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

第1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深入發展及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成為了我國當前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本文不僅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個重要趨勢,同時也較為深入探討了互聯網金融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重要影響。章最后闡明互聯網金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只有順應這種創新,才能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

互聯網金融產業創新金融監管風險

金融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深入發展及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成為了我國當前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通常表現為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截至2016年8月,互聯網金融平臺8490家,互聯網金融的活躍用戶達到了6.18億。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

1、互聯網金融服務將全方位延伸到公眾生活中

互聯網金融服務在未來將會全方位延伸到公眾生活。互聯網金融不僅是延伸到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租賃等傳統金融行業,而且還在旅游、租房、購車、醫療、家居等日常生活中延伸。如阿里巴巴所O立的支付寶平臺向大眾提供了簡單、安全、快速的支付方式。消費者不僅可以完成網上支付、網上轉賬、手機充值、繳納水電煤費用等金融支付行為,還可以隨心所欲地購買基金、股票、保險、P2P等理財產品。與此同時,消費者還能實現打車、看電影、游戲、娛樂等一應俱全生活服務。可見,當今互聯網金融已經打破提供專項金融服務理念,而是滿足了公眾更加豐富的生活需求。

2、移動互聯網金融需求巨大

據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有超過90%,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在未來,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將在互聯網業務中獨占鰲頭。用戶可以利用零星的時間隨時隨地上網,同時手機應用軟件的豐富,將全方位覆蓋我們的生活,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方便、快捷發揮的淋漓盡致。因此,移動互聯網金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主流。

3、帶動各行業資源整合

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各行業不斷加入整合,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標志。首先,傳統金融業的整合。基金、保險、銀行、證券、信托等多種金融業務進行整合,形成了互為融合的價值服務鏈。其次,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傳統消費行業等各類企業的整合,打造了一條無限延伸的服務空間。

二、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影響分析

1、互聯網金融帶來業務的創新

當前,由于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支持,為我國金融業帶來業務上的不斷創新。傳統金融行業由于受到服務機構規模、服務人員數量、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限制,使得客戶在服務的時間、服務準入門檻、服務業務種類上存在較多限制。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開啟,靈活、便捷、低門檻成為了新時期金融業的標志。使他們足不出戶完成網上銀行支付、網上保險、網上證券、網絡借貸及網上理財等各種金融服務需求。這種幾乎自助式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將對傳統金融業的業務模式帶來巨大挑戰。這種發展的趨勢必將使金融行業服務界限變得更加模糊,金融業混業經營勢在必行。

2、互聯網金融發展將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巨大沖擊

互聯網時代,智能技術能為顧客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務。不論是銀行業、保險業還是證券業都將降低傳統人工服務需求。伴隨著互聯網服務,客戶將與服務機構之間通過移動網進行互動,這不僅提高服務效率,還大大降低金融業人工成本,有利于金融業盈利能力提升。花旗集團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北美分支機構賬戶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縮減了17%。摩根大通第三季度的門店數量與去年同比下降161家,降至5310家。而據金融英才網最新招聘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旬,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經理的招聘需求較去年同期上漲15%。可見,互聯網金融這終將取代傳統人工服務模式。

3、互聯網金融帶來對風險管理更高要求

安全是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向金融領域的滲透,各種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不斷涌現,這也對監管政策和監管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我國開展互聯網金融時間較短,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在開展金融創新時,要始終把客戶權益放在首位,在提供便捷金融服務的同時,切實保障客戶金融資產的安全。因此,金融機構及國家有關部門不僅要做好普及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防范知識,還要從源頭遏制金融風險發生,為互聯網金融發展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經濟發展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這種改變將不可逆轉,我們只有順應這種創新,才能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璇月.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科技創新導報,2016(11).

第2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財政金融風險;財政收支新舊動能轉換

中圖分類號:F8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b)-042-03

1研究背景

青島市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仍是經濟發展工作的中心。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瞬息多變,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青島市仍然會面臨各種各樣未知的難題,導致某些領域風險的加速釋放,尤其是財政金融風險。財政、金融風險既有自身的風險,也有二者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特有風險,格外值得關注。為了使青島市順利平穩度過新舊動能轉換的特殊時期,對財政金融風險實時監控,探究原因,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控制、規避風險,實現青島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2青島市財政金融風險分析

根據表1整理的數據不難發現,從整體來看,青島市經濟保持運行平穩,消費、進出口增長率逐年提高,民生指標不斷優化。但近三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7.4%、7.5%、6.5%,說明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增幅高于其存款余額的增幅,政府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財政支出逐年增加,債務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2.1財政收入增長放緩

通過表1可知,對近三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數據整理發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放緩。而且第一、第三產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特別是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但第二產業比重的下降也非常突出。結合青島市實施新產業的穩步發展,大力發展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效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但受益于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并且在調整過程中也會面對各種突發的新問題,所有這些都會使得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放緩。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面對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新產業尚未成熟,必然出現稅收增長放緩甚至稅收減少的現象,從而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速。

2.2財政支出逐年增長,債務負擔不斷加重

由表1可知,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03億元,增長3.4%;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61.2億元,增長11.3%,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76.6億元,增長0.99%,增速明顯。如前所述,在新舊動能轉換下,青島市不斷探索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經營環境的改善,制度的創新,政務水平、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以及城鄉社區事務方面的提高,同時加強對教育、科學技術等的大力扶持,所有這些都會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就目前而言,青島市現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使得財政支出的壓力不斷增加。

財政支出數額呈增長的趨勢,債務規模不斷加大,從表1看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增長明顯,還本付息的數額也在增長,這說明政府的償債能力受到嚴峻考驗。所有的問題都會對落實穩中求進的發展策略產生影響,會引起系統性的風險。

2.3政府風險管控能力尚待提高

如前文所述,財政風險、金融風險相互影響交織在一起。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如果未能對財政、金融職能劃分清楚,會使得財政、金融部門預算缺乏有效地制約,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相互作用的同時,財政、金融本身的風險也不可小覷,政府必須提高風險監管能力,才能將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保護財政金融安全。

2.4創新驅動機制有待加強

青島市依托海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在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青島的不足也顯而易見。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政府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優惠政策、科技創新能力等還不足以吸引已有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青島,難以形成產業優勢,本地的高新技術企業也難以生存發展下去。技術創新供給不足,駐青高校科研能力有待加強,研究成果轉化能力薄弱,高端引領產業的頂級人才的缺失不能滿足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創新資源統籌配置有待加強,協同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3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有效降低財政金融風險的對策建議

青島市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種財政金融風險,只有從源頭上化解風險才能使青島市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3.1實現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財政收入增長,縮小財政收支缺口,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1.1實施產業結構升級,培育結構優勢

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將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產業相結合,創建新的業態與模式,實現智能化的制造。結合青島的地理優勢,有效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質的飛躍。通過宏觀調控和產業優化升級相結合,實現經濟的全面穩定增長。同時繼續加快青島市優勢產業邁出國門的步伐,與國際優勢產能強強合作,有效解決產業升級中遇到的問題。

3.1.2優化互聯網消費,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促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興消費的發展,切實有效滿足消費需求的增長,將互聯網與醫療、高科技產品、養老、娛樂、教育等行業相結合,向消費者提供新興服務。與此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鄉村市場的發展,使農村居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通過互聯網消費為居民提供多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進而實現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3.2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優化財政支出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特殊時期,市政府一方面把財政資金用于實現增實效、去產能的關鍵產業、項目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多手段、全方位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實施結構性減稅,降低企業的成本,同時規范政府各項服務性收費,真真切切地減輕企業負擔。

