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

第1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停止招生。我們明確了專業發展,在課程設置上與改革之前還是有銜接的。經過調研首先明確市場上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與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工作范圍區別,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在市場上是主要從事消防與安防、電視電話、網絡、門禁等系統的安裝與調試。而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在市場上主要從事水電安裝,有配電、照明、防雷、接地、進水、排水等安裝與維護。這兩個專業都是根據社會經濟、市場需求而發展起來的,該院是由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向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轉變而來的,專業發展與電力工程系的發展歷史、硬件軟件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個專業有自己的特色,最主要的是適應于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到今天,亞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建筑業市場,而我們的國家又成為亞洲最大的建筑業市場。這幾年,我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和建筑業智能化的逐步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監理工程公司、四星級或五星級賓館、高檔酒店、大型商場、高檔寫字樓、醫院、物業管理公司、停車場等企事業單位急需要大量從事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施工人員、監理人員、管理人員、測試及推銷產品人員,并且對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的需求增長速度與建筑智能化發展速度保持同步。建筑專家委員會對78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樓宇智能化專業本科畢業生、高職畢業生、中專畢業生的用人比例為1∶6∶3,高職生是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需求主流。

國家教育部在2005年頒布執行的《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把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列入其中;2005年,國家人事部、勞動保障部聯合了樓宇智能化工程施工和工程監理持證上崗的規定。樓宇專業技術較高,工藝精,難度較大,不是一般的普工能完成的,要求有專業技術基礎,要能懂得專業相應的法律法規、工程規范和技術要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來擔當。至2005年,湖北省各類建筑業施工企業1910多家,建筑業從業人數90多萬人,其中大中型建筑業占60多萬人。湖北具有樓宇智能化專業資質專業技術人才只占建筑業從業人數的極少部分,樓宇智能化專業資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很缺乏,很多公司由于沒有專業的樓宇智能化專業管理和施工隊伍,不能進行專業的管理和施工,或憑經驗管理和施工,造成工程質量不能保證。武漢有近500家消防公司,但是專門學習消防技術的高職生非常短缺,安防就更缺了,安防比消防發展前景更好。掌握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的技工人員,月工資收入比普通工程師要高1000元左右。預期未來10年內這類技術人才的收入將有20%的增長幅度。湖北人才交流中心的信息及近年高職院校畢業生招聘情況也可充分說明,樓宇智能化專業市場需求與人才緊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2同類專業比較調查

我們對湖北2所高職院校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調研,了解了他們學校的硬件設備和師資隊伍的專業構成、最主要調研了他們開設的課程和就業方向。

2.1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2013年招生:共計100人,其中文史22,理工41,單招37。主要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技術、供電與照明、電氣控制、網絡工程、弱電技術、樓宇設備安裝與調試、綜合布線與消防報警及聯動、可編程控制器與直接數字控制器、安全防范工程、微機原理及應用、樓宇智能化技術、智能化管理系統、電氣施工、電氣工程預算、課程訓練、認知實習、專項訓練、綜合訓練、頂崗實習、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等。

2.2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013年招生:共計100人,其中文史38,理工42。主要課程:電工技術、工程制圖及CAD、電子技術、電氣控制及PLC、樓宇自控技術、傳感器與調節閥技術、樓宇設施使用及維護、安裝系統規范與技術、綜合布線技術、建筑智能化技術、樓宇設施安裝與調試等。

3畢業生跟蹤調查

我們對建筑電氣0801班、建筑電氣0901班、建筑電氣1001班的畢業生進行了調研,統計了一些學生的就業單位,并對學生就業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進行訪問,整理要點如下:

①企業對畢業生要求:具有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協作的精神;普遍強調的還是基礎知識、理論和基本技能,因為這是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從畢業生公司負責人那里了解到從事本行業的學生剛開始上崗都需要師傅帶上半年,然后可以獨立從事相應崗位工作。

②畢業兩到三年的學生在本行業工作的,幸福指數相對要高,因為學到了技術,有的學生兩年就當上了技術管理人員,收入相對也高些。大多數的學生對這一行業還是很有信心,再過兩年就可以帶徒弟了,可以成為技術骨干或工程管理人員,并且從事工程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要考注冊資格證書,有三位學生已經拿到了二級建造師證書。

③學生提出要根據行業國家標準或規范來學習專業知識,不懂相應的國家標準或國家規范,工作中容易走入誤區。

④畢業生提出要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在學校要做職業規劃,不浪費時間,認真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第2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建筑電氣;專業建設;課程;教學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是關系到民生民計的重點行業。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與現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國樓宇智能化技術迅速普及,智能建筑不斷涌現,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建筑電氣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工作特點鮮明、技術內涵豐富的新行業,同時,也就促進了社會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發展前景

筆者通過對廣東、黑龍江、遼寧、浙江、四川等省市建筑設計單位、建筑施工企業、監理公司、房地產開發及物業公司等78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對建筑電氣類本科生、專科生、中專生的用人比例為1:6:3。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畢業生仍是建筑電氣行業的需求主流。被調查單位認為高職高專類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符合他們的要求,因而更傾向于使用高職高專類人才。

廣東省高職高專院校共有71所,目前只有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院校開設了本專業,年招生人數僅三百多人。即使縱觀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這個專業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非常廣闊,開設此專業將極大的有利于推動廣東乃至全國的現代化智能型建筑的發展。

二、專業建設目標

1. 專業建設基礎。

緊密依托建筑設備專業群中的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廣東省省級示范專業)和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廣東省重點培育專業),在師資隊伍、實踐條件、教學成果和教學資源上實現最大程度的共享,保障本專業的教育要求。

2. 專業建設目標。

依托建筑行業,形成突出職業崗位核心能力,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成一個集教學、培訓、技術開發、技術服務一體的技術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工學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建立一支特色鮮明、專業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努力通過三年的努力,將本專業建設成為院級示范專業。

