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范文

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

第1篇: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 李嘉圖惡習經濟學方法論論戰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

一、“李嘉圖惡習”及其評價

李嘉圖獨創性地運用了一般分析體系,這種分析體系基于相對少的原理而獲得廣泛的結論,是演繹推理過程的一個紀念碑。熊彼特把李嘉圖這種將高度抽象的經濟模型直接應用于錯綜復雜的現實世界的傾向稱為“李嘉圖惡習”。

李嘉圖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具有獨創性,它指出了通向現代經濟分析的道路,并產生了最終轉化為數學形式的定理,對后來的經濟學發展影響巨大。李嘉圖抽象研究方法本身并沒有問題,李嘉圖出現問題的地方在于把這種抽象直接應用于現實。

二、回顧經濟學方法論史上的“三次論戰”

經濟學方法論是有關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是開啟經濟學大門的鑰匙。經濟學方法論發展過程中有過多次哲學上的論戰,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次:歸納主義與演繹主義之爭、實證主義與規范主義之爭、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之爭。通過論戰,經濟學方法論不斷發展和成熟。

1.歸納主義與演繹主義之爭。經濟學方法論中的歸納主義可追溯至17世紀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它把歸納法作為發現規律、建立公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20世紀出現的實證經濟學方法的思想來源。運用歸納主義分析最早的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馬爾薩斯也強調歸納法,他根據其掌握的某些史實,運用絕對稀缺等概念,歸納出了“人口論”。經濟學中的演繹主義來源于17世紀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笛卡爾,它認為思維的理性至關重要。李嘉圖最早拋棄歷史描述法,強調抽象演繹法,他把抽象化的理論推理和演繹看做是分解和簡化復雜的經濟活動的有力工具,力求把復雜的經濟活動簡化為若干經濟變量之間的模型。西尼爾認為經濟學是一門演繹的科學,是一個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演繹出的一個體系。

2.實證主義與規范主義之爭。經濟學方法論史上關于實證經濟分析和規范經濟分析的論戰由來已久。西尼爾和約翰?穆勒主張將實證和規范經濟學區別為“科學”和“藝術”形式。“科學”是一系列現實經濟的真理命題,指實證經濟學;“藝術”則是一組規范性的經濟準則,指規范經濟學。凱恩斯則提出經濟學的“三分法”,即實證經濟學,規范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藝術,他創造性的將“政治經濟學藝術”作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之間的一個緩沖器,應用政策經濟學即歸入此類。

3.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之爭。個體主義在經濟學中表現為個量分析,而整體主義則對應經濟學中的總量分析。個量分析主張從個體的經濟行為出發理解整體的市場行為,總量分析則認為社會經濟生活是一個整體,整體的各部分是相互聯系的,只能從歷史的演化中來把握這種特定的聯系。

三、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這里所說的現代經濟學主要是西方主流經濟學,是指當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學數學和研究中居于主導地位的,以均衡分析為主要內容和方法的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邏輯實證主義已逐漸成為了現代經濟學的主導思維。在數學媒介即邏輯實證主義思維的支配下,經濟學實現了數理邏輯與經驗主義、演繹主義與歸納主義、計量經濟學與數理經濟學的結合。一般認為,邏輯實證主義強化了經濟學理論的形式邏輯一致性,并導向了經濟學的二元化發展(數理建模和計量實證)。

1.提出研究的問題。針對特定的經濟環境,提出研究的問題及研究這一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

2.提供研究平臺,建立參考系。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現代微觀經濟學,而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個人選擇理論――消費者理論和廠商理論,這就是研究現代經濟學的平臺。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假設,在研究個人選擇理論的基礎模型中,經濟人被假定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消費者的決策就是在給定的價格參數和收入的條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3.運用分析工具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數學模型是現代經濟學研究的強有力的分析工具。運用數學模型這個分析工具把各主要變量及相互作用機制、方向和作用數量化的基礎上,做出其明確的數學表達式。

4.進行數學推導證明并得出結論。進行數學推導也許是現代經濟學家最擅長做的一項工作,在一系列假設的前提下(他們力求使這些假設與現實接近或相符),進行繁雜的數學工式方程推導證明并得出結論。

