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河流生態治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河流生態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河流生態治理

第1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河流治理;基本原則;修復任務;技術;重要性

    0..引言

    由于我國的中小型河流非常的多,而人類活動的延伸使得我國中小河流存在著退化的現象,以及山洪災害的日益加劇。而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城市河流,河流就作為其重要的資源和環境的載體,而河流生態的退化,讓我國對河流的治理及其生態系統功能的完善化就顯得格外的重視了。水生態系統是一個依賴水生存的多樣群體,對維持全球物質循環和水分循環起著重要作用。隨著人們用水量的持續增加,以及人們對水生態系統日益嚴重的干擾,中國水生態系統受損嚴重。水生態系統修復即指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最大限度減緩水生態系統的退化,將已經退化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或修復到可以接受的、能長期自我維持的、穩定的狀態水平。

    1.我國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系統治理,防洪標準偏低;(2)洪澇災害頻繁,人員傷亡嚴重;(3)管理薄弱,河流規劃和整治的前期工作滯后;(4)未注重河流系統性作用;(5)投入不足,治理任務艱巨;(6)經濟發展與河爭地問題凸顯

    2.中小河流治理規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遵循自然原則。根據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合理利用,適當的進行人為改造,保證河流系統自然、健康發展,構建河流與人類的和諧關系。(2)功能協調原則。在河流的不同時期和不同河段有著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主要功能要優先考慮,各項功能相互協調。(3)生態循環與平衡原則。生物多樣性是維持河流生態系統平衡和健康的基礎,增加河流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使河流系統的物質和能量處于良性循環。(4)景觀美化原則。經過河流生態修復后,可以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增加景觀異質性,保留原河道的自然屬性,運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材料塑造親水的河流景觀,突顯城市地方特色與文化。

    3.河流水系生態修復的任務

    河流水系生態修復的任務:(1)改善水質、水文條件。包括水力學條件、水量等方面的改善,合理配置水資源,維持最小生態需水量。控制污染源頭,提倡清潔排放改善水質。(2)改善河流地貌特征。恢復河流的橫向連通性和縱向連續性,擴大灘地,防止河床材料硬質化。(3)稀有、瀕危物種的恢復。恢復水陸交錯帶植被,注重河流生物棲息地的建設。

    4.河流生態修復技術

    (1)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拆除阻水結構,將人造化的矩形、梯形斷面修整為自然形態,根據河流生態學理念,宜寬則寬、需彎則彎,保持河道的自然平面形態的同時,滿足河道的排澇泄洪以及抗旱引水需求,處理好生態保護及土地規劃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

    (2)河流護岸的生態修復可采用石塊、木材、植物或者其他的透水性材料代替硬質材料對河岸進行加固處理,保證河床的穩定同時防止河道的淤積,不阻礙河流中的物質與岸邊物質能量交換,改善地下水補給與地表水質量,生態護岸為植物提供了生長的良好條件,能成為動植物的棲息地。

    (3)除恢復生物棲息地以外,還需培育物種,來達到物種多樣性的目的。人工和生物調節相互結合,在防止外來物種對本地物種造成侵害的前提下,通過選育、培養、引種以及種群動態調控等生物技術,再加以保護,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水體自凈能力,改善水體生態環境。

    5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態修復的重要性

    中小河流承載著調節局部氣候、淡水供給、為多種生物提供棲息地的作用,沿岸有活躍的物質、養分和能量流動。自然狀態下的中小河流堤岸往往物種豐富,生產力高。因此,生態河流研究的空間尺度應該是對河道具有直接影響的空間,主要包括河槽、河堤、河堤背水坡及其護堤地5~10 m(沒有堤防的河道為河口兩側外20~50 m)的范圍。天然河道系統內的水量、水質和生物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河道生態系統。自然河道堤岸是生物活動最為活躍的區域,其間植物、微生物的存在為河道生物及水質自然凈化帶來了活力。然而,不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勢必引起生物生境的破壞,長河道邊坡是由多種異質性很強的生態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流域生境多樣化條件,這種條件對于生物群落的性質、優勢種和群落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產生重大影響。

    下面根據流域水循環過程與天然生態系統、河湖生態系統、地下水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環境建設用水的關系,本文提出了區域生態環境用水體系及分類,為生態環境用水保障提供統一的技術平臺。見圖。

    生態環境用水體系及其分類圖

第2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水利工程;生態環境

一、河流生態系統概述

(一)、生態系統與河流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空間中的生物群落(動物、植物、微生物)與其環境組成的系統,其中各成員借助能量交換和物質循環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功能復合體。在生態學中,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區內的生態環境稱為“生境”。在生境各個要素中,水又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淡水生態系統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動水生態系統,即河流生態系統,另一類是靜水生態系統,主要指湖泊、水庫生態系統。

(二)、河流生態系統的特點

1.生物群落與生態環境的統一性,這也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有什么樣的生境就造就什么樣的生物群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2.河流生態系統結構的整體性。生物群落一旦形成系統,其內部各要素不能被分割而孤立存在;如果硬性分開,那么分解的要素就不具備整體性的特點和功能。在一個淡水域中,各類生物互為依存,互相制約,互相作用,形成了食物鏈結構。

二、河流治理與河流生態系統的關系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有積極作用,即通過興建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護了生態系統,使其免受侵害。如通過調節水量豐枯,可以抵御洪澇災害對生態系統的沖擊,同時也改善了干旱與半干旱地區生態狀況以及調節生態用水。流治理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也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主要是一些水利工程建設造成河流形態的均一化和不連續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樣性水平下降。

(一)、河流形態的均一化和不連續化使

所謂河流形態的均一化主要是指自然河流的渠道化或人工河網化;所謂河流形態的不連續化是指在河流筑壩形成水庫后,造成水流的不連續性。有的河流進行梯級開發,更形成河流多級非連續化的格局。水庫蓄水后,淹沒了原有的河流兩岸的陸生植被,使得丘陵和平地島嶼化和片斷化,陸生動物被迫遷徙;被搬遷的城鎮及廢棄的農田沉入庫底,為清除的垃圾、工業廢料及化肥農藥殘留統統進入水庫。這樣就改變了生境多樣性。

