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印花稅法征求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企業期間費用的會計核算淺談
費用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中規范的內容之一。費用是指小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小企業的費用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本文擬對小企業期間費用,即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會計處理進行探討,以期對小企業會計人員進行期間費用的會計核算有所幫助。
一、銷售費用的會計核算
(一)銷售費用定義
銷售費用是指小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銷售費用通常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商品維修費、運輸費、裝卸費、展覽費和廣告費等費用。
(二)“銷售費用”賬戶
性質:損益類賬戶。
3、結構:“銷售費用”賬戶借方登記小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發生銷售費用時,借記“銷售費用”賬戶,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賬戶。
期(月)末,可將本賬戶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后賬戶無余額。
(三)核算舉例
借:銷售費用——廣告費5000
貸:銀行存款50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所以,此小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能無限制的發生,否則,年末,經計算超過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所得稅。
例2:2月18日,甲小企業以支票支付產品運輸費1000元。企業以支票存根和營運部門運輸發票為依據,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廣告費930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70
貸:銀行存款1000
根據新修訂的增值稅條例第八條規定,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中,將運輸費用明確列明,即購進或者銷售貨物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付運輸費用的,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注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該支付的運輸費既包括購進商品的,也包括銷售貨物的。
例3:月末,甲小企業將本期發生的上述費用5930元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本年利潤5930
貸:銷售費用 5930
二、財務費用的會計核算
(一)財務費用定義
財務費用是指小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發生的籌資費用,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銀行相關手續費等。
(二)“財務費用”賬戶
性質:損益類賬戶。
3、結構:“財務費用”賬戶借方等小企業發生的財務費用。財務費用發生時,借記“財務費用”賬戶,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利息”等賬戶;貸方登記發生的應沖減財務費用的利息收入等。收到存款利息時,借記“銀行存款”等賬戶,貸記“財務費用”賬戶。
期(月)末,可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例4:B企業為小企業,其購買材料采用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支付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2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例5:接銀行通知,B企業收到其在銀行存款應得利息收入2000元已經轉入其存款賬戶。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2000
貸:銀行存款2000
例6:接銀行通知,銀行已從B企業存款賬戶扣貸款利息12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 12000
貸:銀行存款1200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予扣除: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例7:期(月)末,B企業將“財務費用”賬戶余額3000元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后本賬戶無余額。會計分錄如下:
借:本年利潤15000
貸:財務費用15000
三、管理費用的會計核算
(一)管理費用定義
管理費用是指小企業發生的除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外的其他費用,管理費用包括小企業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開辦費、辦公費、業務招待費、相關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二)“管理費用”賬戶
性質:損益類賬戶。
3、結構:“管理費用”賬戶借方登記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發生的修理費、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業務招待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技術轉讓費、排污費等、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及小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薪酬、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等。在管理費用實際發生時,借記“管理費用(開辦費)”賬戶,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折舊”、“應交稅費”等賬戶。
期(月)末,可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后本賬戶無余額。
例8:A企業為小企業,其籌建期間通過以支票支付辦公費3000元、印刷費2000元和注冊登記費5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開辦費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例9:A企業聘請法律顧問,以現金支付咨詢費6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咨詢費600
