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稅法的分類范文

稅法的分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稅法的分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稅法的分類

第1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氯酚廢水 危害 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2-285-1

1氯酚類化合物的來源及其毒性

氯酚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工業原料,被廣泛應用于溶劑、染料、防腐劑、除草劑、殺蟲和殺菌劑等的生產中;加氯的水體、氯化芳烴的泄漏和含氯有機物的焚燒等也會產生氯酚。目前,氯酚類化合物對環境的污染主要來源于木材防腐劑(例如五氯苯酚)、工業廢水(例如紙漿漂白廢水)、事故性泄漏及有機物的燃燒釋放物等。

2微生物對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機制

2.1氧化脫氯機制

由于氯原子對苯環上的電子產生強烈吸引,使苯環上電子云密度大大降低而成為一個疏電子環,因而氯代酚類化合物較難發生親電反應,氧化過程難度增加,取代氯原子越多,環上的電子云密度就越低,越難以被氧化降解。

2.2還原脫氯機制

還原脫氯是指氯代酚類化合物在得到電子的同時去掉一個氯取代基并且釋放出一個氯離子的過程。還原脫氯主要發生在厭氧條件或缺氧條件。由于氯原子強烈的吸電子性,使苯環上電子云密度降低,在好氧條件下,氧化酶很難從苯環上獲取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而且氯原子取代個數越多,苯環上的電子云密度就越低,氧化就越困難。

2.3共代謝降解機制

在有關氯代酚類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相關研究中也有不少關于共代謝的報道。研究發現,生長在酚或甲苯上的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fida P1)產生的一種加氧酶能夠將幾種一氯代酚和二氯代酚單輕基轉化成氯鄰二酚,羥基化的化合物在純培養中不能被繼續降解,但在混合培養中很容易被其他細菌轉化[1]。

3氯酚類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

3.1生物法處理

生物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含酚廢水處理技術。它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使廢水中的酚類物質被降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2]。經研究發現固定化微生物作為新型載體的好氧流化床處理含氯酚廢水,它具有高效型和高度的穩定性,能有效地抵抗進水水質的變化及水力負荷的沖擊,其降解4-CP的平均速率要高于原先未固定化的懸浮微生物;氣體流量在0.1~0.2m3/h時4-CP降解效果較好,但是隨著氣量的加大,懸浮污泥量也加大[3];隨著停留時間延長,4-CP的降解率提高,但懸浮污泥量也隨之增大。

3.2 O3/H2O2 高級氧化法

研究表明,O3/H2O2 高級氧化過程能有效氧化難生物降解含氯酚的有機廢水,隨著溶液pH增加,氧化反應速率增大。在酸性條件下(pH=2.514),氧化反應的可能機理是直接臭氧氧化與自由基氧化機制;在堿性時(pH=8),O3的自分解以及O3與H2O2聯用后協同作用產生更多的OH?自由基[4],氧化反應是自由基機制,氧化反應速率明顯加快。3種氯酚同分異構體的O3/H2O2 氧化降解級數不完全相同,在酸性時,鄰位和間位氯酚的反應總級數是115,對位氯酚是215[5]。

3.3微生物燃料電池協同處理技術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特殊的燃料電池,它以微生物作為催化劑,直接將燃料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研究表明,MFC不僅可以利用乙酸鹽等物質作為燃料持續穩定地產生電流,也可利用各種有機污染物為燃料。當陽極室利用厭氧污泥接種,采用有機污染物為燃料時,電池就能在發電的同時降解污染物,達到經濟和環境的雙贏,這為有機廢水的資源化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Miyazaki A.,Amano t,Saito H.,et a1.Acute toxicity ofchlorophenols to earthwormsusing a simple paper contact method and comparison with toxicities to fresh water,organisms.Chemosphere.2002,47:65-69.

[2]Pruden A.,Sedran M.,et a1.Biodegradation of MTBE and BTEX in a aerobic

fludized bed reactor.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47:123-128.

[3]康從寶,劉巧.白腐菌產漆酶的分離純化及部分酶學性質[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2,18(5):638-682.

第2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摘要:本文以江蘇省13個省市為研究對象,構建7個指標描述各省市的經濟綜合實力,運用系統聚類法,將江蘇省13個省市的綜合經濟實力進行聚類分析,進而提出了江蘇各省市經濟綜合實力的不平衡發展現狀,為江蘇省經濟綜合實力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江蘇省;綜合經濟實力;系統聚類分析

1、前言

江蘇省作為東部沿海地區發達省份之一,2013年江蘇省GDP達到59161.75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二,全省人均GDP為74699.36元,高于全國水平。但是江蘇省南北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一個地區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協調好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客觀、公平和科學的評價江蘇省各市的經濟綜合實力成為迫切的問題。

2、地區綜合實力和系統聚類分析

2.1地區綜合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江蘇省各市之間的經濟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地區經濟綜合實力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

2.2系統聚類分析

系統聚類分析是聚類分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系統聚類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將各樣品個作為一類,并計算他們兩兩之間的分類統計量;其次按類間距離度量準則將兩類合并成為新類,并計算新類與其他類的距離;最后再按類間距離度量準則合并類。這個并類過程可以用譜系聚類圖清楚地表達出來。

3、江蘇省經濟綜合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及數據搜集

3.1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數據搜集和實證分析的需要,依據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并力求較完善地、全面地和真實地反映各市的經濟實力。本文選取了反映江蘇省各市地區經濟實力的7項統計指標,并構成指標體系,具體如下:1、地區國內生產總值X1(億元);2、工業總產值X2(億元);3、第三產業值X3(億元);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X4(億元);5、固定資產投資X5(億元);6、對外貿易X6(億元);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7(億元)。

3.2樣本及數據來源

江蘇省位于中國國東部,地居長江、淮海下游,北接山東,南連上海和浙江,西鄰安徽,東濱黃海。在習慣上按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為蘇南和蘇北,其區域主要劃分為13個省市。表1給出了江蘇省內13個省轄市2012年的7項主要經濟指標數據。

4、江蘇省各市經濟綜合實力的系統聚類分析

4.1聚類分析

本文運用SPSS16.0對以上指標進行分析。

11-揚州;12-鎮江;13-泰州;14-宿遷

上圖給出了聚類分析樹狀圖,直觀地顯示了樣品逐步合并的過程。13個省市分為4類:

第一類:蘇州: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經濟指標都較高,該類城市經濟實力強,產業結構合理,是江蘇省經濟實力最強的一類。

第二類:南京、無錫。該類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但是人均水平及綜合實力居中。

第三類:徐州、常州、南通:該類城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但人均經濟、生活指標較高,綜合經濟實力居中,經濟發展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四類:鎮江、泰州、鹽城、揚州、連云港、宿遷、淮安:該類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均經濟、生活指標都比較低,經濟實力較弱。

