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森林資源屬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森林資源屬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森林資源屬性

第1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摘要:森林是地球陸地生物圈的重要支持系統之一,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其林副產品外,還提供多種生態功能。其經營管理必然要建立在森林數字地球的框架上,海量的森林資源數據是數字林業的主要信息源,所以森林經營管理學可看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技術。

關鍵詞:森林經營管理學;數據;特點

森林經營管理學又稱為森林經理學(ForestManagement),200年前出自德國,以日文引入我國也已有近百年歷史”。森林經營管理學發展到今天,已由最初的森林資源永續的經營管理發展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的、全方位的計算機信息管理。

森林經營管理是在森林資源空間數據(包括森林資源的特征類型數量和分布)的基礎上,以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森林經營目標,以3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CIS、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為手段,對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進行森林調查、空間查詢、資源監控、收獲調整、信息管理(包括資源管理)和森林經營規劃決策等空間分析技術的總稱。

森林是地球陸地生物圈的重要支持系統之一,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其林副產品外,還提供多種生態功能。單從森林具有凈化大氣的功能,有人就把森林看成地球的肺。森林經營管理學在監控全球森林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經營管理必然要建立在森林數字地球的框架上,海量的森林資源數據是數字林業的主要信息源,所以森林經營管理學可看成森林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技術。

一、森林經營管理學的特征

森林經營管理學的空間數據基礎是包括國家、省市(區)、縣(旗),乃至林業企業的森林資源空間分布及其森林特征屬性的時間序列集合,顯然是海量數據,因此具有下述三個特性。

1、數據的空間性

數據的空間性是指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位置及各圖元的關聯關系(稱拓撲關系)。通常以坐標的形式表示森林的空間位置,這些坐標數據必需建立在地球的參考大地水準面上,是按高斯一克呂格投影建立的笛卡爾平面坐標系的空間位置,這就是森林資源分布的圖形數據,這些數據是森林資源空間數據的一類重要數據,它們是林業數字地球的地理基礎和數字基礎。一般CIS都可進行上述地理數據的坐標系統轉換。

2、數據的特征屬性

數據的特征屬性在I類森林資源清查和森林經理類調查中就是調查因子集,它是森林資源空間數據的另一類重要數據。在G15中,它們可存儲在一個項目(或工程)文件(夾)中,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是一致的。無論是I類森林資源清查,還是森林經理Ⅱ類調查,甚至森林Ⅲ類作業設計調查,都有一個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圖形和與它相對應的森林調查因子屬性序列的集合。它們共同構成各類森林資源調查數據的完備集。

3、數據時間性

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森林的采伐和造林會不斷地改變森林資源的結構,顯然這種空間數據的時間序列(包括遙感圖象)對于監控國家的森林資源與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具有上述三種特征的森林資源數據稱為森林經理的空間數據,這就是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據基礎,也是其他林學二級學科與之相區別之處。

二、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實質

1、森林經營管理的特點

(1)森林經營管理的雙向性

森林經營管理包括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木材生產性任務和非生產性森林生態效益的保護任務,二者不可偏廢。

(2)林業生產經營周期的長期性

森林生態系統經營主要靠林木的自然生長,但是林木的成長期很長,少則幾十年,多則要走過100年,這就導致林業生產具有較長的生產周期。森林資源一旦遭到破環,恢復則需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森林生態環境的恢復則需更長的時間。所以必須從長遠的角度管理它,切不可急功近利。

(3)森林經營管理面積的遼闊性

一個林業經營單位,如林業局(場),其經營面積少則幾千公頃,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公頃。在這遼闊的地域范圍內,森林的自然類型和其他客觀條件往往具有很大差異,特別森林經營管理在我國南北方均存在差異。

(4)森林經營管理的宏觀決策性

由于森林經營周期相當長,因此決定了森林經營管理具有宏觀的規劃決策性,而不是具體地研究森林的經營技術。這是它有別于森林經營學之處。

(5)森林生態資源的可持續性和再生性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我們能夠合理組織經營決策,在空間和時間上合理組織調整,最終可以達到可持續生產的目的。

(6)密集的高技術性

為實現對地球森林資源與環境的宏觀監控,必須采用包括地球資源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圖象處理系統等多項技術。

2、森林經營管理學的實質

面對林業的種種特點,對森林進行科學經營,以便促使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并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森林經營管理工作。

首先必須利用強大的3s手段,包括利用實時的遙感圖像作為森林資源的主要空間信息源,采用GPS作為地面控制點的手段,而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森林資源的空間數據管理的核心,對某一區域的森林進行調查分析,即對該區域進行森林資源的空間分布數據的采集和動態分析。

然后在準確的森林資源空間分布數據的基礎上,以森林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進行森林生態資源的分析,確定合理的經營周期,對合理經營和生態采伐技術進行規劃設計,編制森林經營利用方案。這一系列工作稱為CIS森林空間數據的分析,簡稱空間分析。這就是森林經營管理(Forestmanagement)的核心和實質。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是緊密聯系長期生產過程的數種多環節的完整體系。隨著3S技術的發展,特別隨著GIS技術的發展,為森林經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學模型

所謂森林經營管理學的數學模型(Forest Management Model)可描述為U=F(S,A,T)(1―1)式中U――森林經營變量;

s――空間信息,通過大地坐標系統和位置坐標來確定,該坐標系統是一個歐氏平面,即用x、Y軸相互垂直的一個平面;

T――時間信息,了軸與X、Y軸垂直;

第2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南方集體林區分布在我國南方的山區,且大多是貧困山區.山區的綜合開發是當地經濟發展,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大計,也是國土和江河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山區綜合開發要追求生態環境,結構優化,經濟規模,資源配置和科技進步5個方面的效益.為了實現這些效益,要求管理科學化和信息化.只有在管理層及時掌握準確的信息源時,才能實現結構的優化和資源的配置.森林資源是集體林區最為重要的信息.目前集體林區的經營形式呈現多樣性,集體統管、農戶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和自留山并存,大大增加了森林資源管理的復雜性,特別是分散到農戶的自主經營,很難為林業管理人員把握,也就難于對他們進行指導.本項研究在于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在計算機上建立以農戶為對象的資源與經營檔案,使林業站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與其管理業務活動有關的全鄉(鎮)范圍內的森林資源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為了獲取、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空間定位數據而建立的計算機化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但在我國南方集體林區,目前這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少.一個地區的信息應用程度與其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因此,在南方林區進行基于GIS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研建,將有利于地區的對外開放,也有利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養.在未來的地區林業發展中,可以預計目前分散的小規模家庭式的經營將逐漸被大規模集約經營所替代.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已經建立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將提供有價值的森林資源和經營方面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和決策.當前,在我國南方林區建立集體林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1系統分析

1.1需求分析

通過對鄉鎮林業站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調查情況和與用戶的座談交流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認為,鄉鎮林業站對森林資源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 統計信息.如根據人工造林需要,按面積大小分組統計出各立地類型的宜林荒山、疏林地、成過熟林地和火燒跡地等適合于造林的林地的面積和各林地適宜種植的樹種.

