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河道治理的意見和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肘管綜合征;超聲成像技術;神經電生理;手術切口
[中圖分類號] R68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a)-0103-04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in surgery incision of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LI Ping WANG Jihong WANG Xingguo GUO Zhiying WU Xinghua WANG Donghai
Department of Functio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in guiding of the surgical incision of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een patients with cubital tunnel comprehensive syndrom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se patients' healthy ulnar nerves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All the patients were tested through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ulnar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examination before surgery,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below-above elbow segment and wrist-below elbow segment were examined. The continuity of ulnar nerve, the change of the echo of internal structure, limitations expand, 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of the expands ulnar nerve was measured, the range of viega profi-press point was labeled. Results CSA and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diseased side and un-diseased sid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or P < 0.01). There was a difference of 0.5-1.0 cm between the part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skin-marker.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locat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entrapment sites more accurately, which will provide reliable instructional information for making choice of various surgical operation incisions.
[Key words] Cubital tunnel syndrom; Ultrasonic imaging technology;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Operative incision
肘管綜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CTS)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尺神經在肘管內長期受壓,從而產生一系列尺神經損傷的癥候群,是常見的尺神經卡壓綜合征。本研究采用高頻超聲成像技術實時靜態和動態觀察CTS患者尺神經,并聯合尺神經電生理檢測指標,分析CTS患者尺神經形態、走行、損傷及卡壓征象,從而確定尺神經卡壓的具置、原因、神經損傷程度及累及范圍,為CTS患者臨床診斷和手術方式的選擇及術后療效評估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手外科實施手術的213例CTS患者,均選擇單側患病的CTS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5例,年齡19~72歲,中位年齡45歲;左CTS132例,右CTS 81例;病程1.5~42個月。臨床表現:患側小指及環指尺側麻木伴手指感覺障礙或疼痛,屈肘癥狀加重,背側第一骨間肌萎縮,“爪形手”等。在收治的213例患者中,有肘部骨折外傷史者32例,長期從事肘部受力者50例,長期務農者58例,關節炎者52例,不明原因者21例。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尺神經的高頻超聲及神經電生理檢測。
1.2 檢查方法
1.2.1 高頻超聲檢查 首先檢查患者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肌萎縮等現象的范圍,再囑被檢者平臥,上肢自然伸直外旋、外展60°~75°,超聲診斷儀采用Philips IU-Elite,探頭型號L12-5,設置為肌骨超聲條件,將探頭置于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沿尺神經解剖走行方向橫向和縱向掃查,并配合肘關節運動,實時靜態和動態觀察尺神經走行、連續性、內部結構回聲變化及其比鄰結構,尋找其局限性腫脹、變形、卡壓的部位,用標記筆在其卡壓處做體表標記。應用超聲設備自設測量模式測量腫脹和變形處尺神經橫截面積(cross-sectional area,CSA),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以患者的健側手臂尺神經作為對照。
1.2.2 神經電生理檢查 本研究神經電生理檢查均采用美國牛津公司的Medlec Synergy肌電圖儀完成。檢查室室溫控制在25~30℃,受檢者皮溫>32℃,患者取坐位,肌肉自然放松,手指伸直,掌心向上,沿尺神經走形在腕部、肱骨內上髁近端6 cm、肱骨內上髁遠端4 cm處分別給予超強刺激,記錄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計算尺神經肘段(肘下-肘上段)、腕-肘下段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uty,MCV)。尺神經感覺神經檢測,采用環狀電極作為刺激電極置于小指,以盤狀電極在腕橫紋尺神經干處記錄感覺電位,觀察并計算尺神經感覺傳導速度、潛伏期和波幅。并以患者的健側手臂尺神經作為對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頻超聲表現
正常健側縱切面尺神經聲像圖表現為多條線性的平行稍強回聲,橫斷面聲像圖表現為橢圓形低回聲或中等回聲結構,內有均勻的篩網狀結構,周邊為帶狀高回聲;CTS患者縱切面聲像圖表現為尺神經梭形腫脹、束狀結構消失,神經卡壓處明顯局限性變細,回聲減低,橫斷面篩網狀回聲模糊,外膜回聲增強,其中102例形成神經瘤樣改變,7例表現為尺神經與周圍組織界限模糊,神經干增粗、表面凸凹不平、回聲減低,呈不規則“條索”狀,動態觀察其活動性減低,神經走行僵硬;11例患者僅見到肘管處尺神經全程增粗腫大,未見明顯卡壓點和卡壓段,彩色多普勒圖像顯示有不規則的少量血流信號,7例超聲未見明顯異常。具體超聲顯示見,組肘管內尺神經CSA比較顯示:健側肘管內尺神經CSA(5.2±1.5)mm2,患側肘管內尺神經CSA(17.6±8.5)mm2,患側肘管內尺神經CSA較自身健側對照明顯增大,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2.2 CTS患者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
202例患者側患尺神經傳導波幅明顯減低,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明顯減慢;有11例未見明顯異常,患者患側尺神經運動神經的遠端潛伏期、肘下波幅、肘上波幅、腕-肘下MCV、肘下-肘上MCV與其健側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患者患側尺神經感覺神經潛伏期、波幅、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與其健側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
2.3 高頻超聲檢查結果與神經電生理變化及術中所見比較
所有CTS患者均經手術治療,手術證實占位102例,其中肘管內囊腫53例,神經纖維瘤15例,神經鞘瘤34例;慢性肌腱損傷彌漫性粘連所致卡壓21例;骨性關節炎導致尺神經水腫85例,外傷后神經瘤形成2例。具體超聲圖像見圖1,術前超聲、體表標記、術中及手術切除囊腫標本見圖2。其中11例神經電生理檢測無異常者,經手術證實為尺神經炎性水腫,7例超聲未見明顯異常者,經手術證實為尺神經與周圍組織發生了粘連性病變。術后證實有107例尺神經部分受壓、水腫變細致。
3 討論
CTS的發生與肘管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密切相關,肘管位于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是一個隧道樣骨性纖維鞘管結構,表面由深筋膜覆蓋,尺神經、尺側副動脈和一些結締組織填充于肘管之中。各種肘關節的急、慢性損傷及勞損均可以引起肘關節軟組織的充血水腫、神經粘連、瘢痕組織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變,因此CTS又稱遲發性尺神經炎。在肘部尺神經位置表淺,緊鄰肱骨內上髁尖部的后方,在肘關節屈、伸運動時,由于肘管的骨性纖維管較長,肘管形態和容積容易發生變化,從而產生肘管卡壓的癥狀[1-4]。在CTS卡壓早期,尺神經由于局部缺血、缺氧等微循環障礙,導致尺神經卡壓處神經軸突變性,隨著病程的發展加之尺神經受到長期的反復壓迫與摩擦,逐步發生尺神經的神經束及神經外膜進行性增厚,隨著卡壓程度的加重,最終導致不同程度的階段性脫髓鞘改變[5-6]。
尺神經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手內肌,主管手的精細動作,CTS典型臨床表現為尺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障礙,以小指、環指為著,表現為手動作笨拙、喪失靈活性,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出現骨間肌和小魚際肌萎縮,手指內收、外展受限、手無力、“爪形手”畸形等,早期在神經傳導上主要表現為傳導阻滯或傳導減慢,損害以缺血缺氧為主,晚期以軸突損害、脫髓鞘改變為主,早期確定尺神經受損部位及評估神經受損的程度十分重要。神經損傷后期發生脫髓鞘改變功能恢復將不可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部肌肉一旦受累則難以功能重建,最終導致手部肌肉功能的永久性喪失。隨著臨床神經電生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神經電生理檢查能夠對尺神經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在診斷神經損害及其嚴重程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CTS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巨大作用[7-8],報道稱其敏感性為37%~86%,特異性為95%以上[9],與本研究相符。
高頻超聲能夠清晰顯示損傷神經兩端增粗,中間變細扁平,回聲減低現象,變細扁平處即是神經的卡壓處。本組11例神經電生理檢測無異常的病例中,超聲顯示尺神經回聲減低、CSA略大于正常對側,經手術證實為尺神經炎性水腫,神經電生理是依靠表面針刺激復合肌肉動作電位或復合神經動作電位反饋信號來幫助定位的,假如神經被組織遮蓋,造成神經電位關閉,則神經電生理檢測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還有可能是為尺神經卡壓處神經發生了代償性修復。另外本組7例超聲未顯示明顯異常,神經電生理檢測提示傳導速度減慢,后經手術證實為尺神經與周圍組織發生了彌漫性粘連病變,考慮原因可能為尺神經卡壓局部發生了營養障礙、軸突損害、脫髓鞘改變等,甚至神經傳導阻滯特有的病變,此時高頻超聲檢測尺神經聲像圖及CSA無明顯異常。本組術后證實有107例尺神經部分受壓、水腫變細致遠心端神經增粗呈神經瘤樣改變,神經卡壓處軸漿流通過障礙,尺神經纖維乏氧,導致神經電生理顯示潛伏期延長、神經傳導速度減慢[10-11]。有研究顯示,高頻超聲檢查肘管內尺神經最大CSA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93.3%和97.5%[12],本研究CTS組和對照組CSA及神經電生理神經傳導速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高頻超聲與神經電生理檢測指標的聯合,能夠有效提高CTS術前的確診率,明確神經卡壓病變的部位、范圍、性質及與周圍組織關系,對臨床定位診斷、明確CTS病因提供重要依據[13-18],為CTS臨床判斷、術后評估、手術效果及病例復查提供可靠的依據。高頻超聲成像技術診斷外周神經卡壓已逐步應用于臨床,是輔助臨床診斷解剖變異和占位性病變的有利工具。高頻超聲成像技術可清晰顯示尺神經卡壓相關結構變化及卡壓征象,提供病變的部位、范圍、性質及與周圍組織關系,通過對尺神經卡壓處及卡壓近端水腫處直徑和CSA測量,進行卡壓處體表定位標識,指導臨床采用微創切口進行尺神經卡壓松解術,從而實現減少手術損傷、縮短手術時間的目的。
CTS是臨床上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延緩診治可導致手部肌群萎縮和手尺側感覺異常,并最終導致“爪形手”畸形和手功能的永久喪失,故該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預后有重要的意義,高頻超聲成像技術與神經電生理檢查二者聯合可明確CTS的病因,大幅提高CTS患者手術前的確診率,通過精確定位卡壓部位,為CTS微創手術切口和治療方案的選擇及術后效果評估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月香,曲文春.肌骨超聲診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79.
