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史劇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奈達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動態對等”理論進一步發展成為“功能對等”理論。簡單來說,功能對等就是要將文化因素反映到譯文中,達到譯文與原文在語言的功能上對等,達到讀者心理反應的對等,而不是追求在語言形式上對等。奈達認為,翻譯就是要在接受語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現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意義,然后是風格,同時考慮譯文在譯文讀者心理反應是否與原文在原文讀者的心理反應相似。(葉子南,2008:168)加之翻譯也被大多數人們看做是一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方式,目的是彼此間的了解和學習,而在翻譯的過程中過分注重譯文的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梁爽,2012)因此,在翻譯過程當中,譯者應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即形式上對應,這一做法也符合了影視劇字幕翻譯的目的,讓譯入語的觀眾通過字幕,能像原語觀眾一樣理解對白內容,因此“功能對等”理論適用于字幕翻譯的研究及應用,它是一個包括了文化、語言、社會和心理等因素的“全方位”翻譯理論。
2.歷史題材影視劇字幕翻譯特點——以美劇《都鐸王朝》為例
2.1歷史題材美劇《都鐸王朝》簡介及其語言特點
《都鐸王朝》是由美國Showtime有線電視臺出品的一部時代古裝劇,故事背景橫跨1509至1547年,主要講述HenryⅧ(亨利八世)在位的三十八年的執政期間的風云變幻包括對法戰爭,脫離羅馬教會統治的斗爭以及對英國意義深遠宗教改革。跌宕起伏的劇情,令人回味的臺詞,奢華奪目的布景和演技精湛的演員,仿佛將人們帶回到了十六世紀的宮廷,使其成為一部質量上乘的美劇。作為一部時代古裝劇(costumedramas),即有時代背景設定為古代的電視劇或電影,與現在大多數口語臺詞新鮮時髦的現代劇有所不同的是,在《都鐸王朝》的臺詞中,有許多的日常用語和表達方式和現如今的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措辭用語等,像在“Letmeconceive.”這句話中,conceive指的是懷孕,而不是構想、設想之意;在“You,unhappyman”這句中,這里的unhappyman并不是指不快樂的人,而是指行為不正的人。另外,在當時社會里,不同階層的用語有比較大的區別,特別是皇室成員與官員、下人之間對話的用語都有著很嚴格的規定。例如在與國王說話的時候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稱他為Yourmajesty,與不同官職的官員說話時亦不能叫其大名,只能根據其官職稱為Youreminence,YourGrace等。不在場的時候亦不能對其指名道姓,只能用敬語Hismajesty,Hermajesty,HisGrace等。正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說話者身份階級的不同等原因,使得該劇字幕的翻譯工作更顯復雜,更加考驗譯者更全面的語言功力和更豐富文化背景知識。但字幕翻譯畢竟與文學或非文學翻譯有些許不同,有著自己的特點。因此,要做好字幕翻譯還需要對其有一定的了解。
2.2字幕翻譯特征
我們這里所說的字幕翻譯指的是語際字幕,即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譯文疊印在字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說的字幕翻譯。(李曉梅,2007:82-83)而影視劇語言本身就具有極大的信息量,內容涉及到時事、宗教、風俗、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且對話內容存在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因此想要每次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字幕信息時,都能夠正確地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翻出優秀的譯文,制作出精良的字幕,仍然是學界需要不斷進一步深入研究的領地。許多學者有著豐富的影視字幕翻譯經驗,他們從自己的實踐出發,各自撰文總結了影視劇字幕語言的特征。其中在這方面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錢紹昌教授也指出影視語言不同于書面文學語言的五個特點: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無注性(錢紹昌,2000)。麻爭旗歸納的影視翻譯五大特征包括口語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通俗化(麻爭旗,1997)。張春柏總結出影視劇語言的兩大特征:即時性和大眾性,尤其對影視語言的口語性質進行了深入分析(張春柏,1998)。除此之外,影視字幕翻譯具有嚴格的空間限制。簡單來說,時間限制就是字幕必須在與原語對白相同的時間內完成所要傳遞的信息內容,太長或太短都會在譯入語觀眾的理解上造成偏差。而空間限制是指由于畫面屏幕受限,所以字幕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信息傳遞,字幕過長不但會占用過多的畫面,同時也會給譯入語觀眾對內容的理解造成困擾。結合歷史題材的美劇《都鐸王朝》的語言特點及字幕翻譯的特征,在做翻譯時應該“對癥下藥”,學會靈活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不贊成“從一而終”地只使用單獨一種翻譯方法。
3.《都鐸王朝》字幕漢譯的翻譯策略分析
奈達提倡“讀者反應說”,認為翻譯的服務對象是讀者或言語接受者,要評價譯文質量的優劣,必須看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如何。他在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Nida,2001:86)一書中寫到“Itisessentialthatfunctionalequivalencebestatedprimarilyintermsofacomparisonofthewayinwhichtheoriginalreceptorsunderstoodandappreciatedthetextandthewayinwhichreceptorsofthetranslatedtextunderstoodandappreciatethetranslatedtext.”也就是說,當譯文讀者看到翻譯內容時的反應與原文讀者在閱讀原文時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等同時,才算達到了“功能對等”。因此,在做影視劇字幕翻譯前必須了解劇集語言的自身特點,深刻理解影片,正確認識其中的語言現象、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等。不論采取何種翻譯策略都要以觀眾為中心,要充分把握譯語觀眾的期待視野、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先在知識、心理需求等,注重譯語觀眾的接受性,從而正確估計潛在觀眾的現實視野和歷史視野,采取翻譯策略(謝錦芳,2009)。
3.1歸化策略
歸化是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主張譯文應為目的語觀眾著想,盡量適應、照顧目的語的文化習慣,消除語言文化的障礙。(徐建平,2002)歸化從本質上使譯文本土化,強調翻譯效果,注重目的語觀眾的反應。(王紅衛,2002)因此,把奈達“功能對等”的理論應用到翻譯上來達到歸化的目的,不旨在追求譯文與原文本詞語在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使譯入語觀眾得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的語境意義,這是符合我們翻譯的目的的。在此劇的字幕翻譯中,不難發現譯者大膽地將英語的表達中國化,即歸化策略。例如:YourMajestyisbesetbyenemies.譯:陛下您正四面楚歌。這句話中,雖然直譯“被敵人所困擾”也無不妥,但“四面楚歌”這一成語的使用,更能體現出當時HenryⅧ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的危機之勢。Butdon’tsayanythingtoalarmhim.譯:但別打草驚蛇。Saysomethingtoalarmsb.在中文中可以找到意思相近的成語“打草驚蛇”,雖然在語言的形式上沒有達到一致,但是意思表達上準確無誤,加之這是一個常見的成語不會給譯入語觀眾造成理解上的障礙,符合了“功能對等”的原則。又如在第二季第十集,HenryⅧ的第二位皇后Anne在臨刑前的告解中,牧師所念的經詩中的話:Thereisatimeforeverypurposeunderthesun.譯:天道昭昭,萬物有時。由于本劇是一部歷史劇,年生在十六世紀,當時的英語也非現代語體,加之是有關宗教的詩句,而譯文不但非常中國化,還有古漢語的表達方式,是把原文語體、意思、時代背景都考慮進去的譯法,在譯入語觀眾欣賞畫面的同時,字幕還有能將他們帶回到古時效果。歸化得很到位,意思上沒有偏差,亦不會影響譯入語觀眾的理解。在《都鐸王朝》這一部歷史題材的美劇中,不難發現歸化策略使用得相當頻繁,在這里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歸化賦予了比劇中原文更多的時代感,更符合中國人的說話習慣,更容易被譯入語觀眾接受和欣賞。
3.2縮減策略
瞬間性是錢紹昌教授總結的字幕翻譯的特征之一,由于字幕翻譯有時空制約,經常需要大幅度刪減不必要的標點符號和一些多余信息,讓觀眾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信息量,激發影視欣賞的愉悅性。縮減法就是對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時空中的與認知活動無關緊要甚至毫不相關的信息可進行刪減節略,以凸顯相關性更強的信息;對信息接受者固有認知結構中缺乏而在有限時空中又無法補充的信息可從略;對畫面或音樂已提供了充分語境的信息亦可考慮進行縮減。(李運興,2001)例如:IamcompelledtotellyouthatIcan’tdefendthiscastlewithoutmoresoldiersandarms.譯:我被迫相告,若無增援,城堡恐將失守。Thereishopetheymaydispersepeacefully,butoftheserebelscontinuewiththeirillegalassembliesandtheirdefiancethentheirrebellionwillbecrushedsoforciblythattheirexampleshallbefearfultoallsubjectssolongastheworlddoesendure.譯:有望和平解放叛軍,但若叛黨一意孤行,吾等則將趕盡殺絕,永世以儆效尤。Iwasjustthinkingofthosewhoarenolongerheretosupwithus.譯:逝者已矣,念意尚息。在以上的例子中,都或多或少地縮減或濃縮了一些英文單詞或表達方式,也許可能導致部分語義或文體虧損,但因為具有圖像和聲音(比如表情、語氣等)的補充,在一些情況下譯入語觀眾也能夠通過劇中人物的表演而了解到大概之意,因此字幕所傳遞的信息并不會影響故事情節發展。此外,也有采用漢語中習慣使用的四字短語表達,結構緊湊,意思簡單明朗。這樣一來,譯文雖然沒有逐字逐句地翻譯原文,但卻用最少的字數傳達出了原文的含義,不僅沒有絲毫影響到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反而加快了觀眾處理信息的速度。
3.3增譯策略
增譯法是在翻譯時按照意義、修辭或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必要的成分,從而使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王雪梅,2012)譯者加以對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而導致譯入語觀眾難以理解,從而妨礙對影片欣賞的這樣一些信息甄別并使用恰當的手段增補空缺,以確保譯入語觀眾能夠無障礙地理解臺詞語言的內涵。除此之外,增譯策略的使用也是由于中英兩種語言的特點所要求的。我們都知道,英文是一種比較直白,樸實無華的語言,許多的詞語、句子需要加以我們的想象才得以更好的理解。而中文則不同,中文有著華麗的辭藻,豐富的表達來描述世上一切事物。因此在該劇英譯中的過程中,適當地點綴用詞,可以使句子看起來更有文采更加飽滿,也能體現出說話人的涵養(劇中大多為受過教育的貴族)。例如:Theserebelsareourtraitors,Charles,fullofwretchesanddevilishintense,theymustbepunished,fortheirdetestableandunmaturedsinfrebellionagainsttheirsovran.譯:那些叛軍是叛國者,查爾斯,卑鄙骯臟,窮兇極惡,他們必應期作亂逆上這的行為而受到嚴懲。ForGod’ssakes,williteverrain?譯:上帝啊,何時再天降甘霖?Yourgenerosityoverwhelmsme,asalways.譯:你的慷慨一如既往,讓我感激不盡。除此之外,在翻譯一些口令時,也應該增譯,把意思補充完整,這樣更符合譯入語觀眾所熟知的表達習慣。例如:“Theking!”譯作“國王駕到!”,“Stay!”譯作“留在此處!/留守在此!”等。
3.4轉換策略
在字幕翻譯中,為了使句子更加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詞類轉換經常出現在對字幕的翻譯中。例如:NowIaskhisgraciousmajesty,thekingofEngland,toalsosign,ingoodfaith,thetreatyofuniversalandperpetualpeace.譯:現在我懇請仁慈的英格蘭國王,誠摯地在條約上簽字,共同締造持久的和平。(名詞轉換成動詞)HaveInoteveryreasontobehappy?譯:諸事順遂,自然喜由新生。(疑問句轉換為肯定句)Ifstilltheydonotsubmit,Mr.Cromwell,thenIpromisethedestructionofthem,theirwivesandchildren.譯:如果他們還不歸順,那我發誓必將他們一網打盡,斬草除根。(名詞轉換為動詞)除了這四個策略外,加注釋也是該劇集里常用的翻譯策略。因為字幕有瞬間性,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把所有的信息放入字幕里一目了然,加之許多文化因素,例如一些概念、典故或特有名詞等并不是人們所熟知的,需要特別注釋出來。這樣做不但有助于人們更好理解臺詞的意義,同時也有利于我們積累外國的文化知識。例如:Iwanttomakehimacupbearer.我要封他為侍酒官[皇家宮廷的高級官員]。TheFrenchbuiltacastleatArdresandabridgeintothepaleofCalais.法軍在阿德爾簡歷城堡又建起通往加來[曾屬英國]的橋。
4結語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環境保護居室污染環保意識