(2) 空間信息.給出各林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信息如三維地形圖等,則信息的使用就會更加有效.

(3) 農戶經營信息.如某農戶承包了多少林地,在什么位置,種植了什么樹種,是否適地適樹,對沒有適地適樹的林地建議農戶種植什么樹種等.

鄉鎮林業站需要查詢和統計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的主要項目有:①營林生產;②森林釆伐;③病蟲害發生的歷史記錄檢索;④森林火災發生的歷史記錄檢索;⑤林地權屬;⑥經營形式;⑦經營戶主;⑧小班;⑨林地的適地適樹情況.

1.2系統的軟硬件配置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鄉鎮林業站對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必然會增加.但是,鄉鎮林業站的經濟條件十分有限,研建信息系統的投入不會很大.因此,在系統的軟硬件配置上就不能一味追求高檔次,基本投入在3萬元左右比較合適.

本系統的硬件配置為:一臺IBM586微機,一臺噴墨打印機,一臺數字化儀和一臺繪圖儀.其中數字化儀和繪圖儀可在需要時租用,不必自己購置.軟件配置為MicrosoftWindows98系統軟件,Map-InfoProfessional41中文版GIS應用軟件.本系統使用MapInfo作為圖形輸入平臺.MapInfo是桌面辦公GIS軟件「4,其價格適中,界面直觀,使用簡便,基本上能夠滿足鄉鎮林業站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的需要.

2系統的功能設計

根據調查分析,鄉鎮一級林業站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主要以信息查詢和數據輸入、更新、維護為主.

2.1信息查詢功能

本系統的信息查詢內容如圖1所示.

信息查詢首先指定查詢范圍,可以在鄉、村、農戶三級范圍中進行信息查詢;查詢內容分層次逐級進行,查詢方式主要包括:①根據屬性數據條件查詢輸出屬性數據結果,即文—文查詢方式.②根據屬性數據條件查詢輸出圖形數據結果,即文—圖查詢方式.如:在進行人工造林計劃時,需要查詢宜林荒山小班的面積、位置、適宜樹種等信息,并按面積分組顯示(圖2).③根據圖形數據條件查詢輸出屬性數據結果,即圖—文查詢方式.如查詢某一小班由哪些農戶經營等.④根據圖形數據條件查詢輸出圖形數據結果,即圖—圖查詢方式,如根據小班圖元查詢輸出局部三維地形或二維地形圖(圖3).

      

 

2.2數據維護功能

     2.2.1屬性數據的輸入與維護

系統中有大量的屬性數據需要輸入系統,如森林經營小班調查數據、立地類型及適宜樹種數據、森林經營模式數據都需要輸入系統.它們為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奠定了數據基礎.本系統中的森林經營小班調查數據輸入平臺,解決了小班基本數據與經營戶主數據之間的自動關聯.

2.2.2圖形數據的輸入與維護

除了大量的屬性數據需要輸入系統外,還有大量的圖形數據需要輸入系統,如小班區劃圖、地形圖、道路、村莊位置等圖形數據都需要輸入系統.本系統使用MapInfoProfessional4.1中文版實現圖形數據的輸入、編輯和修改等.本系統的功能框圖見圖4.

3系統的結構設計

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5所示.

查詢用戶界面是用戶使用本系統進行森林資源信息查詢的主界面,主要由鄉鎮林業站站長及一些專業人員使用.該界面使用VisalBasic作為其開發工具,實用、簡便、易操作是開發該界面的指導思想.

屬性數據輸入界面完成各類屬性數據的計算機錄入工作,如森林資源小班調查數據、立地類型及適宜樹種數據和森林經營模式數據的輸入(這里稱之為原始數據庫),以及數據字典的建立與維護等.該界面使用VB開發,主要由專門的系統操作員使用.系統中的圖形數據的輸入使用MapInfo即在MapIn-fo平臺上進行圖形的數字化輸入.

數字高程模型DIM(DigitalElevationMode)生成模塊用VisalC++開發,主要實現地形圖的三維表示.其使用的等高線數據為Maplnfo格式數據.本系統還含有多個使用VB,VC十十開發的接口模塊,如查詢用戶界面與Maplnfo之間的接口,用VB和MapBasic結合完成,主要實現查詢條件的輸入和查詢結果的輸出,其輸入輸出數據包括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兩類.

4系統開發與實現中的3個主要技術問題的解決

4.1圖元與經營戶主的一對多查詢問題的解決

在查詢系統的開發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圖元與經營戶主的一對多查詢.

在本系統中,圖元與小班是一對一的關系,而小班與經營戶主是一對多的關系,要實現圖元與經營戶主的一對多查詢,必須要通過小班基本表來實現圖元與經營戶主之間的關系查詢.圖元與小班、小班與經營戶主之間的關系如圖6所示:

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圖元與經營戶主的一對多查詢問題的解決:

4.2 使用VB和MapBasic生成專題地圖

在營林生產、森林釆伐等多項查詢中,需要將查詢結果用不同顏色分類顯示于小班區劃圖上,如“營林生產—人工造林”查詢中需要將查詢結果按經營面積大小分成4個組(大于等于50,大于等于10而小于50,大于等于5而小于10,小于5),以不同的顏色顯示于圖上.由于每一個小班對應著多個經營戶主,而每個經營戶主的經營面積大小可能不同,因此,在1個小班中,多個經營戶主的經營面積可能會屬于不同的經營面積組,這就導致了實際顯示的顏色類別可能不止4種,而是多種,并且顏色類別的種類數是隨機的.

本系統釆用生成一個獨立值專題圖層并把它顯示在圖形窗口,用MapBasic中的Shade命令來實現.生成獨立值地圖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合適的基礎圖層和獲得所有獨立值.

4.3三維圖生成模塊開發中主要技術問題的解決

本研究選擇桌面地理信息系統Maplnfo作為系統的平臺的出發點是考慮其價格適合,功能滿足一般行政管理的需要,使用簡便的優點.但是,它不具有森林資源管理中需要的地形的三維表示和處理功會能為此本項研究使用VC十十開發了建立數字高程模型的程序模塊和與Maplnfo的接口程序,實現了林地地形的三維表示.