貸:庫存現金600
借:管理費用——稅費1000
貸:應繳稅費——應繳房產稅500
——應繳車船使用稅
300
庫存現金200
例11:A企業以現金支付業務招待費1500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
15000
貸:庫存現金15000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小企業業務招待費,《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假設該小企業取得銷售收入250萬元,則該企業年終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如下:
則業務招待費調增所得額=1.5-1.5×60%=1.5-0.9=0.6(萬元)
期(月)末,A企業可本賬戶的余額26600元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借:本年利潤26600
貸:管理費用26600
參考文獻:
[關鍵詞]稅收優化;互聯網電商;涉稅特點;征稅背景
隨著電商企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對電商企業征稅預期即將成為必然。然而若依據傳統模式征稅,勢必降低電商企業利潤,削弱中小賣家活躍性和熱情。因此,優化電商企業納稅管理,促進市場健康公平發展,顯得十分迫切。
一、電商企業在各個經營環節的涉稅情況分析
當前國內實行的稅種共有19類,電商企業與傳統企業相同,主要稅種都是流轉稅中的增值稅。假設電商企業存在進口材料或是商品,還需要繳納增值稅與關稅;假設存在特殊消費品的進口,則還應征收消費稅。本文結合電商企業的業務流程,對各階段對應的稅種予以分析。1.采購環節(進口環節)從采購環節來看,電商企業的稅種存在四大類: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印花稅。舉例來說,一家B2C企業屬于一般納稅者,洗護用品的采購花費為100萬元,運費單據上標注的運費為1萬元,建設基金和裝卸費分別對應0.3萬元和0.5萬元,且簽訂采購合同。那么企業應繳納的增值稅也就是:100×17%-(1+0.3)×7%=16.909萬元,印花稅對應100×0.03%=0.03萬元。2.銷售環節在銷售流程中,電商企業可能涉及到印花稅與增值稅兩大主要稅種,尤其是在B2B企業之中。受到電商企業業務流程不規范等因素影響,推行電子發票,必須結合納稅人的各方面信息,如入庫信息、征管信息以及申報信息等。3.委托代銷(代購)環節近幾年來,C2C電商企業中的代購性質網店增長顯著。他們的利潤來自于各國的代購費以及匯率差,當然,也存在國內外的運輸費用。一些商場開始以代銷方式將實體店商品轉售給C2C商家。征稅預期之下,代購費以及手續費等也將會成為征稅的依據和參照對象。由此電商企業需要關注的重要稅種之一為所得稅。而要想對所得稅進行分析,就必須考量各類營業支出和成本。現階段,國內電商很少配備自己的物流團隊,多會選擇與快遞公司合作。然而商家向客戶收取的運費較之向快遞公司支付的運費而言,通常存在一定差異。對于B2C企業來說,會將客戶支付的運費視為自身收入,計入支付給快遞公司的部分視為支出。納稅人在申報增值稅的過程中,只需要結合商品成交價格進行系統發票的開具,并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假設B2C企業并未獲取到相應的運輸發票,則需要在年末之時實行納稅的改進和調整。
二、電商企業的納稅優化建議
2015年初,我國頒布了電商稅收征收管理法的征求意見稿,就電商征稅而言,僅存在時間問題。電商企業應當怎樣優化自身稅務管理也就成為了首要問題。本文的建議如下:
(一)合理選擇企業注冊地
各國及地區受到納稅人、稅收優惠以及稅率等方面的影響,稅收政策各不相同,為跨國電商企業的稅務籌劃帶來了一定的優勢和條件。出于對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的考慮,我國稅收優化偏向西部,西部電商企業能夠依據自身實際發展需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稅負,優化企業經濟效益。另外,電商企業還能夠通過稅收管轄權實行相應籌劃。根據我國稅收地域管轄規定,主體稅種皆存在缺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僅在非固定業戶與固定業戶的納稅地點方面有所界定,并未做出內容上的補充。因此,我國在一些注冊地點上存在相應稅收優惠,如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企業上市之前也可以考慮設立新分公司,或是更改注冊地點,以此實現稅負的縮減。還可利用減稅技術,實行契稅稅務管理的改進。
(二)密切關注電商稅收政策的變化和調整,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首先,要加強納稅意識和認知。電商企業需要結合稅法要求,履行納稅義務,及時進行繳稅申報。還要依據稅法規定來計算和繳納稅收,盡可能地規避由于稅收不遵從行為而產生的不利影響和風險。其次,需要探究稅收規定,利用財務科學安排經營方式,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當前國際上規定的電子商務優惠政策為2~3年,電商企業可在此期間進行業務和規模的擴張。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包括網絡服務商存在一定的稅收優惠權;利用電子商務面向全球進行銷售,實現相應優惠的獲取;進行電子商務業務新型服務行業的開展;通過企業技術革命方式實現投資活動中優惠的享有;企業自行生產銷售產品獲取相應優惠。
(三)建立完善的支付體系,加強對“資金流”的管理
受到交易金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目前電子商務稅收模式有兩類形式,一是稅務機關可通過與銀行合作,開展傳統交易和電子商務并行的電子商務征稅工作;二是稅務機關可通過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的方式,實現征稅,需不斷加以完善。1.建立完善的銀行支付體系就線上與線下同時銷售的企業來說,稅務機關可以選擇和銀行合作實現征稅。可利用銀行加大對電子企業資金變動情況與交易金額的監督力度,并在月末實行企業線上和線下交易的合并,以此開展征稅工作。2.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支付體系支付方式愈發多元化的今天,稅務監管難度相應增加,只有構建可靠的支付體系才能實現各類支付方式的統一,規避重復納稅。與此同時,應構建便利、安全的電子商務支付體系,保障消費安全,促進電子商務行業更好更快發展。3.采用電子發票等形式,降低納稅成本電子發票的優勢在于,無論是發票的申請、查驗、還是開具等,皆可在網絡利用稅務機關統一的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實現。電商企業試點推行電子發票,能提升納稅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此外,電子發票還可規避遺失等風險。
三、結語
受到電商企業經營模式多元的影響,商品存在虛擬化與無形化特征,很難明確判定其交易金額與經營注冊地等信息,這也造成了電商征稅方面的困難。在征稅預期下,電商企業由于自身品種多樣、經營規模以及涉稅種類等區別,再加上性質上的不同,也就很難保證稅收公平,因此,對各類別電商企業涉稅情況的分析,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凡恒.中國電商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4(s1):133-136.