3. 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面向建筑電氣施工、設計、管理第一線,從事建筑供配電系統、建筑照明系統及建筑電氣控制系統的施工、設計、調試、運行、管理與維護等工作,具備建筑電氣系統施工能力;建筑電氣設計能力、建筑電氣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建筑電氣系統調試與運行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注重培養學生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本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是建筑電氣施工管理崗位、建筑電氣設計崗位;拓展就業崗位是建筑電氣系統調試運行、建筑電氣造價、建筑電氣設備銷售、物業管理維護、樓宇智能化設施安裝等崗位。

三、專業建設的思路和設想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注意與本專業所在專業群相關專業核心就業崗位的交叉平行關系,并兼顧專業群教學資源的共享。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本專業始終將與行業、企業、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放在首位,定期進行人才需求、產業發展以及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主動適應區域經濟需求、主動適應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根據調研反饋結果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和內容,主動適應產業的發展。

通過企業調研,最主要的是為以后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取得了一些建設思路和專業建設設想。

(1)從用人單位方面的需求來看,在校期間要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打好基本功。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尤其要加強設計能力。公司對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或者學生掌握了什么樣的技術,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學生的責任心、可塑性。尤其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2)專業定位一定要依托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不能只定位于施工管理崗位,還應看到行業對建筑電氣專業設計人才有很大需求,同時要注意與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在定位上的區別。

(3)從專業建設方面來看,通過企業調研,課程設置上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不斷改進。通過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使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實踐教學的水平。

(4)通過企業調研明確企業用人要求,以課程體系改革為著力點,不斷調整專業教學內容,以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為動力,不斷提高專業教學效果。

(5)課程改革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特點,不能照搬別人或者單純去學習某一種模式,傳統的但是很好的教學和培養模式甚至可以保留。如:建筑電氣專業可以適當保留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

(6)健全制度,促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落實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下企業鍛煉教師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條件下,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及咨詢,這樣不但可以為社會服務,也大大提高教師本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

(7)積極貫徹素質教育,重視職業指導與學風建設。通過深化常規管理、狠抓考試紀律等途徑深化班風、考風、學風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和建議

1. 師資隊伍方面。

高職院校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的教學改革,主體是學生,關鍵在教師。當前絕大部分教師學歷高、專業精,從學校到學校,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少。教師參加科研和生產工作的機會很少。為此需要想盡各種辦法,采取各種措施提升教師全面的工程素養:通過校內校外導師指導、赴設計施工單位鍛煉等措施,解決青年教師特別是課程設計、實訓、實踐指導教師工程素養提升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引進具有豐富的設計和施工經驗、具有較大行業影響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來完善師資隊伍。

另外,盡管專業課教師基本上都是“雙師型”,但是“雙師”并非意味教師的技能就很強。應該鼓勵專業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允許專業課教師到中小企業做兼職鍛煉,必要的時候可以脫產,支持教師參加建筑電氣執業資格證書專項培訓,這樣既有利于專業課教師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訓課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能夠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實習創造條件。專業課教師應該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

2. 實踐教學方面。

隨著本專業和建筑設備專業群招生規模的擴大,客觀上造成了個別實訓場地、工位的緊張,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可以采用課后增加實訓課時的方法和添置移動式實訓操作板的方式給予有效解決,相信隨著專業建設的進一步深入,以上問題和矛盾會迎刃而解。

3. 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方面。

鑒于目前校內實踐條件及師資隊伍有限,目前本專業實行“2+1”人才培養模式。盡管頂崗實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但由于頂崗實習學生比較分散,部分學生頂崗的崗位離學校的距離很遠,有的甚至在外省,還是給管理和考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這方面還要花大力氣進行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一套更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同時,頂崗實習對畢業設計造成極大沖擊。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加強培養的是側重于施工方面的能力,學生設計能力還有待提高,才能更好地和主要就業崗位中的建筑電氣設計崗位相吻合。為此,隨著校內實踐條件的改善和師資隊伍的不斷完善,可考慮將“2+1”培養模式改成“2.5+0.5”培養模式,在校內增加一學期的畢業設計加強設計能力;或者開展學生結合實習完成畢業設計的嘗試,如學生結合實習項目完成施工組織設計、監理方案和細則等作為畢業設計,可能也是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文為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研究”(課題編號2012-1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郭顯林,李忠峴.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探析[J].高教研究,2012,(3).

[2]季建華,錢海燕.高職教育專業建設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2012,(3).

第3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 基本技能 操作性 電工基本知識 樓宇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158-02

高職電氣類專業《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這一課程,是給學生們講述基本的電工技能知識的,該課程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在這門課程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明確好課程的定位、授課方式方法以及授課目標等,建設好課程的主體架構。另外,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的同時,增加實用性案例,豐富學生們實踐操作訓練環節。這樣會起到更好的課程建設效果。

1 課程的主要容

1.1 主干內容

《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的主要內容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電氣專業相關的電工基礎知識;第二,電氣電工的實際使用技能。這兩部分內容,構成了該課程的主干內容。在建設過程中,要圍繞這兩部分主干內容進行。

1.2 充分考慮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程與其他專業的課程,存在較大差異。這門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很高,在建設該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好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因為,電氣專業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學生們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進行實踐操作,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生產領域。

2 課程設置的要求

《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要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包括人才的知識結構、實際技能等。電氣類專業課程的設置,要關注企業的用工需求,畢竟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都要面臨就業問題。所以,要做好人才需求的調研工作,課程設置要在滿足學生們掌握基礎電氣電工知識的同時,注意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

3 《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課程的建設方向

3.1 互聯網信息化

高職電氣類專業《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在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其互聯網信息化水平。隨著現代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深入發展,其應用范圍已經滲透到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該課程在建設時,要重視課程的信息化建設。通過與網絡知識信息結合,接受外界更加先進的電氣類課程的專業知識和前沿技術信息,形成一個開放、包容、促進變革發展的課程體系。

3.2 實踐技能化

針對電氣類專業課程較強的應用實踐性特點,《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課程在建設時,要進一步提升相關知識的訓練水平,給學生們增加實踐訓練機會。對一些基礎的、運用較多的電氣基本技能知識,要進行重新梳理,提高學生們學習的集中性和深度。并在此基礎上,向實踐技能化發展。在課程內容中,要穿插一些易學易用的電工技能訓練,如線路診斷、電氣設備安裝試運行階段的故障分析與排除等。通過這些簡單使用的訓練活動,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們實踐技能素質水平。

