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釀酒文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飲酒是中國古老的飲食風俗,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寄托。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到漢代飲酒之風盛行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
我國的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尊、高腳杯、小壺等陶器都是用來釀酒和飲酒的。西周時設有“酒正”、“酒人”掌管有關釀酒和酒令,釀造“五齊三酒”以供天子祭祀。到了漢代釀酒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飲酒之風”盛行形成漢代獨特的酒文化。
漢代飲酒風氣盛行。飲酒大量被認為是豪爽的行為,蓋寬饒赴宴遲到主人責備他來晚了。蓋寬饒曰:“無多酌我。我乃酒狂?!惫馕涞蹠r的馬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經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釀酒業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國家對其實行官營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當時酒是必需品,實行官營后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因而后來的統治者改變了官營的政策。王莽時罷酒酤詔曰:“夫鹽,食肴之將;酒嘉會之好;鐵田農之本。名山大澤,饒衍之藏,此非編戶齊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边@就放松了國家對酒類等專營,有利于釀酒業的發展。
當時的酒的種類眾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河北滿城的劉勝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題字的陶缸,說明了酒的種類很多。漢景帝時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這里的醴就是一種米酒。
當時的貴族和官僚將飲酒成為“嘉會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極殿大宴群臣,“雜會萬人以上”場面極為壯觀。太極殿前有銅鑄的龍形鑄酒器,可容四十斛酒。當時朝廷對飲酒禮儀非常重視,高祖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婚喪嫁娶,送禮待客,節日聚會是暢飲的大好時機。孝宣帝五鳳二年秋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兩千石或擅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賀招。由是廢鄉黨,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勿行苛政。”充分說明了酒在當時的重要性。
在漢代酒還用作實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后下詔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酒,酺五日?!贬T五日的意思是聚飲酒五日,按照漢代律法規定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這是國家對百姓的一種賞賜。孝文帝元年三月詔曰:“年十八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賜帛絮”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賜天下人爵各一級,孝者二級,女子百戶牛酒。百戶牛酒是對女性戶主家庭的賞賜,標準是每百戶賜一頭牛,十石酒,每戶合百錢左右。
酒還用來犒賞軍士,劉邦當年進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秦民大喜,爭持羊酒食獻享軍士”。武帝初置四郡保邊塞,兩千石治之,咸以兵馬為務酒禮之會,上下通焉,吏民通焉。臧宮率兵屯駐駱越。越人“其渠帥乃奉牛酒以勞軍營。”爰央為司馬“乃悉以其裝買二石醇醪會士卒飲。” 轉貼于
漢代還有鄉飲的儀式,鄉飲是古代的一種宴飲風俗,起源于上古時代氏族集體活動,周代鄉人因時而聚會,是在舉行射禮前的宴飲儀式。儀式嚴格區分長幼尊卑,升降拜答都有規定。這種聚會有舉薦賢士以獻王室的意義所以一般選擇吉日舉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鄉飲酒禮”。每年三月學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時也要舉行盛大的酒會?!懊鞯塾榔蕉耆驴?、縣、道行鄉飲酒于學校皆祀圣師周公、孔子?!碑敃r的鄉飲儀式非常受重視,伏湛為光武時的大司徒“以為禮樂政化之首顛沛猶不可違。是歲奉行鄉飲酒禮,遂施行之?!?/p>
按照漢代的禮俗當別人進酒時,不讓倒滿或者一飲而盡,通常認為是對進酒人的不尊重。灌夫與田蚡有矛盾,灌夫給他倒酒時被田蚡拒絕了,灌夫因此罵座。
當時男女宴飲時可以雜坐,劉邦回故鄉當地的男女一起在宴會上“日樂飲極歡”。西漢時供人宴飲的酒店叫做“壚”雇傭干活的店員叫“保傭”當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在臨邛開了一家酒店。“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車騎,買酒店,乃令文君當壚。”
按照當時宴飲的禮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規模宴飲還分堂上堂下以區分貴賤,呂公當年宴飲“進不滿千錢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禮儀制度的嚴格。
酒在漢代用做醫療用途,酒有“百藥之長”的稱號。當時有酒、茉莉花酒等藥酒。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養生方》和《雜療方》中記載了利用藥物配合治療的藥酒的方劑。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記載。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6.
