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

第1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3

高血壓主要分布在中老年人群體, 高血壓患者的大部分病因是由于內外環境變化過大所導致 [1]。本次研究選取在本院高血壓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的高血壓伴有焦慮抑郁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高血壓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的56例高血壓伴有焦慮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8例。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1例;平均年齡(61.80±5.30)歲;平均病程(2.80±1.50)年。觀察組中男16例, 女12例;平均年齡(61.50±5.10)歲;平均病程(3.20±1.80)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 ①入院護理:進入病室前協助患者在接診室洗頭、理發、沐浴、更衣、剪指甲。②晨晚間護理:協助患者洗臉漱口, 洗臉洗手, 整理床鋪以及更換污染衣單。③飯前后護理:協助患者洗手, 輔助患者坐好。

1. 2. 1 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2] ①入院后有專職護理人員熱情接待, 并親切問候患者, 通過讓患者感受到親切, 減輕陌生感, 拉近和患者的距離。并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作息制度以及主管醫師。在治療過程中, 對患者關心、體貼以及尊重, 利用每天查房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 了解各例患者身體狀況以及心理狀況并記錄。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接觸患者時, 應對患者的生活史詳細了解, 通過患者能接受的方式, 進行心理護理和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治療。③對患者生活方式進行改善, 通過對飲食的控制和體育活動減輕體重量, 進行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并且保證每天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SAS和SDS評價, 評分標準為: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60~70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血壓控制穩定所需時間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焦慮抑郁癥臨床表現為廣泛性焦慮癥和發作驚恐狀態。廣泛焦慮癥患者有明顯不愉快情緒, 輕度廣泛焦慮癥患者時常出現緊張、不安;重度廣泛焦慮癥患者會常常感到擔心、憂慮以及害怕。當廣泛焦慮癥患者病重時經常感受到驚恐。驚恐發作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時, 如看書、做家務時或開會, 突然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感, 使患者難以忍受以及心悸。

第2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典型案例】

她擔心自己會從樓上跳下去

曉是一名初三的女生,隨著中考臨近,她越發覺得緊張、不安、悲觀消沉,甚至心煩意亂。有一次考試,她突然出現心悸、冒汗、頭暈、顫抖、胃不適,后來不知怎么就沖出了教室,有種從樓上跳下去的沖動,那次她沒能完成考試。從此,擔心有一天自己會從樓上跳下去的念頭揮之不去,失眠、精神恍惚整天伴隨著她。后來就出現反復自責,又擔心自己會患上強迫癥。現在一聽考試兩字就心跳、出現思維障礙、記憶力減退,成績直線下降。

曉是大家公認的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可為什么在上次考試中沒能完成考試?老師和家長覺得十分困惑,也非常擔憂。中考臨近,這可怎么辦?于是老師建議她來我這里接受心理輔導。曉非常樂意,因為她懷疑自己患上了強迫癥。

第一次輔導時我主要讓曉宣泄,在她的宣泄中我逐漸了解了有關曉的一些情況。曉是一個喜歡說話的女孩,她開始主要講述那天沒有完成考試的情況,當時她擔心自己在教室里會暈倒,再說胃特別難受,萬一吐了怎么辦?在她述說中,我插了一句:“你說‘擔心自己會從樓上跳下去’,是這樣的嗎?”“當時有過這念頭”,曉答道。“你現在想想為什么有這種擔憂?”“你想想我頭腦發脹、眼前發黑,頭腦一片空白,那不是很容易這樣做的嗎?”第一次輔導中我沒有就此事再深入下去。

一周后,曉又來到了心理輔導室。我們在較輕松的氣氛中開始了第二次輔導。曉現在就讀的學校是一所可以跨學區招生的學校。4年前,曉在入學考試前幾天由于生病致使考試沒有考好,未能進入現在這所學校讀書,家長因此責怪了她,曉從此就變得悲觀消沉,性格也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她非常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更擔心自己的身體會生病。只要有一點感冒,就會顯得特別緊張。初一時,學校招了少量的插班生,由于曉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因此家長就想了點辦法將她轉學到了現在就讀的這所學校。進入初一后,她的成績位于班級中游,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到初二時成績已逐漸跨入班級前列。由于曉很善言談,第二次輔導時我基本上讓曉說,以便對曉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但為什么她現在會這么怕考試呢?我約曉下周來見我,她答應了。

下一周她沒來。再過了一周,她才打電話給我想繼續進行輔導。她來后告訴我說前幾天媽媽說她有事,不能陪她來(后來我知道實際上曉去醫院咨詢去了,醫生給她開了治焦慮的藥,曉怕有副作用沒有吃藥)。曉說這幾天她經常想到考試的事情,又擔心自己有強迫癥,就來我這里了。我要求她將自己的各種焦慮反應按程度輕重從弱到強順序排列“焦慮等級”。她問我“怕老師”算不算,“自從我換了同桌以后就有了”,曉十分平靜地說。我請她大概描述一下這件事。原來,曉特別喜歡她的同桌偉(男同學),有什么問題一定會問他,其實他們只是一般的好朋友而已,但引來了同學的議論。這件事讓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沒向他們解釋什么就給偉調了座位,因此她想班主任肯定認為他們倆是“早戀”,于是就怕班主任,而且還特別擔心會失去偉這個好朋友。

