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

第1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有意思的是,在OTT業務上已被互聯網企業革命的電信運營商們,正在加速踏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他們有何優勢和短板?成功率會有多大?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運營商推出的理財“寶寶”們,在用戶體驗以及投資回報方面,亮點乏善可陳,可能導致人氣不旺盛,難以為繼。

電信聯通急推互聯網金融產品,中移動靜悄悄

廣東聯通6月6日宣布與百度、富國基金合作,推出“沃百富”互聯網金融產品。目標將中國聯通話費賬號升級為理財賬號,聯合百度與聯通兩家在用戶規模、渠道、流量經營的優勢,共同發展用戶。富國基金目前由于資金量級較小,7日年化收益率在6.12%,暫時優于騰訊理財通(約4.52%)和余額寶(4.66%)。

而這已不是運營商推出的首款互聯網金融類產品。在此之前的2013年11月,中國聯通已與金鷹基金推出“零元購機”業務;2014年3月,北京電信與銀華基金推出“添益寶”;2014年5月,深圳聯通宣布與安信基金推出“話費寶”。總體來說,這些產品多采用0元購機、5000元以上預存話費作為基金、用戶收益在4%左右,但資金需要被凍結2年(合約期內)。

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忙著搶灘互聯網金融產品相比,中國移動目前并未動作。中移動某部門副總甚至反問筆者:“互聯網企業的理財產品已非常成熟,收益率不斷下滑,電信和聯通這時候才想起來做理財,是不是太晚了?”

聯通與電信為何搶灘互聯網金融?

業內有一種說法認為,電信運營商做理財最大優勢是基礎用戶多。其實電信和聯通用戶加起來不到5億,而騰訊微信用戶早超過了6億。中移動坐擁7.85億用戶,2013年營收6619億元,現金流更加充足。那么中國移動為何選擇按兵不動?聯通和電信為何著急動手?

多名運營商內部人士對筆者透露其中原委:

1、中國移動忙于TD-LTE網絡,而電信和聯通的FDD牌照尚未發放,整個集團業務轉型乏力,需要制造新的業務亮點。給資本市場講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無疑是一個好主意。

2、中國移動4G進攻勢頭太猛,電信和聯通3G用戶高ARPU值用戶正在回流中移動。而采用互聯網金融概念做合約機,可以挽留用戶繼續在網使用兩年,度過目前的4G“空窗”期。

3、早在2011年12月底,三大運營商子公司均已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后續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互聯網金融是另一個方向、另一支隊伍的新嘗試。

與互聯網搶食金融市場,用戶會選擇誰?

通過對比,筆者發現,運營商推出的理財產品與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區別有以下幾個:

1、運營商還依靠“搭售”。今天,阿里巴巴余額寶、騰訊財付通以及百度、網易等理財產品,用戶直接將錢轉移到到互聯網平臺上,就可以計算收益。而運營商推出的產品,往往是促銷型的“購手機”、“繳話費”等等,還要參與其合約計劃。

2、資金有“凍結期”。互聯網理財產品公開透明,資金進出比較自由。譬如,騰訊的理財通,每天收益是多少元,打開APP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而運營商的理財產品收益卻顯得比較模糊,一般資金都要被“凍結”兩年。

3、門檻太高。互聯網理財門檻比較低,而運營商推出的理財產品,多數最低價在5000元以上。中國聯通之前推出“零元購機”活動,用戶抵押5000元在聯通可以獲得一款手機,并且滿足每月用夠其規定的套餐話費,在兩年后可以拿回押金。

4、收益很一般。互聯網早期推出的理財產品,多數年收益在4%以上,最高達到7%。如今,多數理財產品跌進了3%時代,而運營商與基金公司合作,大多中間還被撥一次毛,利潤更低。銀華基金今年3月與北京電信推出買貨幣基金零元換手機活動,從運行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基金銷量沒有顯著增長。亦有知情人士稱,余額寶與電信的合作第一天也才賣出去270臺左右。若按貨幣基金0.33%的管理費計算,10億元的預存話費,基金公司獲得的收益為330萬元,但是剔除基金公司耗資系統開發和人力成本,剩下的也不多。

第2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互聯網理財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渠道進行理財投資業務的一種方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余額寶、騰訊理財通這樣的貨幣基金類理財產品,拍拍貸這樣的P2P網貸類理財產品等。互聯網理財相對于傳統理財收益高,互聯網理財讓理財變得更便利化和自由化,與很多證券、期貨等理財方式相比,互聯網理財門檻更低,為客戶帶來更為舒適的投資環境,因此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得以快速發展。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互聯網金融消費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本文以寧波地區大學生為主要調研對象,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的理財行為和特點,并對大學生理財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寧波大學生理財行為調查

本次調查將采取配額抽樣調查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資料研究等定性調查方式為輔,在寧波地區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發放問卷數量為120份,有效收回問卷120份,其中:寧波大學34份,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16份,寧波工程學院20份,浙江萬里學院25份,寧波大紅鷹學院25份。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寧波大學生理財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理財收益程度

在大學生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時候,理財產品的收益程度便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考慮到自己資金相對充沛的情況下,較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并存的理財平?_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大學生去進行理財,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約3.95%)吸引了84.2%的受訪者去使用它進行理財(見圖1)。

(二)資金充足程度

月末結余的生活費資金的多少是大學生能否進行理財的前提,由于不同家庭收入的差異大,導致大學生月末生活費的剩余使其對理財產品的態度也截然不同。如圖2,調查中僅約56%的受訪者月末有結余,其余44%的學生都為“月光族”。月末生活費的余額是其進行理財重要的因素之一,更多的生活費對其生活方式和理財方式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見圖2)。

(三)理財便捷程度

大學生是最緊跟潮流的群體,而對于產品的簡便程度當然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據調查,80.9%的大學生都以便捷程度來選擇理財產品。如若操作繁瑣,必定無法吸引與時俱進的大學生群體進行互聯網理財產品選擇,八成的受訪者選擇余額寶,它的強大和廣泛化就是憑借其便捷性而橫掃其他同行業產品(見表2)。

(四)風險偏好程度

不同風險偏好的居民理財的模式也是不同的,例如保守型理財偏好者的一般會偏向余額寶或其他理財軟件等低風險的理財品種;穩健型理財偏好者則主要通過銀行儲蓄資金,其中也可以將少量的資金用于購買基金或者其他的理財產品;積極進取型的理財偏好者則主要通過投資基金或者匯市進行理財;而冒險型理財偏好者主要進行的是對股票或其他互聯網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品種進行投資。由于大學生群體并沒有太多閑余資金的情況,因此大多喜愛低風險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并不會去選擇難度較高的股票或證券投資,89.2%的受訪大學生都意愿承擔的風險損失在5%到25%之間,并不會去選擇難度較高的股票或證券投資(見表3)。

四、促進大學生運用理財的對策建議

(一)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大學生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大部分大學生眼中理財僅是簡單的數字概念,定期放在一些金融App便順其自然。而他們更多需要的是在互聯網理財方面長期和獨立的思考并付諸實踐,并減少盲目的理財行為,這就需要大學生樹立科學而正確的理財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財意識和能力。

(二)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資金防患意識

社會不法分子不良之風深入我們的生活,而大學生卻是剛涉足社會的小青年,單純而又美好的心靈很容易經歷傷害和欺騙,因此建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識很有必要,一切活動都應量力而行。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有安全漏洞,但是非專業人士均很難發現。因此大學生要做到:在操作的時候一定不能大意,避免盲從心理,避免錢財損失和信息泄露;網絡支付必須謹慎,勿進陌生支付鏈接,在公共場所的網絡環境下更要謹慎登錄自己的資金賬戶,從而防范各類互聯網理財風險。