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空氣、水、土地以及大量的生物和礦物質。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又在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自身的環境,甚至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化學品和固體廢棄物的危害等等,已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現實威脅。而大部分環境污染物是因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產生的。它們進入環境后,通過物理變化、化學反應或生物作用會轉變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今天反污染的前線不單是在工廠,而是還在你的辦公室里、你的家中。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家庭居室、辦公場所、商店賓館、車輛習機)度過的。調查顯示,上海居民平均有86%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而有60%的時間是在自己的家中。然而,室內化學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污染的程度與室外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要嚴重得多。
除了室外的大氣污染物能經空氣流通進入室內以外,室內各種建筑裝飾材料、廚房炊事、化妝品、日用化學用品和化學制品、復印機、放射性污染物等都是重要的室內化學污染源。人們已從室內空氣中鑒定出300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盡管其含量一般僅在mg/kg或μg/kg級水平,甚至更低,但某些室內化學污染物的濃度還是遠高于室外,而且由于人們長時間留于室內,其影響是十分嚴重的。醫學研究表明,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室內化學污染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重要誘因。大量合成化學品不斷進入室內產生的各種化學污染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健康問題,正在引起發達國的環境和衛生學家們的關切和注意。專家們已發出警告:富強內化學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已經到不容忽視的地步了,人們在注意室外環境保護的同時,應該采取有效對策,減少室內化學污染,以保護人類自己的健康。
一、建筑裝璜裝飾材料污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新型建筑裝璜裝飾材料進入了家庭,成為新的化學污染源。家具、墻紙、天花板、化纖地毯、塑料地板、隔熱材料等中所含的甲醛在長期持續緩慢地釋放出來。各種樹脂、油漆、乳膠、涂料、粘合劑等也大量釋入出甲醛。塑料制品受熱潮解時容易發生變性釋放出甲醛。調查發現,裝飾程度較高的居室中,甲醛濃度竟為室外的46倍。甲醛為細胞原漿毒。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吸收,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組織蛋白的凝固壞死,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動物試驗證明甲醛是致肺癌物。室內含量達30mg/m3進可當即致死。因此,研制新一代環保型裝璜裝飾材料,實現裝璜的環保化、綠色化,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控制甲醛污染的有效方法是關閉門窗,在室溫27℃以氨水熏蒸幾個小時,裝修中使用的各種溶劑、粘合劑可造成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等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油漆中用做稀釋劑的香蕉水,含苯或甲苯達50%—55%,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對神經系統的先興奮后抑制作用,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中毒后出現頭痛頭暈、心動過速,重者出現意識障礙、抽搐,可發生腦水腫、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裝修宜適度,剛裝修好的新居應加強通風,不宜馬上入住。
二、廚衛污染
炊事燃燒、分散取暖是居室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各種燃料(煤、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木材、紙等,在供氧不足下不完全燃燒,生成大量多環芳烴(PAH)。在400℃—800℃下芳香烴逐漸聚合或環化生成的苯并[a]芘是強致癌物。SO2、酚等促進致癌物與苯并[a]芘等聯合作用,使肺癌死亡率逐漸上升。家用爐具排放的煙氣中苯并[a]芘可達1000μg/m2。醫學調查證明,云南宣威肺癌死亡率居全國之首可能與其室內燃煤污染物濃度高于室外的數十至上百倍有關。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煎、炒、烤、烘等高溫烹調加工中,烹調油在270℃高溫下分解,其煙霧中含有多環芳烴苯并[a]芘、苯并蒽,而食用油與魚、肉等食品一起在高溫下能生成烴類、醛類、羧酸、雜環胺等200多種物質,其遺傳毒性遠大于苯并[a]芘,我國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可能與此相關,香腸、熏魚、烤牛肉、烤焦的魚皮以及直接在火上烤的牛排中,苯并[a]芘的含量分別是高達1.0—10.5μg/kg、1.7—7.5μg/kg、3.3—11.1μg/kg、5.3—760μg/kg和50.4μg/kg。而愛吃煙熏食物的冰島人的胃癌發生率很高。故應改革爐灶,使用脫排油煙機,注意通風、消煙、除塵,減少高溫烹調,提倡烹飪電氣化。
衛生間、下水道散發的氣體中含有H2S、甲硫醉、甲硫二醇、乙胺、吲哚等,有毒性,會引起嘔吐、降低食欲。空氣中H2S含量為30—40mg/m3時即會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癥狀。而若低濃度下長時間接觸,也會發生慢性中毒反應,頭痛、眩暈、記憶力和免疫功能下降。
吸煙與肺癌的增長呈正相關。香煙煙霧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多種PAH、氮氧化物、尼古丁以及As、Ni、Cr等多種致癌物和CO、HCN等多種有害物。用GC/MS分析煙草焦油中的PAH有150多種,其中致癌的有10多種。每100支煙中含苯并[a]芘3.0μg—4.0μg,二苯并[a,j]熒蒽0..4μg,,苯并[b]熒蒽0.3μg,苯并[j]勞蒽0.6μg。吸煙有害健康者同樣受到嚴重威脅。
三、化妝品污染
美容熱使形形的化妝品涌入家庭。專家告誡,應慎用各種化妝品。
臨床發現,使用化妝品引起皮炎患者增多。化妝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劑、防腐劑、漂白劑、避光劑等都可導致接觸性皮炎。香水、防曬劑、染發劑中含的對苯二胺,口紅中含的二溴和四溴熒光素都具有變應原性質,可引起皮膚紅腫、搔癢,發生變應性接觸性皮炎。胭脂、眉筆的筆芯亦含有變應原,可引起眼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能引起兒童性早熟發育癥狀。
洗發香波中含的苯酚有毒性。其口服致死量為2g—15g。若苯酚通過皮膚大面積吸收進入體內,對內臟腎功能和神經系統有廣泛的破壞作用。嚴重者1小時內可死亡。洗發水含苯胺類化合物,濺入眼內,2天內眼球表面就出現廣泛損傷,并能滲入晶體引起白內障。苯胺毒性很高,它通過肺呼吸,口服和皮膚接觸進入體內。含氫醌的皮膚漂白劑,含巰基醋酸的冷燙劑、含硫化物的脫毛劑以及指甲化妝品常可引起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國家規定祛斑霜的含汞量應低于百萬分之一,但有些祛斑霜含量增高,引起慢性汞中毒。有些化妝品含有四氧化三鉛(俗稱丹紅)或堿式碳酸鉛(俗稱鉛白),進入人體或呼吸道易引起鉛中毒。
有報道對美國廣泛使用的29種化妝品進行分析,其中有27種檢出了NKEIA(N—亞硝基二乙醇胺),Hecht在7種含十二烷胺的化妝品中發現6種具有毒性、致畸作用、致癌性的N—亞硝基甲基十二烷胺,含量達0.02ppb—0.6ppb。因此,應該選購有衛生部門批準文號的合格的化妝品。而據統計,即程度不同地出現過敏現反應,因此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不化妝、不染發、慎用化妝品、崇尚自然美,是現代女性最佳的養生之道。
四、日用化學品污染
家庭中廣泛使用著各種日用化學品。美國環保局宣稱,從油溱到洗滌劑,家家都有有毒化合物。各種家用除濁劑、消毒劑、洗滌劑、衣服干洗劑、空氣清新劑、家具擦光劑、擦玻璃劑,它們是有用的,但同時也在散發出有毒氣體。一些日用化學品含有揮發性溶劑,如汽油,長期使用有誘發心臟病的危險。
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于生產家用化學品,如涂料、光漆、染料、抗氧化劑、除草劑、殺蟲劑、茶菌劑。家用殺蟲劑如萘(衛生球的主要成分)若誤服,皮膚沾染或汲入高濃度蒸氣的均可損害肝、腎。文學用做溶劑、來火劑、干洗劑的CCF,用做去油劑、干洗劑的CH3CCI3,用做致冷劑、發泡劑的CH2FCI等是主要的氯代烴污染源。在農藥、油漆、油墨、復寫紙、粘膠劑等中用做添加劑、在塑料中用做增塑劑的多氯聯苯(PCBS),是毒性極大的有機氯化物,可誘導肝癌、腺瘤的發展,并能通過母體轉移給胎兒致癌。多氯代二苯并二惡英(PCDD)、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是目前素養性最大的有機氯化物。殺蟲劑、除草劑的大量使用,使環境中的PCDD、PCDF含量升高,每年進入環境的最可達105g。
五、放射性污染
煙葉中含U、Ra—226、Po—210、Pb—210等放射性物質。我國6個品牌香煙中,Po—210含量為8.5×10-13Curie/g。這些放射性物質被吸入支氣管并在其分叉位積累,導致支氣管上皮腫瘤。打火機使用的電石(氯化稀土產品)含微量U、Th,總放射性比活度為2.5×10-6Curie/kg。放射性稀有氣體氡是嚴重的公害之一。氡是3種天然放射系在放射性衰變的公害之一。由于其有很大的流動性,能隨時被人吸入體內,并繼續發生放射性衰變,形成“內放射”,嚴得損傷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因此應注意嚴格選用符合國家標準,放射性物質含量低的建筑材料。身居花崗巖地帶的居民應警惕當地井水、泉水、礦泉水有無異常高的放射性。其飲用水宜存貯幾天后再飲用。
生活燃料煤中U、Th的含量分別可達0.8μg/g。北方農村用無煙囪地爐做飯、取暖,室內環境常被天然放射性物質尤其是Po—210污染,某些居民頭發中Po—210的含量竟高出一般居民50多倍。
六、化學過敏癥和大樓綜合癥
近年來一種易被人忽視的現代文明病——“化學物質過敏癥”頻頻見諸報端,這是指因長期大量接觸化學物質而導致的人體過敏,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患者大多存在自律神經障礙,瞳孔對光線的反應以及眼球運動出現異常。其主要癥狀為手腳發冷、失眠、咽喉疼痛、腹瀉、皮膚炎癥等。由于導致上述癥狀的原因十分復雜,醫生往往無法及時明確診斷。報道對144名患者的發病原因進行統計分析,35%因居住在新房內;58%因使用了空氣清新劑、殺蟲劑、香水甚至修正液等化學用品;6%原因不明。其中有80%為女性。除了撤去患者身邊引發過敏癥的化學物質,服用維生素以增加營養,促進排毒,通過運動加快排汗等方法外,目前尚無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隨著高層建筑的現代化,使用空調系統的封閉型辦公場所常使不少工作人員出現眼睛發干發炎、鼻塞、頭痛、胸悶、怠倦、嗜睡等癥狀,被稱為“大樓綜合癥”。其誘因是多種多樣的;濕法復印機散發的碳氫化合物使人疲勞、皮膚疼痛、發炎;干法復印機逸出的臭氧能刺激眼睛與呼吸道,引起炎癥;電腦、信息處理裝置的熒光屏釋放出的正離子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導致熒光屏皮疹;熒光照明設備的紫外線和空氣中各種化學成份一起,產生光化學煙霧,影響視力。人體也是一種污染源,從呼吸道排出的化學物質有149種,通過尿和皮膚排出的有151種和171種。這些化學物質滯留在密閉的室內,對健康造成危害。
七、電子霧污染
電子霧污染雖不屬于化學污染,但在室內環境污染中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此值得一提。空調、彩電、計算機、冰箱、電熱毯等各種電子產品在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發出電磁波——電子霧。電子霧會使人頭痛、疲乏、神經質、睡眠不安,影響兒童發育。生物學家調查發同,1969年—1982年美國馬里蘭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腦瘤,其中大部分是電工或電氣工程師。而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體內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因此為安全起見,人與彩電之間的距離應保持4m—5m,距離熒光燈管2m—5m;臥室內勿放置冰箱,電熱毯變熱后應及時切斷電源。移動電話,對講機發出的高頻電磁波對健康有影響,經常長時間使用會產生頭痛、注意力分散、眼瞼抽搐、記憶力衰退等癥狀。故能使普通電話時盡可能不使用移動電話。
以上僅僅是對有關知識的歸納小結,具體到怎樣組織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體貼教學方式,還要廣大同仁共同探討,筆者在此只為拋磚引玉。
國產劇市場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紅火景象,買方市場迅速松動,賣片人理直氣壯地上揚價格。中北中心的《欲望》,中山電視藝術中心等單位聯合攝制的《亂世英雄呂不韋》攝制期間引起各臺的收購大戰,《愛你》、《日紅》、《藍色妖姬》等熱門國產劇也賣了個好價錢。各省市購片人驚呼:國產劇賣出了天價!國產劇主流出品人昔日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于談笑間畫出了雄心勃勃的生產前景。
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
一是能夠撐住黃金檔局面的國產劇,其數量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中國電視劇偌大市場的需求。有的電視臺只好翻出兩三年前的壓庫作品暫且充數,一批瀕臨虧損的二線國產劇借機抬價拋售,黃金檔收視率的含金量面臨著大打折扣的危險。
二是引進劇、合拍劇會不會形成第二黃金收視檔?我們的電視制作人,如果不改變觀念,繼續墨守成規,躺在“政策保護”的大紅傘下“玩藝術”,黃金檔上缺黃金是遲早的事情。
三是何為黃金檔國產電視劇?黃金檔的一個主要標志是好看,我們需要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內涵、文化背景、敘事方式、題材走向的好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淵源積淀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金戈鐵馬式的好看;是具有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生產方式、新的生活、人際關系、情感變遷式的好看,決不能是新港臺人操新港臺腔演繹新港臺事。
四是同一部引進劇不得在三個以上的省級電視臺播放的規定,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國并沒有一個調控全國各省市臺節目播出的機構,各臺的播出的時間表各行其是,誰來協調?誰來評定處罰第四者?將成為有關部門的一個難題。
二思:“空前紅火”與“開端無序”
我國電視劇進入市場十分滯后,改革開放17年后,1995年的電視劇題材規劃會上才提出引入市場機制,1996年,廣電部在北京舉辦了全國第一屆電視節目交易會,在海外引起很大震動,海外媒體評介,中國政府出面搞電視節目交易會,標志著中國電視節目正式進入市場。即便如此,那時官方發出的聲音仍持謹慎態度,電視劇是意識形態的商品,還是要強調主旋律,強調喉舌,完全市場化是很難的。沒想到,不過三四年的時間,電視劇的商業潮洶涌而來,迅速席卷全國,賠錢的買賣,哪家電視臺也不愿做!