(二)、河流形態多樣性的降低

河流的渠道化和裁彎取直工程徹底改變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態,急流、緩流、彎道及淺灘相間的格局消失,而橫斷面上的幾何規則化,也改變了深灘、洲壩、淺灘交錯的形式,生境的異質性降低,水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隨之發生變化,特別是生物群落多樣性將隨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態系統退化。具體表現為河濱植被、河流植物的面積減少,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降低,魚類產卵條件發生變化,鳥類、兩棲動物和昆蟲的棲息地改變或避難所消失,可能造成物種的數量減少和某些物種的消亡。河床材料的硬質化,切斷或減少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有機聯系通道,本來在沙土、礫石或粘土中辛勤工作的數目巨大的微生物再也找不到生存環境,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無法生長,使得植食兩棲動物、鳥類及昆蟲失去生存條件。本來復雜的食物鏈在某些關鍵種和重要環節上斷裂,這對于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是全局性的。

三、中小河流水生態發展措施

(一)、自然河流生態建設

中小河流治理與生態建設應盡量恢復河流的近自然狀態,即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恢復生態學、生態工程學、旅游學原理和可持續發展理論模擬自然河道,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景觀異質性,強調景觀個性,促進自然循環,構架城市生態走廊,實現河岸帶景觀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河流的自然環境并不是摒棄混凝土、石料等的應用,而是在防洪安全的基礎上,采取生物措施,再現河流自然景觀。也就是說可以采用砌石、拋石等來加固岸堤,與此同時,在其上建造由土和植物構成的自然河岸,這樣就可以很好地保護原有的生物棲息環境,營造與自然和諧的景觀河流。

(二)、建設生態河堤

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中心區河道的堤岸整治,由于土地原因,大都采用單調的漿砌條石垂直斷面或水泥堤岸,只考慮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沒有考慮生態功能。從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出發,在河道治理方面,對生態河堤建設要給予充分重視。與人工混凝土河堤相比,生態河堤有如下優點: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生態河堤把水、河道與堤防、河畔植被連成一體,通過科學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建立起陽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體之間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態系統。生態河堤的坡腳護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長帶、多流速變化帶、多魚類巢穴等特點,為魚類等水生動物和兩棲類動物提供了棲息、繁衍和避難場所;兩岸的綠樹草叢為陸上昆蟲、鳥類等提供了覓食、繁衍的好場所;浸入水中的柳枝、根系為魚類產卵、幼魚避難、覓食也提供了空間。而混凝土河堤把水、河道與河畔植被分隔,隔斷了護堤土體與水體的交換和循環,阻止了河道與河畔植被的水氣循環,不僅使很多陸上的植物喪失了生存空間,還使一些水生動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難場所。

(三)、保護水環境,還河流以空間

我國城市的排澇標準較低,一般不足10年一遇,一旦降大雨,市區到處積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甚至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對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慮和安排。盡可能地保留城市內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必要時應開挖人工湖和運河,這不僅可提高城市的排澇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觀和城市生態環境。

目前我國中小河流淤塞較為嚴重. 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積及河道的沖淤堆積嚴重影響了河道生態環境,河床升高,水流不暢,藍藻、青萍等浮游植物大量滋生,河道水質急劇下降,使底泥受到嚴重污染。河道底泥釋放的污染物量取決于河道的淤積程度、河道流速、水溫等多方面因素,當氣溫升高時,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氮、鱗等物質,使得水體極富營養化,并且發酵釋放惡臭氣味,影響周邊環境.除此之外,底泥中含有重金屬及其他多種病原菌也不容忽視。

河道底泥治理主要為底泥清除,按照淤泥的實際厚度進行清除, 清除淤泥的同時注意避免挖除河床老土,降低河道護岸的成本,有利于恢復河道原有的深灘和淺灘的自然形態.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

(四)、多部門多目標協調與河流綜合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以規劃為指導、為基礎。應按照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對中小河流逐條進行防洪減災、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規劃。在規劃中明確治理的目標、建設的標準和內容、采取的措施等,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防止一些地區只從局部利益出發,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盲目開發、攔河設障、擠占河道、危害生態,進一步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中小河流治理的生態,實質上是人與自然關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體體現,做到人水和諧。從水利實際看,任何一項水利工程其本質都應該是生態工程,河流治理工程在改變自然的同時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維護河流原有生態環境是水利工作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第3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河流整治;生態水工學;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TV147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資源,除人類的食物、生活品取之自然外,同時還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環境。近些年來人類對生態環境與生物的多樣性的關注越來越多,在利用和改造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對其破壞和污染所產生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面反饋效應越來越嚴重,對于生態環境的修復刻不容緩,現已成為各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也就是生態水工學,研究的是在滿足人類社會不斷的需求同時,還兼顧著水域生態系統的健康,以及保持持續需求的原理和技術方法的工程學科。

2河流生態修復的概念

所謂的生態修復就是停止人為對生態系統的干擾,減輕其負荷壓力,并且生態系統依靠自我調節、自組織的能力,使其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演變,在此基礎上輔以人為的有效措施,將已經失去原有的生態平衡逐漸的恢復良性循環。而針對河流的生態修復,就是要停止對已經失去生態系統平衡河流的人為破壞,遵照自然規律并加以人工改造、整治等方法,使河流逐步恢復良性循環的自然狀態。

3河流整治的重要性

河岸帶是人們進行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隨著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尤其是我國的江河因人為的破壞失去了以往的自然發展平衡規律,人們在河流附近新增設大型水電站、水壩等建筑,隨意改變河流的寬度、走向及曲直,使河床失去了原有的蜿蜒,河流隨之表現為河床穩定性差,泥沙的運動逐漸加強,導致了河床抗水流沖擊能力逐漸變弱,也就是河床易變性。同時,隨著最近幾年人類活動的增多和水流的共同作用,改變了原有的岸灘地形地貌,導致部分河流中下游淤積泥沙和部分河岸出現塌陷現象。水體污染現象嚴重,我國整體水環境質量下降,表現為水體的化學和物流特征都發生了百腦匯,失去了水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降低了水體對人們生活的作用。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82%以上地區的河流均有污染現象發生,并且污染現象呈遞增趨勢。人類為了達到生產、生活便利的目的,破壞了水生生態系統。

4當前河流整治中存在的幾方面問題

人為的改變河流自然形態,一方面,現階段我國部分河流由于人為的亂丟亂棄、設置障礙、隨處采砂、無規范的管理等不良因素,改變了河流的天然斷面形態,使水流不通暢,泄洪灌溉等民生工程受到阻礙,嚴重的影響了河流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多數城市的河流治理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一味的追求河岸硬化覆蓋率以達到防洪的功能,河堤采用鋼筋混凝土逐年加高,使自然河流變為人工渠道,造成原有生態系統的失衡。