[2] 王金銳,劉吉斌.肌肉骨骼系統超聲影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168.
[3] Practice parameter for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in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summary statemen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J]. Muscle Nerve,1999,22(3):408-411.
[4] Karatas A,Apaydin N,Uz A,et al. Regional an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elbow that maypotentially compress the ulnar nerve [J]. Journal of Shoulder & Elbow Surgery,2009, 18(4):627-631.
[5] Beekman R,Schoemaker MC,Van Der Plas JP,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 in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 [J]. Neurology,2004,62(5):767-773.
[6] 金永紅,華棟.高頻超聲在上肢外周神經損傷性疾病的應用價值[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32(6):126-128.
[7] 陳臣,劉艾琳,史其林,等.超聲診斷在周圍神經損傷應用價值的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4):367-370.
[8] 夏憲軍,劉南平,葉秀芳,等.神經電生理聯合超聲檢查在肘部尺神經卡壓損傷中的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2):118-121.
[9] 張蘊楚,陳定章,羅二平,等.腕管綜合征和肘管綜合征的超聲影像學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9,23(11):729-731.
[10] 于昕,彭亮亮,柯開富,等.神經電生理檢查對肘管綜合征患者早期診斷意義[J].交通醫學,2010,24(4):335-336.
[11] 王會含.肌電圖聯合高頻超聲檢測在肘管綜合征定位定性診斷中的應用[D].吉林:吉林大學,2013.
[12] 林利,楊梅,王華松.高頻超聲聯合神經電生理檢查在尺神經卡壓定位診斷中的應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9):905-909.
[13] 曹洪艷,陳定章,叢銳,等.高頻超聲在肘管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8,24(6):546-548.
[14] 吳道珠,倪雙雙,羅洪霞.高頻超聲技術診斷肘管綜合征的價值[J].醫學影像雜志,2010,20(2):230-232.
[15] 楊運平,徐達傳,許本柯.肘管的應用解剖研究[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0,18(1):8-10.
[16] 秦冰娜,劉煒,石穎,等.高頻超聲在肘管綜合征中的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2,14(3):238-239.
[17] 程懌,陳偉民,王怡.高頻超聲診斷肘管綜合征[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12):2254-2257.
在義烏的800余位人大代表,深入水庫、山塘、河溪,開展“走一遍、看一遍、查一遍、獻一計”活動,查找污染源,梳理存在問題,分析癥結原因,提出建議意見。促使義烏江沿岸存在嚴重污染的32家違法制砂場被徹底關停取締,500多家低、小、散且存在嚴重污染的低端制造業被關停或限期整改……
8月14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茅臨生在義烏檢查工作時,對義烏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800位人大代表一線查找水污染源
烈日炙烤著大地,田間河流邊的溫度蒸籠一般。8月16日中午時分,義烏市義亭鎮航慈溪兩側,當地的十多位市、鎮人大代表鉆入樹叢,砍掉瘋長的雜草,他們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排放到這條溪的污水到底從哪里來?
與此同時,在義烏稠城、赤岸、上溪等各鎮街的近800名人大代表都行動起來了!全市四級人大代表正按照各自聯系的片、區、網格,展開查找“水污染源”專項行動。
在北苑、江東等街道,人大工委先后多次組織代表開展這樣的“在一線”行動。代表們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保護生態、消除水污染源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保護生態,保護水源環境。
在上溪、赤岸等鎮,人大主席團組織代表精心安排“明察暗訪”,跑田間地頭、進工廠車間,認真查找每一處水污染源,并將查找情況填寫在“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登記表上,考察時間、地點、河流名稱、水污染情況等一目了然,提出整治目標、監督整治工作的意見建議,既切合實際又具有可操作性……
與此同時,義烏市各級人大代表還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開展的“碧劍一號”行動,對義烏江沿岸存在嚴重污染的違法制砂場進行了集中整治;參與“碧劍二號”暨碧水商城打擊偷漏排“零點行動”,以雷霆之勢對偷漏排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市人大代表夏學堆說,代表查找水污染源,在一線深切地感受到了水污染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最直接地了解到人民群眾盼碧水的心聲,更讓自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
來自義亭鎮隴頭朱的朱姓鎮代表說,看了一些“秘密”排污口,真讓人心驚肉跳,一定多提建議意見,督促政府盡快讓這些“排污口”消失!