關鍵詞:沱牌酒,國際化,現狀,SWOT分析
1.沱牌酒業的現狀
沱牌酒業現已具備年產銷沱牌系列酒20萬噸的生產能力,是中國最大的白酒制造企業之一。并形成了高、中、低檔兼有,高、中、低度結合的產品結構新格局,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并正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沱牌曲酒是中國低端白酒強勢第一品牌。從1997年至今銷量連續9年入圍全國白酒品牌前十強。由于稅收的影響和中高端產品銷量的規模性缺失,其與中國傳統名優白酒品牌相比處于絕對劣勢。其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而五糧液卻是49%,茅臺更高達71%。論文參考。沱牌酒80%集中于西南,中原,華北以及東北市場,70%銷售來自于中低檔產品這兩個現實對沱牌酒業尋找新的市場,整合市場營銷策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SWOT分析
2.1. 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分析分析
沱牌酒業地處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氣候濕潤,環境優雅,青山綠水,具有釀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沱牌酒業擁有中國首個國家釀酒工業生態園,將生態概念植根于品牌中。
企業技術先進,改進并應用了隔排雙輪底工藝,應用了加泥發酵及夾泥發酵工藝、回雙輪底糟發酵工藝、糟醅翻酵工藝等特殊工藝,其濃香型曲酒生產技術不斷完善。 沱牌酒業借力川酒整體優勢,“六朵金花”其心協力,團結互助,共同攻克中國白酒業共性的核心問題,技術優勢明顯。
基酒儲備優勢巨大,但卻占用了巨大的資金金額。公司司近兩年銷售收入在8億元左右,而存貨卻高達11個億,遠遠高于同行業水平。公司銷售面臨困難,銷售目標過高,激勵效果不明顯。
2.2.沱牌酒業推行國際化戰略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釀酒行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和市場萎縮的雙重壓力。而壓力正是轉型的機遇。沱牌酒業以責任為重,搶抓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增添動力。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增加了沱牌就出口的機遇。世界文化也不斷交融,中國的白酒文化被廣泛接受并受到重視。
但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和運輸成本的增加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壓力,進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降低。論文參考。國內白酒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與行業龍頭企業在經營實力、品牌競爭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外國酒業公司的行業滲透都將將影響向海外擴張的步伐。銷售數據明顯顯示,沱牌酒業短期走勢過強,補跌壓力大。
3.沱牌酒業國際化的策略
3.1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準確。
對產品定位的計劃和實施以市場定位為基礎,受市場定位指導。具體地說,就是要在目標顧客的心目中為產品創造一定的特色,賦予一定的形象,以適應顧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在進行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之前首先要做好國際市場調研。沱牌酒業應更多地以國際化的思維尋求改進國內生產工藝的技術,從而使中國白酒口感更適合國外消費者,在達到口感認同的過程中提高沱牌酒的知名度。在國際市場上,沱牌酒業的沱牌曲酒可繼續實行滲透定價策略,走低端市場。亦可尋求適當的營銷策略使舍得品牌得以重新塑造,從而將其再次打入高端市場,取得預期目標。