3.3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和政策支持

政府做好定位,做到真正放權。政府一方面在監管和服務上下硬功,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同時完善并且將有關維護民間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政策落到實處,為加大民間資本的投資力度創造良好的財政金融體制。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政府政策支持體系的構建,提升政府政策的功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防范財政金融風險的能力。

3.4鼓勵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轉換

為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落戶地方,政府應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服務,加大扶持力度,使得研發力量加快聚集。同時,為駐青高校的科研發展增活力、強動力,產、學、研相結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有效實現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推動技術進步。

第3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網絡攻擊;安全防護

隨著物聯網在國家基礎設施、經濟活動、以及智能家居、交通、醫療等社會活動方面的廣泛應用,物聯網的安全問題已不僅僅局限于網絡攻防等技術領域范疇,而是已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1 物聯網安全風險分析

從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角度講,物聯網各種智能終端的廣泛聯網,極易遭受網絡攻擊,增加了用戶關鍵信息的暴露危險,也加大了物聯網系統與網絡的信息安全防護難度。

2 物聯網攻擊技術及安全防護體系

2.1 感知層安全問題

⑴物理安全與信息采集安全。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網絡基礎,由具體的感知設備組成,感知層安全問題主要是指感知節點的物理安全與信息采集安全。

⑵典型攻擊技術。針對感知層的攻擊主要來自節點的信號干擾或者信號竊取,典型的攻擊技術主要有阻塞攻擊、偽裝攻擊、重放攻擊及中間人攻擊等。

2.2 網絡層安全問題

網絡層主要實現物聯網信息的轉發和傳送,包括網絡拓撲組成、網絡路由協議等。利用路由協議與網絡拓撲的脆弱性,可對網絡層實施攻擊。

⑴物聯網接入安全。物聯網為實現不同類型傳感器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采用了移動互聯網、有線網、Wi-Fi、WiMAX等多種網絡接入技術。網絡接入層的異構性,使得如何為終端提供位置管理以保證異構網絡間節點漫游和服務的無縫聯接時,出現了不同網絡間通信時安全認證、訪問控制等安全問題。

跨異構網絡攻擊,就是針對上述物聯網實現多種傳統網絡融合時,由于沒有統一的跨異構網絡安全體系標準,利用不同網絡間標準、協議的差異性,專門實施的身份假冒、惡意代碼攻擊、偽裝欺騙等網絡攻擊技術。

⑵信息傳輸安全。物聯網信息傳輸主要依賴于傳統網絡技術,網絡層典型的攻擊技術主要包括鄰居發現協議攻擊、蟲洞攻擊、黑洞攻擊等。

鄰居發現協議攻擊。利用IPv6中鄰居發現協議(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使得目標攻擊節點能夠為其提供路由連接,導致目標節點無法獲得正確的網絡拓撲感知,達到目標節點過載或阻斷網絡的目的。如Hello洪泛攻擊。

2.3 應用層安全問題

應用層主要是指建立在物聯網服務與支撐數據上的各種應用平臺,如云計算、分布式系統、海量信息處理等,但是,這些支撐平臺要建立起一個高效、可靠和可信的應用服務,需要建立相應的安全策略或相對獨立的安全架構。典型的攻擊技術包括軟件漏洞攻擊、病毒攻擊、拒絕服務流攻擊。

3 物聯網安全防護的關鍵技術

物聯網安全防護,既有傳統信息安全的各項技術需求,又包含了物聯網自身的特殊技術規范,特別是物物相連的節點安全。

3.1 節點認證機制技術

節點認證機制是指感知層節點與用戶之間信息傳送時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確保非法節點節點及非法用戶不能接入物聯網,確保信息傳遞安全。通過加密技術和密鑰分配,保證節點和用戶身份信息的合法性及數據的保密性,從而防止在傳遞過程中數據被竊取甚至篡改。

物聯網主要采用對稱密碼或非對稱密碼進行節點認證。對稱密碼技術,需要預置節點間的共享密鑰,效率高,消耗資源較少;采用非對稱密碼技術的傳感,通常對安全性要求更高,對自身網絡性能也同樣要求很高。在二者基礎上發展的PKI技術,由公開密鑰密碼技術、數字證書、證書認證中心等組成,確保了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機密性和不可否認性,是物聯網環境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案。

3.2 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能夠及時發現并報告物聯網中未授權或異常的現象,檢測物聯網中違反安全策略的各種行為。

信息收集是入侵檢測的第一步,由放置在不同網段的傳感器來收集,包括日志文件、網絡流量、非正常的目錄和文件改變、非正常的程序執行等情況。信息分析是入侵檢測的第二步,上述信息被送到檢測引擎,通過模式匹配、統計分析和完整性分析等方法進行非法入侵告警。結果處理是入侵檢測的第三步,按照告警產生預先定義的響應采取相應措施,重新配置路由器或防火墻、終止進程、切斷連接、改變文件屬性等。

3.3 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在物聯網環境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從TCP/IP網絡中主要給“人”進行訪問授權、變成了給機器進行訪問授權,有限制的分配、交互共享數據,在機器與機器之間將變得更加復雜。

訪問控制技術用于解決誰能夠以何種方式訪問哪些系統資源的問題。適當的訪問控制能夠阻止未經允許的用戶有意或無意獲取數據。其手段包括用戶識別代碼、口令、登錄控制、資源授權、授權核查、日志和審計等。

[參考文獻]

[1]劉宴兵,胡文平.物聯網安全模型與關鍵技術.數字通信,2010.8.

[2]臧勁松.物聯網安全性能分析.計算機安全,2010.6.

第4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醫院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安全風險識別;安全風險控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醫院業務流程和提高醫院工作效率,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深入擴展,為患者提供了便利的就醫服務體驗,也為醫院的管理決策層提供了更加準確和及時的數字支撐。與之同時,醫院的業務開展和工作管理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HIS的任何一個故障都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系統癱瘓從而影響正常醫療和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如何確保醫院信息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可靠、不間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與實踐表明:在當前復雜的、分布式網絡環境下,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總會存在,僅僅依靠安全技術和安全產品不能解決所有的安全問題。因此,采用風險消除的方法很難實現安全性,可行的方法是將基于風險的安全理念引入到保障信息系統安全的過程中,對整個信息系統進行風險管理。

1 HIS安全風險管理

醫院信息系統指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對醫院及其所屬各部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進行綜合管理,對在醫療活動各階段中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處理、提取、傳輸、匯總、加工,并生成新的有利用價值的各種信息,為醫院整體運行提供全面的、自動化管理及各種服務的信息系統[1]。我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經歷了單機單任務、局部聯網信息系統和全院數字化信息系統等三個發展階段。與之相適應,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也經歷了從單體計算機到計算機網絡再到網絡化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從只重技術發展到技術發展與管理創新并重,從只關注單一安全屬性到關注多種安全屬性的協調發展的全面綜合管理階段。

HIS安全風險管理注重對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的動態管理,可以看成是一個圍繞著控制HIS安全風險的安全決策過程,主要包括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兩個重要階段,其最終目的是通過主動地、系統地、全程地對系統安全風險進行識別與監控,從而達到降低系統風險、減少風險損失,增強系統抵御風險的能力。

2 HIS安全風險識別

安全風險識別是安全風險管理的首要和重要環節,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其它環節都必須以風險識別的結果為基礎。安全風險識別的目的是辨別系統所面臨的安全風險是什么,明確各安全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層次關系。文獻[2]將影響HIS安全風險的因素歸納為物理、數據、網絡、應用和管理等安全風險;文獻[3]認為HIS面臨的風險源于自然和人為因素;文獻[4]認為HIS功能的發揮受到人員、設備、系統、服務、網絡和數據等安全風險因素制約。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HIS安全風險總結歸納為自身、人員和管理等三方面因素。

