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

第1篇: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關鍵詞:行動導向;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行業;教學方法

客房服務與管理是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講授酒店客房服務實務的基礎知識,訓練學生進行酒店客房服務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從事酒店客房服務與客房部基層管理工作的能力。通過理論上的學習、技能的操作和方法的訓練,能勝任酒店客房服務與客房部基層管理工作,達到中級客房服務員的水平,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和吃苦耐勞的良好職業道德和適應行業發展規律與職業變化的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論的解釋,人身上所具有的智能潛力是多元的,總有一種智能占主導地位。中職學生的形象思維遠高于抽象思維,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通常缺乏理論學習的熱情,對現實問題的關注與解決卻具有一定的敏銳性,這就要求我們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本著“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結合、能力培養”的原則,在具體實踐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實踐活動為導向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通過行為的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育理念。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目標對象,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法,常見的有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等。

1.引導文教學法:一種借助于專門的教學文件,通過工作計劃引導學生自行控制學習和獨立工作的教學方法。

2.項目教學法:將課程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項目任務交予學生具體負責,教師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完成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及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

3.案例教學法:在解決問題的環境中,運用案例分析,獲得答案。此方法可以培養學生決策的能力、從資料中獲取解決問題所需信息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角色扮演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扮演一些角色,親身體驗角色的心理、態度、情景等,從而使學生了解學習的要求。

5.模擬教學法:通過營造人為環境或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模擬真實的職業氛圍中學習職業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養成學生的專業能力效果很好。

客房服務與管理教學中,對客服務工作占有很大比重,對于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如下設計:

(1)教師設置任務:對客服務。客房是客人在飯店中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此時客人往往需要擁有他們的空間,期望客房有“家”的感覺,這就需要客房部提供優質的服務。請同學們思考客人住店期間需要哪些服務,并通過場景模擬的方法,分別扮演客人及服務員,講解對客服務。

(2)分組制訂計劃: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組,并選出組長。為了保證活動的開展,分組時要注意將不同性別、不同能力、不同優勢的學生進行劃分,保證各小組勢均力敵。小組分好后,教師將任務書下達給每組,學生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析任務,制訂計劃。

(3)決策實施:學生根據分組制訂的計劃確定好分工和工作的步驟,開展實施。該過程學生可查閱書籍及相關資料,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4)項目檢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將服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展現在同學們面前,每組可選派一名同學進行補充說明。該過程中教師發揮監督指導作用,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5)成果評價:任務完成后,將各小組的任務成果進行匯總,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總結。首先,可由各小組進行總結匯報;然后組間互評,提出評價;最后,由教師對每個模擬服務的過程作出客觀的評價,并指出具體的優缺點。

(6)歸納總結:在學生分組討論并展示的基礎上,對學生忽略的服務項目進行補充。從整體上梳理對客服務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每個階段服務的要點有哪些,從而提高學生對客服務的質量。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酒店行業是一個操作性、技能性以及靈活性很強的服務行業。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于酒店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學校是培養酒店服務及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對客服務為例,簡述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酒店客房服務與管理過程中的應用。但是,行動導向教學過程的實施中,學生會存在互相依賴思想,無所事事等現象,需要教師加強監督管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新意識,為酒店輸送職業能力及基本素質均合格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問芝.“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企業報道,2010(8).

第2篇: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職業教育應依據企業要求和產業發展動態,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強化工學結合,培養符合產業標準的人才。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拓寬繼續學習渠道,為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在職業教育“五個對接”理念的指引下,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設計了“酥性餅干馬賽克的制作”一課,并簡述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

有效的教學要以了解教學對象為基礎。首先要了解學生,分析學情。本堂課的授課對象是食品生物工藝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將從下面幾點分析學生特征。

1.知識儲備

他們之前學過焙烤原輔材料的用途、特點等理論知識及面包的制作工藝,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焙烤技能。

2.認知能力

他們希望能夠直觀地學會如何操作,而對工藝原理不愿深入研究。

應對方案:按工藝流程設置任務,將原理的講解融入任務之中,“做中學,做中教,”降低純理論學習的難度。

應對方案:在上焙烤工藝之前鼓勵學生做了廣泛的市場調

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便可從調查結果中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產品。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馬賽克餅干正是學生在市場調查時發現的產品之一。

二、教材分析

《食品工藝》是食品生物工藝專業的主干課程,選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工藝》。教材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培養技能型人才。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與就業崗位相結合,實現了專業與崗位的對接的同時也實現了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1.餅干制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酥性餅干生產工藝是焙烤食品生產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系統地介紹了酥性餅干的配料原則、制作原理、生產工藝流程、工藝參數等內容,是焙烤原輔材料相關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和延伸。同時,酥性餅干的制作也是中級烘焙工鑒定的重要內容,馬賽克餅干是典型的酥性餅干,因此,學習本節課對學生獲取“雙證書”有非常重要的實戰意義。