(三)學校應加強互聯網金融和理財類課程的開設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決定性作用,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心理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形成良好的投資理財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學校應加強互聯網金融和理財類課程的開設,如大學可以舉辦一些互聯網虛擬理財大賽,亦可在除《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理財學》等必修科目以外增設《互聯網理財產品分析》等選修課程,加強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和理財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第3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金融的包容性增長已經成為當前各國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模式變革了之前大家一致認可的一些劃分標準,由可持續發展向均衡包容發展轉變。隨著信息通信技術(ICT)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手機滲透率也隨之提升,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手機滲透率已超過100%,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手機滲透率也超過50%,而在貧困地區,一些正規金融機構由于設立網點成本太高,加之窮人的金融交易量小、頻次低,不愿意為窮人提供基本金融服務。手機銀行與新型互聯網金融的誕生,使得為窮人提供基本金融服務成為可能,順應了我國金融改革的發展,而且國民也意識到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不僅使得ICT投入更加廣泛,而且變革了傳統金融模式,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至關重要的是,金融排斥有所改善,金融服務更為全面,造福國民大眾。ICT對金融各方面的促進,并不是一時的,而是隨著技術的改進不斷深化,波及到各個行業,從而有利于國民經濟水平全面提升。本文就ICT如何推動金融包容性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其推動機理,揭示了其推動力的本質,為各大金融機構重視ICT的應用以及如何提高競爭力提供參考經驗。

二、理論基礎

(一)金融包容性理論

目前,國內外關于金融包容性并沒有一個特定的概念。關于金融包容性內涵界定的研究如表1所示,研究主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出發來進行的界定。學者Leyshon&Thrift(1995)[1]、Sinclair(2001)[2]基于供給主體角度進行了概念界定。另外一些學者基于需求主體角度進行了界定,Carbo(2005)[3]、印度政府[4]和Mahendra Dev(2006)[5]、Satya&Rupayan(2010)[6]、Giovanna(2012)[7]以及聯合國[8]。

綜合而言,金融包容性主要關注的是金融服務的獲取,特別是金融排斥的弱勢群體,因為弱勢群體在獲取相應服務方面劣勢明顯,在提高國家金融包容性時,為他們提供適合于其金融服務的渠道,優化金融產品完善金融體系,將普通百姓尤其是弱勢群體業納入消費市場,實現包容性發展。

(二)金融創新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1912)中對創新的定義為金融創新界定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曾經人們關于“金融創新”并沒有統一的共識,而且有些學者的研究根本就對它沒有提出界定。各個學者基于差異化的研究背景,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金融創新”概念,總結而言,金融創新不能夠僅僅界定為多種簡單工具的創造和開發,它是一種金融改革,能夠促使金融產業高效發展多種[9]。常規而言,金融創新包括廣義金融創新、較為廣義金融創新以及狹義金融創新三大類定義。廣義金融創新受到金融創新歷史進程與變革的影響,即“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較為廣義金融創新指的是“突破金融業多年傳統經營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術、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等方面進行的創新及變革”[10],基于這樣的理解,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手段創新、市場創新以及監管方式和組織方式的創新。狹義金融創新主要是指發達國家對金融管制放松以后在金融工具和業務方面的創新。當前人們對于金融創新的研究基本圍繞金融產品創新展開。本文采用的是較為廣義的金融創新概念。所涉及的金融創新包括有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市場創新、金融機構創新等方面。

(三)創新擴散理論

20世紀60年代,創新擴散理論的創始人,羅杰斯提出一個理論具體定義是:通過傳播媒介這種渠道勸說人們接納新的觀念、事物和產品,這個觀點看中的是大眾傳媒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他認為“創新是一種被個人或其他采用單位視為新穎的觀念、實踐或事物;創新擴散是指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觀感受到的關于某個新事物的信息被傳播,而這個過程是由創新、溝通渠道、社會系統和時間這四部分構成的,同時至少還包含5個環節:知曉、勸服、決定、實施和確定。”[11]

三、研究機理

(一)ICT對金融創新支持作用分析

正因為科技和金融都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金融發展與ICT投入怎樣高效融合并且一起致力于經濟增長的實現,已成為學術界備受關注的研究主題。

1.ICT對金融創新技術支持分析。ICT代替了過去以人工計算和理論模型為主的方式,數據計算和處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進而催生了一系列金融創新,如表2所示。

2.ICT對金融創新效用支持分析。近年來,金融產業技術支撐的供給以準確化金融服務機構為依托主體、以實現技術服務形式,是金融與科技結合的一個重要標志。

①ICT對金融創新的供給模式

ICT服務需要具體的金融部門為載體運用專屬技術促使其資金鏈的高效運轉。現實情況下,多樣化的金融部門需要多重的技術支持,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金融服務的多元化發展。ICT將傳統金融業務進行電子化處理,包括傳統互聯網金融和新型互聯網金融。當今金融創新主要是依托技術推動的,ICT同金融結合,帶動金融創新。

②ICT的技術效用

促進貨幣形式的變化和流通效率的提升,提高金融行業的工作效率,促進多元化金融創新的出現,促進了競爭準則的變革,在一體化金融大背景下,金融機構要想取得成功其競爭優勢并不只是局限于規模大,而是ICT支持下的創新的金融服務體系。ICT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使得整個全球較為分散的市場變成一個整體,經營成本降低。

(二)金融創新對金融包容性推動作用分析

隨著金融業的不斷變革,金融服務重點逐漸從供給主體導向到需求主體導向,ICT同金融業的結合,帶來了基于科技的金融創新,本文的金融創新選取的是市場與技術驅動因素下的金融產品創新。而根據金融創新理論金融產品創新又分為:金融模式創新和金融功能創新。

1.金融模式與功能創新對金融包容性推動作用分析。

①金融模式的創新推動金融包容性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金融發展形式與傳統金融發展形式比較,帶來很大變革,目前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可分為以下兩類:傳統互聯網金融模式和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傳統互聯網金融模式:商業銀行主導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融資;一類是基于電商平臺的金融模式包括互聯網基金、電商平臺小貸。金融創新模式的低交易成本和手機滲透率的普及,使得手機銀行拓展了交易邊界,從而提高金融包容性水平。

②金融功能的創新推動金融包容性

第一,多樣化支付發展。

基于ICT的移動支付等金融服務不斷進入市場,可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移動支付模式的發展和升級,支付的便捷屬性使得人們在現實消費中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途徑。弱化信息不對稱,完善傳統金融的缺陷,互聯網支付突破線上線下的交易,促進普惠金融的加強,有利于金融包容性的實現。

第二,降低理財門檻。

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將理財投資的概念灌輸給普通民眾,在當前并不太繁榮的理財市場上,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基礎的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傳統理財的模式,都是風險下的收益,但是互聯網更加包容,操作更簡便,豐富了大眾理財的樂趣,大家都踴躍參與其中,迅速擴張也在情理之中。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出現,為大部分人們提供了更加公平的金融理財服務,凸顯了金融包容性公平的主題。

第三,多渠道籌資和貸款。

P2P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金融模式,迅速吸收了大量的客戶,使得貸款難的小微企業,特別是基于電商平臺的小企業獲得了足夠的發展資金,與傳統金融結構較為互補,不僅促進了商業利益的實現,還帶動了社會價值的推進共贏。這一創新模,不但使得直接和間接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將金融包容性在我國迅速推進。此外,互聯網金融將之前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納入其供應鏈,使得他們也能在全球一體化競爭中拓展市場。

