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圖像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使土地權利制度進一步完善
從制度層面上看,土地制度涉及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土地制度中,土地權利是土地市場交換的客體《,物權法》對各種土地權利的完善直接推動了土地市場的發展。《物權法》使土地權利制度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進一步明確了集體土地的產權代表,明確了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通過出讓或者劃撥設立,明確了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續期及地上附屬物的歸屬問題等。《物權法》顯化了土地資源的資產特性,揭示了土地作為不動產是物權所有人的權利客體,明晰的資源產權和有償的使用制度的確立必將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解決了由于產權不清、主體不明等引起的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比如《,物權法》詳細規定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并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明確為用益物權,這些規定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一項空白,使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有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使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更加穩定、明確,從而有利于促進土地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另外,《物權法》還確立了土地用益物權的基本體系,使中國土地權利制度建設取得一定的成就。
加強對土地市場的有力監管
《物權法》的實施,使土地市場化更加深入,《物權法》對土地管理制度的影響還表現在加強對土地市場的有力監督方面。《物權法》規定:工業、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采取招標、拍賣等公開競價的方式出讓。這一規定在充分肯定我國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將工業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從國家政策上升為法律,一方面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為強化土地市場監管,深入推進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此外,《物權法》首次將工業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寫進了法律,擴大了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土地資源的范圍,第一次規范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內容制訂全國統一的國有土地出讓合同示范文本,既是落實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有利于規范出讓方和受讓方的權利和義務,減少可能發生的合同糾紛,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進一步規范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行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國有土地出讓制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圖書館;醫院
網絡時代的到來,極大地促進了醫院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用戶需求的大變化。傳統的圖書館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醫院圖書館就需要逐步向高度的數字化方向邁進,逐步擴大自己的網絡規模。醫院圖書館的工作應該是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開展工作。
1醫院圖書館的現狀
我國衛生資源發展極度不平衡,位于大城市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的圖書館和發達地區的醫院圖書館基礎建設、設備條件較好,基本能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但是,也有相當部分醫院圖書館長期處于投入少、社會化程度低的狀況。主要表現在:①缺乏整體規劃,經費投入不足。由于近些年圖書、期刊價格不斷上漲,超出醫院經費投入比例,造成書刊入藏量的不斷下降,信息資源來源困難。②服務手段落后,大多數仍停留在手工借閱手段,只有約半數的醫院圖書館配備了少量電腦,且大多數未得到充分利用,未連接因特網。③圖書管理方式落后,各館之間往往各自為政,相互封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1]。④被動服務,等客上門。圖書館員僅注重對“知識寶庫”的保護,而對知識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主動權和積極性。
2網絡化圖書館的特點
網絡化圖書館有自己獨到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
①信息資源的數字化
網絡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為基礎,圖書館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盤及其他介質的存儲庫中。網絡圖書館的其他特點都是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這是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最大的區別。
②信息資源的網絡化
信息的網絡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③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
資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之上,有了以上兩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為可能。醫務工作者在圖書館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獻資料,使交流和科研變得更加快捷。
④信息管理資源的自動化
管理者數據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傳輸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過計算機終端才能進行網絡的查詢和閱覽,使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管理的自動化[2]。
⑤信息資源實體的虛擬化
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相結合,在實體的基礎上趨向于虛擬化,構成了網絡實體的虛擬化。在數字圖書館中,用戶通過網絡可以到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數字圖書館,使其在世界范圍內相互交流。[3]
3改變醫院圖書館現狀的策略
3.1積極爭取醫院領導的支持
圖書館要發展,醫院領導重視和支持是關鍵。主動及時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要說服他們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圖書館。醫院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專業論文的撰寫,管理決策的提出以及醫院醫療水平的提高,都是通過強有力的信息支持來實現的[4]。沒有領導的支持,圖書館的現狀無法改變。獲取支持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智慧和策略。只有做好信息服務工作,促進醫療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證明圖書館的價值。
3.2突破醫院圖書館的傳統模式,向數字化、特色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5]。
3.2.1人才是關鍵
如果一個醫院沒有圖書館,這個醫院是不完整的;或雖然有圖書館,但人員嚴重不足,且不能勝任工作,要實現醫院的預定目標也很困難。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發揮圖書館應有的作用,圖書館的地位也不能提高。圖書館在醫院整個建設中發揮作用,需要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勞動和為醫務人員提供優質的文獻信息服務。
3.2.2創新是前提[6]
作為信息知識集散地的醫院圖書館,創新是其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與必然選擇。創新不是口頭上的標新立異,而是從理論研究、管理模式、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等原有模式中脫穎而出,是從客觀實際出發,找準自身坐標,根據新形式、新環境的需要,制定切實的戰略目標,達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李秀英,孟昭鵬.網絡環境下小型醫學圖書館的困惑及發展方向.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2,11(4):21-22.
[2]張曉文.關于醫院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的分析.醫學信息:醫學與計算機應用,2004,17(8).
[3]黃萍,楊俊志.利用網絡圖書館的特點做好醫院圖書館的工作.中華臨床醫藥雜志,2004,5(15).
[4]任郁芳.醫院圖書館的發展要與時俱進.中華醫學寫作雜志,2004,11(12).