5河流生態修復的原則

河流生態修復應以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思想,恢復原有的自然生態結構,結合動植物的生存條件,盡量構建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的生態型護岸。大致可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安全性,人工護岸首先要在工程商滿足抗洪搶險的要求,保證河流能夠安全渡過汛期。第二,生態性,在考慮安全性的前提下,人工護岸盡量柔和化、生態化,為各種動植物創造適宜生存的環境,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態系統。第三,持續性,設計生態修復時應遵循持續性的原則,使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凈化能力,盡量減少后期的維護工作,使生態系統能夠維持動態平衡,并保持長期穩定。

6依據生態修復理論整治河流的措施

應該重視現階段的河流整治與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尤其是一般的山區性河流,由于山區山坡存在一定高度,其水流急,暴漲暴落,其河流岸堤除了要滿足自然生態要求外,還要能抗拒沖刷,保障堤防安全。

第一,采用生態保護河岸。目前采用生態保護岸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借用公路的邊坡或者巖石的邊坡來保護岸坡,最近采用河流生態保護岸坡的方法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第二,采用植物保護河岸。作用河岸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河岸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且這些植物的根部能使土體增強粘著力,進而使土壤結構根據堅固。與此同時,岸邊的植物能短時間截住水流,削弱水流沖擊力,使土壤變得濕潤,降低了風力對土壤的作用。岸邊植物促進附近土壤的水循環,有助于附近的植物生長。所以,河岸岸坡植物可以大大減少河流對岸坡的水流沖擊,并提供新鮮的空氣,且利用生態功能的恢復。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河岸岸坡,例如園林綠化草不能很好的防護河流和岸坡,對附近地區的生態修復能力不強。在用植物進行河流岸坡保護前期,注意實施一些輔助工作來加強暫時的保護。

第三,采用水下拋石保護河岸。作為防汛搶險和水利工程護岸、護腳、護底的重要措施之一的水下拋石可是岸坡旁的縱向水流不直接沖擊河岸底部,使河岸堅固,穩定護腳。不過由于拋石會致使河床的高度升高,如果設計不合理,有可能造成河流狹窄,影響河流正常通航。因此,如果采用拋石護岸,一定要考慮水下的地形,岸坡的穩定性及航道的要求。另外,在拋石選擇石料時要參考河水深度和河流流速,最好在確定石料尺寸錢測量河流深度和河流流速,然后計算出拋石大小和拋石落距。水下拋石在我國堤防加固,防汛搶險中應用較多,因此各地 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拋石落距的確定,要采用科學依據和實際測量相結合,做到有效拋石。如果條件允許,拋石的石塊中可適當種植植物,待其長大后也可以為美化周圍環境。

第四,采用梢料捆保護河岸。梢料捆由成捆的植物活枝條組成,它能減少河流沖擊,直接保護河岸。梢料捆中有數不盡的植物根系枝條,可以有效留住河水中夾帶的泥沙以及枝條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流。尤其當這些活枝條吸收河水中的營養后,不僅會形成一道亮麗的景觀,而且也為附近河流中的生物提供棲息地。

7結束語

河流生態修復絕非僅僅是為了人類的需求,而是要改善和恢復河流生態系統,以利于社會和諧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河流灘涂,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建設項目,不僅把河流治好,還要管理好,做到治理河流,防治洪澇,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生態水工學在河流整治中的應用一定要遵循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等多門學科的理論指導,以增強生態修復的科學性、合理性。

參考文獻

第4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沿江小流域;流失現狀;成因;綜合治理措施

Abstract: The Arctic town of Mohe County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small watershed of Arctic village north bank, is a hilly area, along the river all the year round due to freeze-thaw erosion, gravity erosion, river water and ice force, forming a large area of land, soil and water loss in serious condition.

Keywords: small valley along the river; erosion status; causes;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157.2

漠河縣位于祖國北極,漠河鎮(北極村)因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奇特的自然奇觀成為中國最北端的旅游勝地,漠河沿江小流域位于北極村的北極沙州,流域總面積14.84km2,沿江小流域屬低山丘陵地帶,由于沿江岸常年受江水侵蝕的影響,形成了大面積的陡岸,還有人為在此亂采砂石形成較大的灘涂,水土流失狀況嚴重。

1 小流域概況

1.1社會經濟

漠河縣北極村,全村共有農戶637戶,共2904人,其中農民2074人,流域內現有土地資源1484.96hm2,耕地面積為1033.41 hm2,林地329.88 hm2,主要種植特色瓜果蔬菜等,糧食有大豆、青玉米、小麥,馬鈴薯,牧業生產屬家庭畜牧業,主要品種有豬、牛、羊、雞、鴨等。農業管理較為粗放,科技貢獻率較低,該流域現有林地,疏糼林地、灌木林,但林業生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今后應大力加強。

1.2氣候特點

漠河縣地處祖國北極,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而物燥,夏季短促而濕熱,秋季低溫而霜,冬季寒冷而漫長,本流域的地理緯度較高,太陽輻射量少,年平均氣溫-5.5℃左右,極端最低氣溫-52.3℃,極端最高氣溫39℃,全年無霜期為86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460mm。

2 水土流失現狀

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007.63hm2,占流域總面積53.7%,各強度級別面積為:微度侵蝕面積155.41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0.46%,輕度侵蝕618.48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1.38%中度侵蝕面積298.42 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0.09%,強度侵蝕81.29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067%。流域內有侵蝕溝4條,總長3.55km,均為發展溝。

沿江小流域水土流失形式主要為水蝕,其中又以面蝕為主,流域內耕地已遭到嚴重侵蝕,有的表土層已全部被剝蝕掉,大塊耕地出現沙礫,秧苗稀少幾乎棄耕,流域內近年來還有毀林開荒的現象發生。同時,在路邊坡度較陡的地方也有溝蝕,侵蝕溝下切與溝岸擴張均較劇烈,流域土壤侵蝕強度2800t/km2a。