在本系統中,米用Delaunay三角網對離散高程數據點建模,使用VC++調用OpenGL函數生成三維地形圖.

方集體林的森林資源管理中.為此,以浙江省淳安縣大墅鎮林業站為試點建立了一個以GIS技術為核心的集體林區鄉鎮一級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在其他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中,通常將小班作為系統數據的基本單元.而在該系統中,從南方集體林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小班作為森林資源的空間基本單元,以農戶為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基本單元,并將兩者結合,實現了在計算機上落實到農戶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滿足了林業站當前管理的需要.

在系統的研制開發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有兩個:①由于MapInfo是一個桌面系統,其空間分析的功能比較弱,例如,它不提供數字高程模型,只能在MapInfo外部單獨開發1個數字高程模型的程序以顯示區域的三維地形;②數據結構問題,在地理信息系統中1個空間數據對應于1個屬性記錄,而在本研究中無法采用這樣的一對一的數據結構,這是由南方集體林經營的特點引起的,在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中,空間數據以小班多邊形為最小的基本單元,而系統的查詢和統計是以農戶為基本單元,1個小班通常由多個農戶經營,1個農戶又在多個小班里有林地,這就使得數據之間的關系互相交叉.在本研究中采用多個屬性數據記錄與1個空間記錄關聯和多個空間記錄與1個屬性記錄相關聯的數據結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兩個難題的解決也構成了本系統的特色.

    5.結論

本研究目前實現的功能主要是數據的處理和查詢,無疑,這是所有信息系統必不可少的功能,但是要全面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的信息化,這是遠遠不夠的.本文認為進一步的開發方向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

(1) 面向經濟管理與決策.無論對林業站還是農戶,最關心的是經濟效益,目前的系統中沒有經濟的和市場的信息,是很大的不足,例如應該有種植的成本信息、林果產品價格,以及成本估算、市場預測、風險分析模型等等,才能使信息系統為林業生產帶來效益.

第3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外業小班;采集系統;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平板電腦,小班區劃調查;屬性因子錄入

中圖分類號:S757.27;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168(2016)01-0006-05

Abstract: “Internet +”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industries development of this era, forest resources survey is no exceptio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s between field subcompartment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tablet computer and general paper card image map was conducted, and their technical route, survey method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lso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showed the use of two types of investigations significantly conducted cost savings, reducing lab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pplication of the acquisition system in secondary forestry inventory is feasible, and the field acquisition system for conven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can be developed on the base of it.

Key words:field subcompartment; acquisition system; secondary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tablet computer; subcompartment divisions investigation; property factor recorded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3S”技術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以下簡稱“二類調查”)中的運用已越來越成熟,目前“3S”已經廣泛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管理、森林資源優化決策、森林分類經營區劃、森林抽樣設計、林業專題圖制作、營造林規劃設計、森林采伐作業設計、生物量調查、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森林防火預警預報等多方面。課題組在峨山縣、墨江縣、鎮沅縣、馬關縣等二類調查工作中,對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基于平板電腦的調查運用與采用常規紙質影像圖和紙質小班卡片調查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了2種調查方法的優勢和劣勢。

1傳統調查方式回顧

傳統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需要調查人員攜帶紙質地形圖(或影像圖)、紙質卡片,且需要借助手持GPS進行定位及導航至需要調查的林班,軌跡文件導出至常用GIS軟件格式數據較為繁瑣,而且對于新參加工作的調查人員容易出現尋找不到需要調查的林班等問題,極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外業調查結束后,需要將區劃有小班界線的紙質地形圖(或影像圖)進行掃描、配準、界線矢量、檢查,然后求算各小班面積。

現地填寫紙質小班調查卡片和樣地調查卡片,回到室內后需計算每個樹種的平均高、平均胸徑、每公頃株數、蓄積等各項調查因子值,然后將所有紙質上的屬性因子人工逐條錄入到數據庫,進行紙質記錄因子與錄入到軟件中的因子逐個對照檢查,確保邏輯檢查無誤后才能進行統計、匯總、圖面制作,獲取調查區域的各類數據,最后編制成果報告,產出調查成果。

2二類調查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基于平板電腦在調查中的運用

平板電腦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的運用是必然趨勢,2014年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的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中,開發了基于平板電腦的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外業圖斑采集系統,并在全國強行推廣該系統進行外業圖斑區劃、GPS特征點采集,圖斑因子采集,屬性因子邏輯檢查,同時用該系統進行邏輯檢查、監測成果驗收,采用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外業小班采集系統,節省了大約20%的時間,減少了30%左右的內業工作量,且監測質量得到保障。為了提高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效率和成果質量,目前國內每個省屬調查規劃院都與地林偉業合作,積極研發符合各省操作細則的基于平板電腦專用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外業數據采集系統”(以下簡稱“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與地林偉業合作開發了適合云南省實際的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并在本輪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推廣使用。

2.1技術路線

采用“3S”技術與地面調查相結合,以地面調查為主的技術路線,以各類調查地理信息數據為本底,利用經過幾何精校正和增強處理后的近期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首先將前期調查的行政界線、經營區界線、林班網、樣地布設圖轉繪到比例尺不小于1∶2.5萬的影像圖上,并將上期二類調查小班矢量圖及屬性數據庫、林地落界圖庫、林改后形成的矢量圖及屬性數據庫、各級公益林區劃成果等拷貝至平板電腦中;結合系統自帶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到實地進行小班區劃調查和樣地測設,現地直接在平板電腦上區劃小班,填寫各項調查因子,完成小班界線與調查因子的入庫修正;然后通過邏輯檢查、統計、匯總獲取調查區域的各類數據(圖1)。

2.2調查方法

將矢量好的省、州、縣、鄉(鎮)、村、林班界線和經營區界線導入平板電腦中的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內,充足平板電腦蓄電池的電(可自帶一塊充電寶),設置好GPS參數,到達林班或樣地附近時打開電腦自帶的GPS,導航至區劃小班最佳位置,打開上一期形成的二調數據圖層,或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圖層,或林地變更調查形成的圖層,如果現狀變化不大,可以直接修改該圖層的小班界線,修正和補充小班屬性因子;如果變化較大,則重新區劃小班界線,參照以往小班屬性因子重新錄入各個小班屬性因子。GPS導航至樣地中心點位置后,打開樣地因子錄入項,將測樹因子直接錄入屬性因子中,平板電腦會自動計算出各樹種的平均胸徑,選擇標準木進行測高。將檢查無誤的小班界線和屬性因子保存,并導入至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開發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小班屬性邏輯檢查,由系統進行數表的統計,生成細則要求的各類統計表。

