的人的身上。由此,鮮活的生命活動失去光彩,其只能被各種符號和抽象的概念所框定。技術化、數字化生存最讓人們感到不安的是它的抽象所帶來的虛擬性,這在當前網絡化的虛擬世界里表現得淋漓盡致。技術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生存方式將本來屬于人特有的并且是人一切意義來源的“感性活動”給架空了。在此意義上講,人的生存本質在一定程度上是異化的。

當人們發現自己處在邊緣的時候,才想起要去掀開生活中遮蔽的面紗,才懂得去審思生活的意義的重要性。一次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究其本質來說是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虛擬極致所招致的一次生存危機。資本文明在給人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使人們遭遇各種災難。因為資本的目的是不斷增值,要實現增值,消費是必要的手段。資本為了實現增值的最大化而不斷地刺激虛假的需要,久而久之使人們形成消費主義傾向。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現實的活動,但在馬克思看來,這種生活方式是異化的,其異化表現為片面主張消費與增長,消費不是為了真切的、感性的實際需要,而是滿足那些不斷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

感性的個人在其現實活動中是異化的,作為構成其活動基礎的現實生存條件也隨之異化且不斷加深異化。對人的現實生存條件,即人生活于其間的感性世界的思考,就是追問處于科技發達、資本架構、數字數據統治之下的人的歷史境遇。自然、社會、物質、精神原本應該是相互聯系、互生共長地作為人的生存環境,與人建立和諧統一的關系。但是,異化條件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關系被無情地打破,人被迫走向崩潰的邊緣。

在當前境遇下,人在活動中感受不到自我實現的快樂,這是由于人的感性意識與精神是異化的。人在精神上、在實踐活動中不再把自己當作自由自覺、普遍的存在物,在資本盛行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生命活動就是謀生的,個人活動就是利己的。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成了片面發展的“單向度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人本身迷失了方向。一方面,人們極力發揮自己的理性,另一方面是人們又各自哀嘆這種薄情的理性。當人被極度膨脹的理性壓得喘不過氣時,感性力量就會顯現。在人的精神家園里,感性與理性斗爭的結果是靈魂深處的無限空虛和失落以及精神世界的種種沖突使人的活潑潑的屬人的情感被無限地壓制。

三、“現實的個人”的異化揚棄――人生意義的回歸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 iv 現實的、感性的人的現實活動和現實生活條件,就是其本質的體現和異化的根源所在。“現實的、感性的個人”在資本和技術聯姻的活動中不斷地抽象自身,這使人在自己與其自身生存環境的不和諧狀態下無助地遭遇虛無,其現實境遇是異化的。本來感性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為了確證人之為人的生命活動和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條件的所有一切,最后都成為對這個世界和對人本身最具諷刺意味的存在物。人類引以為豪、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在未曾給人類帶來足夠的幸福之前就已遭到排斥。但值得慶幸的是,人始終不忘追問自身,拷問自身,并在不斷的追問中探尋異化揚棄的出路。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v因為異化的根源是現實的、感性的、也是客觀的,并且異化只有在私有制條件下才表現為異化,但異化借以實現的手段和活動本身卻是實踐的。人類活動和發展的歷史就是勞動對象化、異化和異化揚棄的歷史,正是異化的發展為自我異化的揚棄創造了條件,同時,產生異化的社會關系本身也包含著它的否定性環節。雖然人的貶值不能以物的增值來加以彌補,但人的價值增值必須建立在物的增值的基礎之上,人與當前世界所出現的異化是人消滅自身異化的必經階段。

人在當代的現實遭遇是一場人道災難,但我們不能因此將之全部否定,所有問題的解決要建立在物的增值的基礎上。“現實的個人”正是在實踐過程中能動地改造對象世界,并在其當下的現實活動和現實生活條件中尋找異化根據,對資本、虛擬消費異化進行分析,以期不斷揚棄,推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改造世界,探尋出路。

“現實的個人”的異化從來都不是理論所能解決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vi馬克思的著名論斷:生活決定意識,如果這是真理,那么“生活就不是‘意識’所過的生活,生活就是現實個人的生活”。vii “現實個人的‘活動’,不是意識在其自身內部的自我活動,而是創造和改變‘物質生活條件’的活動,因而它是在外的、感性對象性活動”。viii馬克思堅信“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生成的。”ix也就是說,“現實的個人”包含著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且包含著由此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全部社會關系,在這個意義上說,“現實的個人”是實現社會化的人類。但抽象的個人不懂得人的實踐活動的意義,更不了解人的社會性及其歷史發展。馬克思的“現實的個人”對于抽象的個人的絕對超越是基于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因為所有問題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去“改變世界”才能完成,正所謂“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惑與障礙。