3 水土流失的成因

3.1自然因素

一是漠河縣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雨多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強度大,形成徑流,易造成水蝕。由于漠河處于高緯地區,冬季干燥寒冷, 寒冷干燥的冬季在陡峭的岸邊受凍脹力作用,容易形成凍裂,裂寬度常在幾到十幾厘米,雪水或雨水進入裂縫后常大片土體失去穩定而崩塌,造成凍融侵蝕;二是漠河縣地理位置的原因,流域內地勢變化較復雜,坡耕地長坡緩,降雨較集中,易形成徑流引起侵蝕,流域內大部分是暗棕壤抗蝕能力低,土壤疏松,抗蝕力差,一遇降雨,匯流面積較大易形成大面積剝蝕。林地坡度較陡也易生產水土流失。

3.2 人為因素

一是毀林毀草,植被遭到破壞。由于“五、六”森林火災及人為眼前利益,在 15 ℃的坡地上開荒,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毀木開荒導致林地面積逐年減少,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二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粗放經營,用養失調。農民采用陳舊的耕作方式,造成犁底層板結,剝削了土壤的保水抗蝕能力。漠河地處高寒地區作物生育期短,產量低,農民主要依靠耕地廣種薄收,種地不養地,只靠土壤中的自然肥力生產,越種越薄,植被越來越嚴重,耕地得不到保護,加劇了土壤流失,形成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三是農民水土保護意識淡薄,大部分耕地資源均遭到嚴重破壞,私挖亂采砂石形成較大的灘涂。四、是治理措施不力。由于水保技術人員少,投入不足,技術措施跟不上,使水土流失不得有效的治理,并極易產生新的水土流失。

4 綜合治理措施

4.1、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普法宣傳,嚴厲打擊亂砍林木,毀林毀草等違法行為,堅決制止亂墾荒地,私自開采砂石不合理經濟活動。

4.2、采用施工機械,因地制宜地沿自然林帶挖截流溝來分割源頭水勢,讓一部分崗坡水沿截流溝分割下排,讓少量水沿原低洼處排下山坡,嚴防沖刷土層母質,遏制溝蝕形成。

4.3、采取挖集水井,集水坑的辦法,讓崗中洼地無其他途徑下排的水流入集水坑,從而減少下山水的流量,減少水的流速從而達到減少溝蝕形成的目的。

4.4、修建谷坊,固定溝床,防止溝底下切,抬高侵蝕基點,同時可以攔蓄洪水中挾帶的泥砂,淤出臺狀土地可以種植林木和作物。

4.5、對于5。~8。的坡耕地,種植地埂植物防沖帶,在梯田梗種植護埂林,減免水蝕,改善農田小氣候,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

4.6、對現在次生林、疏幼林地、灌木林地、水土流失較強、生長良好,應該經營。對目前無經營條件的,采取生態修復封山育林,能提高林木生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4.7、播種抗逆行強,保土性好,生長較快,并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品種,如苜蓿、草木樨。

第5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流動人口 肺結核 身心疾病 社會支持狀況 物質生活狀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69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408-02

結核病是一種身心疾病,隨著身心醫學的發展,治療疾病要從身體和心理的兩個維度上去考慮。眾所周知肺結核是結核桿菌引起的、以變態反應為主的慢性傳染病,其發生、發展及轉歸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心理應激致精神緊張,負性情緒產生使機體抵抗力降低,是結核病發生,發展,惡化或者復發的原因之一,社會支持系統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為健康提供保護,它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許多研究論證。許多報道認為社會支持能減輕疾病的癥狀和發展,或改變患者的行為,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對于門診治療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來說,因為工作不穩定和住所變動等原因,治療依從性往往比較低。如何在門診工作中提高流動人口肺結核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本文從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和物質生活狀態方面做了調查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研究組隨機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間于我院門診確診為肺結核的成年患者102例,未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意識清晰,自愿合作,既往均無精神疾患史。其中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齡29.6歲;對照組選取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齡31.1歲,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以個體調查形式對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者調查前經統一的培訓和學習,熟悉調查內容及方法。運用統一的指導語,被調查者在知道下填寫調查問卷,將合格問卷數據錄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

1.3 評價標準:①采用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分、主觀支持分、對支持的利用度四個項目。②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選取其中的物質生活狀態維度(F1~F4),包括住房、社區服務、生活環境、經濟狀況四個因子,測試被調查者對這四個因子的評價和主觀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P

2 結果

2.1 研究組門診102例流動人口成年肺結核患者按婚否和按性別人員構成(見圖1)。

2.2 研究組和健康對照組社會支持狀況比較(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健康對照組社會支持狀況比較

2.3 研究組102例中按婚否分類統計各因子平均分(見表2)。

表2 研究組102例中按婚否分類統計各因子平均分

2.4 研究組和健康對照組物質生活狀態比較(見表3)。

表3 研究組和健康對照組物質生活狀態比較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102例門診流動人口成年肺結核患者的社會支持性低,包括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支持的利用度和總分均較對照組低。研究組的主觀支持分低,反映出門診成年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缺乏來自朋友、親人、同事、鄰居的關心,感情互動較少,相對比較孤立。此102例患者中,75例患者只有1-2個朋友,占73.5%。研究組的主觀支持分低,反映出患者得到的來自社會網絡、家庭關系等的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較少,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較少。研究組的支持利用度低,反映出門診流動人口成年肺結核患者不主動參加團體活動,有了煩惱缺乏向別人傾訴或尋求幫助。此研究組的102例患者中,60%以上的人從不參加或者偶爾參加團體活動。患者的社會支持性各個維度均不高,與楊林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汪向東等對深圳移民的心理健康研究中,發現本地組社會支持總分高于遷居組[2]。已婚者的社會支持總分和其各個維度分均高于未婚者,說明已婚者的個體支持結構比未婚者完整。有研究結果表明,婚姻是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之一[3]。另外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門診流動人口成年肺結核患者的物質生活狀態較差,主要體現在生活狀態總分、住房因子分和經濟狀況因子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門診流動人口成年肺結核患者基本為外地來深務工者,大多數居住在工廠的公共宿舍,住房面積小,住房條件差,加上務工人員由于學歷較低、工作不穩定、醫療保險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收入低,負擔大,患者對此的主觀滿意度差。可能因為深圳的總體社區服務和社區環境的公共服務都比較完善和統一,所以此次兩組人群調查中社區服務和生活環境兩個因子無顯著差異性。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患者得病后,將受身體和經濟的多重負擔引起心理的重大壓力。門診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往往由于文化水平低,對疾病認識不足等原因,更加容易引起心理問題。國外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有顯著的影響,即社會支持可以預測個體身心健康的結果[4]。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醫生要學會正確評估個體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患者優化其社會支持系統,鼓勵患者多與親朋好友傾訴,求助,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情感支持;鼓勵患者多參加社會團體和活動,不要拒絕他人的幫助。醫生要耐心跟患者交流,說明病情及肺結核相關知識,并盡可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盡可能鼓勵家屬關心患者,理解患者并保持耐心。而醫院和社會也盡量營造好的公共服務條件,優化患者的物質生活狀態,減輕患者的壓力。總之,希望從提高社會支持和物質生活狀態兩方面進行心理干預,促使患者的身心綜合康復。