3.3 與學科前沿知識接軌,提高專業知識的橫向聯合能力

高職院校電氣類課程,同很多其他專業都有著很強的聯系。《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課程的建設,要注意加強同相關專業的結合緊密度,例如,物理專業、數控技術、自動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等。因為,隨著現代電氣專業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生產實踐領域,電氣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電磁學科、智能化等,更是被綜合地應用到一起。從這個角度分析,課程的建設,要加強同相關學科的聯系,更好地結合生產、生活實際。

4 課程建設的措施探索

4.1 提升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的前瞻性

在當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電氣類相關專業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主流的專業知識,還要不斷提升專業課程內容的前瞻性。例如,在該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增加對一些前瞻性技術發展趨勢的探索。未來的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應該更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如何給機電一體化產品賦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顯得愈來愈重要,機電一體化產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還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與環境相協調,使用這些產品,對人來說還是一種藝術享受,如家用機器人最高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從這中理念來看,增加行業前瞻性的理念,幫助學生加深對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洞見能力,顯得非常必要。

4.2 優化樓宇智能控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

智能樓宇管理是集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通訊技術等多專業知識交叉、綜合性強、專業性強、科技含量高的職業崗位,該專業人才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房地產物業管理、電信、電子以及智能化系統工程集成科技公司等行業。高職院校在該專業課程的設計建設方面,要把握時展的方向和人才需求的特點。要集中培養學生對于智能項目的學習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學生的高技能水平以及實際操作能力。

4.3 結合實際崗位工作內容,加強重點知識的建設

高職電氣類專業,《電工基本知識及技能課》課程在建設時,不能單純地從課程教學進行,要著眼于未來學生的實際工作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增加重點知識的建設模塊數量,強化學生們重點知識、常用知識的模擬和訓練,例如,電氣類專業學生們的就業崗位電力監控SCADA。該崗位要求員工了解用戶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方式,明確用戶的網絡結構,以及用戶的過程控制DCS系統、樓宇自控BAS系統和消防FCS系統。工作中需要將中壓的配電系統圖、低壓的配電系統圖、繼電保護方式等寫入SCADA的數據庫和專用界面中;要用PLC作為通信管理機來讀取中低壓的各種電力儀表、繼保裝置、脫扣器、電力變壓器、遙測遙信數據采集裝置,并在SCADA主機中設置和繪制相關的各種專用界面;模電和數電、計算機通信、各種開關電器的參數性能、配電系統的工作方式和短路故障應對措施,相關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等,這些都必須十分熟悉才行。這些內容的要求十分明確具體,需要在課程建設時著重考慮。對于學生,一定要讀好學校安排的所有課程,而且要深入地理解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另外,對于學校安排的各種實驗課,也一定要認真地完成。這些都是將來進入職場后的知識基礎。

5 課程未來發展趨勢

現代新的科學技術日新月,在電氣電工領域,智能化、綠色化、人性化、信息化、自動化正在以集合的形式,在各種現代化電氣設備上應用。學校在培養學生們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建立良性的校企溝通,保證學生在實際學習后,進行集中化的實踐操練。職業院校要著眼于新科技新技術的發展,課程設置要具有前瞻性,電氣課程要增加一部分智能控制的內容,集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職高能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魯愛斌,韓磊.高職電氣類專業《電工工藝》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6(6):90-92.

[2] 孔鵬珂.高中、高職課程中物理教學內容的銜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 王靜,張艷燕,琦.研究型教學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6-88.

第4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論文摘要:專業特色建設,對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增強社會競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針對建筑類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如何體現專業特色,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建筑類本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不僅要注重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應注重結合建筑類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形成自己獨到的專業特色。

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專業目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由原來的十多個本科專業合并而成,可見該專業的涉及面相當寬廣。其業務培養要求中指出,本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較寬口徑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在這樣一個基本培養要求的基礎上,各個高等學校如何根據自己的特色與優勢,揚長避短,制訂針對性更強、更切合實際地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十分必要。我們在進行多次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力求突出特色,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領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

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應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也應多樣化。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屬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據我院戰略發展綱要及人才培養規劃,確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國、依托建筑業、服務城鎮化”的辦學定位。在學院辦學定位前提下,我們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定位是:具有較寬理論基礎、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加強本科學生培養方案與工程實際的結合,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化實踐環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驗室成為學生動手能力訓練和技術創新的主要基地。

2就業目標

比較重點院校,我院學生的入學成績顯然較低,尤其高等學校擴招以后,進入我院學習的生源質量進一步降低,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是我們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經過對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發現,我院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集中在全國大大小小的I T公司、弱電公司、設計院等部門,大多數學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系統運行與維護、技術支持等工作,因此就業單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針對這樣的就業目標,我們對本科專業的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做出進一步調整,基本要點是:強化電子電路的設計能力;增設選修課程,拓寬知識面;依托我校與建筑相關的專業,設置智能建筑專業方向;開設其它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特別強調電子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參加各種科技比賽。從而擴大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

3專業特色建設

處在建筑類一般本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不僅要注重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還應注重結合建筑類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形成自己獨到的專業特色。

3.1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的設立

建筑院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如何體現它的專業特色,我們認為應緊緊依靠建筑院校的特點和優勢,設立與建筑相關的專業方向。1998年我們在9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立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如表1所示,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基本成熟。智能樓宇控制(既樓宇自動化系統)屬智能建筑范疇。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平臺,綜合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及電氣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技術,使建筑物成為具有遠程通信功能、辦公自動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動化功能的建筑。實現建筑物自動化功能的系統稱作樓宇自動化系統(或稱建筑物自動化系統,簡稱BAS)。樓宇自動化系統的含義是將建筑物內的各種機電設備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為目的,構成的一個綜合系統。智能樓宇控制專業方向適應了現代建筑電氣行業的迫切需要,滿足了建筑電氣行業中從事產品開發、系統集成、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物業管理人員對相關知識的需求。近幾年,該專業培養的學生供不應求,且大部分學生被分配到建筑行業。