5.實證檢驗。計量檢驗是經濟學中實證檢驗的一個主要方法。理論模型為了簡化起見,通常把給定的條件盡量簡化,在做計量檢驗時,應該將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盡可能地考慮進來,以便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分離出理論模型中所重點考察的因素的影響。

四、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極端化

然而,正是在邏輯實證主義思維的支配下,現代主流經濟學熱衷于實證檢驗和模型構建從而形成了兩種主流研究路向。一方面,主流的數理經濟學偏重于數理模型方面,形式邏輯似乎越來越嚴密和一致了,但卻因缺乏經驗材料的實證而使得理論模型離經驗事實越來越遠。另一方面,主流的計量經濟學偏重于數據統計方面,理論與事實之間的一致性似乎得到維護,但卻因缺乏理論的指導而往往停留在個案或局部材料的經驗層面。

五、結語

李嘉圖作為古典經濟學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基獨創的抽象演繹法在經濟學方法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經濟學的邏輯實證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歷史上諸多方法的大融合,它具有任何單一的研究方法無可比擬的優點,但由于基內在邏輯上的矛盾性,現代經濟學家在運用這種方法時將基極端化了,因而這種當前最流行的方法仍飽受詬病。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新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必定層出不窮,對經濟學的探討也永遠不會停止。

參考文獻:

第2篇: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范文

財政學作為經濟學學科的一個分支歷來受到各國理論工作者和社會實踐部門的關注及重視。尤其是在18世紀中期,自亞當?斯密為其搭建了專屬的基本框架以后,財政學更是在不斷的理論及實踐中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但從上世紀末開始,由于其他經濟科學的研究對財政學的滲透以及財政學自身的學科名模糊等問題的出現,使得財政學的發展方向逐漸變得模糊不清,財政學的去處以及出路成為了當代財政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財政學的歷史發展脈絡

在18世紀中期,由英國蘇格蘭人亞當?斯密所寫的《國富論》的出版標志著當代財政學和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正式誕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財政學和經濟學的發展緊密連接著,財政學的理論更是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不斷推動下而推陳出新[1]。對于西方的財政學發展史而言,其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經常將財政學歸為兩大傳統,即“盎格魯-撒克遜”傳統以及“大陸傳統”。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過經濟學家對兩種傳統理論的不斷融合和創新,逐漸使得傳統財政學向現代財政學進行轉變。

“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盎格魯-撒克遜”傳統是由英國古典學派經濟學家所開創的。亞當?斯密對財政學持有的思想特點在于自由放任,其認為政府在國家財政上應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在《富國論》中,亞當?斯密提到政府應該履行在提供國防、司法及公共工程建設三個方面的職能,因為其認為在國家的財政運行中,政府的支出是非生產性的。在這個觀點提出后,亞當?斯密《富國論》理論的追隨者李嘉圖、薩伊和馬歇爾等持有經濟自由主義觀點的古典以及新古典經濟學家將其逐漸深入,繼而發展形成了西方財政學的“盎格魯-撒克遜”傳統[2]。“盎格魯-撒克遜”傳統主張“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這一理論,其推崇在資源配置中市場機制所具有的神奇作用,認為“看不見的手”會將私人利益引向公共利益。這一理論傳統自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三十年代一直處于財政學以及經濟學的主導地位。由于這一理論傳統所持有的觀點對政府的影響,使得政府過于注重對稅收的研究而忽視甚至根本沒有涉足對公共支出的研究,這也成為了該時期財政學的主要特征。該特征主要表現為在財政理論體系中稅收原理處于無與倫比的最高地位,而財政的公共支出主要用于維持國家政府部門的自身運轉。

