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骨質疏松病的癥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質疏松病的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質疏松病的癥狀

第1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女性圍絕經期是人體各系統和器官功能由旺盛逐漸轉入衰退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器官和免疫功能逐漸衰退,可導致許多潛在性疾病逐漸呈現出來。此期也是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發病的高峰期,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瘤、外陰癌等。此期亦易患骨質疏松和老年性陰道炎及泌尿系統的疾病等,所以應定期檢查身體,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1 圍絕經期癥狀

1.1 月經紊亂月經的變化可有以下3種表現:(1)周期延長,經期縮短,繼之月經稀發,經量逐漸減少直至自然絕經。(2)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有時甚至大出血,有時淋漓不斷,多需治療干預,然后逐漸至絕經。(3)少數婦女40歲以后突然出現閉經,以后月經不再來潮。

1.2 血管舒縮癥狀最常見的是潮熱,其次為多汗、心悸、眩暈、胸悶。潮熱和多汗是體溫調節障礙,也是絕經期特有的癥狀。表現為日間的潮熱和夜間的出汗。

1.3 精神和神經的癥狀主要精神癥狀為激動易怒、憂郁、焦慮、多疑、情緒低落和不能自我控制等。

1.4 骨質疏松癥狀絕經后婦女骨質吸收速度快于骨質生成,造成骨質疏松及骨脫鈣。絕經期婦女約25%患者骨質疏松,其發生與雌激素下降有關。

1.5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可能與絕經后雌激素下降也有一定關系。

2 性激素替代療法(HRT)對圍絕經期癥狀的作用

2.1 月經紊亂與HRT(1)黃體功能不足與HRT:絕經過渡期最早出現的癥狀是黃體功能不足,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及不規則子宮出血,處理方法為周期性使用孕激素,自月經周期第15天開始連續使用10天,如安宮黃體酮6~10mg,連用10天,停孕激素后待月經來潮。如停孕激素后無撤退性出血,應考慮是否進入絕經期。(2)雌激素水平相對過高與HRT: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無排卵性功血,陰道出血多且不規則。應在排除子宮內膜的惡性病變后采用孕激素療法。可在上述使用孕激素的基礎上,根據雌激素的水平和表現適當增加孕激素使用的時間,其目的是通過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達到降低雌激素水平的作用。(3)低雌激素與HRT:多采用HRT周期序貫療法。雌激素從小劑量開始,以后根據雌激素水平調整HRT方案,逐漸過渡到絕經后的HRT治療。若有正常月經,可在不影響月經的前提下,加用小劑量倍美力0.3mg,每周2~3次,用最小劑量解除癥狀即可。

2.2 血管舒縮癥狀與HRT 為HRT的基本適應癥,雌激素對緩解癥狀具有特異的效果,且起效快,有時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因為血管舒縮癥狀多為暫時性的,一般僅需短期用藥(不超過2~3年)。方法:(1)E+P序貫給藥,適應于有子宮的患者,通常在1個月內給予雌激素21~28天,后半期加孕激素10~14天。一般用于絕經少于2年的婦女。(2)單純雌激素治療,適用于子宮切除的患者。

2.3 骨質疏松癥狀與HRT 系絕經遠期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婦女絕經后體內缺乏雌激素和雄激素,骨量的丟失不僅比男性速度快,而且多,更易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因此,絕經后減少骨量丟失是預防絕經后婦女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證實HRT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小劑量利維愛(1.25mg/d)可有效增加骨量。常用的預防骨質疏松的藥物及劑量:倍美力0.625mg/d,補佳樂0.5~1.0mg/d,利維愛1.25mg/d,定期或持續給藥。有子宮存在者應加用孕激素。

2.4 心血管疾病與HRT HRT不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有研究發現應用低劑量雌激素并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雌二醇能改善血脂代謝,減輕高血脂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從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我國學者發現[2],應用1/2和1/4劑量的利維愛不僅可增加或維持骨量,減少對子宮內膜的刺激,而且還可降低甘油三脂,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

低劑量HRT對骨代謝的影響:圍絕經期骨質疏松屬Ⅰ型原發性骨質疏松,其主要原因是體內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時,可斯骨的吸收增強,骨質丟失加速,反映為尿鈣排出增多,關節、肌肉酸痛,嚴重者發展為骨質疏松。故圍絕經期婦女要及時采用HRT, 可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這一作用在HRT聯合應用阿侖膦酸鈉時更為顯著。

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后,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上皮細胞萎縮,分泌糖原減少,易導致陰道干澀、困難等萎縮性陰道炎癥狀,采用HRT治療,增加了雌激素水平,既可改善生殖器官的局部癥狀,亦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潛在危險性,全身癥狀明顯改善。本研究提示低劑量RHT 能有效的起到治療及預防作用,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等優點,能明顯改善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及生活質量,易臨床應用。但也有認為HRT在絕經婦女中有增加子宮內膜癌、乳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1]。

應用HRT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加強隨訪,以減少風險。對于無雌孕激素使用禁忌癥的絕經后婦女,伴有骨質疏松癥者早期開始HRT,既能有效緩解絕經期癥狀,又能阻止在絕經早期的骨量的快速丟失,因此受益最大。

【參考文獻】

第2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骨質疏松;脊柱骨折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6(b)-0065-02

骨質疏松癥是進行性、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主要特征表現為骨量減少、骨組織纖維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以及骨強度下降。隨著我國人口趨向于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不斷增加,我國患有骨質疏松的人數已經超過了5000萬。骨質疏松癥經常會伴有脊柱骨折癥的發生,腰背疼痛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影響了生活質量。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傳統藥物的治療下,效果不甚明顯,有的患者經過傳統治療后更出現了病情加重的現象,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恢復。因此,盡早的發現并且確診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夠及時的治療,促進恢復,對再次復發做好預防工作。該次研究選取2013年3月-2014年7月間該院收治的140例腰脊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主要是通過患者的臨床特征和檢查結果進行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診斷,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3年3月-2014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40例腰背疼痛的老年病人和骨折老年病人。140例患者中有98例為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其中做過手術的患者有42例,包括30例女性患者和12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在45~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9歲,患者的病史在2~20年之間,平均病史為8.1年。在做過手術的患者中有髖部骨折的22例,脊柱骨折的有12例,前臂骨折的患者有8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都進行X線檢杏,對脊柱的正片和側片進行檢查,排除因暴力原因引起的脊柱骨折、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脊柱炎、椎體腫瘤破壞等骨科疾病。