5.結論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比較明顯,這既是江蘇省經濟發展的制約,又是江蘇省經濟整合、協調發展的機遇。改革開放以來,南北經濟發展差異日益明顯。蘇中、蘇北的緩慢發展已成為江蘇省經濟新跨越的障礙。蘇南發展得更快更好,可以進一步帶動蘇中、蘇北的發展;而蘇中、蘇北作為蘇南的延伸地帶發展過慢,也會影響蘇南的發展。因此要通過資源在南北間的優化配置,達到南北協調發展,才能保證江蘇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第3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 層次聚類分析 物流業 地區比較

一、引言

在國際上,物流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我國在20世界80年代初開始發展物流業,在全球經濟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我國物流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物流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形成,第三方物流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物流管理體制落后,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都成為阻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問題,而且由于各地區在地理位置、發展水平、地區政策上都不盡相同,這也導致了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不均衡狀態,因此,對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尤其是各地區的發展水平進行詳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實證分析

1.數據說明及來源

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是對物流業現狀的一種靜態描述,在描述現狀時我們一般從規模和效益兩個方面進行。同時,由于物流業的特殊性,單從產出來說明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物流業的就業予以說明。因此,對于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可以通過有關產出、就業方面的規模和效益指標來反映。

在規模方面,我們選用物流業增加值、物流業從業人數和固定資產投資三個指標來反映物流業的產出規模和就業規模。在效益方面,由于統計資料的限制,我們使用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這兩個實務量指標來反映物流業的效率。

以上所有指標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原始數據或換算得到。

2.模型選擇

層次聚類分析是一種多元數理統計方法。它并沒有事先設定樣本分類的標準,而是通過對樣本和變量數據的不同特征指標值進行差異程度計算,根據變量或樣本間不同的差異程度大小重新結合分類,產生一個更有效的類。其優點在于可以對分類變量進行聚類,提供的距離測量方法和結果表示方法也非常豐富。

3.結果解釋

本文運用SPSS軟件進行計算,通過多次聚類可以得出譜系圖(Dendrogram)。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就不再逐步進行了,只給出最后結果。在譜系圖中,聚類的全過程可以直觀的表現出來,它把類間的最大距離算做相對距離為25,其余的距離均換算成與之相比的相對距離大小。

4.結果的驗證和進一步說明

以上是層次聚類分析產生的結果,但是我們發現通過上述分析還是很難確定如何將這31個省市分類,為了確定分類的個數,我們需要對聚類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在確定分類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進行“等分”,將31個省份分為四類相對合適,這個時候最大的類別和特點突出的類別都劃分較為明確,適合進一步的分析。

在確定各類別說之后,我們要進一步檢驗各個類別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及各個類別具有怎么樣的特征。從表1中可以看出,各個類別之間在各變量上都是有顯著差異的,且這種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三、結論

綜合以上的分析,將31個省市按照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差異情況可以分為4類,并且可以得出各個類別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1類:構成我國物流業的基礎結構。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云南、山西等15個城市。這些省市基本都處于我國承接地區,很好的將物流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銜接起來。雖然各項指標都不是很高,但是卻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第2類:我國物流業對外貿易的代表。包括天津、上海兩個城市。這個兩個城市是我國主要的港口類城市,每天吞吐大量貨物,雖然各項指標不是很高,但是貨物周轉量卻是其他省市所無法匹敵的,尤其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對外貿易是比不可少的,也凸現了這兩個港口城市的重要性。

第3類:構成我國物流業的核心。包括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廣東等7個省市。這些省市有些地處我國物流發展的中心地帶,有些是重要的貨物供給地,所以造就了這些省市及其發達的物流業,這對當地GDP的增長和人員就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4類:我國物流業的欠發達省市,包括海南、貴州、、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7個省市。這些省市基本都地處我國的偏遠地區,不能成為物流的中轉站,所以物流業無法迅速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利用各省市的優勢產業,發掘更多的對外交易渠道,爭取為該省的物流業發展進一步拓寬渠道。

參考文獻:

[1]張文彤: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趙 靜:試析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經濟問題探索,2006(12)

[3]趙 亮 陶: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對策研究.當代經濟,2006(8)

第4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目前國內外對常規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殘留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譜法、免疫分析法等等。但這幾種分析方法各有利弊,都仍需改進和研究。色譜法和免疫分析法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優點,但其儀器價格昂貴,開發難度大,且只適用于單一化合物或結構相似的化合物,應用具有局限性。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優點是簡便快捷,設備簡單便宜,但靈敏度和精確度都較低,因此我們針對此方法,參考了硫化二鈉顯色以測定丙烯菊酯等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殘留量和將樣品用石油醚提取后加85%磷酸和醋酸乙酯(4:1)加熱顯色測定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殘留量等論文,開發出了一種能夠簡單快速準確檢測食品中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殘留量的速測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儀器和試劑

YN-CLVI農藥殘留檢測儀(河南農大迅捷測試技術有限公司)、KQ2200E型超聲波振蕩器(昆山市超聲波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水浴槽(YN-CLVI農藥殘留檢測儀配帶)。 硫化鈉、硫酸鈉、氫氧化鉀、硅藻土、四氯化碳、乙醇、石油醚均為分析純;氰戊菊酯貯備液:1000mg/mL石油醚溶解液。

顯色劑:準確稱量5.6g的KOH溶于適量無水乙醇中,加入0.25g的Na2S,用無水乙醇定容至100mL容量瓶,冷藏。

2、樣品前處理

將蔬菜洗凈,用剪刀剪成碎塊,稱取40g樣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60mL丙酮,加入40g無水硫酸鈉脫水,同時加入1g左右活性炭脫色。用保鮮膜封住瓶口,充分搖勻后用超聲波振蕩器振蕩提取20min,拿出三角瓶浸泡在涼水中冷卻至蔬菜與硫酸鈉結晶成塊后,用濾紙過濾溶液于100mL小燒杯中,將燒杯放入60~70℃水浴鍋中加熱,蒸發近干,無溶液存在后冷卻至室溫,然后加入2mL石油醚充分溶解后移至10mL帶塞比色管中封口待測。接下來的檢測步驟按3試驗方法進行操作。

3、試驗方法

移取20mg/mL的菊酯農藥標準溶液1.0mL于10mL比色管中,用石油醚補足2mL。向比色管中加入3mLCCl4溶液,搖勻,再加入3mL顯色劑試劑,蓋蓋,充分搖勻15s。于70℃水浴中加熱3min,至溶液顯橙紅色時取出比色管,加入少量硅藻土沉淀懸浮物,搖勻,靜置10min。溶液過濾于10mL比色管中,以試劑空白為參比,在YN-CLVI農藥殘留檢測儀505nm波長處測吸光度。