“大陸傳統”。與英國古典學派提出的“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相對的是由奧義學派和瑞典學派所開創的“大路傳統”。盡管在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三十年代由亞當?斯密所開創的經濟學體系長期占據著歐洲主流的經濟學地位,但還是有一些當時的“非主流”經濟學家對其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相對于“盎格魯-撒克遜”傳統而言,這些“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在國家的經濟職能方面更加注重其對于公共支出的積極作用,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詳細分析,逐漸形成了國家公共財政理論的另一傳統,被人們稱為“大陸傳統”。“大陸傳統”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分布在歐洲的各個國家,并且形成了不同派系。其中包括德國歷史學派,代表人物有羅雪爾、瓦格拉;瑞典學派,代表人物有經濟學家維克賽爾、利達爾;奧意學派,其中包括奧地利和意大利的財政學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傳統”這一理論中,作出最大貢獻的就是瑞典學派的維克賽爾[3]。其不僅對普通的經濟理論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將國家的公共支出和稅收相結合并進行研究,得出國家公共部門的決策實際上是國家政治和集體選擇的過程這一理論。其后布坎南正是由于吸收了這一理論的重要思想并加以發展,從而創立了對世界財政學影響廣泛的公共選擇理論,同時該理論也成為了現代財政學的基礎理論。

當代財政學的誕生。“盎格魯-撒克遜”傳統與“大陸傳統”這兩種學派理論體系分別側重了政府功能的兩個方面,但由于國家社會經濟問題以及倆派學者思想交流上的阻礙,使得對于理論需求方面相對匱乏,故兩派理論體系是在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的催生以及眾多經濟學家不懈努力之下,經過了漫長的社會變革繼而慢慢融合到一起并歸入財政理論學之下[4]。在此之后,財政學才擁有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也打破了從18世紀中期所建立起的傳統主流經濟學只關注國家稅收的理論傳統。在全球經濟危機后,由凱恩斯提出的宏觀經濟理論逐漸滲入到各國的經濟理論體系當中,該理論強調了在穩定宏觀經濟的過程中政府應該起主要作用,倡導應由政府的財政支出來帶動國民的經濟增長,突出了公共部門的重要性。這一理論的提出使得傳統經濟理論學對于財政學的解釋完全不能滿足國家進行對公共部門活動的分析。在此前提下,經過布萊克、鮑文和布坎南等經濟學家的不斷努力,使得財政學理論終于在20世紀中期發生了由傳統財政學向當代財政學的轉變。充分重視公共支出是當代財政學理論的基本特點,其不但分析了公共部門的決策過程及決策效率,還強調了在國家財政控制中政府對經濟干預的必要性,繼而使得財政學的研究領域及研究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擴展。1980年《公共經濟學講義》的出版代表著財政學公共經濟學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5]。

二、財政學的近期成就

目前財政學的發展已近深入到經濟學的各項領域,并且成為了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逐漸吸收了計量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中最前沿的理論思想和實踐工具,使得當代財政理論學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

稅收理論發展。帕累托有效稅收的結構研究。所有財政扭曲都是由政府稅收導致的,但是財政扭曲數量的減少不會使稅收制度總體的超額負擔隨之減少。基于這樣的前提下,帕累托有效稅收的結構是根據在給定技術的和其他方面進行約束時,在他人的近況變差下,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境況會發生好轉。具體的社會福利數據可能在帕累托有效稅收結構中選擇一個對社會能產生最大福利待遇的稅收結構。在政府知道每一個國民所有信息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據每個國民的不同特征進行收稅,因為一次性的總賦稅可以體現出帕累托的稅收效率。但是對于某些對信息約束其關鍵作用的方式,這樣的結構所產生的結果并不如拉姆齊所描述的那樣,比如閑暇和消費之間一旦分離就不會產生商品稅[6]。

稅收的激勵理論。稅收對勞動力供給、風險承擔、企業融資、個體儲蓄以及企業紅利發放等方面的影響是稅收的激勵理論主要研究的方向。其中分析個人所得稅對勞動者供給決策的影響以及對比累進稅對勞動力供給的激勵效應是國家稅收對勞動力供給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稅收對個人儲蓄的影響主要是依靠分析利息稅對個人儲蓄行為的影響,并使用代數的推算方式表達出利率的變動,進而判斷個人所得稅的實際收益下降會對個人儲蓄行為造成不良的影響。風險承擔在稅收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則是通過分析稅率的波動對投資者造成影響來進行判斷的,其中如果稅率的變化與風險投資資產的數量呈同比變化時,就會增加風險的幾率。企業投資過程中如果受到稅收的影響,則集中表現在稅收抵免政策對企業投資的激勵所產生的效應上。