3.2學生能力的培養

培養工程型應用人才的總體特征是“能設計、會操作、懂管理”,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實踐教學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對此,我們除了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還對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根據實驗教學基本內容整體優化實驗教學選題,重組實驗教學,增加獨立的綜合實驗課程,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整合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設備,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教學設備的使用率。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能從實驗中領略各專業學科之間的最本質的聯系和內在規律,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增設信息電子技術綜合實驗和智能樓宇控制綜合實驗課程,其中信息電子技術綜合實驗涵蓋:《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等課程的實驗,智能樓宇控制綜合實驗涵蓋:《智能建筑設備》、《安全防范》、《電氣控制與PLC》、《電纜電視技術》、《智能建筑及小區總體方案設計》等課程的實驗。同時,由學生參與組建我院“智能建筑實驗室”的建設,目前,“智能建筑實驗室”已正式批準為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樣,其它信息類專業根據各自專業特點,增加相應的綜合實驗課程。

(2)因材施教,以“優生導師制”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為加快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挑選優秀學生,創建各種人才創新基地班,并配備具有豐富實踐(工程型)的老師作為他們的導師,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學習某些科目,或直接進入老師的科研課題組,接受科研能力的訓練,接受創新意識的熏陶,進行特色培養,以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最終將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研發功能于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在信息類人才培養領域起到示范、輻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來,我們取得如下成果:培養的學生,分別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竟賽二等獎一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竟賽安徽區二等獎一項”、“西蒙杯征文競賽(智能建筑)二等獎一項”、“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銀獎一項、銅獎一項”。

(3)開設綜合課程設計,體現職業培訓技能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既需要科學家,也需要工程師,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師。為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在原有的畢業設計的基礎上,開設部分綜合課程設計。如電子信息專業開設信息電子綜合課程設計和智能建筑綜合課程設計等。綜合課程設計覆蓋工程訓練的各個環節: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調試,系統測試與性能評估;既培養工程能力,又積累工程經驗。職業化素養訓練應訓練學生工作的規范性,綜合課程設計引入一定的工業界規范與標準來進行學生職業化素養訓練,同時,包含一定數量的符合工業界需求的輔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訓練。

4結語

我們還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專業開設與建筑相關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課程。信息類專業開設與建筑相關的專業方向,是我院在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所進行的一次探索和創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發揮了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同時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與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最終為社會培養出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有用人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體現建筑內涵,是建筑類高校的優勢和特色,是其它類型的高校無法比擬的,是電子信息與建筑兩大學科相互滲透的具體實現。它所培養人才,將會占領它所獨有人才市場。

參考文獻

[1]陳怡.教育本質和通識教育.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委員年會論文集.2005.

第5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工學結合;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7-4190-02

Research of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Work-study

ZHAO Yun-ting

(Department of Energy Electrical,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the work-study has great value. It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enric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emphasis of training mode reform is the practical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penness, and occupational. Update their concepts,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and internship sites, efforts to build a platform between the students, schools, businesses and to achieve a tripartite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 work-study; post practice

國家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應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和就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職業教育思想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需要。因此,我們高職教育要不斷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施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建筑企業現階段正經歷計劃經濟體質向市場經濟體質的轉軌,畢業生畢業就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學院就必須有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模擬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使教室和實訓室綜合布置,專業課程按學習領域或社會需要設置。校外實訓場地是根據各專業崗位群模塊定崗實訓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學生鍛煉實際技能的根本。

目前,我院積極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年,學生主要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將理論教學、專業實訓、技能考核三個部分有機聯系起來,掌握基本技能和專項能力;第二階段為1年,學生到智能樓宇或建筑施工企業頂崗實習(以建筑電氣和智能樓宇專業為例),掌握相關的崗位工作能力,最終完成學業。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做好工學結合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

1建立起一種全新觀念

近幾年由于國家的大力扶持,高職教育發展較快,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人才培養模式未能與時俱進,高職院校大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重理論重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于“粉筆+黑板”,卻無形中忽視了實踐和技能的鍛煉,學生有豐富的書本知識,卻難以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這樣必然會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受到影響,進而使高職教育的發展受到影響。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全新的觀念,使教育模式適應時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打造一支全新的技能型教師隊伍,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態度是重中之重。這就要使從事職業教育的每個人建立推進“工學結合”的觀念,把工學結合作為學院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根本方向,轉變我們的辦學思想、辦學模式、辦學機制。

由于企業的技術要普遍超前學校的教學內容,而且更具有針對性,所以學習相關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來補充理論教學的不足。通過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為以后快速適應企業需要提供了保證。根據企業需求、學生特長愛好以及專業課程的特點,結合師資、實訓條件,推行按計劃、分階段、彈性、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滿足訂單培養、因材施教等要求。并且安排專業教師與企業相關骨干人員多交流,舉行座談會,共同制定學生的課程及教學計劃。

2實訓基地建設

2.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1)為強化職業能力培養,建設具有真實工作環境、能夠模擬和仿真生產工藝流程,為學生創建仿真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2)改善學院的教學環境,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購置用于專業實訓的教學設備,改善建筑電氣和智能樓宇專業的實訓基地,提高實驗實訓室的開放程度。目前,建筑電氣和智能樓宇專業的專業課程基本都實現了“理實一體”,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通過進實訓室實踐,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3)打造“雙師型”高素質師資隊伍。通過在實訓基地的教學全面促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利用先進的實訓基地條件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教師經過培訓逐步掌握生產第一線的專業技術技能。建設出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

4)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使用,搞好教研科研項目課題研究,搞好技術服務和社會化培訓。積極構建與技術產業發展相一致的平臺,加強科研工作,開展社會服務。

2.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學生要做到真正訓練好自己的職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去校外實訓基地鍛煉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促進校企充分融合,以達到學校、企業的資源共享,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在原有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上,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尋找水平高、業務廣、技術精的優秀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現場實物、技術人員等資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業務水平。我院學生可在大中型建筑企業或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專業公司從事智能建筑系統的技術開發;設備安裝與調式;施工組織計劃制定與實施;電氣工程預算;智能化項目承攬投標等企業工作。目前,我院已與多家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做到:

1)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彌補校內實訓的不足,解決校內建設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聘請建筑企業生產一線富有實際經驗和技術的名家能手、能工巧匠作為校外指導教師,經過有豐富經驗的校外指導老師的培養,能充分保障學生專業動手能力的訓練,實現與就業崗位“零對接”。有利于學生掌握社會需求,掌握崗位技能。

2)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在校外實訓期間,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對先進設備進行“零距離”接觸,能夠更快的掌握專業技能,鍛煉動手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使各方面的素質都有顯著提高,畢業參加工作時有實戰經驗,可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縮短工作適應期。

3)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整體辦學實力。

從青年教師隊伍中選拔教學科研能力較強,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教師,通過國內進修,學位教育,以考促教,到企業實踐鍛煉,使之在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能掌握建筑最新技術發展成果,能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特色教材、特色課件開發和教學,以提高學院的整體辦學實力。

校企雙方可以通過“定向培養”、“2+1”模式、簽訂師徒關系合同等多種形式達成合作關系,以簽訂師徒合同為例,為了保證工學結合教學計劃順利落實,公司選拔技術好、素質高的業務骨干與學生簽訂師徒合同,在合同上明確師傅的責任和義務、徒弟的責任和義務,一切技能都是在頂崗實習中掌握,并由公司主管培訓領導和學校實習帶隊教師、車間等負責人員組成監督小組,定期檢查實習計劃的落實情況、實習效果與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達到培訓計劃的要求。

學生在實習期間多交流,討論學習及工作心得,總結實習心得,寫出實習報告。通過學習、交流、討論發現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計劃。

3評價體系的建立及實施

一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直接由教與學雙方共同決定,學生學到知識的多少直接與教師課堂的講授有關系。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人數和參與時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是否都去進教室或實訓室,學生的理論或實踐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所以,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實施評價是評價體系建立的根本。

二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理實一體化教學對高職教師的能力進行了極大的考驗。在以任務為載體的課堂教學中,從項目選取、到教學情境的設計、再到教學方法的選用等都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設計能力;在學生分組學習過程中,既要使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又要保證良好的秩序,還要兼顧教學安全,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組織能力。

4結束語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學習和工作交替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校企雙方合作形成的,其實質是產學結合、合作育人。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院的學生,需要遵守學院的管理制度,又是企業的員工,接收企業的管理和考核。我院積極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市場需要確定培養目標,按需設課,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有機結合使學生畢業后同時持有多證(學院實行“雙證書”制度,即學生在獲取畢業證的同時,取得與本專業相符合的職業資格證書),為就業提供可靠的保證。總之,高職教育要大膽實踐,改革創新,適應社會的需要。實施工學結合制度,這樣不僅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還有利于學校教學的改革創新,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現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共同培養學生,使我國的職業教育更好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耿潔.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框架設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5).

[2]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趙學昌.工學結合教學制度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1).

第6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TU97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的特點,要實現以下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務實型人才,這類人才通常是設置于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崗位工程師,由于在基層一線需要更加實用的技術,因此強調人才的務實性,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團隊合作精神。其次為應用型人才,針對這類人才,培養重點放在知識與技術的應用方面,要求其可以利用知識對技術進行二次開發與創新,培養目標更加側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要求其具備良好的應用能力,樹立較強的應用意識。再次,適用型人才,這類人才要求其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而且要拓寬知識面,與通識型人才相比,他們在就業過程中,融入崗位角色的時間更短,與技能型人才相比,其潛力更大,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最后,創新型人才,因為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多服務于基層一線,實務性更強,因此要求其不能局限于單純的應用,還要勇于創新、突破自我,從而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

二、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

要實現上述人才目標,必須制定一個科學、有效、實用的專業教學計劃,具體而言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處所討論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業務能力、心理素質、文化修養甚至身體素質等方面。其中針對業務能力的提升的教學計劃,可以從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以及專業任選等課程的設置來實現。在兼顧到業務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其它方面的提升,比如人文社科、管理科學以及外語綜合能力等。其次,加強實踐訓練。因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表現出非常強的實踐性,因此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具體而言,實踐類型包括課程實驗、技能訓練、課程設計、工程實踐、課外實踐以及畢業設計等。最后,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其中對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如下:掌握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對電氣自動化的前沿發展動態進行系統的了解;熟練掌握典型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原理、系統組成以及常用工具。針對學生的能力結構要求如下:可以自主進行編程設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可以設計開發一些小型控制系統與信息系統;掌握電氣自動化專業必要的實踐能力與工程技能。

三、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踐

(一)建設精品課程,加強教材建設

在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中,電氣工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點內容,具體包括電機、發電設備以及輸配電系統等。而學生通過自動化專業的學習,可以把“控制”與“自動化”作為后續工作中解決各類問題的手段與工具。所以在設置專業課程時,要根據上述專業教學計劃中對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要求,構建專業精品課程。參照國家級、省級對精品課程的建設模式及要求,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基于模塊化的角度建立系列課程組,保證課程組內各個課程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支撐,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結構體系,提高系列課程的協調性。具體而言,組建系列課程組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電子電路系列課程,包括電路知識、模擬電子技術與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電子設計基礎以及電磁場基礎等;(2)計算機與微處理器系列課程,主要包括DSP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單片機與微的原理及應用知識、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軟件技術基礎等;(3)電機與電氣技術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電機學、電氣控制技術、PLC、電子電力技術以及電氣工程基礎等;(4)控制理論與控制技術系列課程,主要包括自動控制原理、運動控制以及信息控制技術等;(5)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電氣CAD、建筑電氣工程設計與安全以及建筑通信網絡技術等;(6)電力系統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電力系統分析基礎、繼電保護技術、高壓技術基礎、電力自動化技術以及仿真技術等。

由上述系列課程組的設置內容可知,通過系列課程的建設可以改善現有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課程的脫節現象,在課程組內,各科知識互相支撐、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的結構體系,不僅對教材的選擇十分有利,而且有助于編寫教學大綱,防止出現課程重復,及時淘汰陳舊知識,因此保證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二)建立實踐課程體系