2.教材對餅干制作的處理

處理前教材中介紹餅干的制作時,在同一模塊中介紹了多種餅干的生產工藝,并以理論形式闡述。所以,以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為依據,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合,把酥性餅干的制作工藝從中抽提出來,形成本次教學內容,強化實操技能訓練,弱化了抽象知識的學習。

3.教學目標

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能讓學生更加熱愛課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食品生物工藝課程設置”中的教學要求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①理解馬賽克餅干生產工藝流程。

②記住關鍵技術參數,能夠說出酥性面團的原理及特點。

技能目標:

①能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馬賽克餅干的生產操作。

②能按“6S”操作規范進行生產。

情感目標:

①能積極參與實踐操作和討論,熱愛食品行業。

②通過踐行“6S”,具備安全生產的職業素養。

③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制作馬賽克餅干,所以,馬賽克餅干的工藝流程及操作參數的控制為重點內容。通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可知,酥性面團調制原理成為教學難點內容。工藝流程中調制酥性面團和準確把握烘烤參數成為操作的關鍵點。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以馬賽克餅干生產為主線,以其生產工藝流程為導向,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參照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及企業崗位操作規范,實現人才培養對接職業資格。本次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當一個“任務”完成了,學生就會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突破重、難點內容。

根據教學需要,在新課導入環節穿插情境教學法,在完成任務環節穿插了演示教學法。

學生相對應的學法有小組合作學習法,觀察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課程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訓相結合,將“6S”操作規范與實訓相結合,將技能考核標準與實訓相結合,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理實一體化”模式課。本次課共兩個學時,設置了新課導入、配方工藝分析、接受任務、完成任務、討論評價五個環節。

1.新課導入

教育學家羅杰斯認為,當學生覺察到學習內容與自己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就發生了,而涉及學習者整個人的自我發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本節課導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學生調研帶回來的產品設置教學情境,以實物導入的方法。學生看到自己調研的產品,驚喜不已,學習欲望異常強烈。

2.配方工藝分析

了解配方是學習制作方法的前提。在這個環節,讓學生親自品嘗,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探討配方可能含有的原輔材料。然后將配方展示給學生,共同分析配料特點。這樣不僅達到分析配方的目的,而且從感官的角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美味的餅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之后引導學生根據焙烤食品一般生產工藝分析馬賽克餅干的生產工藝流程,共同確定生產工藝方案。

3.接受任務

在課前根據學生特點做好分組并委派組長,小組合作方式能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能積極主動地協助他人的工作,增強溝通的能力。“6S”操作規范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職業素養,所以在完成任務之前,各小組還應按“6S”從業標準整理個人衛生、衣帽及車間衛生等,將“6S”操作規范與實訓相結合,課堂變車間,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按小組下達任務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馬賽克餅干的制作。

4.完成任務

馬賽克餅干制作工藝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三個任務的設置由工藝流程分解而來,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有效對接。

五、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我總結出所有的工藝課在環境、設備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均可按工藝流程設置成任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教學。

第3篇: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個性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6-0232-02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探索和喜愛的源泉,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解答學生某個題目、傳授某個公式,而應該要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顯示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個性化的數學天地中自由探索、獨立思考,使得數學課堂更加受學生的歡迎,讓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

1.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老師應該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結合課本中數學知識創建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數學中學會生活。教師應該將數學從課內銜接到課外,讓書本上的知識從呆板變的生動,令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具體直觀,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

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著數學的影子,數學老師應當緊緊圍繞教材,根據數學教材與日常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問題作為素材,將問題的情景進行再加工,根據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出猜想,激起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研究思考。一旦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孜孜不倦的想要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的更為熟練。

如何將學生的興趣轉到數學中來呢?這就要將生活中問題原型找出來,并與教材相結合,在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建造一座橋梁,讓學生沿著這座橋去探索學習,尋找到一套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生在對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發掘學習數學的意義,發現數學的生命力,將原來呆板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具體,更有趣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特有的魅力。比如:在學習重量單位“克、千克”時,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不同物品的重量,如:蘋果,一般重量為120-200克,一瓶礦泉水的重量為600克左右,這些物品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還有一些現實問題,如一袋零食包裝袋上標明95克,凈含量為85克,這就能算出包裝為10克。又比如在學習長寬高等抽象問題時,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測量教室的門的長寬高,以及黑板和窗戶等。這樣將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學生會更加容易掌握。從在生活中找實例到課堂上的學習,整個過程充滿樂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運用知識點。