2.最優化的稅收理論

最優稅收理論的研究熱潮最初是由米爾里斯關于最優稅收的研究取得顯著成果所引發的,米爾里斯也憑借此項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此之后就出現了大量有關于最有稅收理論的相關文獻。其中最著名的最優稅收理論是拉姆齊法則,它指出在政府無法不能征收歸總稅的前提下,可以針對不同需求的商品使用不同的稅收政策,以確保稅收效率利益損失的最小化。當然有關于最優稅收的理倫還有其他相關的法則出現,例如科利特-黑哥法則。其主張針對不同的商品進行不同程度的課稅收繳,以實現最優化的商品稅和所得稅之間的聯系。

公共選擇的理論發展。公共選擇理論是由布坎南與塔洛克發表的《同意的計算》一書所開創的,同時公共選擇理論也是財政學的基礎理論。其取得成就主要表現在對于投票規則的研究、對官僚制經濟學發展的分析、探討公共選擇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及關于討論尋租理論的發展等方面[7]。

政府預算的理論發展。在經濟學家芬勞和瓦爾達沃斯基的不斷努力下,公共預算理論構建在20世紀中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使得漸進主義學派在國際社會中風靡一時,一度占據著公共預算理論中具有支配地位的主流理論。漸漸地各國的公共預算專家不再滿意于公共選擇理論和漸進主義對公共預算的解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宏觀預算模型(政策過程模型)這條新的用于研究公共預算的路徑。

三、財政學面臨的未來挑戰

盡管目前財政學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應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財政學方面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理論上的需求已經大大超出了固有的財政學理論。當前許多新進的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并沒有相應的財政學理論來提供解決辦法,故這也就為財政學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同時也是財政學所面臨的挑戰。從當今社會發展來看,我國的經濟生產力在國際中所占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提高,這種提高正是源于財政學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盡管我國已經進行了市場化改革,但由于社會性質的原因,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西方國家還存在著很大差別,西方國家的財政學往往無法適用于我國在現實中所出現的問題[8]。而我國的財政學理論是隨著社會發展由西方財政學慢慢引入的,所以在財政制度方面我國本土的可以借鑒的文獻及著作并不是很多,故深入研究適合我國本土化的財政學理論是我國財政學領域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第3篇: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聯立方程宏觀經濟IS—LM曲線

一、引言

上個世紀,宏觀經濟學隨著凱恩斯理論的提出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此之后,很多的學者致力于完善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學說,其中希克斯(Hicks,1937)和漢森(Hansen,1949)以IS-LM模型來解釋宏觀經濟的運作方式,大大加強了凱恩斯理論的解釋力。雖然IS-LM模型也受到了很多經濟學家的批評,但是直至今日其依然是一個有著較為完善邏輯體系的宏觀經濟模型,并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宏觀經濟理論在我國所產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本文試圖以凱恩斯理論以及IS-LM模型為理論基礎,并吸取其他相關理論的理念,嘗試構建能夠描述我國宏觀經濟運作情況的簡易模型,并利用我國歷年相關實證數據,通過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來獲得一個能夠描述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實證模型。

二、文獻綜述

通過建立聯立方程模型來描述一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在這方面已有很多的學者做出了相關的研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克萊因聯立方程系統。克萊因(LawrenceRobertKlein1950)以美國1920年~1941年的年度數據為樣本建立了旨在分析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經濟發展的小型宏觀計量經濟模型。該模型所采用的變量數相對不多,但在宏觀計量經濟模型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學者劉玉紅、高鐵梅、陶藝(2006)在《中國轉軌時期宏觀經濟政策傳導機制及政策效應的模擬分析》一文中借鑒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其他經濟理論,并結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建立了適應中國經濟特點的宏觀經濟聯立方程模型,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分析我國經濟政策的傳導機制和效應大小。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性較弱。寧曉青、謝靜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波動的實證研究》一文中選取l985—2003年的年度統計數據,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國宏觀經濟的模型。并認為影響我國經濟波動的關鍵政策并不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是消費政策、投資政策和外貿政策。