由于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體現出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僅靠上述精品課程體系的建設還不足以實現專業教學目標,必須建立配套的實踐課程體系。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學生經過幾個學期的理論知識學習后,必須經過實習過程,以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學生通過實習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將自己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中,提高其勞動觀念與責任心;此外,還可以對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做進一步的鞏固。因此要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選擇更加適合的實習基地,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在選擇實習基地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企業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平臺,全面提升其實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有助于學生了解行業現狀以及技術發展趨勢。因此學校要與企業建立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長效合作機制,為其提供更多參與生產實踐的機會。

其次,組織各類實踐比賽。通過各種實踐比賽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入、更系統的了解知識,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并且比賽這種方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其學習主動性。通過比賽這種良性競爭的方式,可以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應用能力。學??梢詾閷W生提供更完善的條件,鼓勵其參加各種級別的比賽,例如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普通高校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飛思卡爾電子設計大賽等等。實踐比賽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而且對其工程意識與協作意識、科學精神與團隊精神、組織能力與競爭能力等素質的提升,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鼓勵學生參與實際的科研項目。老師在學生中進行科學的培養與拔,針對一些具備參加基礎專業科研活動能力的學生,可以推薦其參與到校內老師的科研項目中,以豐富其專業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幫助老師設計一些基礎性的實驗,操作實驗過程,并進行研究數據整理等。

四、結語

總之,在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要以培養適用型、務實型、應用型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促進學生專業能力與專業素質的提升。相應的廣大任課老師也要不斷探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培養出更多的、與時展相適應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程柳瑩.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驗室運行體系研究[J]. 價值工程. 2011(9): 214.

[2] 方如舉,張元敏.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許昌學院學報. 2012(2): 133-135.

[3] 黃文力,苗滿香.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4): 164-167.

[4] 徐利梅,高心,曹紀列.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方向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S1): 134-136.

[5] 楊鵬,莫岳平,史旺旺,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內容與途徑[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3): 96-99.

[6] 張彩霞,陳惠卿. 地方高校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創新實踐教學模式[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8): 357-359.

第7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給水排水 實驗 模型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是一門工科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實際工程應用工作。2011年1月8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基本原則為“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培養卓越工程師,需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教學環節[1]。這對給水排水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給排水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是學生在大學期間實驗教學的高級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理論知識與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環節,是學生獲得實際技能,形成就業能力,培養創新、創造能力,構建全面能力結構的重要時期[2]。

1 目前實驗教學特點及實驗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我校給水排水專業成立已整整20年,給水排水專業的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和環境工程的實驗教學過于相近。給水排水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等都相應開設給水工程實驗和排水工程實驗,相應的實驗項目主要有:自由沉淀、澄清、混凝、吸附、氣浮、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單元實驗。這些專業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和模式與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等開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相近,僅側重于開設各單體構筑物的單元實驗及研究,缺乏整套工藝流程的工程系統實驗研究,給水排水的學生無法明確自己的專業特點,容易與環境工程專業方向混淆。

如何改進教學模式,使專業實驗教學更接近工程性,突出專業特點,對培養“卓越工程師”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給水排水新型“模型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與方法

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給水工程為例,通過在給水工程及實驗教學中引入自來水廠布置及全套流程裝置模型,進行給水排水專業 “模型式”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對調動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1 建立以自來水廠主系統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新模式

根據以往的教學模式,開設給水工程實驗時,和環境工程一樣,僅從全部單元實驗項目中選符合大綱要求的6~8個單元實驗,獨立進行實驗。例如過濾實驗,僅需在單元構筑物“無閥濾池”上完成實驗,分析準備好的水樣進出無閥濾池的水質情況,觀察濾池效果即可,無需考慮其他構筑物有沒有相關影響,缺乏水廠工藝流程的系統實驗認識。給水排水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施工工作,學生應該在掌握單元實驗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于系統地掌握全套流程裝置的整體運行狀況,并熟悉各構筑物的工程結構、設計施工及整體布置,以便畢業后從事相應的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工作。

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引入 水廠布置及全套流程裝置模型, 建立以自來水廠工藝流程系統為核心的實驗教學新模式,提高專業認識。主要有以下兩點:(1)在模型展示中提高工程感觀性。在開展實驗時,可通過全套流程裝置模型展示水廠從進水到出水的整體工藝流程布置,把原來單獨開設的過濾、自由沉淀、活性炭吸附等單元實驗系統地展示在流程中,通過這種展示,學生可以熟悉各構筑物的結構原理,也可觀察水廠各單元構筑物之間的高程關系及其設計的重要性,為以后設計打下基礎。(2)改進實驗教學方法。由于模型的引進,給水工程實驗也可圍繞該模型開展設計性工程實驗項目,把實驗教學由“獨立型”轉向“系統型”,學生可以根據設計的流程連接各單元構筑物,模擬水廠設計運行效果,分析實驗結果并思考改進的措施;由此,不僅能讓學生學到觀察、分析、推理、判斷、歸納總結的技能,而且能結合專業理論進行實際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全面訓練學生科學實驗能力、工程應用能力、綜合創造能力,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方法。

通過實驗模擬運行水廠的設計效果,突出專業的工程性,學生在夯實實驗基礎的同時,還體現出了水廠全套流程的工程設計,明確給排水專業的工程設計內容,實現“給水排水實驗、設計、實習”三位一體的一體式教學。

2.2 建立給水排水模型設計等實踐活動,構建新型模式

創新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是重點[3]。給水排水工程學生在扎實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需具有較強的分析研究和實踐創新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決工程技術難題,這需要不斷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強化訓練,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

2011年10月,我校首次在2009級給水排水專業學生中舉行 “第一屆給水排水模型制作大賽”,學生通過自由組隊,制作相關給水排水專業模型參賽。比賽有以下特點:

(1)模型范圍:給水排水專業方向為主,①建筑給水排水方向:生活(或消防或合用)水箱、生活(或消防或合用)水池、消火栓箱、建筑給水(或排水、消防)管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②室外給水排水方向:室外小區給水(或排水)管道系統、檢查井、隔油池、化糞池;③給水廠和污水廠方向:沉淀池、濾池、清水池、曝氣池等。相關設計尺寸均可參考相關教材,或從網上下載相關標準圖片和設計圖紙作為模型參考尺寸,要有相應模型的基本簡圖。