2.課堂上的體驗

古語有云“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發靈光”。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必須要讓學生愛上數學課,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這就要求教師將課堂變為一個學生與老師互動的平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發現如何將數學課堂變得有活力。比如在學習計量單位“升、毫升”這一節時,老師可以設計出一個“玩水”的小游戲。老師可以在課前要求每位同學回家收集不同的儲水容器,比如飲料瓶、水杯等,在課堂上,當老師要求每位學生量出一瓶水大概的有多少毫升時,每一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方法,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每一個同學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時老師就應該讓學生自由實驗,每個同學在自己的驗證過程中都會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一堂課下來每位學生學到的就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自己在探索過程中的經驗心得。學生在這種自由的課堂中體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更加深鞏固了知識點,懂得如何自主學習,這對將來的學習更有幫助。

3.課后作業設計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同的學生學習數學方式不一樣,學習進度也不一樣,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都各不相同,這時候,就需要數學老師的細心與耐心,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目標。比如可將作業多樣化,根據不同學生布置不同作業,對基礎較穩的同學布置提高型作業,對于有某一塊知識點薄弱的同學布置專項訓練的作業,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布置綜合性強的作業,也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作業類型,這樣對學生課后知識點的鞏固有了加深,也能提高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使作業質量變高,學習更有效率。

作業不僅可以由老師來布置,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充當小老師來布置作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由每個小組的成員互相布置作業給同學做,這樣一來,學生在布置作業給他人做與做他人布置的作業時,不知不覺中就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也能從這一過程獲得無數快樂,將做作業由負擔變為了樂趣。

4.問題點撥質疑

在經過一階段的數學學習之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疑難點,這時,教師可以專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開設一節專門提問討論的課,讓每個學生都提出自己的問題,將自己這一階段的疑難點告訴老師,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問互答,在遇到學生都有困惑的問題時,及時記錄下來,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講解。

學生有疑問提問老師,并不能做到完全將知識點歸納出來,而這時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將他們遺漏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不同問題,由簡到難,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使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

5.結束語

個性化教學是數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滲透了小學數學教育的每個環節,需要數學老師不斷改善教育方案,提升教育水平,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不斷探索累積,根據教材的內容及數學的特點,在教學環節關鍵之處能夠將數學的個性化特點加以發展,讓學生在數學的天地中自由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樂趣,了解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帶來的魅力與樂趣,成為真正會學習、愛學習的人。

參考文獻:

[1]孫桂芬.加強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6):201.

第4篇: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程;模塊終結性測驗;測驗性質;測驗目標;測驗規劃

高中物理新課程目標的變化、模塊化課程的設置、課程內容的革新、評價功能的轉變以及課程管理模式的調整等等,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在高中物理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目標、內容、形式和方法作重大的調整和變革。基于模塊的終結性測驗是高中物理新課程模塊終結性評價的重要一環,相對于其他評價方式,它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更具有直接的導向性。為此,本文擬就高中物理課程模塊終結性測驗實施中的若干基本問題進行探討,以澄清人們對模塊終結性測驗的一些模糊認識。

一、模塊終結性測驗的性質:標準參照還是常模參照?

測驗的性質是測驗功能和價值的集中體現,對測驗的編制和實施具有直接的導向功能,因此,明確模塊終結性測驗的性質是保證模塊終結性測驗有效實施的前提。

從新課程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理念來看,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目的主要不是用于甄別和選拔,而是通過模塊終結性測驗關注每一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狀況,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和進一步發展的潛能,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自信心。

從發揮評價的功能上來看,模塊終結性測驗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評價確認學生的進步和達到的學業水平,診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反思評價和能力發展。

從新課程的結構上來看,由于每個模塊的學習內容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各自獨特的課程價值,同時在學生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后,需要對能否取得模塊課程的學分進行認定,因此模塊終結性測驗就成為學生模塊學分認定的基本依據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模塊終結性測驗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在該課程模塊的學習中所達到的水平。

從對模塊終結性測驗結果的解釋和利用上來看,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目的主要用于判斷學生通過一個模塊課程的學習是否達到模塊課程的目標以及達到課程目標的程度,主要用于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而不是確定學生在班級中的相對位置,衡量學生的相對水平。由此可見,模塊終結性測驗的性質是標準參照。

二、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目標

1.關注學習過程還是學習結果?