1.3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以世界衛生組織在1993年提出的骨質疏松癥為主,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的患者就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癥。第一,正常情況下,BMD或者BMC不低于正常成年人的平均值ISD;第二,骨量減少的情況下,BMD或者BMC比正常成年人的平均值1SD要低,但不能夠超出2.5SD;第三,骨質疏松癥,BMD或者BMC低下,超出了正常成年人平均值2.5SD;第四,嚴重的骨質疏松癥,BMD或者BMC低下,超出了正常成年人平均值2.5SD,并且患者出現一處或者一處以上的骨折。

根據Genant的半定量法對患者的骨折程度進行評斷,T4-L4椎體的形態和大小顯示正常,則表示為O級,也就是正常;當椎體的高度下降200/c~25%,且椎體的投影面積下降10%到20%,表示為1級,也就是輕度骨折或者I度骨折;當椎體的高度下降26%~40%時,且椎體的投影面積縮減21%~40%時,表示為2級,也就是中度骨折或者Ⅱ骨折;當椎體的高度下降程度超過40%,且椎體的投影面積縮減超過40%時,表示為3級,也就是嚴重骨折或者Ⅲ度骨折。140例患者都根據椎體高度的下降或者壓縮15%以上作為標準,對椎體高度定義脊柱骨折測量椎體前緣高度(AH)、中間高度(MH)以及后緣高度(PH)進行測量,如果測量結果顯示為AH/PH、MWPH都比正常低,且低于正常值的3個標準差,就能夠診斷為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

2 結果

2.1 患者診斷

140例患者都進行X線檢查,對患者的脊椎正片和側片進行檢查,排除了其他骨科疾病。所有患者中有80例(57.1%)有一個或者多個椎體骨折,有20例(14.3%)出現了兩個椎體骨折,另外還有6名患者(4.3%)的椎體骨折超過兩個。見表1。

2.2 漏診誤診情況

在確診的80例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有6例(7.5%)患者沒有就診過,另外74例(92.5%)患者的就診次數在1~10次,其中就診過的患者中有35例(47.3%)被誤診和漏診。被誤診的35例患者都被診斷為其他病癥,例如骨質增生癥、腰肌勞損以及腰間盤突出等。具體的誤診分布如表2。

2.3 治療后回訪

確診的80例患者在該院經過微創手術、輔助藥物治療后,病情得到了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消失,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患者出院后,進行了隨訪,發現患者的腰背疼痛消失,生活質量得到了恢復,沒有出現復發的現象。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準確診斷能夠幫助患者積極的治療和預防再次復發,且該疾病的診斷科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X線進行,但該病的誤診和漏診較多,主要是因為醫生對臨床癥狀不了解,在問診時不夠仔細,不能夠系統檢查和治療。該次研究中就有47.3%的病例出現誤診和漏診,醫務人員和患者的要加以重視?;颊邔υ摬〉恼J識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該次研究中發現有6例患者完全沒有就診經歷,沒有重視疾病的癥狀,缺少對該病的認知。

第3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藥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減輕與消除患者疼痛,改善并恢復其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法 將256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愈32例,顯效76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9%;對照組治愈20例,顯效52例,有效32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81.3%;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質疏松;中西醫結合治療;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與中醫文獻中“骨痿”、“骨枯”、“骨痹”、“骨蝕”、“骨極”的描述相似。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們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128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病例選擇: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1];前兩周未接受同類藥品治療;排除因甲狀腺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糖尿病及嚴重肝腎疾病等所引發的骨質疏松。隨機選擇住院患者256例,男160例,女96例;年齡34~88歲,平均61.7歲。患者均存在腰背痛及全身骨痛;經腰椎、胸椎X線檢查,多數患者存有椎體壓縮性改變,單發或多發,但MRI檢查未見高信號改變。臨床主要表現為胸痛、腰背部疼痛、雙下肢乏力、抽筋。其中48例疼痛嚴重者不能起床活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將上述患者隨機平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給予鈣爾奇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內服中藥方:田七15g,羊藿20g,骨碎補15g,川斷15g,女貞子15g,雞血藤25g,鹿銜草15g,丹參20g,桑枝20g,牛膝10g,紅花20g,狗脊l0g,每日1劑,煎水分2次溫服。中藥熏洗方劑:桑枝15g,桂枝15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牛膝15g,紅花20g,沒藥15g,細辛l0g,威靈仙10g,落得10g,防風10g,甘草l0g,澤瀉l0g,蜈蚣l0g[2]。煎水熏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30min。兩組均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 :治療前后每月隨訪記錄骨痛變化,參照《骨質疏松癥狀分級量化表》[3]:疼痛強度分0、1、2、3、4級,按簡化McGee法分0~10度,其中0度記0分,1~3度記1~2分,4~6度記3~5分,7~9度記6~7分,10度記8分。治愈:癥狀消失,x線攝片顯示骨折骨性愈合,功能活動正常,局部癥狀積分0~1分。顯效:癥狀基本消失x線攝片顯示骨折臨床愈合,骨密度在 1個標準差之間定位,積分2~4分。有效:癥狀有改善,x線攝片顯示骨折仍處于遲緩愈合狀態,骨密度低于正常人,在1~2.5個標準差之間定位,積分5~7分。無效:癥狀無改善,x線攝片顯示骨折仍處于遲緩愈合狀態,骨密度低于2.5個標準差定位,積分大于8分[4]。以治愈、顯效、有效統計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2 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有極其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癥是一種隨增齡而骨量減少的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骨纖維結構異常、骨脆性增加。在發生原因上,僅輕度暴力或非創傷因素都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其好發于脊柱、髖部及前臂。骨質疏松癥機制尚沒有闡明,仍在探索階段,綜合文獻來看,所涉及到的方面包括: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激素水平、微量元素、細胞因子、相關基因等,大量研究展示了中藥不僅具有良好的抗骨質疏松效果,且可通過以上途徑進行多環節、多層次、多靶點的整合調節,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已經被臨床實踐所證實[5]。

中醫學認為腎虛是本病的主要病機,脾虛是重要病機,氣滯血瘀是本病的促進因素。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強健,衰弱與腎精盛衰關系密切,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反之則筋骨失養而痿弱無力。脾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化生氣、血、津液以榮潤筋骨。骨質疏松多發老年人,且病程長,病情反復,老年人腎氣漸衰,腎精虧虛,骨髓化生無源,同時脾虛血少,無力推動血脈,氣滯血瘀,產生疼痛癥狀?!端貑?上古天真論》就有骨痿者補。腎以治之的治療原則,正是治病求本的原則。故在中藥復方中,多選用羊藿、仙靈脾、骨碎補、鹿角膠、杜仲、菟絲子、續斷、龜板、白術、牡蠣、川芎、當歸等[6]。本組治療組患者在滋補肝腎的基礎上,酌加骨質疏松中藥方,起到補腎肝、化瘀血、強筋骨之功效,有效率為96.9%,功能亦全部恢復正常,故值得臨床推廣。

預防骨質疏松比恢復骨質量更為重要,體育鍛煉也是防治骨質疏松的有效措施,散步、慢跑、廣播操都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多做日光浴可增加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轉化,相對增加鈣的吸收利用。臨床研究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骨質疏松癥,可明顯減少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6(1):1-3.