在接下來的幾次輔導中,我逐漸地了解到曉的考試焦慮不僅源于預初的入學考試,還與對人的焦慮有關。偉前幾天笑過她“你那次為什么沒跳啊”,而曉又特別在意偉,她很擔心“失去”偉,于是曉也就有了對人的焦慮。而班主任的做法更加重了曉的對人焦慮。焦慮的情緒、生理等表現致使曉有了強迫的觀念,更使焦慮與強迫、抑郁等交織在一起,導致考試焦慮的嚴重化。中考的臨近,不僅給她帶來了考試的壓力,更喚醒了她的“未完成情結”———4年前的入學考試。這些問題不解決,很難徹底解決曉的考試焦慮問題,于是我采用了綜合的方法。首先,借助精神分析方法解決她的“未完成情結”,讓她不斷述說4年前的入學考試情況,將潛意識中的焦慮在意識層面表達出來;讓班主任和偉配合重構當時的問題情境,與她一起討論偉說“你那次為什么沒跳啊”這句話時的情境和語氣以及讓偉去述說班主任為什么給他調座位。然后我運用認知領悟療法啟發曉:就你的情況來看,你并沒有得強迫癥,那些觀念是你的焦慮所致(曉已去過醫院咨詢,醫生并沒有向她解釋那些觀念的形成)。最后教會曉運用自信訓練、放松訓練、系統脫敏法等方式進行考試焦慮輔導。

【建議對策】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曉的焦慮問題屬于較典型的考試焦慮癥,她的“未完成情結”、對人焦慮和中考臨近的現實等問題都沒辦法通過藥物解決,而且她自己對藥物也有抵觸情緒,我的輔導策略是借助心理輔導老師的輔導,通過改善她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來緩解她的考試焦慮。

[對老師說]

■學校、班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和諧、溫馨的氣氛。不要用過分偏激的語言、觸目驚心的標語式文字,令人過度疲勞的復習方式充斥整個復習階段。

■不要進行過多的模擬考試。考試越多,學生的壓力相對會越大。多次考試后,雖然老師和家長沒給學生多少壓力,但他們自己往往會因為考試給自己一些壓力,因此減少一些考試是一條重要的策略。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合理的期望值。自信心不足,期望值太高是考試焦慮產生的重要根源,教師應通過自信訓練使有考試焦慮的學生表達正常的情感和建立自信,扭轉消極自我意識來達到削弱考試焦慮的目的。

[對家長說]

■積極關注孩子。中考臨近,孩子與以前相比有點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關鍵是你們不要比孩子更焦慮。不要特意給孩子施加壓力,多傾聽孩子,多觀察孩子的行動,只要你們的心與孩子同在就可以了。

■恰當地處理孩子這段時間的各種困惑。如案例中,曉考前生病既沒有心理準備,考試沒考好又遭受父母的責罵,伴隨著強烈的負面情緒體驗,導致了潛意識中的焦慮狀態。以后她面臨中考類似的情境時,就會產生考試焦慮。

■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別在各種模擬考試分數上與孩子多計較;對孩子的起居照顧得最好與平時差不多;工作的情緒和家庭的事情盡量不要波及到孩子;提供合理膳食,注意膳食的科學性,對孩子的情緒會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復習期間,可以多食一些瘦肉、動物肝臟、魚、蛋、奶、豆制品等。

[對學生說]

■制訂好作息時間。把每天的復習功課、文體活動、休息與睡眠的時間安排合理,按計劃行事,可以減輕一些心理緊張感。

■樹立信心。盡量少做難題,不再做新的難題。強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非常重要。信心是中考成功的關鍵,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態就能達到你力所能及的考試目標。

■適當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文體活動對調節情緒、消除疲勞有重要的作用。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別和自己過不去。心平氣和,防止煩躁,保持平常心對緩解考試焦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確實不能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先找心理輔導老師接受輔導,然后與心理輔導老師一起商量是否應進一步接受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

你的用腦“衛生”嗎?

一個人如果會用腦,善于用腦,正確分配學習時間,使學習內容多樣化,就可以在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大腦不能無休止地長時間工作,否則腦細胞會產生疲勞。教師不要占用學生課間10分鐘的時間,學生在課間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比呆在教室里神經細胞的功能恢復高出30%。睡足8小時有助于學習記憶的保持,至少可提供長時記憶的條件。通過睡眠使大腦消除疲勞,腦的功能得到恢復,從而增強學習能力。大腦的機能狀態和整個機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還必須注意身體健康以及加強營養。膽堿是記憶激素之一,它在雞、魚、肉、蛋中含量較多。要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潛力,就要合理安排學習、娛樂、文體活動和休息。有的人在已經十分疲勞的情況下還要開夜車,這樣的學習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還影響了第二天精力的恢復,長期下去,可能使神經功能失調,甚至會引起神經衰弱,經常頭痛、頭暈,記憶力就會下降。

每周復習表戰勝遺忘

王洪明

記憶有規律其實,每個人都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只是,每個人記憶容量(心理學術語稱即時記憶廣度)不一樣。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記憶容量是個常數,通常情況下,對于無意義的材料,人的記憶常量是7+-2個組塊,也就是說,在自然狀態下,人們通常能對5~9個單位的記憶內容做到過目不忘,比如,當我們撥打電話號碼的時候,對于3~4位的地區區號,我們通常不用花力氣就能立刻記住,7位數的號碼能記,但有點困難,一下子記住11位有點難,但是手機號碼我們還是能記住,超過11位的數字我們得用點方法了。

第3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結論:師范院校青少年焦慮問題較為常見;女孩對焦慮更敏感也更傾向于報告;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與廣泛性焦慮是其常見的焦慮問題;廣泛性焦慮屬特質焦慮范疇,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焦慮。如何根據這一特點進行培養。

 

一、引言

 

