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康復護理的評定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康復護理的評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康復護理的評定

第1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 康復護理 腦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L of early intervention hemiplegic patient of acute stroke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group(control group),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and to work ou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plan,and to run combined rehabilit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 and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to evaluate the two-group patients using Barthel index in th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 of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has more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ADL

近年來,隨著腦卒中治療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遺癥發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約60%~80%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因此,怎樣最大限度地恢復其活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勞動和工作能力,達到殘而不廢,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我院康復醫學科和神經內科按照康復原理,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情況,為腦卒中患者制訂康復護理計劃,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病例納入標準:全部病例為頸內動脈系統的腦卒中,首次發病年齡為45~75歲,神志清楚(GCS>9分)者。排除標準:椎基底動脈的腦卒中,年齡>80歲,昏迷者,采用過溶栓或抗凝治療的腦梗死,經顱腦手術治療后的腦出血,大量腦出血(出血量>60ml)和惡性腦梗死,嚴重癡呆及腦卒中發生兩次以上及TIA、RIND者。

1.2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均選自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二病室康復醫學科的住院患者,并經臨床和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死。用隨機抽樣法分為康復護理組與對照組各60例,康復護理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7~73歲;其中腦梗死29例,腦出血30例,腦梗死合并腦出血1例,右側偏癱32例,左側偏癱25例,雙側偏癱1例;有語言功能障礙9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在20~72歲,腦梗死35例,腦出血25例;右側偏癱31例,左側偏癱29例;有語言功能障礙4例,兩組在性別構成比,年齡、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評定方法 ADL評定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2]進行評定,分進食、如廁、修飾、洗澡、穿衣、轉移、活動、上下樓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項,共100分,0~20分=極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嚴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為是否能獨立的分界點,60分<ADL評分<100分為輕度殘疾;60~41分為中度殘疾,需大量幫助;40~20分為重度殘疾;<20分為完全殘疾。

1.4 心理護理 腦卒中發病急,患者往往對突如其來的生理功能障礙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難難以接受。易產生恐懼、消極、悲觀、煩躁的心理反應,隨著"立即"痊愈的希望破滅后,患者往往陷入絕望和擔憂的狀態中,表現為少言、淡漠、缺乏主動性,日常生活過分依賴他人,強化患者角色,對治療缺乏信心。針對這種心理狀態,責任護士要善于啟發誘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鼓勵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有關的健康宣教資料,可采用發放宣教小冊子或集體看康復錄像帶的形式,還可請康復治療效果好的患者,做現身說法的宣教,對于有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護士要富有同情心,要善于應用表情、手勢、體態語言或應用寫字板等溝通方法,加強對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為患者康復提供有利的社會支持系統,激發患者進行康復的興趣。康復護理從人力、物力角度出發均不宜采用一般臨床護理中的"替代護理"模式,而應該更側重于"自我護理"模式,康復護理人員應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患者發揮其身體殘余功能和潛在功能,使患者最終能部分或全部照顧自己,為患者重返社會積極創造條件。

1.5 康復護理措施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計劃,責任護士每日床邊指導訓練,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1.5.1 肢位的擺放 在腦卒中發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后48h即可進行康復訓練,主要以預防并發癥及繼發障礙的出現,并為今后的康復訓練做準備。的變換,原則上要求每2h更換一次,但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營養狀況等恰當調整。臥位姿勢包括:(1)患側臥位:是所有臥姿中最重要的[3]。患側臥位頭部應在上頸段屈曲,軀干稍向后轉,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動背伸。肘關節伸展,下腳是邁步位,健腿髖、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髖,稍屈膝。(2)健側臥位軀干與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髖、屈膝,并完全由枕頭支持,注意足不能內翻懸在枕頭邊緣。(3)仰臥位應盡量少用,頭部置枕不宜過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應避免用枕頭在膝或小腿于支持[3]。正確的姿勢處理能預防褥瘡和肢體攣縮的發生,還可以有效預防肩痛、肩手綜合征、肩關節脫位異常模式的產生。

1.5.2 床上被動運動與主動運動相結合 當患者病情穩定,即可早期進行肌肉按摩及上肢關節的屈、伸、內旋、外展等被動運動,每日可進行被動運動1~2次,每次20~30min,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如Babath握手、床上橋式運動、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訓練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導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訓練,并逐步進行站立平衡,行走訓練等。

1.5.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設計簡單易行的康復訓練,如:投球、撥算珠、套圈、搭積木、抓木釘、沙板磨等,以及訓練穿脫衣服,使用餐具等。

2 結果

采用Barthel指數康復護理前后各評定一次ADL,評定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見表1、表2。經t檢驗,實施康復護理組肩痛、肩手綜合征、肩關節脫位并發癥的發生,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P<0.01)。

表1 康復護理組與對照組Barthel指數變化比較

分組〖〗治療前〖〗治療后康復護理組〖〗33.25±14.5〖〗75.5±14.84對照組〖〗33.4±10.5〖〗40.25±15.2

注:經統計學處理,康復護理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表2 康復護理組與對照組并發癥比較

并發癥〖〗康復護理組〖〗對照組〖〗P肩痛〖〗2〖〗23〖〗<0.01肩手綜合征〖〗3〖〗18〖〗<0.01肩關節半脫位〖〗1〖〗16〖〗<0.01

注:經統計學處理,治療后康復護理組的并發癥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3 討論

目前認為腦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及時的康復訓練后,可實現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重塑[5]。早期介入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過程進行干預,能使患者從生物-心理-社會功能方面達到全面康復,為回歸家庭,重返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本結果顯示: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具有顯著性差異,ADL明顯改善;肩痛,肩手綜合征,肩關節脫位發生率下降,說明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是安全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王喜全,張宗.急性腦血管病偏癱的早期康復.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8,13(1):28-29.