[2] 汪亮,中藥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及作用機理研究進展.井岡山醫學專報,2008,1.

[3]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4] 莊洪,梁祖建.從瘀論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研究態勢評析[J]中醫正骨.2006,l8 (2):69―71.

第4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老年人;骨質疏松癥;護理體會

骨質疏松癥屬于一種老年全身代謝性疾病,以骨含量減低和骨微觀結構破壞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導致骨折的發生,對家庭和社會的穩定造成嚴重影響[1]。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延長,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筆者總結第三軍醫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坪醫院38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診治的38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均已行X線攝片及骨密度測定確診。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齡62~82歲,平均76.8歲。主要臨床表現: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動障礙患者8例?;A疾?。汗谛牟?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壓9例,類風濕性關節炎9例,慢性支氣管炎7例。

1.2  治療原則:主要以促進骨鈣形成藥、抑制骨鈣吸收藥、促進骨細胞形成藥為主。另外,絕經后婦女應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療。護理措施包括飲食護理、運動護理、骨痛護理及健康教育等。

2 護理要點

2.1  飲食護理:①飲食適量: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飲食要適量,暴飲、暴食會損害胃腸道,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尤其對于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進食過量營養物質,身體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體外,不宜于糾正骨質疏松;②鈣及Vit D:鈣是人體骨骼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對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應要求補充足夠的鈣,尤其是飲食鈣的攝入,才能平衡體內鈣的代謝。正常老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應不少于850 mg,對于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則每天應增加至1 000~1 200 mg為宜,且鈣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另外,Vit D能與甲狀旁腺素協同作用,從而維持體內血鈣濃度,促進腸道鈣的吸收[3]。含鈣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醬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黃、動物肝臟等;③蛋白質與Vit C:研究表明,進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機體鈣的吸收[4]。而體內蛋白質或Vit C缺乏均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導致骨質疏松。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推薦富含蛋白質(魚、蝦、奶制品、豆類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飲食,保證患者每天至少攝入優質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運動:老年人戶外活動減少,導致光照不足,影響了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及皮膚Vit D的合成。另外,適量運動能有效刺激骨組織對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利用[5]。適合老年人參與的運動項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體操及打太極拳等。運動時間以上午10點或傍晚為宜,30 min/次左右,運動量不宜過大,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現嚴重心痛、胸悶等情況時,應立即終止活動,并報告醫生處理[6]。

2.3  骨痛的護理:骨質疏松癥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腰背痛。對于輕癥患者可給予以輕柔按摩或熱敷,癥狀較重者應囑其臥床休息,膝關節下墊軟枕,保持膝關節處于功能位。對于疼痛劇烈不能忍受者可適量給予口服鎮痛藥。

2.4  健康指導:健康指導是患者獲得疾病相關知識的有效途徑,能提高患者預防疾病的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飲用過量咖濃、茶啡、戒煙、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強患者防跌倒意識,鼓勵其在戶外活動時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體穩定性,避免跌倒、摔傷。

3 結果

本組38例患者癥狀均明顯好轉出院,隨訪1~2年,無一例再發骨折。

4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常見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由于早期無明顯癥狀,患者常常以為腰背酸痛是自然規律,無法避免,未能進行及時、規律的檢查和治療,最終導致全身骨痛、骨折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研究認為,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動減少、日曬不足、鈣、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針對引起老年骨質疏松癥的原因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轉出院,隨訪1~2年,無一例再發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護意識,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物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5 參考文獻

[1] 金志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多因素干預[J].當代護士,2010,1(1):55.

[2] 謝冬梅,張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調查及護理[J].四川醫學,2010,31(4):545.

[3] 劉  臻,王  茵.鈣、Vit A、Vit D等與骨健康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3):215.

[4] 唐麗琴.老年骨質疏松的護理[J].中外醫療,2008,27(32):126.

[5] 張萌萌,梁斌斌,張  波.長春市4086例男性骨密度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7):476.

第5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新疆亞心網訊:井緒昌夫婦家住烏魯木齊市光華社區,兒女不在身邊。從2004年起,一直到2012年1月的今天,老伴喬清芳總是無緣無故經常骨折,鄰居們都叫她“玻璃人”。

喬清芳第一次骨折發生在2004年3月。當時她想把床墊放正,剛抓住床墊,還沒抬起來,突然她感到背部劇烈疼痛,接著她就倒了下來。

井緒昌急忙背她去醫院,經檢查,喬清芳胸椎骨折,她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那次,她在床上躺了近3個月。

剛恢復不久,當年8月的一天,井緒昌陪喬清芳去醫院檢查類風濕,可在做B超時,她剛準備躺下,就感覺腰部突然像被針刺了一樣。一檢查,她的腰椎又骨折了、

當年年底的一天,井緒昌去超市買菜。喬清芳感覺有點餓,下床拄拐杖拿了塊饅頭。剛咬了一口不小心嗆著了,她輕輕地咳嗽了一聲,沒想到腰部又劇烈疼痛起來。檢查發現,她的腰椎另一處又骨折了。

此后這么多年,即使喬清芳躺在床上吃喝拉撒,每年至少骨折兩次,傷處均分布在脊椎。井緒昌說,2011年到現在,喬清芳又骨折過兩次。

5年里,喬清芳每年都會骨折兩三次,她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她吃飯不敢用筷子、不敢咀嚼、不敢坐板凳、不能長久站立、不能自己翻身等,因為稍微使勁就會骨折。

如今的喬清芳,生不如死……

農婦腰背痛緣何被當癌癥治?