師范院校青少年主要是指初中畢業后進入五年制師范教育學校學習、年齡在16-20歲之間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雖然青春期“疾風驟雨”式的心理沖突日趨平靜,然而其心理水平仍呈現出半成熟、半幼稚性特點。同時與高中生相比較,五年制師范學校青少年一方面普遍表現為學習成績較差、問題行為相對較多,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由于側重職業培訓而更早體會到就業壓力。

 

因此,在其心理社會問題中,焦慮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如果這些焦慮情緒不加干預,便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轉化成焦慮障礙,并將持續至成年期。國外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8-12%的兒童遭受到各種類型的焦慮障礙,并且這些焦慮障礙嚴重干擾了兒童的日常生活功能(Muris et al;2000)。劉賢臣等人(1997)對2463名13-22歲的青少年學生調查也顯示,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

 

雖然兒童青少年焦慮比較普遍且危害嚴重,但對其研究長期處于相對忽視的狀況。直到1980年美國精神病協會出版了《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才開始真正考慮兒童焦慮的結構問題。但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Spence(1997)認為DSM系統基于精神病領域一些權威專家的臨床知覺,缺乏實證數據的支持,即使DSM-IV也沒有建立分類系統的內部效度。因此,Spence確定了平行于DSM-IV的診斷分類標準,區分了分離焦慮、軀體傷害恐懼、社交恐懼、驚恐——廣場恐怖癥、強迫-沖動障礙和廣泛性焦慮等6個兒童焦慮維度。所開發的兒童焦慮量表(SCA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也被認為具有更明確的因子結構,成為兒童青少年焦慮調查研究中首選的測量工具(Muris et al;2000)。

 

國內關于青少年焦慮結構的研究相對較少,大量的研究主要采用Spielberger的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雖然STAI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考察青少年焦慮的結構問題,但是在國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兒童焦慮量表對臨沂大學費縣分校中職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測查,同時以狀態——特質焦慮量表作為SCAS的校標關聯效度,以期考察中職院校青少年焦慮的結構特點。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

 

在臨沂大學費縣分校大一、二年級學生中整體抽取6個班,獲取有效樣本269人。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44人。年齡16-20歲,平均年齡17.89±1.06歲。

 

2、研究工具

 

王偉、鄧賜平(2004)翻譯過來的Spence兒童焦慮量表中文版。量表包括分離焦慮、軀體傷害恐懼、社交恐懼、驚恐-廣場恐怖癥、強迫-沖動障礙和廣泛性焦慮6個因子。總問卷的α=0.91,各分問卷的α系數在0.60-0.77之間。采用0-3的4點計分方法,得分越高,焦慮問題越嚴重。

 

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From Y)中文版(汪向東等,1999)由兩部分組成。其中,第1–20題為狀態焦慮量表,主要用于反映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質的體驗或感受。第21–40題為特質焦慮量表,用于評定人們經常的情緒體驗。量表分別進行1-4級計分,得分越高,焦慮問題越嚴重。

 

3、施測程序與數據處理

 

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自習課時間在班主任老師的協助下由學生當場填寫并回收問卷。發放問卷287份,回收有效問卷269份,回收率94%。對結果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

 

1、性別與年級差異

 

以性別、年級為自變量,焦慮各維度及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級主效應不顯著,F(6,260)=0.374,p=0.000;性別主效應顯著,F(6,260)=11.949,p>0.05;年級與性別交互作用不顯著,F(6,260)=0.140,p=0.000。為進一步考察焦慮各維度及總分在性別上的差異,以性別為自變量,焦慮各維度及總分為因變量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除強迫-沖動障礙外(t=0.445,p>0.05),其他各維度均呈現顯著性別差異,女生報告了更高的焦慮水平。

 

2、焦慮各維度比較

 

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考察焦慮各維度之間的差異情況,結果顯示,焦慮癥狀的主效應顯著,F(5,264)=23.857,p=0.000。進一步平均數多重比較發現,在SCAS中確立的焦慮各維度中,強迫-沖動障礙(6.46±3.27)與社交恐懼(6.27±3.09)水平最高,其次是廣泛性焦慮(5.67±2.90),驚恐-廣場恐怖癥(5.19±3.93),而分離焦慮(4.93±3.09)與軀體傷害恐懼(4.61±3.17)最低。見圖1。

 

3、STAI與SCAS相關分析

 

SCAS與STAI焦慮維度間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SCAS各焦慮維度均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廣泛性焦慮與其他維度呈現中等以上正相關。驚恐-廣場恐怖癥、廣泛性焦慮與狀態、特質焦慮均存在中等正相關。

 

為進一步考察青少年焦慮各維度特點,將狀態、特質焦慮的原始得分轉換為Z分數,以Z>1、-1≤Z≤1、Z<-1為標準,將被試分為高、中、低三個焦慮組(肖凌燕,鄒泓;2000)。其中高狀態焦慮40人,占總體的15%;高特質焦慮39人,占總體的14%。在高、中、低狀態焦慮組與高、中、低特質焦慮組中分別進行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焦慮癥狀的主效應顯著F>6.462,p<0.01。進一步平均數多重比較發現,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在各組中得分相對較高,而驚恐-廣場恐怖癥在高焦慮組中得分較高而在中、低焦慮組中得分相對較低。見表2。

 

院校青少年高、中、低狀態及特質焦慮組中各焦慮維度比較

 

四、討論

 