“人定勝天”這一成語人人皆知,但熟知并非真知,人們普遍地理解這一成語的意思是人們盡其所能,一定能夠戰勝大自然的種種限定。但這并不是真理之言,更勝者可以如此來理解:每個人將爭強好勝的心安定下來,返身而求其誠,借用孟子的話言之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人把自身及身外的一切人、事、物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用以明照自身的不足,這將是每個人天天進步的推動器,由此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關系,人生、人類的意義更得以完美的實現。借用馬克思的話來說真正實現人類從最原初的自在的動物式的活動轉向自為的、具有實踐意義的人類活動。

注釋:

i 卡爾?雅斯貝斯.時代的精神狀況[M].王德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17.

ii卡爾?雅斯貝斯.時代的精神狀況[M].王德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18。

iii 岡特?紹伊博爾德.海德格爾分析新時代的技術[M].宋祖良,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56.

iv余源培,吳曉明.哲學經典文本導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

v同上.80

vi同上.140

vii同上.145

viii同上.145

ix同上.35

【參考文獻】

[1]卡爾雅?斯貝斯.時代的精神狀況[M].王德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第3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關鍵詞:人本主義;英語教學;啟示

人本主義理論批判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種種不足,認為不應該把人的行為表現、認知過程等方面分開進行研究。人本主義強調人發展的完整性,重視發揮人的情感、價值在人的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人有發揮潛能的內在傾向即自我實現的傾向。人本主義理論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研究學習問題,轉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使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者的自我實現和潛能的自我發展得到了極大重視,充分發揮了學習者自身的積極性。人本主義學習論者還主張學習的關鍵是知道如何去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者的自我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 人本主義的學習觀

人本主義把學習的過程看成是個體潛能發揮進而促進自我發展的過程。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不同,它不是靠刺激和反應來進行學習。人本主義倡導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的將人的情感、認知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整個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這種有意義的學習并不只包括認知因素還包括其它方面如價值、態度等,涉及的是整體的人而不是人的某一方面。人本主義強調學習者自主自覺的參與學習過程實現自我需要的重要性,關注學習者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習者是一個具有思想、情感、意識和多種需求的人。因此,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要給予學生充分學習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根據需要安排實施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長,特別是持續的學習,使學習經驗富有個人意義,是促進整個人的成長的。

二、 人本主義的教師觀

教師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人本主義認為教師不僅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促進者、鼓勵者和幫助者。馬斯洛認為教師的作用就是正確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掘學生的發展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意識,從而使學習者能夠教育自己,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教師激勵學生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滿足學生多層次的心理需要,使之能夠成為一個健全完整的人。羅杰斯指出,在通常的教育中,教師具有大量的知識,而學生就像是盛東西的容器;教師是教學專家,精通所教的專業,學生只需要拿著本子和筆等待著金科玉律。這是一種純粹的“壺與杯(jug and mug)”式的教育。羅杰斯認為,必須改變這種局面,打破老師的絕對權威,消除學生被動的信賴。教師應致力于創造一種無拘無束的心理氛圍,以情感影響為主要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其獨立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自我學習,深刻地領悟自己的經驗。人本主義認為教師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這樣教師就不光要擔負傳播知識的責任,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人格的發展以及道德、認知方面的發展和情感的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克服學習困難,實現在教師的指導和關懷下逐步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教師和學生都要對自己的角色有準確的理解和定位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師生間建立友好、民主的關系,盡量為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并能夠在學生需要時及時給予一定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能更好地克服所面臨的學習困難。

三、 啟示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產生了許多英語教學方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首先,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在英語的學習中,學習者自覺積極地學習是很重要的,英語語言知識不可能靠教師全部教完,大部分需要學生自己學習。要充分發揮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就需要英語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對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充滿信心,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最終最大限度的發展自己的潛力。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內在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做到為學生著想,改變把要求強加給學生的作風,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英語學習,同學生建立融洽、和睦、民主的師生關系。英語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效果要比教師滿堂灌輸更有效。英語的學習更需要學習者長期大量的輸入和練習獲得。