二、結果與分析

1、樣品前處理中浸提液的選擇

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是親酯性化合物,用有機溶劑提取比較容易。目前常用的提取菊酯類農藥的溶劑有乙腈、丙酮、丙酮-石油醚、丙酮-正己烷等溶劑。經過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糧谷類樣品用乙腈浸提效果較好,對于水果樣品而言,用丙酮或乙腈浸提效果相近。

2、反應條件的選擇

(1)反應溫度的確定本方法中要使用水浴加熱提高反應溫度促使反應加快進行,分別升高反應溫度到55℃、60℃、70℃、75℃,比較低濃度的線性顯色試驗結果可知,在70℃、75℃都能出現線性顯色,但在75℃反應時線性顯色的重現性較差、結果不穩定,因此選擇最佳水浴溫度為70℃。

(2)反應時間的確定本方法使用水浴加熱會使反應加劇,顯色速度加快,因此必須選取最佳的反應時間。反應時間過短會使顯色不充分,增加反應時間雖可增加顯色強度但精確性降低。經實驗測定當反應時間超過5min會使空白的吸光度大于1,當反應時間為3min時空白的吸光度在0.5~0.7之間,可以正常測定。

(3)測定時間的確定因為有機溶劑顯色有遞變性,使用本方法在經過水浴之后分別取不同時間點測量樣品吸光度值,結果在30~50min內樣品回收率為80%~120%。經過多次試驗,結果都基本相近,由此可知經過水浴之后30~50 min內為最佳檢測時間。為了提高速測時間,在不影響測定結果的前提下,我們將測定點定為30min。

3、方法的線性范圍

分別取20mg/mL的菊酯農藥標準溶液0、0.1、0.5、1.0、1.5、2mL于10mL比色管中,不足2mL的用石油醚補足。按實驗方法進行顯色,繪制菊酯的工作曲線(圖略)。菊酯的質量濃度在0~40mg/8mL的線性范圍內服從比爾定律,其回歸方程為A=0.014C-0.0551(A為吸光度,C為濃度,相關系數r=0.9897),方法檢出限為0.7mg/kg。

第5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氣相色譜法 煤化工 工業廢水 酚類 脂肪酸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進行化學加工生產各類化學品、燃料的產業。限于目前的技術條件,煤化工化學反應耗費水資源仍較大,產生廢水量大、成分復雜、污染物質濃度高,屬于典型的大型有機分子工業廢水。酚類、脂肪酸類分子是煤化工廢水主要污染物質,環境危害較大。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淘汰了一大批生產條件落后、環境危害大的煤炭化工企業,但仍有許多大型煤化工企業因獨特的社會、經濟地位,仍在投產運營,技術升級、設備改造、廢水處理設備建設仍有待時日。此時,加大對煤化工企業的監察力度,注重廢水排放監測非常必要。酚類常采用溴化容量法、直接溴化法測定,但這些方法僅能對酚總含量或揮發酚含量進行測定,并不能準確的表達酚的類型分布,且存在程序復雜、易受其它因素干擾等缺點[1]。本次研究以氣相色譜法測定煤化工廢水中酚類和脂肪酸,評價其應用價值。

一、設計測定方法

1.路徑選擇

選用強極性毛細管,選用HP-FFAP型毛細管柱,采用外標法,同時測定酚類和脂肪酸??紤]到煤化工廢水成分異常復雜,其中不乏粉塵等固體顆粒物質、強酸等腐蝕性物質,可能磨損色譜柱,影響使用壽命甚至是檢測精確度,因此對廢水樣品需進行預處理,通常采用轉移濃縮形成有機相或較純凈的氣相,以排除其它類型相的成分的干擾。目前,常用的預處理方法包括萃取濃縮法、頂空氣相色譜法。本次研究以氣相色譜法測定煤化工廢水中酚類和脂肪酸,該法具有靈敏度高、不易受其它因素影響、檢測速度快等優點。

2.具體方法

2.1色譜條件:①色譜柱,HP-FFAP型毛細管柱;②檢測器,FID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③柱溫:120℃維持2min,后以5℃/min升溫至180℃維持1min,再以1℃/min速度升溫至220℃維持2min;④進樣口溫度,250℃,檢測器溫度250℃;⑤進氣速度,N2維持50ml/min,H2維持30ml/min,Air維持400ml/min;⑥氣體流量,共流,0.6μL[1]。

2.2配置標準溶液并對樣品進行預處理:①以外標法測定樣品酸成分分布,逐級稀釋,配置梯度標準溶液,并編號;②樣品預處理,取水樣100ml(預處理廢水),調節PH值至4,除去固體雜質后,反復洗針。

2.3增加回收率實驗與檢出限實驗。

2.4測定標準曲線,測定回收率、檢出限。

二、結果

1.酚與脂肪酸檢測效率

共檢測出四種脂肪酸、四種酚,保留時間從5.47~18.67min不等,線性范圍限于技術條件差異并不大,脂肪酸類均為0.01~10g/L,酚類均為0.05~10g/L,相關系數均在0.999以上,檢出限度在3~10g之間(見表1)。

2.處理前后廢水脂肪酸與酚類質量濃度

處理前,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苯酚、鄰甲酚、對甲酚、間甲酚含量均遠超正常水平,其中苯酚含量超4000mg/L;處理后各類酚與脂肪酸濃度顯著下降(見表2)。

三、分析

煤化工廢水化學成分復雜,屬于典型的大型有機分子工業廢水,必須經相應的處理達標后才可排放。目前,國家正積極推行“零排放”政策,鑒于部分地區特別是廢水排放量大企業集中區域地下水質量嚴重下降,嚴重威脅居民生命健康,部分地區試行“零容忍”政策,即不允許企業向地表排放廢水,一經發現便責令停產整改,對煤化工這個廢水排放大戶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2]。為貫徹落實這一政策,督促企業改進生產工藝、轉變產業模式,需探索一種快速、經濟、高效、準確的廢水污染物監測方法,以提高監測效率,收集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改進工藝技術的依據。

酚與脂肪酸是煤化工廢水中常見的污染物質,受煤化工工藝技術影響,含量存在較大差異,目前,我國煤化工產業主要最常見的煤氣化爐為魯奇爐,排除廢水中酚濃度約為200~300mg/L,焦化廠焦化廢水PH值約為3.1~3.6[3]。長期應用含酚量高的水,輕則頭暈、重則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甚至可致死亡。煤化工廢水脫酚處理已成為產業必備工藝之一,回收酚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節約企業生產成本,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4]。

本次研究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煤化工廢水中酚類和脂肪酸,結果顯示樣品相關系數均>0.999,提示氣相色譜法測定精確度極高,可滿足實際需要;保留時間在5.47~18.67min不等,提示該法檢驗不易受時間影響,檢驗耗費時間少,適合隨機檢測;檢出限度在3~10g之間,提示廢水中酚與脂肪酸分布存在不均勻現象,需進

行多次檢測,以提高檢測負荷率。

本次研究中,處理前,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苯酚、鄰甲酚、對甲酚、間甲酚含量均遠超正常水平,其中苯酚含量超4000mg/L,提示廢水中污染成分較多,酚回收利用價值較大;處理后,處理后各類酚與脂肪酸濃度顯著下降,提示該廠廢水處理效果較好。

氣相色譜法測定煤化工廢水中酚類和脂肪酸,精確度高、耗費時間短,是一種理想的煤化工廢水酚與脂肪酸檢測技術。

參考文獻:

[1]吳文潁.煤化工含酚廢水萃取劑萃取性能研究[D].山東:青島科技大學,2012:19-23.