2.互聯網金融擴散對金融包容性推動作用分析。互聯網金融的擴散過程可以總結為:互聯網金融通過多種渠道在用戶之間互相傳播,并在之后逐步被其他潛在用戶采納的過程,也就是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之日起逐漸向社會系統各個角落擴散并最終被用戶?納的過程。互聯網金融擴散系統如圖3.12所示,ICT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金融創新并作為擴散源進入擴散系統,病毒式的用戶推廣、人際傳播、大眾傳播、各種營銷傳播特別是互聯網本身作為一個特別快速的推廣渠道,迅速擴散,其中互聯網金融的主導企業包括銀行和電商企業是擴散宿,而擴散客體就是采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用戶。

互聯網金融擴散可以有效地調動和促進金融業經濟發展的社會資本配置,以及經濟增長的金融需求,促進金融業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擴大交易范圍,提升資本配置的效率,提高金融包容性,使普惠和公平的金融服務為民所用。

(三)ICT推動金融包容性作用機理

ICT投入將很多金融空白的群體引入金融服務體系之中,降低了他們的交易成本。ICT是基于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不論是傳統互聯網金融,還是新型互聯網金融,都是將金融服務放置于手機、PC終端等載體進行的活動,不需要銀行網點服務即可獲得需要的金融交易。由于手機銀行成本低的特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排斥,ICT的投入與金融業結合帶來了金融創新,促使新的金融模式的誕生,豐富了金融功能,互聯網金融擴散的實現,拓寬了交易邊界,使得人們獲得了更為普惠和公平的金融服務,從而提高了金融包容性水平。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繪制如圖2所示ICT對金融包容性推動作用機理圖。

第4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經濟新常態 模式 現存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042-02

互聯網金融是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有機整合。主要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其中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以網絡金融為主營業務的各類電商企業、網絡P2P金融借貸平臺,以各類眾籌項目為主的網絡投資平臺,各類理財APP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

一、互聯網金融現狀分析

2016年初,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稱: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250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142%;以此增幅計算,2016年互網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有望突破650億元。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互聯網支付市場穩定增長交易規模達140064.3億元,同比增長55.4%;2015年移動支付市場持續爆發交易規模達163626.0億元,同比增長104.2%。全國2595家網貸平臺P2P貸款借貸規模達到8000億元,出現了國內首例P2P行業上市企業――宜人貸,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不可避免,問題平臺率多達34.5%;截至2015年底,全國正常運營的各類眾籌平臺共有283家,新增項目40000多個,籌資總額突破百億,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巨頭及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推出余額類理財產品,實現規模7.8萬億元,用戶數突破2.6億。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分析

1.第三方支付。所謂第三方支付,即通過非買賣雙方的第三方搭建的“支付中間平臺”,買方將貨款支付給平臺,平臺為其擔保并通知賣方發貨,賣方發貨給買方,買方驗貨后通知中間方放款給賣方。這一行為解決了網絡消費的信任危機,即買方不愿意提前支付賣方不愿意提前發貨。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支付保證后,雙方順利交易。目前代表形式有百度錢包(百度)、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網銀在線、京東支付、小米支付、360安全支付、平安付、快錢、快錢錢包等。目前使用最為頻繁,業務范圍最廣的第三方平臺是支付寶及后起之秀――微信支付。

2.網貸平臺。網絡貸款,也叫P2P(peer to peer)網絡借款,網絡信貸源于英國Zopa網絡借貸平臺,隨后向全球發展。網貸平臺主要是指為個人提供P2P借貸等相關金融服務的網站。代表形式有百度小貸、百度有錢、螞蟻小貸、投資人人貸、微粒貸、京東白條、互聯網金融、小米小貸、平安普惠、萬達網絡信貸。以微粒貸為例,它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騰訊微眾銀行面向騰訊用戶(微信或手機QQ)推出的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主要服務對象為個人,實現“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按日計息”等功能。

3.網絡理財。網絡理財主要是在信息化時代,用戶通過互聯網獲得相關理財資訊,根據實際情況對家庭資產進行梳理調整的過程,以期獲取資產利益最大化。具體包含了理財產品咨詢、信息分析、私人訂制理財方案設計及金融產品系列服務等。代表形式有百度金融、余額寶、招財寶、理財通、京東小金庫、媽媽理財、小米活期寶、你財富、快錢理財、陸金所等等。

余額寶是支付寶打造的余額增值服務。把錢轉入余額寶即購買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余額寶貨幣基金,可獲得收益。余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于網購支付,靈活提取;現已穩坐“世界第二”的交椅。

4.眾籌。眾籌翻譯于英文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它主要采用團購或預購的方式,用以支持災害重建、民間集資、個人創業等各類活動。主要形式有:百度金融、螞蟻達客、淘寶眾籌、騰訊樂捐、京東眾籌、平安眾+、穩賺1號、360淘金等。其中騰訊樂捐屬于慈善眾籌、淘寶眾籌業務是以回報眾籌和捐贈眾籌為主;360淘金主要業務領域為文化娛樂和生活消費類;穩賺1號則針對萬達旗下商業市場項目等;百度在百度金融開設了眾籌板塊,主要以影城眾籌為主;其它平臺皆為全面發展,其中京東眾籌發展較為成熟,目前已創新性完成信用眾籌、無限籌,京東白條與京東產品眾籌項目連通。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現存問題

1.信息技術風險較高。中國信息技術起步相對較晚,發展水平仍處于上升階段,用以支撐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不夠成熟。而互聯網金融興起時間較短,各類新生業務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技術開發和安全保障技術發展不夠,對抗平臺運營風險、黑客入侵風險、病毒傳播風險、數據匯露風險等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嚴重影響平臺運營效率。

2.監管機制不到位。當前互聯網金融屬新生事物,發展態勢基本呈現為野蠻生長。社會大眾對其了解不深,越來越多的所謂P2P平臺出現,借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實施新型詐騙、非法集資,狀況頻出。而監管機構尚未厘清自己的職責,尤其是大學校園出現網絡欺詐、“裸貸”、“借款3000還10萬”等教訓統統反映了國家立法不完善,法制監管滯后,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3.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相應的從業人員需求也增加,部分從業人員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會將客戶信息出售泄露或故意隱瞞風險成本,引誘客戶高利借款。更有甚者,在追繳貸款時,采取過激或不法手段,傷害他人。

四、互聯網金融模式未來發展建議

1.加速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決定因素之一,未來金融大數據、金融機構信息化等都有較高要求。因此,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全面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加強互聯網金融信息技術的自我研發,及時更新信息技術,有效抵制黑客攻擊、病毒傳播等,努力營造互聯網金融技術安全環境。

2.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要全面落實國家《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監管責任要求,推進監管制度覆蓋,強化準入監管、分類監管、底線監管、協調立體監管的監管思維,構建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監管體系。積極推進相關立法進程顯得刻不容緩,需要嚴格規范平臺的籌資項目,加強對于風險的防范,保障授信方的合法權益,實現監管者、平臺、投資者的多方共贏局面。

3.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加大專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努力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水平,切實維護用戶的信息安全,不泄露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對于所有的項目要認真說明,不刻意隱瞞回避,積極有效溝通,文明催貸。

新生事物最終需要健康有序的發展,“互聯網+”經濟新常態必然會加速網絡金融的規范運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使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范圍擴大,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進一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高興隆.基于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2)

[2] 張健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研究[J].浙江金融,2014(5)

[3] 揚一夫.2016:互聯網金融監管年[N].金融時報,2016.3.18

[4] 程舉.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15(6))

[5] 皮天雷等.金融新常態約束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演變與革新[J].經濟問題,2015(10)

(作者單位: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1)

第5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沈陽大學 110044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很快在金融市場上奪得一席之地,并且對傳統銀行業務產生了極大沖擊,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全面發展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進而提出應對措施。