其次,英語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英語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比較好的環境,幫助學生把他們的學習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英語學習目標。然后由學習者自己對英語學習過程做出決定,包括確定最終實現的目標,規定自己的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效合理監督自己的學習過程,評估自己的學習結果等方面,這樣就能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一定的空間和余地。學生自主學習發生后才有可能使有意義學習更好的建立。英語學習者如果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時間一長就會感到厭倦,即使在外部環境的督促下,學過的英語知識也會很快忘記。要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教師還要提高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作為教師自己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完善自己的素質結構,自己成為自主學習的表率,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要,才能培養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最后,要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現代社會對于人的教育要求已不僅僅是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求能夠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能夠自覺主動的提高自己。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會學生學會自我提高的能力,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健全的人格,為自己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英語語言知識還要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使學生人格也得到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根據自身對知識的需要來自主學習。隨著各國交往的不斷加深,英語作為溝通的媒介使用的越來越頻繁,學生不能僅靠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來進行國際交流。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人格也能得到全面發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使英語教學關注學習者自身情感及潛能的發展。這對于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融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促使英語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關注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總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教學有重要的啟示,值得官大英語教學者深入探討。(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曉明, 王麗榮. 學習理論的新發展及對現代教學的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 2000( 8) : 19-23.

[2]Williams, M. &Robert L. B.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高潔人.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理念與實踐[J]. 教育科學, 2000( 1) : 48 -49.

第4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關鍵詞:人本主義 合作學習 全人教育

1. 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內容

人本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應該是意義學習,它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而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等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人本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Carl Rogers(卡爾?羅杰斯)在闡述人本主義教育要素時指出教師應重視作為個體的學習者,尊重學生的個人需求和個人情感,鼓勵學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責任感,為具有真實個人意義的學習和全人教育創造最佳條件。(1969)

人本主義所倡導的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集中體現在,教育者要促進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即除語言本身的學習外,還有學習能力發展、積極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發展。這一思想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學習者個人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語言的發展;鼓勵學習者加強對自我的認識;促進學習者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及情緒因素。

2. 合作學習的簡要介紹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傳統的教學理論大都只注重教學的認知功能,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了非認知方面的發展。合作學習則不同,它不光使學生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而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使本來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樂于學習。

合作學習的倡導者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因此,只有創造條件滿足學生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愿意學習,才能覺得更好。基于這種認識,合作學習把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習心理需要的基礎之上,使教學活動充滿了濃厚的人文主義氣息。

3. 合作學習中的種種問題

3.1 合作不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

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極其組織形式不感興趣,沒有真正參與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3.2 互動不充分,教師評價不全面。

在合作學習討論中,一部分表達能力強、性格外向的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多,而另一些學生習慣于當聽眾,從不發表個人意見。教師在進行評估時,只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

3.3 心理反差大,影響健康心理。

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又力不從心;而有能力的學生占據主動,嘲笑并排斥學習困難的學生。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形成了一條巨大的難以逾越的鴻溝,影響了同學間的友誼,影響了正常的人際溝通能力,不利于健康人格的發展。

4. 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合作學習的啟示

4.1 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實現其內在自我的發展。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對合作內容的好奇,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啟發和調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發現當合作學習的內容及其形式符合學生的情緒追求的需要時,學生對合作內容表現了明顯的期待和努力傾向,他們會積極參與,而且努力完成;而當內容及其形式不符合學生的情緒追求時,他們則明顯表現出退縮、厭惡甚至抵觸的傾向。所以,應采取靈活的策略來誘發和調節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適度的檢測和評價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和滿足感。

由此可見,合作性學習實現了學習責任從教師到學生的轉變,促使他們在自己的學習中承擔積極的責任:決定學什么,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成為知曉如何,提問和尋找答案的自主學習者。

4.2 積極展開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社會互動理論把人本主義思想融入到了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的闡釋當中,使語言教育成為學習者、認知活動和全人教育相結合的一個互動的確良過程,強調了學習是教師、學生、學習任務和環境相互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這種互動表現在: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把合作學習的內容同學生的個人需求聯系起來;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個性、人格等方面的全人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過程,此外,應該營造一種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的氛圍。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學生才有積極性、主動性。

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往往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視為教學中唯一重要的關系。其實不然,合作學習倡導者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

4.3 培養社會技能,實現全人教育。

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實施合作學習的重點,“就合作學習而言,交往能力往往更能決定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的效果”。因此,人際交往能力應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始終。而協調人與人的關系,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也被列入人文精神定義之中。

開展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培養學生間良好的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采取合作學習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交互交流思想,取長補短,消除思想焦慮;鼓勵大膽參與,增強學習動機,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嚴。

5. 融入人本主義精神,將認知與情感相結合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在教育實踐中倡導以學生經驗為中心的“有意義的自由學習”,給予了傳統的教育理論更多的啟示,而在合作學習的開展中,人本主義精神也對其有著很大的啟發,將合作學習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全人教育等方面。在合作學習中,我們既應該關注認知也應該關注情感,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極大地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Rogers.C.R.Freedom to Learn. Columbus,Ohio:Charles Merriu,1969.