3.2重視消費文化的營建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要形成國際品牌,應以文化輸出為前提。在不通的國家中加入不通的元素與中國元素緊密結合。即在文化的整合過程中做到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深刻發掘白酒蘊含的文化精髓,然后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傳播。在文化營銷方面,沱牌酒業應在企業的品牌中融入中國元素,利用四川省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發揮其優勢。射洪縣亦為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故里,具有一定的歷史名人效應。沱牌酒業亦可利用中華侏羅紀公園和遂寧死海等旅游圣地,制造營銷事件,宣傳推廣旗下品牌。
3.3 促進品牌國際化,提升品牌附加價值
現代意義的品牌是指消費這對產品的全部體驗。在產品同質化的時代,產品的物理屬性差別并不大,品牌能給人以心理暗示,注重消費者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品牌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打開商品銷路、占領市場的重要競爭手段。在品牌國際化的過程中,應關注品牌的翻譯和情感定位,以全球化的思維重視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打入國際市場。
3.3 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建設營銷渠道
資源的稀缺性要求企業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高水平地運用國際市場的資本、人才等經濟資源。尤其是在企業初始進入某一海外市場,尚不具備順利運作的條件時,建立戰略聯盟將很有必要。企業可與國際巨頭聯姻,借助國際巨頭銷售渠道,建立企業聯誼會制度以相互傳遞經濟信息。加快企業海外子公司銷售當地化,資本當地化,管理當地化,研究與開發當地化的進程,有助于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國際化經營。論文參考。
4.結論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沱牌酒業選擇國際化戰略無疑是順從了經濟趨勢。沱牌酒業想要弄潮于經濟之海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沱牌酒業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做好企業短期和長期規劃,逐步實現沱牌酒國際化,為中國白酒國際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1.張寧馨,利用中國元素打造強勢品牌,《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年2月號上(總第362期)
2.楊柳,白酒產業的路徑選擇,《釀酒科技》,2009年第2期(總第176期)
3. 李家明、莊福明、馬朝輝、郎勇金、鄧福兵,多種工藝在沱牌酒生產中的應用,《釀酒科技》,2009年第5期(總第197期)
4.張家清、劉杜若,中國白酒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商場現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總第53期)
論文摘 要:面對全球競爭的加劇,我國行業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定地位,必須選擇合適的路徑,進行技術創新。然而不同行業具有各自的特色,技術創新路徑的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從行業特色入手,基于前人的研究,對影響行業技術創新路徑選擇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以酒行業技術創新路徑的選擇加以論證。
經濟全球化使國內行業競爭擴展到國際市場,面對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國行業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定地位,就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尋找合適的路徑,提升技術能力,進行技術創新。
1 行業技術創新路徑概念界定
技術創新路徑就是創新主體通過掌握自身的知識分布,判斷對內源知識和外源知識的需求,選擇正確的組合方式,并在選擇后對創新進行管理。行業技術創新路徑的研究是從行業的角度,從相對宏觀的視角,基于行業的特色,分析行業現況,挖掘、尋找內源知識和外源知識,并對其進行有效組合管理。