2 謝德利.現代康復護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8-39.

第2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門診;家庭;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3.3 R2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 1349(2007)06―0487―02

我國是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的國家之一,約75%的生存者大多在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時就出院了,加之社區和家庭的康復護理服務水平不高,甚至許多地區尚無康復服務,以至于到處可見腦卒中后病人嚴重的“廢用”“誤用”“過用”狀態。所以將康復護理推向家庭是既經濟又有效的康復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未進行過康復治療)的發病1個月內的意識清楚的腦卒中病人80例,均能理解家人說話,年齡(29~80)歲。均為初次發病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或腦出血,除外溶栓及手術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康復組42例,其中腦梗死33例,腦出血9例;對照組38例,其中腦梗死31例,腦出血7例。兩組各有鼻飼4例,留置尿管2例。兩組性別、年齡、偏癱側、病情、入院時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評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康復評定 采用Brunnstrom分級評定法、簡式Fugl―Meyer運動量表(FMA)評定運動功能,用Barthel指數評分表(BI)評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1.3方法 康復組病人進行每日1次的門診護理與康復訓練,陪護家屬給予每周1次的護理與康復知識培訓;對照組病人僅給予常規體檢。

1.3.1護理方法 包括安全護理、大小便護理、吞咽障礙及進食護理,同時注重心理護理,發揮病人主動參與意識,樹立信心,及時反饋病人的心理感受和訓練心得。

1.3.2訓練方法 具體方法是以Bobarth為指導,給予病人正確、翻身訓練、雙手交叉上舉、擺動訓練、搭橋訓練、仰臥位到坐位到站位的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并注重安全防范。門診訓練每日45min,其余時間由陪護家屬幫助訓練。

1.3.3隨訪 每兩周派我科曾從事過多年護理工作并具有中國康復中心結業證書的治療師到觀察者家中進行隨訪,同時帶2名或3名實習護士。隨訪工作包括基礎護理技術的指導,如膀胱沖洗、鼻飼護理、合理的飲食搭配、家庭設施的改造、合并癥的控制,幫助病人樹立堅強的信念及戰勝疾病的主動意識,達到最大限度的康復,減少“再中風”風險;同時糾正病人康復訓練中的錯誤,督促訓練的完成。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

采用t檢驗與x2檢驗。

2結果

經過康復指導和家人的幫助,3個月后康復組病人的運動功能經Brunnstrom分級評分及FMA評分運動功能明顯提高(P

第3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腦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64 patients, enrolled within 14 days of onset were allocated 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n=31) or control group(n=33) random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 assess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using Chinese Stroke Scale(CSS) and Barthel Index respectively Clinical efficacy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CSS and ADL scores on the 28th day Results On the 28th day, CSS and ADL were evalu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SS scores betwe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Actuities of daily living

腦卒中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國1986~1990年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發病率為1097~217/10萬,病死率為116~1418/10萬,幸存者中約3/4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其中以偏癱最為常見[1]。因此,腦梗死治療不單純是生存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生存質量的問題。為此我們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并將效果比較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入選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標準:入選標準:(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2],經顱腦CT或MRI確診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腦卒中初次發病者。(2)均存在肢體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減退。(3)年齡39~81歲。(4)病程在兩周內。(5)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1)有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2)既往有癡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無法隨訪者。

112 病例資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64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和對照組33例。治療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63±6)歲,腦出血17例,腦梗死14例;對照組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62±7)歲,腦出血15例,腦梗死18例。兩組病例的年齡,經t檢驗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常規護理組接受相應藥物治療、內科基礎護理和常規護理;康復組增加早期康復護理內容,具體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復護理時機 患者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 h后即可進行康復治療和護理。

122 心理護理 在患病急性期患者會有很多痛苦,護理人員要及時正確引導、安慰,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現實,面對生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其對醫務人員的信賴感。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指導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內容。加強對家屬的心理疏導,解除家屬的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等情緒,以免刺激患者[3]。

123 肢體功能鍛煉 患肢的功能鍛煉包括:①保持良好的;②患肢按摩;③患肢被動運動;④系統功能訓練。

124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如投球、撥算珠、套圈、搭積木、抓木釘、沙板磨等,指導患者穿脫衣服、進餐、如廁、入浴、洗浴、刷牙、洗臉等,2次/d,30 min/次。對有吞咽困難的患者進行進食指導、吞咽功能訓練等。對有語言障礙的進行語言訓練[4]。

125 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訓練,每天堅持累計訓練3~4 h,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定期回訪,有條件的可在正規的社區康復機構繼續康復。

122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神經功能缺損評定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中國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定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觀察時間為病程第1~28天;治療前詢問既往史及伴發疾病; CSS及ADL在治療前治療第28天各評定1次;隨時記錄不良反應。療效評價:臨床療效判斷按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以第28天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的減少(功能改善)結合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評定時的病殘程度)進行評定;神經功能改善計算公式: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100%,以百分數表示?;颊呖偟纳钅芰顟B(評定時的病殘程度)評定標準采用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進行評定比較。Barthel指數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強,依賴性越小。臨床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療效判斷按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總有效率計算公式: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的例數之和除以各組總例數的百分比。