實際上,早在1992年,尤小剛便在北京香山團城搭建了一處曲折雅致的四合院和翰英街,采取一次性合成的操作方式,拍攝百集電視劇《京都紀事》,率先進行了市場運作。播出時收視率達47.6%,不但捧出了“親親八寶粥”等名牌產品,也捧出了電視劇能夠賺大錢的法寶,誕生了一個中北電視藝術中心——電視劇市場的大門,就這樣被尤小剛悄悄地打開了一條縫隙。電視臺以廣告時間為貨幣形式,開始購買國產電視劇,結束了各電視臺之間節目互換(以物換物)的市場計劃經濟的交換模式。再后來制作與播出分離,促成電視節目買賣市場的形成,電視劇作為電視節目的主力軍,在電視媒體上獨領,成為繼新聞聯播后人們的主要收視對象。
由于電視劇市場建立初期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開端無序的狀態幾乎是必然的。拍電視劇可以一片成名,拍電視劇可以賺大錢,媒體的跟風炒作使無序漫延至混亂,曾一度紅火的國產劇哪曾料到日后不久便出現的簫條與危機?
1992年至1996年,國產電視劇空前紅火,一部《紅樓夢》、《三國演義》引發古裝片大戰,從東周、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其中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一一被過了遍篩子;一部《北京人在紐約》,引發海外題材爭拍,國人在海外的種種境遇被翻了個底兒朝天;一部《劉羅鍋》引發了清宮戲大戰,最熱鬧的景象是北影廠明清一條街上有十部清宮戲在輪番作戰;一部《野火春風斗古城》引起名著改編熱,《敵后武功隊》、《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等五六十年代名著瓜分一空。題材重復撞車現象愈演愈烈,終于導致國產電視劇生產過剩,供大于求,由賣方市場轉成買方市場,電視劇從能夠給人迅速帶來名和利的香餑餑變成了燙手的熱山芋。
內地電視劇市場每年對電視劇的需求量準確數字到底是多少?談起此話題,就連老資格的電視劇出品人和政府有關部門也是眾說紛紜,標準不一,差距甚大。從而難以形成對市場較為準確的宏觀調控,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幾年的電視劇生產一直處在盲目和半盲目之間,政府部門的題材規劃也好,電視節目交易會也罷,離市場需求的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市場始終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令需求方與供求方都摸不著邊際,使得這幾年一直是在“打亂仗”。
三思:“藝術老湯”不合觀眾胃口
話題具有明顯的自嘲意味——港臺電視劇敗壞了收視人的胃口,培養了一大批愛看港臺劇的觀眾。與其說我們花費五十年的時間精心培養的電視市場,竟如此不堪一擊,被進入內地不足十五年的港臺劇輕松奪走的話,還不如說內地電視劇長期以來夜郎自大,對市場只知索取,不知適應并及時引導,長期漠視觀眾需求,坐失良機,拱手將大蛋糕與人分享,直致連自己的那塊蛋糕也得不到時,才餓著肚子開始呼吁政府對自己保護。
其次是對國產電視劇一次猛烈的沖擊。稍作回顧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軌跡,內地播出的第一部港臺劇是1984年的《霍元甲》,以后陸陸續續有《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戲說慈禧》、《戲說乾隆》、《家有仙妻》等。雖然那時對港臺劇的播出數量和劇目的選擇有嚴格的限制,但港臺劇敘事上單純輕松娛樂的風格,人物中蘊含著的濃濃的人情味,情節結構上徹底的娛樂性,細水長流地開始滋潤觀眾的心田。與此同時,優秀的國產劇始終在熒屏在觀眾心中占據主導位置,《末代皇帝》、《四世同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京都紀事》、《情滿珠江》、《孽債》、《劉羅鍋》,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有一兩部國產劇產生轟動效應。
但是,國產劇的主導地位并沒有保持長久。1997年,國產電視劇市場開始滑坡,1998年港臺劇強勁勢頭大規模進入,各媒體將港臺劇作為收視王牌,以求生存。到了1999年,港臺劇橫掃千軍,占據了內地電視劇市場的主要份額,除中央電視臺外,各省市臺誰也沒能堅守住陣地,從各廣播電視報的播出表來看,內地電視劇幾盡被逐出黃金檔。過去我們靠政策調節的二八開(港臺劇二,國產劇八),港臺劇靠市場把它變成八二開,其諷刺意味不言而喻。
第三、“兩種沖撞”,即兩種娛樂觀念和審美觀念的大沖撞。對港臺娛樂及審美方式的強烈抵觸一是部分中老年觀眾,長期的教化審美培養使得他們習慣了國產劇傳達的“使命感”、“崇高感”、“英雄情結”、“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哲理性”等等,當他們在港臺劇中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上述感覺時,便采取了遠離的方式,任由年輕的兒女們將頻道換來換去,尋找著金庸、瓊瑤們創造出來的古代與現代的鬧哄哄的神話,在神話演繹的純情和真誠中尋找遠離市俗喧囂的慰籍。二是我們的電視藝術家,他們長期受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傳統藝術教育,在畢業后的藝術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取得了社會承認的地位與名氣,讓他們放棄這鍋“藝術老湯”去屈就連一所正規的戲劇電影學院也沒有的港臺“藝術新湯”,是無論如何也不甘心情愿的事情。所以盡管他們也高喊走向市場,但只要導演大權一到他們手里,其作品一定是“藝術老湯”,其間硬著頭皮加入的商業性像漂浮在老湯上的一片片油花。
四思:為“制作業”扶貧?
制作與播出分離后,各方都擁有自己的無形資產,制作方的無形資產一是有出品權,二是有制作品牌,電視臺的無形資產是頻道資源。出于各自的利益驅動,二者必然進行較量。電視臺巧妙地利用了買方市場,讓制作方互相競爭,原來是三部選一部,現在可以五部選一部,一是可以選更好的,二是可以將價格壓的低低的。制作方越來越被動,紛紛叫苦不疊。
各國的情形不同,制作與播出的格局亦不同。美國的政策是向制作方傾斜。有關法律規定,電視臺播出的廣告時間如果是12分鐘,其中兩分鐘是節目預告,6分鐘給制作方,而我國電視臺能夠給制作方一分半鐘,已經是很大的優惠了。所以,美國的電影公司,其實力可以購買任何一家電視臺。為什么這樣優厚制作業?一是制作業承擔了高風險,二是制作業有能力生產打入世界市場的影視作品,這也是美國影視產品風靡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國香港地區的制作與播出合一,無線臺每年生產六千個小時的節目,因此無線的制作班底十分強大,其節目除自身消化外,必然瞄準內地市場及東南亞華語市場。由于其占據三個市場,制作經費比內地寬裕的多,還由于其在起步期就是商業制作,不需轉軌,所以只要內地政策松一松,便毫不客氣地長驅直入,輕輕松松取得較大份額。
內地重播出輕制作由來已久,國家投資大力發展播出產業,把電視臺等播出業視為喉舌,制作業作為附屬的思路沒有改變,電視節目走向市場便顯得頭重腳輕,步履蹣跚。電視臺無嘗占有播出頻道資源,廣告收入上的分配極不公平,播出方可以隨意延長時間,收視率高的劇目高達十幾分鐘,制作方僅得到一兩分鐘的殘羹剩飯,如此養胖了電視臺,餓瘦了制作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總不能等到內地的制作業餓垮了,我們的電視臺被海外節目填滿的那一天,再搞制作業的扶貧工程吧。
權威出品人指出,這幾年,國產劇能夠積蓄起這些力量,建立這樣一個市場機制很不容易,不去愛護保護它,反而打開閘門,肯定水淹七軍。應該有這樣的考慮,有幾部好的國產片的單位才有合拍片的資格。這個建議至少可以有效遏制假合拍,使廣電總局15號令得以有效執行。
五思:港臺劇哪兒香?
港臺劇究竟哪兒香?
內地電視劇大眾文化的屬性長期短缺,國產劇從誕生起就擺出居高臨下的教化姿態,其后來的發展始終沒擺脫“官本位意識”和藝術上的“貴族意識”。所謂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完全是一種標簽和形式,其直白的教化姿態仍然讓人望而生畏。與觀眾需要的“平民意識”幾乎風馬牛不相及,更可怕的是我們并不服氣,繼續把一塊塊自認為好吃的蛋糕硬塞給觀眾。觀眾特別是年輕的觀眾在煩透了的氛圍中迎來了港臺劇的新鮮空氣,能不為之歡呼雀躍嗎?
前年首部《還珠格格》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股“格格熱”,據央視索福瑞公司收視統計,均創當地全年最高值,其中,湖南平均收視率為45%,北京、山東均為44%,上海42%,江西、江蘇、貴州在35%以上,去年《還》劇續集在北京首播,收視率一度突破50%,難怪有媒體驚呼——《還珠格格》(續)好大一棵搖錢樹!
大眾文化屬性之一是它的“直白性”。《還》劇的故事非常簡單,用“皇帝私生女認父”這樣一句話便可說清,圍繞著這一戲核,可以編織出幾十集波瀾起伏的故事來。故事簡單而曲折,觀眾不必為劇中復雜的故事情節和錯綜的人物關系花費精力,只須跟著劇中可愛的人物小燕子、紫薇、五阿哥、爾康的命運轉即可,欣賞上的無障礙和卡通性是贏得更為廣泛觀眾層面的基礎。直白在敘事上的表現是直來直去,出入門、走路、上下轎等過渡鏡頭一律不拍,說聲皇帝出巡,接下來的鏡頭便是皇帝、小燕子、紫薇等人在集市上東張西望。沒有起承轉合,橫空一刀,迎面殺來,每一場戲都有新的情節變化或新的信息傳達,大量蒙太奇省略,令觀眾目不暇接。國產劇恰恰相反,交織在一起的幾條故事線不把觀眾弄迷糊誓不罷休,錯綜復雜人物關系更是只有編導自己才鬧得明白。長達幾分鐘的人物闡述思想的對話讓觀眾忍無可忍。
大眾文化的屬性之二是它的“平民性”。港臺劇的主題亦非常簡單,親情友情加愛情,真善美戰勝假惡丑,明白曉暢,無須詮釋。國產劇放著人類通用的審美主題不取,非要自作聰明地挖掘什么?詮釋什么?折射什么?孤芳自賞,令人敬而遠之。
大眾文化屬性之三是它的“夸張性”。港臺劇的演員的表演決不搞什么“無痕跡”、“紀實性”、“最大限度地貼近生活”,而是將各種性情的人物類型化,歸類后的人物進行夸張,使人物性情達到極致。如紫薇寬容大度聰慧賢達,編導決不損害這些美德,即使到最后皇帝判處皇后和容嫫嫫死刑時,紫薇也要用自己的免死金牌來救她倆,否則就不是紫薇了。國產劇中的人物卻往往愛表現其對立人格的復雜性,如善良大度中含著妒嫉和狡黠,豪爽俠義中藏著殘忍與偏執,認為只有這樣才真實。沒有理由譴責國產劇長期形成的創作觀念,其藝術性亦比港臺劇高出一籌,但事實證明此種創作觀念不具有平民性。在商業價值面前,港臺劇的大眾文化屬性決定了它好看的基礎。
六思:“主旋律”也要賺錢
正如美國影視作品不能沒有“主旋律”一樣,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劇市場也不可能沒有“主旋律”。
體現美國精神和文化的大片《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國的“主旋律”。前者在奔放青年杰克與美女露絲身上體現出的一見鐘情式的生死戀,是典型的美國文化,我們在《魂斷藍橋》等類似影片中早已不斷領略。所不同的是《泰》片將背景放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就使得杰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還有什么比一個男人把他心愛的女人托出水面獲得生存的機會,自己卻凍成冰人長眠海底而令人更加感動的場面呢?美國人的浪漫加拯救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至于瑞恩的被拯救更是美國人道主義精神的不加掩飾的詮釋,只不過用了好萊塢式的包裝,讓我們的觀眾只見巫山不見云罷了。
值得討論的是,美國“主旋律”不僅成功地占領本土市場,而且成功地侵入全球市場,而我們的“主旋律”面對市場為什么顯得如此尷尬呢?
中國電視劇“主旋律”定位有三條標準,思想積極向上、藝術質量上乘、觀眾喜聞樂見,其中的優秀作品被評為“五個一”工程獎。據說獲“五個一”的“主旋律”作品大多能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補貼和獎勵,有了政治效益經濟效益便可降其次,從而人為地把“主旋律”與市場對立起來。
那么,妨礙“主旋律”進入市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最為關鍵的是創作觀念上的老化。主旋律作品大多有一個感人的事件或有重大的題材,創作人員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表述故事或事件上,忽視了不管任何重大題材,只能作為背景來展示,人是第一要素的創作規律和宗旨。以事帶人,以情節帶人,最終淹沒人,是缺少可看性的主要毛病。試想,《泰坦尼克》如果將沉船事件作為主線加以表述,杰克與露絲的愛情作為佐料,這部影片還能讓觀眾動情落淚,連看數遍嗎?
英雄主義是主旋律作品不可或缺的內涵。如果說美國主旋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主義是“征服加拯救”精神的話,那么,我國主旋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主義便是“奉獻與犧牲”精神。無疑,前者帶有很強的殖民意識,后者更為容易令觀眾接受和感動。剩下的便是包裝與形式了,好萊塢式的包裝并不具有殖民性,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加以改造為我所用。
其實,國產劇主旋律作品的包裝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也初步找到了一條適應國情的路子,也有不少優秀之作,《雍正王朝》、《牽手》、《共和國往事》、《貧嘴張大民》等的出現標志著國產劇主旋律作品進入了一個適應市場的新階段。
七思:急需行業工會?