(2)評分標準:對模型的整體完整美觀程度、實用性、創意、工藝等方面進行評比。

(3)學生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理解能力和實踐水平等,自主選擇設計水廠的單體構筑物或水廠整體裝置模型進行創新性設計,通過實驗試運結果或創新程度等方式進行評選,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查閱課外資料與動手制作模型,增加學生對專業相關知識的了解,從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的工作構件,加深學生對各構筑物的結構形狀及原理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班級間的交流,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教學由“被動式”轉為“主動式”,為學生提供 “創新”的模擬平臺。

3 實踐與效果

3.1 實驗教學突出本專業方向,區別環境工程,工程性突出

通過教學實踐,本屆學生較往屆學生專業認識明確,通過對水廠總體布置的感觀形象認知,對各構筑物的具體結構有更深入的體會;同時,本屆學生在進行相應課程的課程設計時,例如,給水廠課程設計、污水處理廠課程設計等,比往屆學生更能理解設計的原理和基礎,更能注意設計相應結構時的細節問題,設計更完善,更合理,各門課程設計平均成績比往屆高2~4分,為畢業后較快地勝任實際工作打下工程基礎。

3.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模型比賽,學生在自主進行水廠模型設計時,往往會主動參觀實驗室水廠模型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思考,一方面,加強了工程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氣氛,班級凝聚力加強。由于狀態積極向上以及對專業認識深刻,2009級學生多人次獲得院校級優秀獎學金,班集體也多次獲得院級優秀稱號;2013年1月,全級77人中有17人參加考研,創往屆學生考研比例的高峰;在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時,領悟程度和設計能力較往屆都有很大的提升。

4 結束語

深化教學改革是適應現代化建設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3]。通過不斷的改革,近年來,我校給水排水工程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珠三角地區就業率達90%以上,有部分學生考上華南理工大學等重點院校研究生。實踐表明,“模型式”教學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只有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將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少坡,孫力平,盧靜芳.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實踐環節改革新思路[J].中國建設教育,2012(3):79-81.

第8篇: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 物聯網課程 開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06-02

一 物聯網課程研究進展及存在的不足

2009年,物聯網熱浪席卷中國,在“兩化融合”和“感知中國”的國家戰略背景下,物聯網發展受到高度關注,物聯網新業態的發展為物流、制造業、服務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年初,教育部下達了高校設置物聯網專業申報通知,眾多高校爭相申報。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全球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研究,主要涉及計算機、半導體、網絡、通信、光學、微機械、化學、生物、航天、醫學、農業等眾多領域與專業。與物聯網應用相關的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運輸與物流、節能與環保等,均可考慮開設公共、必修、選修課。美國咨詢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聯的業務與現有的人人互聯業務之比將達到30∶1;到2035年前后,傳感網終端將達到數千億個;到2050年,傳感器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在當前諸多高校物聯網專業教學過程中,以演示為主,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非常少,當前除了師資等軟實力外,物聯網硬件幾乎是從零開始。

美、德、韓等國率先發起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物聯網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與探索,主要表現在課程目標上由關注崗位技能訓練轉向職業能力培養,課程內容上尋求職業性與學術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課程結構上彰顯模塊化課程的開放性、靈活性,課程評價上建立在實驗重構性、多元整合性等評價體系上。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曾提出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理念。目前,國家已明確要求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在新型的物聯網課題開發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新的物聯網相關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教學評價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工學結合,尋找市場需求與職業教育的結合點。

物聯網課程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有:(1)各研究機構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物聯網課程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保障,但是實踐應用有限。(2)大部分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尚未開設物聯網課程,且未能科學地理解物聯網課程與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對新興的技術在相關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方案中沒有科學而系統的整合。(3)與計算機網絡、物流、電子商務等有關的課程體系建設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缺乏物聯網新興技術的實訓教學體系。(4)在已有的物聯網相關課程的建設中,理論性占了主導地位,沒有形成一個如ERP等教學一樣的沙盤式教學體系,以應對職業能力培養的更高要求。(5)忽視實訓與專業課相互滲透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作用。

二 物聯網課程開發與建設的重要意義

物聯網相關新專業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南,以物理信息混合網絡化系統為載體,圍繞“網絡化信息感知”、“網絡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服務與安全”、“網絡化資源優化”四個主要研究方向,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與發展戰略,整合高校及國內外合作團隊的優勢資源,建立多學科交叉的物聯網專業,實現以工學結合為一體的物聯網課程體系建設,促進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并推動相關專業與學科群體的跨越式發展。

1.物聯網是一個新興的專業體系與課程體系,急需形成一種創新的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

物聯網相關課程是一系列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課程,我們要在教學中形成一種新型的虛擬化現代操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實驗室建設和實訓發展為可控的行為,形成系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手段。

2.物聯網課程是一個對科學、技術進行普適性教育的產物,課程的開發將有效促進學科與專業的建設

物聯網課程是一種全新的、可即時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借助虛擬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沙盒技術構成一個新的教學系統環境,目的是在推動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對新興技術進行普適性推廣。

3.建立一個融合的虛擬化物聯網課程體系,促進職業能力培養和教學體系建設

以傳統計算機網絡教學和虛擬化技術特色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根據不同的專業的信息化教學內容需求建立各種物聯網相關教學模型,構建一種長效、可持續發展機制和學科體系,建立健全新興技術與課程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引導機制。

4.以物聯網新技術為導向,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理念的變革

物聯網是一種物物相連的網絡,它的有效應用將會使我們的物質生活品質得到提高,我們以此為契機,提出師生的信息化技術對生活影響的導引模式,形成理論與現實生活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法與理念的實質性變革。

5.綠色與環保雙贏

物聯網在發展與應用中注入綠色與環境、低碳的概念,要在課程的開發中以物流、生活物品等應用為導向,注重技術發展的同時,注重社會服務功能與社會責任的建設,實現綠色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技術的同時重構綠色社會環境。

三 物聯網課程開發與建設的目標

物聯網課程研究的總體目標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研究物聯網課程教學中的虛擬化實現和應用方法,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套可操作的課程沙盤式教學體系;建立一支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研究人員和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具有較強操作能力、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人才。