關于技術創新路徑選擇國內外有很多研究。魏江認為不同企業可采用三種不同的創新途徑:“技術引進”途徑、“完全自主創新”途徑、“技術合作”途徑。韓輝認為中小企業要結合自身技術創新的因素,合理定位,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路徑。翁華強等,針對我國創新戰略中的失誤,對其中的創新路徑選擇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上大都以企業為研究對象,而本文借鑒上述思想從行業角度,選擇適合行業初始條件和長遠利益的技術創新路徑。國外多西從技術軌道角度對企業、產業和國家的技術創新路徑進行了研究。凱斯•帕維特等學者分析了不同行業技術變革來源和方向的差異并對不同行業的創新路徑做出了客觀的定位。本文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影響我國行業技術創新路徑選擇的因素,并對酒行業技術創新路徑進行選擇。
2 影響行業技術創新路徑選擇的因素
我國國內的各種類型的技術創新路徑,以我國特有的國情為背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行業可根據自身的性質和條件來選擇。影響我國行業技術創新路徑選擇的因素分為行業內部因素和行業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行業目標、行業內企業家精神、行業的技術創新資源、行業文化、市場實現、行業的市場進入壁壘、市場結構和技術發展水平等,而外部因素包括市場需求、國家政策、社會服務環境等。對行業而言最為顯著的影響因素為:
行業目標。行業目標包括附加值更大化、持久成長兩個方面。附加值更大化指具有明顯產業鏈分工的行業,如汽車、家用電器等,它們的成品需要許多零部件來完成,從而形成分工明顯的產業鏈,而使最后的集成者獲得最多的附加值。持久成長指行業目標是否可保持可持續性增長。
行業文化。行業文化是指整個行業內呈現出的對技術創新路徑的認可程度。比如黃酒是我們國家的自有品牌,黃酒釀造技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黃酒行業的技術創新就是立足于自有技術,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而葡萄酒本來就是舶來之品,外加歷史原因限制了其發展,現在葡萄酒釀制技術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技術,其創新的固有路徑就是引進吸收再創新。
市場進入壁壘。所謂行業的市場進入壁壘指行業中現有企業對潛在進入企業所具有的優勢地位,進入壁壘的高低表現為新進入企業進入該行業的風險大小。如果行業的市場進入壁壘較低,新進入企業便會選擇創新難度相對小的創新模式進入該市場,同樣我國國內的企業可以采取同樣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進而提高整個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相反,新進入企業適宜通過選擇原始創新模式進行產品技術開發,開辟新的市場。
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它直接決定了行業技術創新路徑的選擇。行業技術發展隨時間的發展而表現出s型的演化規律,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出現和緩慢增長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緩慢增長階段和技術極限階段。不同行業技術發展階段,企業面臨的技術發展平臺是不同的,創新風險也是不同的,選擇的創新路徑也因此而有差異。
3 酒行業技術創新路徑的選擇
3.1 白酒行業
3.1.1 行業特色
我國有著悠久的釀酒文化,白酒也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通過獨特工藝釀制的白酒色、香、味備受各界人士的青睞,尤其是名酒,風格獨特,有著廣闊的國內和國際市場。酒曲是我國在釀酒技術上的重大發明,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復合酶制劑。歐洲人直到19世紀末,才了解到酒曲的作用,將其稱之為淀粉發酵法。白酒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同時白酒的歷史文化氛圍極其濃郁。白酒按香型可以分為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在目前市場上,每種香型的白酒都有其傳統的標志性的品牌。
3.1.2 技術創新路徑——品類創新
白酒行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技術相對成熟。曾有日本學者提出,酒曲一旦離開其原有的地理環境,便無法釀造出原來品質的白酒,這證明了白酒技術的不可模仿性。我國大力扶植白酒行業,在資源投入上是毫不吝嗇的,在國家政策上也是開放的。外加上白酒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度,所以白酒行業的創新是很有必要的。白酒對歷史文化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尤其是高檔酒,而歷史是不可創造的,同時其釀造技術具有很強的地理依賴性,這導致白酒行業的創新必須充分挖掘自我成分,側重于選擇自主創新路徑。傅家驥在《技術創新學》一書中歸納出了自主