三、宏觀經濟理論基礎

1.消費理論

一個國家的居民消費由什么來決定?凱恩斯提出了絕對收入假說(AbsoluteIncomeHypothesis),其觀點有別于古典經濟學對于消費的認識,認為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不是利率,而是收入。之后杜森貝里(Duesenberry1951)提出了相對收入假說(RelativeIncomeHypothesis),認為居民消費存在“示范作用”和“棘輪作用”。“示范作用”使得人們收入提高時,平均消費傾向并不一定會下降,而“棘輪作用”使得消費的變動相對于收入的變動要穩定。在此之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分別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說和永久收入假說。這兩個理論強調人們會從整個人生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收入,從而來決定當期的消費。不過無論何種理論,都認為居民對于未來收入狀況的預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本期的收入狀況的影響。

2.投資理論和貨幣需求理論

長期以來,克拉克(Clark,1917)的加速原理和凱恩斯的投資函數一直是分析投資的核心理論。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作為資本需求的投資和作為資本供給的儲蓄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利率的調節達到平衡,因此投資被認為是利率的函數。凱恩斯基本接受了這一思想,認為是否要對新的實物資本進行投資,取決于這些新投資的預期利潤率與為購買這些資產而必須借進的款項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較。因此,在決定投資的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這里利率是指是實際利率。由克拉克提出并經薩繆爾森(Samuelson,1939)等人發展的加速原理(AccelerationPrinciple)率先對古典投資理論發起了挑戰。加速原理認為投資不是利率的函數,而主要是由產出的變化所決定。其函數表達式如下:

式3.1中δ,θ為常數,δ代表資本折舊率,It代表投資,Yt和Yt-1分別代表當其和前期產出。

在貨幣需求理論上凱恩斯認為對于貨幣的總需求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的總和。其中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決定于收入,而貨幣的投機需求決定于利率。因此對于貨幣的總需求函數可描述為:

式3.2中,等式左邊代表了真實貨幣供應量,k,h為常數,Y代表收入,R代表利率。

四、計量模型假設與數據收集

本文所采用的宏觀計量模型是以IS-LM模型為基礎,并對其中的投資函數作了一些改進,吸收了克拉克的加速原理的思想。假設模型具體如下:

方程中的α,β,d,λ,k,h為系數項,Y,C,I,R,M,P,G,NX,為變量。其中各個變量的定義如下表:

在投資函數4.1.2式中,加入了收入變動的因素。凱恩斯與克拉克分別強調利率和收入因素是決定投資的唯一主要因素。而本文將利率和收入因素同時放入投資函數。筆者認為在我國,投資同時受到利率和收入狀況的影響,其中一部分的投資來自于一些專門的金融機構以及一些私人的投資機構,這些資金對于利率較為敏感,利率降低將會釋放出較多的投資。另一部分的投資來自于一般的企業,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商品生產的能力,這樣的投資往往受到該企業收入(利潤)狀況的影響,收入越多,企業對于未來的預期會更高,同時也更有能力進行投資。同時由于企業當年的投資計劃往往在前一年就已制定計劃,所以在投資策劃時前一期的收入變動情況(θ·Yt-1-λ·Yt-2)會更多的影響到本期的企業投資。

根據IS-LM模型中的相關變量,本文收集了中國1992年到2005年的相關數據。所選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Y),消費支出(C),政府支出(G),投資(I),進出口(NX)的相關數據來自于按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構成,貨幣供應量為年底余額,包括貨幣和準貨幣。本文所采用的利率為歷年一年期貸款利率,各年的利率以年底利率計算。

由于原始數據沒有排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因此本文以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換算出歷年的通過膨脹率。并以此計算出排除通脹因素的各變量的數值。處理后的數據是以1978年的人民幣價值為基數計算的。

五、模型檢驗和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

本文首先對聯立方程模型進行識別,認為方程為過度識別。之后對排除通脹后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擴充迪基-富勒(AugmentedDickey-Fuller)檢驗來判斷數據的平穩性。采用的分析工具為Eviews5.0。經過ADF檢驗。各變量在1%5%和10%的顯著水平下,都接受原假設,即認為各個變量數據存在單位根,是不平穩的。然后采用擴充恩格爾-葛蘭杰檢驗來判斷各方程的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結果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中的四個方程式都通過了擴充恩格爾-葛蘭杰檢驗,即各方程內的變量具有協整關系。

本文采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3SlS)來估計聯立模型結構參數。得到如下參數估計結果: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系數а,β,d,θ,λ,k,h都通過了假設檢驗。消費,投資和貨幣需求函數的R2分別達到了0.97,0.98和0.99。可見方程的擬合結果是比較理想的。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的我國宏觀經濟簡易聯立方程模型。