人大代表亮身份:“我是監督河長”
8月16日,烈日炎炎。省人大代表何德興頭戴草帽,走在由他任“監督河長”的城西街道銅溪沿岸。“除了銅溪,我還是后溪的監督河長,分別監督兩條河各400米長區域的水質。”何德興說。
在義烏這次“碧水商城”行動中,何德興成了一名“監督河長”。被公布為監督河長的當天,何德興就接待來訪選民3批次,其中有一批次選民反映后溪水環境質量逐年下降、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針對選民反映的問題,何德興一一記錄在案,并及時將問題反饋給有關單位。
“河道保潔是政府做的事,怎么還要你們人大代表負責?”有的村民對此有些不解。“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必須為百姓辦實事。我擔任這‘監督河長’的職務,就是為了發揮代表的監督作用。”何德興說。
為了掌握實情,他每天與城西街道創建辦、建管站的有關負責人一起巡查河道的水環境狀況,通過對村、社區、企業進行走訪,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偷漏排的現象,農村衛生死角多,周邊群眾對此怨聲較多。
“從督查情況來看,造成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企業污染廢水直排,農戶未做好雨污分離和截污納管、農村污染隨意排放等。”何德興說。通過督查,他就如何控制水污染源、清除河道淤泥雜草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義烏在水污染治理中,全面實行河長制,每條河都有一位河長,市領導任“河長”,鎮街黨政主要負責人任“執行河長”,而許多人大代表則擔當起了“監督河長”的角色。
8月16日,市人大代表施澤涌多了一個身份――城東河的“監督河長”。這一天,北苑街道人大工委召集轄區人大代表舉行了隆重的任命儀式,給城東河、城中河、城西河、洪巡溪、楊村溪等“三河兩溪”聘請了“監督河長”,并當場給5位人大代表發放了聘書。
城東河途徑北苑街道大三里塘、小三里塘、樓店及建設新村后流入稠城街道,全長約1500米。“這監督河長的名稱可不是隨便給的。它有特殊的職責:宣傳水環境治理政策、查找水污染源、收集對水污染治理的意見和建議、督促整治方案落實……”說起被任命“監督河長”,施澤涌顯得頗為自豪。
市人大代表楊可武是北苑街道洪巡溪的“監督河長”。自擔任該溪的“監督河長”后,楊可武通過走訪,及時將問題反饋給有關單位。“洪巡溪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河道內的雜草、淤泥將通過大型機器設備進行清除;對直排污水入河道的生產經營單位,將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整治。”楊可武說。
每位擔任“監督河長”的人大代表,就像“螞蝗”一樣,緊緊“盯”住每條河流的水污染源不放,緊緊“盯”住水污染的整治工作不放。
人大代表來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與人民群眾有著千絲萬縷、根深蒂固的聯系。治水行動,人大代表堅持走在一線,查水污染源頭、獻立竿見影之智、展人大代表為人民風采。
代表示范,帶動全市200萬市民自覺行動
水!水!!水!!!“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主題活動開展一個多月來,義烏全市13個鎮街人大通過組織四級人大代表對各轄區的河溪、山塘水庫等實地視察,紛紛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稠城街道轄區內有東青溪、洪溪、六都溪等,均為義烏江支流。“東青溪全長10.7公里,流經9個村(社區),該溪原本清澈見底,可如今整條溪流積污嚴重,溪水漆黑,臭氣熏天。特別是蘇溪和荷葉塘段成為蚊蟲的孳生地。”市人大代表陶光明曾提出整治東青溪水環境污染的建議。
清水為何變成臭水?人大代表們認為,除了工業廢水,還有很重要的污染是生活污水。為此,根據河流斷面,稠城街道人大工委將36名市人大代表分為4個行動小組,查找污染源,提出整改建議,并安排2名代表負責材料收集整理。
8月16日下午,市人大代表趙榮春在開展對洪溪的水環境檢查中發現,施工人員正在實施截污納管工程,水質也得到了明顯的好轉。“河道臟、亂、差,一直是農村環保的短板。通過人大代表的監督,洪溪的截污納管工程已接近尾聲,河面的水干凈了,積聚的淤泥不見了,困擾多年的臭氣沒了,老百姓也樂了。”趙榮春說。
“目前,街道已經關停60家印染小作坊,同時,我們還提出了加快實施農村雨污分流、加大工業企業排污監管、加強專項整治等建議20余條。下一步,我們將對這些問題和建議的落實情況實行一對一跟蹤督查,促進整改到位。”稠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陳旭春說。
在義亭鎮,代表們花了3天時間,沿鎮域的銅溪、缸窯溪、航慈溪的兩側走了一遍,找到20多個“秘密”污水排放口,提出了水污染整治的建議意見30條。對此,鎮黨委政府隨即制定完善了這三條溪的“一溪一策”整治方案。
目前,該鎮已先后關停或限期整改溪流兩岸的污染小企業30多家,養殖場(點)近百個,溪流的清淤、生態改造等工程近日將陸續啟動。
稠江街道轄區有城南河、香溪、楊村溪三條內河。代表們在實地走訪中看到堆積如山的河道淤泥和泛黑泛臭的河水,當即督促街道建設、創建、農辦等部門要形成合力,加快清淤工作。
北苑街道轄區的17名人大代表走訪村(居)、社區20個,走訪各類生產經營單位185家,參與督促關停企業近百家……
代表們對溪流沿岸商戶居民耐心宣傳生態環境生活理念,引導廣大群眾支持、參與義烏江及其小流域水環境整治,從關心身邊(家鄉)的河溪做起,身體力行,以實際言行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參與到保護水環境、改善水質的行動中來。
關鍵詞:PPP模式;河道治理項目;運作模式;資金結構;優勢;問題及建議
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速度不斷加快,城鎮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城市水環境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截止到2021年6月,據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數據顯示,全國PPP項目數量為25691個,其中環境治理方面的項目有2350個,有不少項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云南大理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PPP項目,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錫林湖、濕地生態水系治理工程PPP項目,安徽靈璧縣城區水環境治理工程PPP項目等。這些項目都使得當地的水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是河道治理PPP項目的成功典范。河道治理是一項復雜性極高的任務,需要系統的技術、管理體系及持續的資金支持。雖然近些年河道治理PPP項目快速發展,但由于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以及相關法律不健全等問題,PPP模式在河道治理項目的應用仍然相對較少。
1PPP模式的概念、特征
1.1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的概念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官方機構和學者都有各自的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4]272號)指出,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有學者認為,PPP模式是指在政府與民營資本方合作過程中,民營資本方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實現政府職能的同時,也為其自身帶來利益。綜合各方定義,筆者總結出:PPP模式就是政府通過給與社會資本方一定的收益,使其代替政府為公眾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1.2PPP模式的特征
PPP模式有三個重要特征:伙伴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1)伙伴關系是PPP模式中最為重要的特征。伙伴關系的核心問題是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所追求的目標是相同的,即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最大化地實現公共服務。在此目標下,私營部門可以實現利益的追求,公共部門則可以實現社會綜合效益的追求。(2)合作的目的是利益共享,這便是PPP模式的第二個特征。所謂利益共享,并不是合作雙方分享利潤,而是公共部門在保證私營部門一定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會控制私營部門可能獲取的高額利潤。這是因為PPP項目大多帶有公益性質,不以實現最大收益為目的。共享的利益除了項目的直接可觀收益,還包括項目潛在的長期穩定收益。(3)PPP模式的第三個特征是風險共擔。PPP項目一般規模較大、建設周期較長、合同復雜,過程中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很大。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各司其職,各自承擔善于應對的風險,如項目運營后,私營部門達不到預計收益,則公共部門可以通過津貼補助等方式來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在管理領域,私營部門則可以發揮其優勢,承擔大部分的管理職責,從而規避公共部門易發的“道德風險”,由此將項目整體風險最小化。
2河道治理PPP項目的運作模式及資金結構
2.1項目概況
濟南市濟陽區大寺河河道治理綜合提升PPP項目(以下簡稱“本項目”)位于濟陽區西北部,北至正大波村、西至勞市望村,南至藥谷廟村、區城鄉水務局,包括大寺河流域及兩岸區域。本項目總投資88365.75萬元,項目工作內容包含大寺河河道修整工作、河道橋梁建設、相關綠化工作等。本項目的回報方式為“政府付費”,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的運作模式,政府與中標社會資本方的合作期為17年。項目合作范圍包括對大寺河河道進行設計、建設以及運營。設計階段由社會資本方進行大寺河河道的設計工作,完成后報濟陽區政府審批,初步要求項目河道長度為4300m,藍線寬度為300m;橋梁工程共建設跨河橋梁5座,其中光明街橋、新元大街橋擬設計橋寬為50m,永康街橋、開元大街橋、富陽路橋擬設計橋寬為40m;河道兩側景觀綠化占地約900000m2。建設階段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橋梁建設工程以及項目范圍內的道路硬化、廣場鋪裝、設施配套等景觀綠化工程等。運營階段主要進行河道維護,相關設施設備巡查及檢修,環境綠化清潔管養等工作。
2.2運作模式
本項目采用BOT的運作方式(見圖1)。濟南市政府授權濟陽區城鄉交通運輸局作為項目的實施機構,與中標的私人企業一起出資建立PPP項目公司,并簽訂合同。濟陽區城鄉交通運輸局負責協調相關部門配合項目建設過程中辦理相關手續資料,同時負責項目的監督、考察、撥款等工作。項目公司負責辦理運營過程中的相關手續、投融資、建設以及一定期限內的運營直至移交給政府。項目合作期滿后,項目公司要將項目的全部資產及運營維護權、收益權等全部無償交給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并且要達到雙方約定的移交標準。圖1BOT運作模式圖