[5]李秀英,孟昭鵬.網絡環境下小型醫學圖書館的困惑及發展方向.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2,11(4):21-22.
摘要:面對信息時代日益增加的信息資源,邊遠地區公共圖書館仍受制于經費緊缺、人才素質低、信息渠道不暢等難題而不能得到快速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帶來了機遇,必將促進邊遠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發展。
關鍵詞:資源共享邊遠地區公共館促進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21世紀的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資源數量呈幾何級飛速增長,全世界的文獻已經打破了地域限制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面對日益增加的信息資源,相對于發達地區已經普遍實現了自動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務的圖書館,西部邊遠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仍受制于區域經濟落后使圖書館缺少必需的經費支持、基礎設施落后使獲得信息的渠道不暢、自然條件艱苦使人才不易安心工作的三大難題。絕大多數的圖書館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手工管理階段,門庭冷落、社會效益低下。
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解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貧乏、提高服務能力的最佳途徑。對圖書館的建設水平和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毫無疑問,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之后,邊遠地區圖書館必將成為受益最大的群體。
一、資源共享對圖書館硬件建設的促進。
共享工程開辟了一個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在互聯網瀏覽海量信息資源的方式打破了閱讀紙質書籍文獻的局限性,但同時也對圖書館的硬件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所在的圖書館是一個邊遠地區的縣級公共館,區域經濟的落后導致經費嚴重不足,地方財政難以給圖書館建設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導致圖書館長期陷于經費無保障、館舍面積不足、藏書數量少質量差的困境。實施資源共享工程后,我館已初步接收上級匹配的圖書3000本(冊),電影、電視劇光碟1800張,幾乎相當我館以往3年的藏書購買量,極大的豐富了館藏。同時接收了電視機、DVD等設備,建成了電教播放室。安裝了衛星接收設備,接收共享工程的衛星節目。作為共享工程的基層中心,為實現共享信息的瀏覽使用,勢必要求我們引入互聯網,建立電子閱覽室,目前這兩項工作也都列入了建設日程當中。電子網絡建設也將促進圖書館工作采用計算機管理,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共享工程同時還要求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與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開展共建共享,這無形中也使邊遠地區公共圖書館可應用資源數量得到極大的擴充,實施共享工程使邊遠地區公共圖書館能夠得到更多地經費支持和對讀者提供可讀文獻的豐富,極大的促進了基層圖書館的硬件建設。
二、共享工程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的促進。
西部邊遠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發展長期處于舉步維艱的狀態,除了地方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落后、人文環境較差等客觀因素以外,還與圖書情報工作人員隊伍的素質水平有著極大的關系,這些地區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奇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極大的限制了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工作開展,也與共享工程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為改變這種現狀、推進共享工程的順利實施,必將要培養和造就一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適應網絡化建設需求的專業人員隊伍。共享工程將給基層圖書館帶來兩個機遇,一是邊遠地區公共圖書館在共享工程建設中將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專門用于人才隊伍建設的專項資金,二是直觀豐富的信息資源、新穎的網絡服務手段將激發工作人員的學用熱情。在人員培訓方面先進省市已經走到了我們的前面,例如湖南地區各級共享工程工作機構依托當地公共圖書館采取了專業學習、崗位培訓、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了大規模的技能演練活動。各基層分中心針對各自工作的實際開展了內容豐富、卓有成效的技能演練活動。還根據活動經驗和共享工程工作的特點,建立和完善了長效培訓機制,使之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作為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我們也要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通過三個方面來完善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舉辦各類培訓班和選派館員赴先進地區和上級中心參觀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二是對館員的自我學習特別是專業技術的學習給予積極支持,鼓勵他們提高自身素質;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勵機制,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意識和激情,加快自我提高。逐步建立一支懂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高素質專業隊伍,保證文化共享工程和圖書館工作的持續發展。
三、共享工程對圖書館服務能力和社會效益的促進。
基層圖書館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而實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就是把優秀的中華文化通過現代網絡送到廣大基層,緩解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獲取知識信息難等問題。