中安在線《安徽商報》報道:58歲的女村民王某家住安徽省霍邱縣烏龍鎮,腰背病反復發作40余年,2010年4月6日因腰背部疼痛加重到合肥某民營腫瘤醫院檢查,經查患有“胸腰椎轉移癌”,并予以治療,其中包括化療,當年7月,王某腰背疼痛癥狀未見好轉,經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查,明確結論為“胸腰椎多發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伴脊髓受壓”。2011年年底,王某一怒之下將該民營腫瘤醫院到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要求賠償65000元,目前該案還在審理之中。

關于王某與那家民營腫瘤醫院的醫療糾紛以及案件結果如何,不在此議論的范疇。筆者在這里要說的是,58歲的婦女王某的脊椎骨質疏松太厲害了,可謂“疏松”得一塌糊涂?!靶匮刀喟l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伴脊髓受壓”可謂骨質疏松造成的嚴重后果。

骨質疏松癥除了骨痛、抽筋等癥狀以外,很容易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從而輕而易舉地發生骨折,女村民王某的“胸腰椎多發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伴脊髓受壓”即是“骨脆脆”的典型。

那么,合肥市某民營腫瘤醫院為何將此患者誤診為“胸腰椎轉移癌”,從而又誤治呢?如果我們排除了接診醫生的瀆職或者為了經濟創收故意錯診錯治原因外,這恐怕與醫生的醫術不夠精良以及與此疾病的容易誤診有關。

骨質疏松,中老年人健康的克星

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見、最嚴重的代謝性骨病。此病極易導致椎體、股骨頸部以及橈骨末端骨折,在臥床不起的中老年人中有20%是由骨質疏松引起腰背部、脊柱變形所致。據研究,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明顯增加,70歲前就有50%女性患骨質疏松,70歲以后可增加至60%。骨質疏松有遺傳嗎?若父母雙方都有骨質疏松,孩子遺傳可能性很大,且長期口服激素類藥物,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是骨質疏松好發的危險因素。此外,由于某些疾病或特殊原因也可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比較常見的如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性腺功能減退等)、胃大部切除術后、胃腸疾病所致吸收不良、神經性畏食導致嚴重營養不良、慢性腎病及腎衰、慢性肝病等均可引起骨骼廣泛脫鈣導致骨質疏松。至于絕經后的婦女、老人和糖尿病、甲亢、腎病、腸胃病、骨腫瘤、嚴重創傷等患者,起初本人無感覺,但并發骨折時已難以逆轉。因為骨質疏松屬于一種“無聲的疾病”,發病“靜悄悄”,所以,有人將此病戲稱為“現代‘影子殺手’”。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當今世界每年由于骨質疏松而造成的股骨折、脛骨折的患者競達170萬多人。早在1984年,美國國家健康委員會就公布過這樣的一組數字,在美國,骨質疏松癥已累積1500萬-2000萬人,每年有130萬45歲以上的人由于骨質疏松而致骨折,平均每4名65歲以上的婦女就有一名骨質疏松癥患者。而多種老年人骨折如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脊椎壓縮骨折、橈骨下端骨折及肱骨上端骨折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與骨質疏松有關。1986年,據統計因即引起的單純股骨頸骨折達24.7萬多人,耗費資金70多億美金。而另據統計,英國的老年婦女因骨質疏松癥骨折而死亡的人數超過因宮頸癌、子宮癌和乳腺癌而死亡的人數的總和。日本1989年有骨質疏松病患者830萬人,70歲以上患者每年約有5萬人發生股骨頸骨折。在加拿大,大約1%的婦女絕經前后患骨質疏松癥。在德國,患有該病的婦女已達500多萬人。預計到2020年,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將增至2.9億人。

前不久,在巴黎舉行的骨質疏松癥防治會上估計,全世界55歲以上的婦女有1/3患有此病。據WHO報告,2000年以后,絕經前后的婦女達到7億以上?,F代科學儀器測得,45歲以前絕經的腎虛癥婦女的骨密度不僅低于健康的婦女,而且還低于45歲以后的腎虛婦女。說明絕經越早,其骨密度下降越早,而且下降幅度越大,腎虛癥候越明顯。近年來,科學家們對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骨質疏松癥有了較新的認識。概括起來,骨質疏松的發生與激素的調控、營養狀態、免疫狀況及遺傳因素等五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我國現在約有8000多萬老年人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威脅,每年約有20多萬名中老年人因骨質疏松而造成髖部骨折;在患骨質疏松癥的人群中,約有30%的女性和16%的男性遭受骨折的痛苦,其中81.24%的人在60-79歲年齡段出現骨折,尤其是絕經期后的婦女,體內雌激素銳減,骨質流失加快,這是老年婦女比老年男子更容易發生骨折的原因。

相關鏈接:

如何自我發現骨質疏松?

中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質疏松癥,但是如何才能盡早發現自己是不是骨質疏松了呢?當出現以下癥狀時,應該引起高度警惕:

骨痛:多為腰背酸疼,其次為肩背、頸部或腕踝部,可因坐位、立位、臥位或翻身時疼痛,時好時壞。

骨骼變形:脊柱骨變形,彎腰、駝背、身材變矮。

骨折:常見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部和髖骨。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并發癥,很多中老年人僅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發生骨折,如轉腰、咳嗽等,而并不一定都有外傷史。

此外,抽筋、乏力、易出汗等癥狀也是骨質疏松癥的常見表現。

第6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筆者:近年來,骨關節疾病引起了全球骨科界的關注,能請您談談它的發病情況嗎?

胡教授:從醫學上講,骨關節疾病包括5大內容,即創傷、骨質疏松、關節疾患、脊柱疾患及先天性畸形。當前,骨關節疾患損害著不同年齡段數以億計人們的健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該類疾病的發病率還會進一步呈上升態勢。據資料顯示,全球約有3億5千萬人患有各類骨關節疾病,國際衛生組織推算,到2010年,發展中國家將有25%的衛生保健費用于這一疾病的開支。

筆者:什么是骨質疏松癥,它的發病率怎樣?

胡教授:骨質疏松是全身骨量減少(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等比例減少),骨顯微結構退變,以致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骨代謝疾病。它分為:①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如絕經后骨質疏松、老年性骨質疏松。②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如內分泌性疾病(甲狀旁腺亢進、皮質醇激素增多癥、糖尿病等)、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瘤等)、先天性疾病、營養障礙等引起的骨質疏松。③原因不明的特發性骨質疏松:如青少年骨質疏松等。據統計,我國骨質疏松患者約占總人口的10%,在老年人中,女性發病率為90.48%,男性為60.72%。

筆者:有人說,骨質疏松,補點鈣就行了,不需進行治療,這種說法科學嗎?

胡教授: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發病機理和治療較為復雜的骨科疾病,僅靠單純補鈣就能治愈顯然是不可能的,它是一個綜合施治的科學過程,應因人而異,因病施治。就補鈣而言,首先要選擇正確的鈣劑類型,應該選擇安全性好、吸收率較高、使用方便的鈣劑,如精制碳酸鈣等。其次,單純補鈣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療效,須科學合理的補充鈣及維生素D。鈣及活性維生素D的聯合應用,不僅能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提高骨的質量,而且有利于消除因高鈣所導致的副作用,如高鈣血癥、高血壓、腎結石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薦元素鈣攝取量為:19~~0歲者,1000毫克/日;大于50歲者,1200毫克/日,同時需補充維生素D。

筆者:當前,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和藥物有哪些?