[2]李世超,李俊薇.供電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體系構建[J].企業管理,2016,(S2):204-205.
[3]鄧同鈺.“營改增”對企業管理的影響[J].企業管理,2013,(05):65-67.
[4]馬廉頗,馬巖琳.我國應對電子商務涉稅問題的整體構想與思考[J].南方經濟,2005(12):83-85.
[5]胡波,胡海瑞.企業往來賬戶涉稅問題和成因分析及對策[J].稅務研究,2010(4):70-72.
[6]趙楓,陶華.中美電子商務涉稅比較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7,141(5):32-33.
[7]周家喜,張俊興.關于國際貿易保護問題及其對策的思考——兼論涉稅反補貼問題[J].稅務研究,2012(5):50-53.
[8]章湘云.電子商務涉稅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8(9):32-35.
[9]田愛國.“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零售電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5):99-105.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7)07-0037-03
《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兩個子系統,分別適用于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這兩個準則在目標、制定依據、會計科目設置、會計核算、財務報表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本文僅選取會計處理上的主要差異進行分析。
一、兩準則頒布的背景及?m用范圍
2006年財政部正式《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實施,后陸續在中央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中施行,從而實現了大中型企業使用準則的趨同,揭開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國際趨同的步伐。2016年又對部分《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2010年為完善小企業會計核算,我國財政部印發《關于征求意見的通知》(財會[2010]15號),著手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以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
《小企業會計準則》(財會[2011]17號),旨在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該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國小企業范圍內施行,并鼓勵小企業提前執行。財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4]2號)同時廢止。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該類企業應符合下列三個條件:(1)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企業的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如上市公司和發行企業債的非上市企業、準備上市的公司和準備發行企業債的非上市企業;二是受托持有和管理財務資源的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如非上市金融機構、具有金融性質的基金等其他企業(或主體)。(2)經營規模較小。本準則所稱經營規模較小,指符合國務院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標準或微型企業標準。其中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00人以下且營業收入2 000萬元以下的為小型企業;建筑業營業收入5 000萬元以下且資產總額6 000萬元以下的為小型企業。(3)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應當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但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這三類小企業,不得使用該準則,應參照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凡符合上述規定的小企業均可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也可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但選定一種準則之后不得隨意轉換。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四方面問題:(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該準則未作規范的,可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3)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當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4)已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二、會計處理差異分析
(一)備用金會計處理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內部各部門周轉使用的備用金,可以單獨設置“備用金”科目核算,不單獨設置“備用金”科目的,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可在“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下設置備用金明細科目,也可單獨設置“備用金”科目,反映和監督備用金的周轉使用情況。
例1:2016年6月1日,甲公司核定銷售部備用金定額為10 000元,以現金撥付,并規定每月月底由備用金專門經管人員憑有關憑證向財務部門報銷,補足備用金。月末,銷售部報銷日常業務支出8 000元。
1.若甲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撥付備用金: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銷售部) 10 000
貸:庫存現金 10 000
(2)報銷日常業務支出,補足備用金:
借:銷售費用 8 000
貸:庫存現金 8 000
(3)若銷售部不再需要備用金,將備用金以現金形式退回財務部門:
借:庫存現金 10 000
貸:其他應收款――備用金(銷售部)10 000
2.若甲公司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撥付備用金:
借:其他貨幣資金――備用金(銷售部) 10 000
貸:庫存現金 10 000
(2)報銷日常業務支出,補足備用金:
借:銷售費用 8 000
貸:庫存現金 8 000
(3)若銷售部不再需要備用金,將備用金以現金形式退回財務部門:
借:庫存現金 10 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備用金(銷售部)10 000
(二)壞賬損失會計處理的差異
在《小企業會計準則》下,資產不得計提減值準備,按稅法規定的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條件確認,當資產減值損失切實發生時,采用直接轉銷法,直接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不得提前計提減值損失。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當有客觀證據表明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應當將該應收款項的賬面價值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即采用備抵法。
例2:某企業2016年6月發生壞賬3 000元,之后又收回2 000元。
1.若該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 3 000
貸:應收賬款 3 000
(2)之后又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2 000
貸:壞賬準備 2 000
同時:
借:銀行存款 2 000
貸:應收賬款 2 000
2.若?企業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發生壞賬時:
借:營業外支出 3 000
貸:應收賬款 3 000
(2)之后又收回時:
借:銀行存款 2 000
貸:營業外收入 2 000
(三)存貨盤盈盤虧會計處理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中盤盈的存貨按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沖減當期“管理費用”;而《小企業會計準則》中盤盈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同類或類似存貨的市場價格或評估價值確定,實現的收益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
《企業會計準則》中存貨發生的盤虧或毀損,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根據具體原因,分別不同情況處理:屬于定額內損耗的計入“管理費用”;屬于收發、計量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貨短缺,應先扣除殘料價值、可收回的保險賠償和過失人賠償,將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屬于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貨毀損,應先扣除處置收入(如殘料價值)、可收回的保險賠償和過失人賠償,將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而《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存貨盤虧、毀損凈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例3:A企業在年末進行存貨清查時,發現甲材料盤盈30千克,金額1 200元,后經查明原因是收發計量誤差所致。另外發現乙材料盤虧50千克,金額1 000元;丙材料毀損15千克,金額18 000元;庫存商品A產品毀損10千克,金額2 300元。經查明原因處理如下:A產品因管理不善毀損,收回殘值300元,過失人賠償2 000元;乙材料屬于定額內損耗;丙材料被洪水沖走,因自然災害造成,由保險公司賠償15 000元,增值稅率17%。