[2]思華英.煤氣化工藝技術比較及產生廢水水質分析[J].工藝管理,2013,22(3):231-232.

[3]黃開東,李強,汪炎.煤化工廢水零排放技術及工程應用現狀分析[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2,43(5):1-3.

第6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一)稅制的選擇。在個人所得稅制方面,國際上采用的基本模式有三種,一是分類所得稅制,即將納稅人的所得劃分為若干類別,對于不同類別的所得稅規定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和適用稅率,分項計征所得稅。二是綜合所得稅制,即將納稅人全年的各種所得匯總求和,統一扣除費用后,就其余額按統一的累進稅率計征的基礎上計征所得稅。三是分類綜合所得稅制,又稱混合所得稅制,系分類制和綜合制的一種結合。通常意義上的分類綜合分類所得稅制,即指將收入根據不同的來源進行分類,對某些收入項目分類單獨征收所得稅,而對某些項目進行合并,適用累進稅率征收。采用分類所得稅制,可以對納稅人不同種類的所得區別,而且能夠廣泛采用源泉扣繳法,便于稽征稅款,但是這種稅制無法綜合收入和費用,難以按納稅人全面的稅收負擔能力征稅;采用綜合所得稅制,可以全面考察納稅人所得,能夠較好地體現納稅人的實際稅收負擔水平,與分類所得稅制相比,更具合理性,但是由于這種稅制對納稅申報有很強的依賴性,要真正實施起來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如納稅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納稅意識,建立有健全的稅收征管制度、完備的稅務制度等;采用分類綜合所得稅制能夠區別對待納稅人不同種類的所得,兼顧納稅人全面的支付能力,但對稅收管理仍有較高的要求。

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制屬于分類所得稅制模式,該模式實行稅源扣繳并根據不同所得分別規定了按年、月綜合計算和按次單項計算。人們較普遍地認為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課征制度是導致個人所得稅在調節高收入方面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分類課征不能全面衡量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會造成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人不納稅或少納稅,而所得來源少、收入相對集中的人卻要多納稅的不合理現象,這與“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這一所得課稅奉行的公平準則是相悖的。這種制度設計,一方面容易造成對一些納稅人的不合理征稅;另一方面又會使一些納稅人合法避稅,導致稅源流失。因為在總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分多次或多月取得收入的納稅人可能不必繳稅或少繳稅,導致稅負不公。同時,納稅人可以采用故意減少當月實際所得,在月工資不變的條件下對一次所得改變發放時間或改一次性發放為多次發放等辦法合理合法地避稅。因此,勞務報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通過分散取得、化整為零的方法都可以達到合法避稅的目的。另外,現行個人所得稅制的稅率過雜、檔次過多,不便征管和繳納,并使稅收的社會成本提高。

我國當時選擇實行分類課征制度主要是從便于稅收征管的角度考慮的,因為我國的個人信用制度很不發達,很多個人收入的往來和現金的支付都游離在銀行系統之外,如果實行綜合課征制度的話,在我國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不高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很難控制這個人所得的來源渠道,而分類課征制度則有助于稅務機關對個人所得進行源泉控管。因此,分類課征制度雖然在調節高收入方面遠不及綜合課征制度,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眼下我國還不宜急于實行綜合課征制度,否則即使實行了恐怕也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近期內分類課征制度可能還將是我國個人所得稅所應選擇的基本模式,但也可以考慮選擇構建分類綜合課征的新模式,如果維持前者的話,需要對現行的分類課征制度作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梢钥紤]通過擴大超額累進稅率的應用范圍來增強個人所得稅縱向調節的力度;通過調整費用扣除項目的具體內容來體現個人所得稅負擔的公平。構建分類綜合課征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世界大多數國家走過的道路,它綜合了分類制和綜合制的優點,即能分類源泉扣繳防止偷漏稅,又能綜合全部所得累進課征,等于對所得的課稅加上了“雙保險”,符合量能負擔的要求,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所得稅制度。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如果選擇實行這一制度的話,在完善現行分類制的基礎上應著力強化對總所得的累進征收,因為它是對一定數目的高收入的人征收的。波斯納認為,盡管(累進稅的)“高邊際稅率所產生的尋找偷漏稅方法的激勵也許能解釋許多精巧的漏洞,高收入納稅人利用這些漏洞逃避了本應交付的高累進稅”,但是,“雖然漏洞會破壞累進稅制從富人向窮人進行分配的目的,但它確實減少了前者的實際收入。不僅富人偷漏稅的法律和會計費用減少了他們的實際收入,而且許多逃稅收入所產生的微利也這樣?!薄?〕

(二)稅法構成要素的檢討。1.扣除標準。在所得既定的情況下,要使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符合橫向公平的要求,關鍵是合理地進行稅前費用扣除,費用扣除實質性地最終決定稅制的公平程度。各國在設計費用扣除標準時,一般都遵循如下兩項原則:一是純收益原則,即扣除納稅人為取得收入所必須支付的成本、費用;二是納稅能力原則,即納稅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費用應予扣除。除上述基本扣除外,不少國家還允許特殊扣除,以照顧納稅人的特別開支需求,實現真正對純收益征稅的目的。這些做法正是符合稅收的橫向公平價值觀。而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對扣除標準的設定上,缺乏科學性和公平性,由于我們實行分類所得稅制,各項所得沒有統一的扣除規定,只是分類單項就一個層次進行扣除,不能準確地反映負擔能力的綜合應納稅所得額,不可能對納稅人實際負擔能力作準確的估計;扣除額外充分考慮納稅人享受相同數量所得的能力的差別,如扶養人口多寡;扣除額沒有充分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時應予以重視的問題,稅收公平不僅僅是形式公平。