3優勢與劣勢分析

峨山縣大龍潭鄉、墨江縣聯珠區、鎮沅縣恩樂鎮、馬關縣馬白鎮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同時使用紙質影像圖和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基于平板電腦進行外業區劃調查,經對比,采用采集系統進行外業區劃調查有其優點,但也存在一些缺點。

3.1優勢分析

1)多影像數據的運用。將已有的多種遙感影像數據、地形圖,以及調查地區的行政界線、經營區界線、林班界線、過往各類調查形成的小班界線等數據導入到本系統中進行疊加顯示。如果外業調查中發現工作手圖局部效果較差時,可以就地下載該區域的Google、Bing影像圖,并將影像數據加載到二調外業采集系統中,現地小班區劃調查可用該影像圖可作為參考,解決不同時相的影像圖導致的色差,精確度比常規調查提高近10%。同時將地形圖疊加顯示,解決影像圖不清晰(陰坡和陡巖)和有云遮蓋無法用影像圖區劃小班的問題。

2)預區劃小班和預錄小班屬性因子。外業調查中若遇連續降水、起霧等惡劣氣候影響外業區劃調查時,可在室內根據影像在平板電腦上進行預區劃小班,參照上期二調小班屬性因子庫、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或林地變更數據庫預錄小班屬性因子。現地區劃調查時,通過高級編輯功能,對調查區域進行快速查詢,實現預區劃小班的合并、孤島處理,單獨區劃出小班中水湖、池塘、采伐跡地、新造林地等變化小班,修改和編輯圖形能自動保存。

3)強大的GPS功能。系統自帶的GPS可以將野外位置實時在圖上進行刷新顯示,并可清楚地看到目前處于什么位置,快速找到要調查的林班位置和需測設的樣地,顯示出當前位置的定位精度、海拔、方位角等。同時,調查人員也可選擇點導航、取點導航、導入導航、屬性導航等目標路線導航,方便查找要調查的林班和需測設的樣地,且系統可以自動記錄調查人員的運動軌跡,檢查人員可將軌跡分別加載到ArcGIS與Google地圖中查看具體的路線圖,對調查人員的工作起到監督和檢查作用。

4)編輯操作簡便。云南省二類調查外業數據采集系統在現地就可實現線分割、面分割、邊界修改、合并、屬性復制等功能。

5)屬性表填寫方便、準確。預先將調查小班因子內容、代碼導入系統中,在調查時通過下拉菜單或者因子小鍵盤選擇輸入,只需要極少的操作就可完成因子的錄入,自動對調查地塊的行政名稱、面積、距離等進行更新,極大地提高了屬性因子錄入效率(節省約25%左右時間),且減少了再次操作帶來的錯誤。對已錄入過的小班因子、林分因子、角規樣地因子可以隨時調出來進行修改或重新錄入,重新修改后的屬性因子會自動替換原錄入因子并自動保存。

6)容易實現四結合。本輪二類調查要求與林權制度改革、公益林界定、林地落界、林地保護等級區劃成果相結合。在開展外業工作前,將林權制度改革、公益林界定、林地落界、林地保護等級等歸并后形成一個單獨的矢量圖層,外業區劃調查時可以隨時調用各圖層來實現四結合,也可以在該矢量圖層上直接修改小班界線。

7)能自動編小班號。圖上區劃的小班能自動編小班號,且小班號與屬性小班因子自動匹配,小班號重新順號時小班屬性因子也會自動連接。同時,小班界修改后面積會自動重新求算、更新面積欄。這就避免了用紙質影像圖區劃小班時編臨時小班號,以及在清繪一套完整底圖時經常會發生小班重號、漏號或重新編小班號導致屬性因子不配套等錯誤。

8)減少矢量小班界線和小班屬性因子錄入的錯誤率。在平板電腦上直接矢量小班界線,一次性完成,對應的小班屬性因子與該小班同時錄入,錯誤就可以現地解決;而用紙質影像圖區劃小班和用紙質卡片填寫小班屬性因子,還要經過重新掃描影像圖、配準圖紙、矢量界線,小班屬性因子重新錄入,檢查圖上小班是否與屬性因子一致等,這極容易出錯。

9)自動計算出測樹因子值。本系統支持角規樣地調查,調查時還可以通過內置的材積表、林業相關計算公式自動計算出材積、樹種組成、每公頃蓄積、每公頃株數、平均胸徑、平均樹高等數值,減輕了調查人員的工作量,在提高調查效率的同時也保證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小班林分因子調查中,各角規輔助目測調查因子的角規點在系統中填寫結束后,系統會及時計算出林分的平均高、平均胸徑、每公頃蓄積,在離開調查小班前能修正小班林分因子,避免了選設的角規點不能代表整個小班林分因子而產生的誤差。

10)系統提供拍照、錄像功能。調查人員通過終端在對地塊進行調查時拍攝照片,保存的照片上記錄有拍攝時間及當前經緯度坐標,在室內對小班進行檢查時,可對因時相不同產生的同譜異物現象參照照片進行完善。

11)傳送文件較方便。“互聯網+”是這個時代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森林資源調查也不例外,互聯網四通八達的信息優勢、溝通優勢,甚至是交易優勢為各行各業提供了高效的推廣平臺。現地就能及時將調查區林分現狀、面積、蓄積等數據傳送至遠端。

12)通過修改二調采集系統的字典,將該系統運用于使用林地可研、商品林采伐作業設計、低效林改造作業設計、中幼林撫育作業設計、造林作業設計(植被恢復)等三類調查項目的外業采集。三類調查項目現地區劃小班后能在現地求算出面積,計算出蓄積量、出材量、造林所需苗木等。在離開現地州就能產出所有的統計表,讓業主確認調查結果,避免成果產出后的爭議。同時,該系統在林地年度變更調查野外更適用,在平板電腦中同時存貯前后兩期影像圖和經營活動形成的成果,現地有疑問的小班可以調用兩期影像圖和經營活動形成的成果。

3.2劣勢分析

1)小班調查時現地深入不夠。開展工作前,各項目組就已將調查區域的影像圖、地形圖,以及行政界線、經營區界線、林班界線、過往各類調查形成的小班界線及屬性數據庫等都導入到平板電腦中,部分調查人員因過分依賴前期二調小班因子、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或林地變更的數據 ,會導致小班調查時現地深入不夠,需現地必須填寫的因子未在現地填寫完善就離開現地。