12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 表示,計量指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 12統計軟件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早期康復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之前的C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8 d早期康復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治療前后ADL的變化比較 早期康復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之前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8天早期康復治療組ADL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65% (25/3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242% (14/33),治療組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增高(P

3 討論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或急性腦血管意外,由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腦部血管性疾病,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見三大疾病(腦血管病、冠心病、腫瘤)之一。存活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殘障及勞動力喪失,以致存活患者自理能力嚴重下降。目前研究認為,腦卒中患者在神經功能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償和功能重組能力,這是康復訓練后運動功能恢復的理論基礎。因此,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及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有著藥物治療不可替代的作用[5]。

我們通過腦梗死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實驗證明,通過早期康復護理,患者神經缺損功能明顯好轉,Barthel指數明顯改善;且患者無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關節損傷、肩關節半脫位等并發癥發生,說明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并能從根本上減輕或避免痙攣、廢用、誤用及肩手綜合征的發生,患側偏癱的發生明顯減少。給患者的后期肢體康復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患者重新回歸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賈建平,崔麗英,等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社,2008:171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29(6): 379380

[3] 陳瑞仙腦梗死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國當代護理雜志, 2009, 19(10): 8384

第4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

腦血管意外;運動障礙;康復護理干預

腦血管病在我國是高發疾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腦血管病患者達500萬人以上,腦血管病的致殘率是病中之最[1],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康復醫學在腦血管中占重要地位,如何使患者早日站起來重返社會與家庭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為更有效的提高康復率,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自2006年以來,對腦血管意外致偏癱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運動干預,安全可行,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康復科住院的腦血管意外致偏癱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50~65歲,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Ⅰ組(n=30)和Ⅱ組(n=30),兩組年齡和性別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康復護理方法 Ⅰ組和Ⅱ組均進行常規治療和常規基礎護理,Ⅰ組在發病后1周內,生命體征平穩,確定無活動性出血,病情已穩定即開始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10個療程。Ⅱ組按傳統觀念治療病情穩定后1~2個月實施康復護理干預10個療程(兩組均以10 d為1個療程)。康復護士均經過康復??朴柧?,上午配合臨床治療,下午行康復護理,晚上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

1.2.1.1 肢體康復護理 ①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噪聲,患者情緒穩定,生命體征平穩是早期康復中確保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②做肢體及各關節的被動運動,多做與肌肉痙攣反方向的運動,每人2次,上肢由肩關節至肘關節,腕關節及指關節;下肢由髖關節至膝關節、踝關節,循序漸進,幅度由小到大,緩慢牽伸痙攣的肌肉,肌腱及關節周圍的組織,活動最后對關節稍加壓力,全關節運動在患者基本無痛下進行,逐步加大活動范圍,避免局部沖擊和暴力;③對肢體有強直性痙攣者,予持續牽引對抗,輔以輕柔的按摩,達到肌肉逐漸松弛的效果;④肢體軟癱者,做關節被動運動、穴位按摩、神經促通技術等治療;⑤語言障礙者行松弛訓練、呼吸及發音訓練。

1.2.1.2 心理康復治療 ①說理開導療法運用語言進行疏導調暢患者情志,改善和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②意會誘導法,用含蓄和間接的方法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施加影響,誘導其直觀自覺地接受醫師的治療,主動樹立某種信念或改變其情緒和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1.2.1.3 音樂療法 采用聆聽為主的被動音樂治療,可依據患者病前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音樂,30~60 min/d。

1.2.2 評價方法 在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前后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分別對每個患者進行評定,第一次評定在康復護理前,第二次在康復護理第10個療程進行。Barthel將日?;顒幽芰Ψ譃榱?、中、差三級。良>60分,有輕度功能障礙,能獨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動,需要部分幫助;中60~41分,有中度功能障礙,需要極大幫助方能完成日常活動。差≤40分,有重度功能障礙,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動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應用t檢驗進行統計處理。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10個療程的康復護理干預,Ⅰ組患者運動功能基本恢復6例,顯著有效15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Ⅱ組運動功能基本恢復4例,顯著有效13例,有效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

在康復前兩組之間的Barthel指數記分評定,兩組間Barthel分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護理后,兩組Barthel分值均較第一次評定提高(P

3 討論

腦血管意外死亡率在2000年死因順位,城鄉第二,幸存者中約70%~80%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功能障礙高達40%[2]。任何疾病開始時,康復護理即應開始[3],通過早期康復運動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肢體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質量。

3.1 早期康復運動的作用 早期康復不僅可以促進神經的再通,最大限度地減輕殘障,提高各重要器官功能儲備,防止關節僵硬,肌肉攣縮等并發癥的產生,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的作用。

3.2 早期康復運動的安全性 早期康復運動的風險就是很多醫生擔心的腦血管意外再發加重問題,其實早期功能康復只要按原則進行是安全的,其關鍵在于。

3.2.1 運動前先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心情放松、情緒穩定,一定避免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出現情緒緊張誘發血壓升高的出現。