模塊終結性測驗目標主要是回答測量什么以及測量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即要確定測驗內容的取樣范圍和測驗的行為目標。在明確了模塊終結性測驗的性質后,我們知道模塊終結性測驗主要考查學生通過一個模塊課程的學習是否達到模塊課程的目標以及達到課程目標的程度,因此確定模塊終結性測驗目標的基本依據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相關模塊的內容標準。任何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既依賴于對評價目標的清晰描述,也依賴對評價方式和方法的選擇。因此,在編制測驗或選擇評價工具之前,我們首先應當清楚地界定測驗目標。雖然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已經包括對教學和評價的內容和要求,但是內容標準中的表述還比較概括和寬泛,因而有必要對它們進一步具體化,亦即必須用一種能夠指導課堂教學與評價的形式清楚地把學生的學習成果表述出來。而作為能用于表述終結性測驗目標的只能是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可見,模塊終結性測驗目標關注的是學習結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學習過程不重要,而是指學習過程可以有其他的關注方式。模塊終結性測驗作為一個階段的目標達成鑒定,主要是確認學生在這一期間的最終學習結果:學生理解了什么、會做什么。

2、目標的分類框架是三維還是部分?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從三個維度上規定了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高中物理的學習評價當然也要落實三個維度課程目標的要求,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又要重視過程與方法的學習,還要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新課程倡導評價方式方法的多樣化,只有綜合使用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才能了解和評價學生在課程目標的不同維度上的進步和發展情況,模塊終結性測驗只是高中物理學習評價的其中一種方式,可見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目標不可能涵蓋所有的課程目標。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的模塊內容標準規定了學生通過該模塊的學習應該懂得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因此模塊終結性測驗的重點應放在重要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上。根據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表述中行為動詞的界定,模塊終結性測驗目標的分類框架,即知識、技能和探究能力目標,可以具體表述如下:

(1)知識目標的要求

了解: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

評價可用的行為動詞:了解、知道、描述、說出、舉例說明、列舉、表述、識別、比較、簡述、對比。

理解: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評價可用的行為動詞:闡述、解釋、估計、理解、計算、說明、判斷、分析、區分。

應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系等。

評價可用的行為動詞:評估、使用、驗證、運用、掌握。

(2)技能目標的要求

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或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

評價可用的行為動詞:測量、測定、操作、會、能、制作、設計。

(3)探究能力目標的要求

科學探究要素對科學探究和物理實驗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問題能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

從物理學的角度較明確地表述這些問題;

認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義。

猜想與假設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假設;

對物理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認識猜想與假設的重要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知道實驗目的和已有條件,制定實驗方案;

嘗試選擇實驗方法及所需要的裝置與器材;

考慮實驗的變量及其控制方法;

認識制定計劃的作用。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用多種方式收集數據;

按說明書進行實驗操作,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

如實記錄實驗數據,知道重復收集實驗數據的意義;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

認識科學收集實驗數據的重要性。

分析與論證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嘗試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結論;

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描述;

認識在實驗中進行分析論證是很重要的。

評估嘗試分析假設與實驗結果間的差異;

注意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的問題;

吸取經驗教訓,改進探究方案;

認識評估的意義。

交流與合作能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有合作精神;

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3.如何選擇和判斷目標?

確定了測驗目標的分類框架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確認在模塊終結性測驗中哪些目標才是最重要且適宜評價的目標。我們可以下述問題為準則做出選擇和判斷:

(1)測驗的目標中是否包含了該模塊課程中重要的成果?

(2)這些目標與該模塊課程的內容標準是否一致?

(3)目標是否適合學習該模塊課程學生的能力水平,是否與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興趣有關?

(4)就學校現有課程資源、設備和條件而言,目標是否切實可行?

三、模塊測驗命題的科學化:編制命題計劃雙向細目表

在現實學校組織的測驗中,教師一般關注出考題,登考分,很少注意和考慮試卷結構的合理性問題,也沒有意識到對測驗進行規劃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測驗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模塊終結性測驗是學校自行組織的測驗,為了達到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目標,實現測驗的科學化,進行命題的第一步不是出考題,而是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命題計劃雙向細目表。命題計劃雙向細目是反映命題意圖和設想的一個雙向命題計劃表。制定命題計劃雙向細目表的目的一是保證試題是課程內容的代表性取樣,反映各部分課程內容和測驗目標的相對重要性,從而提高測驗的效度和信度;二是由于規定了各種知識層次,不同能力試題的比例,就為使試卷具有合理的難度和區分度提供了依據。根據模塊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和上述對模塊終結性測驗目標的分類框架,對于高中物理必修模塊I,我們可以按下列步驟編制命題計劃細目表。

(一)列出模塊的教學目標

為了簡明、清晰、符合邏輯地列出模塊的教學目標,我們采用的教學目標表述的一個基本策略是先描述學習結束時期望達到的一般教學目標,然后在一般的教學目標之下列出具體的學習結果。