通過對模型中內生變量進行模擬從而獲得的模擬值,并與各內生變量真實值進行對比也可以看到,模型的擬合度較好。篇幅關系下文僅列出收入變量的擬合值與真實值的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模擬值依然是以1978年的人民幣價值計算的。

六、結論

本文以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為基礎,以IS-LM模型為基本框架,采用聯立方程的方法計算了一個能簡要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的模型。

其中式5.1.1代表我國的消費函數,經過分析,可以看到收入確實對消費有影響。我國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45。式5.1.2為我國的投資函數,模型假設我國的投資不僅受到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收入的影響。經過分析,發現利率和收入對投資都有影響。利率與投資負相關,收入增長與投資正相關。從投資方程中可以看到收入的變動對投資有放大的效應。即收入每增加一單位,投資將增加2.15個單位,反之亦然。式5.1.3為我國的貨幣需求函數。函數表明我國的貨幣需求既受到收入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利率的影響,收入與貨幣需求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將估算的宏觀經濟模型進行轉化,可求得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分別為1.43和0.12。

由此可見,從對我國1992年~2005年的數據分析,可以認為對于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財政政策較之于貨幣政策更為有效,政府支出每增加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1.43個單位。而貨幣供給增加一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0.12個單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在我國利率對于貨幣需求的影響要遠大于其對于投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美)達莫達爾·N·古亞拉提:計量經濟學(第三版).中文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石良平:中級宏觀經濟學.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戴思銳:計量經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5]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6]潘省初周凌瑤:計量經濟分析軟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丁俊君戴生泉: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動態模擬與預測.經濟觀測,2004

第4篇: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回歸模型;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4-3782-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61

Abstract: In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y and oth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was enhanced rapidly.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gross GDP value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tal power showed that,R2 was up to 0.980 76,with higher model fitting degree. The fit diagram through the OriginPro8.0 data statistics software showed that, the corps’ gross GDP value fluctuated up and down around the line, which indic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the gross GDP value of the total corps was increased also year by yea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gross GDP value in Xinjiang corps showed that,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s’ relative industrial chains,with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corps’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ve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the corp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rket,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Key word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gression model; economic development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1]。在任何意識形態與經濟體制下,農業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戰略產業、民生產業和安全產業。因此,中國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隨之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為農業與農機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加之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農業加速實現機械化,農機需求量也隨之大幅增加,中國農業機械制造業進入到了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

1 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對促進農業生產[2]、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重要意義,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最具活力的因素。許多提高農業生產力、節能增效、保護環境等先進技術[3]離開了農業機械化就無法實現。要實現團場城鎮化,改變農業人口占大比例的傳統生產方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實現由傳統手工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就必須依靠農業機械化。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自然資源,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接壤,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同時,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區,農業是新疆的基礎性產業,農業機械化是新疆農業經濟的顯著性標志[4],是兵團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的有力保障。

2 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與社會發展

2.1 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新疆地域遼闊,可耕作土地表面平整且面積較大,非常適合實施機械化作業,有著廣闊的農機市場,農業機械需求量較大,發展潛力很大。但由于各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差異很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性較為突出,北疆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而南疆發展則較為滯后。

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疆兵團農機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從2007年的303.53×104 kW增加到2013年的458.72×104 kW[5](圖1),2013年兵團主要農牧團場農業機械配備情況見表1。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到高級階段,機械化生產方式已占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農業機械化在團場經濟基礎中的物質支持作用越來越突出[6],農業實現機械化作業已成為兵團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

2.2 農業機械化增強了兵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

在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除了農田水利建設之外,農業機械化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方面[7]。農作物生產能力的提高一靠優良品種,二靠先進的作業機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獲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同時,農業機械在抗旱排澇、除草滅蟲、抵御自然災害方面也發揮了積極高效的作用,在受災時期保障了農業不減產、穩產。