3.2.2 嚴格控制運動量,設置合理的“靶心率”,早期運功以舒緩的肌肉按摩、被動關節運動為主,以患者主觀感覺舒適能耐受為度,運動中重點觀察血壓與心率。

3.2.3 注重鍛煉后患者的主觀感受,鍛煉后次日感覺舒服有精神則運動量恰當;若鍛煉后感不適、或出現心慌心累等,則提示運動過量,需休息調整后再開始康復訓練。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嚴格按以上標準進行鍛煉,均未出現明顯的運動過量不適或疾病再發、加重的出現。

3.3 早期運動的時限 功能康復的原則是越早越好,只要病情穩定,就可以在安全運動量下,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康復干預。臨床上一般在發病1周內,生命體征平穩,確定無活動性出血,病情已穩定即可康復運動鍛煉。

3.4 運動方式 急性期開始康復護理,若有肌痙攣,則多做為痙攣傾向相反的運動和抗痙攣,對受損的運動神經元施以神經促通技術,恢復其功能,重建破壞的反射弧[4],注意避免形成難以矯正的異常運動模式,治療起來事半功倍,康復護理開始過遲,會錯過最好時機,形成固定的錯誤運動模式,且可能造成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痙攣??祻妥o理干預后,兩組第二次Barthel分值均較第一次提高(P

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許多患者在此過程中會出現情緒低落,自卑與復雜的心理,在康復中恰當地應用音樂療法及心理治療有利于消除患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提高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認知能力,對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5],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正確的心態回歸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康復護理還應該注意個體化方案,因人而異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劉永剛,付偉義.腦血管病診治與康復.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28.

[2] 陳素坤,周英.臨床護理學教程.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97.

[3] 劉英,葉慧華.偏癱患者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程序及臨床應用研究.實用護理雜志,1999,15(7):11.

第5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腦梗死;運動功能;康復訓練;護理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1]。近年來,康復醫學和實踐證明,恰當的康復護理訓練,可促進機體受損功能的恢復,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殘對日常生活的影響[2]。筆者對124例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訓練效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4例患者均為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本科的腦梗死患者,均經CT或MRI確診,且符合:①首次發病,均有不同程度肢體活動障礙;②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定;③發病72 h內接受治療者。男98例,女26例,年齡40~76歲,平均61.7歲,接入院先后順序住院單雙號分為早期康復組(A組)和對照組(B組),各6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癱瘓程度、部位、平均住院天數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評定方法 入組后兩組患者藥物治療相同,A組患者入院后第1天即行康復訓練,B組僅給予藥物治療,在發病14 d后開始康復訓練。在患者入院時和完成康復訓練后,對兩組患者采用Brunnstrom 6期評定法評定上、下肢運動功能,運用修訂的Barthel生活活動指數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各1次,2次評定由同一人完成。

1.3 康復護理訓練方法:

1.4 方法 ①被動運動:依次活動肩、肘、腕、指;髖、膝、踝、趾各關節,3次/d,20~30 min/次;②主動運動:患側上、下肢負責練習,選擇性活動,步行功能再學習,行功能鍛煉等;③推拿按摩:運用按、揉、拿、捏、搓、搖等手法,結合上,下肢穴位依次推拿按摩患側手關節、上肢、下肢,2次/d,30 min/次,1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5 d,對癱瘓肌給予按摩揉捏,對拮抗肌給予安撫性推拿按摩,使其放松。

1.5 具體訓練內容 制定5周3階段康復護理計劃。第1階段:發病后1~7 d以內,以臥床訓練為主,訓練關鍵是保持各關節的正常功能,預防廢用綜合征。以被動運動為主。肩部垂直上下抬舉運動,向前向后旋轉;肘關節屈曲、伸展;腕關節垂直上下活動;指關節分別做垂直水平的屈曲;髖關節做上下抬舉活動;膝關節做伸展活動;踝關節做垂直上下運動,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健側肢體囑自行在床上做同樣運動。當能進行翻身后,可逐漸訓練臥位轉坐位,為防止性低血壓,床頭高度應逐漸抬高。

第2階段:發病后8~12 d,以患者的站立和步行訓練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包括坐位耐力訓練,起立訓練5~10次,站立平衡訓練10 min,步行訓練20 min站穩后讓其交替伸屈膝關節。針對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內翻畸形,尖足步態有膝關節控制差等障礙,應及早使用下肢矯正等;針對平衡障礙可使用四腳拐,“T”型拐或助行器等輔助工具,以促步行,防止畸形。

第3階段:發病后22~35 d,訓練以走出室外為主,包括上、下樓梯訓練,走出戶外活動,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1 h。

另外:心理康復貫穿于始終,以良好的語言溝通及豐富的綜合知識,了解患者心態,消除悲觀消極情緒,使其在良好的情緒中積極主動鍛煉。

2 結果

A組與B組康復訓練后Brunnstrom偏癱肢體運動功能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見表1。