2.稅率。稅率是稅法構成要素的核心之一,稅率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稅收負擔和征管的難易程度。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在稅率結構上,稅率種類過多,既有比例稅率,又有超額累進稅率,同時還輔之以減征、加成征收,比較復雜;稅率檔次過多,邊際稅率適用不強,尤其是對工資、薪金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稅收實踐表明,高稅率、多檔次的累進結構會使勞動越多、收入越多或投資越多的人稅負越重,而且高稅率會誘發納稅人的逃稅欲望;同時,工資、薪金的勤勞所得與股息、紅利、財產租賃所得等非勤勞所得相比,勤勞所得征稅偏高,引起稅負不公,也有違稅法的公平價值。在采用分類綜合所得稅制度后,可以繼續沿用比例稅率和累進稅率相結合的方式,對分類計稅所得適用比例稅率,對綜合所得則按統一超額累進稅率計征稅款,但是應當減少累進稅率的檔次級數,以4-5級為宜;對于同屬勤勞所得的工資薪金所得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等勞動所得以及勞務報酬所得均采用統一累進稅率征收,以體現“相同性質所得相同待遇”的原則。

3.免征額。從理論上來講,要使個人所得稅在調節社會收入不均、貧富懸殊方面發揮作用,則其征稅對象應是中等收入及以上的自然人,而不能是占社會絕大多數的普通收入階層。許多國家的稅收實踐也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所以,對于我國來說,提高扣除標準,即免征額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而且從實踐看,我國許多地方已經調整了工資薪金的免征額,北京是1000元,上海為1200元,廣州是1260元,深圳為1500元??紤]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方面懸殊很大,若在全國劃定統一標準顯然不妥,可以考慮規定一個幅度,由各地區在此幅度內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免征額。

二、個人所得稅法所體現的法的價值

“法的價值”這一術語的涵義因不同的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第一種使用方式是用“法的價值”來指稱法律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過程中能夠保護和增加哪些價值,這些價值構成了法律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被稱為“目的價值”;第二種使用方式是用“法的價值”來指稱法律所包含的價值評價標準;第三種使用方式是用“法的價值”來指稱法律自身所應當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質和屬性,此種意義上的法的價值可稱之為法的“形式價值”?!皟r值評價標準”意義上的“法的價值”和“形式價值”意義上的“法的價值”,都是以“目的價值”意義上“法的價值”為基礎和原點的,如果離開了“法的目的價值”,無論是“法的價值評價標準”還是“法的形式價值”都不可能具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因為它們都變成“中性”的東西了,根本就沒有了“價值”的意味。本文所稱個人所得稅法的價值,正是在“法的目的價值”這種使用方式上而言的。

稅法追求的核心價值在于公平,其次在于效率,公平是第一位的,公平促進社會和諧,也促進效率發展。個人所得稅法是稅法中最能體現法律精神、法律價值的法,是追求公平的法。效率和公平是一對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社會價值,一方面,以效率為標準配置社會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社會財富總量,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高層次的公平,即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如果把效率絕對化,不考慮公平,就可能導致收入懸殊、兩極分化,造成社會不穩,影響以至于從根本上損害效率。稅收是通過再分配調節初次分配中出現的收入分配不公,稅法作為第二次調節的工具來調節分配,調節的目的是公平,而非效率。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判斷一個良好稅收體系的“第一標準是公平……,第二個重要標準是效率”〔1〕。日本稅法學者金子宏也認為,當不能將兩者(指公平和效率)兼顧起來時,則雖有時優先效率這方面是可能的,但原則上還是要優先公平這一側面的。〔2〕社會物質財富的公平分配,是人類社會不斷追求的理想。通過法律確認稅收公平,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干預經濟生活的體現。

一般認為,稅收公平“是指不同納稅人之間稅收負擔程度的比較:納稅人條件相同的納同樣的稅,條件不同的納不同的稅?!薄?〕從本義上看,稅收公平包括兩層含義,即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橫向公平是指經濟條件或納稅能力相同的人應負擔相同數額的稅收,即同等情況同等稅負;縱向公平是指經濟條件或納稅能力不同的人,應繳納不同的稅,即不同情況不同稅負。橫向公平要從實質上來看,即要避免形式公平而實質不公平的現象,個人所得稅法的公平不僅僅是對所得而言,還應考慮納稅人的其它相關情況,如果兩個家庭收入相同,但家庭中需要撫養的人有多有少,則在計征所得稅時若對兩家同等征稅,就不公平;縱向公平可以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的例子加以說明,累進稅率可以使高收入者負擔比低收入者更高比例的稅額,從而在再分配中影響高、低收入者在初次分配時形成的格局;而比例稅率卻對初次分配格局影響不大,可見適用累進稅率比適用比例稅率更符合稅收縱向公平的要求。也有學者認為,稅法的基本價值是公平,稅法公平價值體系有三個層次,分別是形式正義(稅法的平等適用)、實質正義(稅法的征稅公平)、本質正義(稅法的起源)。而現實是稅法的公平價值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法的價值沒有實現,并沒對社會的公平指數有何改進,反而惡化。

個人財富積聚的速度差距在迅速擴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只看到財富積累的自然規則、叢林規則在起作用,而不見法律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法律在起著逆向調節的作用。解決社會公平問題最為可靠的是法律,核心的是個人所得稅法,但我們所看到的是非常失敗的個人所得稅法。在最需要法律的地方,法律缺席了,法學家缺席了。法律控制的失敗,法的價值的不能實現需要檢討兩個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法的實施。本文擬從這兩個方面來展開個人所得稅法律價值實現的障礙的討論。

三、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檢討

要發揮法的作用,就必須使法在生活中真正實現。法的制定固然重要,但它畢竟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使已制定的法律規范在生活中得到實現,把應然變成實然。如果法的規定不能在人們及其組織的活動中實現,那就是一紙空文,不會帶來現實意義,也不能實現法的價值。稅法的公平價值除了需要一定的制度體現和支撐之外,重要的是應在稅法的實施過程中得以實現。

稅收制度與稅收征管是稅收領域中的兩個基本范疇,有效稅制實施的前提是兩者必須有機結合。過去我國稅制改革對稅收征管的重要性重視不夠,導致稅收征管成為稅制改革的制約因素。法的實施與物質條件,與人和物及當時的社會控制技術的發展相關。稅收征管的現實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稅制的選擇,稅制不能超越稅收征管水平,否則,稅制的超前性和征管的落后性的矛盾會使既定的稅制目標因不易操作而落空,有限的管理能力成為稅制改革的制約因素。

因此,在稅制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征管能力,選擇可操作的“有效稅制”。由于個人所得稅社會經濟目標的多元性和自身特點,目前國際上公認個人所得稅比其他稅種對征管的要求更嚴,標準更高。如果個人所得稅管理水平達不到要求,所產生的消極效應較之其他稅種更大。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目前逐漸暴露出一些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矛盾和問題,其中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即稅制設計與征管能力不相協調,使得個人所得稅征管效率低下,稅收流失嚴重。稅收制度與稅收征管之間存在偏差影響后果表現為:一是稅收收入流失,稅收制度的彈性減小;二是稅法與現實的偏差損害了稅制的公平。

稅收征管手段對稅收制度的保證程度受到稅務部門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納稅環境的雙重影響,就兩者關系來講,稅務部門的征管能力是內在因素,它的強弱決定了稅收征管手段對稅收制度實施有效的保證制度,前提條件是稅收制度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稅務部門自身的征管能力發展水平。社會的政治、經濟、技術水平的變化是稅收征管改革發生和發展的外部動因和條件。

所得稅征管的控制系統包括個人收入申報系統單位代扣代繳控制系統、稅務檢查系統低效率運行,原因多種多樣,對策也多種多樣,但是,筆者認為,來自于主觀方面的因素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稅務部門的敬業意識,當然,各種技術手段的在稅收征管中的應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美〕斯蒂格利茨著,郭曉慧等譯.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517.