1.了解有關力和運動的一些重要史實

(1)了解亞里士多德關于力與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2)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所用的實驗和推理方法。

(3)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2.知道質點的概念

(1)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什么情況下不能看作質點。

3.理解位移的概念

(1)能舉例說明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

(2)能區分位移和路程。

4.理解速度的概念

(1)能舉例說明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速度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

(3)知道用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定義速度,速度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位移的大小。

(4)知道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

(5)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變速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6)理解平均速度的定義,知道在不同時間內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7)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分析計算有關問題。

(8)知道瞬時速度是精確描述變速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9)知道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區別。

5.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義。

(3)會用公式a=(vt-v0)/t解決有關的問題。

(4)知道加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2。

(5)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v0方向相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與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

(6)知道加速度大小與速度大小及速度變化大小的區別。

6.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2)知道勻變速運動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2,vt2-v02=2as的推導過程,并能用來分析解答有關問題。

(3)能用圖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4)理解勻速直線運動位移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圖像的物理意義。

(5)能恰當地運用圖像進行分析和判斷有關的問題。

7.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2)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

(3)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

(4)會運用相應的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的自由落體的問題。

8.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1)知道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3)會使用公式f=μN計算滑動摩擦力。

(4)知道動摩擦因數μ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狀況有關。

(5)靜摩擦力的產生的條件。

(6)在簡單的情況下,能從二力平衡的條件判斷靜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和方向。

(7)知道靜摩擦力存在最大值。

9.理解彈力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形變,知道形變的種類。

(2)知道什么是彈性形變。

(3)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4)理解壓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在具體問題中正確畫出它們的方向。

(5)知道胡克定律的內容和使用條件。

10.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

(1)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得出過程,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定則。

(3)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4)知道力的分解要從力的作用的實際效果出發。

(5)會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1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3)知道什么是慣性和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4)知道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5)知道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6)知道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7)能區分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

(8)能運用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有關現象。

12、理解牛頓第二定律

(1)知道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及其公式。

(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3)能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13.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1)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

(3)在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時,能找出各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能區分一對平衡力和一對反作用力。

(5)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14.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1)知道什么是超重現象,什么是失重現象,什么是完全失重。

(2)能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15.了解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知道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2)能用力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物體平衡問題。

16.知道單位制

(1)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導出單位,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組成單位制。

(2)知道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

(3)知道在物理計算中各物理量要采用同一單位制。

17.實驗技能

(1)用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相或其他實驗方法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2)通過實驗研究質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體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從中了解空氣對落體運動的影響。

(3)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

(4)通過實驗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5)通過實驗研究兩個大小相等的共點力在不同夾角時的合力大小。

(6)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18.科學探究

(1)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彈簧的形變與彈簧彈力之間關系。

(3)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

(4)通過實驗,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

(5)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設計一種能顯示加速度大小的裝置。

(二)列出模塊的知識內容要點

教學目標描述了學生通過一個模塊的學習所展示出來的行為表現,知識內容要點則指明了每一種表現所涉及的內容范圍。為了避免繁雜,我們這里只列出了物理必修模塊I所涉及的主要內容主題。

1、運動的描述。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3、力和力的運算。

4、牛頓運動定律。

(三)填寫命題細目表

命題細目表是一個含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兩個維度的雙向列表。表1是高中物理必修模I的一個雙向細目表。

表1高中物理必修模塊I命題雙向細目表

比例

內容題目的功能及具體考查要求

知識技能科學探究合計

了解理解應用獨立操作要素

運動的描述464----14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6967836

力和力的運算464----14

牛頓運動定律6967836

合計2030201416100

四、問題與思考

以上我們只是對模塊終結性測驗的性質、目標、以及規劃的科學性問題等進行了初步的研討。在模塊終結性測驗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1.采用何種測驗方式和方法才有利于測驗目標的實現?能否允許學生有可選擇性問題,或者從試卷結構上體現選擇性:必答和選答?能否在限定時間內開卷?

2.模塊終結性測驗的工具應具有何種特征?除了目前大家認可的開放性問題以外,能否增加思考題、定性推理題、信息辨別題、信息提供題等等。在命題上,如何做到題目的背景具有科學意義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模塊終結性測驗應如何評分和記分?目前一些學校給出的樣卷,相同的題型,題目的賦分一律相同。對于主觀性試題,每道試題的分值相同是否合理?對于新題型特別是開放性試題應如何評分才能減少評分誤差?如果學生的最后成績是等級給分,等級如何劃分才是合理的?