性別與年級差異分析顯示,女生在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分離焦慮、驚恐-廣場恐怖癥與軀體傷害恐懼及焦慮總分上均高于男生,這說明女生更敏感更容易存在焦慮問題,也更傾向于報告。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并且STAI結果顯示,師范院校青少年狀態-特質焦慮發生率在15%左右,這與劉賢臣等人(1997)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焦慮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

 

SCAS界定的焦慮各維度比較顯示,師范院校青少年強迫-沖動障礙、社交恐懼與廣泛性焦慮水平較高,這可能是因為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感受到來自社會與成人的各種壓力、更加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開始擔憂和考慮學業與前途問題。分離焦慮較低,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獨立性與自我調節能力增強,能較好的處理與家人的關系,且日益發展的同伴關系也為其提供了情感支持。

 

驚恐-廣場恐怖癥與軀體傷害恐懼水平較低,說明青少年在處理自己與周圍環境關系的能力越來越強,不再對一些具體的環境刺激或事件過于擔心。然而進一步研究顯示,驚恐-廣場恐怖癥水平在中、低狀態特質焦慮組中相對較低,在高狀態特質焦慮組中水平卻比較高,并且無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說明驚恐-廣場恐怖癥是焦慮障礙的典型表現。

 

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各焦慮癥狀間存在顯著正相關,特別是廣泛性焦慮障礙與其他類型焦慮普遍存在較強相關,并且在各焦慮組中的相對穩定性,說明其他類型焦慮障礙多伴隨廣泛性焦慮障礙發生。也有研究表明廣泛性焦慮是兒童焦慮的一個高階綜合因素(Spence et al, 2003),即廣泛性焦慮可能是其他焦慮存在的基礎。同時相關分析的結果還顯示,廣泛性焦慮與特質焦慮具較強的正相關。因此,廣泛性焦慮障礙作為中職院校青少年中穩定的焦慮狀態可能屬于特質焦慮范疇,而其他類型的焦慮是在廣泛性焦慮基礎上通過與其他應激源交互作用形成的。

 

五、五年制師范生焦慮癥狀的應對策略

 

1、引導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功能的協調運作

 

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整個一生都是在家庭的伴隨下而成長發展的。盡管在個體不同的發展階段,家庭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同,但是個體始終不會,也不可能脫離家庭的影響而成長和發展。當一個家庭運行良好,所有的家庭成員則很少出現心理問題,在各種活動中是團結的,也能適應各種壓力因素并且具有清晰而明確的家庭規則與界限。雖然青少年在尋求自主的過程中因家庭問題產生情緒問題如抑郁、焦慮等也逐漸增多,但青少年正是通過與父母的分離來追求自主性的發展,這種分離仍以與父母的親密情感聯結為基礎,是在情感聯結與分離相平衡的狀態下完成自己的個體化。因此,家庭仍然為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持,良好的家庭環境成為其焦慮發展中的保護性因素。

 

2、積極發揮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戀關系

 

皮亞杰等一些理論家認為,同伴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起到了與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我國有關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研究也表明,總體上學生的課余時間、玩樂、傾訴和分享樂趣的對象中,同伴均被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同伴可以為青少年的發展提供大量的情感支持。友誼成為了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尋求自治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她們后期親密關系的基礎。良好的同伴依戀關系也能滿足像父母依戀那樣的情感需求,成為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扮演“安全基地”的角色。因此,緩解五年制學前中專段女生的焦慮癥狀,必須發揮同伴的情感支持功能,建立安全的同伴依戀關系。

 

3、學校要注重機制建設,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為此,學校要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把關注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建康發展,放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來,從辦學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同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另外,也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指導。

 

4、發揮心理咨詢中心應有的作用,及時提供干預或疏導

 

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打造一支專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隊伍,為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證。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確立不同的心理輔導目標,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認真做好咨詢記錄,根據心理咨詢情況,及時與老師、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引導學生。要關注特殊學生,幫助其融入校園生活。

第4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不孕癥患者12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納入的標準是:男方通過體檢發現沒有直接影響受孕的因素,女方通過體檢發現是不孕癥疾病。治療組的60例患者中,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31.22±3.25)歲。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1.36±3.54)歲。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前,醫療護理工作者首先向患者和患者家屬介紹住院的環境同時做好相關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為患者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在手術實施過程中,醫療護理工作者首先需要保持患者最佳的,之后給予麻醉,在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即開始手術;手術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積極有效的做好手術之后的抗感染治療,為患者以靜脈注射的方式輸入抗生素,分析患者相關生命體征指標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定時的幫助患者翻身,輕拍患者的背部。

1.2.2治療組護理方法 治療組的60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所有的治療組患者全部由專業的醫療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和患者家屬實施心理輔導,在手術開始之前首先建立最佳的醫患關系,充分取得患者的信賴,同時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讓患者保持最為舒適的,為患者詳細的介紹手術治療的環境和手術實施的方法,維系患者自尊。手術結束之后盡可能的降低使用藥物鎮痛次數,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出現藥物依賴的情況,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幫助患者盡可能的緩解手術之后的疼痛感。