創新的三個特點:技術突破的內生性;知識與能力支持的內在性;技術與市場的率先性。而在白酒行業進行自主創新最簡單的路徑便是品類創新,這也是市場所證明了的,比如保健酒的發展。
保健酒的代表—勁酒,從一個區域品牌脫穎而出,發展成為行業領導品牌。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公布數據說明,勁酒的認知度以及提及率在全國保健酒品牌中長期占據著第一的位置。勁酒依托“本草養生”文化,將傳統本草創新與現代釀造科技相結合,創新保健酒品類并異軍突起。勁酒制定了以“健康飲酒”為核心的整合營銷模式。一句“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的口號,從消費者健康的立場來審視飲酒文化,體現了人情味,并抓住了人們對健康的訴求。勁酒所推崇的健康飲酒養生理念,豐富了中國的飲酒文化,提升了自身品牌的美譽度。同時勁酒也使保健酒從原來的白酒行業中脫穎而出,帶動了一個行業的興起。
3.2 啤酒行業
3.2.1 行業特色
啤酒在世界上歷史悠久,而我國在1903年才由德國釀造師在青島建立了第一家現代化啤酒廠。此后,1915年才在北京出現第一家由中國人出資建立的啤酒廠。我國啤酒工業起步較晚,卻發展迅速,至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啤酒生產大國。我國啤酒廠數量很大,但設備、規模參差不齊。最近幾年啤酒行業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向著規?;⑿б婊l展。
3.2.2 技術創新路徑——合并
從如上啤酒行業特色分析中可以看到啤酒的生產技術也相對成熟,而且生產方式趨于標準化,所以在啤酒行業要想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比較困難。而目前我國啤酒行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國啤酒廠品牌雜亂,不具有規模優勢。所以我國啤酒行業可以從組織創新的角度來尋找創新路徑,采取企業合并的方式,通過多個企業組織制度上的聯合創新,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事實上我國啤酒行業通過兼并尋求技術創新的案例已經為數不少。青島啤酒集團耗資約4億元完成對分散于國內各地的8家啤酒廠的收購,其中對上海嘉士伯75%股權的收購,以及對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在“五星”62.46%的股權和在“三環”54%的股權的收購,使青島啤酒集團的生產能力達到180萬噸,同時也為青島啤酒贏得了全國市場上的“啤老大”的稱號。自2003年以來,中國啤酒市場上并購事件不斷涌現:世界第三大啤酒釀造商比利時英特布魯收購浙江開開集團旗下啤酒業務70%的股權,丹麥啤酒集團嘉士伯收購云南大理啤酒,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團sabmiller收購哈爾濱啤酒等。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我國啤酒行業通過兼并實現組織創新,擴大自身規模,搶占國際市場,這一發展趨勢是符合世界趨勢的。
參考文獻
[1]魏江.企業購并戰略新思維.基于核心能力的企業購并和整合管理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韓輝.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遼寧經濟,2005,(9):60-61.
[3]翁華強,郭鳳典,管名.中國汽車業自主創新路徑之探討[j].特區經濟,2004,(12):243-244.
雖然在法國學習葡萄酒專業僅僅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但在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葡萄酒大國的學習經歷,使我在葡萄酒人才培養上有著很深的感受,法國葡萄酒教育在很多方面都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
一、學校申請
首先,在法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與葡萄酒相關的學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公立綜合類大學,另一類是高等專業學院,后者又分為工程師學院(?cole d’Ingénieur)和商學院(?cole de Commerce)。