2)缺乏嚴密的邏輯控制。從已完成的幾個縣的調查結果來看,因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缺乏嚴密的邏輯控制功能,將外業采集的數據導入至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開發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小班屬性邏輯檢查后,發現邏輯錯誤較多。

3)未能正確使用復制功能。系統自帶的強大的屬性因子復制功能,雖然減少了相同因子的反復書寫和錄入。但部分人為了節省錄入時間或減少工作量,喜歡使用系統自帶的復制功能,導致部分調查小班的次要因子未結合現地修改完善,存在與現地不符的現象。

4)數據易丟失且無法回復。平板電腦的屏幕易摔損,在野外調查時,若在坡度較陡地方或下雨天使用,容易出安全事故,對已調查的數據未能及時保存,則容易造成數據丟失且無法回復,需重新返回實地進行區劃調查,而紙質影像圖和卡片則只存在重新矢量和錄入屬性因子。

5)外業調查時平板電腦自帶的電池一般只能使用6 h左右,但一般野外調查時間平均在10 h左右,而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用的平板電腦充電寶,這就給外業調查限定了在野外的時間。

6)平板電腦保密性相對較差。外業調查人員一般都會用平板電腦上網,或用無線鼠標區劃小班和屬性因子錄入,這極易使電腦中的資料(地形圖,影像圖)會在無意中泄密。

4結論

通過優勢和劣勢分析以及生產實踐表明,采用基于平板電腦的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進行二類調查,可節約大量成本,減輕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調查質量。可見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基于平板電腦在調查中的運用是可行的。同時,在二調外業小班采集系統基礎上可以研發使用林地現狀調查、森林撫育、森林采伐、低效林改造、造林成效檢查等常規三類調查項目的外業采集系統。

參考文獻:

[1]趙憲文,李崇貴.基于“3S”的森林資源定量估測――原理、方法、應用及軟件實現[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地理信息國家標準手冊 [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3]吳秀芹,張洪巖.ArcGIS 9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馬化騰,杜軍.互聯網+ [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

[5]鞠洪波,張懷清.森林與濕地資源綜合監測技術集成與應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6]蘆維忠.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3S”技術 [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T26424-2010 )[S].2010.

[8]云南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辦公室.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云南省第六次復查操作細則[S].2011.

第4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森林 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S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l003―1650(2016)03―0107―01

前言:羅甸縣地處貴州省黔南山地西南部,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41%。森林對人類生活至關重要,素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美譽,加強對森林的保護工作勢在必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森林資源的管理方面,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實現對森林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1森林資源信息

森林資源信息主要是指,對森林資源運動方式、運動狀態有效控制和表達的相關數據,具體是反應出資源信息的普遍性。森林資源種類眾多,受諸多因素影響,不同區域的森林資源具有一定差異性,反映出森鋅信息的特殊性和相對性。森林資源信息內容由兩個方面組成,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屬性信息變現了森林資源各種特質,例如說土壤類型、年生長量、森林資源數據采集時間和時間變化、以及群落類型等等;而空間信息指的是,森林資源空間地理的結構分布情況、以及相關規律方面的數據,主要是對森林資源和環境的分布特征、質量數量、以及相關聯系進行反應。信息管理人員根據對收集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進而對森林資源的運動方式、狀態做詳細了解,然后設計出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措施,以此保證森林資源得到合理控制。

森林資源信息對林業規劃方面、以及決策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森林自身信息,主要包含各級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空間配置、森林類型、以及徑級和林齡的生長、分布、枯損情況等信息;(2)森林外部信息,一般由自然條件、林權、工程設備、以及社會經濟等內容組成;(3)林業生產信息,一般有工程項目、道路建設、以及林業建設等方面的計劃、實施等內容。在管理方面,通常按照不同級別進行管理,不同管理人員具有不同的管理決策,需要對不同等級的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比如說,基層林業單位,相對來講需要對林業個體戶、以及森林經營小班的資源信息進行管理,上級管理機構需要對林場的森林資源信息進行管理。

2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現狀

近些年,森林資源正在日益減少,貴州省各級政府對此加以重視,以此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特別是貴州省羅甸縣,工作人員通過對本縣森林資源的實際考察,以及數據分析,利用計算機技術對羅甸縣森林資源信息進行科學管理,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國內外研究學者也都積極進行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分析,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國外研究現狀,國外林業研究發展較早,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就開始關注林業資源問題,并且部分國家成立了環境資源信息管理監測系統。一些發達國家在森林資源信息方面,通過建立森林經營系統,實現了對森林采伐情況、林業信息等內容的實施監測和數據采集;此外,通過建立森林資源動態系統,有利于對森林的成長進行預測,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通過技術手段做到森林火災的有效預防。第二、國內研究現狀,同國外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研究相比較,國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研究起步較晚,同時不管是在人才方面,還是技術設備方面,都不夠齊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信息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在各項技術的支持下,經過多年發展逐漸取得一些成果。而在檔案管理方面,我國研究人員不斷努力,在森林資源小班檔案的研發方面取得不錯成果,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此系統,查看森林資源數據庫,進而對森林活立木的相關信息進行評估核算。

3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現階段,能夠從整個國際情況看出,林業資源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森林生態系統經營逐漸取代森林多資源管理。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對森林的全方位管理和監督,其改革具有深遠影響。貴州省羅甸縣在面對改革的關鍵時期,積極應對,熱情相應,全面貫徹國家建立林業產業體系和森林生態體系的環境保護政策,而林業分類經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正是建立上述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在林業經營方面,貴州省羅甸縣在面對林業管理的全面體制改革,通過對森林信息的全面分析和提出,豐富管理措施,制定出符合本縣的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制度,保證對森林信息的采集工作、處理工作更加標準化和專業化;同時在信息反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的辦事規則、以及行為規范,保證羅甸縣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有效運行。

第5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森林 資源管理 傳統體制 存在 問題

我國十分重視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以來,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森林資源進行宏觀管理和業務指導,包括制定有關森林資源管理的法規規章和政策,組織森林資源調查與監測,編制森林采伐限額,審核并監督森林資源的使用等。為了加強對國有森林資源的管理,我國陸續在森林資源集中連片的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和西南西北國有林區的部分省(自治區)建成136個大中型森工企業,同時,在全國建成了 4200多個國有林場。這些林業局和林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木材并培育了大量后備資源。然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有林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森林資源危機和企業經濟危困。1998年,國家開始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試點。工程的實施表明,要解決好林區的“兩危”,使重點林區的天然林資源從休養生息中恢復過來,必須對國有林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森林資源管理體制進行徹底改革。