2.3項目資金來源及出資比例
大寺河河道治理PPP項目總投資88365.75萬元。PPP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8365.75萬元,占總金額的20.78%,其中濟陽區城鄉交通運輸局出資代表占股3%,金額為550.97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自有資金;中標社會資本占股97%,金額為17814.78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自有資金。項目總投資與項目資本金的差額部分占總投資的79.2%,擬由項目公司通過銀行貸款、信托、基金等渠道籌集。項目完成后,年平均運營補助為11120.94萬元,年平均經營成本為781.58萬元。
3PPP模式在河道治理項目中的優勢及存在問題
3.1本項目采用PPP模式的優勢
(1)緩解政府財政及管理壓力。本項目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僅耗資巨大,且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PPP模式的引入使得政府從項目建設的參與者轉變為監督者,責任更加明確。本項目在運營的前4年風險較大,由濟南政府對中標社會資本方進行補貼;4年之后,政府將不再承擔PPP項目的任何風險;項目運營8年之后,社會資本方要按照合同規定的標準,逐步返還政府的前期補貼。這不僅彌補了政府的資金缺口,而且極大緩解了政府的管理壓力。(2)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河道治理項目關系到民生及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基礎設施落后會導致河道環境變差,直接影響河流的防洪排澇功能。PPP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民營部門在管理、技術、效率、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以最低的成本投入,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且大寺河河道治理PPP項目有可觀的收益空間,給社會資本帶來了投資動力。(3)風險分擔體系合理。正如前文提到的,PPP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風險共擔,本項目建立了科學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合理評估并分攤不同類型的風險,比如法律的調整、變更,政府的信用等風險,由政府承擔;融資、市場等方面的風險,社會資本方的控制能力會強于政府部門,且關乎其利益,所以由社會資本方來承擔。對于不可抗力風險,政府和社會資本方都有能力承擔,根據設置的相應的分擔機制一起分擔。
3.2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政策法規不健全。本項目耗資巨大且回收成本時間較長,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和長期可持續發展。PPP項目在我國出現時間不長,2014年之后,國家陸續頒布了一些支持PPP項目的指導文件,這些文件在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中有著宏觀指導意義,但由于PPP項目的復雜性極高,建設周期較長,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時,發揮的作用便相當有限。比如本項目中關于社會資本方的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就引發了爭議,因為沒有具體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投資回報率應該是多少。政府通過市場調查并咨詢了相關金融機構的意見,最終確定投資回報率為6.47%。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推進PPP模式在河道治理項目中的應用的保障,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監督體系,明確在合作中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權利義務,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損害,特別是公眾的利益。政府對PPP項目的干預不宜過多,應建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同時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新型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自主投入到河道治理建設中來。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要注重法律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若朝令夕改,政策的隨意性過大,則社會資本方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2)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及專業人才。從管理機構來看,目前PPP項目一般由各部門自行管理。在本項目招標采購階段,政府部門內部由于分工不明確、缺乏相關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導致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暢,內部管理混亂,大大降低管理效率。加之PPP項目通常周期長、涉及專業廣泛、復雜性高,需要一大批具有法律、金融、財務、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全面型人才,但每個PPP項目都有其獨特性,能夠擔此重任的人才鳳毛麟角。PPP項目的復雜性決定了勝任這項工作的必須是涉獵廣泛的復合型人才,而PPP項目人才匱乏已成為行業內普遍現象,因此要鼓勵高校、社會企業或其他機構組織進行專業人才培養。人才的培養要符合市場的需求,并有渠道地輸送到我國PPP項目中,逐漸形成一個符合我國PPP項目要求的人才培養與輸送模式。同時要引進國外優秀人才,鼓勵國內相關人士去國外學習先進經驗。(3)加強機構建設,增強項目的開發與儲備能力。在本項目中,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的合作沒有統一的部門,且在公共部門層面分工不明確,加之缺乏相關專業人才及經驗,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對所有的PPP項目進行統一管理,機構內部再對各項目進行細分,對地方政府普及PPP項目專業管理知識,提供專業咨詢服務,進而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及管理專業性。設置的專門的管理機構同時要負責PPP項目的開發與儲備,也就是PPP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工作。進行PPP項目的建設不能盲目跟風,特別是河道治理項目大多耗資巨大、風險高且復雜性極大,若對PPP項目的適用性理解不到位,則很有可能直接導致PPP項目的失敗。只有做好項目的前期論證,確保PPP模式的適用性,才能在項目的建設中提高運作效率,并且充分發揮PPP模式的優勢。
4結語
【關鍵詞】河道管理; 問題;生態治理;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河道管理產生了諸多環境問題。為了根本性地改善當前的河道環境,解決當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河道原有的旅游、娛樂、景觀、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等多方面的功能。在當前的形勢下,迫切需要加大河道保護工作。下面闡述分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應該采取怎么樣的措施和建議,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1 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
國家相關法規的設立和管理體制的設置,使大小河流長期處于幾個部門的共同管理,形成職能交叉、配合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管理格局,體現在城區主河道、偏遠地區的小支流上超標排污,偷倒垃圾,污染河道水體、生態,人為損壞堤岸、河道景觀設施,點燃河道荒草圈地種菜,攀折河邊綠化帶花木等等,有禁無止。盡管《河道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設施管理條例》等法規都有明文規定,但類似事件還是接連發生,難以根除。究其原因,都是管理不統一,管理責任沒有落到實處,管理措施銜接不上,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制約依法管理河道。
1.2 河道污染嚴重
部分群眾環保意識不強,向河道內排放污水,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丟棄動物尸體、堆積植物秸稈等,使河道變成“藏污納垢”之處,污染了河道水體破壞了水生環境,傷害了河道生態健康,誘發各種疾病。衛生、環保相關單位宣傳單一,工作被動,未能制止各種危害河道的行為和事件發生,使河道臟、亂、差現象進一步加重。
1.3 城鎮化建設沖擊了河道的整治和管理
各地政府為解決城鎮住房、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改造升級所需土地,爭先向河道開戰,非法侵占河道灘地、水域、護岸地、護堤地等。且建設標準不高,降低了城鎮防洪能力,違犯了涉河工程項目審批監管法規程序,對依法管理河道產生沖擊。
1.4 圍河造田降低了河道管理職責
近幾年,一些地區不考慮損毀土地地理條件,也不進行復墾可行性論證,借用國家土地復墾政策和資金,違法自然規律圍河造田,實施移民搬遷,占用護岸地、護堤地并向河道內延伸,使河道灘涂濕地萎縮,河流沼澤化進程加快,地表徑流調蓄困難,水生動植物資源衰退、種類減少,汛期人傷房毀等惡果,嚴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職責履行。新捕河地區部分村組,未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在當地土地管理部門的支持下,對新捕河河支流灘地大面積圍墾,擴大村組耕地面積,修建村民住宅。汛期一場洪水使新修的水泥路垮塌,新建的房屋地基下沉、墻體出現裂縫,圍墾的土地布滿了砂石。
2 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河道管理是一項事關社會文明進步、百姓安居樂業的綜合性民生工作,涉及水利、國土、城建、環保、環衛、綠化、企業等方方面面,要實現“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管理目標,全面貫徹河道管理法律法規是關鍵,自覺履行部門職責依法開展建設是前提,顧全大局,緊密配合,共同治理河道是保障。
2.1 河道管理落實責任制