參考文獻

[1] 楊林,蔣懿耕,李貞等.肺結核患者社會支持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3,25(5):292-294

[2] 汪向東,沈其杰.深圳移居者心理健康水平及有關因素初步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8:2:193-197

第6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 小凌河;環境;生態修復;治理

一、小凌河面臨的問題

1.過分利用水資源,不能滿足河流的生態需水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水源。為了滿足城市的飲用水、工業用水、綠化用水、景觀用水和娛樂用水,人們不斷地從城市河流中取水,使得河流里的水量越來越少,甚至將其本身的生態需水也已分配到其他各項用水中。小凌河全長206km,屬山溪性河流,上、中游多荒山丘陵而且植被很差,水土流失嚴重。小凌河有許多支流,大雨時眾水猛集,極易泛濫。河流自身的生態需水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影響河流生態系統中的水生生物、岸邊植被的生長;破壞河流蒸發、徑流、滲透的平衡;使河流喪失稀釋自凈的功能,結果造成河流兩岸自然植被衰退、河床淤積、河水斷流、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現象。

2.成為污水的銷納地,嚴重污染水質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主要納污水體。部分城市污水、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以及初步處理后的工業廢水和農灌污水,都有可能排入城市河流。小凌河地表水是沿岸地下水的補給源之一。小凌河目前已受到污染,尤其是下游水源區,污染更加明顯。經研究顯示小凌河水體污染與沿岸地下水呈顯著正相關。主要工業污染源有煉油廠、煤氣公司、鐵合金、凌川酒廠等10 家企業。上述污水全部進入何家信子至百股河段,百股以下河段無較大工業污染源,目前沒有工業廢水匯入。據水質監測資料,小凌河何家信子至百股河段,由于接納了錦州市區大量工業及生活廢水,水質急劇下降,石油類污染較嚴重;百股以下河段,因無工業廢水排入,該段水質主要受上游來水影響。小凌河灌渠位于百股河口以下2km處,百股斷面水質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到小凌河灌區的用水水質。

因此,針對錦凌水庫興建后小凌河下游河道流量可能發生的變化,為了維護和改善水庫下游的生態環境,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水庫供水規劃中提出環境用水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要恢復錦州區域地下水的清潔,首先要治理好小凌河[2]。

二、從目前國情和市情的實際出發,采取相應的生態修復的措施

1.建設生態河堤

生態河堤把水、河道與堤防、河畔植被連成一體,通過科學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建立起陽光、水、植物、動物、微生物、土壤、堤體之間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態系統。其修建的各種魚巢、魚道,可造成不同的流速帶,形成水的紊流,利于氧從空氣傳入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利于耗氧微生物、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促進水體凈化,改善河流水質。生態河堤的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動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豐水期,水向堤中滲透儲存;枯水期,儲水反滲入河或蒸發,起著滯洪補枯、調節水量的作用。同時,生態河堤以自然的外貌出現,美化了城市面貌,滿足了人們向往自然的愿望,達到人水和諧。但應當指出,我國城市的河堤建設對環境和生態功能的考慮還有很多不足,我國河流治理理念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我市應致力于搞好小凌河污染綜合治理,加強對市區重點污染源實行嚴格控制與治理,從源頭保證小凌河水質質量。

2.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河流的生態需水

河流生態需水是針對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河流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科學地進行河流生態環境修復、改善等問題提出的新概念,即是為了維持河流特定的生態環境功能,所必需的最小水量。典型的城市河流生態需水主要包括:維持水生生物生存需水、河道的稀釋自凈需水、維持岸邊植物生長需水、河流蒸發及滲漏需水、景觀效應需水。明確城市河流的生態需水,有利于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配置和利用,對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控制河流污染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只有滿足了河流的生態需水,才能保證河流水資源的開發程度保持在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合理閾值之內,達到既能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水要求,又能保證河流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錦州市應控治污灌區面積,不宜再擴大灌溉面積。條件允許情況下逐漸減少污灌面積,改用清水灌溉。以保證糧食質量,保證人民身體健康。

3.控制污水排入城市河流

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經驗表明,要發揮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減輕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治理河流污染,要從源頭抓起,提倡清潔生產,減少污水排放。只有重視污染源治理,加強截污工程建設力度,才是根本出路。錦州市應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場的建設,使大部分工業及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場凈化、處理達標后排入小凌河進行水田灌溉。

三、結語

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河流水質的清潔,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城市河流不應是工業、生活污水的納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為城市排污場所,意味著城市河流生態功能的消失,還河流最自然的狀態;要在滿足河流自身生態需水的前提下,有計劃、合理地開發利用河流資源,維持城市河流的可持續發展;嚴格控制向河流排放污水,改善水質,保護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恢復健康的河流生態系統。使排入小凌河河流的廢水由污水變成清水,使小凌河成為錦州市一道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劉麗,萬敬華.小凌河(錦州段)水質COD污染狀況評價與分析[J].黑龍江環境通報,2010,34(1):97-98.

[2] 趙軍.小凌河污染對沿岸地下水的影響[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3):20-21.

[3] 陶理志.生態護坡在城市防洪堤的應用[J].人民長江,2007(3):80-82.

[4] 王文君.河流堤防邊坡水土流失分析及其生態技術應用現狀[A].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水環境保護及生態修復的研究與實踐[C],2005.

[5] 徐海波,宗瑞英.談城市河道生態護坡技術[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5(1):57-59.