胡教授:目前,臨床對骨質疏松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促進骨礦化藥,科學合理補充鈣及維生素D,促進骨礦化。二是抗骨吸收類藥:①激素替代治療。正確補充雌激素對減少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及其骨折危險性有顯著療效。但是少數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時有發生陰道不規則出血、腫瘤的潛在危險性,可改用雌、孕激素聯合治療。此外,近年來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進行治療,其較好的安全性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重視。②降鈣素。它可迅速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抑制骨吸收,緩解骨疼,提高骨強度。其藥物有鰻魚降鈣素和鮭魚降鈣素。③雙磷酸鹽類。它可加速破骨細胞死亡,提高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如依替磷酸鹽、阿侖磷酸鹽、利塞磷酸鹽等。三是增加骨形成藥物:如氟化物、雄激素及甲狀旁腺激素肽等。在中醫治療方面,祖國醫學把骨質疏松歸于“虛勞”、“骨痹”及“骨瘺”的范疇,并采取辨證分型,科學選用不同中成藥進行調理治療。此外,現代物理治療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降低骨折發生均有較好的療效,并已成為臨床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新途徑。如脈沖電磁場,可人為地改變骨骼中的生物電狀態,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增加骨形成。其他治療還包括外科矯形等,以改善癥狀、恢復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筆者:不少人認為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專利”病,與年輕人關系不大,真是這樣嗎?

胡教授:這種認識顯然是較片面的。因為在通常情況下自嬰幼兒起,隨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全身骨量是在不斷積累和增加的,女性35歲、男性40歲左右時全身骨量達到最高值,即峰值骨量。而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骨礦含量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骨量逐漸丟失,可見骨質疏松的發生是機體處于“年輕”時就已經開始了,只是早期沒有明顯癥狀。讓我們來打一個比喻:假設一個人在銀行存有100萬元錢,如果他每年支取1萬元,他并不感覺到支出的壓力,因為他的資本基礎很雄厚;如果他只存有10萬元,每年支取1萬元,他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危機感。人體骨礦量的儲存和丟失亦正如此。因此,如果能在年輕時期(平均35~40歲以前)積累較高的骨量峰值,骨量資本的基礎也就越雄厚,其骨量減少的時間就會延長,骨質疏松的進程及其癥狀的出現也勢必得到延緩。這個比喻告誡人們,預防骨質疏松貴在“早”。

第7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退變性腰椎側凸;骨質疏松;長節段椎弓根螺釘

[中圖分類號] R682.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0(c)-0069-04

退變性脊柱側凸是50歲以后出現的脊柱側凸,中、老年人多見,是指既往無脊柱側凸史,骨骼成熟后伴隨脊柱退行性改變而發生的原發性脊柱側凸,近年來對于這種疾病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1-2],骨質疏松和退變性腰椎側凸是一種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兩種疾病常常并發[3]。骨質疏松,給退變性腰椎側凸的內固定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常造成退變性腰椎側凸內固定手術失敗。本文筆者對26例退變性脊柱側凸伴重度骨質疏松癥病例,行長節段脊柱內固定時使用深螺紋螺釘、加大外展角、釘道內植骨,術后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1年,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4月~2011年4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和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院收治的26例退變性脊柱側凸伴骨質疏松患者,其中,女18例,男8例;年齡48~77歲,平均(68.3±3.2)歲。入選標準:患者行腰椎正側位及腰椎MRI檢查,明確退變性腰椎側凸的診斷,同時行雙能X線檢查,并且達到診斷為骨質疏松癥。排除標準:腰椎術后引起的側凸,既往曾患有特發性脊柱側凸,只有患有退變性腰椎側凸,未達到診斷為骨質疏松癥標準者。

1.2 臨床癥狀和體征

臨床癥狀表現:腰痛26例,下肢疼痛19例,下肢麻木22例,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 24例。入院后臨床查體:下肢感覺異常26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15例,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4例,下肢肌力減退14例。

1.3 影像學檢查

26例患者術前均常規行腰椎正側位X線片檢查,術前Cobb角為19°~23°,平均(20.4±1.2)°。16例患者為腰椎右側凸。所有患者頂椎都位于L2~L4,其中位于L2者2例,L3者13例,L3/4~L4/5椎間盤者9例,L4者2例。所有患者均X線片可見不同程度的退變增生,椎間隙不等寬,終板不對稱變化,并伴有腰椎的不同程度的旋轉,以及椎體側方或者前方的滑移等脊柱失穩的表現,無合并椎體壓縮骨折的病例。MRI檢查,均顯示在L5/S1和(或)L4/L5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雙能X線檢查,采用Lexxos(Holland)DEXA法測定Ward三角區骨密度。診斷標準:WardDG QE AQ bmd≥0.16 g/cm2為骨量正常;Ward三角區BMD在0143~0161 g/cm2間為骨量流失;Ward三角區BMD≤0143 g/cm2為骨質疏松。術后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密鈣息針劑肌注,50 IU,每日1次,共1周;阿侖磷酸鈉片70 mg,每周1片,空腹口服,共3個月;鈣爾奇D 600 mg,每日3次,飯后1 h口服,共1年。

1.4 手術方法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俯臥位,以術前X線正位標記片為標記,取常規正中切口,常規暴露出棘突及雙側上下椎板和關節突,C形臂X線定位機定位,確認節段無誤后,根據術前MRI檢查術前患者癥狀,對雙下肢癥狀組行全椎板減壓,對于只有單側癥狀組經椎間孔減壓,在保護硬膜和神經根的情況下,植入椎間融合器和自體骨粒。凸側利用預彎好的棒進行加壓和去旋轉,對于有側方移位者,先用力旋轉椎間撐開器,利用其杠桿力,校正側方移位,對于有腰椎前后滑脫者,先利用螺釘復位,然后再植入椎間融合器,最后在凹側放置第二根棒,靠椎間撐開器的力量逐漸撐開,行節段性撐開固定(已植入椎間融合器的部位原為固定或加壓),恢復有效椎間隙高度和腰椎生理前凸。螺釘固定完畢,利用骨鑿對固定節段的椎板去皮質化,并植入自體骨粒(來源于減壓時去除的椎板或者關節突等組織,同時加用固骼生等以彌補自體骨的不足)。