共享工程實施后,圖書館的對外服務得到了強化,工作重心向基層特別是農村、社區延伸,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筆者所在的圖書館在安裝調試接收了共享工程的衛星節目以及接收了上級匹配的各類資源后,匯同本市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積極開展了多種類型的服務活動。一是利用其中的農牧業、就業科技技術,播放適用科技影片、編印下發農牧業科技技術手冊,為當地農牧業生產和再就業培訓服務;二是深入基層送文化、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在我市社區公共場所播放愛國主義影片和科技教育片,開展了“黨員電教流動播放季”、“露天電影進社區”等系列活動;三是在我市黨員電化教育播放點和電教科技示范基地播放共享工程節目,使文化共享工程建設與黨員干部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廣大黨員干部受到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他們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也切實讓群眾知道了共享工程是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工程,是貼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設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少數民族地區實施共享工程,就是要整合現有文化信息資源以及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資源,形成本地區文化信息網絡的資源優勢,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用先進的文化推動基層文化建設與發展,改變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資源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健康、快捷的文化信息。實施共享工程,使這些地區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能力得到了極大加強,必將進一步促進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使公共圖書館在能夠真正的在地區經濟發展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劇艷春.在西部大開發中加快西部圖書館事業發展.民族大學周報,2002(12)
關鍵詞:經濟;近代文化;中西文化
在新的世紀的今天,中國文化的樣貌已經不是百年之前的舊模樣了,這是個不容爭辯且人人看到的事實。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變異了?是先進?還是落后?并不是簡單的一句好壞可以解釋清楚的。它既包含了多年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吸收了許多外來的文化創新。
1先進知識分子的認識
在近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特別是中西文化觀上存在者巨大的差異。一方面中國近代經濟軍事落后挨打的殘酷現實,使人們對傳承傳統文化各方面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從開始的強勢輸入人們被迫接受,到當時人們對西方文化的地位與影響力盲目追求等等。于是先進的知識分子,他們從對外戰爭的失敗中總結教訓,“經濟是基礎,上層是法制、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馬克思稱之為觀念的形態,或人類的意識。上層的變革,全靠經濟基礎的變動,故歷史非從經濟關系上說明不可。”[1]“怎樣振興國家”這樣的認識伴隨著先進的知識分子首先從文化領域開始。當然在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圖謀全面而深刻的觸動和更改已流行數千年的文明傳統,勢必引起劇烈的社會震撼。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特色,如經驗理論,側重倫理道德,傳統民本思想,包容仁愛等,都是傳統文化無法回避的表述。直至“五四”運動后期,的興起,對文化變革的討論進入了流派紛呈的時期。如《學衡》派批判的“偽歐化”就是不可忽視的例子。梅光迪說,二十年來,中國政治法制的改革失敗了:“文化的改革也失敗了其言教育、哲理、文學、美術、號為‘’者,甫一啟齒,而弊端叢生,惡果立現,為有識者所垢病”。他給自己提出的任務就是揭破這種“工于偽飾,巧于語言奔走,頗為幼稚與流俗之人所趨從”的之“假面”。[2]這樣的批判不是單純的局限在文化創作之上,他的闡述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的關注和評論。
2經濟發展與中西文化之碰撞
中國當時的文人以謀國家富強,主張全盤西化的人絕不在少數,這與民族文化“內向的”“包容的”“中庸的”特征的似乎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人們焦急迫切的希望國家擺脫積貧積弱的心情,導致全盤否定傳統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其文章《中國問題》中專列了“中西文明比較”的一章,他的看法卻似乎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清新的氣息。在他的那篇文章中哀嘆歐洲文明病人膏育的同時,肯定了中國文明的某些光明面,寄希望于這些中國文明的優點能夠得到保存,有助于拯救歐洲文明,并盼望中西文明的優點能夠結合起來以創造未來的健康的新文明。但是羅素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仍舊是停留在道聽途說的水平,況且他偏愛老子的清靜無為而厭惡孔子的儒家學說,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估價并不高。他還明確主張中國的傳統文化亟須變革,可見遠非崇信“東方文化救世”者流。[3]在此充分說明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沖突是很自然的,也是在同一件事情之上,看法很是不同,有時甚至是意見相左也不得而知。人類歷史的發展是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間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過程,這個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因為有不同,才會有創造的動力,才會有更深刻的意識的出現。對于文化來說,它不僅是個人的產物更是社會的產物,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巨大的力量。
文化是社會的產物,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知識分子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體,是先覺的人,在文化轉型和變遷中擔任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維新時期,著名思想家鄭觀應在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也指出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的必要性。他在《南游日記》中寫道:“余平日歷查西人立國之本,體用兼備。育才于書院,議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此其體;練兵、制器械、鐵路、電線等事,此其用。中國遺其體而效其用,所以事多桿格,難臻富強。”[4]這些都反映了近代知識分子群的近代化文化行為。新式的知識分子,逐漸形成了分離于中國古老學科的新的價值系統,其知識結構也不再是以儒道學為中心的“學而優則士”的模式了,這是一個文化層的形成與創造的過程,一個為新文化事業,投身于新的目標而成長起來的新式的知識分子的群體。這些可以算是追求解放的歷史,是摧毀政治抨擊愚昧主義的歷史,也是對明主和新文化的訴求。
3總結
這些觀念批判是突進式的,對當時的中國文化有重大實際的作用。先進的知識分子他們首先區分了政治,經濟,民權的問題,將在社會問題中的經濟問題歸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經濟生活是所有各種社會生活的基礎”,[5]強調經濟基礎的問題,當然此時的論述都比較簡單,并沒用深入到大眾實際生活中,相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啟發了中國人民去思考明主的觀念,對于國內的明主文化思想的啟蒙發展有巨大的作用,是現代政治理念建立的一個基礎。第三:他們的呼吁,是從古典文化想現代變遷的催化劑,屬于不容忽視的助力之一。中國面對裝備工業文明的西方經濟與文化,積貧積弱的弊端暴露無疑,在這種情形之下,先進文化的碰撞,自強變革的嘗試取得過不同程度的實績。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特定傳統條件的產物。由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條件,不同的人,它被傳播和接受的程度產生的效果也不相同。然而任何學說一旦被教條化,程式化便會產生偏頗的缺憾。我們今日觀史,就是希望在經濟和文化的新角度,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髓謀求二者的協調與互補,更加合理運用成敗,創造性的發展未來。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理凱爾的歷史哲學》《文集》下,第346頁.