第7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現狀;標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們忽視了對中小河流的治理,導致中小河流的形勢不容樂觀,若是我們仍然忽視中小河流的治理,那么必將給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中小河流治理技術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分析與探討,旨在與同行進行業務交流,以期提高中小河流治理水平,從而修復中小河流生態環境。

1.中小河流治理現狀

一是中小河流治理滯后。河流的防洪、治理一直是我國堅持不懈的努力目標,經過多年治理,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良好的防洪體系,但是由于國家在河流防洪、治理上將主要精力放在大型河流方面,從而導致中小河流在防洪體系中占比例極小,使得中小河流治理滯后,在防洪方面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甚至在部分地區中小河流根本就沒有進行過有效的治理,致使中小河流存在嚴重的退化以及隨時面臨山洪災害威脅的情況。

二是中小河流洪災頻繁。根據相關統計表明,一年中中小河流引發的洪災占所有河流的三分之二還多,而因而洪災而死亡的人數有超過60%發生于中小河流。

三是中小河流管理薄弱。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使得中小河流的管理工作一直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在中小河流周邊隨處可見垃圾、廢渣,在河道中違規采砂的情況也是屢禁不止,這樣的情況給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四是中小河流治理投入資金不足。中小河流的治理資金通常是靠當地政府投入支持,但是由于我國河流的治理情況是只重視大型河流防洪治理,忽視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此外,還有就是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使得政府將發展重點放在城市開發上面,忽略了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以及相關資金的投入,從而導致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很難順利開展。

五是防災意識淡薄。對于一些頻繁發生洪災的地區,政府部門并沒有過多重視,也沒有做出具體相關的搬遷安置計劃,致使一旦發生洪災勢必就會對該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進一步增加了防災、減災工作的難度[1]。

2.中小河流治理技術探析

2.1河流橫斷面治理

根據河流平水流量合理設計河岸與河灘地的平均高程。若是該河段潮差較大,則其水位的灘地淹沒水深應低于1.2米。若是設計的河流橫斷面為復式斷面時,則第二臺階的河道岸墻高度應低于2.5米,如果大于2.5米那么必須設置第三臺階。此外,河岸和河灘地的寬度規劃設計應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按照行洪、排澇的要求規劃設計河岸和河灘地的寬度;二是根據最低的人身安全要求規劃設計出最小的河岸和河灘地的寬度,通常最小的河岸和河灘地的寬度為2米左右。若是河道受一些條件限制無法將河段設計為復式斷面,那么還能將河段設計為矩形斷面或梯形斷面的形式。當河道深度超過2.5米時,為了確保人身安全應設置相關防護措施,特別是在城市繁華區域的河道。在對河道進行規劃設計時還應充分考慮河道的視覺效果與景觀價值。

2.2河流縱斷面治理

河道縱向比降大于3%,應采用階梯結構或深潭結構來改造河道縱斷面,此外,還能采取階梯跌水與魚道相結合的結構,這樣能夠增強河道的坑沖擊能量,從而使得河道地形結構具有多樣性。河道的縱向比降為1%至3%,為了是河道地形結構具有多樣性,應采用人工輔助措施營造階梯深潭結構或是階梯式跌水結構,這樣能夠緩解水流對河道的沖擊。進行河流縱斷面規劃設計時,還應充分考慮到河道與湖塘以及保護河道與河道間的連通性,在河道中盡量少設或不設擋水建筑,若是河道中已經設置了相關建筑物,且這些建筑物對河道排澇能力造成了影響,那么應將這些建筑物進行改造或拆除[2]。

3.中小河流治理標準

3.1社會合理性指標

一是工程抗沖性。通過對工程抗沖性進行相關試驗,能夠有效反映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優劣,中小河流通過治理后必須具有極強的抗沖性能,這樣才能在洪災來襲時抵御洪水沖刷,從而維護河道穩定,同時也為當地的防洪安全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

二是工程耐久性。經過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應具備一定程度的耐久性,這樣才能長時間的耐水耐氣侵蝕,以此增加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的使用壽命,同時也避免多次進行工程修復,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維修成本。

三是工程景觀效果。經過治理后的中小河流還應具備良好的景觀效果,高價值的河道景觀對人民群眾和整個城市現代化建設有著緊密關聯,通過治理修復中小河流的生態系統,維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從而給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們群眾創造一個更舒適、安穩的生活環境、

2.2生態合理性指標

一是流速分布多樣性。經過治理后,中小河流水流的流速分布應具備多樣性,這樣才能滿足河流中不同水生生物對水流流速的不同需求,通常我們會采用設置深潭結構的方式使水流結構具備多樣性。

二是河濱區植被生長條件。河濱區經過治理后,不論是原有的植被,還是新栽植的植被都應能夠快速適應治理后河濱區的植被生長條。在進行河濱區治理前,就應仔細了解河濱區的特性,以便治理后使河濱區能夠快速形成多層次和多樣化的植被群落。

三是生態系統受干擾程度。在治理時應以盡量不干擾中小河流原有的生態系統為前提,以此避免出現對當地物種生存條件以及當地生態系統種群結構產生破壞,同時確保當地生態系統種群的豐富度沒有降低,當地生態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3]。

2.3環境合理性指標

一是水流結構多樣性。經過治理后的中小河流,其河道的水流結構應具有多樣性,例如具有深潭、漩渦等多種水流形態,從而提升水體復氧機會,增強水體自凈能力。

二是治理工程透水性。經過治理后,河道徑流應能夠順利的與地下水進行交換,使地下水一直處于一種充沛狀況,以便在枯水期逆向補給河道徑流。

三是凈化水體能力。經過治理后的中小河流結構應具備較好的凈化水體能力,這樣能夠攔截河流中污染物,同時吸收有機質和營養鹽成分,幫助其完成遷移,并加快轉化速度,從而真正實現凈化水體、改善水生環境的目標。

2.4操作合理性指標

一是取材環保性。在治理中小河流時應充分遵循取材環保性這一原則,在取材時應避免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選用的護岸材料不會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引入的外來植被不會對本地植被形成入侵、擠占生存空間等情況。

二是施工簡易性。在進行治理前,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從而使河流治理施工簡單快捷;在施工時間的選擇上還應避免洪澇高峰時節;在施工中應盡量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盡可能少占用公共場地。

三是后期維護便利性。河流治理后應具備較好的維護便利性,以此為以后的河道維護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此外,后期維護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需要盡量降低維護次數[4]。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河流對于人們的生存與城市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優劣影響深遠,但是由于目前中小河流的治理現狀不容樂觀,所以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勢在必行。因此,本文對中小河流治理中的技術研究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提高中小河流治理水平,修復中小河流生態環境,還能為人們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宏亮.廣西中小河流治理初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15:61-63.

[2]王越,丁艷榮,徐建華.中小河流治理技術研究及生態修復探討[J].中國水利,2012,06:42-44.