〔2〕金子宏.日本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65.

〔3〕楊秀琴.國家稅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69

第7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稅務處理;差異

中圖分類號:[F235.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02

一、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概述

建立現代企業所得稅制度不能脫離會計理論,企業所得稅制度以經濟發展和企業的繁榮為基礎而建立的,所謂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是指依照我國新會計準則的規定,通過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形式對涉及企業資產的取得、使用及處分的經濟交易和事項進行報告的過程。

企業所得稅稅務與企業所得稅會計不同,其主要依據與我國構建的稅務征收法律體系,而我國實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與我國的稅法在某些內容和實施手段上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企業所得稅的稅務處理是指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的各項資產如何在稅前進行折舊、攤銷和扣除,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資產的分類、確認、計價、扣除方法和處置等方面。

二、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分析

因為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導致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分類不同

《企業所得稅法》的適用對象是我國各種類型的企業,而我國的新會計準則目前僅對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適用,《企業所得稅法》在資產的分類方面,仍然要考慮大部分的納稅人且這部分仍然適用《企業會計制度》,由此導致兩者在資產分類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具體表現在:《企業所得稅法》并沒有將對外出租的房屋和對外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分別從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離出來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對于無形資產,稅法不能客觀的反映無形資產的攤銷信息,也沒有將無形資產按使用壽命有限和使用壽命不確定進行區分;另外,在金融資產和投資資產方面,新會計準則也同于稅法,稅法并沒有將金融資產中的長期股權投資分離出來單獨規范,對于其他的金融資產也沒有按照自身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的需要進行劃分,我國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從資產的稅務處理到納稅申報,仍將部分資產定義為投資資產,在劃分方式上與《企業會計制度》基本相同,即將其分為股權投資、債權投投資及長短期投資等。

2.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計提的范圍標準的不同

在壞賬損失核算方法上。會計制度要求企業采用備抵法對壞賬損失進行核算,盡可能的估計到產生的壞賬,做好計提壞賬準備,當實際發生壞賬時就沖減已計提的壞賬準備和相關的應收款項。而稅法規定,對于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一般應按實際發生的額度進行扣除。提取壞賬準備金需要經稅務機關批準,一般上要求自接轉銷,只有等到應收賬款實際發生壞賬時直接計入發生壞賬當期的損益,沖銷應收款項。

在計提壞賬準備范圍、口徑上,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收款項(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可能發生的損失時應當計提壞賬準備。稅法規定,計提壞賬準備的年末應收賬款是由于納稅人銷售的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收取的款項,但對其時間的規定上不一致。

3.資產折舊、攤銷及減值方面的差異

首先,在固定資產方面,除了以上提到的,由于初始測量的計量方法不同而導致不同的后續折舊范圍,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就有可能造成兩種不同的折舊。在折舊的范圍上,會計折舊的范圍相對于稅法的范圍會高出很多,以至于一部分資產,如房屋、建筑物的委托資產稅折舊會出現暫時性的差異。在折舊年限上,會計規則允許公司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合理確定,但依法納稅,但根據不同的資產類別,最低折舊年限的限制,導致形成差異。在折舊方法上,會計允許企業采用固定資產生產的經濟效益預期的方式,但稅法規定,只允許在其允許的范圍內部分固定資產的使用,其余的已采取的直線法折舊,由此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所在。

其次,無形資產攤銷的差異,除了初始計量的因素,無形資產攤銷,攤銷方法和剩余價值的時期都可能有差別。攤銷期限方面,一是因為兩個不同的結果的減值測試,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的差異分類,通過減值準備轉變為減值損失,而稅法的扣除仍不低于10年攤銷期限;二是在會計攤銷期限的確定上是根據法定的經濟使用壽命。會計攤銷方法可以采用直線法或總生產法律,稅法只允許采用直線法。剩余價值方面,在一般情況下,剩余價值是零,但如果第三方致力于其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無形資產,或者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預計殘值信息,并在其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結束時的市場應予以保留,稅法沒有這樣的規定。

4.資產處里方面的差異

在資產處置方面,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處置資產時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會計損益與稅法損益的差異,因而有必要采取與差異發生時相反的稅收方法來調整。除了上面的情形二者較為突出的不同表現在因企業管理不善、企業的解散清算以及遭遇自然災害、企業搬遷或者進行資產評估等情形下的稅法關于以上原因而確認企業財產損失的規定,稅法規定的扣除條件是要在財產損失發生的特定時間內并要向稅務機關申報批準;對于永久性的實質損害,必須要有相應的證據證明才能準予扣除。而會計準則則認為這種情形應該作為企業的內部事務進行處理,賬務處理只需要經過股東大會以及相關的會議討論決定進行,二者的差異清晰可見。

5.股權投資收益處理差異

股權投資依據其形式可以將其劃分為短期股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會計和稅法對于股權投資收益的處理也不是有差異的。股權投資所獲得的股利如果以現金為表現形式,會計處理時會在取得投資時將其會記入“應收股利”科目,對于其它的部分都要沖減到投資賬面價值,這部分不是投資收益而是作為初始投資的成本回收,如果投資單位宣告其所分派的是股票的股利,則在會計處理時,就只會作為備查,在登記時會記錄為股票的股數并注明是股票的股利。而在稅法上,投資企業所得到的股票投資收益,當投資企業所用的所得稅的稅率低于被投資一方的所用的所得稅的稅率時,那么不退還所得稅;反之,高于的時候,那么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到國家相關法規所規定的免稅優惠政策以及定期的減稅政策,還可以將其獲取的投資收益所得還原至稅的收益所得,與投資企業應納稅所得合并按照相關法規繳納企業的所得稅。

三、針對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差異的協調措施

會計和稅收兩者的關系十分密切。首先,稅收制度的產生發展是建立在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發展的基礎上的;其次,從會計與稅收二者之間的關系上,會計以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客觀的反映為根本宗旨,而稅收的基本目標則是為了滿足政府的財政收入,所以盡管二者存在種種的差異但是為了共同的目標,二者是應該且能夠協調好并發揮自己的作用的。