港臺及海外的方式是靠行業工會。其作用一是可對題材進行規劃,制作單位的要拍的題材報到工會,按時間先后順序儲存在電腦里網絡里,如果有第二個相同的題材馬上被阻止;二是對總量進行控制,工會的電腦通過網絡對電視劇市場需求了如指掌,對電視臺和制作方進行供需雙方的有效調節,避免過剩和積壓;三是對演員尤其是明星進行限價,防止明星漫天要價的同時也保護演職人員的應得利益;四是可對國產片、引進劇、合拍劇的單位進行資格認定,遏制文化掮客利用國家在電視劇有關法規尚不健全的空子大發其財,阻礙電視劇市場的健康發展;五是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各類準確動態信息,協助政府對電視劇生產進行規范管理,制定和執行法規,對違規現象進行查處;六是可對全國電視劇進行網絡管理,對在行業內出現的諸如“版權糾紛”、“罷演”、“盜版”、“債務”、“勞務”等一系列令人頭疼的問題進行干預,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維護正當權益。
比如說,美國的影視行業工會很有權威性,非常嚴謹,他們每年出一本手冊,對影視生產、銷售的方方面面規定的特別詳細,你拍的片子進入藝術片市場還是商業片市場,收費的標準不同,拍攝過程中,現場人員需要什么樣的飯菜、需要多少水果、冷熱飲、住什么標準的房間、超時發多少工資,非常清楚和完善,違規者將得到非常嚴厲的制裁,形成了良好的秩序。
前不久,中國電視制作中心、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中國國際電視節目總公司、北京中北電視藝術中心、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上海永樂影視集團、湖南光前影視制作中心、廣東電視臺、陜西電視臺、山東電視劇制作中心、廣電總局社管司等單位的領導先后兩次召開“電視節目出品人聯席會議”,就電視劇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討,呼吁盡快建立電視劇行業工會,從而建立健全我國的電視劇市場。
怎樣盡快建立起有權威、有中國特色、有高辦事效率的電視劇行業工會,是擺在中國電視劇面前的首要問題。
八思:第一是收視率,第二是收視率,第三還是收視率?
與其它商品不同,電視劇商品的特殊性決定了買方(媒體)、賣方(制作)都要最終從廣告商口袋里掏出錢來,怎樣搶到具有高收視率的電視劇,吸引跟片廣告,成了媒體和制作十分關注的熱門話題。
目前,各電視協作網從立項開始尋求與制作方熱點劇的合作,以保證高收視率劇目能夠在該網的播出。制作單位覺得這樣可以先保住成本,降低風險,也樂意接受媒體送來的“秋波”,送郎上門,喜結良緣。
于制作單位來說,改變被動局面,搶占制高點的根本出路是國產劇急須改變孤軍作戰、小規模生產、小打小鬧、抗風險能力差的局面,強強聯合,形成集團力量,以期達到電視劇規模化生產,產生規模化效益的目地。原小生產制作的缺憾很多,精英領路人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決定了小船或中等船只的命運,生產和銷售缺少有機制約,缺少科學性、計劃性、長期性,資金運作捉襟見肘,海外市場望洋興嘆,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形成良性循環。電視劇生產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甚微,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在資金動輒數千數百萬的企業家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收視率是什么?于制片人、媒體、廣告商來說,既能使他們戰戰驚驚,如履薄冰,又能令他們欣喜若狂,趾高氣昂——收視率是一只看不見摸不著的魔手;于觀眾來說,真正嘗到了做一回上帝的滋味,凡不合口味的電視劇,只需將遙控器輕輕一按,便足以讓這部倒霉的電視劇被逐出黃金檔——收視率成為“上帝”口里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道。
收視率是怎么產生的?
以北京地區為例。北京電視臺委托雷森信息中心、北京有線電視臺委托北京心理研究所,在全市13個區縣進行收視調查,覆蓋總人數1160.6萬,總戶數362.7萬,前者樣本為550戶,后者樣本為969戶,據此計算全市收視率。樣本采取日記記錄法,15分鐘為最小記錄單位,置信度為95%,最大誤差為3%。該中心和研究所每周五將收視報告及前15名排行榜郵寄有關單位。
我們也曾有過沒有收視率的年月,電視機只能收到中央及地方的幾個臺,地方臺還沒有上星,媒體還承擔著導向責任,那時出現了深受歡迎的春節晚會、正大綜藝節目,國產電視劇亦是一派繁榮,《紅樓夢》、《四世同堂》、《編輯部的故事》、《京都紀事》、《北京人在紐約》、《情滿珠江》等劇產生了轟動效應,聰明的媒體用了一句并不十分準確的成語——“萬人空巷”來表述。那種酒肆茶樓觀看,街頭巷尾議論的盛況,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1.辯論式作業。即講完教材有關內容后,結合所學內容,組織專題辯論會。由教師提出辯題,讓學生自愿分成正方反方,然后根據各自的分析理解,并通過查閱資料、充實論據,辯論前可集體準備辯詞,以利于吸收多種觀點,集思廣益,然后,正反兩方各自推選3~4名辯手,辯論會的主席、評委均可由其他學生擔任,辯論結果亦由學生評判。在辯論式作業完成后,教師要進行講評,將正反方的論據進行綜述,使之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信息系統,然后反饋給學生。如評價“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一代暴君?”“經濟全球化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2.論文式作業。論文式作業就是寫小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要充分、新穎。在布置論文作業之前,教師首先要精心命題,注意命題的綜合性,加強命題知識的橫向聯系,即學科橫向聯系,將知識的觸角延伸到相關學科和現實生活中去,以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如可以布置這樣一些論題:“試論漢武帝的功與過”,“中國戰敗的原因”。教師在布置論題后還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參考書目,同時要求學生查閱書目,說明材料出處,要求論文觀點新穎、論據充分有力。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治學態度和探究鉆研精神,給學生的主體意識的發揮提供了自由的空間。
3.社會調查式作業。就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本家庭的生活變遷、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生產變化,寫出短小的調查報告或調查筆記。如學完《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改革開放歷史以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家庭20年的變化,以我國在此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為背景,以事實為依據,寫出家庭生活變化的調查報告式“家庭斷代史”。通過調查活動的展開,使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品質得到培養。同時,家庭的變化,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遠比空洞的說教來得有效得多。學生為了完成作業,首先必須了解當事人,從調查中獲取第一手資料,然后對調查材料進行取舍,從而使感性認識、理性思維相互交融。再如,布置作業“我所知道的當地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跡”,讓學生收集了當地的歷史名人和名勝古跡的資料,寫成調查報告。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認識歷史的直觀性,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思想教育。
關鍵詞:歷史教學 改革 實踐
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由于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以及歷史教材改革的滯后性,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張嘴便是歷史課堂的全部教具。這種一言堂式的教學,難以再現宏大的歷史場景,錯綜復雜的歷史線索、鮮活的歷史人物,也很難形成師生互動的大課堂。不少教師抱怨家長、學生輕視歷史課,并把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完全歸于整個社會的功利性。筆者則認為,怨天憂人,無益于事情的解決。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教師們,應積極動手、大膽改革,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成績,改善歷史學科地位。近幾年在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收獲。
一、變陳述式教學為問題式教學
陳述式教學是傳統歷史教學使用最頻繁的教學方法。不問學生需求,直接由教師灌輸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以期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事與愿違,教師自以為講得清晰明白,重難點突出,學生卻覺得枯燥無味。為克服傳統教學師生脫節這一弊端,筆者從實踐中探索出了問題式教學方法,具體操作分為四步:
第一步,學生自學,提出疑難,列出知識線索。
第二步,教師整理歸類,列出中心問題和非中心問題。
第三步,集體授課。學生互答,教師引導、補充、總結。
第四步,學生談心得。
2004年筆者擔任高一歷史教學,講授《中國近現代史》,大量采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很積極,提出的問題頗多,比如《》,不少學生對歷史概念認識不請,甚至全然不知。如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天朝上國、自然經濟、商品經濟、閉關政策、出超、提督、總兵等。這些問題多數高中教師可能在備課、授課時很少考慮,這正是傳統教學師生脫節的表現。這種問題式教學法將師生關系由教學轉變為學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而且使教學的主體與客體真正溝通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大膽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社會人文學科,囊括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單靠教材和教師講解,難以盡現其原貌。現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教師提供了方便。既增加了歷史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也增加了歷史教學的容量。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經常使用多媒體。如《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等,用多媒體授課比傳統授課效果要好得多,這些課件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自己做。歷史學科資料豐富,課件做起來并不困難。另外還可采用多媒體放映歷史知識講座和歷史劇。如CCTV―10百家講壇的“清十二帝”,學生就很感興趣。電影《大決戰》、《甲午風云》、《開國大典》;電視劇《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成吉思汗》等,也可作為教學的輔助資料,但一定要向學生講清,歷史劇可以“戲說”、“正說”,甚至可以歪曲,但歷史知識卻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
三、充分重視討論課
高中新編歷史教材,增設了討論課,這是國家教材編委會在歷史教學改革上的一個新舉措。一線歷史教師應積極配合,勇于實踐,切不可忽略不上。討論課是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主要問題(如基本概念,重要人物的評價,重大事件等)進行探討,辨明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歷史思維能力,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大有裨益。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課前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清楚地了解討論內容,打有準備之仗;要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使討論向縱深發展,但不要暗示問題的結論。最后還要做好小結,澄清錯誤模糊的歷史觀念。如《世界近現代史》上冊討論課“你如何評價拿破侖”,教學實踐后,感受頗深,學生觀點之新穎、形式之多樣、爭論之激烈,完全超出了教師對學生的估計,盡管大多數學生的觀點有失偏頗,但卻很真實,反映了現代中學生對拿破侖的情感。筆者摘錄了一位學生對拿破侖的評價:
破侖不破
一位矮人拿破侖
一位偉人拿破侖
人短、志不短拿破侖
軍事、政治家拿破侖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
歐洲霸主拿破侖
資本主義催化劑拿破侖
狂者必敗拿破侖
一世英名拿破侖
破侖不破拿破
由此可見,討論課已經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四、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1.矩陣式管理模式的分類
矩陣式的組織結構模式按照項目經理的權限、專職人員比例和負責人在項目中的實際角色等指標可劃分為強矩陣、平衡矩陣和弱矩陣等幾種。在這幾種分類之外,還有強矩陣的更高形式—完全的項目式,弱矩陣的極限形式—傳統的職能式。這些方式有許多共同點,但在具體的指標上又互有區別。下表1常用來判定項目的組織管理模式,也實際上反映出了組織類型從職能式逐漸向項目式轉變的過程。除上述幾種外,還有復合式的組織結構形式未單獨列出。所謂復合式,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在公司的項目組織結構形式中有職能式、項目式或矩陣式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結構形式;二是指在一個項目的組織結構形式中包含兩種結構以上的模式。復合式并非一種單獨的項目管理模式,而往往是由其它幾種模式混和而成。各組織結構形式有自己的適應范圍。職能式的組織結構適應兩種情況:將一個大的項目按照人力資源、財務、各專業技術、營銷等職能部門的特點與職責,分成若干個子項目,由相應的各職能單位完成各方面的工作。適應對一些比較單一的中小項目,根據其特點直接將項目安排在某一職能部門內完成。而項目式由于組織結構自成一體,適應工程比較復雜、外部接口多、影響廣泛、建設周期長且參與人員眾多的大型項目。最后是矩陣式,其介于兩者之間,因其結構靈活,優點突出,故適應范圍廣泛,在大、中、小項目中都有應用。