3 討論

現代康復醫學認為,疾病發作之時,康復護理即應開始。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的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早期治療方案缺乏康復措施,容易引起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變形,造成不可逆的繼發性殘疾改變。通過關節活動、按摩、良好肢體擺放、運動誘導等,可抑制痙攣,防止關節活動范圍低下,又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通過翻身坐、立位、步行訓練,輸入正確的運動模式,經傳入、傳出沖動的反復刺激,在病灶周圍形成新的神經通路,充分發揮中樞神經的代償作用,從而建立肢體由高級中樞控制的運動模式[6];早期康復以患肢被動運動為主。以后逐漸過度為主動運動訓練。同時注意健側肢體的主動運動,可以強化神經系統的緊張度,活躍神經系統生理功能,有效地預防并發癥及改善全身狀況。心理防御機制直接影響著康復的成效,當患者處于興奮及良好情緒時,神經抑制解除,這時神經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通過心理疏導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礙,增強患者對康復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表明積極、合理的早期康復護理訓練輔助治療腦梗死,在促進患肢運動功能恢復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顯著優于恢復期進行康復護理,而且早期康復可以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降低了病殘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節約了經費,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早期康復訓練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1例患者病情惡化,復查顱腦CT示梗死面積擴大,考慮為緩慢進展型腦梗死,與早期康復護理無關??傊?,早期康復護理訓練有利于腦梗死患者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歐海宇.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綜合康復治療.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9,14(3):106.[2] 司惠芳.實施康復“三階段訓練法”預防腦卒中后“二次損傷”.實用護理雜志,1999,5(3):12-13.

[3] 謝德利.現代康復護理.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28-122.

[4] 孟家眉.神經內科臨床新進展.北京出版社,1994:159-161.

第6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腦卒中是腦中風醫學的學名,是發病突然的一種腦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的疾病,臨床也叫做腦血管意外。腦卒中在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后遺癥即是發生偏癱,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困難。本文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對其中40例患者進行了早期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41歲;腦葉出血18例,腦梗死2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42歲;腦葉出血16例,腦梗死2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偏癱原因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早期床邊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總結護理體會。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進行拍背、翻身的基礎護理,預防患者發生褥瘡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床邊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

1.2.2.1 西醫的康復訓練 對處于臥床期的患者進行上肢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掌關節等被動運動[1];對離床期的患者進行坐起、站立及平衡感等練習;對于步行期的患者進行行走等訓練。

1.2.2.2 中醫的按摩護理 每天兩次對患者的偏癱部位進行中醫推拿按摩,可以明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同時防止肌肉的痙攣[2]。

1.2.2.3 心理護理 患者發生偏癱后,由于生活的不方便極易造成心理上的影響,護理人員要和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了解患者的顧慮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積極配合康復護理訓練。

1.2.2.4 健康教育 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偏癱康復訓練的知識,注意防止發生褥瘡等并發癥,對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酒等對偏癱康復的影響進行說明。

1.2.2.5 其他護理 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指導,建立營養食譜[3];對于出現便秘的患者指導其進行腹部按摩,并根據便秘的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1995年中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中的評定標準[4],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的協調運動恢復正常,可以獨立進行運動,痙攣明顯減輕;有效:患者的協調運動有所恢復,患者基本脫離了共同運動,痙攣有所減輕;無效:未達到顯效和有效的標準??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兩組間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轉貼于

2 結果

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23例,無效2例,有效率95%;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7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62.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1.56,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針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早期床邊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可以使患者的康復速度加快,在康復護理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勿急于求成[5-7]。對于患者的康復指導和護理幫助要有耐心和愛心,不要因為重復和疲憊對患者的康復護理產生厭煩心理;在護理時注意不要忽視常規褥瘡等并發癥的處理;當患者可以行走后,護理人員可以扶患者到室外進行練習,以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量讓患者達到可以自行緩慢行走的程度;在進行中醫推拿、按摩時要注意手法的適中,避免過重或者不到位;對家屬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屬的護理配合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認真進行指導;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一定要注意對患者的情緒疏導,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幫助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宋俊花,李向錄.8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床邊中西醫綜合康復護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4,18(4):32-32.

[2] 趙鳳春,冀秀芳,裴磊.腦卒中偏癱病人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2,16(4):194-196.

[3] 龐圖娟.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護理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4):14.

[4] 鄒家莉,何維娜,楊燕.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中西醫綜合康復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472-473.

[5] 葛瑩.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5):120-121.

[6] 任劍鋒,劉宏.急性腦卒中偏癱的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療效觀察[j].中 國醫學創新,2010,7(4):76-77.

第7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 脊髓損傷;RNADL評定;康復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1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67-01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進步,脊髓損傷的發生率逐年增高。脊髓損傷會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嚴重危害著脊髓損傷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且給家庭及社會都帶來了嚴重的負擔。因此,脊髓損傷病人的康復問題已經受到人們的關注,康復護理干預可以幫助其更快更好的恢復肢體健康和自理能力,本文對49例脊髓損傷病人實施了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情況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的49例脊髓損傷病人中,有33例男,16例女,年齡在17歲-69歲之間,平均年齡393歲。病人的損傷情況各有不同:5例頸髓損傷,26例胸髓損傷,9例腰髓和9例馬尾損傷。本組病人均存在不同情況的肢體障礙,造成生活不能自理。運用SCI分類表[1]對本組病人進行分類,49例中有5例是A級損傷,12例是B級損傷,21例是C級損傷,11例是D級損傷。通過運用潘克勤等設定的RNADL方法對本組49例脊髓損傷病人入院的情況進行評定,主要評定病人的衣、食、住、行和個人衛生處理這五方面,并且通過對病人臨床表現癥狀和RNADL評定情況的了解,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和進行實施,在病人出院前的一天再進行RNADL的評定,以判斷病人的康復情況。