2.1自身因素 系統自身因素是影響系統功能發揮的決定性因素。信息系統的復雜性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都使得HIS的安全問題難免百密一疏,系統和數據的安全問題十分嚴峻。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軟件和硬件等兩方面,其中軟件方面的安全風險如系統可靠性,無論信息系統功能有多么先進全面,若可靠性指標達不到要求,系統安全將得不到保障,甚至完全失效,包括服務可靠性和數據可靠性;硬件方面的安全風險又分為系統終端和網絡設備安全,如醫院信息網絡環境逐步由封閉隔離走向了開放互聯,接入互聯網成為公共信息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患者提供網上醫療服務,網絡物理和邏輯范圍的拓展加大了網絡的安全隱患,使得網絡管理和維護的難度增加[5]。

2.2人員因素 安全風險的人員因素包括醫生、護士、醫技人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等。各類操作、使用、維護人員的熟練程度、技術水平都將影響到系統的安全運行。統計顯示,大多數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是內部的人為因素造成的,比如操作人員的違規操作或誤操作,對信息安全策略理解掌握不夠,對安全操作規程執行不力,或者專業技能無法滿足安全操作需求,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以及惡意修改數據等,管理人員對醫院流程了解不全面,決策不當將造成信息系統建設與現代醫院的業務流程不相適應,從而導致信息資源大量浪費的風險。

2.3管理因素 系統建成后,對系統的組織管理就成為影響系統安全運行的主要因素。例如:沒有明確查找故障流程,沒有明確分工,沒有技術牽頭人,沒有總結應對各種故障的技術恢復方案,沒有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等諸多管理問題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故障及時處理都是現實存在的安全風險。HIS的管理可以區分為宏觀和微觀管理等兩個層次。宏觀管理重在統籌管理全局,重在建立健全各種"管理體系",發揮"體系"的作用實現對系統使用的一體化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系統設備的整體運籌、調度和分配等組織領導活動,系統安全的整體性運籌和管理;技術管理是指在技術層面實施的管理活動,包括異地連接、面向服務架構帶來的安全認證問題,系統設備的技術管理與維護,數據的完備性、準確性、時效性和安全性,軟件的兼容性及拓展性等等。

3 HIS安全風險控制

安全風險控制是HIS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安全風險管理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安全風險管理活動的核心。HIS安全風險控制是在風險識別與評估的基礎上,利用相關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消減或化解安全風險,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降低風險損失程度,使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適度的風險程度之內,以保證HIS的相對安全。風險識別不是漏洞掃描,相應的風險控制也不僅僅是技術改進。因此,筆者認為HIS安全風險控制應從技術、管理和人員等方面著手,建立全面的控制機制,從而確保安全目標的達成。

3.1技術控制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的執行力 技術是信息安全的基礎,技術控制是信息安全風險控制的執行力。在人員行為很難控制的地方,強制的技術控制可以保證安全策略的實現[6]。針對HIS安全風險控制而言,①對核心的數據庫服務器運用高性能防火墻保護;②對整個系統部署統一的防病毒軟件,安裝網絡入侵檢測系統加強對入侵行為的監控;③對異地連接的系統要運用數據加密技術;④對應用系統要強化口令和賬號設置,提高對使用人員的身份鑒別與認證的可靠性;⑤強化對重要業務系統的操作審計;⑥重要數據進行異地備份存儲。

3.2管理控制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的推動力 管理控制是實施風險控制而采用的正式的、基于信息的例行程序和步驟,是實現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的推動力。對HIS安全風險進行持續性控制,①必須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作保證。將有效的風險控制活動,用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為HIS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并依據現實情況和發展需要,制(修)訂各種規章、大綱、教范、標準、細則、規定和具體實施辦法,明確各類部門和操作人員的任務分工、崗位職責、操作程序、訓練方法、管理要求和檢驗標準,使對安全風險形成經常化、制度化的控制機制;②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醫院相關部門應研究制定完備的風險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所屬單位和個人進行演習演練,對可預測的風險事件做到有備無患。

3.3人員控制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的保證力 人員控制是信息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的保證,實現對指揮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的持續性控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參與。①需要教育和培訓HIS相關使用人員,增強他們保護系統資源和不斷進行風險控制的意識,提高他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備安全操作、感知風險和處理風險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使他們能勝任角色并承擔相應的責任;②必須加強對所有操作人員的信息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的普及。從安全識別出發,落腳于風險控制,充分利用和發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決策者的知識、經驗和綜合能力,科學分析HIS所面臨的風險,在風險因素不確定的狀態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將信息系統的安全風險降低到可以控制和接受的水平,將安全事故及時扼殺在萌芽中。

參考文獻:

[1]陳險峰.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三基訓練指南.醫院管理分冊[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229.

[2]黃慧勇,黃冠朋,胡名堅.醫院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與應對[J].醫學信息,2009,22(6):821-823.

[3]馮彥如.醫院網絡中的安全風險與防范措施[J].山西科技,2010,25(5):49-50.

[4]孫悅生,黃彪.醫院信息系統風險分析與控制[J].社區醫學雜志,2008,6(20):6-7.

第5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醫院;會計管理;風險分析;防范策略

醫院會計管理內容涉及面十分寬泛,包括各種藥品、物資、設備等龐大的數據信息,僅僅依靠傳統的會計管理手段顯然難以滿足當今醫療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將醫院所有的財務數據資源統一納入信息化系統中以充分確保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從而有效促進醫院會計管理工作不斷朝著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然而,由于受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醫院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資源數據系統的安全性得不到全面保障,會計管理正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為此,醫院應積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醫院會計管理存在的風險,進一步推動醫院會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工作的持續穩定發展。

1信息化條件下醫院會計管理的風險分析

1.1信息系統風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網絡環境日趨復雜,基于網絡技術的醫院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潛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一旦系統感染病毒或者被黑客入侵,會計數據信息很容易遭盜取或丟失,嚴重影響到醫院經營管理活動的正常運行。此外,由于部分會計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水平較低,不能夠及時地將系統中的財務數據信息轉移至儲存卡中,導致數據丟失后難以再次找回,從而給醫院會計管理帶來巨大的風險。

1.2內部控制體系薄弱

信息化背景下,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醫院能夠快速便捷地對各項財務工作實施統一化的管理,盡管這一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醫院會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同時也使得各部門的職責界線變得逐漸模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醫院會計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管力度,導致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較多,潛在風險增大。

1.3會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偏低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給醫院會計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例如,在摒棄傳統的手動抄寫、記錄、運算等工作方式后,會計管理人員擁有更多的時間對數據進行詳細全面的分析研究。然而,就目前來看,多數會計管理人員只是學會了使用一些日常辦公軟件,忽略了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此外,由于網絡安全管理意識薄弱,醫院會計管理人員不能準確掌握不法分子的犯罪動機,自然也就無法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導致醫院會計管理潛在的風險越來越大。

1.4軟件使用風險

部分醫院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私下購買或自主研發了新的會計軟件,然而這些軟件與復雜多變的市場機制相比往往不夠成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一旦出現問題,會給醫院會計管理帶來不可估量的安全風險。此外,由于會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水平普遍不高,在沒有充分了解軟件功能的情況下便開始投入使用,導致會計軟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