術中的注意事項:①椎弓根螺釘的進針點要靠外,有利于增大螺釘的外展角(圖1);②預彎棒要有適當的生理前凸,側方移位和側凸的矯形過程中不必太過苛求,只要保證脊柱的基本生理平衡即可;③由于骨質疏松,椎體對螺釘的把持力太弱,在用攻絲擴大釘道后,可適當加入自體骨?;蛘吖撬?。

1.5 隨訪

術后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密鈣息針劑肌注,50 IU,每日1次,共1周;阿侖磷酸鈉片70 mg,每周1片,空腹口服,共3個月;鈣爾奇D 1片,每日3次,飯后1 h口服,共1年。采用問卷調查結合臨床查體的方法,對所有患者采用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礙問卷調查表(ODI評分)及腰腿痛治療評分,參照日本NNalano和TNakano腰腿痛療效評定標準,優: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工作;良:仍有癥狀,不影響日常生活;可:癥狀同前或有輕度減退;差:癥狀加重,本組定位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00進行數據錄入,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比較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隨訪結果

26例患者全部獲得隨訪,隨訪8個月~3年(平均20.8個月),術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21例患者疼痛明顯緩解;術前間歇性跛行24例,術后21例患者癥狀完全消失,有1例患者需要口服抗炎鎮痛藥物;下肢疼痛19例患者,術后17例癥狀基本消失;下肢麻木22例,術后22例癥狀基本消失,只是在翻身或勞累后偶有麻木癥狀;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患者15例,術后15例患者直腿抬高試驗轉陰;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患者4例,術后4例患者股神經牽拉試驗均轉陰;下肢肌力減退者14例,術后10例患者肌力明顯好轉,2例患者由于術前已有明顯腓總神經癱瘓,術后無明顯改善。

所有患者在末次隨訪時ODI評分功能障礙指數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前ODI指數為(52.1±12.9),術后為(3.9±1.8),術前和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26例患者術前腰腿痛評分17~26分,平均(20.50±0.25)分,隨訪時腰腿痛評分26~31分,平均(27.60±0.45)分,與術前腰腿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按照療效評定標準,優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

2.2 并發癥

本組無神經損傷病例,2例出現術后肌力無明顯好轉,1例出現腦脊液漏,3例患者出現腰腿痛癥狀復發,1例患者分別在1.5年后出現內固定松動,被迫取出(圖2)。

3 討論

據報道成年人腰椎側凸的發生率在2.5%~15.0%[4]。大部分脊柱側凸的形成是長期椎間關節退變的結果。雖然其詳細的病理機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椎間盤、關節突關節的不對稱退變和骨質疏松可能造成了側凸、后凸以及與之相的脊柱改變。在常規X線片上可以發現退變性脊柱側凸患者脊柱生理前凸消失、椎間隙不對稱、關節突關節退變、椎板肥大、椎體邊緣骨贅形成。退變性腰椎側凸常發生于T11、T12~L5、S1。通常胸椎不受影響。與退變性腰椎后凸往往有相似的表現。并發骨質疏松是這一類疾病的一個重要臨床特點。還有脊柱側凸的患者常伴有中央管、側隱窩、神經根管的狹窄,同時也伴有關節突關節的增生,側方移位、旋轉等。L5-S1的神經根受壓引起的坐骨神經癥狀多發生于凸側,L2~L4神經根受損引起的股神經癥狀常見于凹側。很多退變性脊柱側凸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5],其下腰痛癥狀一般可經保守治療治愈。然而對于一些患有嚴重的頑固性下腰痛、椎管狹窄伴神經根性疼痛或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在失狀面或冠狀面上的脊柱畸形呈漸進性的患者,如果保守治療無效,一般需要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一般包括神經根管減壓,脊柱冠狀面和失狀面上的矯形,以及應用脊柱內固定器械以維持脊柱的穩定性。

3.1 骨質疏松與退變性脊柱側凸的關系

骨質疏松和椎間盤退變性疾病被認為在成年人退變性脊柱側凸中有重要的作用[6]。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患有骨質疏松癥或者骨質軟化癥的患者,發生脊柱側凸的幾率是正常人的6倍[7]。骨質疏松和退變性側凸常見于老年人,對于這兩種疾病之間的關系還沒有一致的結論,研究表明骨質疏松是脊柱側凸的易感因素,也有報道脊柱側凸是骨質疏松的易感因素,少數學者認為骨質疏松與脊柱側凸之間不存在相關性[8]??傊?,骨質疏松與腰椎退變性側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這兩種疾病同時出現在老年患者中的確是很常見的。骨質疏松使椎體本身抗堅韌性降低,在側凸的矯形,去旋轉過程更加困難,有時甚至失敗。即使矯形成功,由于釘子在椎體內的固定不牢固,常會發生松動現象。導致患者出現持續性的腰痛,不得不二次手術取出。所以骨質疏松的存在,使退變性脊柱側凸的椎間融合、內固定矯形、脊柱穩定性的維持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常引起內固定系統在椎體內松動,使內固定失敗,假關節形成。

3.2 退變性脊柱側凸的手術方法

退變性腰椎側凸的手術方法有很多。減壓是緩解退變性側凸引起的神經源性癥狀的基礎,常見的手術方式有單純減壓、減壓伴脊柱節段的有限融合。減壓伴長階段固定,單純減壓對于Cobb角小于30°,椎管狹窄在Ⅰ~Ⅱ度之間,同時伴有很小的選轉和側方移位者(

3.3 并發癥分析

腰椎退變性側凸手術的目的是矯正畸形緩解腰腿部疼痛癥狀。因此,腰椎退變性側凸手術應包括神經根管減壓、矯正畸形、脊柱融合這三個步驟。由于手術的復雜性造成其并發癥也比較多。尤其在伴有骨質疏松時,更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常見的有矯形失敗、椎間融合不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術后仍殘留頑固性下腰痛。一般椎間關節炎癥、椎間盤退變、腰椎生理前凸減小引起下腰部疼痛。當矢狀面失衡時,肌肉過度牽拉,長期處于疲勞狀態,進而引起下腰部疼痛。因此筆者推薦在側凸矯形的過程中盡量糾正矢狀面失衡。即使術后仍有部分側凸未矯正,只要固定節段包括上下端椎,脊柱的穩定性和癥狀的緩解沒有太大的影響。腰椎融合不良造成假關節形成是腰椎退變性脊柱側凸伴骨質疏松又一常見的并發癥,根據筆者經驗使用碳纖維cage、術后常規補鈣治療、術后適當的康復指導,可以有效地提高椎間融合率。

退變性腰椎側凸的手術治療比較復雜,并發癥也比較多,尤是在伴有骨質疏松時,國內外對這方面的報道很多,上述是筆者在治療這類疾病中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對退變性腰椎側凸的手術治療有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寶俊,韓建軍,丁文元,等.全階段椎弓根螺釘固定矯形術治療退變性腰椎側凸[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5):385-388.