2 病人的護理干預

21 心理問題干預 脊髓損傷病人在入院后由于出現的各種肢體功能障礙和其他癥狀,導致病人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可分為抑郁期、反對獨立期和適應期[1]。

211 病人在抑郁期的表現和干預方法 抑郁期的病人常出現悲觀、厭世、害怕與人接觸、反應緩慢等表現,臨床上的身體癥狀有眩暈、心律不齊、失眠、厭食、乏力等。在對此期的病人護理干預中,要以積極熱情的態度鼓勵和感染病人,并耐心的與病人進行溝通,以幫助病人走出心理問題,積極的配合治療,避免病人應心理問題出現意外事故。

212 病人在反對獨立期的表現和干預方法 處于反對獨立期的病人,對于生活經濟等各方面產生過分的依賴,為躲避出院后承擔生活和各方面的重擔,不愿康復出院。在護理干預中,要與病人多溝通,組織各種訓練,讓病人多與外界交流溝通,逐漸適應正常生活,而且要多組織病人一起學習互動,以增強病人的信心和獨立性。

213 病人在適應期的表現和干預方法 處于適應期的病人,已可以面對個人的身體障礙問題,但承受著日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努力的建立自信和適應過程中[2]。病人在面對各方面壓力的時候心理波動比較大,所以在護理干預中要給予足夠肯定和鼓勵,多與病人溝通,及時發現病人心理動態,正確的并引導病人,使之更積極更樂觀,增強病人的信心和勇氣。

22 康復訓練的干預 根據脊髓損傷病人入院的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并根據病人臨床表現癥狀和RNADL評定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

221 對病人衣、食的干預 幫助病人恢復上肢功能,對病人進行肌肉力量的訓練,可以運用吊索、滑輪等器械幫助病人鍛煉。并且給予生活上的技巧指導,例如飲食、洗漱和穿衣等。

222 對病人住、行的干預 病人翻身主要依靠自主的甩動上臂,從而慣性的翻身;平衡能力首先鍛煉病人在坐位時保持平衡,之后鍛煉取物、左右擺動等簡單動作,以達到平衡的目的;幫助患者掌握使用輪椅的技巧,并進行移動旋轉等訓練;步行的鍛煉要借住器材的幫助,先由下肢擺動到點步、擺過步,酌情對病人進行訓練,已幫助實現獨立行走的目標。

223 病人個人衛生處理的干預 病人可以通過上肢的功能來完成日常的清潔。對病人排便的問題進行護理的干預。控制排便,可以運用按摩和適當飲食的方法進行調節;針對有便秘的病人,可以運用藥物配合的方法,并指導病人合理飲食與排便習慣[3]。

3 結 果

在實施干預的三個月后,全部病人自理能力均有很好的改善,其中30例病人可完全獨立自理,17例病人可進行大部分的生活自理,2例病人可局部自理。在病人出院后,有14例病人重新步入正常的工作崗位。通過對49例病人入院、出院的SCI分類和RNADL評分比較發現,病人出院后的損傷嚴重性明顯低于入院時,并且病人出院時的RNADL評分明顯高于入院時。因此,對脊髓損傷病人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加快康復速度和提高康復質量。

4 討 論

脊髓損傷是一種脊柱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常常會導致病人殘疾癱瘓甚至失去生命,嚴重危害著脊髓損傷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且給家庭及社會都帶來了嚴重的負擔。本組的49例病人在經過本院的康復護理干預后,出院時的RNADL評定分數明顯高于入院時。RNADL評定分數的提高,可以激發病人的康復信心和重新生活的決心。脊髓損傷病人一般都存在很大的心理問題,因此在護理干預中要著重關注病人的心理動態,及時的針對病人心理問題進行干預,以避免出現意外事故,幫助病人及早康,與此同時還要注重病人的訓練進程和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楊明明脊髓損傷病人心理特點及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志,2003,9(2):101

第8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中圖分類號] R6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7(c)-0028-03

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病癥之一,是因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腦組織損傷,傷后昏迷>6 h或再次昏迷者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感覺障礙、癲癇發作、肢體癱瘓、失語及偏盲等病癥,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1-3]。為了探討神經節苷脂和康復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本院選取診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4例,采用常規護理/康復護理+神經節苷脂治療,對比和分析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預后狀況及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診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4例,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和神經節苷脂治療。神經節苷脂(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224)100 mg靜脈滴注,1次/d,治療7 d后將藥物用量改為40 mg/d,總療程14 d。常規護理內容: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和治療,保證患者病房的通風良好和環境的整潔衛生,定時更換患者的床單與被褥,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臥位休息,保證患者肢體的有效擺放,定時更換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和神經節苷脂治療。神經節苷脂的用法同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內容如下。①預防并發癥:預防肺部并發癥時要注意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指導其采用正確,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患者氣道的濕化,及時排痰,可給予霧化治療,每隔2 h翻身1次,拍背1次;預防壓瘡時要保證患者床單整潔,避免局部受壓的時間過長,給予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尿路感染時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彎折、脫落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及時更換患者的尿管和集尿袋。②肢體功能鍛煉:開展早期康復鍛煉,確?;颊叩纳w征平穩,實施被動運動時要注意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由輕到重、時間由短到長等原則,按照手指、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的順序操作做屈伸、內翻、外翻,10遍/次,2次/d,下肢的被動運動同上肢。③促醒訓練:上肢要適度增加患者的手舉、握、拉運動,逐漸增加患者的運動量,下肢要適度增加患者的抬腿、蹬踢等動作,及早開展下床活動,包括平衡訓練、轉換、手部功能訓練;給予患者感覺器官喚醒刺激。