[2]Spolsky,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0.

[3]Widdowson,H.G.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4]Jack,C.Richards and Charles Lockhar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Arnold,J.and D.Brown. “A map of the terrain”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Littlewood,W. “ Structuring task-based interac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11(pp.1 - 3) and12 (pp 1 - 4),2004.

[7]鄭士強.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的反思及解決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第4期,2003.

[8]陳蕾.高中課堂小組討論的反思與實踐.中小學外語教學第5期,2003.

第5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關鍵詞]責任意識 責任教育 大學生 調查問卷

當前,大學生群體的責任意識狀況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根本原因是人們認為作為社會發展中堅力量的大學生群體應當并能夠主動承擔起社會身份賦予的責任。隨著大學生責任意識狀況被人們廣泛關注,大學生責任教育問題也日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被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們廣泛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為了掌握當前大學生責任意識及其對責任教育的認識狀況,筆者特面向四所駐濟高校的8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回收的755份有效問卷,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系統進行了數據錄入分析,以確保數據客觀準確。

一、大學生責任意識及其對責任教育的認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共18道題目,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調查,二是大學生對高校責任教育的認識情況調查。第一部分共設計13個題目,分為5個部分:責任認知概況、家庭責任意識狀況、戀愛責任意識狀況、校園生活責任意識狀況、社會生活責任意識狀況。這種分類主要是根據大學生群體的責任環境進行的分類,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責任教育的效果。第二部分主要從高校責任教育的必要性、責任教育的實然主體和應然主體、大學生責任意識缺乏的原因和認為有效的責任教育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掌握第一手數據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能夠反映出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狀況和對責任教育的真實心聲。

1.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分析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主流的責任意識較強,現狀非常樂觀,令人滿意。但是也不能否認,數據仍然反映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1)責任意識整體性失衡

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現將家庭生活責任意識、戀愛責任意識、校園生活責任意識和社會生活責任意識的強弱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在調查對象中,他們對以上責任環境的責任意識沒有達到平衡狀態,在不同方面體現出責任意識的“偏科”。

(2)責任意識存在群體差異

調查問卷統計了調查對象的“性別”“專業”“學歷”“年級”四個要素與責任意識分別進行相關度分析,并且得出結論:女生相比男生,傾向于責任意識較強;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傾向于責任意識較強;本科學歷相比專科學歷的同學,責任意識傾向于較強;高年級同學相比低年級同學,傾向于責任意識較強。以上結論證明了大學生責任意識存在群體性差異。

(3)部分大學生責任實現能力偏低

調查問卷的數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體現調查對象責任實現能力的狀況。比如有38.7%的同學不主動聯系父母,有27.1%的同學對于集體活動抱著抵制的態度,有31.4%的同學選擇隨時處理掉手中垃圾,42.7%的同學選擇采取使之客觀不能而非主觀自覺的措施來解決跨越欄桿的違反交通秩序的問題等等。雖然以上數據只是具體而瑣碎的統計,卻也能見微知著的反映出,部分大學生沒有有效承擔自己的特定身份的應然責任,責任實現能力偏低。

(4)對集體生活的責任意識相對淡薄

數據統計顯示,大部分調查對象對家庭生活、戀愛關系這種小規模生活環境的主體意識比較濃厚,深刻體會到自身在這兩種關系中的重要性,責任意識相對強烈;而對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等大規模的群體性生活融合深度不夠,沒有充分肯定自身作用,群體生活的參與度不高。說明大部分同學沒有本著“主人翁”的態度對待集體,正確對待和處理 “大我”和“小我”的關系問題。

(5)情感責任意識缺乏理性

愛情和友情是人生的大課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對大學生開展必要的情感責任教育,對于他們健康的心理成長大有裨益。比如,接近65%的同學在面臨就業和愛情沖突的時候,選擇了“一定要在一起,寧愿犧牲自己的工作,來遷就對方的工作需要”,雖然體現出較強的戀愛責任意識,但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群體的戀愛觀相對單純,對現實生活的困難和復雜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在情感理性方面缺乏相關教育。