[2] 劉憲義,李淳德,李宏,等.退行性腰椎側凸的手術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2006,16(3):192-195.

[3] Daffner SD,Vaccaro AR. Adult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J]. Am J Orthop,2003,32:77-82.

[4] Kostuik JP,Bentivoglio J. The incidence of low-back pain inscoliosis [J]. Spine,1981,6(3):268-273.

[5] Van Dam B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scoliosis [J]. Orthop Clin North Am,1988,19(2):347-351.

[6] Okuyama K,Abe E,Suzuki T,et al. Influenc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a study of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ugmenting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J]. Spine J,2001,1(6):402-407.

[7] Velis KP,Healey JH,Schneider R. Osteoporosis in unstablescoliosis [J]. Clin Orthop,1988,237:132-141.

[8] Robin GC. Scoliosis in the elderly:idiopathic or osteoporotic [J]. Clin Orthop,1986,205:311-312.

[9] Fraizier DD,Lipson SI,Fossel AH,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pinal deformity and outcomes after decompression for spinal stenosis [J]. Spine,1997,22(7):2025-2029.

第8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中醫學中雖無骨質疏松癥之名,但類似本病的癥狀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并散見于歷代醫書的“腰痛”、“腰背痛”、“骨傷”、“痹證”、“痿證”等篇節中。如《黃帝內經》中已有“腰痛”專篇,“精傷則骨酸痿厥”;《素問•長刺節論》日:“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日骨痹?!薄端貑?#8226;痿論》日:“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庇秩眨骸澳I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碧岢隽恕肮丘簟敝??!秴问洗呵?#8226;盡數篇》日:“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處足則為痿?!薄峨y經•骨痿》曰:“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薄端貑?#8226;痹論》日:“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明代秦景明《癥因脈治》中亦有“腎虛勞傷之癥腰脊如折”、“精虛勞傷之癥,大骨枯槁尻以代踵,脊以代頭”的記載。此與現代醫學骨質疏松癥之腰背酸痛、乏力、龜背等癥狀相似??偨Y后世醫家雖有痿證、虛勞、骨憊、骨死、骨極、腰痛之名,并將骨質疏松癥歸屬于“腎虛”、“虛勞”、“骨痹”、“骨痿”等范疇,根據其臨床表現與“骨痿”較為相似,將骨質疏松癥定性為“骨痿”比較準確。

2腎虛是骨質疏松癥的根本原因

腎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腎藏精,主骨生髓。如《黃帝內經》日:“腎者,主骨生髓?!薄夺t經精義》日:“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故骨者,腎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外科集驗方》日:“腎實則骨有生氣?!闭f明腎、骨、髓之間存在密切的生理聯系?!端貑?#8226;痿論》日:“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素問•脈要精微論》日:“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庇秩眨骸肮钦?,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景岳全書•痿證》日:“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又日:“或男過八八,女過七七,命門漸衰,天癸將絕,未能護養,以致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故《壽世保元》中云:“年高之人,筋骨柔弱無力,多因腎氣虛。”進一步闡述了腎、骨、髓之間的病機聯系。說明腎虛腎精不足、骨髓失養可致骨骼脆弱無力,臨床可出現腰背酸痛、脛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靈樞•經脈》亦日:“足少陰氣絕則骨枯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發無澤者骨先死。”認為腎虛是引起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端貑?#8226;上古天真論》日:“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闡述了機體生長發育和衰老的生理過程,也說明了骨的強勁脆弱與腎精盛衰、年齡的增長有密切聯系。大量文獻和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性激素的水平降低密切相關,而性激素內環境與腎虛的關系在對多種疾病的一系列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近年來,國內學者研究發現,骨礦含量隨著年齡的變化規律和中醫學所記載的腎中精氣盛衰的變化規律有著驚人的一致性,這充分證實了中醫學中關于“腎藏精,主骨”理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3脾胃虧虛是骨質疏松癥發病的重要病機

《靈樞•本神》日:“脾氣虛則四支不用?!薄鹅`樞•決氣篇》日:“谷人氣滿,淖澤注于骨。”《素問•生氣通天論》日:“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百天命?!笨梢娫缭凇饵S帝內經》時代就已認識到脾胃功能與本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夺t宗必讀•痿》日:“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靈樞•根結》日:“痿疾者取之陽明。”《素問•痿論》又日:“治痿者獨.取陽明?!闭f明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受納、運化水谷,化生氣、血、津、精,且通過脾升胃降功能,調暢氣機,輸布四肢,以后天之精充養先天之精。若脾胃功能衰弱,受納、運化水谷失司,樞機不利,氣血生化乏源,血不足以化精,則精虧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氣虛不能充達,無以生髓養骨,而致骨質疏松癥。后世醫家從脾胃論治骨質疏松癥并取得良效,以方測證,骨質疏松癥與脾胃關系密切,脾胃虛弱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

4血瘀是骨質疏松癥的病理產物和促進因素

血液運行依賴元氣推動,元氣為腎精所化,腎精不足,無源化氣,必致血瘀,即腎虛血必瘀;脾虛則氣的生化乏源而致氣虛,氣虛不足以推動血行,則必成血瘀。如王清任《醫林改錯》指出:“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蹦I陽、脾陽不足,不能溫養血脈,常使血寒而凝;腎陰、肝陰不足,虛火煉液,可致血稠而停;脾具有統攝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的功能,若脾虛則不能統攝血液,而致血溢脈外,留于體內而成瘀血;肝郁則氣滯,氣滯則血瘀。而瘀血一旦留于體內,又進一步損傷正氣,影響臟腑的氣化功能,結果出現臟器愈衰、瘀血愈積的惡性循環狀態。正如《素問•調經論》所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機體骨骼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氣血的滋潤與濡養,氣血瘀滯,骨髓失養,漸發本病。此外,血瘀也是本病的促進因素之一,多數國內學者認為,腎虛是導致衰老的主要機制,而血瘀則加速了這一進程。血瘀與微循環障礙、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動力學異常等密切相關。