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首長負總責,河道流經區域黨政主要領導負主責,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機制。建立市縣(區)河道管理機構與河道流經區域政府相關部門間的溝通制度,研究分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交流探討河道管理的有力舉措,安排部署下一階段河道管理工作任務,相互配合、協調溝通機制。建立污水處理排放目標管理與河道“臟、亂、差”治理責任制,環保、環衛、城建及相關部門履行職責監督機制。落實河道管理任務、夯實河道管理職責,加強河道管理,避免河道內亂批亂建、亂挖亂倒亂排等違法行為案件的發生,杜絕相關職能部門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消極怠慢、配合不力等不良行為作風。改革水權,擴大污水處理投資與污水凈化技術,力爭徑流污水、村鎮污水、企業污水、城市污水達標排放,減少河道水體污染,凈化河道水質。新捕河地區河道站綠化河道堤防、清除河道雜草、清理河道垃圾、清潔河道衛生、查處侵占河床修建農家樂、向河道內傾倒渣土等惡性違法案件,就是在區政府、區環衛站、區國土局、區執法大隊的大力配合下開展地。
2.2 依法保護河道生態環境
在涉河工程建設、城鎮公用設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堤岸綠化、河道景觀設計、涉河工程建設審查監管等方面,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以河道管理法律法規為準繩,以保護河道水生環境為最終目的,突出河道生態功能,體現“人水和諧共處”理念。不得侵占河道濕地、水域、灘地,不得破壞生態林,高起點超前規劃高標準建設。既彰顯地域文化,張揚民俗風情與現代建筑格調的,又集生態工程、民心工程為一體,最大限度的發揮河道生態功能與工程設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保護河道生態健康,維護河道水生環境,保障動植物繁衍生息。
2.3 河道日常管理的措施
2.3.1 河道保潔
水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河道自然狀況建議政府建立村組、鄉鎮、縣區河道保潔專業化隊伍,劃分保潔責任區,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落實保潔責任,負責責任區河道水面、堤岸、綠化帶、景觀設施的保潔和管護,城區則納入城市園林、環衛管理,同時應接受河道管理機構的督查檢查,以實現水面無垃圾、無漂浮物,水中無大面積水草,堤岸路面無垃圾和雜物,花草樹木無枯死,公共設施無損壞。保潔經費列入社會公益事業支出,由市縣(區)兩級財政納入預算予以撥付。
2.3.2 河道稽查
堅持河道管理稽查,及時發現、依法制止、嚴厲打擊河道內亂采亂挖亂建,危及堤防、護岸、涉河工程設施安全的河道違法行為和事件。促進環保、環衛、園林、市政等部門加強河道水質監測、衛生保潔、堤岸綠化、涉河工程設施建筑物維護等,增強與河道管理機構之間的相互溝通與協作,共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執法素質,還河道生命健康,還河道護岸、堤防、涉河工程設施建筑物一個安全運行的外在環境。
2.3.3 河道監測
做好河道水質監測,促進村鎮、城市截污工程建設,促使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以補給河水,縮短河水置換周期,提高河水自凈能力,改善河道水生環境。合理設置河道取排水口,適時調度河水防止枯水期河水斷流,準確測算河水納污容量確定河道納污標準,切合河道實際規劃建設水功能區等。做好河勢與涉河工程設施監測,為河道演變分析、涉河工程設計建設提供數據,為依法拆除河道違法建筑、限期改建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涉河工程設施及建筑物提供依據,為河道采砂整治與采砂規劃編制、涉河工程設施安全運行、防汛減災等提供保障。
2.3.4 河道安全檢查
堅持河道護岸、堤防、涉河工程設施安全檢查,及時拆除河道違法建筑、限期改建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涉河工程設施及建筑物,為河道安全度汛創造條件。堅持涉河工程項目建設安全檢查,力求建設單位、施工企業按照涉河工程建設申報審批程序、技術標準、河道管理規定等進行施工建設,形成以堤防、護岸、涉河工程設施
2.3.5 河道管理制度完善
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使河道功能的多樣性日趨明顯,河道管理機構不應固守陳規,應當與時俱進,因時利勢積極制定、出臺《河道衛生保潔管理辦法》、《水源保護區保潔規定》等相關法規制度,堵塞河道管理缺位,彌補管理存在不足,剔除不合時代之處,以適應新形勢下河道管理需求。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素質立足于各大媒體定時宣傳河道管理法規,各種群眾性集會與重要活動宣傳河道管理法規。在城鎮顯要位置設立宣傳標牌,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河道管理法規。要著眼于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發揮,對違法行為事件及時曝光,查處狀況追蹤報道。設立舉報電話,聘請義務監督員,征集河道管理意見、建議。在城鎮主要河段配置垃圾桶、果皮箱,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俗,增強保護水環境意識,有效推動河道管理參與機制的形成。
參考文獻
此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沿河沿岸的居民,這些人群生活在河流附近,對“五水共治”的各項工作及成效有著更為直觀的了解,使調查的結果更具說服力。根據各鎮街平原村的分布抽取20個村,每個村計劃完成15份樣本,計劃共完成調查問卷300份。調查采用入戶調查和簡單隨機抽樣方式,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00份。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公眾對“五水共治”整治情況知曉程度和滿意程度僅有40.9%和62.8%。
1、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經過化糞池沉淀后排入河流。在對“您家產生的生活污水是怎么處理的?”問題的調查中,有72%的被調查者選擇“經過化糞池沉淀后排入河流”,有20.3%的被調查者選擇“納入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還有7.3%的被調查者選擇“直接排入河流”。選擇“納入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都為城區沿河居民。
2、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在對“你們當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處理的?”問題的調查中,有9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村統一收集處理”,僅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隨意堆放,自行處理”。
“五水共治”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要正確對待整治狀況。
1、僅半數以上沿河居民知道“五水共治”整治情況。在對“您知道我市各地正在開展的“五水共治”嗎?”問題的調查中,有17.5%的被調查者選擇“知道,比較清楚”, 有39.3%的被調查者選擇“聽說過,但具體不太清楚”,有43.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知道,沒聽說”, 計算知曉率僅為40.9%。沿河居民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紙和網絡了解“五水共治”整治情況,有57.1%的人通過電視新聞了解,有25.9%的人通過報紙了解,有31.2%的人通過網絡、微博、微信了解。
2、近三分之二沿河居民滿意“五水共治”整治效果。在對“您對我市前一階段“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 的效果滿意嗎?”問題的調查中,選擇“滿意、較滿意、一般”的被調查者占66%,選擇“不太滿意、不滿意”的被調查者占16.3%,選擇“不知道”的被調查者占17.7%。針對66%的滿意居民,當問到“若滿意,您認為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有哪些?”的問題時,有77.3%的被調查者認為“河面漂浮物的打撈和保潔”有明顯成效,2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河道清障、河岸駁坎”、“沿河垃圾箱配備”、“治理亂倒、亂拋垃圾垃圾”、“清運、填埋工作”等工作有明顯成效。針對16.3%的不滿意居民,當問到“若不滿意,則主要是哪些方面不滿意”的問題時,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滿意“還有很多污染的河水沒有治理”;超過三成的被調查者不滿意“治理力度不大,存在應付或造假”、“邊治理邊污染,出現反彈和回潮”、“只治理大的河流,小的黑臭河都沒有動”;超過一成的被調查者不滿意“工作不細,治理成效不明顯”、“治理后續工作沒有跟上,造成浪費”、“宣傳工作沒跟上”。
1、“固體垃圾傾倒污染”、“生活污水、糞便直接排放”、“重污染企業未搬遷,企業污水亂排放現象很嚴重”是沿河居民心目中水污染的主要形式。調查數據顯示,42.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固體垃圾傾倒污染”現象,42.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生活污水、糞便直接排放”現象,35%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重污染企業未搬遷,企業污水亂排放現象很嚴重”現象,13.7%的被調查認為在河道邊存在“餐飲業污染”現象,10.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農業生產污染嚴重(農藥、化肥等)”現象,7%的被調查認為在河道邊存在“畜禽養殖污染較多”現象,6.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船舶油水污染”現象。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污染源查找工作,加強防范。
2、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沿河居民保護意識差,邊治理邊污染”、“ 管理部門執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整治周期長,難以持久”。調查數據顯示,52.3%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沿河居民保護意識差,邊治理邊污染”,45.7%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管理部門執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39%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整治周期長,難以持久”,33.3%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工業、商業和農業主要污染難以根治”。提高居民素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實際的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3、與上年相比,沿河居民感覺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明顯好轉。調查數據顯示,在訪問的7個項目中(表1),只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兩個項目,達到半數以上的居民同比感覺好轉,分別有71.33%和64%。而“重污染行業整治”和“養殖行業整治僅27.33%和18.33%”。