2.矩陣式組織管理的優缺點
矩陣式組織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被現代工程實踐證明是一種成功的組織結構模式。矩陣式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項目組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且專人專職;第二、項目組成員無后顧之憂,項目結束時歸處明確;第三、各專業和職能部門對項目組成員及資源有一定控制權,能根據各自情況優化調整資源利用率;第四、項目組具有一定獨立性,工作效率高,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速度快;第五、項目組地位較高,能直接接受公司指導,使得項目運行符合公司規定,不易出現矛盾。這些優點使得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成為了工程公司的首選模式,廣泛應用于實踐中。矩陣式管理因為其結構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項目組資源需要各專業職能部門提供,造成項目經理和職能部門領導管理權力難于平衡,項目組決策易擾;第二、項目組內信息回路多,交流、溝通既要在組內進行,有時還需要在專業職能部門內進行,需花費較大精力,溝通效果易受影響;第三、項目組成員受多重領導,易造成指令矛盾,行動無所適從的狀態。工程公司選擇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必須明白其優點和缺點,揚長避短,通過各種方式,比如頒布公司規章制度或設置專職崗位等發揮其長處,避開其缺點,以達到高效運用的目的。
二、A公司矩陣式組織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應用
中國的工程公司很大一部分脫胎于計劃經濟模式下的設計院。在與國外接軌后,由于貼合工程實際,且能很好適應設計院從單純的設計項目向EPC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轉變,矩陣管理模式得以被大量引入。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事實證明這種管理方式是成功的,它有力地促進了重組改革后的工程公司的發展。采用矩陣式管理模式可以讓設計院原有的專業技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又能解決多個項目同時進行時人員無法順暢調配等問題。在同一時間段內,可以讓工程公司開展多個大型項目,形成多個利潤中心,迅速擴大工程公司的營業規模,滾動式的發展形成強大的現金流,為工程公司的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下面以國內中部某省的大型工程公司(以下簡稱為“A公司”)為例進行說明。
1.A公司的發展歷程
A公司前身為國有的工業設計院。自計劃經濟時期開始,就承擔著行業內中部地區重工業的設計工作。至九十年代末期,形成了800人左右,十多個專業科室的規模,年營業額在1億元以下。2002年設計院開始承接第一個EPC總承包項目,合同總額8億元左右。由于項目金額較大,且為第一個采用EPC模式操作的項目,全院上下高度重視。為完成項目,特意從各個專業科室抽調最優秀的人員組成了總承包項目組,且絕大部分人員均為專職,全力以赴做好項目。此外,在項目組中,除原有的設計人員外,還增設了專職的施工經理、采購經理和財務經理。該項目的實施使得設計院總的營業額一舉躍上了10億元的臺階,鍛煉出了一批精通項目管理的人員,同時通過摸索,設計院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項目管理規則,并由此最終催生出了對原有設計院組織架構的重組改革。2003年,在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后,設計院舉全院之力開始了重組改革。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立了A公司。各專業科室均轉型成為公司下屬的部門,同時增設市場營銷部、采購部、項目經理部、技術質量部、安全部、工程造價所等新部門,并將原有的人事處、財務處等機關部門更名為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專業的職能管理部門。在這樣的組織架構下,A公司具備了以矩陣式的項目管理模式,同時執行多個EPC總承包項目的能力。從2004年開始,A公司開始高速發展,營業額在10年間從10億元逐步躍升到100億元左右,公司總資產也達到了千億級以上。
2.重組改革前后組織管理架構的轉化
(1)傳統設計院的組織管理架構
設計院的組織結構按照各個專業分門別類設置成職能式的條塊結構,即以專業科室為單元成立塊狀核心,在專業科室之上設置管理部門進行協調,管理部門之上為設計院高層。從上至下,垂直管理。當然,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也會涉及到各個專業科室的協作,會有主體專業、輔助專業的區別,在有的設計工程中,甚至也會有項目組的設置,但這樣的項目組僅具備名稱上的意義,雖然有一名或多名負責人,但對外交往和對內協調往往需要專業科室負責人出面組織。在A公司重組改革之前,各專業科室已經習慣了職能式的運作模式。一旦承接了設計項目,就會先將項目進行細分,然后變成任務下分到各科室,最終落實到人。每個科室有具體的負責人進行對外協調、溝通,但只對本科室的領導匯報工作。作為科室領導的主任既有人事任免權,也有全額的獎金分配權限,對外還有分管項目的最終發言權,職責重大,對項目需要全程參與,技術和管理不分家。
(2)重組改革后A公司的組織管理架構
由于EPC總承包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多個專業的人員組織配合,同時項目又具有臨時性的特點,面臨一旦項目生命周期結束,人員就需要回流安置的問題,這對原有的傳統設計院的組織體制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為適應這種要求,A公司在原設計院體制基礎上作了相應的變動,引入矩陣式組織管理。項目組成員在編制上仍然屬于各個專業科室,當項目開始時組成臨時的項目部,人員由各專業科室抽調。在人員的組成上,根據個人承擔的工作量大小和重要性分成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無論專職還是兼職人員,除接受專業科室領導外,還須對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經理總管項目的所有工作,并負責團隊建設和對外交流。根據矩陣的強弱程度,項目組可能被賦予獨立的財務核算,并擁有人員調配權力。當一個項目生命周期結束后,項目組成員仍回原單位或是進入另一個項目組,原有項目組解散。在這樣的組織結構模式中,專業的科室構成了矩陣的橫向單元,而項目組則構成了縱向的結構單元。A公司陸續設置了項目經理、技術經理、施工經理、采購經理、財務經理、營銷經理、安全經理、工程經濟師和總工程師等職位,規定了各職位的任職條件和崗位系數,并對應相應的薪酬待遇。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和權限,特別是項目經理,具有對本項目的獎金分配權和對項目組成員的建議權。同時設有專職的行政人員負責項目組日常的行政事宜。
3.A公司矩陣式項目管理模式運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城市化下的人才集聚機理
城市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圍內,產業結構比重向第二、第三產業傾斜,居民生活方式現代化,社會文化文明化等方面的演變過程。而狹義的城市化僅僅是指人口上的城市化,即人口在一定的地理區域上密度不斷增加的過程。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行為,是指人才受某種因素的影響,從各個不同的區域流向另一個特定區域的過程。關于城市化發展對人才集聚的影響研究,主要觀點如下:基于城市的各種環境對人才集聚產生影響的研究,認為城市的自然地理環境、人口環境、生活環境、經濟環境和制度環境對城市人才集聚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城市由于其領先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以及基礎設施較完善的生活環境和健全的制度環境而吸引人才從鄉鎮向城市產生初始流動,并在這些方面的優越條件吸引和人才流動所制造的羊群心理下,驅使更大規模的人才向城市,尤其是經濟和政治文化更為發達的城市流動,繼而產生人才集聚現象。
1.城市化發展與人口集聚
隨著城市化進程深化發展,城市的人口比重和密度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且素質不斷提高,首先就產生了人口集聚。人才與人口的結構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人口規模為這個金字塔奠定了基礎,金字塔越往上人才素質越高,人才數量也越少。人口集聚是人才集聚的基礎,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支撐起人才,才會有人才集聚。
2.城市化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
城市化發展伴隨著人才、資金、設備和技術等資源的聚集,城市的交通、通信、商業、金融等基礎設施的相對完備,也吸引了大量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等經濟實體機構在城市空間的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不僅對單個城市產生巨大的經濟促進效應,還帶動臨近的城市所形成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產業集群發展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新的推動力。而產業集群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區域內的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聯動力量。
3.城市化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方面。其中硬件設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水電氣普及、醫療設施和教育機構等方面的建設水平;軟件設施主要包括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公共秩序、居民經濟實力和治安等方面的建設情況。隨著城市化發展不斷深化,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城市人口密度提升,對城市功能的要求則會不斷提高,這就促使城市更重視在硬件和軟件設施方面的建設投入,不斷完善城市各類生產生活和服務設施。而這些措施的完善,對人才集聚有重要的吸引力量。
4.城市化發展與制度建設
在人才集聚環境下的制度建設主要指與人才管理有關的制度,包括人才配置、人才身份管理、人才產權、人才使用和人才激勵制度。人才配置機制主要有市場配置機制與計劃機制兩種,市場機制具有準確性和及時性等特征,而計劃機制則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才盲目和無序流動。目前我國的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戶籍登記管理制度、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職稱評定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的集合對人才流動產生了最主要的影響。人才產權是法律上的概念,明確界定人才資本所有權具體內容。人才使用和人才激勵是用人單位內部的微觀層面制度,涉及到人才在微觀層面配置合理性和有效性,對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企業實現人才集聚的手段。在城市化發展下,人才流動和再配置的有效程度會影響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對城市化發展起反作用,正向的人才集聚效應會促進城市化發展,負向的則會阻礙城市化向現代化方向的發展。
(二)人才集聚效應
由于城市的各方面環境對人才集聚形成引力,因此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對人才容易形成拉力,而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區則容易形成推力,從而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逐漸形成人才高地,繼而產生人才集聚效應。組織行為學認為存在群體促進效應,即由個體所組成的群體的活動效率比單獨一個人時所發揮的效率之和大。人才集聚效應與此相通,由于不同的個體集聚成一個群體,即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形成人才集聚而產生的1+1大于2的效應,稱為人才集聚效應。人才集聚效應具有正效應和負效應。
1.人才集聚的正效應包括馬太效應、群體促進效應和規模效應
(1)馬太效應。在人才集聚規模、集聚人才素質層次達到一定程度后,人才集聚地優先得到發展,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取得可觀的成果后,加上集聚地日益完善的環境和條件,配以高層次人才為核心而形成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引力場,不斷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這個中心,從而創造更多財富。這就是人才集聚方面的馬太效應。這與今天的東部沿海城市因為人才集聚而首先發展起來后,又由于其經濟與政治、文化發達而吸引更多人才形成更大規模的人才集聚而變得更繁榮的現象是一致的。(2)群體促進效應。群體促進效應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其工作效率比群體內所有個體的工作效率之和還要高的現象。在集群內,無論同質性群體集聚還是異質性的群體集聚,都會給集聚成員帶來更多的交流機會,從而帶來更多的信息共享和知識溢出效應,使群體成員實現知識、經驗、視野和技能上的互補和替代,同時由于競爭也會激發個體積極性和創造能力,最終達到充分發揮群體內每一位人才的作用,集思廣益,促進集聚地發展的目的。(3)規模效應。規模效應是經濟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又稱規模經濟,是指事物數量發展到一個臨界點才會帶來經濟效益,在人才群體中同樣由于人才的規模必須達到一定數量才能產生積極作用的效果。所以,由于人才集聚能不斷增大人才群體的規模而產生規模效應。
2.人才集聚的負效應包括人才流動活力低、人才內聚力不足和人才集聚惰化效應