[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對策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日益成熟、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飛速發展,一種熟悉而陌生的事物一夜之間席卷中華大地,并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互聯網金融以如此矚目的姿態向我們大步走來。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全面發展帶給傳統銀行巨大沖擊。因此,如何解決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困境,成為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金融全面發展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

1、傳統服務模式僵化,客戶體驗有待提高

去銀行辦理業務總是會出現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排隊時間過長、辦理業務緩慢,面對內容繁雜的合同無所適從。即便是作為優質客戶去銀行辦理理財業務,也同樣會遇到困擾。種類繁多的理財項目,讓人一頭霧水的解釋條款,這些并非是每個人都能輕松看懂的,大部分要依賴理財經理的人為解釋。在這樣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無法知道是否真的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產品,理財經理的專業能力在幫助我們的同時卻沒能解決信息透明的問題。

2、產品過于傳統,創新力度不足

近些年來,隨著銀行間競爭逐步加劇,利率市場化號角不斷吹響,商業銀行已將產品創新擺在了重要戰略位置,但由于監管威懾和相對保守的經營理念,產品的開發依然因循守舊,無法打破舊有模式,表面豐富的產品線下,是單一的產品模式。而新興互聯網公司天生飽含創新基因,沒有歷史包袱,產品開發思維更加開放、大膽,加上監管層對新生事物較高的容忍限度,使得他們在產品的研發中充分博眾家所長,結合互聯網的豐富實踐,能夠推出讓潛在客戶耳目一新并樂于買單的產品。

3、銀行間同質化競爭嚴重,傳統客戶開發模式后勁不足

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優勢,引入大數據概念,在打通銷售渠道的同時建立了目標客戶的精確制導體系。如余額寶的兄弟“招財寶”等與小額貸款和P2P相關聯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更是將大數據發揮到極致,在風控、客戶拓展等方面更加科學有效。而傳統商業銀行雖然近幾年來一直在做著互聯網金融的開發工作,卻因力度不夠、思維滯后等原因沒有突出成效,依然在同質化競爭中享受著樂此不疲的紅海,沒能形成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客戶開發策略。

4、線上金融服務短板明顯,短期內無法挑戰新興互聯網金融公司傳統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大軍雖然在最快時間內做出了反應,紛紛祭出自家開發的“寶寶”產品,試圖跟上時代的腳步,但與阿里金融等基于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支撐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依然只是形似而神離,核心競爭力無法在短期復制。無論是理財類產品還是授信、P2P等產品互聯網金融占盡先天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擁有龐大的網絡用戶為其買單,傳統商業銀行想要在保住傳統業務模式基礎上對其構成威脅在現階段難以實現。

二、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1、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拓展服務平臺加強客戶體驗

互聯網金融在這幾年發展迅猛,很多互聯網大公司已經滲透到傳統銀行行業當中,使得他們的發展開始變得舉步維艱。現今,互聯網金融態勢良好,因而對于傳統銀行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應對當前的互聯網時代。相較于其他的理財產品,余額寶在其銷售理念與途徑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實現理財業務;在產品設計上,就算只有一元,客戶也可以享受收益,這也是余額寶注重用戶體驗的一方面。簡單來說,余額寶做到了“隨時隨地銷售產品”。相比之下商業銀行并沒有給客戶提供一個良好服務體驗,門檻較高且具有較強的金融排斥性。

2、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加強創新豐富產品線

商業銀行在運營的過程中,應將互聯網的理念實施在理財產品的設計上,進一步市場調研,進一步換位思考,加強創新,更為精準的把握到客戶的服務需求。從客戶的角度去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以達到最大化用戶體驗。同時還要擴散在傳統網銀的支付,甚至借貸款等業務上進行業務創新。例如,與業績好、流動性強的公司進行合作,理財多樣化,比如余額理財及T+0貨幣基金支付功能等。余額寶之所以一經推出就引起巨大反響,從側面反映出了引導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能帶來的效應。

3、大數據經營戰略,通過強化客戶開發針對性擺脫同質化競爭

大數據經營在這個時代開始興起。余額寶就是依靠大數據才可以做到精確、準確的銷售。當前,大數據的應用已經遍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了各行各業當中,使人們的生活形式、思維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均發生了巨大改變。因此傳統商業銀行可以依據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將客戶的偏好加以區別對待,無論該客戶是哪種類型的客戶都可以制定精準的產品,并依據大數據制定經營戰略,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避免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客戶資源和系統優勢應被商業銀行廣泛利用起來,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推廣和共享,銀行+電商的商業模式的實現;同時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百度等搜索引擎也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4、發揮各自優勢,通過深化與互聯網金融公司合作共贏未來

互聯網金融具有十分強大的線上服務功能,擁有海量的客戶群,支付快捷方便、操作容易都是其優點。但傳統商業銀行依然存在自己的優勢。首先是在提取現金方面,商業銀行能夠使客戶實現提現,但是余額寶目前無法做到;其次是余額寶基本只能進行網絡消費,而商業銀行卻能提供實體店鋪的刷卡消費。由于目前余額寶并沒有開展線下服務的內容,即便是其網上支付性能能夠超過商業銀行,但是對于余額寶或支付寶來說,其資金的流動還需要經由銀行卡來實現。商業銀行可以針對余額寶這一劣勢,將自身的線下優勢利用起來,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務功能,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戶。

作者簡介

呂瑤,遼寧大學博士,沈陽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比較政治經濟學。

第6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量化;層次分析法

一、引言

由于傳統金融機構投融資門檻的局限性,阿里巴巴、支付寶、余額寶、“非常e購”、“點點理財”等各類金融產品受到消費者的熱捧,互聯網金融產品相繼應運而生。智能、便捷、創新的在線金融服務,被大多數金融消費者認可和青睞。但在互聯網金融普及的同時,不完全成熟的網絡技術和法律、體制,以及經濟市場的動蕩等原因,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諸多風險,給消費者造成一定的利益損失。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已成為眾多學者、消費者及供應商甚至國家相關機構關注的焦點。張海濱(2015)從滯后性、合規性、承受力、安全保障權、知情權以及損害求償權六個方面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面臨的風險和現實問題。侯哲(2015)站在消費者角度,以技術接受、信任理論及感知風險理論為理論基礎,闡述了消費者使用意愿的概念并指出消費者應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彭靜(2015)以網絡平臺貸款為例,代表性地論述了互聯網金融給消費者權益帶來的挑戰,針對存在的風險給出了應對措施。李露(2015)通過分析換聯網金融市場的風險,從民法方面對消費者的權利進行了探討。李彩鳳(2016)將互聯網金融風險因素進行了分類,用模糊層次分析法驗證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級別較高,并從五個層面給出了對應的優化對策。

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風險識別

從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到現今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風險識別一直都是各學者探討的熱門議題,從大范圍綜合來看,一般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大致分為操作、信用、運營、網絡技術風險、法律及聲譽風險五類。以金融消費者為對象,可分為兩大類: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有:理財知識、風險偏好、操作風險。外部因素主要分為:網絡安全風險、金融業務風險、信用及運營風險、法律及聲譽風險共四個方面。

作為消費者自身而言,其個體本身對投資渠道的摸索,對理財平臺的理解度各有不同,理財知識層次不齊,躍躍欲試的初學者相對來說風險性稍大。從心理學和經濟學而論,每個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值或高或低,他們不確定自己所要購買產品的收益及存在的隱患,消費者的行為決策往往源于其感知風險和感知收益的正負兩面,形成風險偏好。另外,在社交網絡平臺上的移動支付,很多消費者往往難以意識或辨別自身所處的互聯網金融環境是否安全可靠,從3G到4G,從有線網到wifi,加之智能手機上的交易平臺高效迅速,操作簡便,大多數消費者在交易操作中很可能陷入私密信息被盜的風險中,譬如銀行賬號和密碼被盜。從外部因素來看,影響源要廣泛得多。如網絡安全風險有:技術泄密、病毒感染等;金融業務方面,資金的流動性、市場價格的變動以及利率的不確定性勢必造成較大的風險;信用及運營方面,互聯網金融產品作為一種商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假存款、非法授權、盜用財產等欺詐行為,同時,互聯網金融運營過程中的系統中斷、數據運輸安全等問題仍有待完善解決。再看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及保護機構,數量上雖逐漸增多,但仍無法擺脫滯后性,加之社會輿論的影響,也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和客戶存在一定程度的損失風險,從而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決策。