[2] 《評提倡新文化者》,《學衡》第一期.
[3] 羅素.中國問題[M].學林出版社,1996:146156.
[4] 鄭觀應.南游日記.
關鍵詞:文本圖像處理;版面分割;投影法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7)03-0164-02
目前,信息采集的多樣化,已嚴重威脅到了信息存儲的安全性。僅用一部手機,就可獲取與泄露重要的信息。對文本數據信息安全性的擔憂,促使了紙質文本圖像信息隱藏與提取方法的提出。這類方法的核心在于將安全標識信息,以特有的方式嵌入到文本圖像的文本區域中,這樣,如果發生信息泄露或者要找尋到泄露源,就可以通過分析文本區域中包含的安全標識信息,反向追蹤,查出泄漏源,或者通過安全標識信息,回收被泄露出去的信息。對于簡單的、只包含文本信息的文本圖像,目前的處理技術已比較成熟,能夠比較準確的將版面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但是對于包含文本、圖形和圖像區域的復雜版面文本圖像,當前的處理技術尚不成熟,需要進一步提高。本文聚焦于復雜文本圖像分割方法研究。
版面分割的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層次式和非層次式的。層次式分割算法,主要有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種算法。非層次式算法則主要是利用復雜的圖形圖像處理技術,根據其圖像特征,對文本圖像進行版面分割[1-4]。層次式方法中,游程平滑RLS(Run-length Smoothing)算法和投影輪廓切分PPC(Projection Profile Cut)算法是兩種有代表性且應用較廣泛的算法。而基于紋理分析的版面分析算法,則是將版面分析和版面區域類型識別結合實現的一種算法。但上述方法時間消耗較大,為此本文提出了一N簡單有效的分割方法。
1 提出的分類算法
首先,讀入待分類文本圖像,并對其格式轉換,確保圖像數據完整性,以防止丟失圖像數據;然后進行有效區域提取,剔除四周的空白無效區域,得到有效信息區。在此基礎上,對有效信息區進行二維坐標下的行投影,確定并統計、提取特征值,再根據統計得來的特征值,進行孤立行分析,并依據判定的孤立行,對文本圖像進行區域的粗分割,得到版面分析的粗分割結果。在上述過程中,可根據投影結果以及統計的特征值,完成對純文本區域、純圖像區域的分割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著眼于復雜文本圖像,為此還須對區域粗分割得到的各個子區域,進行二維坐標下的列投影,再根據投影結果,判定子區域中是否存在分欄版面。完成以上步驟后,原本復雜的文本圖像版面就被分割為了多個簡單版面的文本圖像區,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行、列投影,根據所得特征值分析與分類,區分出文本區、圖像區和圖形圖表區域,完成分割任務。具體流程見圖1。
本文采用特征7個特征統計分析文本圖像,各特征分別為:(1)行高,記錄投影行高度的值。本文對行進行投影,依據投影結果,計算二值化投影平均值發生改變的臨界點值,在臨界點值作運算,獲得行高值。 我們對各行高度值進行平均運算,在分別與各行高度作對比,進而初步確定異常區域;(2)行間距,行與行之間的間隔距離。此間距,由投影結果而得的下標值計算求得。在文本圖像中,行間距發生明顯變化的部分,往往為段落或者區域塊之間的分割標識,此處計算行間距,作為段落區分和區域塊區分的一個標識;(3)縮進率,文本與頁面邊界之間的距離。依據每一行的列投影結果,計算邊界至文本的距離占左右邊界之間距離的比率,求得縮進率。在文本圖像中,標題不同于其它文本行,往往存在較大縮進,或左縮進,或右縮進,或左右都有,為此可結合行高,完成對標題的判定。此外,段落中往往有首行縮進,段尾也常因字符無法填滿文本行而存在縮進,因此也可根據縮進率,判定段落區域;(4)行外接矩形填充率,在縮進的行區域塊中,有效信息區域占整個區域塊的比率。依據每一行的列投影結果值計算填充率。主要用來判斷一些特殊的文本行,如頁眉的判斷;(5)最大跳變位置,對文本行進行列投影時,坐標軸所示下標發生最大變化的區域位置。根據該特征,如果連續多行在相同位置都發生最大跳變,且跳變區內像素點平均值為1,則可以判定在該位置處存在分欄,此外,還可以根據最大跳變,判定是否存在異常區域;(6)行內信號跳變周期(頻率),對文本行進行列投影后,坐標軸上投影下標值發生周期性變化的周期或者頻率。根據此特征,可用來判定是否存在異常區域;(7)對齊方式,該特征用來衡量文本圖像中內容距離左右邊界的距離,具體有居中,左對齊和右對齊三種方式,可用來輔助計算縮進率,進而分割區域塊。分割結果舉例見圖2。
2 結語
文本圖像版面分析是對文本圖像處理的關鍵環節。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文本圖像二維坐標下行列投影結果為基礎,提取并分析相關特征,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投影輪廓分析的版面有效分類方法。該方法通過對特征的綜合運算與分析完成復雜版面文本圖像的分析工作。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及準確性。
參考文獻
[1]Kise K, Sato A, Iwata M. Segmentation of page images using the area Voronoi diagram[J]. Computer Vision Image Understanding,1998,70(3): 370-382.(8-4).