1.若A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批準前處理:
借:原材料――甲材料 1 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 200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24 530
貸:原材料――乙材料 1 000
――丙材料 18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 230
庫存商品――A產品 2 300
(2)批準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1 200
貸:管理費用 1 200
借:管理費用 1 17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 170
借: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17 55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3 51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1 060
借:其他應收款――××過失人 2 000
借:原材料 3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 300
2.若A企業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批準前處理:
借:原材料――甲材料 1 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 200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24 530
貸:原材料――乙材料 1 000
――丙材料 18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 230
庫存商品――A產品 2 300
(2)批準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1 200
貸:營業外收入 1 200
借:營業外支出 1 17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 170
借: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17 55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3 51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1 060
借:其他應收款――××過失人 2 000
原材料 3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 300
(四)短期投資會計處理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在取得短期投資時按公允價值計量,在“資產性金融資產――成本”賬戶中核算,相關交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在資產負債日考慮公允價值的變化,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核算;處置時要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結轉入“投資收益”。
《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取得短期投資時按歷史成本計量,在“短期投資”賬戶中核算,相關交易費用計入投資成本;持有期間內僅考慮“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處置時只需將出售價款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即可。
例4:A公司會計核算執行《企業會計準則》。2016年2月10日購入股票1 500股,當時每股市價5元,交易費用75元。2月28日市價變為每股5.5元;3月31日市價又變為每股4.9元。4月2日出售當年2月10日購入的這批股票,每股售價4.8元。則A公司會計處理如下:
(1)2月10日購入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7 500
投資收益 75
貸:銀行存款 7 575
(2)2月28日市價變動: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7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50
(3)3月31日市價變動: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9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900
(4)4月2日出售:
借:銀行存款 7 2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50
投資收益 15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7 500
同時:
借:投資收益 1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0
(五)固定資產盤盈會計處理的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將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小企業會計準則》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過渡,盤盈凈收益記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5:甲企業于2016年5月6日對企業全部固定資產進行盤查,盤盈一臺6成新的機器設備,該設備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為100 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
1.若甲企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盤盈時:
借:固定資產 100 000
貸:累計折舊 40 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 000
(2)調整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 000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 500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4 500
(4)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 5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0 500
2.若甲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其會計處理如下:
(1)批準前處理:
借:固定資產 100 000
貸:累計折舊 40 000
待處理財產損溢 60 000
(2)批準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6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60 000
當然除了上述幾方面兩準則存在不同之外,還在以下方面存在差異:(1)出租包裝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入其他業務收入;《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入營業外收入。(2)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益:《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逾期未退包裝物沒收的押金,應按扣除應交增值稅后的差額,計入“其他業務收入”;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益應確認為小企業的營業外收入。(3)匯兌收益:《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沖減“財務費用”;《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營業外收入”。(4)無法收回的長期債券投資損失:《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按備抵法計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損失,應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無法收回的長期債券投資損失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營業外支出”。(5)無法收回的長期股權投資損失:《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按備抵法計提無法收回的長期股權投資損失,應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營業外支出”。(6)稅費的核算:《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計算應交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項目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科目。企業交納的印花稅,于購買印花稅票時,直接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發生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項目,均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核算,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等科目。(7)所得稅核算:《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在計算應繳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基礎上,確認所得稅費用;《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將計算的應繳所得稅確認為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