第7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9月2日,搜狐在北京宣布旗下互聯網金融產品搜易貸上線,由前搜狐暢游CFO何捷任CEO,搜狐高級總裁周霖任CTO,原有利網副總裁蔣軒任COO,聚焦民間小微借貸,搭建個人和中小企業互聯網借貸平臺。

搜狐入場,將與市場上原有的阿里巴巴、有利網等企業一道展開廝殺的同時,樂視也宣布布局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市場仍充滿誘惑。

新進入者的天堂

對于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新入行者來說,這是一個天堂。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有近1200家P2P平臺,整體借款人數近19萬,行業內幾乎每天以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發展。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幾乎讓整個資本市場為之沉醉的同時,也讓進入者夢想自己能成為中國的“Lending Club”。Lending Club是美國最大的P2P貸款平臺,計劃以5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5億美元。目前,它的市值已趕超97%的美國上市銀行。如果成功上市,將躋入美國互聯網史上十大IPO之列,與Groupon、Orbitz等公司齊名。

先行者的標桿刺激,讓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火爆。今年6月,國內P2P網絡信貸平臺有利網便對外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數千萬美元,投資機構為晨興資本。有利網2013年2月上線,截至目前,注冊用戶數超過76萬人,總交易額超過18億元。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有利網CEO劉雁南表示,再次融資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產品開發、IT技術升級、風控體系、建立資金防火墻,以及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公司。目前,它與全國8000家小貸公司中的23家取得合作。在他看來,與小額貸款機構的合作模式,體現了專業化分工的理念,小額貸款公司利用自身資源與優勢,完成客戶信用考察、風險評估、貸后管理等工作,更符合專業分工的理念。

相對于有利網的發展思路,搜易貸有何不同?會上,何捷表示搜狐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首要因素,是受當前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刺激。在她看來,國家多年來一直倡導市場化,但金融市場并未真正市場化,大部分銀行發展思路和考核體系KPI,還停留在放貸量和壞賬率層面,而不是更多地探索放貸量與利潤之間的關系。

這樣的策略導致銀行更愿意把錢借給大型企業,而不愿意把錢借給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不得不轉到線下的金融公司,以高達30%以上的利率進行借貸,導致眾多小微企業難以為繼,而且,中國證券市場不穩定,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者并沒有太多投資選擇。更主要的是,銀行給予用戶的體驗并不好。在一線城市,辦理一筆簡單的業務往往需要付出數小時的排隊時間。

這些因素的存在,在何捷眼里簡直是上天給搜易貸的恩賜。在她看來,如果搜易貸能解決這些問題,將“最放心的信貸平臺”口號融入到用戶心中,也許互聯網金融真的是搜易貸的天堂。

失意者的地獄

對于搜易貸、有利網等已經獲得資本認可的P2P平臺而言,互聯網金融市場當然是天堂。然而,對于那些關門的P2P企業來說,互聯網金融是萬惡的地獄。

日前,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的互聯網理財市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7月,總共有136家網貸平臺倒閉或跑路,占網貸平臺總量(1200家)的11.3%。出事的平臺大部分運營時間不超過6個月,甚至還有成立半天就跑路的。

一則最近的新聞是,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日前曝出1億元壞賬,引發外界對P2P企業的擔憂。據悉,廣州4家紙業無法如期償還紅嶺創投提供的借款本金總額1億元,最后導致紅嶺創投的抵押倉庫貨物被法院查封,并涉及數家銀行。

作為P2P老手,紅嶺創投此次失算,意味著其年初進軍大額項目,業務和風控模式向銀行靠攏模式破產。顯然,這對于紅嶺創投來說,其沉浸數年時間之久依然出此差錯,再次證明互聯網金融行業水很深。稍不留意,它就有可能是進入者的地獄。

即使如此,互聯網金融依然引起大家的興趣。據了解,P2P行業發展迅速,只用了3年時間,交易規模從13.7億元到1000億元,而今年預期翻番。在此規模刺激下,很容易讓進入者喪失方向。

對此,何捷也不否認。在她看來,P2P行業表現出來的“浮躁”,主要是一些公司一味追求規模,一味追求估值,喪失了風險意識,不斷編造各種概念來進行宣傳,最后讓自己迷失在其中。

不過,失敗者的案例也成為新進入者的警惕題材。北京科嘉科技開發推廣有限公司,跳出了目前的P2P平臺,轉而打造一款基于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產品――“招財”APP。據科嘉公司稱,這是國內推出的第一款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彌補了移動互聯網金融終端市場的空白。

科嘉科技CEO張振介紹,與阿里余額寶、騰訊理財通、百度百發等貨幣基金產品不同。“招財”APP以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為基礎做的一個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超低風險和穩定收益的理財服務。

對于失意者的教訓,樂視似乎并不在意。樂視網董秘張特表示,樂視將以超級電視為基礎,圍繞大屏端做出針對家庭的互聯網金融理財新渠道,同時也會聯合相關金融機構和媒體制作出相應的財經節目。此外,鑒于中信證券在全國有多個營業部和分支機構網絡,樂視與中信證券計劃聯合展開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互聯網金融戰略。

據悉,樂視網的計劃是將樂視電視打造成為家庭理財消費的終端,為客戶提供金融系統、消費系統和支付系統;而中信證券是一家全牌照的金融機構,有很強的產品規劃能力。不過,《IT時代周刊》調查發現,樂視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目前依然在計劃當中。

第8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社會認知理論;結構方程模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24

中圖分類號:F832.2;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5-0108-06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Online Financial Wealth

Product Purchasing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XU Xiaoyang, LU Minghui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Abstract: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urchasing intention and behavior of financial products from the consumers perspective, and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rcha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cognitive of risk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urcha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oth between trust and purchasing intention & behavior, and between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purchasing intention & behavior.

Key words:online finance; financial wealth product;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金融發展極為迅速,產生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的全方位、多元化互聯網金融服務。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給一直走在改革進程中的中國金融業不斷注入了新鮮血液。隨著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業,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逐漸形成概念,與人們的生活更為密切,產生了獨特的發展形態。2012年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基于各種平臺的金融創新產品開始出現,“余額寶”等本土化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更是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由于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消費者的碎片化理財,具有較高收益、門檻低和隨時贖回的特點,激發了廣大網民的投資熱情。與此同時,對互聯網金融及其產品創新的探討已成為我國金融領域的一大新興研究熱點。