[2]楊洋,平西建.復雜版面的文本圖像圖文分割算法[J].微計算機信息,2006,22(5):66-225.
多相流參數的測量是一項多學科融合復雜的理論和技術,在能源、環保、化工、冶金、生物醫學工程等很多領域有極其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需求。由于多相流動的復雜性,在理論模型研究的同時,目前許多科研仍然是主要依靠實驗研究。立志為中國多相流測試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他就是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式民教授。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王式民就開始從事多相流測試方面的研究。1982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進修激光光學測量技術,1995年赴俄羅斯科學院合作研究高溫氣固兩相流測試技術,為其后來在多相流測量領域緊隨國際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從事氣固二相流研究過程中,王式民發現激光測量理論和技術與其有密切關系,他使激光和近代光學技術在更大的范圍上應用到測量技術中,尤其是在激光顆粒散射理論和測試技術、激光光譜測量燃燒煙氣組分等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在《光學分層熱成像法重建火焰三堆溫度場分布的研究》一文,提出測量火焰三堆溫度場分布的新方法――光學分層成像法,用一個固定位置的光學鏡頭實現了三維成像的方法,引起各個研究領域的注意,尤其在生物樣本的三維成像中得到應用。
王式民在燃煤磁流體發電溫度測量研究中,采用輻射吸收法。這其實質是一種推廣的譜線發轉法,用來測量磁流體發電的火焰溫度,可以使測試系統不干擾燃燒場、可以用溫度較低的光源,并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測量值。它彌補了曾廣泛采用的光學測量法的不足,開創了一種新型測量方式。他的這項研究被列入國家863項目,獲得國家科研項目的支持。
他和同行促成東南大學建成一套多相流特種參數在線測試綜合測量試驗臺。王式民教授已經是國內氣固二相流測量研究學界的重要代表。
中國在多相流測試方面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國際研究,努力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以提高研究水平,成為業內研究者的共識。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國際先進理論,王式民曾出訪日本,芬蘭,德國,法國,意大利,韓國,英國及香港,澳門等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與法國,日本,英國,德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曾多次被邀請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大會邀請報告,也曾被邀請在英國Teesside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學,法國Poitiers大學,芬蘭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等舉辦學術講座。
從1995年開始,東南大學與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聯合日本多相流學會等國際學術組織發起創辦國際多相流測試會議,為我國學者了解國際學術動態提供了重要交流平臺。作為多相流測量技術的研究專家,王式民曾作為會議主席主持了第四屆和第五屆國際多相流測試技術會議。
王式民教授研究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燃燒測量與診斷,以及相關的電學,聲學,圖像處理技術等以及在密相氣力輸送,火焰溫度場測量和環保測量診斷中的應用。
關鍵詞:Android;SQLite;人臉檢測;數據庫;特征檢索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11
Image Content Detection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YaN Zhi-yong, waNG Jia-mei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Yunnan,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way to detect faces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It provides an algorithm amended to recognize faces in different resolutions. the results proved to be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in multiface detection.Create an image feature database using SQLite, then to classify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image feature retrieve based on image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troduces how to set up the androi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based on windows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algorithm.
【Key words】Android;SQLite; Face Detect; Database; Feature Retrieve
0 引 言
Android是以Linux為基礎針對移動設別(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以一款開源操作系統,是當前三大手機智能操作系統之一。它是由Google公司所領導的開放手持設備聯盟開發 ,并于2007年11月5日正式向公眾展示其操作系統,次年九月了第一個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統。基于android系統自身的優勢,其吸引了大批手機制造商及程序開發者涌入,市場份額增長迅速。于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 2012年2月數據,Android占據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52.5%的份額,中國市場占有率為68.4%[1]。
1 開發環境