2信息化背景下加強醫院會計管理風險防范的具體策略

2.1完善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

在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會計管理工作時,醫院應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對醫療數據資源檔案進行妥善的管理與備份保存,以免當信息系統出現故障時,由于數據丟失而導致醫院的各項運營活動受到影響。首先,醫院應結合會計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會計信息檔案管理方案,針對重要的數據資源進行備份工作,定期更新、檢查檔案資料庫以確保會計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其次,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安全的監管力度。會計管理人員應對醫院重要的會計信息采取加密保護措施,同時設置瀏覽權限,一旦檢測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上報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最后,增強會計管理人員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醫院應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信息預警能力,一旦發生風險事故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采取緊急應對措施,避免重要文件信息的丟失,盡可能地降低會計管理的風險。

2.2加強會計內部控制

信息化背景下,醫院要想實現對會計管理風險的有效防范,有必要先加強對其內部控制體系的管理,保證各項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一方面,醫院要加強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從醫院實際預算收入情況出發,結合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藥品價格及工作計劃,確保會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此外,對醫院資產實施統一化的管理模式還能夠有效加強對藥品、設備、庫存物資等內容的核算管理。另一方面,從會計內部控制視角出發加強審計管理可以有效規避會計管理工作中的風險,提高醫院會計管理的質量。醫院應對各個科室、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提高審計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此同時,醫院管理者還應高度重視會計信息的監督工作,及時指出醫院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達到有效規避會計管理風險的目的。

2.3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隨著醫院會計管理工作職能的逐漸細化,會計人員除了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操作能力外,還要能夠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因此,醫院要針對會計管理人員開展必要的信息化知識培訓活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具體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進行:第一,醫院領導層要予以高度的重視。醫院要著重培養會計管理人員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尤其是對一些處于重要崗位的會計工作人員,一定要強化他們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其次,對會計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開展短期培訓工作。例如收費窗口、門診窗口等崗位的會計人員同樣需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信息知識,從而能夠更好地配合會計管理工作的進行。最后,會計工作人員應提高自身覺悟,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訓活動中。會計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日常工作機會,主動學習、了解更多關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充分確保醫院會計管理信息的安全可靠性。

2.4加大會計軟件的研發力度

科學先進的會計軟件在醫院會計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醫院加強會計管理風險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規范軟件研發行為是信息化背景下加強醫院會計管理風險預防的前提保障。一方面,醫院要提高自身的科研技術水平,加大對會計軟件的開發力度。在開發過程中,為提高軟件的保密性能,技術人員可以在某些功能方面予以一定的限制,例如給軟件增加密鑰等。另一方面,技術人員還應加大對軟件研發的審查力度,不斷規范會計軟件的開發行為,尤其是對于醫院內部自主研發的軟件,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實驗觀察,全面檢驗軟件的功能,確保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標準并且符合醫院會計核算工作的實際需求。此外,醫院技術人員在研發會計軟件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事先全面收集與會計管理工作相關的數據資料,科學權衡各種軟件的利弊分析,以確保最終研發出來的軟件具有實用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醫院的會計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療信息管理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醫院要想順利實施各項運營活動,有必要先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因此,醫院要從完善會計信息化系統的管理入手,加強對會計管理相關部門的內部控制,同時還應注重提升會計管理人員的信息綜合素養,加大會計軟件的研發力度,全面促進醫院自身的持續穩定發展。

作者:王佐君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立醫院

參考文獻:

[1]吳宏.信息化條件下醫院會計管理的風險與防范[J].中國總會計師,2016,(06).

第6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配網自動化是當今世界在電力領域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可以說是電力系統領域的重大科技革命。最近幾年來,配網中融入了計算機通信技術、計算機自動化等技術,這極大地提升了配電網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發展自動化配網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最終選擇。十二五期間,我國提出了配網建設目標和總體規劃綱要,配網自動化項目已經進入了全面準備階段。目前,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都投入了巨大的人財力,對配網自動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1 配網自動化科技項目的含義

 

配電網自動化是一種綜合利用高性能配電設備的技術手段。它融合了電子通信技術和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在里面,對配電網進行全天候24小時自動化監控管理,使配電網始終保持著一個高效、安全的智能化運行狀態[1]。其最終目的是在事故發生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減少停電給用戶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后期維護費用的支出,從而最大意義上提高生產企業的效益。提高全國整個配電網絡的管理水平,使其能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增加用戶的好評度。配網自動化科技項目想實現全時段網上監測分析及采集數據分析,需要對現有的配電網絡進行項目的改造,才能實現智能化自動化遠程控制的目的[2]。還能監控到所使用單位的變配電柜的相關運行狀況,對負荷運行、線損控制、電壓波動進行檢測。實現配網自動化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這樣可以提高相關企業和電力系統的經濟效益,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負荷,減少電力系統的維護費用支出,有利于提高用電設備的使用壽命。二是,配電網絡自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配網自動化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做到方便、快捷、準確的收集數據信息,實現全方位全時段控制,減少了人工檢修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

 

項目風險管理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的已經相當成熟,并在各個行業領域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國內,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還停留在軟件項目的研究領域,對項目風險管理的創新性研究望而卻步。當然,項目風險管理的創新性研究領域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在科技創新項目方面研究要慎之再慎。在配網自動化建設中,全面開展項目風險管理有劃時代的意義。十二五規劃期間,智能電網項目的總投資預計將超過一萬億元,其中涵蓋了交通、物流、航天、醫療等領域,核心技術的產業規模將達到三千億元之多。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電力投資項目的增多,這使得不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致使項目風險出現的機率也隨之增大。電力企業只有不斷,的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和企業核心技術的升級創新,才能在未來的企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在配網自動化科技項目中能準確的識別風險、識別風險管理中的漏洞,才能保證各個項目的按時按質完成。對配網自動化項目風險的管理研究,可以總結每次應對風險的經驗,對以后的配網自動化項目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參照。

 

3 配網自動化風險管理的特點

 

配網自動化項目是要建設一個可靠安全,能提供各種信息化服務的一個智能化系統。該系統就是一個強大的信息開放式交互平臺,它集合了模塊化和自動化于一身,涵蓋了計算機軟硬件技術[3]。可以實現數據庫信息共享,人機交互界面的應用。自動化平臺上的各個子系統包括:計算機自動抄表、電壓監控和圖表的自動化等。這些子系統的接口之間在實現了縱向和橫向的集成,形成了一個配電變壓器完整的綜合信息自動化系統。低壓配網自動化項目的特點是,可以自動實現配變計量監控、遠程停復電、電力超負荷管理等等。配網自動化系統可通過各種電話線載波信道和寬帶光纖信道實現數據的遠程準確傳輸,將收集的各種圖表數據上傳到系統主機,實現主機的總體高校控制。低壓配網自動化系統的控制元器件還是以高壓斷路器、交流接觸器、中間繼電器和調制解調器為主。這些控制電器結合新型的監控儀表、模塊器件和網絡數據傳輸技術,實現了配電變壓器的電壓、電流、頻率、功率因數等用電參數的實時監測、控制,實現了遠程監控管理。

 

配網自動化將配電網數據通過網內接口轉換技術實現網內互聯,組成一個混合的自動化系統,實現了多個子應用系之間信息交換暢通。與一般電網項目風險管理相比,配網自動化項目風險管理還具有自己的特點[4]。一是,配網自動化單個項目不是很大,但是現實應用總量大,群體性強,需要在細節上加強風險管控。二是,配網自動化項目涵蓋的范圍廣。包括項目需求分析、項目應用調研,材料采購,生產調試,現場施工等全過程風險管理,過程過多而且分散,控制起來很困難。三是,現場施工受天氣,區域發展水平等條件因素影響,情況復雜多變,各個子系統之間差異也很大,管理模式不盡相同,缺乏統一的風險管理。四是,配網自動化項目的用戶需求也不同。針對不同城市、不同客戶要做不同的調研分析,不能統一的一概而論,要做好設計研發和現場實施監測等工作。