(6)缺乏公益責任意識

在調查問卷設計的幾個題目中,有大部分同學表現出對不負責行為的縱容心理。比如對“腳踏兩只船”的錯誤戀愛現象有22.7%的同學表示接受,有高達70.5%的同學表示理解。對考試作弊進行的“記過”處罰,有30.6%的同學認為嚴重。這種對不良社會現象漠視或縱容的心理,說明部分大學生群體缺乏公益責任意識,存在“漠視、縱容丑陋”的不健康的心理傾向。

(7)社會回饋責任意識較弱

首先說明的是,題目答案在設計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調查對象的潛意識。有62.1%的同學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有54.2%的大學生對自身的責任定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孝敬父母”;有66.5%的同學不考慮或附條件的考慮去基層工作。實際上,培養一名大學生,國家和社會付出的遠比家庭付出的要多得多,大學生不應該將自己單純定位在“家庭成員”的位置上,更應該把自己視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始終抱著“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態度。

另外,調查問卷還反映了大學生其他的一些心理狀態,比如:表6有42%的同學選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人生信條,這反映出大學生存在“充滿理想卻不滿現狀”的矛盾心理,這就需要謹慎的加以引導,防止理想受阻而產生心理問題。

2.大學生對責任教育的認識狀況分析

根據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盡管大學生群體主流從個人發展和社會貢獻角度都對高校責任教育的必要性給予了肯定,但是對責任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認同度卻令人堪憂。總結如下:

(1)對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必要性遠未達成共識

雖然教育界普遍認為,責任教育在教育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針對大學生開展責任教育更是意義重大。但是調查數據顯示,仍然有約多達13%的調查對象對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必要性缺乏有效認知,其中有部分大學生反映因為感受不到高校責任教育的實際效果而對高校責任教育的必要性產生質疑。

(2)大學生對提高自身責任能力缺乏信心

有73%的同學肯定了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將其歸因于自身責任心不強,說明大部分同學對自身責任意識缺乏信心,認為大學生群體在應然責任意識和實然責任意識之間存在差距。在當問及大學生責任意識淡薄的原因時,有58.3%的同學選擇了自律意識差,缺乏外在制約條件。以上兩個比例較高的數據充分證明了當代大學生對自身責任意識和責任實現能力缺乏信心。究其原因,在于當代大學生的依賴心理比較嚴重,內在自制力需要依賴外在強制力。

(3)學校責任教育的效果沒有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深入發展,對青少年開展責任教育的教育主體也趨向于多元化。在大學生成長和受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認為學校應該承擔著責任教育的任務,但實際上一部分同學認為學校這一責任教育主體沒有在教育實踐中的發揮到應該的作用,學校的責任教育力度和強度沒有滿足他們對責任教育的需求。

(4)期待完善責任教育的方式方法

責任意識的培養屬于內在意識的培養,如果僅憑接受理論教育,而缺乏實踐體驗和感悟,這對責任教育而言是一種教育誤區。實際情況是,當前部分學校責任教育重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就是陷入了這樣一種責任教育的誤區里。調查中,有89.3%的同學更傾向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責任教育方式就反映了同學們期待完善責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意愿。

二、對當前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幾點對策建議

當前大學生責任意識存在諸多問題,有可能會對其個人發展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所以,當前大學生責任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現對大學生責任教育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強化責任教育的主體教育

長期以來,把教育歸為社會屬性是教育的一個誤區,實際上是教育價值觀的錯誤定位―“教育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也就是把教育當作社會的工具。傳統責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夠達到社會要求的責任意識水平和責任行為能力的合格公民,將它作為責任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我認為,責任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將人培養成與其的自然屬性本質要求相適應的人,使之能夠順利融入社會生活中,更好的滿足人的自然屬性,并成就其社會屬性。能夠實現責任教育這一價值觀的實踐方法就是強化責任教育的主體教育。

2.注重提高大學生責任實現能力

責任意識不是人生而具備的,而是后天習得的。同時,責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短期內使受教育者的責任意識發生全面或根本的變化是不可能。要使大學生形成既深刻又穩定的責任意識,必須不停的熏陶和反復灌輸,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長期、反復的責任教育實踐,才能使之形成堅定的責任意志,養成良好的責任習慣。針對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存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途徑來開展責任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責任實現能力。