1.在管理層面上突出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管理部門的配合

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分別是我國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的管理和制訂部門,因為分屬于不同的政府部門因而他們二者的具體職能是有差異的,會計準則的制定和稅收法規之間難避免會出現沖突,但本質上說兩個部門是具有相同的目標的,這就決定了可以通過在制度層面加強兩個部門的溝通和配合,加強溝通來協調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二者之間存在的暫時性差異。

2.在相互協調的基礎上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則要向會計準則接軌

首先,在征稅對象上,在市場經濟的大市場中國家與企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為了預防稅款的流失,所得稅法會賦予了稅收管理機關有納稅調整的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目的,但現實中常常會造成企業的負擔過重,從長遠看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對于實現稅收收入的目的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通過會計準則能夠將稅收建立在企業的純收益上,更有利于稅收和企業自身的發展。

其次,稅法向會計準則接軌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當代社會,國家的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國家征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是為了向社會成員提供公共服務,因此在征稅的數量上要符合資源最佳優化配置的準則,在征稅過程中要從保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

3.企業自身應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二者的差異

企業應對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企業應繳所得稅的確定上,企業在計量當期所得稅時,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對于企業當期進行的交易有差異的,應根據會計利潤,對于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計算。在計量資產或者負債遞延所得稅時,應以企業在未來的可預見的期間內有機會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對于資產或負債遞延所得稅的計算應當以計劃收回該資產或清償該負債的時間段內適用的所得稅稅率作為依據進行確定,在所得稅稅率發生變動時,應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項債的期初余額進行調整。

四、結束語

盡管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存在諸多的差異,但二者有著共同的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再濤.新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的差異剖析[J].財會月刊,2006(33).

[2]葉生術.會計準則與稅務處理的矛盾淺析[J].東方企業文化,2007(07).

第8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日本 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 制度 啟示

始于1968年的日本“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簡稱“稅務檢定”或“稅檢”),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考試合格者中人才輩出,其權威性獲得了業界的普遍認可。

參加稅檢考試的有高中生、職業學校學生、短大和大學的學生。對學生來說,這是衡量學習成果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難得的機會,一旦通過會獲得很強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因此得以提升。

如今,從找工作到希望通過擴展知識面提高自身技能,尤其是打算入職到大企業的人員,都選擇參加稅檢考試作為自身能力的證明。對社會人士來說,通過稅檢考試不僅能提升工作能力,也能為跳槽、獨立經營增加機會和信心。

另外,對于有意參加稅理士(相當于我國原來的“注冊稅務師”,是一種Y格考試)考試的人來說,也是一次絕佳的對基礎學力的測試。

最后,稅檢考試對企業的管理者也很有用,相關的稅務知識能夠引導他們遵紀守法、科學決策,在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關于日本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

日本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在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支持下施行的關于稅法的檢測考試,是對稅的構成和會計處理、申報方式等企業稅務會計中必要的能力進行認定的考試制度,其實施主體為日本的社團法人全國會計教育協會(簡稱“全經”)。

全經由文部科學省批準,以“簿記”、“會計”、“稅務”的普及與振興為宗旨。全經的前身是1956年3月經日本文部省批準成立的全國商經學校長協會,后更名為全國經理學校長協會,2005年4月更名為全國經理教育協會。2011年4月伴隨著公益法人制度的改革,由一般社團法人轉變為公益社團法人,并已通過內閣府(日本中央政府)的批準。

全經協會最初以“簿記能力檢定考試”、“電子計算器計算能力檢定考試”為開端,后來為了順應時代的需要推行了各種各樣的能力測試,參加考試人數至今已超過1200萬人,合格者遍布于日本國內外的企業和社會中。現在,全國約有260個學校加盟。

從1968年開始實施第一次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以來,1999年將考試細分為“所得稅法”、“法人稅法”、“消費稅法”三個科目。2012年開始,又將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分為“所得稅法能力檢定考試”、“法人稅法能力檢定考試”和“消費稅法能力檢定考試”而分別實施。難度從3級到1級共三個等級。每年舉辦2次,分別在2月上旬和10月下旬,考試舉辦地點為協會指定的全國各地??茖W校,合格后頒發由文部省認可的“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XX級合格”的合格證書。

“稅檢”考試結果是由全國會計教育協會認定的能力證明,所以不能憑借這個證明獨立開辦稅務事務所。但對于企業會計的相關職位的就職則非常有用(最好能通過二級以上水平的考試)。

“稅檢”報考資格不限,沒有學歷、資歷、工作經驗、國籍、年齡、性別的限制,各類人士均可報名。

“稅檢”的考試形式為筆試,由簡答題、分錄題、計算題三種題型構成,各級別滿分均為100分,70分以上為合格。

二、日本稅務會計能力檢定考試內容

(一)消費稅法能力檢定

消費稅法能力檢定,是對消費稅業務基本能力的測試??荚噧热莅〞嬌蠈οM稅的處理、作為企業會計骨干填寫給稅務署的文書等稅務處理方面的知識,以及實務中消費稅的相關計算問題等。

考試要點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體有:①稅金的意義、依據和目的;②納稅的義務;③稅金的體系和分類;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語。

(2)消費稅法及實施細則。

(3)總則,具體有:①用語的定義;②課稅對象;③非課稅;④出口業務;⑤納稅義務人及納稅義務的免除;⑥實質性原則;⑦信托業務;⑧資產轉讓;⑨納稅期間;⑩納稅地點。

(4)納稅標準及稅率。

(5)稅額扣除,包括:①采購業務;②非課稅資產出口業務;③采購業務中的資產置換業務;④稅額調整;⑤稅額扣除;⑥課稅標準的調整。

(6)申訴、繳付、返還。

(7)其他及罰則。

(8)地方消費稅。

(9)會計處理。

消費稅法能力檢定分為三個等級,3級是考察對消費稅的基本理解,主要包括基本準則、各種稅法、稅法施行令、租稅特別措置法中的一般內容以及基本通知公文中的基礎內容。2級考察關于消費稅的會計處理,和作為企業會計骨干制作提交給稅務署的文書的相關知識??荚噧热莶粌H包括3級測試的內容,還包括其他準則、各種稅法實行規則以及基本通知公文的一般內容。1級難度進一步提高,考察作為消費稅法專職人員的知識和能力,考試內容包括相關稅法、相關稅法施行法令、相關稅法施行細則、租稅特別措施法、同施行令、相關的指示通知以及國稅通則法。

(二)所得稅法能力檢定

所得稅法能力檢定,是對所得稅業務的基礎知識進行的檢定測試??荚噧热莅ǎ瑐€體經營者或新職員等想要掌握的源泉征收和稅務申報的基本思路、個體經營者自行申報納稅及向稅務署提交的文書的填寫等稅務處理的知識,以及實務中關于所得稅計算的問題等。