2.3 農業機械化加快了農機科學技術進步的速度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是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農業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農業生產工具的演變史,從原始農業的簡單手工勞動工具到工業革命之后機械化農業機具的大量使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新世紀以來隨著新疆兵團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畜牧業和特色林果加工業等項目的實施對農業實現機械化的要求更迫切,因此農業作業機具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農業科技與機械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成果的物質轉化,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本身就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過程。同時,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實施的載體,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4 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是目前新疆兵團處理農作物秸稈的有效途徑,既解決了焚燒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又增加了農田土壤的有機含量。傳統的使用鏵式犁翻耕、耙土、鎮壓的旱地耕作技術[8],造成地表土壤細碎,農閑時期表層土壤,極易形成沙塵暴。實施保護性耕作,通過作物秸稈收割殘茬覆蓋地表,則減輕了風蝕、水蝕,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團粒結構,增強了表層土壤之間的吸附力,是治理團場農田揚塵的有效舉措。國外成功治理沙塵暴的經驗表明,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不僅能抑制農田揚塵,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次數,還可以增強旱區農業的抗旱節水保墑能力。根據美國農業部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保護性耕作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的16%~19%。使用高效精準植保機械,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其對大氣、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使用新型節水灌溉機械進行噴灌、滴灌可以節約寶貴的水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在兵團實施的秸稈粉碎還田、保護性耕作和節水灌溉等高新技術項目,不僅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還節約了水資源、減少了碳排放量,非常有利于環境保護,促進了兵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專業化技術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實現產業化經營的物質基礎,其促進了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貯藏等各個生產環節的高效運行。根據新疆兵團農業產業的結構調整,農業生產正在從產前逐步擴展到產中、產后,從傳統的種植業向畜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特色林果業等領域拓展。推出新型的農業作業機具,適用于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標準化作業、專業化生產經營,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同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機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如農機作業服務、油料供給、技術培訓、維修和銷售等行業的蓬勃發展,既促進了經濟發展,又增加了兵團的就業機會。

2.6 農業機械化增加了團場職工收入,改善了生活條件

隨著近年來人工成本的急劇上漲,農業實現機械化作業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團場職工采用機械作業與雇人工作業相比,可以節約一半的開支。而且機械作業減小了損失率,增加了作物產量。機械作業替代人工勞動,使更多的人從事第二、三產業,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減輕了勞動強度,改善了生存環境。

3 農業機械化與新疆兵團經濟

3.1 農業機械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從人類早期的原始手工農業到當今的機械化現代農業,勞動生產工具始終都是劃分經濟時代的重要依據。先進農業機具的大量推廣應用,使得自然資源得到更廣泛、更有效的利用,農產品的產量和農業附加值隨之大幅增加,最終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且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對社會經濟的推動力就越大。

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與農業相關的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30%以上,產值也不低于30%,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美國使用機械化、現代化的生產手段,生產出豐富的農產品支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如果農業沒有實現機械化作業,美國至少有1/3以上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有30%左右的人力是農業勞動力,1/4以上的農產品將會在農業內部消耗,就沒有現在發達的農業生產力,就形不成今天這種現代化的經濟結構,也不會有美國農業在當今世界農業中的領先地位。

3.2 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與GDP關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理論,GDP與代表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同步協調的,從長期看是相關關系的,即它們的某個線性組合應當是平穩的。通過揭示GDP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的各個參數之間存在的客觀量化關系,而把這種關系具體化、數量化,使人們能更深刻地掌握其中的規律,更好地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

根據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的共同規律來看,農業機械化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圖2)。隨著新疆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的穩步上升,全兵團GDP值和農業生產總值也逐年升高。

2007-2013年新疆兵團GDP總值與農業機械總動力數據見表2[9]。

將表2數據代入OriginPro8.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算,整理所得結果見表3。

根據分析所得結果,建立新疆兵團GDP總值與農業機械總動力線性回歸模型如下:Y=-1 643.541 27+0.382 63X。其中Y代表兵團GDP總值,X代表農業機械總動力。回歸方程中的R2高達0.980 79,說明兵團GDP總值與農業機械總動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線性相關關系,模型擬合優度較高[10]。回歸方程揭示了兵團GDP總值與農業機械總動力的這種量化關系,即在現階段農業機械總動力增加1千萬kW,兵團GDP總值將增加0.382 63億元。全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的持續增加使得兵團GDP總值也相應大幅提高。