互聯網技術運用于金融領域始于國外,但“互聯網金融”不是通用的國際術語,多見的是“E-finance”,“E-commerce”,“Network finance”,即電子金融、電子商務、網絡金融等,其范圍大于只依托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活動,并側重金融交易、服務的信息化。Manuchehr Shahrokhi總結了電子金融的發展創新狀況,分析了金融服務業和IT產業面臨的挑戰[1]。目前,互聯網金融往往被具體化為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興金融交易模式和產品,Garry Bruton等分析了小微金融、眾籌、P2P網貸等創新金融模式,以期為企業提供多樣化融資模式[2]。一些學者們認為互聯網金融依托移動支付、網絡社交媒體、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現代互聯網信息與技術,為消費者提供第三方支付、信用評價與融資以及互聯網理財等各種金融服務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3,4]。還有一些學者對影響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因素進行相關研究,包括采用計劃行為理論等模型對金融的安全性[5]、消費者滿意程度、感知的易用性和有用性[6]等關鍵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國內外學者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互網金融模式和影響互聯網金融使用的關鍵因素。對互聯網金融網上銀行使用行為研究較多,且主要使用計劃行為模型進行分析,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購買行為研究較少。由于計劃行為模型側重于個體實施特定行為的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而互聯網理財產品是新生事物,需要在互聯網氛圍下進行觀察學習和親歷學習,需要關注心理認知對購買行為的影響。在不同的自我效能和社會認知水平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購買意愿和行為可能大相徑庭。但現有文獻尚未就此進行深入探討。為此,本文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構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購買行為理論框架,深入探討影響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購買的關鍵影響因素,從而為金融機構的產品戰略規劃提供參考,為金融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提供決策建議。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本文將主要基于社會認知理論和已有文獻分析構建研究框架。在查閱相關資料和相關調研之后,決定設置6個潛在變量:互聯網氛圍、計算機自我效能、風險控制認知、溝通交流、交易信任、購買意愿與行為。

Albert 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揉合內因決定論和外因決定論兩種理念,辯證地提出個體的認知因素、環境、行為的三元交互決定論。該理論認為,人的認知、行為及其所處的環境為動態的互惠決定關系,任何兩者之間的關系都隨著個體的認知、行為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發生變化。環境因素包括所處氛圍、外在資源等。個體認知包括自我效能和結果預期: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我是否具備某種特殊能力的判斷,自我效能與個體的能力有關但并不能反映其真實能力,只影響個體對任務的選擇和完成任務的韌性;結果預期是個人對自身行為可能帶來結果的判斷[7]。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自我認知有著重要影響,直接影響自我效能即對自己能力的判斷。組織內每個個體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接觸和使用情況形成一種組織內的環境氛圍,即互聯網氛圍。在使用互聯網購買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會強化消費者對自身使用計算機能力的價值判斷。因此,互聯網氛圍會影響組織內個體對自身使用計算機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能力判定,這種能力的判定即計算機自我效能。

風險控制認知是指個體對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存在風險的程度和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程度的認知水平及認知行為。根據社會認知理論,個體認知包括風險控制認知,并受環境因素影響。Sutton S.G.等指出企業個體或決策群體必須正確認識到電子金融(即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企業才能成功實施以互聯網金融為平臺的電子商務,獲得效益[8]。因此,互聯網氛圍(即互聯網環境)會影響風險控制認知。

由于現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基于信息動機和情感動機,喜歡使用互聯網獲取金融理財產品信息和進行具有強烈感彩的購買評價,并通過“朋友圈”等網絡社交媒體與其他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因此,互聯網氛圍也會影響人與人之間有關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溝通交流活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1:互聯網氛圍對計算機自我效能有顯著影響;

H2:互聯網氛圍對風險控制認知有顯著影響;

H3:互聯網氛圍對溝通交流有顯著影響。

成穎等提出計算機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感理論在計算機培訓及其輔助技術使用等行為活動中的應用[9]。計算機自我效能作為個體認知因素將會影響個人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行為。廖俊峰等將計算機自我效能作為研究個人網上銀行采用意向的主要變量之一[10]。如果某個消費者的計算機自我效能感較好,那么他(她)會更有信心并更愿意使用計算機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4:計算機自我效能對購買意愿與行為有顯著影響。

根據社會認知理論,個體對新生事物的認知程度將會影響交易信任并影響其購買意愿與購買行為。Kim等提出消費者進行網上購物時會考慮交易環境風險、本人的風險偏好、賣家的信譽度等等,這些交易過程中的相關風險需要消費者進行分析和控制,如果消費者對相關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并知道如何進行防范,則消費者更愿意選擇信任賣方[11]。所以個體對風險控制的認知將顯著影響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交易信任程度。

消費者在搜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信息時,由于存在信息獲取的不對稱和理解的不對稱,他們在進行購買決策時往往猶豫不決。張萬力等提出溝通交流可以降低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認知的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意愿[12]。溝通交流包括大眾傳媒對社會受眾的信息傳遞、網絡社交媒體的信息交流和人們日常交往時所進行的信息交流。有效的溝通交流活動將促進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從而構建對理財產品尤其是創新理財產品的交易信任程度,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交易信任一旦形成,消費者則更容易產生購買意愿并付諸行動。陳東宇等發現P2P的出借意愿主要受信任影響,交易信任影響購買意愿和行為[13]。鑒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5:風險控制認知對交易信任有顯著影響;

H6:溝通交流對交易信任有顯著影響;

H7:交易信任對購買意愿與行為有顯著影響。

基于上述變量設置和假設,本文的理論模型框架如圖1所示。

2 問卷設計和數據收集

為確保測量量表的真實有效,在設計調查問卷時,作者在參考相關經典文獻的基礎上,與有關專家和受訪對象進行深入交流。在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之后,修改相關量表。然后進行范圍較小的預調查,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預分析,針對分析結果及訪談意見對量表的內容進行進一步修改,確定最終調研問卷。問卷所采集的基本信息有職業、學歷、年齡和年收入,問卷主體部分采用了Likert五點量表形式:數值1表示“完全不贊同”、數值3表示“不確定”、數值5表示“完全贊同”。問卷主要涉及互聯網氛圍、計算機自我效能等6個變量,共16項,問卷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

問卷的調研對象是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無錫市、蘇州市的普通市民,既包括分布各行各業的工薪階層,也包括在校大學生,主要通過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平臺共發放問卷800份,每個地區為200份,有效問卷725份。被調查人群職業主要為女性(61.23%),以年輕人為主(20~40歲占比為75.37%)。受教育水平較高(大R隕險90.15%),收入水平也較高(收入在3萬以上占77.34%)。將樣本的人口統計學特征與支付寶注冊用戶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各項比例基本一致,因此認為該樣本是有效的。

3 實證分析

3.1 描述統計分析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各測度指標平均值在2.77~4.57之間,中位數主要以3為主,眾數以3為主,標準差范圍在0.83~1.22之間。通過上述軟件統計分析發現,大多數受訪者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并經常使用互聯網(相關測量指標的平均值均大于3,中位數和眾數都在3以上),但是他們很少進行以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主題的信息交流,并且對該類產品的風險認知程度不足(相關測量指標的平均值基本上小于3)。此外,由于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缺乏交易信任(相關測量指標的平均值基本上小于3),受訪者部分人群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持觀望態度,但也有較多受訪者愿意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在確保較好流動性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理財收益。觀察變量描述性統計量具體如表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測量指標

y1的眾數、y3的中位數和眾數、y10的中位數和眾數均為5,這說明絕大多數受訪者極度依賴互聯網,并愛好使用QQ、微信等社交網絡媒體進行信息交流。此外,測量指標y2、y5、y6、y9、與y16的標準差均超過1.1,這說明受訪者們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了解程度和購買行為差異顯著。

3.2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衡量調查問卷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分析軟件為SPSS22.0。分析得到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7(參考標準為大于0.6),表明問卷內容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因此具有較好的信度,相關量表具有較好的整體可靠性和穩定性,可進一步進行驗證分析。效度檢驗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s球型檢驗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KMO值為0.912,遠遠大于0.6,Bartletts球型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表明各變量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適合做因子分析,

因此調查問卷效度較好。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發現,因子載荷基本大于0.5,且累計方差解釋程度均大于80%,說明相關量表較為理想。