4.模塊終結性測驗的結果應如何解釋和利用?目前有些學校提出的模塊測驗計劃中,對模塊測驗成績的解釋和利用僅限于給出等級分數,如成績為F(不及格者)的,必須補考,補考仍為F的,必須重修這一模塊的課程。除此之外,是否能為學生、教師、學校、家長提供一些其他有益的信息?

5.在紙筆測試中包不包括實驗的考查?目前有些學校提供的測驗計劃中,認為實驗的考查(這里的實驗考查僅限于操作考查)不包括在紙筆測試中,且成績作為模塊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傳統的實驗筆試測試方法已經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成功的做法,不應排除在紙筆測試之外。另外,實驗操作考試計分不應包括在筆試成績中,應另行計分。

參考文獻:

第5篇:簡述家校合作基本要求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學模式;教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0 前言

“教學企業”,原稱“教學工廠”,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polyteehnie,簡稱NYP)在1992年學院發展初期,以林靖東院長為領導的一班人共同提出的。在此后的學院發展歷程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各院系根據各自特點,將“教學企業”模式予以延續、發展與創新。如今,“教學企業”與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并駕齊驅,堪稱世界著名的三大職教模式。

教學企業在我國是一種新生的高職教學模式,是社會企業在高職教育領域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即以學院為本位,在現有的教學系統的基礎上,將企業環境引入學校,在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主要便于教學的企業。“教學企業”既不像學校的實驗室,也不像企業的車間,而是企業的真實設備、場景在學校的再現。“教學企業”既不同于“三明治”式的課程安排,也不同于“雙元制”課程安排,而是緊緊圍繞教學,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開展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它試圖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典型的企業環境,并構建與教學緊密結合的辦學模式,使實踐教學不依賴于企業界,在校內即可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目標。

教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即為使教學企業同時實現社會價值目標和經濟價值目標的有計劃的人力資源的利用和活動。教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主要包括教師員工和學生員工的招聘與選拔機制、培訓與開發機制、績效考核機制、薪酬管理機制以及勞動關系管理機制。教學企業要建立與組織發展相適應的、完善的、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從而創造教學企業內部良好的工作環境。

本文通過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經管學院的“大學生迷你創業園”、“順豐速遞廣科中心”以及“淘寶創業聯盟”等七個“教學企業”調研訪談和研討,就構建和發展“教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進行系統研究和總結,嘗試構建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高職院校“教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推進我國高職院校“教學企業”的建設進程。

1 “教學企業”員工招聘與選拔機制

1.1 教學企業“雙師型”教師員工的招聘與選拔

教學企業員工招募有內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兩種方式。教師員工優先從高職院校或合作企業通過內部招聘的渠道校企互聘“雙師型”教師團隊,當內部招聘不能滿足教師員工的需求時,再考慮外部招聘。(1) 通過內部招聘渠道校企互聘“雙師型”教師員工。教師員工內部招聘是指教學企業吸引現在正在高職院校任職的“雙師型”專任教師或來自合作企業的行業專家、技術骨干及能工巧匠等企業員工填補教學企業教師員工空缺職位的一種方式。校企互聘是教學企業教師員工最重要的來源。(2) 通過外部招聘渠道招聘教學企業教師員工。現階段,我國教學企業外部招聘教師員工的基本要求可參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外部招聘教學企業教師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教學企業的教師員工,應同時具備教育家、工程師和高級熟練工人三種職業所需要的素質與能力。引進人才時要求本科學歷以上,必須具有5年以上與崗位相關的企業工作經驗。既有從事項目開發的能力,又有教學經驗,是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且有良好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其人格與形象能夠與組織文化相適應相吻合。

1.2 教學企業學生員工的招聘與選拔

教學企業學生員工全部采取內部招聘的方式,在教學企業所服務的高職院校內選擇相應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生。學生員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進入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一類是保證教學企業正常運營而進行兼職服務的學生員工。進入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不領取酬金,一般來說根據教學企業的教學計劃安排相應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生進入教學企業進行實踐學習。保證教學企業正常運營而進行兼職服務的學生員工是領取酬金的兼職員工,一般來說通過高職院校內部招聘學生,特別是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2 “教學企業”員工培訓與開發機制

2.1 建立教師員工“校企共培”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

教師員工培訓與開發是教學企業資源開發的核心環節與基本內容。教學企業在教師培訓和開發工作中,要做好明確培訓和開發目的、培訓和開發需求分析、培訓和開發項目的設計和培訓和開發結果的評估。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職員工無“貨架壽命”理念的提出,源于商場超市商品的貨架期或保質期,也就是能放在貨架上的壽命。教職員無“貨架壽命”的實質就是終身學習(保鮮)理念。教職員不分年齡大小、專業類別,在職業教育崗位上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挑戰。NYP 建立了一整套教師專能開發及培訓系統,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的能力多元化,以適應新領域及多崗位的工作需求,實現教師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保證“教學企業”企業項目的實施。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與教學企業共同培養教師員工,其中,教學企業側重于培養教師員工的“技能素質”,高職院校側重于培養教師員工的“師范素質”。