考試要點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體有:①稅金的意義、依據和目的;②納稅的義務;③稅金的體系和分類;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語。

(2)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

(3)總則,具體有:①用語定義;②納稅義務;③非納稅所得和免稅所得;④關于所得歸屬的判斷通則;⑤納稅地點。

(4)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具體有:①各種所得的計算;②課稅標準;③稅前扣除;④稅額的計算;⑤變動所得以及臨時所得的平均課稅;⑥稅額抵扣;⑦申訴、繳付、返還;⑧恢復重建特別所得稅;⑨藍色申告;⑩其他特例。

(5)應納稅所得。

所得稅法能力檢定的分級標準與消費稅大致相同。

(三)法人稅法能力檢定

法人稅法能力檢定,是對法人稅基本理解水平的檢定測試。考試內容包括企業法人稅的稅務處理和作為法人企業會計骨干填寫遞交給稅務署的文等稅務處理方面的知識,以及實務中關于法人稅法的計算問題等。

考試要點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原理,具體有:①稅金的意義、依據和目的;②納稅的義務;③稅金的體系和分類;④征收方式;⑤基本用語。

(2)法人稅法及實施細則。

(3)基本原則,具體有:①應稅所得和計算原理;②企業利潤和應稅所得。

(4)總則,具體有:①用語的定義;②納稅義務人和應稅所得的范圍;③所得歸屬;④營業年度;⑤納稅地點。

(5)家族企業。

(6)收入及費用的確認標準。

(7)收入金額的計算。

(8)支出金額的計算。

(9)應交稅金的計算。

(10)業務辦理,包括:①申訴、繳付、返還;②更正及裁決;③藍色申告。

(11)特別規定,包括:①企業重組;②企業合并。

法人稅法能力檢定的分級標準與消費稅大致相同。

三、對我國的啟示

(1)我國也應積極改進和完善稅務會計能力的水平考試制度,以提高大家的稅法學習熱情,推動稅務會計教育發展,促進全民知法守法。

(2)由全國財經院校、稅務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全國稅務教育協會,負責我國稅務會計能力測試的總體計劃和安排,保證稅務會計能力測試的專業性、實用性、公益性。

(3)將稅務會計能力的水平考試分為“流轉稅稅務能力考試”、“所得稅稅務能力考試”、“財產稅稅務能力檢定考試”和“行為稅稅務能力考試”分開實施,以與我國對稅的大類分類相契合。

(4)對于較低級別的考試,可以采取減免甚至零收費的方式,以鼓勵社會大眾積極學習稅法,普及稅法基礎知識,使納稅觀念納稅義務深入人心。

(5)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將稅務會計能力的考試結果,作為職員錄用、提升的重要參考。

(6)關于考試頻率,低級別考試可以一年多次,以適應初級稅務會計知識的大眾性普及性特點,高級別的考試則可以一年一次甚至兩次。

第9篇:稅法的分類范文

最近,筆者所在銀監分局在現場走訪中發現,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由于會計處理與稅務法規口徑不一致以及對稅法理解的偏差,導致所得稅申報額與稅務部門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存在一定差異。就此,筆者進行了專題調研,并提出相應建議。

亟待關注四大問題

調研發現,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所得稅申報中容易遭遇以下矛盾和沖突,需著力予以解決。

第一,票據貼現利息收入確認“權責發生制”與稅法“收付實現制”的矛盾。

例如,2012年末,某農商行票據貼現余額為21852萬元。在貼票據中,收到貼現利息227.02萬元,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計入當年利息收入485757.6元,剩余178.45萬元作為遞延收益,未計入當年利息收入。按照《商業匯票辦法》規定,“票據貼現日”應是貼現人(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因此,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及《商業匯票辦法》的規定,商業銀行從貼現金額或票面金額中扣除的貼現利息,應即時確認收入實現,全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據此,稅務部門要求該行將收到的貼現利息227.02萬元全部在當年確認收入,調增2012年應納稅所得稅額178.45萬元。

第二,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稅前扣除與未實際發放的風險金、延期支付績效工資不準予扣除的矛盾。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2010~2012年,某農商行計提風險金727.28萬元、延期支付工資653.57萬元,合計1380.85萬元(2010年72.48萬元、2011年479.49萬元、2012年828.88萬元)。該行認為風險金及延期支付績效工資屬于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應屬準予扣除部分,故未計提繳納所得稅。但稅務部門認為風險金、績效工資延期支付等屬于未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不準予稅前扣除,要求該行全額調增應納稅所得稅額1380.85萬元。

第三,行業管理制度與稅法關于固定資產折舊認定的沖突。

安徽省財政廳和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聯合下發的《安徽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財務管理實施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下列物品,不論單位價值大小,均為低值易耗品:密押機、點鈔機、鐵皮柜、保險柜、打捆機、計息機、記賬機、驗鈔機、印鑒鑒別儀、計算機(不包括服務器)、終端、打印機(不包括高速行打)、打碼機、壓數機、打孔機、UPS電源等。低值易耗品可以一次或分期攤入成本,采用分期攤入成本的,攤銷期最長不得超過2年”;《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依據上述行業管理規定,某農商行2010年領用機電設備按照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攤銷計入費用稅前扣除。但稅務部門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認為,上述設備中有81.11萬元屬于固定資產,按固定資產分類后可計提折舊10.67萬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規定,要求其調增2010年應納稅所得額70.43萬元。

第四,超訴訟時效貸款呆賬核銷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某農商行根據此規定核銷2011年至2012年超訴訟時效貸款損失共計6247.51萬元,所附外部證據為縣法院出具的超訴訟時效答復函,上述損失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扣除。但稅務部門認為該行已經核銷的呆賬6247.51元不符合《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第五條關于貸款類損失確認的條件,不允許稅前全額扣除,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及《關于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規定,上述已核銷的呆賬6247.51萬元符合可疑類貸款分類條件,可按50%計提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3123.75萬元,核定該行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123.75萬元。

紓解問題之策

一是調整票據利息收入。票據貼現利息收入因會計與稅務處理上的差異,機構在申報年度企業所得稅時,應作納稅調整:年終將本年因票據貼現產生的遞延收益余額調增,同時將上年度遞延收益余額作為調減項。

二是調整工資性支出。對于未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申報個人所得稅時不得稅前扣除,應予以調增。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特黄刺激爽大片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欧美高清视频手机在在线 |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 91香蕉视频免费 | 日韩三级视频在线 | 蜜桃日本一道无卡不码高清 | 国产亚洲一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偷偷自拍 | 91影视做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碰碰| 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美女视频网站 | 一级啊片| 一级a美女毛片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免视国产 |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免费永久 | 免费乱码中文字幕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岛国搬运工 | 国产后式a一视频 | 亚洲最新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一级a毛片 | 欧美色欧美色 | 狠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米奇9999 | 成人毛片国产a |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