Android支持在多個系統下進行開發,例如MAC OS、windows及Linux等,相比較而言在Linux下效率會高些,因為Android本生就是基于Linux的。但無論在那一操作系統下都需要運用Google提供的SDK開發工具利用JAVA語言進行開發,同時也可以利用一些輔助軟件減少編程中的重復代碼(如Eclipse)。本文介紹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利用Eclipse來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2]。
1.1 搭載軟件開發環境
Windows系統下,需要安裝與配置相應的JDK、Android SDK、Eclipse IDE以及ADT。首先,需要先配置好JAVA的運行環境(JDK),安裝完后打開cmd窗口,輸入java -version查看JDK的版本,結果信息如圖1檢測JAVA版本。
接下來安裝Android SDK,在安裝前需要先要先到Android Developer下載與計算機相匹配的SDK版本。安裝完成后配置環境變量,有兩個PATH路徑需要配置。一個是(\android-sdk-windows\tools);另一個為(\android-sdkwindows\platform-tools)。配置好后,重新啟動計算機,進入cmd命令窗口, 運行 android -h檢查SDK信息,結果如圖2檢查SDK。
最后,安裝Eclipse并配置Google為Eclipse提供的開發工具ADT。在安裝好Eclipse后,進入菜單 “Help” -> “Install New Software”中添加ADT工具,然后在選Window > Preferences菜單中選擇android標簽并配置好SDK的安裝路徑,之后就可以在Eclipse中根據需要創建android虛擬機[3]。
2 實現步驟
在android系統下,實現人臉識別并以人臉個數將圖像進行分類,需要完成識別人臉[4]、統計人臉個數、創建圖像特征數據庫[5]、匹配圖像等關鍵步驟[6]。其實現過程如圖3系統實現過程,其中人臉識別后根據用戶選擇的處理參數對圖像顯示或分類。如果用戶選擇的是單幅圖像人臉識別則直接顯示識別結果,相應的如果用戶選擇的是對多個圖像根據特征進行分類則創建數據庫[7-8]并根據特征進行分類。
其中圖像文件讀取sdcard根目錄中Classify文件夾中的圖像信息,讀取文件利android提供的BitmapFactory類來實現。而解碼格式統一采用了ARG_8888以此來保證圖像的質量,如若用戶硬件不支持程序會自動根據用戶手機的屏幕參數來進行調整。在圖像預處理中主要完成圖像在進行人臉識別前的一些準備工作,獲取圖像的基本參數并對圖像進行相應調整以便識別工作的順利完成,主要包括:獲取讀入位圖的大小信息,并與屏幕大小進行比較,如果大于屏幕則對圖像進行變換以變圖像能夠在屏幕上完全顯示出來,如果小于屏幕尺寸則不做處理。獲取屏幕主要代碼如下:
//創建WindowManager類,利用其方法getDefaultDisplay()獲取屏幕參數
WindowManager windowManager = getWindowManager();
Display display = windowManager.getDefaultDisplay();
screenWidth = display.getWidth();
screenHeight = display.getHeight();
2.1 UI設計
根據程序需要完成的任務UI具有三大功能:處理方式選擇、分類特征選擇、顯示分類或處理結果。其與用戶的交互過程如圖4 UI功能,這個過程通過三個Activity來實現,第一個Activity中實現用戶處理方式的選擇,第二個Activity實現對應參數的設定,最后一個顯示執行過程的進度并顯示執行結果。三個界面的的顯示效果在layout中進行設定,不同Activity間利用Intend類實現參數的傳遞。值得注意的是,在處理階段由于移動設備性能有限,處理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為不影響用戶進行其他操作,開啟了service執行新線程以便占用時間的識別分類過程在新線程中運行。
2.2 人臉檢測與分類
人臉檢測大體可歸結為以下幾類:基于圖像的方法,如積分投影法、馬賽克圖像法、對稱性分析法等;基于模板的方法,如可變形模板法、活動輪廓模型法等;基于統計學習的方法,如特征臉方法、視覺學習方法、神經網絡法等[9-10]。其一般過程如圖5 人臉檢測過程。
首先,確定圖像中的候選人臉區域;其次,利用人臉檢測器判別候選人臉區域是否包含人臉;如果包含人臉則繼續搜索人臉張數并根據雙眼位置計算每個人臉的眼中距,為了提高準確性這一過程可重復驗證;最后,通過對前面步驟檢測結果的綜合處理,輸出圖像中人臉張數以及各臉中中雙眼的中距位置等特征參數。本文利用Android提供的人臉檢測函數針對在多目標檢測條件下進行的了改進以實現上述過程。在對多個人臉進行檢測時有時會因拍攝角度以及圖像質量的問題導致一些人臉不能夠被識別出來,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提出了一種快速修正的方法。其具體過程如圖6算法流程:
利用Android提供的函數搜索出圖像中人臉信息,在目標大于三個的情況下,對搜索出的人臉信息進行分析。提取每張人臉的特征信息,計算出每幅圖像包含的人臉區域的雙眼中點位置、相鄰中點位置的距離差及高度差。以平均人臉區域間隔為標準判斷兩個相鄰人臉間距離是否大于平均距離,如果大于則繼續判斷其人眼中點距的高度差是否在平均高度差范圍內,如果在高度差范圍內就判斷兩張人臉中還存在這一張未識別出的人臉,然后在兩張臉間區域中降低CONFIDENCE_ THRESHOLD系數搜索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就在人臉信息中加入這張未識別出的人臉信息。
最后,利用SQlite建立一個圖像信息庫,將每幅圖像的檢測出的特征數據包括人臉數量、各個人臉中雙眼位置信息與其對應的ID放入建立的數據庫中,以便實現圖像的分類處理。根據用戶所選擇的分類方式查詢數據庫信息,并將符合參數的圖像數據復制到sdcard中的相應文件夾中完成分類目的。
3 軟件性能分析
測試平臺為魅族公司的M9,搭載Android OS 2.3.5操作系統,主頻為1GHz的三星S5PC110處理器及魅族公司的MX,搭載Android OS 2.3.5操作系統,主頻為1。4GHz的高通雙核處理器。軟件成功安裝后運行《人臉檢測與分類》軟件,選擇處理方式,當選擇僅識別人臉按鈕后,彈出參數對話框輸入最大可識別人臉數及勾選人臉修正選項,參數設置完成點擊執行。當進度條滿格時顯示處理結果。圖7圖像處理對比結果中是在多識別目標下關閉人臉修正與開啟人臉修正的對比結果(左圖為關閉修正結果,右圖未開啟修正結果),表1處理耗時是兩種情況下對同一幅圖像處理時間對比。表2內容分類結果正確率統計,其為對sdcard中Classify文件夾中20張640×960的圖片按照合照與獨照的方式進行分類,并根據分類結果將圖片復制到Classify中創建創建的合照、獨照兩個文件夾中。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沒有修正前左下角的人臉沒有被檢測出來,而在執行修正算法后能夠被檢測出來,說明該修正算法在多目標人臉檢測條件下能夠提高識別率,但是耗時要稍多于未修正的算法。在對圖像分類的處理中,對多人臉張人臉的識別正確率要高于單張人臉的識別正確率,反映出了修正算法在多人臉條件下的優勢。
4 結論
圖像內容檢測是一項具挑戰性的研究工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但還存在著很多難題。本文對多人臉檢測中存在的問題,針對Android移動設備的特點提出了一種在多人臉檢測條件下的修正算法,并利SQLite創建特征數據庫初步實現了小型移動設備中本地圖像內容檢索。
參考文獻
[1] WIKIPEDIX[OL].