從OriginPro8.0數據統計軟件所得擬合圖(圖3)看出,兵團GDP總值圍繞著直線上下起伏波動,說明隨著農業機械總動力的穩步上升,全兵團GDP總值也在逐年增加。

3.3 農業機械化帶動新疆兵團相關產業鏈發展

農業機械化除了有提高農業生產勞動效率的直接經濟效益之外,還有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的間接經濟效益。隨著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的逐年提高,兵團農業總產值、農機經營總收入、農機利潤總收入也隨之上升(圖4)。為了滿足農機產業的需求[11],必將促使農機制造、銷售、維修、電子、電力等部門擴大生產規模,從而促進城市制造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發展農業機械化需要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又加速了建筑、交通、能源等部門的擴大和生產的發展。農機產業是聯系農業和工業的紐帶,發展農業機械化能刺激工業對農機產業的投資和團場自身的消費,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4 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

在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中[12],計算機網絡、電子技術等高新科學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同樣要跟上社會發展,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由人工作業轉變為無人自動化作業。

在農業生產中,日本的農作物在育苗、種植、收獲等環節已全部實現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農業強國美國也大力開發農業自動化作業機械,結合GPS衛星定位系統,實現了谷物大田作業的無人操作。新疆兵團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由于受到經濟、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短期內不可能快速實現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但應將其作為農業機械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強該技術領域的研發力度。

當前各個行業的競爭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自動化在推動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核心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要將農業機械化納入到高校教育體系當中,培養高端技術人員。同時,對現有的農業機械人員進行培訓進修,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化理論創新,更好地為農機事業服務。

國際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13],國際化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際化為新疆兵團農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兵團農機要融入到全球農機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同時,新疆農機市場也要對外敞開大門,允許國外農機進入,完善市場機制,公平競爭,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引進來、走出去,讓世界共享人類文明先進成果。兵團農機在國際交流和市場競爭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在國際化進程中成長壯大。農機制造業在國際化中發展、受益、接受考驗,新疆兵團農機產業將為全球農業機械化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5 結論

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在又成為“新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絲綢之路新經濟帶”的核心區域[14],新疆在中國經濟向西開發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些都是新疆農業發展的有利因素,為新疆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新疆兵團農業機械化裝備盡管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但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尤其是在大型、精準、聯合、環保作業等機械方面。在不遺余力地推進兵團農業機械化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一個客觀發展的動態過程,不是在短期內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15]。農業機械化不僅僅是技術發展應用過程,也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緊密聯系,不可能脫離這些因素孤立地發展。經濟與農業機械化相互依賴、共同發展,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根據新疆兵團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于兵團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分階段、有步驟地實行。

參考文獻:

[1] 楊忠娜,蔣桂容,唐繼軍.南疆區域經濟差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36(1):73-79.

[2] 鄧宏海.現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學報,2009(1):11-12.

[3] 劉和鳴,王 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機械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 弋曉康,劉曉蕊.新疆兵團農一師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水平分析[J].中國農機化,2011(6):46-48.

[5] 孫法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6]楊宛章.定量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的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3,50(1):189-193.

[7] 王平靜.新疆兵團農機化發展現狀及戰略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9.

[8] 高煥文.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農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9] 劉和鳴.兵團年鑒2014[M].新疆五家渠市:兵團年鑒出版社,2014.

[10] 張 琰,夏顯力.農民參與新民居建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6):733-736.

[11] 孫福田.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及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4.

[12] 歐 飄.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J].湖南農機,2012,39(7):1-2.

[13] 白人樸.對我國農機國際化的幾點認識[N].中國農機化導報,2013,5(6):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 | 私人玩物福利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a毛片免费看 |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一级国产 | 波少野结衣在线播放 | 偷自拍第一页 | av在线天堂网 | 黄色w站 | aaa毛片手机在线现看 |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在线观看网址在线视频 | 欧美成网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 草草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57pao强力打造手机版 | 精品久久在线 | 美国免费毛片 | www.欧美xxxx|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 日韩免费高清一级毛片在线 | 欧美午夜伦y4480私人影院 | 亚洲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偷拍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荡公乱妇蒂芙尼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9久9久女女热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视频 |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国产精品网 | 男人添女人下面免费毛片 | 一级一级毛片看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