傳統森林資源管理體制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一、政企不分,經營和管理錯位

這一問題在國有林區非常突出。長期以來,所有者、管理者、企業經營者等各利益主體角色不清、責權不明,經常越位、錯位或缺位。雖然名義上森林資源歸國家所有, 國家有財權、物權,以及要求企業完成木材生產計劃和造林任務的權力(投資、計劃、采伐限額等歸國家控制),但森工企業卻是省屬企業,由省或市政府行使具體管理權,包括人事權和要求企業繳納利潤和稅收及提供一部分地方用材的權力。森工企業與各級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構成事實上的上下級行政關系。在這一制度背景下,企業將屬于行政性質的國有森林資源的管理權與屬于企業性質的經營權集于一身,社會事務和經營業務混為一體,同時扮演著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雙重角色。

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諸多不利后果。

1、企業既管資源,又組織木材生產和管理社會事務,難以建立起森林資源的有效管理機制。雖然企業建立有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并行使相應的行政管理職能,但由于在系統內建制,當森林資源管理與企業利益沖突的時候,短期行為就難以避免。

2、政府不是更多地行使其公共管理職能,而是轉變為“企業型政府”。由于利益主體眾多而難以平衡,使國有林區森林資源長期遭受巨大壓力:國家要木材;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利潤;集團公司要效益,保資產經營費用足額上交;森工企業要生存,保職工工資和社會穩定,最后都是向森林資源索求。

二、重計劃手段,輕價值管理,重開發和使用,輕保護和資源永續

傳統體制下,我國森林資源管理是以部門為主、部門與地方條塊分割的矩陣式的計劃管理模式,即指令性模式,通過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系統的實物量即使用價值管理體系和相應的管理辦法。一般地,由上級部門做出管理決策,通過計劃指令向下逐級傳達,生產者執行計劃的靈活性極少。這種方式著眼于社會經濟對森林資源的需求,追求資源供求的總體平穩和長期均衡。在初期,起到了集中生產要素快速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的作用,保證了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木材產品的大量需求,但在目前的形勢下存在不少問題。

1、計劃管理要有正確的發展林業的指導思想,而我國恰恰在這方面長期出現偏誤,即更多地強調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對木材的需求。這種計劃管理思想助長了靠過度消耗和依賴資源維持整個國家經濟增長的行為,忽視了國土生態安全和生態系統的維護。

2、因計劃方法不完善(如按需定產),計劃不周全(在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導致對森林資源的“有計劃”破壞和自然環境的退化。

3、忽視森林資源的商品屬性和價值管理,排斥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難以做到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

如調查時關注的是資源的儲量和增減數量,不進行經濟評價和價值核算,對資源的使用和處置采取無償、無期限、無流動的行政劃撥方式。資源顯現的只是它們的使用價值,其收益權被掩蓋,價值量被忽視,處置權被限制在理論研究方面,使得國有資源既不能作為資本進行投資,為所有者提供投資收益,也不能進行產權的有效分解和有償流轉。在管理上建立的是一整套忽視資源的商品屬性和價值,而只注重其數量和使用價值的行政性的實物管理體系。組織木材生產時,采多采少,采好采壞,不計成本,無需核算,導致嚴重的重采輕育、低效和無償使用資源。

三、政資不分及資產所有者缺位

多年來,在森林資源管理上還存在政資不分的問題:政府將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及公共管理職能集于一身。由于政資不分,直接導致資產所有者主體缺位,并引發一系列資源管理問題:

1、名義上資源是國家所有,但實際上是誰占有、誰使用、誰得利,資產收益權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分割的,國家利益被部門利益、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所取代。所有者權益不能得到保護,經濟上的權益實現,受到嚴重侵蝕。

2、缺位導致無機構和人員對資源的價值管理和資源的未來負責。既得利益者只管眼前使用,不管保護、再生和持續,只管局部利益不顧整體,最大限度地攫取和利用他們所能得到的資源,并由此增加了尋租、地方保護主義和采伐糾紛等問題。資源長期無主、無償、無序被開發和利用,加速了森林資源的過量消耗和資源價值的流失。

第6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引言

森林資源經營業具有用地廣闊、生長周期率長,生態系統結構錯綜復雜,森林資源在于地表層等特點。我國大部分的森林管理都與空間位置有關,采取傳統的方式制定管理決策,欠缺直觀性和決策過程的可視化,給森林資源的經營和管理帶來了很多困擾。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很好的解決了森林資源屬性數據和圖形數據處理、顯示表達和各類林業用圖的制作等方面問題。

1 現代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1.1 地理信息系統 在現代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中,地理信息系統作為組織、應用其他空間信息技術的一個載體,包括基礎的空間數據輸入、儲存、管理及空間數據處理與分析。

(1)建設森林資源經營和管理信息系統運用所需要的數據,按照所建立的數據類型分為: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同時還涉及到文檔數據、信息共享數據與無數據管理而需要的元數據。按照數據的用途分為:基礎數據和專題數據。(2)空間數據的處理分析功能具有一些基本操作功能,包括地理信息查詢和分析功能,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地圖制圖與輸出的功能,包括地圖符號設置、地圖注記配置、統計專題圖制作、地圖投影變換、三圍地圖顯示和繪制等。

1.2 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1)模型庫決策支持系統中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占有重要的位置。管理者不僅僅是直接依靠庫中的數據進行決策,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靠模型庫中模型進行決策。森林資源有著明顯的時序特點,現實中所擁有的各種數據其實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實,所以現在所使用的數據其實也是過去已經記錄的數據,利用這樣的數據去面對現在或未來的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現代的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具備著應用模型的分析能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和數據,針對某一類森林經營管理的模擬,為管理者提供評價、預測、管理和決策所帶來的信息。(2)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專家知識庫建設

對于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這樣大型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來做決策,并且在決策過程中需要依賴森林資源現狀和以往的經營,以便管理者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優化方案,幫助管理者做出最科學合理的決策方針。而這些系統經驗都是來自專家知識庫,因此專家知識庫是現代森林資源與管理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對于森林生長的特點,生長周期長;對人類的環境影響也是長期有效,導致專家知識庫是靠著大量長時間記錄獲得證實和體現。

2 系統主要功能

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的一些數據編輯、地理信息查詢與分析和地圖制圖與輸出等基本操作功能外,還具有以下3個主要功能:分為專家咨詢、輔助決策和預測預報。專家咨詢是運用專家知識庫展現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客戶們提供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的專家知識性咨詢;輔助決策是利用專家知識庫,建立森林資源領域模式和知識規劃,確定綜合因素展開優化配置,并且生成相對于的分析圖紙,采用砍伐設計、造林規劃等方案制定評價,提供輔的決策;而預測預報是根據系統模型庫中的模型,分析綜合影響因素,為森林各類自然災害,林業規劃做出針對性的預測預報。

3 結語

綜合上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林業產業中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目前大部分的森林資源依舊停留在空間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顯示和制圖的水平,而空間分析能力就比較差,缺乏對于復雜空間問題決策的支持能力,很難滿足現在社會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幫助決策者明確所規定的目標,本文為了能夠完善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對此整體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分類說明了信息系統的建設:地理信息系統;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人機交互系統建設,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麗華.區域森林主要災害與空間結構關系的適應性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

[2] 白降麗.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相關規范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7.