3.3 模型的建立和適配度檢驗

本研究依據社會認知理論,基于經典文獻的基礎上,使用AMOS軟件構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結構方程模型(如圖2所示),外因潛變量為互聯網氛圍,內因潛變量有計算機自我效能、風險控制認知、溝通交流、交易信任、購買意愿與行為。本研究在模型修正時發現,y1與 y3觀察變量題項所測量的特質有某種程度的類似性, y4與 y10之間、y5與 y7之間、y8與 y13之間也是如此。因此設定了上述四組共變關系,從而減少模型的卡方值,使得模型更契合實際。

為驗證上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對模型整體適配度和基本適配度進行檢驗。根據表3所示,良適性適配指數(GFI)大于0.9,這說明該模型的協方差在解釋樣本數據協方差時,效果較為理想。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增值適配指數(IFI)、比較適配指數(CFI)、簡約調整后的比較適配指數(PNFI)等指標均完全符合標準。但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指標略偏高,這可能是源于該樣本相對較小,從而導致該指標不夠穩定。總之,該模型整體適配度較好。

根據圖2所示,觀察變量y1和y2能被外因潛在變量“互聯網氛圍”解釋的變異量較高(分別為0.59和0.76),說明受訪者通過互聯網交流信息更能反映互聯網氛圍的構念特質,而y3能被互聯網氛圍解釋的變異量較低(因素負荷量為0.46),這說明受訪者上網的頻率對互聯網氛圍的相對重要性較低。y4和y5,尤其是y5觀察變量能有效反映內因潛在變量“計算機自我效能”所要測得的構念特質(因素負荷量分別為0.69和0.81),這說明受訪者相信自己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尤其是熟練使用計算機購買余額寶等產品能有效反映受訪者的計算C自我效能的構念特質。同理,觀察變量y6、y7、y8能被內因潛在變量“風險控制認知”解釋的變異量較高(分別為0.63、0.88和0.79),說明受訪者通過認知余額寶等產品風險及其風險控制、互聯網企業風險管理能較好反映風險控制認知的構念特質;觀察變量y9、y10、y11能被內因潛在變量“溝通交流”解釋的變異量較高(分別為0.80、0.57和0.75),說明受訪者在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時與朋友、同事和家人及互聯網企業進行有效信息交流能較好反映溝通交流的構念特質;觀察變量y12、y13、y14能被內因潛在變量“交易信任”解釋的變異量較高(分別為0.89、0.82和0.65),說明受訪者對互聯網理財產品及其較高收益比較放心、對互聯網企業比較信任能較好反映交易信任的構念特質;觀察變量y15、y16能被內因潛在變量“購買意愿與行為”解釋的變異量較高(分別為0.93和0.90),說明受訪者愿意購買和持有互聯網理財產品能較好反映購買意愿與行為的構念特質。總之,在對模型基本適配度檢驗中,除y3互聯網氛圍的因素負荷量是0.46外,互聯網氛圍對應的其他兩個觀察變量的標準化估計值均大于0.5;計算機自我效能、風險控制認知、溝通交流、交易信任和購買意愿與行為所對應的觀察變量的所有標準化估計值均在0.5至0.95之間,且無較大的標準誤差,所以模型的基本適配度較好。因此,該模型能較好地解釋消費者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購買行為。

3.4 假設檢驗和路徑分析

圖2顯示了結構方程模型的各路徑系數,通過對路徑系數的顯著性檢驗表明,互聯網氛圍分別對計算機自我效能(C.R.=6.940,P

3.5 總體效應標準化估計

在標準化回歸系數通過顯著性檢驗的前提下,總體效應標準化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潛在變量之間的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可表述為:潛在變量“交易信任”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回歸系數值最大(0.619),表明“交易信任”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直接效果最為顯著;潛在變量“計算機自我效能”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回歸系數值為0.327,表明“計算機自我效能”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直接效果也比較顯著。各潛在變量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間接效果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互聯網氛圍(0.785)、風險控制認知(0.319)、溝通交流(0.249)。通過對不同潛在變量之間的回歸系數值進行比較,發現各變量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間接影響效果:“互聯網氛圍”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間接影響效應最大,“風險控制認知”次之,“溝通交流”最小。

3.6 事后訪談

針對部分消費者的事后訪談表明,他們經常通過互聯網查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了解新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并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朋友圈”流通理財心得和信息。他們(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認為在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身份認證手續繁瑣、銀行支付限額過低,擔心存在產品被大量贖回的金融系統性風險、計算機(或手機)感染“木馬”病毒等技術風險、計算機操作風險等。因此一些消費者認為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存在較高的風險。

然而,大部分受訪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仍然愿意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認為該類產品實質是對貨幣基金的“團購”,具備無門檻、零收費、隨時贖回且具有較高收益。當前股市大幅震蕩、樓市泡沫嚴重,民眾的投資渠道較少,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仍是不錯的理財方式。此外,受訪者大都認為,雖然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在不斷壓縮“第三方支付”的生存空間,他們今后仍將繼續購買或持有“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

4 結論與啟示

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本文研究了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購買意愿與行為的影響因素,建立了結構方程模型。通過適配度檢驗和假設檢驗,認為該模型適合于解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購買意愿與行為的形成過程。具體來說,本文的研究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作為環境因素的“互聯網氛圍”對“溝通交流”“計算機自我效能”和 “風險控制認知”的影響效應均非常明顯,“互聯網氛圍”對“購買意愿與行為”的間接影響效應較大,并且“計算機自我效能” 和“風險控制認知”對“購買意愿和行為”也有一定的直接影響,這正好符合社會認知理論中環境因素(互聯網氛圍)和個體認知(計算機自我效能和風險控制認知)對個體行動(購買意愿與行為)的重要影響作用。

第二,“溝通交流”對“購買意愿和行為”具有較強的簡接影響效應。這表明通過大眾傳媒、網絡社交媒體、日常人際交往等不同渠道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對消費者金融理財產品的購買意愿和行為影響顯著。這也說明基于大眾傳媒、網絡社交媒體和人際交往的信息交流,能促使人們形成偏好意愿。

第三,“交易信任”對“購買意愿與行為”具有較強的直接影響效應,這說明消費者對金融理財產品及所屬互聯網企業的信任程度直接影響其購買意愿和行為。

為有效增強消費者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購買意愿和行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應以互聯網的接受程度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作為劃分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客戶群的標準之一,應多關注互聯網氛圍良好的社區中那些計算機應用能力相對較強的消費者,進行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消費者精確定位;互聯網企業應設計簡潔的產品、便于操作的工作流程、合理的風險內控和信息披露制度,畝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應結合使用傳統大眾傳媒和人員促銷等方式對中老年消費者進行宣傳和溝通,促使他們接受這種全新的理財產品;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媒體幫助消費者建立互聯網金融理財新理念,提高消費者的計算機自我效能感,從而促使他們購買適合自身需求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

參考文獻:

[1]Manuchehr Shahrokhi. E-finance: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Managerial Finance,2008(34):365-398.

[2]Garry Bruton, Susanna Khavul, Donald Siegel, et al. New Financial Alternatives in Seeding Entrepreneurship: Microfinance, Crowdfunding, and Peer-to-Peer Innovation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1): 9-26.

[3]羅明雄,唐穎,劉勇. 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10-15.

[4]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Evanschitzky H,Iyer G R,Hesse J,et al. Esatisfaction:A Re-examina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2004,80(3) : 239-247.

[6]Szymanski D M,Hise R T. E-satisfaction: An Initi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 3) : 309-322.

[7]Albert Bandura.Social Cognitive Theory[A]. R Vasta. Annals of Children Development[M].Greenwich, CT:JAI Press,1989.5-15.

[8]Sutton S G, Hampton C, Khazanchi D,et al.Risk Analysis in Extended Enterprise Environments: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in B2B E-commerce Relationships[J].Joural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9):151-174.