表1:沿河居民對“五水共治”整治情況與上年同比反映情況
單位:%評價方面明顯好轉略有好轉基本不變略有惡化明顯惡化說不清1.垃圾河清理23.00 48.33 23.00 1.33 0.67 3.67 2.河邊違章建筑9.67 28.33 40.00 2.67 0.00 19.33 3.河道兩邊的綠化15.00 23.67 51.33 3.00 1.67 5.33 4.污水處理情況8.33 36.67 44.00 4.00 0.00 7.00 5.生活垃圾集中處理17.67 46.33 31.00 1.33 0.67 3.00 6.養殖行業整治7.00 11.33 31.67 3.00 0.33 46.67 7.重污染行業整治8.00 19.33 28.67 3.33 5.00 35.67 五、小結和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調查顯示,有30%的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為“開設電視專欄,直接曝光污染水環境的現象和行為”,有19.7%的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 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群眾配合支持和參與”。要把“五水共治”作為促轉型、優生態、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抓緊在全市進行更深、更廣、更細地宣傳發動,提高居民的素質,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五水共治”的積極性,形成全民參與的浩大聲勢和濃厚氛圍。
她是土生土長的新橋人,對那片土地,對生活在那里的群眾,有著特殊的感情。一直以來,她將心比心,以情換情,真心實意地全力為民代言,替民行權。
致力生態 用心保護家鄉熱土
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是金麗丹腦海深處對家鄉的記憶。為了找回這樣的畫面,自當選區人大代表以來,她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生態建設方面的視察、評議活動,并就環境保護、城市建設提出建議意見。
2013年夏天,新橋街道永康巷周邊住戶找到金麗丹,向其反映永康巷河道污染問題,又黑又臭的溪溝,已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飲食起居。得知此事后,金麗丹馬上沿著這條黑臭溪溝走了一圈,發現不僅河道里污水橫流,岸邊也是垃圾遍地、污水四溢。隨后,她又多次走訪村民、片區干部,分析永康巷溪溝污染的原因、解決辦法,并向區八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了《關于要求治理永康巷溪溝污染的建議》。為了讓該建議真正落地,她又多次與承辦單位溝通面商,有力推動溪溝疏通、截污納管,以及日常保潔工作制度化,并呼吁周邊居民一起參與整治,徹底改變了永康巷溪溝的黑臭現狀。
2015年初,金蟾社區來了位老人,她手里拎的袋子里面裝滿了舊電池。老人把袋子鄭重地交給金麗丹,并囑咐道:“這些是我家用過的電池,我不知道扔哪里,又不能隨便丟,就送到社區來了,麻煩你們統一處理一下。”聽了老人的話,金麗丹很受啟發,是不是應該在社區里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可回收后,該如何統一處理廢舊電池,有關部門還沒有相應的辦法規定,這讓金麗丹準備在社區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的計劃陷入了僵局。
不過,金麗丹對此的關注并未止步,她又到其他社區就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工作開展調研,并計劃在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相關建議,從而切實消除這個污染環境的“小型炸彈”。
為民解憂 讓老小區換新顏
金麗丹長期奮戰在基層崗位,社區干部和人大代表的雙重身份,為其更好地為民代言提供了條件。
金蟾社區有一批90年代的老小區,當時由于受條件限制,設計標準較低,小區內部配套不完善。加之多年失修,現如今這些老小區房屋破舊、環境臟亂差,居民活動場所、公共綠地、停車場、消防等配套設施也已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
為了掌握更詳細的情況,金麗丹挨個走遍了新橋街道的每一個老小區的角角落落。看到風化的外墻,殘破的樓頂,斑駁的鐵欄桿,聽到群眾的無奈之聲和殷切期盼,她覺得自己該為這些群眾盡些綿薄之力。在甌海區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金麗丹提出了《關于加強新橋老住宅區配套設施建設維修的建議》,督促新橋街道投資600萬元,全面啟動7、11組團舊住宅改造提升工程,共有1260戶居民受益。
自那以后,金麗丹幾乎天天都會去各個組團察看改造進度,并就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目前,這些老小區已作為市級樣板社區進行改造,不僅改造了小區道路、建筑、景觀,還重點完善了小區道路微循環、地下管線管網、屋頂違章改造,使整個老小區煥然一新。
為了讓其他老舊小區的人居環境也能得到改善,金麗丹第二年又提出了《關于對新橋老住宅區6、8、10、12組團配套設施進行改造提升的建議》,推動新橋6、10組團整治工作啟動。目前,有關單位也已承諾下一步將啟動新橋8、12組團的整治工作,逐步推進新橋街道舊住宅區整治工作。
搭建平臺 當好“金牌”代言
金麗丹是土生土長的新橋人,大學一畢業就回到家鄉從事社區工作,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她深愛的家鄉和基層群眾。從社區委員到社區黨總支書記,金麗丹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挑著居民群眾的信任,一頭挑著黨和政府的重托。
老舊住宅小區的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因“搶”車位引發的鄰里糾紛也屢見不鮮。為此,金麗丹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后,向有關單位提出了改部分小區綠化為停車位的建議,使小區多出了200個固定生態停車位,加上規范管理臨時流動車位,讓小區業主600多輛車都能得到有序停放。
為了能讓基層群眾有更多反映民情的渠道,金麗丹還積極推動代表聯絡站落戶金蟾社區,“代表聯絡站落戶我們社區,居民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反映意見建議方便多了,也有利于我更好地履行代表職責。”
一、河流基本情況
我區地域廣闊,所轄8個蘇木鎮、街道共分布有大小河流(山溝)16條,分別為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溝、烏蘭不浪溝、大壩溝、哈德門溝、門道溝、東柏樹溝、西柏樹溝、胡魯斯太溝、阿貴溝、花溝、白石頭溝、虎奔漢溝,其中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哈德門溝為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區除黃河外,其余15條河流(山溝)均發源于大青山(烏拉山),為季節性河流,每逢汛期,洪水峰量集中、歷時短、含沙量大,同時因各條河流發源地均屬山區,植被相對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故河道自然條件較差。
二、工作開展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部署后,我區高度重視,迅速貫徹落實,于2017年9月底制定印發《九原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并舉全系統之力推行河長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全面建立河長制的各項目標。
(一)加強組織領導,構建工作體系。按照自治區、包頭市工作方案要求,我區總河長、副總河長分別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區河長制辦公室設在水務局,辦公室主任由水務局局長擔任,常務副主任由水務局1名副局長擔任,主持區河長制辦公室日常工作;環保分局1名副局長擔任區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河長制各成員單位分別明確1名股級干部作為區河長制辦公室組成人員;水務局內設機構新增河湖股,承擔河長制具體工作。根據河流(山溝)分布位置,及其對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綜合影響程度,我區確定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溝、哈德門溝6條河流(山溝)為區級河流(其中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亦為市級河流),由區級領導擔任河長,全區共設區級河長5名;全區16條河流(山溝)共分26條(段)為蘇木鎮(街道)級河流,由蘇木鎮(街道)級領導擔任河長,全區共設蘇木鎮(街道)級河長38名,切實做到了“每一條河都有一個河長”。
(二)嚴格落實責任,健全推進機制。在參照包頭市河長制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的基礎上,我區結合實際,增加了環境衛生管理局的職能,同時,明確了區委組織部、宣傳部以及區發改局、環保分局等19個單位為區河長制成員單位。總河長、副總河長領導全區河長制工作,承擔總督導、總調度職責;區級河長指導、協調所轄河道保護管理工作,督導下級河長和各成員單位履行職責;區河長制辦公室具體負責河長制工作的組織協調、調度督導、檢查考核工作;蘇木鎮(街道)級河長牽頭推進河道突出問題整治、水污染綜合防治、河道巡查保潔、河道生態修復和河道保護管理,協調解決實際問題;河長制各成員單位協助河長履行指導、協調和監督職能,負責河道治理具體工作的落實,真正建立起了責任分解到位、責任主體到位、責任目標到位的河長制工作責任體系。
(三)夯實基礎工作,促進規范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加強,我區及時研究制定了全區河長制督察制度、會議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信息報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8項制度,并于2017年10月份陸續出臺,使得全區河長制工作逐步規范化、常態化。宣傳力度持續增大,按照《河長公示牌規范設置指導意見》要求,我區共設市級公示牌4塊、區級公示牌2塊、蘇木鎮(街道)級公示牌11塊,并將區級河長、蘇木鎮(街道)級河長名單于2017年12月1日在區政府門戶網站予以公布;同時,印制發放河長制宣傳材料500冊,增加了社會公眾對河長制工作的認知度、參與度。考核評估有效開展,2017年11月21日至24日,區河長制辦公室督查考核組對全區8個蘇木鎮、街道的河長制工作進行了督導、驗收,全區各蘇木鎮、街道河長制工作均能夠按要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此外,我區按要求完成了全區16條河流(山溝)河湖名錄的編制,并于2017年12月15日與內蒙古清泉水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合同,現12條河流的“一河一策”方案已開始編制。