(1)人才流動活力低。人才集聚是一個由于人才流動而形成的特殊行為,如果人才在流入地集聚后沒有獲得持續的合理性流動,將會產生負效應。人才合理流動是市場機制配置人才資源的前提,如果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人才集聚后流動活力降低,將會形成一潭死水,而無法激發人才的活力和激情,對城市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2)人才內聚力不足。人才內聚力不足指集聚群體內部,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從而沒有形成人才內聚力。如果沒有有效的人才交流機制,將會使人才集聚僅僅是規模上的擴大,而沒有發揮人才集聚真正的作用。這種情況需要有效的人才使用機制,使人才之間產生緊密互動、相互競爭和合作的行為。(3)人才集聚惰化效應。人才集聚惰化效應是與人才集聚群體促進效應相反的一個結果,是指人才集聚后的群體工作效率比單個人才的工作效率之和低的效應,這與人才激勵機制的有效與否緊密聯系。在人才激勵不能體現個體回報與個體績效掛鉤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惰化效應。因此預防惰化效應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并體現個人回報與個人績效相關關系,這更多體現在更微觀層面的企業或其他用人單位內部。
二、人才管理制度對人才集聚效應的影響
(一)人才配置制度的影響
自黨的十六大以后,市場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得到確立,形成了以市場機制配置人才為主,必要時候輔之計劃配置。市場機制配置人才可以提高人才自由流動性,具有人才配置準確和及時的優勢,而必要時需要計劃配置來防止人才流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
(二)人才身份管理制度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戶籍登記管理制度、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職稱評定制度和社會保障等制度的集合,它們共同對我國目前的人才流動形成了最主要的影響。目前的戶籍登記制度和人事檔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人才流動的秩序,但給人才流動帶來的影響更多的是消極方面的影響。如大部分城市的落戶條件使人才在流入這個城市前必須考慮戶口遷移的時間、資金、精力和機會成本以及日后孩子的教育等問題。其次是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在有些單位依然存在通過人事檔案強制留住人才的現象。第三,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在員工工作調動,尤其涉及到跨省市的調動時,社會保障賬戶的變動也給人才流動帶來了一筆不必要的轉移成本,其中包括社保費的損失和公積金的損失,這無形中給人才流動增加了障礙。
(三)人才產權制度的影響
人才產權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人才與用人單位的關系不能完全分離,人才自由流動受到用人單位的左右,從而使市場配置人才的功能發揮受到限制。
(四)人才使用和人才激勵制度的影響
人才使用和激勵制度影響到人才流入到一個地區或企業后,能不能各司其職,人盡其才,這決定人才集聚地能否留住人才。如果崗位設置不合理,導致人才結構和權利沖突,人際關系的處理不當也同樣會導致人才使用效率降低。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手段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人才集聚才能催化出群體促進效應。
三、人才管理機制完善策略建議
(一)市場調節與宏觀指導相結合
目前,計劃和市場相結合是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優化的兩種功能互補手段已成為國際共識。因此需堅持探索這一配置機制的具體有效方法,不斷完善與其相關的各項細節。
(二)確保人才流動自由合理
人才合理流動是人才集聚的前提條件。要確保人才流動自由合理,目前的戶籍制度、人事檔案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應該進行改良,在合理發揮各自原本的制度作用前提下,降低對人才自由流動的阻礙作用。如建立社保賬戶全國聯網,使社保費和公積金在全國范圍內自由轉換和使用,而不受地區或城市地理區域范圍的限制;在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中,目前亟需改變的工作是培養和建立具有較高權威的人才中介機構,使其在人才配置的場外交易中處于負責人地位。重視高校畢業生的人才引進和流動。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總數將超過2014年。現今我國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宏觀就業壓力不減。要引導高校畢業生人才迎合城市化趨勢發展需求,特別是要大力推動他們到基層創業、就業。同時,進一步對高等教育進行綜合性改革,全面優化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就業需求分層次、分類型、分結構培養。當然要進一步科學調整高校的專業學科結構,推進高校與政府部門、研究院所、各類行業合作培養人才機制,培養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的多層次人才。
(三)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制度
人才使用制度主要包括工作設計、崗位分配和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科學合理的工作設計,突出不同工作所需的人才特質之間的區別,合理細致的分工可避免工作內容的沖突;合理的崗位分配,可以使具有不同特長的人才得以發揮其長處,做到人盡其才;人際關系中引入適度的競爭和沖突可以激發人才群體的積極性和激情,同時必要的團隊合作關系設計使人才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得以實現,從而提高人才集聚的內聚力,才能激發出人才集聚的群體促進效應。
(四)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勵制度
有效的人才激勵的手段需要考慮到人才不同的需要層次和公平感,如果不能迎合人才的需要而作的激勵,將不能起到激發其積極性的作用;同時如果激勵不能體現公平理論的要求,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員工的需要,從而給予不同的激勵,同時激勵要考慮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內部公平要體現社會控制論的內因控制,使員工的努力程度與報酬成正比,外部公平要考慮公司的薪酬水平比市場行情高。
(五)完善人才配置與人才市場的相關制度建設
信息管理論文2600字(一):“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病案信息管理論文
醫院病案記載著各個時間段的患者診療狀況以及疾病演變狀況,其中關鍵的病案信息包含患者家族史、患者本身的病史、醫院診療過程、病情檢查與病情診斷得出的報告等。
由此可見,醫院病案信息牽涉各項日常的醫院業務,有關部門對此有必要予以全方位的信息審核、信息收集以及檔案存儲。但從現狀來看,當前仍有某些醫院并沒能全面關注綜合性的病案信息管理,而與之有關的病案管理措施也沒能真正實現健全。在此前提下,醫院應當嘗試在現階段的病案管理中全面使用大數據模式,以此來全面保障病案信息管理的成效性。
醫院對于病案信息管理運用大數據手段的重要意義
第一是提升醫院當前利用各類病案信息的整體水準。大數據手段在客觀上有助于實現多層次的數據與信息整合,從而顯著提升了利用醫院病案的水準。醫院在全面集成當前現有的病案信息基礎上,應當能夠妥善劃分各項相應的患者信息,確保將其分成收費信息、患者檢查信息、患者診療信息、門診信息、報告與檢驗信息等。在劃分上述各類信息以后,運用大數據手段還能創建針對各個患者的識別身份編碼,以便于實現多層次的信息關聯集成。
第二是全面支撐醫療決策。醫院由于具備了大數據手段作為管理病案信息的必要輔助,因此針對實時性的病案信息都能著眼于精確進行搜集。在決策系統的全面支撐下,有關科室就能全面明晰現階段的患者病情種類、院內患者分布與其他相關要素。相比于傳統模式,大數據手段更加有助于匯總信息以及統計信息,對于某些潛在誤差也能予以徹底杜絕。除此以外,醫院針對當前入院的各科室危重患者應當予以側重關注,以便于提供日常各項醫療決策必需的信息支撐。
第三是拉近護患關系并且突顯以患者為本的宗旨。在集成病案信息的基礎上,醫護人員針對當前階段的各項患者信息都能予以全方位的精確掌握,上述措施有助于增強現有的患者滿意度,拉近護患關系。例如近些年來,患者已經能夠憑借電腦或者手機等工具來隨時查找個人診療信息,對于實時性的自身健康狀態也能全面加以了解。在某些情形下,患者一旦表現為某些危重病情,臨床醫師對其就要及時進行處理,全面保障患者健康并且提升患者生活水準。
醫院當前病案信息管理現狀
目前各地已有較多醫院正在嘗試引進病案信息的大數據管理模式,并且逐步將大數據手段滲透于管理醫院病案信息的各個流程中。但是不應忽視,各地醫院在現階段仍然表現為相對較低的病案管理綜合水準。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醫院及其有關部門針對病案管理仍然欠缺必要的關注度,同時也沒能著眼于引進大數據手段作為其中必要的輔助與支撐。
此外,多數醫院并沒能設置獨立性的病案管理專門科室,醫院現存的病案管理部門體現為較強的附屬性特征。作為管理醫院病案信息的專門人員來講,上述人員本身應當具備優良的病案管理水準。與此同時,上述人員也要掌握涉及到大數據的有關常識,并且將其靈活適用于當前的醫院病案管理。但是截至目前,負責管理醫院病案信息的專門人員仍然表現為滯后性的專業素養,甚至沒能熟悉日常性的病案信息匯總、信息分析以及信息處理操作。除此以外,醫院部門針對此類管理人員也沒能給予專門性的管理技能培訓,甚至聘用某些兼職人員代替專職性的病案管理人員。
探求改進舉措
增設專門的病案信息管理機構
醫院如果要著眼于優化病案管理的綜合效果,那么關鍵在于設置專門的病案管理部門,有關領導對此也要引發更多的關注。近些年以來,各地醫院都在致力于建成病案管理的專門委員會,在此前提下助推信息化的醫院建設。與此同時,醫院還需結合自身的真實狀況來增設病案信息的新科室,確保該科室在整個醫院體系內占據獨立的位置并且擁有獨立職能。
通過運用上述的改進舉措,病案管理機構就能全面突顯其具備的價值與意義,確保該科室能夠覆蓋于醫院臨床管理、制定病案管理規劃以及收集病案信息等領域。每隔相應的時間段,管理委員會針對當前的醫院病案信息要予以全方位的歸納匯總,此舉措有助于保障病案管理能夠達到的綜合水準。
運用信息化手段來輔助管理
在目前階段中,各地醫院已經能夠憑借信息化技術來顯著增強病案管理的實效性,在這其中包含自動式的條碼識別、微縮光盤技術、數字化的病案管理與其他相關技術。醫院通過靈活使用上述大數據手段,就能夠著眼于挖掘深層次的患者病案信息,確保現有的病案信息符合準確性與真實性的基本要求。近些年各地醫院都在致力于創建資源共享的病案管理網絡,在此前提下誕生了新型的電子病案。此外,醫院在存儲各類患者病案時,也能夠借助大數據手段予以完成。這是由于運用電子化存儲的方式有助于在線查詢各項病案信息,從而服務于現階段的臨床治療優化與完善。針對出院后的患者來講,運用大數據手段就能打印并且查詢患者現有的各項病歷信息。數字化管理應當能夠覆蓋于醫院當前的各項日常管理工作,此項舉措在根本上保障了病案信息共享,同時也便于利用與存儲病案信息。
全面提升人員素養
從目前現狀來看,各地醫院針對自身保存的患者病案都給予了更多關注,同時也認識到了病案具備的價值。在此基礎上,作為管理醫院病案的專門人員而言,應當全面提升自身具備的綜合素養,針對醫學統計學、外語、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都要予以相應的掌握。
因此可見,病案管理人員是否擁有優良的專業素養,在根本上關乎病案信息管理的整體效果。病案信息管理牽涉多領域以及多層次的學科與專業,因此作為管理人員而言,上述人員應當能夠精確檢索各項信息,以便于實現全方位的信息獲取。在此前提下,醫院針對各類臨床信息應當予以全方位的傳遞,確保病案信息能夠體現其應有的臨床價值、科研教學價值以及其他價值。在目前階段中,醫院針對原有的病案管理思路應當予以相應轉變,確保將病案管理的側重點全面落實于分析收集以及匯總各類病案信息。
結束語
醫院病案信息在醫院現有的管理系統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這是由于病案信息記載著全過程的醫療信息。與此同時,醫院如果要給出相應的醫療決策,那么也必須憑借病案信息予以完成。
截至目前,醫院及其有關部門正在逐步意識到醫院病案管理與大數據手段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對于醫院當前的各項管理舉措也能夠予以相應的優化。因此在病案信息管理的有關實踐中,醫院針對信息化手段有必要著眼于靈活加以運用,在此前提下服務于病案信息管理實效性的提升。
信息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過程中檔案價值重新發現論文
【摘要】基于信息與知識、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之間的關系,分析在知識管理過程中檔案價值的新特征。檔案價值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將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顯現化,通過知識管理對檔案信息進一步挖掘使檔案更好地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信息管理;知識管理;價值特征
一、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對于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從信息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入手。有關知識與信息之間的關系有很多種觀點。一種觀點持有者們認為,信息存在于自然環境、人類社交活動以及人們思維之中,而知識的存在局限在人們的社交活動范圍之中,因而信息包涵了知識。另一種觀點持有者認為,信息是可編碼化的知識或顯性可視的知識,而知識除了顯性之外,還包涵隱性知識,即存在于人類大腦之中、不可編碼化的知識,因而知識包涵了信息。對于以上兩方觀點,有學者認為,從本質上來說,信息是一種具有物質屬性并以物質存在的方式反映呈現給大眾,這種物象化及其存在方式可以廣泛地包含人類活動及其成果。而知識是人們對這種反映的一種主觀性的認識結果,是一種智力成果。因而,就信息與知識兩者之間的關系而言,信息是具有知識屬性的,并以知識成果作為其具體的表現形式。知識管理這一概念最早是在企業管理中被提出來的,知識管理的概念可能會因為其所涉及的學科領域的差異而存在各種不同的版本,但是知識管理的目標大抵是相同的,即知識管理想要實現的是在最恰當的時間將信息傳遞給最需要的人,以便于此人可以利用這一信息做出最恰當的決策并付諸實踐活動。然而檔案又是如何與知識管理存在聯系的呢?檔案根據其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其最明顯的特征為原始記錄性。檔案的這種原始記錄性的特征奠定了檔案不可動搖的地位,也是將檔案區別于圖書、信息等的重要憑證。因此檔案憑借其固有的原始記錄性的根本屬性無可厚非的可稱其是信息的最根本來源。知識是我們依靠自身主觀能動性對信息進行篩選的結果,故檔案也可以稱為是知識的源頭。