第8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生態環境

我國河流眾多,流域面積100km2以上的中小河流就有5萬多條。由于河流兩岸水土資源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大多成為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許多工礦企業、城鎮也都是傍水興建。一旦江河洪水泛濫,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不可估量的損失。但受各方面條件制約,中小型河流大都未進行過綜合治理,洪災頻發,旱澇交替,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突出,制約了農業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目前在一些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存在著重興利、輕防洪,或者重工程、輕生態等若干問題。

一、中小型河流的特點與治理的必要性

中小型河流的大部分河段位于山區及丘陵區,一般在平原區只流過很短一段即匯入上一級河流,因而比降均較大,一般在1%~4%,個別河段可高達6%,縱向比降分布亦不均勻,縱剖面陡峻,形態不規則,因而造成徑河系數大,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另外流量、水位變差也很大,有的河道最大與最小流量的比值可達數百至數千倍,匯流時間也很短,有的暴雨過后即發生洪水,甚至有暴雨與洪水同時出現。

從防護對象來看,中小型河流保護的多為農田和村鎮,一般防洪標準均較低,防護工程等級及質量也較低,但出險的幾率較大。由于中小型河流分布范圍廣,如果發生洪災,會造成堤防潰決、洪水泛濫,大量的農田與村莊可能會被淹沒、沖毀,各種水利工程設施、橋涵道路、通訊電力設備等均受到威脅。從中小型河流分布的廣泛性和在洪災中所占損失的比重看,中小型河流的治理顯得十分迫切。

二、當前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些地區通過地方財政和群眾集資,對部分中小型河流進行了整治,但由于缺乏專業規劃設計和先進的治河理念,在治理過程中還存在著措施不當、投資浪費、效益不佳、影響生態環境和河道防洪等若干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流域觀念

對重要河段只采取培堤、護岸等簡單的工程措施,沒有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小流域建設,不能進行整個流域的統一規劃、綜合治理。

2.缺少專業規劃設計

對河道洪水和天然徑流論證不足,防洪標準、堤防和建筑物級別確定不當,工程措施缺少專業設計的技術支撐,致使工程建設標準低、質量差,新建工程水毀嚴重,影響效益發揮。

3.防洪與興利不能有機結合

一些中小型河道整治,為蓄水興利或景觀效益進行節節攔蓄,梯級建設漿砌石低壩。由于中小型河道源短流急,河床推移質較多,造成河床淤積,阻水嚴重,壩前庫容迅速衰減,嚴重影響河道行洪。

4.工程措施不當

對天然河道進行裁彎取直和護砌,致使河道渠道化、人工化,功能單一,破壞了水陸連續性和各類水生物棲息繁衍的空間,濕地逐漸消失,生態環境逐步惡化,不適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5.管理不力

侵占河道、違規采砂與亂掘濫挖現象嚴重,形成險工險段,影響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

三、可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應著眼于通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兼顧河流功能開發、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對河流進行全方位、全功能、全流域的綜合開發,使中小型河流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1.統一規劃,綜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規劃設計單位進行統一規劃,先制訂出流域的綜合規劃和各河流的獨立規劃,按照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分批實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實施。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應以河流流域治理為目標,以生態治理為主線,科學地進行綜合治理。

2.注重生態,改善環境

河道整治中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樣性,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寬窄交替、深潭淺灘交錯、急流緩流并存、偶有彎道與回流的自然形態,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和水流的多樣性,另外,盡量不要對天然河道進行人工渠道化護砌。

3.堤防建設應體現生態性

堤防建設是河道工程治理的主要內容。堤防建設的最大問題是破壞了水陸的連續性,使沿河濕地大量消失,應盡量保持沿河濕地的水源補給,以及有序地保留水陸連續通道,使工程措施融入當地的自然環境。既能滿足河道防洪要求,又不影響“堤身”植物種植和利用,雖然增加了施工臨時占地,但可使堤防不需永久占地,節約投資,長遠效益明顯。臨沂市沂河防洪堤工程采用這種處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4.合理選取蓄水建筑物類型

中小型河流大都河槽寬淺,洪水來勢迅猛,應根據其特點合理選擇蓄水建筑物類型。目前,適于中小型河流的蓄水建筑物類型主要有砌石壩、提升閘、翻板閘和橡膠壩。前三種類型各有優缺點:砌石壩結構簡單,投資較少,但阻水嚴重,影響河道行洪;提升閘便于閘、橋結合,運行安全,但投資較大,不利于大量采用;翻板閘水力自控、節約投資,但鉸軸易受雜草塞堵、啟閉失靈,影響防洪安全。橡膠壩是一種新型低水頭攔河建筑物,具有利于行洪、造型美觀、施工短、造價低等優點,是中小型河流較為理想的蓄水建筑物類型。

5.采用多種類型的生態護岸

岸灘實際上是河流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河流的水陸邊界。漿砌石及混凝土等傳統護岸,只強調如何更堅固地建立這種邊界以抵御水流對陸地的沖蝕,往往忽略了水陸之間的和諧過渡。護岸工程應避免建筑物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盡量參照自然狀態下的河岸形式,采用生態護岸。生態護岸水下部分宜采用松散拋石,為各類水生動物創造適宜棲息繁衍的環境,水上部分宜在柔性墊層上種植草本植物,并且墊層上的壓重拋石不應妨礙草本植物的生長,墊層可以是柴排、蘆席等天然織物,也可以是人造土工織物。

6.根據輕重緩急分期實施

對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各地應根據財力情況分期實施:第一期以城區中小河流為整治重點,通過污染治理、綠地和景觀建設,營造市民親水空間,體現河流人文文化,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第二期以農村河流為治理對象,在滿足中小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資源功能的前提下,強調河流的自然、生態和舒適性,包括河流水生物的舒適性。

7.根治水環境污染

水質污染是影響中小型河流生態性的最大障礙。治河先治污,各地應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切實做好中小型河流水質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

8.與上游小流域綜合治理相結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發源于山丘區,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來勢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對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積和水毀。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應與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結合,對上游山丘區采取退耕還林、封沙植草等各種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壩等以減少河流泥沙,調蓄河道徑流。