1.3觀察指標 患者強迫感、抑郁、敵對、偏執以及軀體化狀況、恐懼、焦慮、人際敏感等出現率。

1.4抑郁以及焦慮指數評分 患者在手術完全結束之后,填寫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即SAS、SDS。自評量表共13項評分,各項分成四個分級,總分為39分。在總分不大于7分的情況下為無焦慮癥狀或者無抑郁癥狀,在總分在7分~11分的情況下,表示輕度焦慮或者輕度抑郁,如果總分大于11分則表明重度的焦慮或者抑郁癥狀。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抑郁指數評分 通過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治療組患者不孕癥患者抑郁指數的評分要比對照組更低,二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焦慮指數評分 通過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無焦慮的患者有8例,輕度焦慮的患者有24例,重度焦慮的患者有28例,治療組無焦慮的患者有36例,輕度焦慮的患者有16例,重度焦慮的患者有8例。治療組不孕癥患者的焦慮指數明顯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臨床護理結果 通過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軀體化患者有2例,強迫癥患者4例,人際關系敏感的患者有6例,焦慮患者有4例,敵對的患者有2例,恐懼的患者有4例,偏執的患者有2例;治療組患者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之后,對照組軀體化患者有2例,強迫癥患者2例,人際關系敏感的患者有0例,焦慮患者有0例,敵對的患者有0例,恐懼的患者有2例,偏執的患者有2例。治療組不孕癥患者的護理質量狀況明顯要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第5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a)-0068-02

Poychoanalysis Anxiety Disorder and Drug Treatment

ZHANG Wenxiong TU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Third Hospital of Quanzhou,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get a good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Methods the hospital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i-anxiety medication,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eight weeks,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5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llness severity combinati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drug can relie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intain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focus on patients psychosocial problems, so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only ha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logical analysis;Efficacy

焦慮癥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以焦慮情緒為的神經癥。焦慮癥在神經癥專科門診中,發病率達到神經癥總數的16%[1]。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然而,人們精神的病癥也愈加增多。目前,焦慮癥患者也逐漸增多。國外流行病學統計的焦慮癥發病率是5%,而1982年我國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結果是焦慮癥的患病率為1.48%,兩者差異較大,究其病因主要是我國的焦慮癥有一部分被診斷為神經衰弱[2]。該研究對該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48例焦慮癥患者進行了臨床跟蹤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收集48例焦慮癥患者,其中女患者29例,男患者19例,年齡24~55歲,平均42.3歲,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6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關于焦慮癥的診斷標準。 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嚴重精神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間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將所選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丁螺環酮和氯硝西泮治療,逐漸增加到有效劑量,再根據療效和不良反應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在治療過程中,口服丁螺環酮的平均劑量為(24.5±5.5) mg/d,氯硝西伴平均劑量為(5.5±3.5)mg/d。

觀察組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加以心理輔導。首先,醫護與患者之間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充分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找出影響發病的心理、社會因素及不恰當的行為方式;其次,向患者介紹焦慮癥的病因及相關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病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便于主動配合;采用認知治療及放松訓練的方法,鼓勵患者表達抑郁焦慮情緒 ,幫助患者發現其不合理的信念,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有所認識,并指出錯誤認知和焦慮癥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促使患者建立一種正確的認知觀念;此外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每周放松訓練計劃。采用啟發、誘導、角色扮演等方式協助患者認識錯誤觀點,安慰患者,對患者不良心理進行疏導,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教會患者識別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及想法,并學會如何控制并矯正,適當減輕患者的主觀感受,緩解其不良情緒;最后,在每次治療后,歸納總結患者的癥狀及轉歸情況,并做好記錄為下一次治療提供參考[3]。

1.3 評價指標

所選患者均根據其工作、生活及社會功能康復情況,及SCL-90心理學指標評定其療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消失,能參加正常的工作學習及日常活動中,恢復了正常的家庭及社會功能;顯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基本消失,能參加一般的工作學習及生活,但是特殊時候仍有困難;有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有所好轉,能參加少量的日常工作、學習及生活,恢復了部分家庭及社會功能;無效則是指上述相關指標均未見明顯改善[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8周療程結束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對比,P

3 討論

焦慮癥是神經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上以慢性焦慮常見,表現出共性,在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患者精神的焦慮。焦慮癥還易于復發,給患者帶來生理及心理嚴重的影響。既往一般采用單純藥物治療焦慮,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且部分藥物的嗜睡、成癮性等不良反應嚴重,患者不能耐受而未能持續治療[5]。該研究以該院診治的焦慮患者為研究對象,強調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療法、放松訓練等,改變或消除患者的錯誤的認知評價,經過8周療程治療后,結果顯示實時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藥物治療的對照組,表明焦慮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心理治療效果較佳[6]。