二、知識管理的檔案價值
當今由于知識管理層次的不斷深入,檔案的使用價值呈現出來了新特征,因此對于知識管理中檔案價值的重新發現,筆者認為是必要的。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檔案是一種直接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顯性知識,是知識的來源,因此檔案也是知識管理的核心部分。
(一)從理論基礎角度分析。理論基礎角度主要可以從檔案后保管范式與檔案雙元價值理論兩個方面。檔案后保管范式包括新來源觀、宏觀價值鑒定論、知識服務三個方面。1.新來源觀。新來源觀就是對于文件的來源問題進行一種全新的認識,傳統意義上,我們是在文件轉化為檔案之后才開始對檔案進行管理,而新來源觀理論則強調對于文件的管理工作應該從文件形成之初就著手開始進行,從開始形成時就開始對其管理,即強調的是一種“前端控制”“全過程管理”,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可以方便人們從文件形成之初的背景,文件形成過程的結構層次以及文件未來可能會涉及的研究發展的方向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2.宏觀價值鑒定論。宏觀價值鑒定論強調的是對于檔案價值的鑒定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其本身形成部門、機關所產生的價值作用上來判斷是否對其進行保存,而應將價值的鑒定提升到對整個社會層級上來。使更廣大的人群可以受益,進而實現檔案的第二價值,這也正是謝倫伯格所強調的檔案雙元價值理論中的第二價值。3.知識服務。知識服務顧名思義主,要是將檔案信息上升為知識層次對其進行管理,這一理論主要表現在傳統檔案保管員身份的變化上,可以說檔案保管員的工作并非只局限于對檔案的排列、檔案、上架等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在知識服務中檔案保管員的工作主要是將檔案中的文字信息加工、提煉出有價值的部分,對這些有價值的部分進行整理,使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提供給人們利用,即提高了檔案信息的質量,也節省了檔案利用者篩選檔案的時間。以上就是檔案后保管范式中所包括的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檔案后保管范式是在電子文件不斷產生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將檔案價值鑒定工作與知識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肯定了檔案價值在知識管理中的地位。4.檔案雙元價值理論主要指檔案的工具價值與檔案的信息價值。工具價值所指的就是檔案產生之初所賦予的價值。正如一個事物的產生是有其原因的,并能在其產生的基礎上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為社會提供利用服務。信息價值主要是依據信息接收者,即知識主題與知識客體之間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價值關系。這種價值的實現是需要一定的載體對信息進行傳遞實現的。知識主體的不同對知識的需求自然就會不盡相同。主體帶著目的和需求查詢接受信息,并且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素養,知識儲備的不同,對同一信息的理解也是大相徑庭的。正如每個人讀研究生的目的是不同,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也是不同的,所以對待同樣的問題我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會根據自身的經驗分析理解所獲取的信息。
(二)從實際理論角度分析。實踐基礎主要表現在公共檔案管提供利用的層面上,主要包括知識獲取、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三個方面。1.知識獲取是實踐的前提保障工作。正所謂沒有原材料我們就無法進行生產加工一樣。所以要想使公共檔案真正體現價值,首先我們需要獲取到一定的知識。知識管理權主要指的不再是對紙質文件的有序化整理過程,而是對文件上所反映出來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加工,對文件上面的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出更有價值的部分,對其進行管理。2.知識服務體現在政府信息公開這一層面上,檔案館作為政府信息公開查詢的場所,具有提供知識服務的合法地位,同時主動提供信息查詢等方面的服務也是其應當履行的義務,滿足公眾的需求是其應當做的。同樣也是公共檔案管發展的動力所在。在知識服務提供利用方面,公共檔案館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的成功措施,如舉辦展覽,提供遠程服務,提供電子化檢索平臺等等。公共檔案館通過提供新的利用服務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公眾,進而實現其公共服務的價值。
三、知識管理中檔案價值實現的特征
傳統檔案管理活動中只有有價值的文件才可以轉換成檔案進行管理、保存。而在知識管理活動過程中,檔案的價值與使用價值時同等重要的。檔案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隱性知識層面,檔案的使用價值主要體現在顯性知識層面。因此對于知識管理中檔案的這種價值與實用價值并重的條件下,檔案價值也呈現出了新的特征。
(一)集成化與靈活性。傳統的檔案價值體現在主題對客體的需要,對主體需要的檔案進行歸檔保存以實現其價值。而知識管理中更加注重的則是知識,并且這一管理從文件形成之初就需要開始著手進行了,體現在外在內在結合的全過程中,在整個過程中因可能涉及的不同人提出的不同要求,故靈活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多元化與共享性。公眾對于檔案的利用可能是間接的,而公眾對于知識的獲取則不同,這是一種主動性的活動。正如約翰奈斯比特曾經提到的“我們淹沒在信心之中,但我們仍處于知識的饑渴中”。作為知識個體的人因其自身處于不斷發展中,所以人作為知識個體是渴望獲得知識的。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則強調的是,將檔案中的知識以一種共享的方式傳播開來,呈現在公眾面前,以便于公眾根據自身的需要獲取知識。這種共享性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方式。正如我們需要完成一項工作可能一份文件就包括了我們所需要獲取的全部信息,也有可能我們需要通過搜集不同文件中的部分信息,進行整合后的信息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個體的需求可能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元化的。
(三)顯性化與增值型。知識管理需要的是主體通過交流的方式將隱形的知識顯性化,知識管理中側重于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投入管理、技術管理三個方面,這三點主要是依據企業知識管理所提出的。而當前就檔案而言為了實現檔案的價值應更加趨于主動性。主動性主要指主動提供服務,知識管理重視的是個體之間,個體與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過程,進一步促進知識創新以實現檔案信息的增值型。
四、檔案價值在知識鏈中的體現
(一)知識獲取。知識獲取包括信息采集與信息創造兩個方面。采集的過程我們強調的是對于信息的獲取要注重其完整性與信息的可靠性。創造則更加側重于,將隱形信息顯性化的過程。檔案室信息是一種外在存在形式,因此可以說檔案室信息的承載體,也就是知識獲取的主要來源,對于有價值的信息獲取應該對其加以記錄以便日后更多人利用。
(二)知識開發。知識開發的過程是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處理,存儲整合的過程。使信息有序化、體系化。這種信息開發的過程要遵守信息本身的客觀性原則,知識開發者不可以根據個人的主觀意識對信息進行任意的更改,要保持信息的原貌。知識開發就是檔案工具價值和信息價值轉換的過程。
(三)知識利用。知識獲取與知識開發的過程都是為了知識最終能被有效地利用,利用過程中的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信息傳播、信心交流、信息之間的轉移,到最后的信息共享過程都是檔案價值實現的體現。
(四)知識評估。知識評估就是對知識的有用性進行評估。同樣也是對于檔案價值重新進行鑒定的過程。評估的標準主要是以下三種:對無用的知識進行刪除,對有用的知識加以保護,對可用的知識進行創新,其中重點在于知識的創新。在利用過程中將知識顯性化,并通過人們之間的交流共享實現知識創新,知識創新實現了價值鏈的進一步循環。
被譽為華南第一橋的廣州東二環高速公路珠江黃埔大橋,橫跨廣州出海水道的大濠沙河段,由北汊主跨383米獨塔斜拉橋(目前世界同類型橋梁中排名第一)和南汊主跨1108米懸索橋組成。其興建將為廣州東面重要的經濟帶打通通往番禺的交通要道,使這些地方與珠江三角洲的物流更加暢順,對減緩廣州市區的交通壓力有重要作用。我院完成的“珠江黃埔大橋工程定床河工模型試驗研究”(下稱定床河工模型),通過不同水文組合的定床模型試驗以及該河段的河床演變分析認為,原設計的珠江特大橋工程的三個方案都不會對河勢及整體的河床演變產生影響,因此,建議下階段重點進行橋墩沖刷的正態局部模型試驗。定床模型試驗的成果及建議也得到評審專家的肯定。橋墩沖刷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設計的水文條件下,橋墩沖刷坑的極限沖刷深度和范圍,為設計提供依據,以保證橋梁的安全。
2試驗河段水文、泥沙特性分析
2.1基本水文、泥沙資料
2.1.1徑流
橋區水道是廣州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組成部分。廣州出海水道上段位于西北江三角洲北緣,下段為西北江三角洲與東江三角洲的交匯水道,是一條跨越河口至河口灣的潮汐水道,它既受河流動力作用,又受河口灣潮流入侵的控制,具有水豐沙少和潮流控制為主的動力特性。
廣州出海水道的徑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于北江和西江的徑流,經三水水文站由平洲水道的沙洛圍、大石河、花地涌進入廣州片網河,據我們分析其流量約占三水和馬口流量之和的7.1%~7.4%,這是主要的徑流來源;另一部分來自流溪河、白坭河以及洪水期北江蘆苞水閘和西南水閘的分洪流量,這一部分流量經老鴉崗從西航道匯入廣州片網河。西、北江在思賢滘首次連通,其來水重新組合分配經三水、馬口水文站進入西、北江三角洲。三水與馬口站的分流比近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至今,不管洪水還是枯水,三水的分流量約占三水與馬口流量之和的26%,由此可計算得進入廣州片網河的徑流約占三水站流量的27.3%~28.5%。
據三水水文站(1951~1997年)統計表明,多年最大平均流量為8030m3/s,多年平均流量為1373m3/s,歷年最大流量為16200m3/s(1994.6.20),多年平均逕流量為433.10億m3。
流溪河的多年平均逕流量為27.66億m3,多年平均流量為87.7m3/s。白坭河的多年平均逕流量為14.40億m3,多年平均流量為45.8m3/s。由此計算得廣州出海水道的多年平均逕流量約為243億m3,多年平均流量為770m3/s。
根據《西、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網河河道設計洪潮水面線》(試行)計算成果,流經廣州出海水道的300年至5年一遇的設計洪水流量約為8400m3/s~5300m3/s
2.1.2潮汐
珠江河口的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在一個太陰日內兩漲兩落,且兩次高低潮位和潮差各不相同,漲落潮歷時亦不相等。納潮量的大小反映潮汐動力的強弱,因納潮量大小主要由潮差和納潮面積組成的潮棱體體積決定,珠江干流出海航道的潮流動力自口門往上游逐漸減少。根據實測資料,口門內大虎站單潮最大納潮量約5.47億m3,至橋區附近黃埔電廠單潮最大納潮量減至6060萬m3,最大漲、落潮流量分別由大虎站42500m3/s和34300m3/s減至黃埔電廠位置4775m3/s和3675m3/s,最大漲、落潮流速分別由大虎站1.12m/s和1.01m/s減至黃埔電廠0.75m/s和0.71m/s。經相關推算,擬建橋位附近年納潮總量254億m3,其山潮比為0.96仍略小于1,反映潮流整體強于徑流。黃埔特征潮位歷年變化見圖1,實測最水位為2.38m,最低潮水位為-1.93m,位平均值0.73m,低潮位平均值-0.89m。
圖1黃埔特征潮位歷年變化
2.1.3泥沙特征
珠江流域的泥沙特點是含沙量少,輸沙量大。珠江進入河口區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284kg/m3,
平均每年向河口區輸出推移質泥沙440~880′104t,懸移質泥沙8872′104t,溶解質3000′104t。經估算懸移質泥沙約有20%在三角洲網河區落淤,流入口門和口門外海濱的懸沙約7098′104t。據統計,珠江干流由虎門出口的年均含沙量僅為0.109kg/m3,占珠江流域的38%,約為三水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97kg/m3的55%;輸沙量為658′104t/年,占全流域的9.3%,遠小于徑流比重18.5%,這說明了本水道水豐沙少的特點。匯入虎門的懸移質泥沙中,橋址下游區由東江輸入泥沙占總量44.6%,比東江匯入徑流的比重38%強,結合沙灣水道因主要承泄北江徑流,而北江水含沙量相對較大(為東江的1.5倍、流溪河的2.46倍),說明虎門的輸沙來源主要為橋位下游各汊道,這進一步突出了橋址附近水道的水豐沙少特征。
2.2試驗河段歷次水文泥沙測驗成果分析
本試驗研究收集了橋區多次的水文泥沙測驗成果,包括1977年7月~8月橋區水文泥沙測驗、1999年7月橋區水文泥沙測驗、1999年6月~7月珠江三角洲大同步水文測驗、2003年8月試驗河段水文泥沙測驗的成果。對之進行分析,可更清楚的了解橋區的水流運動和泥沙特性。歷次的測量成果顯示:
(1)大濠洲北汊斷面(菠蘿廟水道)的漲、落潮流速強度基本相當,實測最大漲潮流速0.91m/s;南汊斷面(主河道)的平均潮流速總是落潮大于漲潮,其實測最大落潮流速為0.90m/s。
(2)黃埔站實測最大漲潮流速0.96m/s,最大落潮流速1.06m/s;利用潮流橢圓要素計算全潮流最大可能流速介于0.52m/s~1.18m/s。
實測各測點平均含沙量在0.05kg/m3~0.10kg/m3之間,落潮含沙量一般均大于漲潮含沙量;實測最大含沙為0.26kg/m3,最小含沙量為0.01kg/m3。上述平均含沙量結果與歷史統計資料(0.109kg/m3)基本相當,表明該河段泥沙運動趨勢沒有發生突變。
(3)黃埔左、右汊最大落潮流量都在5000m3/s~7500m3/s之間,最大漲潮流量則在5500m3/s~8000m3/s之間,最大漲潮流量一般大于落潮流量。
2.3橋區水流運動特性及流速特性
橋區河段為典型的分汊河道,漲落潮主流也不盡一致,存在相互的分匯流,流態相對比較復雜。