[3] Hello.Android.3rd.Edition[M].America.2010 Pragmatic Programmers, LLC,July 2010
[4] 周德龍.人臉識別技術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1.
[5] 劉直芳.人臉檢測和識別的研究[D].四川: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6] C.J.Wu,J.S,Huang,Human face profile recognition by computer, Pattern Recognition[J].1990、23:225-259.
[7] 梁路宏,艾海舟,肖習攀等.基于模板匹配與支持矢量機的人臉檢測[J].計算機學報,2002,25.1:22-29.
[8] 李華勝,楊樺,袁保宗.人臉識別系統中的特征提取.北京交通大學學報[J],2001,25(2):4-9
關鍵詞:物理教學;物理直覺;培養
直覺是運用有關知識組塊和形象直感對當前問題進行敏銳分析、推理,能迅速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或途徑的思維形式。愛因斯坦認為,直覺是面對各種可能性作出正確選擇的重要能力。
多數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物理有著科學的直覺!這種直覺在我們的中學物理教學中往往被細分為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類比力等等,因此相應的教學論文層出不窮。但不少論文的重點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筆者認為,作為中學物理老師前提是應該明確我們教的是物理這么學科,而不是物理這本教材,核心是要崇尚科學。
其實,不論是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還是探討式教學等,不都是在培養學生對物理的直覺嗎?只要我們老師有一種科學的精神,并且遵循科學的認知規律教導學生,我們的教學就必定會有所成效。
在物理學中,直覺又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外界偶然的刺激,包括得到哲學的啟發,得到大自然或生活
的啟示,得到相鄰學科的啟示,受到某種情景的觸發。如德布羅意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啟發進一步推出了實物粒子的波動性。
二是物理概念、物理表象、物理方法、物理學觀點和思想等在大腦內的相互作用,使得潛意識獲得足夠的“能量”,躍遷到顯意識。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要培養學生的物理直覺,首先老師應該清楚地了解人類對物理的認知規律,理解每一條定理,每一個公式的由來極為重要,通過再現物理學家探究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可以積累學生對物理學的科學認識,對物理方法,物理學觀點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如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一段物理學史。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雖然很有權威,然而他也有許多錯誤。例如,他說:“推一個物體的力不再去推他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于靜止。”這個似是而非的論斷,欺騙了世人1000多年,直到引起加利略的懷疑為止。加利略這樣想:有人推一輛小車在路上走,如果他突然停止推車,小車并不立即停止,如果路面平滑這段路就會更長些。加利略過人之處,就在于他的思想并未于此中斷,相反,他卻再向前走了一大步。他設想,如果毫無摩擦,小車便會永遠運動下去。這確是一個大膽的革新思想,誰見過永遠前進的車子呢?當然,這個實驗不可能實現,因為把摩擦全部消除,它只是一個“理想的實驗”。加利略的想法后來由牛頓寫成力學第一定律。伽利略的想法在今天看來很是簡單,但這個過程的講解卻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可不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推倒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讓學生也有機會站在三百多年前物理學家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其次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實驗和動手做實驗是有區別的,動手做實驗很多是在考察學生對儀器的熟程度,而自己設計實驗既考察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學生設計出來的實驗方法雖然不一定可行,但在一定程度上是鍛煉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培養了對學生物理學習的直覺。再如愛因斯坦在研究狹義相對論之前就設計了像追光實驗那樣符合邏輯但不可行的思想實驗,這對物理規律的建立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再次,習題教學中,經常選擇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者對某一問題采用多種知識途徑和方法求解,或者改變提問的角度、改變問題的條件、改變習題的類型等方式,把一個問題變化成多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分析,有利于培養思維的發散力。對于一道題目,可能不止一種解法,老師不必要求學生都用同一種方法解題,應當鼓勵學生用多種途徑求解,鼓勵解題方法創新。對于同一道題目,不同的學生可能用到等效法,遞推法,微元法,圖像法等,這些都是科學解題的途徑。
一道簡單的題目:一個作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一秒內位移為2m,問該物體在第三秒內的位移為多少?此題的解法就有很多,以下列舉幾種方法:
(1) 由公式:S=12at2,求出物體的加速度a=4m/s2,分別算出前3秒與前2秒內的位移s3和s2,則第三秒內位移s=s3-s2=10m
(2) 求出a=4m/s2后,可由V=at求出2秒末速度v2=8 m/s2,再由公式:s=vt+12at2求出物體在第三秒內的位移。
(3) 可由V=at分別求出物體在第二秒末的速度v2和第三秒末的速度v3,再由公式s=v23_v222a求出s=10m
本題還可以用圖像法來解決,這里就不過多闡述。
最后, 鼓勵大膽猜測,打破思維定勢,提高直覺思維的敏銳性和創造性。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