2.2 建立學生員工“在職培訓(OJT)”培訓和開發體系

教學企業學生員工的培訓和開發主要是通過工作實踐和導師指導為主要方式的在職培訓(OJT)來實現的。工作實踐是一種通過實際的操作來使學生員工學習完成工作任務的培訓方法。學生員工還可以通過與教學企業中富有經驗的教師員工之間的互動來開發自身的技能。導師指導就是學生員工開發的一種開發性人際關系類型。導師是指教學企業中富有經驗的、工作效率較高的資深教師員工,他們負有開發經驗不足的學生員工(被指導者)的責任。

3 “教學企業”員工績效考核機制

教學企業要重視員工績效評估的工作,受益群體(學生員工和客戶)需要知道他們所接受的服務的質量情況,教學企業內部教師員工和學生員工需要個人績效的反饋,管理者和理事會需要了解教學企業運營的有效性和員工的士氣。

3.1 實施教師員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雙考核”

教學企業在本質上屬于社會企業的一種類型,既著眼于經濟價值的實現過程,又關注社會價值的創造過程。教師員工實施“雙考核”的含義是指教學企業教師員工在運營過程中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經濟價值的創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踐行教學企業為實現高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而創造的社會價值部分都需要通過績效評估的工作來進行考察和認定。實踐中,可選用基于目標管理(MBO)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教師員工“雙考核”體系進行設計與實施。目標管理法(MBO)注重的是對目標的管理以及一種工作或某一工作群體的可衡量性結果。這種方法假設,績效衡量過程中的主觀因素是可以被消除掉的,同時工作的結果是對一個人為組織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貢獻進行衡量的最為接近的指標。

3.2 學生員工實施企業績效考核與學校學分考核相結合的“雙考核”

教學企業實行“雙考核”調動教學企業、學生員工參與的主動性,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特別是學生員工的職業技能、素質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員工為教學企業“準員工”,高職學生作為“準員工”在教學企業的實訓學習過程中,既是員工又是學員,由學校和教學企業共同管理,企業績效考核制度與學校學分考核制度是學生教學企業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以達到教學企業教學的效果。學生員工實行“雙考核”的內容包括:(1)企業績效考核是對管理過程的一種控制,其核心目標是通過評估學生員工的績效以及團隊、組織的績效,并通過對結果的反饋、分析績效差距來實現學生員工績效的提升,進而改善企業管理水平和業績。(2)學校學分考核制度是衡量學生學業的基本計算單位,為了盡量客觀地反映學生工作真實情況,學校設計若干較為關鍵的行為指標制定考核表,學生考核合格將獲得學分,教學企業在學校頒發的“教學企業教育實習證書”上簡述學生的教學企業工作情況,蓋上公章,學生以此作為自己工作經歷的憑證,證明學生已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和良好開端。

4 “教學企業”員工薪酬管理機制

4.1 建立教師員工的外在薪酬和內在薪酬體系

教學企業是社會企業在高職教育領域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其本質屬性決定了教學企業既不能照搬高職院校的工資體制,也不能照搬商業企業的工資模式,只有根據自身的特色“量身定做”薪酬制度。(1)建立教師員工以績效為導向的“寬帶薪酬”外在薪酬體系。教學企業實行獨立法人制,實行完全意義上的職員聘任制,機制靈活,擁有高度的自和決策權,這為教學企業實施寬帶薪酬制提供了有利條件。(2)建立教師員工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內在薪酬體系。內在薪酬指精神滿足和獎勵(如優越的工作條件、謝意等非貨幣獎勵)和各種機會(如晉升機會、提高名望的機會、培訓機會等將會但還沒有完全得到的非貨幣獎勵)。教學企業作為社會企業在高職教育領域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肩負著實現社會價值的使命,高職教育的公益性更加要求教學企業重視內在薪酬的設計。教學企業教師員工以職業生涯發展為導向的內在薪酬體系的實現方式包括參加國內外研討會、培訓、進修、攻讀高一級學位、管理者對教師員工工作的認可以及寬松的工作環境等。