[3] 王佳.基于領域工程和構件技術的林業GIS系統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

[4] 唐代生.基于螺旋模型的區域森林資源數字規劃研究[D].武漢大學,2010.

第7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林權;客體;森林資源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forest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perty rights law. It concludes that the basic attribute of certainty,controllability and scarcity makes forest resources the object of forest rights,which reflects the ecological benefit,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f forests and helps to realize fully the rights of usufructuar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Key words: forest rights;object;forest resources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全面推行“定山權、定林權、定山林經營管理責任制”的林業“三定”政策,由于時間緊工作粗,造成許多山林界址不清,經營承包責任制無法落實。隨后的一些林業政策,打破了自留山、責任山的界限,導致這些山林權屬更加復雜。集體林產權不清、經營主體缺位,已經成為林業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核心問題。針對這一問題,2003年4月,福建省在國內率先進行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尚未明晰林木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權屬的集體森林資源、縣級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的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收益權重新進行確認,并發換林權證。林權制度改革,要實現“明晰產權,分林到戶”的目標,就必須滿足林權人對森林資源利益的渴望。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一般的“物”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從物理利用的角度出發的,不斷滿足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在對森林資源物質利用的同時,越來越重視森林資源為人類提供的生態效益,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逐漸成為林權人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傳統意義上的林權客體——森林、林木和林地,是森林資源物理開發指向的對象,不能很好地說明林權人對森林生態環境享有的開發、利用和收益的權利。因此,為確保林權人權利的充分實現和鼓勵其對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必要對林權的客體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一、林權客體研究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法律沒有對“林權”的概念和性質作出界定,只有在一些法律當中零星地提及“林權證”, 如《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又如《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相比之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文件中則頻繁地使用“林權”一詞。林業部2000年頒布的《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中,將“林權”視為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簡稱。這一觀點也影響了法律研究對林權概念的界定,有學者認為“林權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1] ,“其外延包括森林所有權和森林使用權、林木所有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三類”[2]。

筆者認為,林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林權即森林資源物權,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狹義上的林權指的是非所有權人對森林資源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因為對森林資源所有權問題,相關法律已有明確規定,如《憲法》第九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物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森林……等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所以,目前亟待解決的是森林資源使用權的問題,即狹義上的林權問題。因此本文研究的是狹義上的林權客體,文中所指的“林權”均應從狹義上理解。

法律上的客體,是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通過對傳統“林權”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出,傳統林權的客體,即林權人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是森林、林木以及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問題,在法律體系中,屬于物權法的范疇,因此,林權的客體必須同時滿足物權客體的要求。與一般的物不同,物權法上的物具有特定的內涵。它通常是指人身之外,為人力所能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物質資料。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為特定物。特定物是指具有單獨的特征,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如某幅圖畫,某棟建筑物等;二為獨立物。獨立物通常是指在物理上、觀念上、經濟上、法律上能夠與其他的物區分開來而獨立存在的物;三為有體物。所謂有體物,是指物質上占有一定空間而有形的存在物,但是,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電、熱、聲、光以及空間等在物理上表現為無形狀態的物,也被納入了物權法客體的范疇。這是因為,“電、天然氣等無形物在交易上是可以作為交易對象的,從交易觀念出發,它可以作為物對待”[3]。許多國家民法典也明確規定電力等自然力為可支配的物。

在分析林權客體之前,有必要厘清以下幾個概念在法律上的定義:

(1)森林。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的植被類型。我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可見,我國法律中的“森林”是指由喬木或竹子為主的森林植被構成的林木集合體,不包括其他伴生植物、動物及其環境,這是“森林”與“森林資源”最重大的區別所在。

第8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GIS技術以地理空間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實施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即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以一定的格式進行輸人、存貯、檢索、顯示和綜合分析應用的技術系統。GIS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間屬性的各種林業資源信息,對林業資源管理和實踐模式進行快速和重復分析,便于科學決策、標準評價,而且,可以有效地對一定時期內的資源環境狀況及生產活動變化進行動態監測和對比分析,也可將數據收集、空間分析和決策過程綜合為一個共同的信息流,提高工作效率。地理信息系統(GIS)作為支持空間定位信息數字化獲取、管理和應用的技術體系,隨著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和現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在全國行業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特別是當今“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人們對GIS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自2O世紀9O年代以來,地理信息系統在全球得到了空前迅速的發展,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林業信息化建設前進的步伐,GIS技術在林業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GIS在林業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

    土地總面積為118.3萬km。,森林覆蓋率達20.O9/6。森林資源分布地域廣,反映資源現狀的信息量大,基礎數據格式多樣,其問包含著與林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各種數據,如林地使用狀況、植被分布特征、社會經濟等許多因子,這些數據既有空間數據又有屬性數據,利用傳統方法還不能及時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需要適時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掌握資源動態變化,及時做出管理決策就顯得非常重要。通常的森林資源監測,從資源調查到數據分析、制定經營方案,耗時長,往往造成經營方案和現實生產經營活動脫節,這種滯后的現象勢必影響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在全區林業生產工作中,如造林設計、撫育設計、伐區設計、森林防火、病蟲害監測以及各種林業工程設計中,常常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利用G1S技術,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設計質量,體現出巨大優勢,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更趨科學化

    將空間數據作為不可缺少的因素與屬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改變單一屬性數據分析的缺陷。使制作的決策方案更加合理。對林業森林資源的空間屬性數據進行動態管理,一旦資源發生變更,即刻對資源數據進行更新,從而準確掌握資源的狀況,做出有效的決策。制作與生長模型、決策模型等有關的專題地圖提供形象化的決策分析方案,為經營方案準確有效的實施奠定基礎。