1.3 評定標準

①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標準[4]: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內容包括10項,每項根據患者是否需要幫助和幫助程度分為0、5、10、15四個等級,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其中獨立(100分)、輕度依賴(75~95分)、中度依賴(50~70分)、重度依賴(25~45分)、完全依賴(0~20分)。②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的評定標準[4]:滿分15分,分數越高,患者的預后越好,其中恢復良好(15分)、輕度殘疾(12~14分)、重度殘疾(9~11分)、植物狀態(1~8分)、死亡(0分)。③生活質量評分的評定標準如下[5]:從睡眠、精神、飲食、疲勞、心理狀態、治療態度、疾病認識七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定,滿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

觀察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好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預后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預后情況好于對照組,GOS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睡眠、精神、飲食、疲勞、心理狀態、治療態度、疾病認識)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顱腦損傷指暴力作用于頭顱引起的損傷,包括頭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和腦損傷,常見于意外交通事故、工傷或火器操作。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嚴重病癥,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6-8],因而及時有效地開展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目前臨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方案有多種,神經節苷脂和康復護理是其中效果較好的一種。神經節苷脂是一種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主要存在于脊椎動物的外脂層,作用于機體后,可顯著促進機體神經組織的重構,有效調節細胞膜蛋白質的功能,對神經再生有重大促進作用[9-11]。外源性神經節苷脂可激活機體內的神經營養因子,有效抑制毒性物質對機體造成的損傷,有助于保護神經細胞,還可加速受損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恢復,效果顯著[12]。

第9篇:康復護理的評定范文

[關鍵詞] 康復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康復評價會

[中圖分類號] R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ull-time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1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recovery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ward;Full-time rehabilitation nurse;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康復評定是康復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康復治療的全過程??祻驮u定是康復治療的前提,但由于評定和治療均涉及多個專業人員,他們相對獨立又相互協作,若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不僅會增加溝通成本,更難以確保評定結果的有效反饋和治療方案的及時調整[1]。康復評價會則是連接在康復評定與康復治療間的紐帶,其也是醫患溝通的一種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是康復科應當落實并堅持開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復病區設置專職康復護士,參與康復評價會,并賦予專職康復護士職責,可合理協調患者康復治療時間,為各個康復成組之間的溝通,乃至對患者延續護理可起到橋梁紐帶和康復指導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取樣,選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與關節康復病區住院的股骨頭壞死康復期住院患者12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59.27±17.31)歲;對照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齡(65.26±10.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參與康復評價會,對照組僅由責任護士參與康復評價會。采用自設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住院滿意度、康復治療依從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內容進行調查。其中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時間,住院滿意度調查包括護士技術水平、對住院過程是否滿意、是否向您解釋治療方案及護士的服務、護士是否負責等條目并分別列出滿意、一般、不滿意選項??祻椭委熞缽男苑矫?,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規定的康復治療時間、次數者,記錄為依從性A級;完成3/4~2/3量為依從性B級;完成1/4量為依從性C級;不能完成的為D級。問卷由責任護士負責發放、收集、整理,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2-4]。

1.3 病區專職康復護士的聘任條件

骨與關節康復病區于2013年8月開始設置病區專職康復護士,根據病區病床位每30張病床設置1人。專職康復護士的任職條件:從事康復護理工作5年以上,護理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系統的康復醫學知識,豐富的社會心理等人文知識的護士,通過自愿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產生[5-7]。

1.4 專職康復護士的職責

負責本病區臥床病人的床旁康復治療工作,負責協調安排本病區病人的康復治療時間,發放、收集各種治療單,組織安排病區患者康復評價時間,參加康復評價會。工作中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協助臨床護士做好康復護理工作。

1.5 專職康復護士在康復評價會中的作用

1.5.1 初期康復評價 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時間與責任護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復評價會時間并通知各個治療部門參加評價會,根據患者病情提出康復護理方面的問題、措施及目標(包括近、中、遠期)。初期康復評價會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內,參與初期康復評價的醫務人員包括主管醫師、責任護士、評定醫師和理療治療師及中醫師、心理師和營養師。病區康復護士在初期康復評價中協同康復治療成組提出的治療方案,安排有針對性的床旁康復治療,例如臥床患者的床旁踏車訓練,振動排痰,中頻電刺激治療等,對臥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復有很好的療效,能夠保證患者康復治療時間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 中期康復評價 在患者康復治療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療2周后進行,目的是對患者階段性治療后總的功能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康復效果,分析影響療效的原因,并據此調整康復治療計劃[8]。中期評價可進行多次,康復護士安排相關參與治療部門參加,并提出康復護理方面意見及建議,因為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接觸機會最多,對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情況都有深入確切的了解,因而能對評價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意見。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床旁康復治療,健康宣教,康復指導過程中,與患者溝通交流,可對患者的心理及軀體功能恢復情況動態掌握,對患者康復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參考信息。