3.促進責任教育生活化

“生活”是一個最普通的概念,是指一個生命個體在環境中生生不息的成長活動。不僅包括身體的成長,也包括思想的成長。教育與生活應該是生生相息的關系,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特殊的教育。現象學大師胡塞爾在《歐洲科學的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中指出,現代科學的了危機就在于“只見事實的科學造成了只見事實的人”,它忽視了“整個人生有無意義”的問題,從而使科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世界。重拾生活世界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個追本正源的問題,也是責任教育的一個發展契機。在責任教育中,生活化就是要使責任教育脫離空洞的說教,教育形式要靈活多樣,使之注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不以善小而不為。

4.為提高責任教育的針對性而加強調查研究

大學生責任教育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大量客觀事實和數據的支撐才能夠保證,調查研究的重要性非比尋常。首先,責任教育理論需要適應責任教育環境的現實發展變化而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與發展,而理論的創新是離不開調查研究的。其次,教育效過如何也是需要對教育對象的認知狀況進行教育前后的比較,需要通過調查得到相關數據,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學結論。而對于責任行為教育,則更是需要調查教育對象的現實行為表現才能夠得到教育效果的數據。

5.構筑綜合責任教育體系

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各個主體,不僅要做好自己的責任教育本職份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大學生責任教育聯動機制,開展聯動宣傳,針對各責任主體制定聯動規章制度,在學校和社會上形成一張責任教育網絡。首先,學校作為大學生群體的所屬組織,一定要掌握好學生的責任狀態和思想動向,在掌握學生接觸社會的主要途徑上把好關,做好社會兼職培訓工作。還要在網絡監管方面,要做好校園局域網的責任教育建設。其次,要求社會上的組織團體也要注意對責任意識沒有經過實踐鍛煉的大學生群體進行有意的保護和培養,注意引導和教育,制造良好的責任教育環境。可以對其表現進行登記在冊,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再次,還要盡快完善網絡等新聞傳播媒介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制造大學生責任教育的輿論氛圍。最后,要建立健全責任教育評價和獎懲機制,真正使各責任教育主體的教育責任明確、落實到位。

6.創新責任教育保證機制

促使大學生責任教育能夠收效明顯、遍地開花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大學生責任教育保證機制。第一,建立大學生責任教育內在運行機制。首先,就是從制度上設計好大學生責任教育的教育教學、日常管理和服務等諸多環節。其次,要有效促成責任教育合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是要使在家庭、學校、社會上結成一張責任教育網絡。三個主體各司其職,互為補充,能夠保證責任教育的整體效果。最后,要明確、落實責任,制定工作考核和評價獎懲機制。第二,建立大學生責任教育外在制約機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遍意義上的責任實現的社會制約機制,就是要在道德規范、規章制度和社會習俗甚至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約力量,它不是責任教育的強制,而是責任教育的有效督促。

參考文獻:

[1]趙文靜. 試論責任和責任教育. 山東教育科研 , 2000,(10).

[2]金亮賢. 學校責任教育略論. 教書育人 , 2002,(22) .

[3]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4]鄭永廷.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關鍵詞:人文主義思想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啟示

1 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論,14世紀發源于意大利,然后流傳到其它國家。人文主義這個稱謂來源于“人文學科”,是由世俗學校設置的,以人和自然為研究對象,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和經院哲學針鋒相對的世俗文化。人文主義者的活動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當時反封建的主力軍。

人文主義的主要內容是:

(1)用人性反對神權。

人文主義者認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質,有無窮的智力,可以創造一切,以此與神權相對立。“人性論”是人文主義者的理論綱領。 

(2)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

人文主義者提出“個性解放”,肯定現實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的幸福,從而打上了資產階級的烙印。 

(3)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

人文主義者鼓吹理性,重視人的聰明才智。他們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識是快樂的源泉”。 

(4)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這是人文主義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現代性的人文主義是在19世紀作為術語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問世的。人文主義作為對唯科學主義的反撥,強調“人”的主體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個性、不可預料性、非工具性等。現代人文精神可以說是一種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棄了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漠視,把人看作宇宙間 最高價值來尊重,肯定每個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和意義。強調人在這個世界上人生價值的體現,不是烏托幫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規律之外,還是精神性的存在。但這種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須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臺上,是每個人都應遵循的規則。

2 人文主義思想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順應人文主義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創新人文主義特征,營造鮮活的人文教育氛圍,直接體現人文主義理念與特征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得以實現: 