第6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關鍵詞:改進型心理護理;骨折;焦慮;術后并發癥

骨折造成的心理應激絕大多由意外傷害所導致,骨折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以及對疾病的常識和預后缺乏充足的了解而出現一系列強烈的心理反應。而骨折本身所致的疼痛、手術和麻醉操作更會進一步加劇骨折患者的痛苦,引起不同程度焦慮情緒,重者甚至會導致諸多精神障礙疾病,造成巨大的家庭經濟壓力和社會負擔。目前運用心理護理模式幫助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已普遍運用于臨床,但收效甚微,而本文運用改進型的心理護理模式對100例骨折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和術后并發癥進行臨床干預,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診科和住院部收治的骨折患者100例,其中上肢骨、關節損傷37例,下肢骨、關節損傷42例,脊柱、骨盆骨折14例,手外傷、斷肢再植7例。將120例入組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模式隨機分為常規心理護理組(A組,n=50)和改進型心理護理組(B組,n=50),A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8~72歲,平均(45.3±6.1)歲。其中上肢骨、關節損傷18例,下肢骨、關節損傷20例,脊柱、骨盆骨折8例,手外傷、斷肢再植4例。B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1~74歲,平均(48.8±5.9)歲;其中上肢骨、關節損傷19例,下肢骨、關節損傷22例,脊柱、骨盆骨折6例,手外傷、斷肢再植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方法 A組患者進行常規心理護理方法:即護士仔細詳盡、不厭其煩的向不同部位患者介紹骨折相關知識,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做到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如術前準備、患者情緒控制、患者需求、手術的方法、術后的注意事項等。B組患者進行改進型心理護理方法:①科內成立心理護理專業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領導,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作為小組的培訓導師,對床位責任護士和其他相關后勤人員進行心理護理專業輔導培訓,對培訓合格的責任護士加以考核,成績優異者加入專業小組。②收集入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包括大致的手術方法、術后醫囑執行等,對不同骨折患者針對性的制定出具體的心理護理方法。③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對每位責任護士定人定床護理,更好的熟悉每位患者的病情和相關需求,確保有充分的時間跟患者貼心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仔細詢問每位患者的感受和不適,必要時主動與患者溝通,甚至做到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鼓勵其發揮積極康復的心態,促進護患關系和諧。④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手術前囑咐好換好手術衣,穩定患者的情緒,安撫患者的心態,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手術前心里準備。向患者解釋清楚在手術中有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或通過其他交談內容轉移患者對的注意力從而舒緩患者的情緒。⑤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多數患者因對意外骨折的預后缺乏充分的了解而產生焦慮情緒,此時需向每位患者詳細講述不同骨折的基本理論,手術相關并發癥,術后的康復治療等知識。如患者因骨折疼痛劇烈而產生焦慮情緒,可要求患者家屬、親朋增加陪伴患者的時間,白天適當通過床頭呼叫器廣播播放一些歡快、愉悅的音樂或叫家屬陪同患者一起觀看一些有趣的電視節目來轉移患者疼痛注意力。如患者因經濟原因而出現的焦慮情緒,可向患者講述當地醫保的相關政策,以及患者治療期間的一些高額費用。如患者因手術的風險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可請教床位醫生有關患者手術的大概方式,術中的風險以及手術的預后,必要時可邀請已康復出院的手術患者來講述自身感受,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1.3觀察指標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 對其10個項目分別進行評分,評估骨折患者入院時和出院前的心理狀況,具體評分方法為:將每個項目所評的分數進行相加得出總分,再乘以1.25所得的分數即為骨折患者的焦慮評分,評分如>50分即可可診斷為焦慮,分數越高,其焦慮狀態也就越嚴重。并觀察患者住院期間褥瘡、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患者依從性的評價 由床位責任護士填寫"患者護理行為調查表",包括患者手術類型,病情程度、術后康復、服藥治療、飲食睡眠等基本情況。①依從性較高:患者對以上治療配合度≥90%。②依從性一般:50%≤治療配合度

1.5 統計學方法 文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樣本比較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統計資料使用SPSS17.0軟件完成,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前SAS評分比較 入院時,A、B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47,P=0.341);出院前,B組患者SAS評分顯著高于A組(t=20.13,P=0.001);B組患者SAS評分較入院時明顯下降(t=18.10,P=0.003),而A組患者SAS評分較入院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8.04,P=0.128),見表1。

2.2兩組患者出院前治療依從性比較 出院前,B組患者較高依從性的比率顯著高于A組(χ2=11.32,P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A組(χ2=17.94,P

3討論

骨折患者因自身精神狀態的紊亂、內分泌代謝的變化,復雜的情緒反應而產生焦慮狀態。研究認為,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以焦慮狀態最為常見,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而導致機體處于高度的應激狀態,對神經系統、內分泌代謝系統及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傷害,從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術后并發癥,很大程度上妨礙了骨折患者的術后愈合。骨折多因病理性疾病、意外性傷害等原因突發產生,患者因缺乏骨折的基本常識、必要的心理準備以及對手術治療的恐懼極易會產生焦慮情緒。此外,由于骨折本身引起了患者的某些生理功能的改變、生活環境的變化,常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目前的狀態,更有甚者常以消極、恐懼、多疑的態度看待眼前的不幸事件,對臨床治療及護理造成了嚴重抗拒心理,極大地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本文對100例入院治療的骨折患者嚴密觀察發現,所有患者入院時的SAS評分均>50分,表明患者骨折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情緒。除此之外,骨折患者手術后治療和康復的時間均較長,要達到臨床治愈,恢復骨折部位肢體的生理功能除需配合正常的臨床治療外,還需進行相當長時間的臨床護理和康復鍛煉,因此,患者短時間內經常看不到明顯的治療效果,易出現自暴自棄、絕望的態度,造成治療及護理中依從性較差,配合度較低,不利于骨折患者的病情恢復,從而引起各種并發癥。改進型心理護理是通過完整的收集入院的骨折患者的較為詳細的臨床資料,除一般資料外,還包括手術方法、術后醫囑、術后的預后等方面。對于焦慮狀態而言,查明每位骨折患者出現焦慮的程度和相關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輔導,解除焦慮根源,以提高骨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文通過利用改進型的心理護理模式對入組患者的焦慮狀態、治療依從性、術后并發癥等方面進行逐一觀察,發現改進型的心理護理模式能顯著地改善焦慮狀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明顯的降低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久紅,宋紅,師建軍,等.骨折患者術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應用[J].外科臨床學雜志,2013,3(6):121-123.

[2]葛寶山,徐小林.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研究[J].實用骨科學雜志,2012,11(12):133-136.

[3]李林,葉康華,徐曉周,等.骨折患者不同病程時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4):605-607.

[4]陳小莉,康樂清.骨科急診專科護士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體會[J].中外健康研究,2012,32(6):412-414.