公立綜合類大學通常更偏向理論和技術,葡萄酒技術科研機構多設于此;并且基本都為崇尚全民教育的公立機構,不收學費,每年只有幾千人民幣的注冊費,從開銷上來講,就相當于中國大學一年的學費。經濟成本往往是許多留學生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公立院校是許多留學生的首選。我當時上的就是公立院校。
但是,公立院校通常為法語授課,所以,在申請學校時通常要求申請者具備一定的法語成績,甚至還會有面試。如果你申請的是研究生專業,則要求必須跟本科專業對口――也就是說,如果研究生想學葡萄酒專業,那么本科一定是學葡萄酒專業。我是本科畢業后到法國的,一到那邊就開始申請研究生專業,總共申請了十幾所學校,總共被四五所學校錄取,所以專業對口是很容易申請的。當然,如果申請的是葡萄酒本科專業,就沒有特別的門檻了。
二、課程設置
法國的葡萄酒文化歷史悠久,相關法律法規十分健全,教育體系也比較完善,所以,公立院校葡萄酒專業會有更細致的方向劃分。簡單來說,分為兩大主要方向:種植釀造類和市場貿易類。學習者選擇的專業方向決定了其將來的從業方向。就是說,如果學種植釀造類,將來在法國就業,一般就是從事種植、釀造技術方向或者搞科研等;如果學市場貿易類,將來就主要從事品牌推廣、國際貿易、銷售、服務等。所以在申請專業時,要對自己的職業方向有所規劃。當時錄取我的四五所院校中,種植釀造類和市場貿易類的專業都有,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我選擇了市場貿易類方向。我當時就讀的是阿維尼翁大學(Université d’Avignon)的國際葡萄酒商品化專業(Commercial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Vins)。
從課程來看,葡萄酒專業通常沒有教材,復習考試時全憑筆記。剛入學時,涉及到大量的法語專業詞匯,難度很大,語言方面還是需要一個適應階段。另外,課程量也不小,上課時間經常從上午8點持續到晚上8點。葡萄酒專業與其他的專業不太一樣,需要大量的實踐。所以,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我們還有品嘗課和酒莊實踐課。品嘗課就是學習各種品嘗技巧,品嘗不同風格的葡萄酒并進行對比。酒莊實踐課都是去酒莊實地學習參觀,了解葡萄酒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但大多以參觀學校所在產區的酒莊為主,品酒也有一定局限性,通常也以本產區為主。
法國大學非常注重實習,公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兩年,每年都要實習4~6個月,學校會有部分推薦實習的名額,但是更多時候都是學生自己去找實習機會。我的兩個實習都在酒莊里:第一個實習在一個小酒莊做國際貿易,主要工作是幫酒莊開拓中國市場,找一些中國的進口商;第二個是在一個非常知名的大酒莊做酒窖零售,主要工作是給客人品酒、講解、銷售。
總的來說,公立院校寬進嚴出――入學注冊并不算太難,但在規定學制內畢業卻不容易。相對于市場貿易類專業,種植釀造類專業的學習難度會更大。在我看來,最大的難度就是專業術語的記憶,因為會涉及許多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專有名詞,包括很多化學、生物詞匯。教師中有很多在葡萄種植或釀造領域做專項研究的教授,有些教授出題非常難,學生留級和重修是普遍現象。著名的法國國家釀酒師文憑(Dipl?hme Nationald’ ?Wnologue,DNO)即屬此類。
DNO可以說是種植釀造方向最難獲得的文憑之一了。根據詞源來說,“?Xnologue”代表著“掌握葡萄酒科學的專業人士”,一般被稱為釀酒師。“?Xnologue”是法語詞匯,不能完全等同于英文中的“winemaker”,前者有著更為廣義寬泛的意義:專業人士,全權負責葡萄汁、半成品、衍生產品及產品的設計,實現產品的數據分析和工藝的設計及改進。很多酒莊的莊主、釀酒師都是學習DNO。
三、文憑類型
DNO培養的是生產方面的高級管理人員,擅長葡萄酒及其副產品的工藝處理及實驗分析,主要學習葡萄種植、葡萄酒工藝學、葡萄酒感官分析、高級品嘗、葡萄酒法律法規及葡萄酒經濟學、管理學、市場學、葡萄園產品、外語等。學習通常要經過2年時間,第一年包括3周的采摘實習,第二年包括4~8個月的實踐實習。DNO將來的職業方向有:葡萄酒企業、酒商、商會、釀酒實驗室,顧問審查中心、顧問組織(農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組織、技術研究院、國家行政管理機構、教育及研究機構、釀酒工業產品的研發與服務(如商業、零售、技術支持等)。