 

4 項目風險管理分析

 

對于配網自動化項目來說,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科技項目所能抗拒的風險之外,還有具備自身抵御風險的更強大的能力。大多數配網自動化項目都是采用與外協單位合作研發的模式,這里就需要引入風險分析模型理論。在分析配網項目風險因素時,由于項目是需要兩方共同承擔的,因此,在進行項目風險因素分析時,要區分好風險與職責的劃分。通過分組、監督等手段來降低風險;通過緊密溝通,共享資源等方式來化解潛在的風險。

 

4.1 風險評測

 

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需要關注,只有對配網自動化項目會造成嚴重威脅的風險因素需要仔細分析。而對于可以忽略的風險就不值得一提了。風險評估的工作任務要做的就是對項目中每一個細節問題進行逐一排查研究,找出會影響全局的重要的風險因素。另外,還需要對時間的緊迫性、技術的安全性和成本的高低與否進行考慮,不能忽略任何一個重要的環節[5]。當然,還要分析風險可能會帶來的機會因素。

 

4.2 風險防范

 

是指經營主體確定了決策中存在的風險之后,確定風險所能影響的程度大小,根據風險因素的性質,制定風險相應的防范計劃。對不同性質的風險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應對。要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應對計劃。不同的風險,可以采取不同的風險反應矩陣來予以分析研究,來轉移和降低風險。

 

4.3 監控風險

 

經過項目風險管理計劃識別、評估、和沉著應對,可以清晰的得出風險因素的圖表,風險因素情況一覽無余,清晰可見。接下來就是要對項目風險進行監控和全方位進行跟蹤管理。在風險監控對已經發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的同時,還要繼續關注可能出現的新的風險的可能性,采用偏差分析法反復核對風險應對策略的執行情況和實施的整體效果[6]。

 

5 結論

 

配網自動化和風險管理項目要求的技術化程度很高,而且建設周期長、規模大、風險因素錯綜復雜。各個系統和子系統之間的風險因素由于外部環境的作用又呈現出多層次性。因此,進行項目有效的風險管控勢在必行。要完成配網自動化風險管理研究工作,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要熟知配網自動化風險管理的特點,加大風險評估和監控力度。

第7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糖尿病;意外跌倒;綜述;危險因素;衰弱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研究表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20%以上老年人患有糖尿病[1],老年人群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的主流人群。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推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跌倒會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給患者軀體造成傷害,甚至導致死亡,加重了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負擔[2].本研究從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發生現狀、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醫護人員制定科學的預防跌倒方案提供參考。

1 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發生現狀

來自中國疾病監測系統數據顯示[3],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致死的首要原因。預防和減少患者跌倒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醫院協會列為患者安全目標,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4].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復雜,跌倒風險上升,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跌倒的幾率為30.6%~71.5%[5-6],跌倒可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次數增加,造成患者軀體活動受限、身體活動能力喪失,并且使患者產生負性情緒,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7],加重患者及社會的經濟負擔。據統計美國老年人跌倒后人均花費約為2000~4300美元[8],每年用于老年人跌倒的醫療費用約50億元人民幣[9],社會代價約合160~800億元[10].在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我國的醫學健康事業以“治病為中心”向“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發生,促進患者健康勢在必行。

2 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

2.1 衰弱

衰弱是糖尿病的一種新型并發癥,是人口老齡化的典型特征,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跌倒、失能、再入院等不良健康結局有重要的預測作用[11-14].研究表明隨著病情的進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四肢肌肉量相應減少了,肌力和運動耐力下降,而糖尿病患者肌肉的病理生理學改變會導致衰弱的發生,而衰弱因為肌力的下降,可以影響患者的平衡力從而容易導致跌倒的發生[9].楊帆等[10]對653名≥65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合并衰弱綜合征的老年糖尿病的跌倒發生率62.5%.Domergue等[11]對84名70歲以上衰弱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隨訪調查研究中,發現至少有19%的參與者發生了跌倒。因此,應進一步探究衰弱與跌倒之間的機制,制定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

2.2 身體活動能力下降

身體活動能力下降是跌倒的危險因素之一[15],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代謝紊亂易合并各種并發癥,導致下肢感覺及血液循環障礙,使得平衡能力與肌力下降,既影響步態又影響平衡,對身體活動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容易導致跌倒的發生[16-18],威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研究[19-20]表明合理且有針對性的鍛煉不僅可以幫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還可以增強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改善其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體力活動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體力活動能力,將成為醫護工作者進行預防跌倒工作的關鍵部分。

2.3 藥物相關因素

使用降糖藥物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方法之一,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組織器官功能下降,對于降糖藥物的分解代謝及排泄作用下降,容易發生低血糖[21],增加跌倒發生率。Giovanni等[22]對意大利216 624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治療方法從口服降糖藥轉向使用胰島素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上升,增加跌倒發生次數。而有的研究表明血糖與跌倒呈“U”型關系,Berra等[23]對57411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住院期間的血糖過高或血糖過低與住院人群跌倒的風險增加相關。因此,醫護工作者要關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情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最優用藥方案以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發生。

2.4 心理因素

老年人跌倒與心理因素有關,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病人需要通過長期的自我管理以達到控制血糖穩定的目的,可能會導致其有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極易產生心理痛苦等負性情緒,情緒不穩導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引起跌倒的發生[24-25].跌倒和害怕跌倒互為惡性循環,害怕跌倒可以使患者對平衡或步態存在自我感知困難,產生活動受限、社交減少[26-27].徐忠梅等[28]對16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害怕跌倒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占50.98%,害怕跌倒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雙重任務行走時步態更容易發生異常,增加跌倒風險。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理論在護理工作的應用,我們要關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對跌倒的影響。

3 老年糖尿病患者預防跌倒干預措施

3.1 血糖的控制目標

控制血糖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跌倒具有重要影響。研究[29]表明降低血糖控制強度,降低嚴格的血壓下降,可以預防跌倒的發生。指南[30]指出應根據患者的自身健康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健康中度受損(合并多種慢性疾病,有2項以上的日常活動能力受損,或有輕到中度的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患者有中等長度的預期壽命,低血糖風險較高,跌倒風險高,HbA1c目標值可放寬至<8.0%;若患者正在使用增加低血糖風險的藥物,HbA1c不宜低于7.5%.臨床醫生應為糖尿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并定期重新評估這些計劃在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風險和減少跌倒發生等方面是否起效[31].