    2.2林業生產工作更具效率化

    繪制一個鄉鎮的地形林相圖,手工繪制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而利用GIS技術只需3d左右即可完成,提高工效]0倍以上,并節省制圖費用;G1S技術還可適時查詢資源數據或進行資源統計;在外業調查中通過GPS定位得到的數據,輸入GIS,則可對原有數據進行修正、核實,進行動態更新。綜上所述,在林業工作中應用GIS技術能夠在大量的設計、統計、分析活動中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人,它體現出來的科學性和優異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的林業工作中應用GIS技術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GIS在全區林業工作中的應用范圍

    GIS借助其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在空間、屬性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生長、預測、經營、決策模型,制定出經營決策方案供決策者參考。GIS在林業上的應用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作為森林調查、數據管理的工具。主要特點是建立地理信息庫,利用GIS繪制森林分布圖及生成報表。GIS的應用主要限于制圖和數據查詢。②作為資源分析的工具。已不再限于制圖和簡單查詢,而是以圖形及數據的重新處理等分析工作為特征,用于各種目標的分析和推導出新的信息。③作為森林經營管理的工具。主要在于建立各種模型和擬定經營方案等,直接用于決策過程。GIS技術在我國林業上的應用還基本處于第一或第二個階段。隨著林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GIS技術在林業工作中的應用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3.1基礎數據庫的建立

    3.1.1基礎地圖的整理和空間數據的建立

    森林經營地圖包括林業區劃圖、造林規劃圖、資源預測圖、森林火險等級分布圖、調查樣地分布圖、樹木種源規劃圖、森林資源評價圖、自然保護區規劃圖、森林公園規劃圖、環境保護規劃圖、土地利用圖等。森林經營地圖中的信息主要是通過資源、地理、社會經濟等有關地圖進行綜合處理獲得,也可根據生長預測模型進行屬性數據分析以及空間、屬性數據的相關分析進行設計和制作。

    3.1.2屬性數據庫的建立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目前在我國大都采用關系數據庫每個小班調查卡片為數據庫中的一個記錄,經輸入、檢查、修改,建成小班調查因子數據庫和樣地調查數據庫。數據庫中每個記錄的每個數據項(字段)對應一項調查因為實現屬性庫與圖形庫的聯結.在小班數據庫中增加一個關鍵字數據項IIj字段,文件以鄉(鎮)或林場為單位.文件名以鄉(鎮)或林場名稱命名。

    3.2資源動態變化監測

    3.2.1林業用地利用變化監測

    林業土地變化包括林地類型和林地面積兩方面。在管理數據庫中這種變化只能從數量上反映出來,缺乏直觀的空間數據反映。G1S方法彌補了這一不足,它借助于地面調查或遙感影像數據,實現了地籍管理,將資源變化情況落實到山頭地塊,并利用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可及時對森林資源時空序列、空間分布規律和動態變化過程作出反映,為科學地監測林地資源的變化、林地增減原因、掌握征占林地的用途和林地資源消長提供了依據。

    3.2.2林分變化監測

    林分因子包括林種、樹種、郁閉度、蓄積、齡級等。林分因子是衡量和評價林地狀況的重要指標,是制定林業生產方針政策、林業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林分變化受自然、經濟社會和林業政策影響。通過GIS監測,了解和掌握林分變化,可及時進行林業生產方針政策調整,促進林業生產健康穩定地發展

    4應用GlS技術中的主要問題

    數據來源與數據質量難以保證(數據來源廣泛,但數據質量不高),而且由于儀器設備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許多數據難以獲取。現有數據往往由于數據來源不一、數據格式各異、年代不同等原因造成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數據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數據格式不一,使各地區的數據難以共享,嚴重影響了GIS的應用。同時,地理信息系統最基本特點是每個數據項都有空間坐標,而傳統的人工采集與野外調查數據空間定位能力差,并且往往以點代面,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各種誤差。因此,數據來源與數據精度一直是GIS技術真正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的一-一個“瓶頸”。標準規范不統~一、數據共享程度低。由于資源環境管理的專業性比較強,在相應GIS建立的過程中,技術標準、數據交換標準、元數據標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使不同的信息系統之問難以共享。

第9篇:森林資源屬性范文

關鍵詞:森林;資產;評估;認證

森林資產是自然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森林資源為內涵,在現有認識和科學水平條件下,能夠被特定的權利主體擁有和控制,通過交易或經營利用,能夠或預期能夠為特定的權利主體帶來經濟利益和使用價值的各種資源。其資產包括森林、林木、林地資產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植物資產、微生物資產、林內人工養殖的動植物資產、森林景觀資產、森林生態資產和森林資源相關的其他資產。

森林資產評估是根據特定的評估目的、遵循社會客觀經濟規律和公允的原則,按照國家法定的標準和程序,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以統一的貨幣單位,對具有資產屬性的森林資源實體以及預期收益在評估基準日進行評定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

《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意見》中提出“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制度和評估制度,規范評估行為,維護交易各方合法權益”,這是當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業的行為準則。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涉及農民的非國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要充

分尊重農民意愿,采取自愿、從低收費的原則,不得設置交易條件,強行要求農民評估。

目前我國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業認證機構尚為明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林業局之間銜接不夠,社會上出現亂現象。

森林資源資產價格評估機構及人員認證工作已納入國家行政許可范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各省物價認證中心參與,已統一形成認證體系,統一編制培訓教材,2012年11月、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認證中心在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組織培訓班,有511人參加培訓,469人經過嚴格考核,取得了首批森林資源資產高級價格評估師評估資格人員資格認證。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資產管理范疇,是對特定目的和條件下的森林資源資產以及與森林資源相關的其他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要涉及非國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應當按照《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財企〔2006〕529號) 的有關規定執行,即“非國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凡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銀行抵押貸款項目,應委托財政部門頒發資產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評估;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銀行抵押貸款項目,可委托財政部門頒發資產評估資格的機構評估或由林業部門管理的具有丙級以上(含丙級) 資質的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林業科研教學等單位提供咨詢服務,出具評估咨詢報告”。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精品视频h | 久久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熟 |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一级毛片 | 久久在线免费视频 |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 黄色片成年人 | 亚洲欧美视频一级 | 成人久久18免费软件 | 亚洲美女黄视频 | 午夜无遮挡怕怕怕免费视频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牲|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首页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 午夜一级片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 91进入蜜桃臀在线播放 | 成人欧美网站 | 美国一级毛片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 国产精品秒播无毒不卡 | 欧美操人视频 | 国产伦精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黄色网 | 成人在线中文字幕 |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 | 999成人网|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色综合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