洪水或落潮時,鐵樁水道的來流與洪圣沙南汊來流匯合沿鐵樁水道下段的黃埔右汊下泄,與黃埔左汊從洪圣沙與大濠洲之間的大濠沙水道分流下來的水流匯合后,通過大橋所處的大濠洲右汊,再與黃埔左汊水道經菠蘿廟水道的分流匯合后,由赤沙水道進入獅子洋;漲潮時則沿上述水道逆流而上。由2003年8月實測水文資料分析可知:黃埔左、右汊的漲落潮分流比相當,黃埔左汊相對占優;大濠洲右汊則絕對占優,漲落潮的分流比都約為80%,菠蘿廟水道則約為20%;洪圣沙與大濠洲之間的大濠沙水道,漲、落潮的分流比為35%和32%;洪圣沙南汊的過流量較小,漲、落潮的分流量只占總來流量的6.8%和5.1%。
從流速分布上看,不管落潮還是漲潮,各汊水道的主流都居中或靠左側主槽,右側邊灘流速則相對較小。根據定床模型率定和試驗組次的實測流速統計,落潮時,黃埔右汊V2垂線流速最大,最大流速達到1.2m/s;漲潮時,黃埔右汊V2垂線和黃埔左汊V3~V4垂線的最大流速也超過1.0m/s。其他斷面及垂線的流速測值都在1.0m/s以下。大濠洲右汊V3垂線附近,在落潮流量較大,水位較低時,最大流速也超過1.0m/s。
由于所設計的橋墩承臺是埋在河床下面的,加之河中布置的橋墩也較少,因此,橋墩的阻水面積占橋軸線斷面過水面積的百分比較小。各種水位下,北汊橋橋墩的阻水面積占橋軸線斷面左汊過水面積的百分比不超過1.09%;南汊橋橋墩的阻水面積占橋軸線斷面右汊過水面積的百分比不超過1.06%。
從實測工程前后的流速比較可見,推薦方案橋墩對所處河道的流態及流速分布的影響甚微;流態及流速的變化僅限于橋墩周圍附近,這主要影響橋墩局部沖刷坑的深度和范圍。各汊的分流比基本上也沒有變化。
橋墩附近的流態觀測及流速測量顯示:由于各方案的橋墩均布置在流速較小的淤積邊灘上,無論漲潮還是落潮,橋墩對附近的水流的流速流態的影響相對較小。建橋后南北汊各主橋墩附近的流速分布特征表現為:北汊橋南塔墩,落潮時,橋墩所在斷面流速主流居中略靠右,橋墩附近的流速大些,介于0.33m/s~0.63m/s之間;漲潮時,橋墩所在斷面流速分布主流靠左側主槽,橋墩附近的流速小些,介于0.25m/s~0.29m/s之間,北汊橋南塔墩附近試驗所測流速最大值為0.63m/s。南汊河道,無論漲潮還是落潮,橋墩所在斷面流速主流均位于河道的左側主槽,南汊橋北塔墩附近流速大些,漲、落潮流速均介于0.26m/s~0.55m/s之間,試驗所測流速最大值為0.55m/s;南汊橋南塔墩偏離主流區,橋墩附近流速小些,漲、落潮流速均介于0.26m/s~0.45m/s之間,試驗所測流速最大值為0.45m/s。
3試驗河段河床演變分析
3.1試驗河段的河勢
試驗河段為珠江三角洲廣州片網河匯入獅子洋的過渡段。廣州片網河在此段匯合后,形成復雜的江心洲分汊河道,這些江心洲經過歷史的演變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自然和人為并洲、筑堤,現已形成洪圣沙——踮艚洲江心島和大濠洲島,一般大洪水都已不過水。
橋址上游的洪圣沙——踮艚洲江心島把黃埔水道與鐵樁水道分隔開來(見附圖2),并由大濠沙水道和西側的洪圣沙南水道相互溝通;橋址處的大濠洲島又把河道分為南北兩汊,南汊為大濠沙水道,北汊為菠蘿廟水道,在下游的墩頭基附近匯合為單一水道——赤沙水道。
3.2試驗河段近年河床演變分析
對試驗河段河床進行了歷史演變和1977年至1999年、1999年至2003年的近期演變分析表明;橋區河道相對穩定,自1977年以來,橋區水道的河床演變受控于自然的緩慢淤積與人為活動的影響。其演變特征表現為:河道平面形態穩定,深槽與邊灘分布基本穩定;深槽擴寬變深,主要是航道整治、等級提高和航道疏浚維護的結果,與此同時,也改變水流動力分布和影響相鄰水域沖淤變化;南側凸岸邊灘淤漲抬高,但邊灘的淤漲又受到深槽擴寬變深的抑制。各時段的河床演變有所差別:1977年至1989年10多年間,灘槽形態基本保持穩定微變的趨勢,其變化主要表現為深槽有所擴寬刷深,邊灘有所淤漲抬高;而到了1999年,深槽刷深幅度明顯增大,邊灘淤高的幅度明顯;2003年和1999年相比,除局部人為影響外,邊灘基本上變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橋墩所處邊灘近年的淤積趨勢為:北汊橋南塔墩所處的邊灘(即左汊右側邊灘)呈緩慢淤積趨勢,南汊橋北塔墩所處邊灘(即右汊左邊灘)略有沖刷,應充分注意該橋墩的防護,南汊橋南塔墩所處邊灘(即右汊右邊灘)呈緩慢淤積趨勢。主槽則表現為自然淤積和人為航道維護疏深并存。
3.3建橋后對河床演變的影響分析
定床河工模型試驗研究表明:推薦的方案建橋前后橋區河段的流態、流速基本上沒有變化,流態、流速的變化僅限于橋墩周圍局部,從而影響橋墩的沖刷坑的大小及深度。而河床演變分析表明,橋區的河床形態、深槽與邊灘穩定,因此,黃埔大橋的修建不會對河勢及整體的河床演變產生影響。鑒于此,動床試驗主要進行橋墩沖刷的正態局部模型試驗。
4東圃等三座大橋主橋墩附近河床沖刷情況分析
為更準確模擬橋墩周圍復雜的水流結構及其對河床的沖刷而產生的橋墩沖刷坑的深度和范圍,對珠江特大橋附近河段的東圃大橋、番禺大橋、洛溪大橋的主橋墩附近300m×500m河床范圍進行水下地形測量,以便分析附近已建橋梁的橋墩沖刷坑的情況,為開展本工程橋墩沖刷模型試驗和工程的設計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測量結果表明:
東圃大橋、番禺大橋主橋墩周圍10m~15m外未發現有明顯的沖刷坑。出于安全考慮,測量船未能太靠近橋墩,距橋墩最近的測點與橋墩的距離也有10m~15m,黃埔大橋橋墩沖刷動床模型的極限沖刷試驗結果顯示:黃埔大橋沖刷坑的范圍在橋墩周圍16m的范圍內。故東圃大橋、番禺大橋及洛溪大橋貼近橋墩的沖刷坑可能都未能測量出來。但從測量結果可以判定:東圃大橋、番禺大橋若有橋墩沖刷坑其大小不會大于橋墩周圍10m~15m的范圍。
洛溪大橋主橋墩左側由于有一高出河床約2m、長約10m的不可沖刷的障礙物,因而在橋墩的左側障礙物的前方及下游形成類似丁壩挑流而造成的沖刷坑,沖刷坑的深度為2.0m~4.2m,長度往下游達150m、往上游約35m,寬度為30m~70m。
5橋墩沖刷局部動床模型設計
5.1模型設計的原則
局部的沖刷模型,尤其如本試驗所關心的橋墩沖刷坑問題,原則上應采用大比尺的正態模型,按重力相似設計模型以保證水流運動的相似,并滿足阻力的相似。由于懸移質對橋墩極限沖刷坑的影響很小,動床模型只考慮推移質和床沙,并重點保證泥沙的起動相似。
5.2幾何比尺的確定
根據試驗研究的目的、內容和要求,以及模型試驗的相似理論,本試驗按重力相似準則設計成正態模型,即采用佛汝德(Froude)數相似條件。綜合考慮泥沙模擬的相似要求和橋墩的大小、本河段水流和泥沙特性、試驗場地等條件,確定模型的幾何比尺為:
5.3模型沙的選擇及泥沙相似比尺
模型沙選取性能穩定,粒徑變化范圍大,且在動床模型中常用的電木粉作為模型沙,電木粉的比重為gs=1.48t/m3,干容重為go=0.45~0.5t/m3。
根據實測橋位處的天然床沙、南汊橋的鉆孔各層河床質的情況,經反復計算和配制的模型沙基本可滿足起動相似和沉降相似,并使模型沙與原體河床質級配曲線基本平行。
天然沙起動流速按沙玉清公式計算。
其中,天然沙取e=0.4,計算得到其不同深度平均起動流速為0.40m/s~0.53m/s。
水槽試驗結果表明:當模型水深為0.025m~0.075m(相當于原型水深為1m~3m時),模型沙的起動流速為Vom=0.073m/s~0.094m/s。
故起動流速比尺為5.51~5.68,表5-2模型設計各項比尺平均為5.60,與模型流速比尺6.325相近。為了滿足泥沙的起動相似,放水試驗時,抓住主要矛盾,可適當改變流速、流量比尺,滿足阻力相似,讓重力相似有些偏離。
相似條件模型設計比尺模型實際采用比尺
幾何相似λl=λh=40λl=λh=40
水流相似λv=λh1/2=6.325λv=5.60
λQ=λh2.5=10119.289λQ=λvλhλL=8960
阻力相似λn=λh1/6=1.849λn=λh1/6=1.849
泥沙運動相似λγo=γop/γom=3.29~2.96λγo=γop/γom=3.29~2.96
λγs=γsp/γsm=1.79λγs=γsp/γsm=1.79
λγs=γ(s-γ)p/γ(s-γ)m=3.44λγs=γ(s-γ)p/γ(s-γ)m=3.44
λω=λν=6.325λω=λν=5.60
λν0=5.60λν0=5.60
λgsb=89.93λgsb=91.38
Λt2=6.325Λt2=6.325
6各橋墩試驗成果分析
本研究根據試驗任務的要求和所要解決問題的側重點,在上一階段整體定床模型試驗及附近河道已建橋梁橋墩沖刷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南汊橋南、北主墩和北汊橋南塔墩所處河道位置在各種水文條件下的流速,選取流速較大、水位較低的較危險的水文組合,并適當考慮加大流速的水文組合,進行極限沖刷試驗。
根據上面水文泥沙測驗資料分析可知,本河段是潮汐動力占優的河段,橋區水道水流為往復形式,洪季水流動力以徑流為主,中水期以落潮流為主,枯季漲潮流大于落潮流。由于橋區水道納潮量較大,潮差較大,中枯季的漲落潮流速略大于洪季的落潮流速,根據歷次的實測水文資料,統計橋位附近河段最大的流速均小于1.0m/s。
定床模型試驗中不同試驗組次中各主橋墩附近的實測最大流速表明:在各種洪水頻率(包括300年一遇洪水)和漲落潮的水文組次中,由于洪水期水位較高,而洪水流量與中枯季大潮漲落潮最大流量相當,故最大流速并不一定出現在洪水期,反而大潮落急和漲急時流速為最大。如300年一遇的洪水中,除了北汊橋南塔墩出現最大流速比其他中枯季大潮漲落潮流速大外,南汊橋南、北塔墩附近流速均比中枯季大潮漲急和落急時小。中枯季大潮落急時水位約為0.0m左右,漲急時則為0.5m左右。模型試驗實測南汊橋南塔墩附近水域的水流流速均小于0.45m/s,南汊橋北塔墩附近水域的水流流速均小于0.55m/s,北汊橋南塔墩附近水域的水流流速均小于0.63m/s。模型試驗采用單向流并適當加大流速的方法進行沖刷試驗,如此得到的試驗結果是偏于安全的。根據上面的分析,確定三組橋墩的沖刷試驗組次如表6-1所示:
表6-1橋墩沖刷局部動床模型試驗組次
組次橋墩位置水位(m)水深(m)橋墩處最大流速(m/s)沖刷試驗控制斷面平均流速Vp(m/s)沖刷試驗加大流速比值
1南汊橋南塔墩0.02.80.450.451.00
2南汊橋南塔墩0.02.80.450.551.20
3南汊橋北塔墩0.01.00.550.450.82
4南汊橋北塔墩0.01.00.550.551.00
5南汊橋北塔墩0.01.00.550.651.20
6北汊橋南塔墩0.01.00.630.550.87
7北汊橋南塔墩0.01.00.630.651.00
6.1南汊橋南塔墩的極限沖刷坑試驗
南汊橋南塔墩的極限沖刷模型試驗分別以表6-1組次1、2兩種不同的控制條件進行沖刷試驗。
試驗沖刷坑的平剖面圖見圖3,組次1、2試驗在上游側承臺的周圍形成一定范圍、一定深度的沖刷坑,下游側承臺的周圍沖刷坑較淺,范圍較小,兩組試驗的沖刷坑形狀是相似的,具體的沖刷范圍及深度如表6-2。
表6-2不同組次試驗南汊橋南塔墩沖刷坑范圍及深度單位:m
組次橋墩上游前緣上游側承臺下游側承臺
沖刷寬度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
14.713.210.242.07.622.64.01.15.571.1
26.724.48.433.413.423.52.571.73.591.9
注:沖刷深度=橋軸線的床面高程-沖刷坑的最低點高程(下同)。
組次2中加大1.2倍流速的條件下,原體沖刷時間約30小時,沖刷坑達到極限平衡。由表6-2可見,南汊橋南塔墩的最大沖刷深度為4.4m,與定床模型報告按規范公式計算的結果接近(計算值為4.0m~4.5m),沖刷坑范圍在承臺周圍13.5m內。由于南汊橋南塔墩位于河道的右側邊灘上,離主河槽和右側堤圍較遠,從試驗實測的橋墩沖刷坑可見,其范圍不大,深度較小,所引起的局部河床的變化不會影響航道的穩定,不會危及右側堤圍的安全。而且,大橋所在河道在各種水文組合中,南汊橋南塔墩所處的右側邊灘的流速相對較小,在大橋所處河道上下游的河床不發生較大演變的前提下,南汊橋南塔墩的橋墩沖刷坑應能控制在模型試驗所測得的沖刷坑大小和深度范圍內。前述河床演變分析表明,南汊橋南塔墩所處的邊灘近年呈緩慢淤漲抬高的演變趨勢,這對南汊南塔墩的安全是有利的。
表6-3不同組次試驗南汊橋北塔墩沖刷坑范圍及深度單位:m
組次橋墩上游前緣上游側承臺下游側承臺
沖刷寬度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
37.163.1313.653.139.103.13005.621.73
49.084.939.842.1310.472.432.121.133.101.13
512.156.7311.866.7310.566.733.441.134.931.53
最大值12.156.7313.656.7310.566.733.441.135.621.73
6.2南汊橋北塔墩的極限沖刷坑試驗
南汊橋北塔墩位于左岸堤外水下邊灘,中心軸線離左岸堤腳距離僅29.3m,離主槽約40m。左岸堤坡的結構形式對橋墩附近水流流態會有一定影響,對沖刷坑的范圍及深度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為了能更真實地反映堤岸、橋墩及沖刷坑的相互影響,試驗中按實測地形對左岸堤坡進行模擬,塔墩分別按表6-1中的組次3~5三種不同的控制條件進行沖刷試驗。
試驗結果顯示:組次3、4、5試驗在上游側承臺的周圍形成一定范圍、一定深度的沖刷坑,下游側承臺的周圍沖刷坑較淺,范圍較小,三組試驗的沖刷坑形狀也是相似的,具體的沖刷范圍及深度見表6-3,組次5的試驗沖刷坑平剖面見圖4。
天然河道大濠沙水道左岸為凹岸,左岸水下邊灘較窄,主河槽位于河道左側,而南汊橋北塔墩正位于大濠沙水道的左岸堤外水下邊灘上,離主河槽約40m,離左側堤圍較近(橋墩軸線離左側堤腳距離29.3m)。該橋墩位于主流區的邊緣,與南汊橋南塔墩相比流速較大,水流對橋墩沖刷作用也會大些。由表6-3可見,南汊橋北塔墩的最大沖刷深度為6.73m,沖刷坑范圍在承臺周圍12.15m內。試驗最大橋墩沖刷坑的左側邊緣離堤腳僅有7.94m,深度6.73m,離右側主河槽約20多m,深度6.73m。由于橋墩左側沖刷坑離左岸堤腳較近,會對堤坡的穩定造成一定影響,應對橋墩周圍及左岸堤腳進行一定的拋石防護,確保堤圍的穩定和大橋的安全,右側沖刷坑離主河槽的距離也較近,也應對其采取必要防護措施,以避免橋墩沖刷坑所引起的局部河床的變化影響航道的穩定。此外,從上述的河床演變分析知道,大濠沙凹岸(左岸)邊灘近年的演變趨勢為略有沖刷,橋墩沖刷坑所引起的局部河床變化將會加速該邊灘沖刷后退的速度,因此,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確保堤圍和大橋的安全。
6.3北汊橋南塔墩的極限沖刷坑試驗
北汊橋南塔墩中心軸線離右岸堤腳距離亦較近(32m),右岸堤坡的結構形式會對橋墩沖刷坑產生一定影響,為了能更真實地反映堤岸、橋墩及沖刷坑的相互影響,試驗中對右岸堤坡進行模擬,塔墩分別按表6-1中組次6~7二種不同的控制條件進行沖刷試驗。
表6-4不同組次試驗北汊橋南塔墩沖刷坑范圍及深度單位:m
組次橋墩上游前緣上游側承臺下游側承臺
沖刷寬度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左側沖刷寬度左側沖刷深度右側沖刷寬度右側沖刷深度
612.596.259.203.557.232.453.691.453.961.75
716.086.7515.296.7515.136.757.303.259.394.15
北汊橋南塔墩的沖刷范圍及深度見表6-4。
河演分析顯示,菠蘿廟水道近年變化較大,右岸邊灘為天然河道的凸岸,近年呈淤積趨勢,北汊橋南塔墩正位于菠蘿廟水道的右岸邊灘上,橋墩軸線離左側主河槽約20m,離右側堤圍堤腳約32m,該橋墩位于主流區的邊緣,流速相對較大,水流對橋墩沖刷作用明顯。由表6-4可見,北汊橋南塔墩的最大沖刷深度為6.75m,沖刷坑范圍在承臺周圍16.08m內。試驗最大橋墩沖刷坑的右側邊緣離堤腳僅7.21m,深度6.75m,左側沖刷坑的邊緣到達主河槽的右側,深度達6.75m。由于橋墩右側沖刷坑離右岸堤腳較近,會對堤坡的穩定造成一定影響,應對橋墩周圍及右岸堤腳進行一定的拋石防護,確保堤圍的穩定;左側沖刷坑到達主河槽的右側,橋墩沖刷坑所引起的局部河床變化會影響航道及河床的穩定,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必要防護措施,以避免橋墩沖刷坑所引起的局部河床的變化而帶來整個河床斷面較大的變化,對航運及右岸堤坡造成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