3.2 非藥物干預

3.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預防跌倒的基石,可以增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預防跌倒意識、提高預防跌倒行為的依從性[32].目前臨床常見的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多為傳統的口頭宣教或發放宣傳單,形式和內容單一,對患者跌倒預防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我國全面推進“互聯網+”戰略的實施,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應聯合互聯網,可以突破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患者的預防跌倒的意識[33].王穎等[34]通過對醫院106個護理病區實施預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跌倒風險評估及風險預警平臺,制訂相應的預防跌倒方案,制作預防跌倒電子健康教育材料,對醫護工作者開展基于網絡平臺預防跌倒規范化培訓,構建跌倒事件上報與追蹤平臺等,結果表明降低了跌倒的發生率,預防跌倒措施指標落實率得到提高。

3.2.2 運動鍛煉:運動鍛煉在預防跌倒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增強患者的肌肉力量,延緩肌肉量減少和鈣質的丟失,增加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產生生理效應[35-37],降低跌倒發生的風險。目前常用于預防跌倒的運動鍛煉的類別包括平衡、步態、協調性、力量等單一形式的鍛煉,以及太極、瑜伽、舞蹈等三維 (three-dimensional) 運動[38],應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和個人意愿,選擇適合的運動形式,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興的技術開始用于預防跌倒,其中以虛擬現實技術與運動相結合,能極大地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鍛煉依從性。曾杜純等[39]對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虛擬運動游戲可有效改善老年DPN患者靜、動態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風險。一項將55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2周的研究[40]表明進行虛擬現實鍛煉組的患者平衡能力顯著改善,久坐時間減少,步態速度,節奏和下降功效增加。

3.2.3 營養支持:營養與跌倒風險密切相關。國希云等[41]研究表明,通過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來降低跌倒發生風險。在《預防跌倒和減少跌倒損傷(第四版)》中指出,應為有跌倒史或跌倒危險患者提供營養相關信息,通過就診進行營養咨詢,制定合適的營養干預方案[42],改善患者營養狀況,預防患者發生跌倒。而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D可以提升肌力,改善身體機能,降低跌倒風險[43].張杉杉等[44]的研究表明維生素D 缺乏的糖尿病患者需通過戶外運動、藥物補充等途徑使維生素D 達到正常水平,從而改善步態運動能力,降低跌倒的風險。研究表明[45]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風險和地中海飲食呈正相關,長期保持地中海飲食的患者肌肉強度更高,但地中海飲食預防糖尿病患者的跌倒尚缺乏有力的證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進行證實。

3.2.4 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應對有負性情緒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增強患者信心。對于存在跌倒恐懼的老年患者,醫護工作者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及時地做出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預防跌倒的認知度[46].除此之外,家庭主要照顧者是老年患者社會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對患者的家屬的家庭主要照顧者進行預防跌倒的指導,提高家屬的預防跌倒意識,幫助患者落實各項預防跌倒的措施,給予患者更對的情感支持,減輕患者負性情緒的產生[47].

3.2.5 綜合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是由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導致的,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合作制定綜合干預方案[48].Bonuel等[49]研究表明多學科合作管理模式為患者跌倒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多學科協作團隊成員通過定期召開會議,討論跌倒案例,提出有效減少跌倒發生的綜合護理策略,可以降低患者跌倒的發生率。徐毅君等[50]的研究表明,從護士、患者、家屬、環境及方法等多個層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跌倒的質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跌倒發生風險一項渥太華公共衛生項目通過醫院與當地娛樂,與文化和設施服務(RCFS)部門的創新合作關系,為老年人提供了預防跌倒的運動計劃,使老年人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增強了,減少了對跌倒的恐懼,并愿意主動采取新的預防跌倒行為[51].與單一的干預方式相比,綜合干預可以相互促進和補充,合理使用醫療資源,最大限度地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發生。

4 小結

為推進健康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減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發生次數成為了護理領域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目前國內外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問題的研究數量逐漸增多,但在預防跌倒的反感選擇上仍缺乏標準性、規范性、系統性、多學科、多領域、長期追蹤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要通過了解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影響因素制定一套集評估、預防與干預為一體預防跌倒的完整體系,這將會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WANG L,GAO P,ZHANG M,et al.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JAMA,2017,317(24):2515-2523.

[2] BROWN S J,HANDSAKER J C,BOWLING F L,et al.Do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us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ir maximum strength when walking?[J].J Biomech,2014,47(15):3639-3644.

[3]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齡健康服務與標準化分會,《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專家共識(草案)[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9,17(4):47-48.

[4] 田梅梅,施雁,段霞,等.美國住院患者跌倒與跌倒相關性損傷的預控管理見聞與啟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2):1483-1485.

[5] PIJPERS E,FERREIRA I,DE JONGH R T,et al.Older inpiduals with diabete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t falls:analysis of potential mediating factors:the Longitudinal Ageing Study Amsterdam[J].Age Ageing,2012,41(3):358-365.

[6] 謝志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癥與肌功能減退的相關因素及跌倒風險分析[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9.

[7] 趙霞,高靜,吳晨曦.利尿藥與老年人跌倒風險關系的系統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509-1515.

[8] DAVIS J C,ROBERTSON M C,ASHE M C,et al.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st of Falls in older adult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a systematic review[J].Osteoporos Int,2010,21(8):1295-1306.

[9] KWAN MARCELLAM S,CLOSE J C T,WONG A K W,et al.Falls 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consequences in Chinese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J].J Am Geriatr Soc,2011,59(3):536-543.

[10] 張慶來,張林.老年人跌倒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48-249.

[11] SINCLAIR A,VELLAS B.Frailty - An emerging high impact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requiring specific management approaches[J].J Nutr Health Aging,2017,21(2):193-194.

[12] 竹琳,萬正紅,溫怡,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發生情況及其對跌倒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11):9-13.

[13] 楊帆,王雙,覃海,等.衰弱綜合征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6):776-780.

[14] DOMERGUE H,RODR?GUEZ-MANAS L,LAOSA ZAFRA O,et al.The Use of Posturography in Investigating the Risk of Falling in Frail or Prefrail Older People with Diabetes[J].J Frailty Aging.2020,9(1):44-50.

[15] 宋博,劉琛志,呂韶鈞.適度體育運動鍛煉在降低老年人跌倒率及改善老年人認知功能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4):807-810.

[16] BROWN S J,HANDSAKER J C,MAGANARIS C N,et al.Altered joint moment strategy during stair walking in diabetes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eripheral neuropathy[J].Gait Posture,2016,46:188-193.

[17] 曹文竹,黃有義,席淑新.中國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護理研究,2018,32(20):3222-3228.

[18] 方群慧,周衛鳳,唐松濤,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5):308-311

[19] DE RESENDE-NETO A G,ARAG?O-SANTOS J C,OLIVEIRA-ANDRADE B C,et al.The efficacy of functional and traditional exercise on the body composi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fitness of older women: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J Aging Res,2019,2019:1-9.

[20] CADORE E L,IZQUIERDO M.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polypathological aging patients that coexist with diabetes mellitus:improving func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J].AGE,2015,37(3):64.

[21] 余力,姜玉,周鵬,等.老年人用藥與跌倒關系的研究進展[J].傷害醫學(電子版),2018,7(2):51-55.

[22] CORRAO G,MONZIO C MA,RONCO R,et al.Is Switching from Oral Antidiabetic Therapy to Insuli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Fracture Risk?[J].Clin Orthop Relat Res.2020,478(5):992-1003.

[23] BERRA C,DE FAZIO F,AZZOLINI E,et al.Hypoglycemia and hyperglycemia are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the hospital population[J].Acta Diabetol.2019,56(8):931-938.

[24] 陳玉鳳,楊圣楠,樓青青.糖尿病相關心理痛苦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3):354-359.

[25] 榮嵐,朱萍,余小萍.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2):75-80.

[26] TOEBES M J P,HOOZEMANS M J M,FURRER R,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measures of gait stability,leg strength and fear of falling[J].Gait Posture,2015,41(1):76-80.

[27] DENKINGER M D,LUKAS A,NIKOLAUS T,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ar of falling and associated activity restrie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15,23(1):72-86.

[28] 徐忠梅,于衛華,吳夢余,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雙重任務行走步態特征及其與害怕跌倒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22-26

[29] VINIK A I,CAMACHO P,REDDY S,et al.AGING,DIABETES,AND FALLS[J].Endocr Pract.2017,23(9):1117-1139.