1.5.3 末期康復評價 在康復治療結束前,即患者擬出院前進行,目的是對患者總的功能狀況和康復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和總結,建議出院后的生活。專職康復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對患者出院后的繼續家庭康復提供指導意見,并對其進行電話隨訪,將康復護理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層面,對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會提供幫助。專職康復護士在對患者進行訓練的同時,及時了解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動態,指導正確的康復方法,實現患者從被動康復轉為主動康復的理念,促進患者自主康復信念建立,達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實現既定的康復目標,這是末期康復評價以及整體康復過程中,病區康復護士一直貫穿其中的康復理念和目標[9-11]。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康復治療依從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較

觀察組住院滿意度調查問卷中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顯示,滿意59例,占調查人數的98%,對照組滿意52例,占調查人數的86%;觀察組治療依從性A級55例,占調查人數的93%,對照組A級40例,占調查人數的67%,兩組患者滿意度、康復治療依從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病區康復護士在康復小組中具有協調作用

通過康復評價會制定康復治療方案,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協調安排好患者康復及治療時間,解決了病區醫護治療與康復治療師的治療時間發生沖突的問題,減少了患者治療等候的時間。患者入院后,通過康復護士與醫生密切配合,及時進行心理開導及康復方案的落實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導,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提高了其治療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參加康復評價會,及時了解患者康復治療療效,作為康復醫學成組中的聯絡者,除了履行一般臨床護士的職責即保存生命、減輕病痛、促進康復外,還需要執行指導臨床護士康復護理各項基本技術操作,如的擺放、呼吸訓練與排痰、吞咽訓練、腸道與膀胱護理、皮膚護理及心理護理等。自我護理訓練,做好康復知識的宣傳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12]。

3.2 通過康復評價會全面了解康復護理目的、對象、內容、技術,配合好康復技術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

康復護士在康復醫師為主的工作小組中,扮演的角色:護理者、教育者、協調者、監督者、開導者、咨詢者。事實證明,康復護士在康復科的工作,圍繞優質護理服務,能讓患者滿意、醫院滿意、社會滿意,提升護士的自身價值。病區專職康復護士的設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時間即能獲得系統性、程序性、個體性的康復,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能系統地結合在一起,不僅避免了不同護士康復指導的偏差,也解決了臨床護士由于承擔繁重的治療護理工作而不重視康復指導和沒有時間施教的問題[13-14]。

3.3 康復評價會在患者床旁進行,對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屬也需參加

患者及其家屬參加評價會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狀況、康復治療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提出對患者治療的建議和意見。病區專職康復護士針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康復意見和心理預期,提供康復指導和心理護理,保障對患者的護理是全面的、整體的,既包括身心兩方面內容,也包括疾病預防、保健、康復指導等方面內容,為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以及回歸家庭,重返社會提供了康復建議和指導,使整個康復流程得到統一落實。

結果表明,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參與康復評價,能夠將護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評價會提出,使患者及有關的醫務人員都能夠及時、全面、系統、準確地把握與患者有關的病情和功能變化,對患者的預后和轉歸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利于康復方案的調整和實施,確??祻椭委煹馁|量,起到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參與康復評價會參與制定康復方案,指導臥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復護理和床旁康復治療訓練,對患者早期康復,疾病預后起到關鍵的作用[15]。病區專職康復護士參與康復評價會促進了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復狀況,使其對治療結果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增強信心,提高了對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值得在康復病區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瀅,武亮,谷磊.淺談康復評價會[C].中國康復醫學會療養康復大會,2014:63-64.

[2] 邱萍萍,康明強,李偉.肺癌術后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與疲乏、疼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21-23.

[3] 黃瓊,梁玲毓,朱潔.工傷康復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8):749-752.

[4] 潘美群,金茜茜.綜合護理干預管理對腦出血病人治療依從性與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3):153-155.

[5] 蔣蓉,溫賢秀,謝彩霞.臨床護理崗位管理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19-422.

[6] 周君桂,范建中.強化康復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及康復效果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2015,30(2):171-173.

[7] 羅文波.??瓶祻歪t院院內培養康復護士實踐體會[J].現代康復,2000,4(7):1097.

[8] 杜紅紅,閆瑋娟,李桂粉.康復護士在住院顱腦損傷患者康復評定中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9):845-846.

[9] 尤素偉,呂洲,賈永,等.康復護理干預流程圖在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6):21-23.

[10] 潘文秀.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4,33(22):173-174.

[11] 李愛真.早期介入康復護理腦卒中200例臨床觀察[J].基礎醫學論,2014,18(18):2350-2352.

[12] 馬文華,王秀清,楊青,等.我國康復護士培養現狀與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0):28-29.

[13] 耿榮娟,丁娓,丁愛玲.專職康復護士在骨科臨床路徑單病種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 18(12):37-39.

[14] 陳菊娣,江春梅.德國康復護理現狀[J].護理研究,2010, 24(11):3005-3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 久久国产经典视频 | 欧美精品久久 | 最新日韩欧美不卡一二三区 | 67id人成国产在线 | 国产ssss在线观看极品 | 亚洲一区免费看 |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在线观看a级 | 日韩在线视频线视频免费网站 | 欧美一级一极性活片免费观看 | 玖玖精品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不卡 | 日韩v在线 |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 | 在线观看 国产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aaa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叉开腿让男人捅 | 欧美怡红院免费的视频 | 久草在线新视觉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三级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 国产成人aa在线视频 | free性chinese国语对白 | 日产一区2区三区有限公司 日产一区两区三区 |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 成人欧美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2区|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2020| 午夜宅男在线永远免费观看网 | xxxwww在线播放|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 草草视频在线观看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