第7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討產后抑郁癥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產后抑郁癥患者100例,按照護理方案分為常規組和護理干預組,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睡眠質量評分情況及抑郁癥的控制效果。結果: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組(P

關鍵詞 產后抑郁 社區護理干預 效果

Effect observ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ostpartum depression

Huang Wenjun,Kong Guihua

Sanwe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henzhen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5181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lan.The SAS score,SDS score,sleep quality score and control effect of de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score,SDS score and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more improved than these of the routine group(P

Key words Postpartum depres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Effect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抑郁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缺乏、煩躁不安、易激惹發火,嚴重時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顧嬰兒的能力,更甚者還可自殺[1]。為此,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產后抑郁癥。我院對產后抑郁癥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產后抑郁癥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進行診斷,分數均>13分,確診為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無心理疾病史、精神病史、腦部疾病史等。按護理方法分為常規組及護理干預組,各50例。常規組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8±8)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5例,順產36例,剖宮產14例;護理干預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5±6.5)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16例,順產37例,剖宮產13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各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常規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護理干預組患者給予個性化社區護理。具體護理方法:①心理輔導: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輔導模式,加強護患溝通,采用溫馨關懷的話語對其進行宣教,使其了解產后的基本知識,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可讓有經驗的產婦與其溝通,交流經驗,緩解內心的抑郁、焦慮及不安,增強生活信心。同時,提醒患者家屬在哺乳期不宜給予刺激,最大程度諒解產婦產后抑郁癥,在生活中給予支持及理解,對心理活動及時引導,保證愉快心理,讓產婦找到歸屬感及安全感。②技術指導:全面及耐心向孕婦講解孕婦的基本知識,對生活中注意事項給予及時提醒,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患者哺乳及其護理。③環境護理:保持房間內的干凈整潔安靜,光線充足柔和,保持空氣流通性,做好保暖措施;根據產婦興趣愛好,用鮮花等裝飾病房,為產婦創造溫馨的環境;在病室內播放舒緩優美的輕音樂,幫助產婦疏解心理壓力。④生活指導:囑咐患者進行縮肛訓練,減輕陰道的松弛,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幫助患者恢復體形;告知患者采用溫水沐浴,確保個人清潔衛生,避免下垂等;進行有氧運動,切不可急于求成,堅持循序漸進原則。⑤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多喝湯、多飲水,確保有足夠的乳汁供幼兒吸允;每天進餐前應配備適當比例的雜糧、細糧,力爭主食豐富多樣;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新鮮水果,每天吃3個雞蛋,同時補充其他營養;產后10天每天飲1~2次紅糖水或者在飲食中加入適量紅糖,達到增強體質、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觀察指標: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別對患者護理前后抑郁及焦慮程度進行評價。抑郁自評量表(SDS):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2~71分,輕度抑郁52~61分。焦慮自評量表(SAS):重度焦慮≥69分,中度焦慮59~68分,輕度焦慮50~58分。采用自制睡眠質量調查問卷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好。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情緒恢復正常,能獨立照顧新生兒;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情緒狀態有所改善,基本有能力照顧新生兒;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抑郁癥狀甚至加重。

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處理,患者護理前后SAA、SDS及睡眠質量評分均以(x±s)表示,抑郁癥控制效果以率表示,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

結 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情況: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均有所改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癥的控制效果情況:護理干預組患者抑郁癥控制有效率(94.0%)明顯高于常規組抑郁癥控制率(72.0%),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產后抑郁癥是婦女產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以抑郁、悲傷、沮喪、煩躁、易怒、哭泣等一系列癥狀為特征的精神紊亂,通常發生于產后6周內,個別抑郁嚴重者可出現離家出走、自殺、傷害嬰兒等低端異常行為。產后期被認為是一種充滿壓力的母性角色的適應期,同時也是一種危機期,孕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達到15%左右,產后抑郁不僅影響著孕婦的身體健康,而且還對嬰兒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發生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主要有:①部分產婦由于難以忍受分娩疼痛,導致過度緊張,增強疼痛感,提高抑郁發生率;②子宮收縮乏力等問題,增加產婦恐懼心理;③母嬰不同房,導致產婦過度擔心嬰兒,增加抑郁癥發生率;④產后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沒有人給予心理指導,也能夠加劇抑郁癥的發生[2]。鑒于以上幾種因素,應加強對產婦的綜合護理干預,對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保證母嬰健康平安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對護理干預組產后抑郁癥患者給予社區護理干預,分別從心理護理、技術指導、生活指導及飲食指導方面干預。其結果表明,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SAS評分、SD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且能夠控制抑郁癥,與常規組患者實施一般護理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產后抑郁癥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抑郁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使其較快適應母親角色,順利度過產褥期及哺乳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妙珊,李春紅,馬一婷,等.心理護理和社區關懷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的作用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5):1209-1210.

2 李影花,劉瓊慧.初產婦產后抑郁的社區綜合護理研究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296-299.

3 張春茹,黃曉慧,王小華,等.社區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9):131-132.