(1)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文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因素和心理環境,尊重學生的個人感情和個人需要,提倡包括認知和情感在內的教育。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形成個性化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思維品質的過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造就學生的人文素質。以人文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哲學主張學習者與教育者分享控制權;主張以協商的形式進行學習;主張共同承擔;主張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習者自身的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人文主義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比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愛等。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還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人文主義心理學所倡導的教學思想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和以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它強調每一個學習者皆有學習潛力、學習天賦;學習應當是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自由學習等等。人文主義教學大綱的遠期目標是培養符合人文主義心理學標準的人才;其近期目標則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學習者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自我檢查評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擴招的形勢下,由于學生的水平各異、學習能力各異、學習策略各異、學習動機各異以及普遍的師資匱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語言學習中心”或“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甚至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自主學習英語,從而最大程度地實行個性化學習。校園網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室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校園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開展學習,需要學多久就學多久。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習材料,設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進度,不斷作出調整,并最終實現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

(2)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國180所院校試點實施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這次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來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為以聽說為主,把教學中心轉移到全面提高英語的綜合實用能力上來。此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上課堂教學,來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改革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把現有的大綱朝著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方向改變;二是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三是改革評估方法。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具備以下優點:①大班授課與小班操練相結合;②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③光盤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④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這些優點與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有著天然的聯系。 

(3)改革評估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必然要求評估方式發生相應的變化。眾所周知,語言測試的目的是根據被試的考試分數來衡量其語言能力,因此在語言測試中要充分考慮試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實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響(impact)和可實踐性(practicality),利用測試的反撥作用來促進教與學的理念的變化,保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良好的語言測試應該建立在語言學、語言教學法、學習論和心理測量學等理論基礎之上,它是教學工作的輔助手段,并只能服務于教學工作。

第7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一、初中生物理學習的心理特點

1. 興趣特點。初中學生的興趣往往限于直接興趣(好奇好看)和操作興趣;不象高中學生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同時在起作用,并且興趣與目標開始有了聯系,因果關系的興趣和概括認識的興趣占有很大比例。

2. 思維特點。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經驗型向理論型過渡的時期。初中生的思維在很大層面和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他們往往要借助于來自各方面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切身感悟,來自于親身實踐的直接的理性認識以及形成的習慣觀念等進行思維活動。

3. 觀察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能有目的、自覺地從觀察現象中發現個別特征,并且他們能融會貫通地將這些個別特征同微小的物理變化很自然地聯系起來。然而也有的學生出于好奇的心理,圖新奇、看熱鬧,只是停留在表象的觀察上,而不加以認真地思考。

4. 記憶特點。初中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探索心、求知欲、好奇心等一系列心理因素決定了記憶特點,其突出地表現在很愿意記憶和積極記憶那些感興趣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而不愿記憶或機械記憶那些缺少實驗,由枯燥的抽象思維形成的物理概念、規律。

5. 情感特點。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感受著教師態度的影響。當教師時刻給予學生真誠的關懷和熱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學生就會強烈感受到一種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動,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反之,如果學生感到教師對他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甚至蔑視、討厭,其結果往往會導致學生對學習抱應付甚至放棄的態度。

6. 注意力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機械單調而毫無變化的連續性活動,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能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突然發生變化,哪怕是比較脆弱的刺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手段,切忌采用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以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最大可能地讓學生對教學過程充滿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生物理學習的心理過程

1. 從物理感覺到物理知覺

感覺是認識的初級形式,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它屬于認識的感性階段。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分析大量的物理現象及物理實驗的驗證,才能使其感知主體,形成對物理過程的整體認識。

2. 從物理知覺到物理表象

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綜合的結果就是知覺,知覺是感覺與思維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中從各種物理現象、實驗中通過分析總結出的概念和規律是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物理表象。物理表象屬于認識過程的感性階段,盡管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是事物的直觀特征的反映,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進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渡和橋梁。

3. 從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維

物理表象是以感覺和知覺為基礎,由實驗直接概括形成的,屬于非本質的東西。許多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如果僅僅依靠物理表象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還必須揭示這些概念和規律的本質,牢牢抓住其本質的東西,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形成正確科學的概念和規律,這是形成概念和規律的關鍵環節。

三、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1. 運用學習心理規律,使學生積極參與物理教學。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汪延茂曾說過:“誰掌握了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征,誰就能把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初中生具有好動、好奇、好問、好學、好勝,求趣、求新、求活等心理特點,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一些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新穎、有趣的物理問題,向他們展示一些鮮明、生動、奇異、少見的物理現象,這樣可引發學生好奇、求趣、求新、求異的心理。針對初中生好問、好學的求知心理,教師要善于設問,引導學生經過探索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動”,讓學生獨立地做練習、動手表演實驗和設計探索性實驗等,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動”中獲得反饋信息,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和實施方案;針對初中生追求新異刺激的心理特點,教師引導圍繞課標要求,開展一些物理課外活動,搞一些小實驗、小發明活動,開展物理競賽,增加一些近代物理知識講座,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在課堂上可以把教學內容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難題以及不易做好的實驗等,有意識地讓他們爭論,以求在爭論中明理。