5肝臟與骨質疏松癥有密切關系

《素問•經脈別論》日:“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氣于筋。”《素問•上古天真論》日:“肝氣衰,筋不能動。”肝與腎關系極為密切,中醫理論認為,腎屬癸水,主藏精;肝屬乙木,主藏血,而精血同源互化,水木母子相關,故中醫有“肝腎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之稱,腎精與肝血相互滋生,盛則同盛,衰則同衰,以致有腎精虧虛的患者大多有肝血不足的臨床表現。同時,肝陰源于腎陰,肝用不足或過度均可影響腎藏精的功能,以致骨無所充,髓無所養,最終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特別是女子以肝為先天,有氣多血少的特點,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不能忽視對肝臟的輔助治療。所以,肝在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病因病機中占有重要地位。現代醫家倡導從肝論治骨痿者亦不少見,如衛生部藥政局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即將骨質疏松癥分為腎虛型及肝腎陰虛型。

第9篇:骨質疏松病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老年;中西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6(b)-0130-02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上十分普遍的一類并發癥,可使得患者骨組織顯微結構發生改變,全身骨量減少,增加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險性等[1]。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與骨萎癥、骨痹[2]等癥狀較為相似,容易造成腰膝酸軟、疼痛、不能久坐等情況,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加強該類疾病的臨床治療十分重要,該次研究旨在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為今后的臨床研究提供相關的參考意見,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病例資料

擇取該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50例設置為該次的觀察對象,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后疾病均獲得明確診斷,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年齡區間為60~75歲之間;排除標準:年齡范圍在60~75歲之外,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長期給予對骨代謝有影響的藥物的患者、合并心衰、中風、腎衰、肝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妊娠期女性、具有消化道活動性出血傾向或者消化道活動性潰瘍患者等。按照拋硬幣的方式進行分組,共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兩組,每組患者均占據25例。常規組:男女患者分別占據14例,11例,年齡區間為62~74歲,中位數年齡為68.7歲;患病時間為3.2~22.1年,中位數病程為15.6年;實驗組:男女患者分別占據15例,10例,年齡區間為61~75歲,中位數年齡為69.3歲;患病時間為3.5~21.8年,中位數病程為14.9年。分析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病例資料后顯示無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說明兩組患者可進行統計學分析。

1.2 疾病治療方法

常規組:單純采用西藥治療方案。每次給予1片達美康進行臨床治療,每片藥物劑量為30 mg,1次/d,6個月/療程,并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其中達美康的生產單位與國藥準字分別為施維雅制藥有限公司與H20044694。實驗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其中西醫治療方案與常規組相同,中醫治療方案:選用益生健骨湯進行治療,選用藥物方劑包括黃芪10 g,丹參10 g,桑寄生20 g,補骨脂20 g,杜仲20 g,羊藿20 g,并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加減治療。對于痰濕困脾型患者,即飲食不振、肢體沉重、脘腹脹滿、舌淡、苔厚膩、大便溏泄等癥狀的患者可加用適量的蒼術、陳皮、白術、厚樸等;對于脾虛致瘀型患者,即伴有納呆腹脹、肢體倦怠、苔白、舌質紫暗、脈細弱等癥狀的患者可加用適量的白術、川芎、桃仁、赤芍、蒼術等方劑;對于虛兼瘀型患者,即失眠健忘、腰膝酸痛、眩暈耳鳴、舌見瘀點或者瘀斑、脈沉細無力的患者可加用適量的生熟地、丹參、鎖陽、葛根等方劑。將所需方劑加水煎服至250 mL左右即可服用,2次/d,2次共1劑,早、晚各服用1次,連續治療6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項,其中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顯效表示血糖指標水平均恢復至正常狀態,明顯改善了腰背痛、局部疼痛、形寒肢冷等癥狀;有效表示上述指標與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表示病情無改善甚至加劇。骨痛程度:給予VAS評分法[3]對兩組患者的骨痛程度進行判定,評分范圍在0-1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疼痛感越顯著,其中7-10分表示疼痛感劇烈且難以忍受;4-6分表示疼痛感較為顯著但是可以忍受;1-3分表示疼痛感輕微;0分表示無痛感。

1.4 統計方法

將該次研究涉及的相關數據均納入SPSS 21.0的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臨床治療效果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檢驗比較,骨痛評分與骨痛緩解時間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比較,當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小于0.05進行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

實驗組與常規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2.0%與72.0%,比較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骨痛程度評分

術前兩組患者的骨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實驗組患者的骨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

3 討論

2.3 骨痛緩解時間

實驗組患者的骨痛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P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血糖水平升高,且該類疾病在我國常年居高不下,糖尿病可并發多種血管疾病,同時還會損害患者的骨骼系統,臨床研究顯示[4],2/3的糖尿病患者中均伴有BMD下降情況。發生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相關因素包括骨吸收增加、高血糖改變膠原物理特性、抑制成骨細胞表型表達等,且活性氧代謝情況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聯系十分緊密,若出現大量的活性氧物質將使得線粒體功能遭受損害,導致氧化應激反應等。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與骨萎癥、骨痹等癥狀較為相似,其發病機制包括腎虛、腎精漸虧、氣血不足、腎氣虛弱等,容易造成腰膝酸軟、疼痛、不能久坐等情況,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因此,對該類疾病加強臨床治療十分必要。中醫師認為對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需采取補腎療法進行治療。該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選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其中中醫所選方劑為益生健骨湯,選用方劑包括黃芪、丹參、桑寄生、補骨脂、杜仲、羊藿等藥物。其中羊藿與補骨脂可起到溫補腎陽、筋骨強的治療效果;丹參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臨床療效;黃芪可起到補益氣血的臨床療效,杜仲、桑寄生可起到益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濕的臨床療效,多種藥物調和使用可起到滋補肝腎、除濕止痛等治療效果,并有效促進鈣吸收,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臨床癥狀,緩解腰背痛、局部疼痛等效果[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對實驗組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后,該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2.0%,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P

[參考文獻]

[1] 徐雋斐,陸灝.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2,18(4):249-252.

[2] 趙曉玲,牟英,單鳴,等.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的中西醫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297-298.

[3] 繆冬梅.老年骨質疏松癥與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1):365-366.

[4] 劉敬旺.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46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5):378-3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黄网站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 欧美激情 自拍 | 一级毛片免费 | 久草久草 | 亚洲一区区 | 国产女人伦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的软件 | 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99热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高清观看 | 午夜伊人| 欧美观看一级毛片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一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 国产a级午夜毛片 | 免费视频日本 | 日本 亚洲 欧美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 图片区偷拍区小说区 | 日本免费成人网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大片 | 成人做爰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 久久视频精品线视频在线网站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 超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 | 特黄视频 | 麻豆国产96在线 | 日韩 | 天堂色网站 | 亚洲黄网址| 欧美日韩生活片 | 毛片免费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