(四)堅持問題導向,抓好專項整治。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我區各級河長通過認河、巡河、護河、治河等方式走馬上任,截至目前,區、鎮兩級河長共計巡河39次,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交辦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為加強山溝防洪能力,我區在防汛期間對昆都侖河、梅力更溝、哈德門溝、烏蘭不浪溝進行了河道清淤疏浚;為有效保護河道,我區組織國土、執法、公安等部門對全區34家采砂、采礦場進行了集中清理取締;為全面保護水資源,我區加大對水事違法案件查處打擊力度,對3起情節較重的案件提請人民法院進行了行政裁定。2017年度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考核資料顯示,我區地下水、地表水全部達標,哈德門入黃口、昆都侖河入黃口排放全部達標。此外,我區境內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已列入包頭市水生態提升綜合利用項目實施范圍,綜合治理成效顯著;黃河九原段二期防洪工程主體已基本完工,黃河防凌防汛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針對河長制工作知曉率不夠高的問題,將通過主流媒體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對河長制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針對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不夠強的問題,將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細化責任分工,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三是針對專業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并抓緊開展“一河一策”的編制工作,為加強河流(山溝)管理和保護提供切實可行的分類指導意見。四是繼續組織開展巡河工作,全面掌握河流(山溝)的基本狀況及治理方向,并采取相應措施加強河流(山溝)的管理與保護,確保河長制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河長制”;水環境;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7-86-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河道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部分河道常年呈現黑臭狀態,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根據《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4年)[1],全市監測水環境斷面(點)250個,155個斷面水質達到功能類別標準,達標率僅為62%,省控、市控入江支流達標率在全省居后,內、外秦淮河、金川河等主要內河水質,按流域評價標準仍不達標,城市河道普遍存在黑臭現象。南京市雖然已基本建立起對各區政府的大氣環境質量的剛性考核機制,但確未覆蓋至水環境質量。在尚未形成水環境質量剛性考核機制前,水環境“河長制”作為重要的考核管理手段,可以使各區進一步重視水環境質量,推動各區積極開展水環境治理,繼而有效提升水環境質量。
2015年4月,國務院正式下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水十條”明確了2017年消除黑臭、2020年3類以上水體達到省“水十條”要求等具體目標,而對比南京市目前現狀,差距甚遠。因此,亟需出臺多類政策和措施,加強水污染防治的頂層設計,從市級層面需要建立一套水質監測評價和目標責任體系。2013年,南京市政府正式印發了《南京市河道水環境河長制管理工作考核辦法(試行)》,通過“河長制”管理工作,對管轄范圍內的河道逐條明確由各級黨政領導擔任河長,負責落實該河道的整治和管理等各項措施,明確屬地政府責任,以重點斷面達標為目標,推動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以實現河道水質與水環境的持續改善,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
1 南京市“河長制”管理情況
1.1 “河長制”管理考核內容
1.1.1 明確“河長制”管理范圍 南京市對于河長制河道實施市、區兩級管理,市級河長制河流包括除長江干流、湖庫以外的功能區水體、全市所有入江河道、以及被市民廣泛關注的主要河道,跨區(園區)的設出入境斷面及控制斷面;區級河長制河流則由各區(園區)自行梳理、確定,確保區(園區)內主要河道全覆蓋。截至2015年,南京市共有107條河道納入“河長制”河道管理。
1.1.2 明確“河長制”管理考核方式 按照市、區政府兩級河長制河道管理體系,對各區政府的水環境河長制管理工作開展考核。主要包括各區自查、市管理部門日常督查、年度考核等方式。
1.1.3 明確考核內容及評分方式 考核方式分為單條河道考核與區政府綜合考核,其中單條河道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水質目標、水環境整治工作及河道管護等3個方面;區政府綜合考核內容包括轄區內河長制單條河道考核情況、區級河長制管理機制建立情況、媒體曝光情況等。
1.1.4 考核結果的應用 根據考核評分將考核結果劃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3個等次并向社會公開,向市督查部門進行通報,同時將水環境河長制年度考核結果納入區長(園區主任)環保目標責任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責任制等考核。
1.2 “河長制”管理考核成效
1.2.1 工作機制基本建立 “河長制”推行2a以來,市、區兩級均高度重視河長制管理工作。在市級層面,基本上形成了常態化的部門協作機制;在區級層面河長制工作組織協調也較為順暢,其中江寧區等專門成立河長辦,統籌區內河道管理工作。
1.2.2 水環境質量有所提升 實施河長制管理后,各區水環境整治積極性明顯提升,針對轄區內黑臭河道,按照整治計劃,通過采取截污、清淤、生態治理等綜合措施,基本消除了已整治河道的黑臭現象,水質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如江寧區外港河下游段、六合區護城河、浦口區城南河、建鄴區向陽河、玄武區玉帶河等從原來臟亂黑臭變為水清岸潔,已成為市民休閑新去處。
1.2.3 通過長效管理穩定成效 各區已基本建立了河道日常管護機制,定期打撈水面及兩岸漂浮物,同時對相關具備條件的河道實施引水補水。建鄴區、江寧區、六合區、河西管委會等已形成了較好的長效管理措施,水面漂浮物較少、引水補水機制完善,對水質基本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南京市“河長制”工作存在問題
2.1 河長制工作機制還不完善 個別區未充分重視河長制管理工作,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工作機制,使得相關工作難以推進和開展,區域內河流黑臭現象仍然十分普遍。
2.2 水質達標率較低 部分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滯后、雨污分流后的管網尚未完全切換到位、部分管網疏于管養等情況,污水下河現象屢見不鮮,盡管引水補水常態化,但仍然成效不大。
2.3 整治計劃的總體規劃性不強 河長制河道要求“一河一策”,按照屬地管理,具體整治工作落實在各區。但由于城市河道一般都是連貫相通的,存在上下游的關系,而各區的整治方案自行確定,導致了河道整治計劃總體規劃性不強。因此,目前存在著上游區(園區)未進行整治,下游區(園區)已開展了整治,導致下游區(園區)整治效果不明顯的情況。
3 意見與建議
3.1 建立健全“河長制”工作機制 明確部門責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梳理區域內河流,納入區級河長制管理,按照河流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并按期推進實施;同時,根據屬地管理原則,落實轄區內河道管養責任部門,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做好河道管護工作。
3.2 持續推進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進一步加快推進河流匯水區排水達標區建設,加強對河道沿岸排口的排查,對污水下河現象進行整治,切實改善河道水質。
3.3 強化水質異常應急聯動機制 加強對河道周邊污染源的監管,糾正不規范的排水排污現象;建立有效的河道監測、巡查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間的應急聯動,確保水質異常時能夠及時處置,對河道污染問題要向社會信息公布。
參考文獻
[1]南京市環境保護局.南京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R].201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eatment of Xiyaodun Reservoir in Gaotai County to Heihe Channel in Houzhuang Village Section,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its surrounding area. Multiple plans are compared and finally the treatment measure is to adopt galvanized iron wire, lead wire cage stone cage stone surface protection base built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s, cooperated with gravel cushion scour prevention; the base bottom is paved horizont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 wire cage stone under the riverbed; in running the base built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s drop with scour depth deepening.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in the project area and improve the flood control ability.