9.加強河道管理

嚴禁侵占河道、亂掘濫挖和違規采砂,加強河道管理,確保河道防洪和涉河工程安全、發揮河道綜合治理效益。

10.積極拓寬投資渠道,多方籌集建設資金

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面廣量大,僅靠國家單一渠道投資,很難實現全面治理。為全面推進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應積極拓寬投資渠道,多方籌集建設資金:一是實行中央扶持、省市縣地方財政補貼、群眾集資和投工投勞相結合的融資方式;二是設立各級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設基金,由各級財政注入啟動資金;三是結合平原洼地治澇,利用世行貸款。

第9篇:河流生態治理范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防汛抗旱;治理

中圖分類號:TV871.3文獻標識碼:A

  與主要河流防洪建設相比,中小河流洪水防護措施依然薄弱。目前,絕大多數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標準低是中小河流防洪防汛的突出問題,許多中小河流防洪措施一年只有一次,有的在3-5年內甚至不設防的,這直接對兩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年來,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基本形成,在防洪能力顯著提高的情況下,目前中小河流因洪水破壞洪災損失占約80%。中小河流的治理,要根據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與中小河流防洪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規劃。從當地建立防汛現實沿江基礎設施,大型和中型灌區的防洪安全保障出發,以重點地區和小城鎮為目標,統籌把握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的關系,整合中小河流特性,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洪排澇建立一個短期和長期的合作關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小河流和城市發展步調一致,建立河流生態保護體系,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之間的關系。

一、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的問題

目前,由于中小型河流堤防防汛標準低、泄洪能力弱、預警監測困難大等原因,每遇汛期,對區域內河流安全度汛構成了較大威脅,也就是對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災害損失,中小型河流在防汛工作中存在問題和影響,對社會經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生態環境也相應遭到了一定的破壞。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防汛體系不夠健全。河流的規劃和設計,缺乏專業的防洪和洪水防御體系,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堤防建設,流出的性質的標準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建設標準,質量差,打顯示不足的高低來決定的設計工程措施妥善新建筑被嚴重損壞。

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流域觀念,非法采礦、采沙及填塞河道現象時有發生。洪水,小江小河道的一些法規,嚴重影響到穩定的景觀和水庫興利,以及與低砌石壩建設的結合。短急流的短期小型和中小河流,河流泥沙的來源,嚴重影響洪水的疏通。另外有時沿河堤做重要的分水嶺培訓,測量簡單和其他河堤工程的概念,以山谷河流為代價,沒有考慮上游和下游是一個是整體的,沒做統一規范和管理。

二、加強防汛抗旱中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綜合治理應著眼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兼顧河流功能開發、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對河流進行全方位、全功能、全流域的綜合開發,使中小型河流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1)加強中小河流規劃管理。請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統一規劃,專業規劃,按照逐步實施、點面結合批次實施方案。獨立管理,集中管理委托全面規劃集成和發展。以不超過一個小的綜合管理,流域管理為目標,生態系統管理為主線,采用全面科學的方式治理。

  2)保持多樣性和自然流河河道治理的特點。為了轉移嬉水池交替原生態,慢流險灘得到充分利用,基于共存的通道寬度,環境的和諧,重點對生態系統和河流曲線做優先考慮,保持周圍環境的多樣性和河流的自然流動。

  3)應該反映生態建設項目管理堤防建設的主要特點。最大的問題,許多沿江濕地關掉,堤岸建設破壞了土地和水的連續性,就必須要盡量保持濕地沿著河的水不斷流,下令連接通道,保留水和土地以及當地自然植物環境的措施。保證濕地不受干擾的前提下,對“堤”進行栽培,使防洪的條件得到滿足,但是由于建筑面積突然增長,造成投資浪費的狀況,對堤防區域的永久性開展,其長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4)根據中小型河流結構進行理性的選擇。目前,小砌石壩建設,門,翻板閘門為主要類型。小砌石壩的優點是就地取材、節約鋼材、木材、水泥;壩頂可以泄流;施工期允許壩體過水;施工操作技術易于掌握,施工期安排較靈活。缺點是施工機械化較困難,施工速度較慢,使用勞力較多。另外翻板閘門作為攔河壩擋水建筑物,具有投資少、結構簡單、建造時間短等優點,但它也存在啟閉水位不穩定、不能復位、支承鉸位移等缺點。

  5)使用多種河灘生態河堤。河水是陸地生態系統和天然河道的邊界的實際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抵御侵蝕的清水混凝土河堤和磚石,用傳統的辦法,往往強調了邊界的建立,卻都忽略了土地和水之間的和諧過渡。護岸結構不要在河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自然狀態,盡可能的采用生態護坡。為了創造一個適合生態護岸和安全和諧的繁殖棲息地,要通過為各類水環境,提供一個自由的,原生態的河堤。

  6)在治理的各階段應按以下順序優先解決出現的問題,在第一階段,必須基于親水性,創造一個公共空間,空氣良好的綠色環境。把重點放在景觀和建筑空間上,改善鎮上一條小河邊,在自然生態系統的河流治理前提下,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個性,反映河岸的人文文化;第二階段是滿足小型和中小河流洪水的資源功能和安全性。

  7)加強溪水污染的管制。小河邊最多的是自由基水的污染水體,形成了污染的生態屏障。遇到附近受到污染的河流,應依據“污染自付”的原則。

  8)建設谷坊和防洪堤。上游小流域深入,切斷水療項目和下游泥沙洪水暴利。丘陵區,流域管理,陡峭的相結合的難易程度。管理上游中小河流流域綜合治理,建設谷坊和防洪堤,以減少泥沙,河流徑流調蓄,采取節水措施和其他草的森林和丘陵上游沙封。

  9)加強河道管理。為了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應該抑制過度開采和采礦,使河流互不侵犯,避免非法采砂,保障防洪安全,有效促進河流綜合治理的措施得以實施。

  10)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建立中小河流汛情監測預警系統。為了擴大國家投資的投資渠道廣泛的綜合治理,積極建設多融資的中小河流,要不斷加強全面的治理。一是實行中央扶持、省市縣地方財政補貼、群眾集資和投工投勞相結合的融資方式;二是設立各級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設基金,由各級財政注入啟動資金;三是結合平原洼地治澇,利用試行貸款。

結束語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 4tube高清性欧美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草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 亚洲成a人|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免看一级a一片成人123 | 男女乱淫真视频免费一级毛片 | 免费一极毛片 |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黄色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播放 | 亚洲久草视频 | 成人在线播放视频 | 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久久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精品综合 | 亚洲视频区 |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加勒比 | 综合自拍 | 美女又爽又黄视频 | 妖精www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区在线 | 国产杨幂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