在法國,僅有為數不多的幾所教學機構能夠提供授予DNO的高等教育項目,其中以波爾多二大葡萄酒學院(Université Bordeaux-II Segalen Facultéd’Oenologie)和勃艮第大學葡萄酒學院(Institut de la vigne et du vin Jules Guyot)最為著名,@兩所學校是法國葡萄酒教育領域的“泰山北斗”;除此以外,還有蘭斯大學(Université de Reims Champagne-Ardenne)、蒙彼利埃一大(Université Montpellier I)、蒙彼利埃高等農學院(SupAgro Montpellier)、圖盧茲高等農學院(?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Agronomique de Toulouse)、圖盧茲三大(Toulouse III-Paul Sabatier)。 除了DNO,還有葡萄種植和釀造工程師文憑(Ingénieur de la Filièreviti-vinicole),著名的院校有敘茲拉魯斯葡萄酒大學(Université du vin de Suze La Rousse);農業工程師種植釀造文憑(Ingénieuragricole option viti-oeno),由著名的羅納-阿爾卑斯農業與食品高等研究院(InstitutSupérieurd’Agriculture et d’Agro-alimentaire de Rh?hne-Alpes)提供。
這幾種技術類文憑都相當于碩士學位(Bac+5)或以上的文憑,通常都需要學生擁有生物化學或農學、植物學相關的本科教育背景,所以葡萄酒“小白”們基本就不用考慮這些文憑了。
四、葡萄酒類商學院
與公立學校不同的是商學院這樣的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cole),后者是法國特有的教育體制,在其他國家并無對應,被法國人稱為“精英學校”。精英學校崇尚的是精英和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學生所學課程和實際工作聯系緊密,通常都強制要求完成一定時間的實習才能畢業。比如,葡萄酒類的商學院一般會安排很多的葡萄酒產區參觀活動,讓學生熟悉產品。既然是精英教育,又要參觀各種產區,學費價格自然偏貴――葡萄酒商學院的學費通常是十萬人民幣起,而且價格一直在上升。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就不建議選擇這類學校。
商學院雖然錄取要求嚴格,要通過遞交申請材料、英語和法語語言水平考試、面試等環節,但對于學生本科所學專業不像公立學校那么嚴格。就是說,如果學生本科學的不是葡萄酒專業,但是跟商科有關,就有可能被錄取。
商科類院校將來的就業方向也大多從商,即從事酒莊或酒窖管理、葡萄酒講授、葡萄酒國際貿易、葡萄酒市場營銷、侍酒師等職業。法國最著名的葡萄酒商學院項目大多分布在法國著名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勃艮第和香檳地區。
以勃艮第的第戎高商為例,學制一年半,法語教學,入學時間在葡萄收獲和初釀結束的11月初,次年5月底結束學習,然后開始為期最短四個月的實習或工作,第三年年初論文答辯,春季頒發文憑。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安排非常緊張,周一至周五從早到晚都有課程,沒有空檔;此外,還包括五個星期的學習旅行,會參觀法國和意大利或西班牙(兩國產區每年輪換)的主要葡萄產區。
課程內容涵蓋葡萄酒世界的方方面面,每門課程皆是領域專家教學:釀造方面和第戎大學釀酒學院合作,教師是和第戎釀酒師一樣的學術派,教授葡萄園種植、葡萄酒釀造、生產效率管理、釀酒微生物等課程。學生在第一學期集中學習生產,圣誕節假期后開始考試。這些教師出題大多非常難,涉及很多細節,及格不易。
第戎高商在葡萄酒產區和品酒知識方面也是細分為幾門課程:一門是在大學實驗室里進行的感官分析,這是品酒的基礎經典課程,包括對味覺和嗅覺的基礎訓練;一門是為期兩學期的品酒課,學生一學期下來品酒良多,期末考試是盲品若干酒;另有一門國際上流行的教授葡萄酒和烈酒產區知識的品酒師課程,英語授課,期末結束后全班直接參加英國葡萄酒與烈酒基金會(the 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WSET)高級(三級)考試。第三門課也是現在國內葡萄酒教育機構中開設最多的一門課程,叫做品酒師認證課程,由英國研發,教授全世界葡萄酒與烈酒的理論及品鑒知識,也是現在國內葡萄酒行業從業者人手必備的行業“敲門磚”。
以市場貿易類專業方向為例,很多教師都擁有豐富的營銷經驗或教育經驗,他們中有國際貿易操作的專家,亦或是酒莊莊主、商業主管、品牌大使,或者世界知名侍酒師等,讓學生們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考試也會更加接地氣,通常會考到產區地圖,要求寫出小產區名稱,甚至酒名。跟公立學校一樣的是,第戎高商平時也沒有教材和講義,都要靠自己在上課時記筆記和參觀產區時記產區名、酒名和品酒筆記。
五、國內葡萄酒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