形成物聯網課程與虛擬化現實教學系統的體系結構,動態構建、高效應用基于網絡傳感、感知的教學模式,工學結合,發展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研究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傳感技術與職業能力培養異構驅動型理論與方法,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到新型可操作虛擬化現實教學體系的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形成一個嶄新的虛擬化物聯網課程教學學科體系。形成操作性較強的物聯網課程虛擬化現實操作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

四 物聯網課程開發與建設的體系構建

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物聯網新學科教學體系建設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物聯網課程教學與操作技能培養為目標,圍繞物聯網課程虛擬化教學和管理體系進行研究,動態構建體系透明、軟硬件一體化的虛擬化教學模型和體系。

2.科學建立職業能力內涵培養機制,確立物聯網課程教學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堅持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是要全面、科學地掌握綜合職業能力的具體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職業能力教育觀,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3.動態建立基于分布式計算資源的物聯網計算環境,形成虛擬化現實教學體系與學科體系

在物聯網課程教學中實現虛擬網元系統在虛擬環境中像物理設備一樣在網絡中進行聯機,并在物理環境中進行物聯網實體的異構應用。

4.物聯網創新實驗系統與多實驗例程環境構建

物聯網教學環境集成了多種傳感器模型以及多種無線組網模式,可實現多種物聯網構架,面向各專業教學及創新應用,提供多實驗例程模型,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物聯網的構成及實際應用。

5.物聯網實驗資源環境建設

物聯網課程教學環境包括微型無線傳感器、通用傳感器及被控對象、嵌入式網關、GPRS網絡設備、藍牙、低功耗WiFi和其他配套設備。軟件資源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軟件、嵌入式網關軟件、PC數據管理與分析軟件,實驗資源包括基于控制器的基礎實驗、傳感器信息采集實驗、無線信號收發實驗、ZigBee/GPRS/WiFi/藍牙等網絡通訊實驗及組件控制實驗等。在系列資源學習環境中,通過不同傳感器的特性、不同網絡的組成形式,開發出更多實用性強的物聯網應用模式。

6.分層設計教學模式

根據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層特征,構建出一個層次式的教學模式,以實驗平臺建設方案為核心,依據物聯網網絡層次分別展開軟硬件科研與教學及面向市場需求的各項內容教學。對于物聯網感知層的教學,提供了多種射頻識別和傳感器節點與路由器網絡等硬件和數據采集控制軟件等資源。物聯網網絡層教學,提供了功能強大的以ARM等處理器為內核的網關硬件和自主研發的網關核心軟件,不僅能完成多種無線網絡管理,傳感器和射頻識別信息處理,而且可以通過不同無線和有線網絡路徑,將數據傳輸到物聯網網絡中心服務器數據庫和互聯網;平臺網絡監控軟件,可以在PC上直觀方便地完成對各種網絡的監控、數據庫管理、網絡維護和拓撲/曲線顯示,并且具有無線網絡狀態監控等多種高級網絡監控功能。物聯網應用層的教學開發,用戶可以使用實驗平臺提供的感知層、網絡層部件,像搭建積木一樣,構建不同的應用系統,實現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能家居等應用。

7.物聯網課程教學技術差異化的發展與技術均化策略

各個高校物聯網教學資源、師資能力、教材開發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且教學技術發展不平衡,這對人才培養造成了極大的障礙。在教學環境中對技術差異化的發展與技術均化策略進行研究,打破學科、專業,以及學校間的壁壘,形成均等化策略,對促進物聯網課程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8.物聯網教學生態環境構建

物聯網是一門跨眾多學科與專業的技術性課程,我們應在教學的發展中形成一個良性的交叉科學融合的教學環境,使物聯網技術融合到各學科中去,也使各學科知識融合到物聯網課程中來,建立融合性、標準化為一體的課程模式,形成良性的學科生態環境。

五 結束語

建立一個多模的物聯網教學模式,讓物聯網真正成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物聯網課程教學體系是推進區域經濟人才培養,以及實現制造業、物流業、商業、零售業等聯動發展的有效途徑。虛擬化現實教學體系的建立是物聯網課程開發與職業能力培養的又一途徑。高校物聯網教學資源、師資能力、教材開發等技術差異化的發展與技術均化策略的形成將對促進物聯網課程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聯網教學生態環境構建以及標準化課程模式建設勢在必行。

以物聯網課程虛擬化教學體系促進高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形成新的學科體系,發展教學技術差異化與技術均化策略,設計分層教學模式,建立物聯網教學的生態環境。提出虛擬化物聯網課程教學的職業能力培養理論,設計分層教學模式;提出了動態建立基于分布式計算資源的物聯網計算環境,以網絡織化形式建立教學體系結構;提出沙盤式物聯網課程教學體系與機制的建立,打破傳統職業能力培養模式,創造性地建立規?;瘜嵱柲J?;物聯網教學生態環境的建立,是對傳統教學觀念、方法的挑戰,突破了學科與專業獨立建設的壁壘,建立融合性、標準化為一體的課程模式,形成良性的學科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柯強.物聯網專業課程建設探討[J].物聯網技術,2012(1):80~85

[2]曾文波.淺談物聯網相關專業中通信技術類課程建設[J].物聯網技術,2013(3):78~80

[3]趙雨境.以“三線并重”為核心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學園(教育科研),2013(1):1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 欧美三级久久 |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爽爽影院 |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免里 |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 jizz国产精品免费麻豆 | 二级毛片在线播放 |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欧美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特黄aa毛片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禁在线观看午夜亚洲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色成人 | 国产三级做爰在线观看∵ | 中国a级淫片免费播放 | 久久99热久久精品91 | 亚洲孕交 | 欧美毛片性视频区 | 99视频网| 97超级碰碰碰碰在线视频 |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一级毛片100部 欧美一级毛片aaaaa | 99热在线免费 | 米奇色网 |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 亚洲作爱视频 | 亚洲在线免费 | 亚洲欧美日本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黄免费 | 岛国片欧美一级毛片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 国产三级香港三韩国三级 | 美女张开腿让男生桶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