4.2 建立學生員工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內在薪酬體系

教學企業學生員工也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進入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一類是保證教學企業正常運營而進行兼職服務的學生員工。按照教學企業運行的實踐,進入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采取全面無償培訓的方式,所有教學企業都不向此類學生員工支付貨幣形式的外在薪酬;而對為保證教學企業正常運營而進行兼職服務的學生員工,一般采取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求,支付非全日制兼職學生員工最低小時工資。無論哪種類型的教學企業學生員工,都應著重建立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內在薪酬體系。教學企業學生員工的內在薪酬是一種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報酬形式。教學企業為學生員工提供的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內在非經濟性報酬主要體現在為學生員工提供適合其能力的有興趣、有挑戰性的工作崗位;改善學生員工的工作環境與設施;關心學生員工的生活質量,給予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對其工作給予口頭或書面的表揚等非貨幣獎勵;為學生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和提高其名望的機會等。實踐表明,內在的非經濟性報酬能對教學企業學生員工產生較強的激勵效應,讓學生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并看到自己的職業發展前途,激發其努力工作的意志。

5 “教學企業”員工勞動關系機制

5.1 建立教學企業與各類員工規范的勞動關系

教學企業跟企業一樣,也應該建立與各類員工之間規范的勞動關系,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的法律法規。在教學企業中,存在三種類型的勞動關系。這三種關系包括:全職用工勞動關系、非全職用工勞動關系和與在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之間的協議關系。第一種關系適用長期雇用合同稱為“勞動合同”,短期或兼職合同稱為“服務協議”。勞動合同主要適用于教學企業普通的全日制工作人員(全日制教師員工和全日制工作人員)。第二種關系適用服務協議,服務協議主要適用于兼職教師、技術專家、顧問或其他為教學企業提供短期或兼職服務的人員(“教學企業兼職員工”)。由于協議雙方沒有建立真正的勞動關系,建議這類合同定性為“服務協議”,而非“短期或兼職雇用合同”,該合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范。第三種關系,因為在教學企業實踐學習期間學生員工身份仍然是在校學生,不屬于法定意義上的勞動者。建議起草和簽訂教學企業、學生實踐學習協議書并履行教學企業方的權利和義務。

5.2 關于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權利保護建議

教學企業是實施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創新教育培養模式,積極推行教學企業實踐教學,學生員工在實踐學習中的權利保障是關鍵。進入教學企業實踐學習的學生員工是教學企業中最重要的主體。他既是受教育者,也是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者、提供者,同時更是生產第一線最直接的體驗與風險承受者。這種復雜身份與學習場地和方式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使學生員工權利保護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從法律視角研究和探討教學企業中的學生員工權利保障,完善教學企業中實踐學習學生員工權利保護的基本措施,對規范和完善教學企業保障制度,促進教學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全而提升教育品質,意義重大。

6 結語

“教學企業”在我國是一種新生的高職教學模式,方興未艾。廣東科學技術學院經管學院的七個“教學企業”,包括淘寶創業聯盟、珠海市海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順豐速運、迷你創業園等已經初步完成了“教學企業”的構建,目前進展情況良好,并進入教學試運行階段。在這樣的前提下,本文通過對“教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研究,進一步規范“教學企業”建設制度和運行機制,加強教學與經營的融合,從而加強內涵建設,為后續“教學企業”的建設做好鋪墊,以期推進我國高職院校教學企業的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Lessons from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in Iberoamerica (David Rockefeller Interamerica Development Bank) [M]. Social Enterprise Knowledge Network Sekn, James E. Austin, Roberto Gutierrez, Enrique Ogliastri, Ezequiel Reficco. David Rockefeller Center for Latin American Studies. ISBN: 0674021231: 2006-6-30.

[2] Vijaya Sherry Chand &Sasi Misra.Teachers as Educational-Social Entrepreneurs: The Innovation-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piral[J]. The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18,2(2009): 219-228.

[3] Ruthanne Vitagliano & Shaza Khan. Teacher as social entrepreneur: Practices of an innovative and resourceful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J]. AERA 2007-Division K: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4] 嚴中華.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南:基于校企雙主體教學企業構建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

[5] 溫洛克民間組織能力開發項目參考資料系列之三:人力資源管理.2011.

[6] 何巧云.高職院校教學企業薪酬管理體系的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2.

[7] 何巧云.高職院校教學企業員工“雙考核”績效考核機制的構建[J].北方經濟.201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 国产一区在线看 | 一区二区3区免费视频 | 欧美hdvideosex4k | 性感一级毛片 | 1024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网视频 | 绝对真实偷拍盗摄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不卡 | 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 99九九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久草首页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er热资源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99热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网 | 欧美激情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理论片小说 | 久久免费视频8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2022 | 人人99| 韩国三级大全久久网站 | 欧美黑大粗硬毛片视频 | 午夜免费69性视频爽爽爽 | 亚州黄色网址 |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 久久精品免视国产 | 最新亚洲情黄在线网站无广告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 国产91香蕉在线精品 | 九九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