[9]成穎,孫建軍,張敏.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信息素質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1(12):9-14.

[10]廖俊峰,張路延,王中強,等.個人網上銀行采用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 2011(6):106-113.

[11]Kim D J, Feeein D L, Rao H R. A Trustbased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Model in Electronic Commerce:The Role of Trust,Perceived Risk,and Their Anteceden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4):544-564.

第9篇:互聯網金融理財概念范文

關鍵詞:余額寶;互聯網金融;金融寄生蟲

一、余額寶產生的背景

余額寶,建立在支付寶網絡支付體系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首先應該分清楚“互聯網金融”和“余額寶”的概念,互聯網金融不僅包括了理財產品,還包括了虛擬貨幣體系和網絡支付手段等。但為何直到余額寶的出現,互聯網金融才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呢?

余額寶并不是馬云的原創。早在1999年,美國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就完成了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創新嫁接,是世界上第一只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而在2011年,PayPal最終宣布拋棄所管理的貨幣市場基金[1],即使該基金一度達到10億美元的規模,也無法在08年的金融危機中存活下來。戲劇性的是,兩年后,支付寶平臺宣布推出余額寶。

二、余額寶優劣勢分析

余額寶的優勢在于“迷惑”用戶。實際上,相當多的余額寶用戶,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參與基金認購和贖回。余額寶的操作體驗,幾乎讓所有客戶感受不到對余額寶資金的使用和支付寶現金有什么區別:隨時轉入支出,無手續費無門檻。這也表明了余額寶資金的兩個來源:支付寶支付余額和一些來自銀行活期存款的零散資金。這樣的資金原本由于存在高流動性和小數額的特點,是無法進入貨幣基金市場的,馬云可謂是給全民上了一堂理財教學課,這也就是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最大的優勢:依托支付寶平臺,以驚人的用戶基數為資源吸納原本不可能也沒有意愿進入基金市場的許多資金。

那么,備受攻擊的所謂高利率,是不是余額寶的另一個優勢呢?筆者認為,這反而是一個劣勢。基金的收益來自于基金經理的經營管理,天弘基金公司旗下9只基金,成立9年以來,年年虧損上千萬元。余額寶以令人驚訝的高利率造勢出場,將會很快帶來巨大的失望。成立半年以來,網絡評論已經從褒揚、艷羨和批評變為持續的失望。很明顯,天弘基金管理公司并沒有相應的實力去為這接近4000億的資產謀求6%以上的穩定高利率,而對銀行要價的高昂也得到了三大國有行的拒絕,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現在面臨著不得不從神壇上跌落平凡的局面。發言人稱,預計收益將會穩定在較為合理的4%,實際上這樣的收益率已經和其他貨幣基金沒有顯著的優勢差距。另外,令人懷疑的是,一個長期經營不善的天弘基金公司,是否有能力為支付寶維持安全的資金儲備?是否有占據基金第一的地位的實力?

另一方面,很明顯的是,余額寶面臨著紛紛快馬加鞭趕上來的各類競爭對手:互聯網平臺金融化、金融平臺互聯網化,各大基金和網商紛紛推出活期寶、理財通等同質化產品,缺乏真正實力強勁的基金公司的支持,余額寶或許會在即將到來的競爭中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增利寶基金既不能維持盈利,又不能放掉這些既得的客戶。以自有資金補貼天弘帶來的缺口,是重蹈PayPal覆轍的死路,所謂窮則思變,馬云到底會怎么變?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本質分析

在“互聯網金融元年“的一開始,金融機構和銀行似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一時間對余額寶的抨擊之聲甚至演變成無理的謾罵。吸收公眾存款,將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同業拆借市場獲得高利潤,這樣的操作被指“不創造社會價值”、“趴在民眾身上的寄生蟲”,鋪天蓋地的指責紛至沓來,到底是言之有理,還是氣急敗壞?

首先,余額寶到底觸動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哪一根神經?對于商業銀行而言,低價的公眾活期存款,和高價的貸款之間利差是坐享其成的豐厚利潤,但掙這個利潤的前提是,銀行具有足夠大的資金池來應對流動性風險,同時具有足夠的信用避免短期流動性風險轉化成大規模擠兌。天弘基金公司和阿里巴巴是否同樣具有這樣的實力呢,很明顯是沒有的,余額寶的擠兌底線是很低的。在余額寶中持有存款的人大致分為兩類:一、不關心收益的真正“余額一族”;二、被余額寶高收益吸引而來的本屬于活期存款的客戶。前者幾乎不存在擠兌風險,也不受收益波動的影響;而后者的投機性和心理底線就很敏感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余額寶回歸正常貨幣基金收益率的時候,就會攜款外逃。而一旦發生擠兌,天弘基金就會被迫出售自己流動性優良的資產,這樣的行動會進一步影響收益率的穩定,更進一步地惡化擠兌風險。就拿和商業銀行的收益風險博弈來說,天弘基金是相當劣勢的。

那么,相比銀行貸款而言,貨幣基金的收益方式是否真的是“不創造價值”的寄生蟲式呢?評論大多各執一詞,從某些程度上說,余額寶攜4000億資金進入同業拆借市場,能夠有效地緩解銀行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高額的返利通過互聯網渠道以極少的損失到達持有者手上,并沒有任何不妥。進行批評的人似乎忘記了金融機構的本職:通過規模經濟和技術手段,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余額寶帶來了強力的競爭,打破了存款壟斷的僵局,把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推向自由競爭的局面,無疑是提高融資效率的舉措。相比商業銀行坐擁低活期存款利率謀取高利差榨取社會福利而言,余額寶實在不能稱作是寄生蟲。但商業銀行作為實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貨幣政策的重要傳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金融是否有明天,這是毋庸置疑的,正如馬云所說,跨行業的競爭正在波及每個傳統的、不愿意、不能去改變的行業,在未來,要么金融互聯網化,要么互聯網金融化[2],但目前這種熱炒的勢頭能否保持,筆者是持懷疑態度的。正如前面所說,高利率無法保持將會變成跌下神壇的導火索。另一方面,無法像商業銀行一樣為公眾存款提供無風險收益和信用保證是隱藏的危機,公眾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正越來越清晰,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互聯網金融=余額寶”的狀況不會保持太久,人們會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和意愿。

馬云可謂是給中國人上了一節理財教育課,這是意義最重大的一點。所有人都真正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金融機構將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將會走向移動終端,百度、阿里、騰訊競相爭奪移動平臺已經揭示了這個預期,誰能率先整合社交、服務、理財多終端平臺?傳統金融機構選擇自己開發,還是依附已有平臺發展?Bielski,Lauren(2010)認為銀行應該把PayPal加入它們的網站[3],那么余額寶應該何去何從?筆者認為現在證監會還沒有出臺政策去取締余額寶,這證明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符合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而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筆者大膽預測未來隨著私有化銀行的出現,互聯網金融將會寄托在銀行的名義下,被納入銀監會和證監會的金融體系監管。屆時,我國金融體系將趨向進一步市場化競爭,進一步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諸悅(2014),《前車之鑒_美國版余額寶PayPal的倒掉》,大眾理財,2014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21区 | 欧美xxxx在线视频 | 干女人逼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a免费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 |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在线网站 | 国产三级借妻 | 欧美日本高清 |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 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 色偷偷亚洲偷自拍 | 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一 |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 99精品99| 看三级毛片 | 中国农村一级毛片 |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 日韩一级片免费看 | 成人亚洲在线观看 |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资源 | 99热r| 久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真人不卡免费播 |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91国高清视频|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 |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 | 成人免费一级片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大胆一级视频 | 日本美女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