第8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問題; 矯正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19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22

一、怕羞-人際交往障礙

怕羞是青少年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緊張、拘謹、尷尬、不知所措,尤其是在與異往時表現得更為明顯。對心理發展尚不成熟的中學生來說,適度流露出怕羞的心態是正常的,但這種心理狀態持續性地出現在絕大多數社交場合,并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時,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一般來說,怕羞是由于缺乏自信、自卑而引起的,因而克服怕羞心理的關鍵就是要增強自信心,同自卑心理告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客觀全面地評價自我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人際交往,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實用的人際交往技巧,在實踐中鍛煉和發展自己。

二、學習方面

(一)考試焦慮

適當的焦慮能夠起到動力作用,引起學生對考試等重大事件的足夠重視,也能促使他們更認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更主動地思維,從而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但焦慮水平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會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心理輔導著重從兩條途徑降低學生的焦慮,即認知矯正和行為矯正,這兩條途徑結合起來應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認知矯正的輔導要點是引導學生找出具體的擔憂所在,并學會用理性去與擔憂進行辯駁,正確客觀地評價面臨的考試等壓力性事件,不要把某次考試的成敗看得過重,這樣可降低自身的壓力,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所面臨的壓力事件。

行為矯正輔導最常用的技術是放松訓練,這一方法較為簡單實用,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結合其他治療方法加以實施,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放松訓練。

(二)厭學

厭學學生的心理及行為特征主要表現在:(1)學習成績差;(2)具有很強的破壞性,不守紀律;(3)心智活動差,厭煩課外學習、課外閱讀、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4)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大,缺乏長遠動機。

對于厭學學生,教師要分析他們厭學的原因,對癥下藥,班主任應多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當他們出現厭學的苗頭時,就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療矯正。班主任還要提供心理支持,特別是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厭學心理,學生的心理壓力一般較大,因此,班主任應該從心理上對他們提供情感支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照,多與他們談心。

三、個性方面

(一)嫉妒

嫉妒這種心理狀態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別是當其中的羨慕成分為主時,它會成為激勵個人奮發向上的一種動力。但這種以羨慕為主要情感的嫉妒心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情況是嫉妒的負面影響更為突出,尤其是當敵視的情感成分占據上風且長期如此并逐漸成為一種不良個性品質時,它的危害就表現的相當明顯。

既然嫉妒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有害,班主任就應該幫助學生加以矯正。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1)引導學生全面評價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點與長處所在,也能認清自己的不足。(2)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與優點。個人應該允許自己在某些方面暫時落后于他人,對于他人的優點與經過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感受,用心去體會取得成功的經驗,并努力地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經驗。(3)積極的人際溝通。(4)嫉妒危害分析,讓學生認識嫉妒心理對自己的危害,這點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進而促使學生產生要下決心矯正的動機。

(二)自卑

同嫉妒心理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自卑,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那些自卑感很強的學生,他們往往會因為一時或一事的失敗而感到處處不如人。對于這類學生,班主任就應該主動地幫助他們,積極地引導他們走出自卑的困擾。

(三)孤僻

孤僻通常伴有情緒和行為癥狀。性格孤僻的學生往往體驗到懼怕、抑郁、寂寞、無能為力、情感冷漠等癥狀,人際交往不良的后果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為了矯治這類學生的性格缺陷,班主任應該多與他們接觸、交流,從情感上給予他們支持,同時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班集體有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對于轉化性格孤僻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手段,這需要其他同學的熱心幫助,班主任可以適當引導其他學生有意識地增加與性格孤僻學生的交往。

四、其他

(一)失眠癥

失眠癥是多種睡眠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主要表現為:晚上入睡困難,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覺多夢,并且醒的過早,醒后有明顯的不適感或疲乏感,到了白天又很想睡覺。患有失眠癥的學生常常感到精神苦惱,并對失眠有恐懼心理,長此下去,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很多因素都可導致失眠,如臥室周圍的環境、臨睡前的情緒性風狀態等,但有精神緊張、焦慮恐懼、對失眠的擔心等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卻是最常見的。因此,治療失眠癥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要設法改變學生對失眠過分關注的態度,使他們坦然處之。當然,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治療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例如,由于學業或其他壓力引起焦慮而失眠,就應以克服焦慮為主要輔導目標,焦慮沒有了,失眠自然也能得到緩解甚至消除。

(二)神經性厭食

第9篇:焦慮心理癥的輔導方法范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齡45~94歲,平均(62.7±6.1)歲。按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96例,對照組110例。實驗組實施個體化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骨科常規護理管理。排除老年癡呆及精神疾病或者不愿意和醫護工作者合作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資料回顧性研究,掌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住院時間序列的康復護理管理方法,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基本手手術常識,包括術前的各種準備,術后的指導等。以及術后的康復鍛煉和出院的各種指導。實驗組中,我們不僅做到之上的各種護理常規,同時針對患者不同個體制定相應的方案。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基礎疾病,不同的手術方式,術前長期用藥的患者等進行精細化管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褥瘡和感染,前列腺疾病患者容易發生尿路感染,類風濕病患者容易血栓形成等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方案,并進行相關教育和心理輔導。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入院指導、圍術期指導、功能恢復訓練指導、并發癥的預防及出院相關指導。骨科常規醫療護理不要求時間細化、不進行心理干預,患者出院后不進行隨訪指導,僅在門診復查時給予相關指導。

1.3評價指標

患者焦慮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分值越高,焦慮水平越高,按照Harris髖關節評分標準評估關節功能,90分以上為優,80~90分為良,70~79分為中,0分以下為差。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分析,患者SAS評分、Harri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SAS、Harris評分比較,實驗組術后術后7天、30天及、90天后SAS評分,分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術后1個月及3個月的Harris評分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久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一级在线看 | 深夜国产 | 九九黄色影院 | 久久不射网|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视频二 |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 久久草在线视频免费 |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 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 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 | 亚洲在线成人 | 一级国产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成年免费a级毛片 | 久草在线播放视频 | av片免费大全在线观看不卡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网站 |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网站 | 国产午夜久久影院 | 成年男人午夜片免费观看 |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 韩国美女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高清视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播放视频m | 国产91区| 欧美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极品 | 欧美日本视频一区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小泽玛利亚 | 综合久久99久久99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