關鍵詞:鉛絲籠塊石;柴草;防洪
Key words: lead wire cage stone;straw;floo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235-03
0 引言
高臺縣西腰墩水庫至侯莊村段河道由于防洪設施缺乏,抗洪性能差。在枯水、中水時河水不斷侵蝕河岸,岸線外移,岸邊土地不斷被河道侵占,洪水時,河水上岸淹沒沖毀房屋、農田,給沿岸群眾造成很大損失。由于河道堤防工程缺乏,河道岸坡侵蝕嚴重,沿岸人民群眾為了保障工程設施和耕地家園安全,多年來,治河不止,與洪水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
為保障沿岸耕地和人民群眾家園安全,減少損失,在治理方案上選擇鉛絲籠塊石夾柴草護岸,防護結合、軟硬相容、控導水流與硬化防護統一,為黃土高原內陸河河道治理技術方案選取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創新。
1 工程概況
黑河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發源于青海省祁連山區,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干流全長928km,流域面積約11.6萬km2。鶯落峽至正義峽段為黑河中游,流域面積2.56萬km2,河道長204km,河道比降1/500~1/1000,這里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是甘肅省重要的灌溉農業區,也是黑河徑流的主要利用區。
2 水文、氣象
項目區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特征。氣候干燥,降雨稀少,蒸發強烈,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高臺縣歷年平均氣溫為8.1℃,極端最低氣溫為-30.6℃,極端最高氣溫為40℃,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2.3mm,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4%,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976mm,多年平均風速為2.0m/s,歷年最大風速為25.7m/s,歷年汛期最大風速平均值為17.4m/s,最大凍土深113cm。
本次治理河段年徑流量直接取正義峽水文站設計值。即年徑流為10.2億m3,多年平均流量32.2m3/s。通過頻率分析計算,1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869~857m3/s。
3 工程地質
①工程區地層巖性為第四系沖洪積砂壤土、中細砂、中粗砂和礫砂等,自上游至下游顆粒由粗變細。
②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0s,相對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工程區為季節性凍土,最大凍土深度113cm。
③工程區河段地表河水與地下水對普通砼均具硫酸鹽弱腐蝕性。建議堤防基礎設計中應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④沖刷深度計算中,護岸下段堤基砂層偏高,屬凍脹性土。建議堤防設計中應采取相應的防凍脹處理措施。
4 河道現狀
本次治理河段范圍為高臺縣黑河西腰墩水庫至侯莊村段,河段總長62km,以西腰墩水庫處為起始樁號黑高21+425,侯莊村八社為終點樁號黑高83+426。
設計治理段左岸始于西腰墩水庫處,于白家明塘水庫處結束,主要保護對象為宣化鎮和羅城鄉的13個村共1.61萬人、13.02萬畝耕地及黑泉干渠、高填方渠道、后頭湖水庫;右岸始于雙豐引水口門處,于侯莊村結束,主要保護對象為合黎鄉和羅城鄉10個村共0.7萬人、5.45萬畝耕地及雙豐干渠、胭脂干渠、鎮魯干渠、侯莊干渠。
治理段河道平面有彎曲,屬游蕩型河段,河床寬約347~902m。該段河床寬淺,順直段較長,河床下切深度0.3~1.6m,發育有河心灘,兩岸為一級階地,略高出河岸,階面平坦開闊,部分已墾為耕地。河道兩岸有村莊、耕地、渠道、林草地及荒地,主要利用岸邊自然土坎擋水,土坎平均高0.8~1.1m。兩岸岸坡沖刷淘蝕嚴重,部分岸坡已經坍塌。
5 工程建設內容
工程建設內容主要是新建護岸53.365km,如下所述:
①新建護岸左岸9段,總長為32.719km,分別布置在樁號黑高左16+728~22+638、黑高左22+870~24+521、黑高左24+810~32+220、黑高左32+250~34+594、黑高左34+594~37+642、黑高左44+844~46+242、黑高左46+288~48+288、黑高左50+948~53+252、黑高左57+716~64+370。
②新建護岸右岸12段,總長為20.646km,分別布置在樁號黑高右黑高右26+126~27+593、黑高右27+710~30+115、黑高右31+755~35+555、38+334~39+330、黑高右39+680~40+826、黑高右43+136~45+350、黑高右45+878~46+252、黑高右53+470~55+550、黑高右61+840~63+824、黑高右67+658~68+642、黑高右68+792~69+362、黑高右71+368~73+994。
6 堤防結構方案比選
根據護砌材料的不同可有以下三種方案進行比較。
方案一:柔性襯砌(鉛絲籠塊石夾柴草護坡、鉛絲籠塊石夾柴草基礎);方案二:剛性襯砌(C20細粒砼砌石堤防);方案三:剛性襯砌(C20砼堤防)。
本次設計推薦方案一,即柔性襯砌,鉛絲籠塊石夾柴草護砌方案。堤防護砌方案比選詳見表1。
7 護坡方案比選
根據2014年12月13日專家審查意見,建議研究河床面以上鉛絲籠塊石下鋪設土工織物做為反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甘蘭水利水電建筑設計院對項目區和周邊縣市已建工程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比。
黑河干流高臺段工程地質情況和黑河干流金塔鼎新段類似。甘蘭水利水電建筑設計院與業主進行了深入討論,最后達成共識,決定借鑒黑河干流金塔鼎新段工程的成功經驗。本次河道防洪治理采用鉛絲籠塊石夾柴草的設計方案。同時考慮到護坡地基處理問題,又做了護坡方案比選。
方案一:護坡采用鉛絲籠塊石夾柴草+砂礫墊層(圖1)
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附錄B反濾層設計 ,被保護土為無粘性土,反濾層的級配按式(B.0.4-1)、式(B.0.4-2)確定:
D15/d85≤4~5 式(B.0.4-1)
D15/d15≥5 式(B.0.4-2)
式中D15―反濾料的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15%;d15―被保護土的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15%;d15=0.22mm。d85―被保護土的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85%;d85=0.34mm。
經計算,D15在1.1~1.7mm之間,通過試驗確定粒徑在1.5~30mm之間。
方案二:護坡采用鉛絲籠塊石+保護層+土工布(圖2)
根據《土工合成材料短纖針刺非織造土工布》(GB/T17638-1998)及實際情況,選擇反濾用的土工布型號,最后選定SNG250-6滌綸針刺非織造土工布,單位面積質量250g/m2,幅寬6m。技術參數為:厚度≥2.1mm,斷裂強度≥8kN/m,CBR頂破強力≥1.2kN,撕破強力≥0.2kN。
方案比較:根據多年已建防洪工程經驗,方案一雖然施工難度大,施工進度慢,但是安全性能好,易于維修,工程壽命長,投資小。因此選擇選擇方案一。
方案比選詳見表2。
8 堤身結構設計
工程設計借鑒了黑河干流金塔鼎新段河道治理工程的成功經驗,采用鉛絲籠塊石護面、鉛絲籠塊石基礎護砌。河床以上鉛絲籠塊石厚度為0.3m,砌至堤頂,下設30cm厚砂礫墊層(d=1.5~30mm),河床以下采用鉛絲籠塊石護砌,鉛絲籠塊石厚度為0.7m,施工時基礎埋深1.7m,坡比1:2.25,底部水平鋪砌,運行時基礎護砌隨著沖刷深度加深而自沉,總深度滿足護岸基礎埋深1.9m(以深泓高程起算)的要求。
鉛絲籠采用8#鉛絲編織而成,8#鉛絲直徑是4.064mm,鉛絲籠護面尺寸為2.0m×1.0m×0.3m,基礎尺寸為2.0m×1.0m×0.7m,籠與籠之間采用鉛絲綁扎連接牢固,鉛絲籠之間應互相錯縫擺放整齊,籠內應填放直徑為200~300mm的塊石或卵石。鉛絲網編織尺寸是150mm×150mm。
9 施工程序
鉛絲籠塊石夾柴草護面、鉛絲籠塊石夾柴草基礎,護岸主要施工工序是基礎砂土開挖―埋設鉛絲籠塊石夾柴草基礎―基坑砂礫土回填―護岸邊坡修整―鋪設砂礫石墊層―鉛絲籠塊石夾柴草護面―岸頂整平―清理現場―完工待驗。
10 結論及建議
工程設計借鑒了黑河干流金塔鼎新段河道的成功經驗,采用鉛絲籠塊石護面、鉛絲籠塊石基礎護砌,配合砂礫墊層的防沖刷,河床以下鉛絲籠塊石施工時基礎底部水平鋪砌,運行時基礎護砌隨著沖刷深度加深而自沉的治理措施。設計項目技術可行,經濟評價指標優越,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工程實施后,將有效改善項目區防洪現狀,提高防洪能力,為項目區穩步發展和西部大開發創造一個安定的自然環境。
參考文獻:
[1]甘肅省黑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甘肅省張掖市甘蘭水利水電建筑設計院,2011,12.
[2]黑河張掖市高臺縣水庫至西腰墩水庫至劉家深湖水庫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
[3]黑河張掖市高臺縣劉家深湖水庫至侯莊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