2. 利用教學情感,使學生熱愛物理學習。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教師的理解、興趣和喜愛要導致學生的理解、興趣和喜愛,即發生情感的共鳴與轉移,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物理教學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的情感影響著課堂氣氛。其次要發展和豐富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良好情感,教學中應讓學生感受物理學之美,巧妙精湛的物理實驗、和諧統一的物理規律、簡潔對稱的物理公式等,這些美的感受能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果。再次要給學生創造學習成功的機會和教給學習成功的方法。心理學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得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學習成功的體驗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獲得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3. 優化學習心理,構建學生最佳物理學習心態。

學習心態是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學生學習心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質量。優化學生學習心理,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環境。教學中要設身處地地與學生心理換位,想學生所想,釋學生所疑,解學生所難,樂學生所樂。充分發揮教學民主,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貫穿于物理課堂教學的始終,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以輕松、愉悅、主動的心態投身于物理學習活動之中。

第8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我畫得正起勁,忽然間,我發現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空中飄下片片雪花,美極了。樓下傳來陣陣笑聲,原來是大人們帶著孩子在堆雪人啊。我飛快著戴起每年都用它堆雪人的手套,飛奔到樓下。

我想起來去年我們堆雪人的場面,我們一起歡笑,一起手拉手,一起找工具。我不由得會心一笑,心想:“呵呵,今年我自己先堆一個雪人,誰讓我起那么早,等你們醒來,說不定我已經堆好了。”我先揉成一個小雪球,然后再地上翻滾。不久我就做好了雪人的頭和身子,然后把它們放好。

下面我該去找工具了,下面的事情令我大吃一驚,我提前準備好的工具不見了。我翻便了整個房間,都沒有。我又去了其他人的房間看看有沒有,又令我大吃一驚,他們不見了,不是在睡覺嗎?人呢?我以同樣的速度飛奔趕到樓下。又令我大吃一驚,雪人了?我在雪地里找了半天都沒找到。這時,我的眼淚一滴一滴的順著臉頰滑落在雪地里。

忽然,他們出現了,推著一個小車過來,上面居然有我的雪人和工具。我連忙擦干眼淚,上前詢問原因。他們說:“呵呵,誰讓你不等我們的,自己一個人堆,不等我們,小壞蛋。”呵呵,大家一起笑起來。我把我的工具裝扮在小雪人身上,小雪人變的美麗極了。不一會他們的雪人也堆好了,一個比一個好看,呵呵,不過我還是覺得我的好看。他們聞聲過來說我們的才好看,我反抗說我的才好看。就這樣我們在雪地里追趕著,奔跑著,歡笑著。

第9篇:一起堆雪人范文

冬天時期可以堆雪人、扔雪仗。

比如你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扔雪仗,有可能你把別人扔的滿臉都是,或者別人把你扔的滿臉都是,如果我被扔到的話,我也會非常開心的,因為我覺得扔雪仗非常有趣,如果我被扔到,我會跟高興。

比如你要堆雪人,非常容易,先拿雪揉成一個大雪球和一個小雪球,先把大雪球放在第一個再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上面,再拿一根胡蘿卜插在鼻子上,再拿兩塊黑黑的東西粘在眼睛上,再拿一直掃把放在雪人旁邊,雪人就完成了。

這就是冬天,可以扔雪仗、堆雪人,非常有趣。這就是冬天,你們一定要珍惜冬天。

四年級:林佳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 欧美人与鲁交大毛片免费 | 日本一级在线播放线观看免 | 另类女最新视频 | 国产ssss在线观看极品 | 91精品国产手机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 成人国产精品 | 成人影院欧美大片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 国产片久久 | 国产日本欧美高清免费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午夜欧美性欧美 | 中国女人18xnxx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成人 | 亚洲成人自拍网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a一级 | 日本高清一本二本三本如色坊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这里 | 美女动作一级毛片 | 日韩欧美毛片免费看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一级片在线播放 | 天天看夜夜| 国产一级a毛片高清 | 秀人网私拍福利视频在线 | 久久w5ww成w人免费不卡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99热只有视精品6国产 | 女高中生被cao到哭视频 |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91九色刺激露脸对白 | 国产女王s调视频vk 国产女王vk |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