[30]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0,12(1):1-12.

[31] LAVERNIA F,KUSHNER P,TRENCE D,et al.Recognizing and minimizing hypoglycemia:The need for inpidualized care[J].Postgrad Med,2015,127(8):801-807.

[32] HOPEWELL S,ADEDIRE O,COPSEY B J,et al .Multifactorial and multiple component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8,7:D12221.

[33] 劉麗香,莫蓓蓉,楊華露,等.“互聯網+”應用于住院病人預防跌倒的研究現狀[J].全科護理,2019,17(16):1940-1942.

[34] 王穎,汪暉,陸麗娟,等.住院患者預防跌倒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7,32(1):7-10.

[35] ASSOCIATION A D.2.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J].Dia Care,2019,42(Supplement 1):S13-S28.

[36] ECKERT K.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weigh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2012,5:303-311.

[37] 劉艾紅.運動訓練對老年人跌倒預防效果的Meta分析[J].護理研究,2019,33(20):3488-3492.

[38] 葉盛,陳利群,石丹,等.運動鍛煉對社區老年人跌倒預防效果的證據總結[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9):1112-1118.

[39] 曾杜純,葉祥明,譚同才,等.虛擬運動游戲對老年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平衡功能和跌倒風險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3):212-215.

[40] LEE S,SHIN S.Effectiveness of virtual reality using video gaming technology in elderly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Technol Ther,2013,15(6):489-96.

[41] 國希云,趙黎明,陽蒙蒙,等.老年患者營養狀況與跌倒風險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4):441-443.

[42] 楊倮,周芬,劉幼華,等.加拿大安大略注冊護士協會2017年《預防跌倒和減少跌倒損傷(第四版)》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5):3169-3174.

[43] 虞凡,夏維波.維生素D對肌肉功能的影響[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6):597-607.

[44] 張杉杉,王蓓蓓,陳新焰,等.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動力性平衡能力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8,26(11):936-940.

[45] TEPPER S,SIVASHENSKY A A,SHAHAR D R,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he Risk of Falls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dices in Older Type 2 Diabetic People Varies by Age[J].Nutrients,2018,10(6):767

[46] 白利穎,王貴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25-1027.

[47] JANG H,CLEMSON L,LOVARINI M,et al.Cultural influences on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nd fall preven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synthesis[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6,38(8):724-732.

[48] 陳曉君,黃麗華.國外跌倒管理模型的相關研究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54-256.

[49] BONUEL N,MANJOS A,LOCKETT L,et al.Best practice fall prevention strategies.CATCH[J].Crit Care Nurs Q,2011,34(2):154-158.

第8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人才能力

框架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步放緩,對經濟發展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改革步入深水區,醫療衛生體制與醫院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藥品加成、分級診療進一步落實,對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2017〕67號)中提道:要推動“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文件同時還提出了公立醫院的管理目標,即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財務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一環,也要適應醫改政策的要求。推動醫院管理會計的發展,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符合醫改政策的方向,有助于推動醫院穩定、健康、持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邁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智能技術也廣泛應用于會計行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大大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從事基礎核算工作的會計人員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會計人員需要升級和更新觀念,由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職業能力,才能把握時代機遇,迎接風險挑戰。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定位還比較模糊,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才能符合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并且推動醫院的發展,值得進一步探索。本文嘗試構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一、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構建原則

(一)以公立醫院發展需求為導向在醫改中明確了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應符合醫院發展的需求。管理會計的功能可以概括為解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其核心目標是實現價值創造[1]。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是以需求為導向,促進符合公立醫院發展需求的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以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提升為目標長期以來,公立醫院會計人員大部分時間集中于傳統財務核算工作和簡單機械的財務分析,在醫院戰略規劃、內部控制、績效評價與決策支持方面發揮作用不明顯,管理會計人才能力亟需提升。通過人才能力框架的構建,促使醫院會計人員的升級轉型,培養高素質的醫院管理會計人才。

(三)以國內國外經驗為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對于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研究比較早,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和方法。如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2003年的《成為勝任的職業會計師》(IEP2)中提出的基于勝任能力的方法。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也積累一定的經驗,2019年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團體標準(T/CACFO004),將管理會計人才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特級4個等級,并對不同等級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水平進行了描述。這些有益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在我們構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時具有借鑒參考意義。

二、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基本能力

(一)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對各項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甄別、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信息分析并不是簡單機械地提供一些無效的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夠指導醫院業務活動,服務醫院的管理,最終能夠為醫院創造價值。

(二)決策支撐能力是建立在信息分析能力的基礎之上,同時需要對環境、機會、風險和未來做出判斷,才能對決策起到支撐作用。是管理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知識結構、人格素養和創新精神等在決策方面的綜合表現[2]。

(三)風險管理能力是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的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院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諸如醫療風險、政策風險、醫鬧風險、信息泄露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要保障醫院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風險管理的能力。

(四)溝通協調能力是指成功有效地與人、部門或者組織進行溝通、協作、談判的能力。管理會計強調財務與業務的有機融合,這必然需要和單位內部不同層級的人、部門或者對外進行有效溝通與協調,因此溝通協調能力對于各個層次的管理會計人員都非常重要。

三、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

本文采用基于勝任能力的方法構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如表1所示)。首先,根據醫院管理會計人員所處的環境和服務目標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對應的角色定位分別是助理型、實務型和管理型。然后,確定這三個層次的管理會計人才履行的基本職能,根據職能分析其核心勝任能力,再將能力按照知識、技能、價值觀進行分解。最后,分別確定不同層級的培養實施方案。在此,提出一個假設,假設高級人才都是經過初級到中級逐步發展而來,能力要素存在連續性,故在高級人才相關表述中不再重復低、中級人才具備的能力要素[3]。

四、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實施建議

公立醫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實施除了醫院自身積極的措施外,還需要政府部門、社會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

第9篇:互聯網醫療風險分析范文

    r>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以紅外線、微波與激光等無線電波作為傳輸介質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組建局域網為接入終端提供物理接口。WLAN具有安裝便捷、使用靈活、接入方便、經濟節約、易于擴展等特點。隨著WLAN的技術不斷更新,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已經逐漸在餐飲、賓館、休閑娛樂場所、機場、家庭等場所普及,并且在醫療、辦公場所、工業等領域發展。WLAN的安全已經是在部署應用中必須重視也是必須合理解決的問題。

    1 基于Wi—Fi的WLAN技術標準

    WLAN在其發展過程中,主要有IEEE802.11和HIPERLAN—2兩大標準體系。HIPERLAN—2標準基于連接的面向語音的蜂窩電話,IEEE802.11標準基于無連接的面向數據的計算機局域網,Wi—Fi技術就是解決基于IEEE802.11標準的無線網絡產品之間的互連互通。目前的WLAN基本上都采用IEEE802.11標準開發。

    自1997年頒布IEEE802.11標準至今,先后推出了IEEE802.11b、IEEE802.11a、IEEE802.11g、IEEE802.11n等標準,表1列舉了相應的工作頻段、通信技術、數據最高速率、特點等。

    2 WLAN的應用

    2.1 WLAN的連接類型

    WLAN主要有Ad Hoc網絡和Infrastructure網絡兩種連接類型。Ad Hoc網絡是由點對點連接的一組無線終端組成的網絡,不需要無線AP和有線網絡支持,直接通過無線網卡之間通信。Infrastructure網絡的無線終端通過無線AP或者無線路由器與有線網絡連接,通過AP實現無線終端的互訪和有線網絡資源的共享。

    2.2 WLAN的設備

    為了實現無線終端與有線網絡或者無線終端與無線終端的連接,需要無線網卡、無線AP、無線網橋、無線路由器、無線天線、WLC(無線局域網控制器)等無線設備。其中無線網卡有PCMCIA、PCI、USB和MINI—PCI等接口類型,負責將發送的數據按照IEEE802.11幀結構封裝或者將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幀,能夠與無線AP和無線路由器連接;無線AP就是無線終端的接入點,實現無線終端與有線網絡的連接;無線網橋就是無線交換機,通過無線連接兩個或多個無線AP,中繼無線信號擴展無線范圍;無線路由器是具有無線功能的路由器,具有無線AP和寬帶路由器的功能;WLC負責控制、配置、檢測接入點,具有認證無線終端并、將無線終端與無線AP的關聯、在兩個無線終端間轉發數據幀等功能。

    2.3 WLAN的應用與拓撲

    2.3.1 WLAN在SOHO辦公或者家庭中應用

    在SOHO辦公和家庭環境中,連網的終端數量不多,并且大多是寬帶接入,WLAN的部署能夠使得聯網更便捷、具有移動性。一般網絡拓撲如下圖1,Modem與進戶的寬帶連接提供撥號接入互聯網,無線路由器通過Modem獲取聯網權限同時為臺式計算機、筆記本、PDA/智能手機等Wi—Fi終端提供有線的或者無線的網絡連接。

    2.3.2 WLAN作為中小型局域網的擴展

    對于中小型局域網來說,網絡拓撲結構邏輯關系明了,實施WLAN對現有布局能夠起到一定的擴展,并且不會影響現有網絡的結構。一般拓撲圖如下圖2。

    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在交換機端口上直接與無線路由器或者無線AP連接提供無線功能實施WLAN。一個無線AP或者無線路由器所覆蓋的WLAN范圍被稱之為BSS(基本服務集),多個BSS通過現有的局域網組成了ESS(擴展服務集),無線終端可以在ESS中的多個BSS間漫游。通常情況下,部署的每一個無線AP是獨立自治的。

    2.3.3 WLAN在大型網絡中的應用

    在大型網絡中,網絡結構復雜,數據流量大,安全性要求高,實施WLAN時一般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設計合理的WLAN布局。通常情況下在大型網絡中部署WLAN采用輕量級模型,網絡拓撲圖如下圖3。

    圖3 大型網絡中部署WLAN網絡拓撲圖

    輕量級WLAN模型是基于無線控制器的體系架構,主要由AP和WLC組成。一般情況下WLC部署在匯聚層,通過CAPWAP或者LWAPP隧道實現AP與WLC間通信,所有無線終端間的通信都經過WLC。

    2.3.4 WLAN作為建筑物間的連接

    一般情況下在不同建筑物間的通信采用光纖、專線等方式連接,但是考慮到專線高昂成本以及無線的便易可操作性等因素,通常采用點對點的無線傳輸方式。一般情況下,根據兩建筑物間的位置、距離、中間障礙物等情況,選擇合理的天線和無線網橋,在11Mbp/s的速率下能傳輸至1.3km。

    3 WLAN的安全技術 在Wi—Fi使用早期,WLAN是開放訪問的,只需要SSID認證即可。隨著Wi—Fi技術的不斷發展,IEEE802.11體系中除了SSID(服務集標識符)、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線等效保密)和MAC地址認證基本安全外,增加諸如WPA(Wi—Fi Protected Access,Wi—Fi受保護接入)、WPA2、TKIP(臨時密鑰完整性協議)、AE

    S(高級加密標準)等安全技術,確保鏈路安全和數據安全。

    3.1 SSID認證

    SSID是部署WLAN的無線設備的通用網絡名,能夠防止任何沒有SSID無線終端的非法訪問。在無線終端與AP間接入的掃描階段,通過SSID匹配來尋找AP,如果SSID不符,將無法實現接入。   3.2 MAC地址認證

    MAC地址認證是一種基于端口和MAC地址對用戶的網絡訪問權限進行控制的認證方法。MAC地址認證只允許指定的MAC地址通過,過濾并攔截其余的MAC地址;或者只過濾攔截指定的MAC地址,允許其余的MAC地址通過。

    3.3 WEP

    WEP用來保護無線局域網中的授權用戶所交換的數據的機密性,防止這些數據被隨機竊聽,為用戶提供在有線網絡所使用的相同保密機制。WEP使用共享密鑰(靜態Key)來實現認證,使用RC4對稱加密標準加密數據。WEP加密過程如下圖4,WEP解密剛好與其相反。

    圖4 WEP加密過程圖解

    由于RC4加密算法、過短的初始向量和靜態共享密鑰等限制,WEP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并且不存在身份驗證機制。

    3.4 WPA與WPA2

    WPA是一種比WEP安全性更高方法,采用了48位的初始向量(IV)、128位的Key、基于RC4加密算法的TKIP、基于哈希算法的消息完整性校驗(MIC)和動態Key管理等機制,支持PSK(預共享密匙)和802.1X兩種認證方式。WPA2是WPA的第二個版本,采用基于AES加密算法的CCMP機制。WPA和WPA2不僅實現了鏈路的認證安全還保證了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3.5 WAPI

    WAPI (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無線網絡認證保密基礎設施)采用國家密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準的公開密鑰體制的橢圓曲線密碼算法和對成密鑰體制的分組密碼算法,實現了設備的身份鑒別、鏈路驗證、訪問控制和用戶信息在無線傳輸狀態下的加密保護。

    4 WLAN的安全風險分析

    無線終端與AP的接入需要經歷無線站點掃描、接入認證和關聯三個階段,之后才是傳輸數據幀。在掃描、認證、關聯和傳輸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安全風險,主要有無線搜索、竊聽、未授權訪問端和拒絕服務等幾種。

    4.1 無線搜索

    黑客利用便利的交通和無線搜索工具并借助GPS能夠快速的標記所經過區域的無線AP的地理位置,甚至在關閉SSID廣播的情況下獲取到該AP的SSID、速率、默認配置等信息。

    4.2 竊聽

    竊聽是任何一個局域網的安全威脅。當竊聽者搜索到AP并破解了WEP密碼進入WLAN,那么就能隨意抓取該WLAN中的數據包,并對其分析出敏感信息。

    4.3 未授權訪問端

    一個未授權訪問端是一個到公司網絡的未授權連接。一個未授權的AP可能會被攻擊者安裝,當攻擊者所攻擊的目標嘗試連接該AP時就會發生訪問端欺騙,攻擊者就可以試圖獲取用戶名和密碼或者輕松地監視流量以及網絡中的其他主機。

    4.4 拒絕服務

    盡管DoS攻擊并不能讓攻擊者達到訪問目的,但它卻能造成WLAN的服務中止,破壞合法用戶的服務使用或者癱瘓網絡。WLAN常見的DoS攻擊有驗證泛濫攻擊、解除認證泛濫攻擊、網絡干擾攻擊、設備毀壞攻擊等形式,破壞服務器、無線終端、AP甚至整個WLA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另类专区国产在线视频 | 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 毛片手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99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一区在线 | 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 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 中文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永久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日韩一级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在观看 | 步兵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丝袜xxxxx在线播放 | 国内精品2020情侣视频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 | 色偷偷在线刺激免费视频 | 亚洲撸 | 超清首页 国产 亚洲 丝袜 |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 6080伦理久久亚洲精品 | 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 美国免费一级片 | 久久爱噜噜噜噜久久久网 | 北岛玲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91 | 久在草视频 | 欧美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69xxxxxxxxx69|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