例如,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和庫侖定律F=kQ1Q2/r2表達形式完全相同,因此,可讓學生猜測,萬有引力場與庫侖力場所具有的一些相同性質:重力場中因為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所以可以引入重力勢能的概念,物體在重力場中運動,如果只有重力做功,那么動能與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但總機械能守恒。電場中因為電場力做功也有與路徑無關的特點,所以,也可引入電勢能的概念,如果只有電場力做功,那么,動能與電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但它們的總和不變(即兩種場都具有能的性質)。
有學生通過猜測并推理得到了以下論斷:
浮力做功也有與路徑無關的特點,他引入了浮力勢能的概念,直覺地建立了包括浮力勢能在內的“類機械能守恒定律:物體在液體中運動,如果不考慮液體的阻力,只有重力和浮力做功,那么,動能、重力勢能和浮力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但它們的總和保持不變”。浮力勢能概念本身并不重要,但學生這種類比能力和直覺創新精神是值得贊揚的。
另外,對學生的習慣培養是不能忽視的,幾乎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一些很聰明的學生由于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成績不理想。反觀所有的科學家們,他們都有一個好的習慣。在物理學習中,好的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后自主學習老師沒有講解的內容,遇到問題勤于思考,深究感興趣的物理學問題等都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就應該作好領路人的作用。
其實,作為一個優秀的物理老師,并非要運用很多種方法來教學,要想讓學生學好的前提就是老師要熱愛物理,要崇尚科學。
1、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本任務是激發學生自身對物理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動起來,愿意學、樂于學、最終學會學。
2、老師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堅持并發揚自己的個性。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要具有研究的意識,教師應隨時為自己充電,并且要有國際視野,勇于參與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必須明白,至今我們的一切知識和經驗,不僅是相對的,而且也是非常不全面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完全有可能出現新情況,我們要隨時準備面對新問題。(作者單位:重慶市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新鄉 張軍朋.物理教學論(第二版)[M].科學出版社,2005,9
關鍵詞 物理復習 學習策略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in Physical Review
ZHANG Yuanjin
(Gong'an No.1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By comparing differences in the usual review and learning, learning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refresher training by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s well as examples.
Key words physics review; learning strategy; effectiveness
學生們解答物理問題,尤其是綜合題時,最常見的困難有兩種:其一,不知道怎樣分析復雜物理現象,面對題目里的復雜現象不知如何下手;其二,亂套公式,不知道怎樣去尋找適合于解題的公式。當遇到一個包含復雜現象的問題時,究竟幫助學生去分析、識別其中的各種現象、過程?究竟需要采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習題課的效率呢?近年來,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現整理如下。
1 單線跟從,雙線比較
全面復習與章節補缺同時進行。在跟從老師的同時,在課外把在上課過程中發現的自身的缺點,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做實,做好。常用解題思路與自身解題思路的比較。一個個的題目,就像是一次次的錘煉,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來理解規律本身。當發現自己的解法與老師的解法或者是題后答案的解法不同的時候,應該先把自己的解法貫徹到底,再來審視不同的解法的角度有何不同,難易程度有何區別,知識點的應用有何側重,這樣就會對一個題目的理解到位起來。如果是花費大量時間才做對的題目,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什么這樣解答會花費大量時間?時間大部分花費在哪幾步上?如何節約時間?這種思考可以使思路更清晰明了,使下一次的解題速度可以顯著提升。對于一些明顯有限制條件來使題目變簡單的,也可以橫向思考,另一個量怎么變化,可以縱向思考,如果去除限制條件,接下來怎么變化。這些思考或許會帶來意外之難,也會帶來意外的收獲。
2 大量做新題,清晰化舊題
(1)精選題目,使作業有清晰的目的和思路,突出“層”感。高三復習中,會有配套的參考書,和不斷發下的試卷。學生疲于應付作業,而對于做過的,考過的題目往往比較疏忽。 精選題目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節省大量時間,從而給思考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效率顯著提高。(2)精講題目,使新舊題目有機聯系,突出一個“細”字。應把注意力放在基本物理知識和基本物理規律上。新題型再怎么變都離不開基本知識點,離開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空談提高素質發展能力將是無源之水。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許多考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沒有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含義,不理解物理過程的實質,從而導致出現許多基本的錯誤。講解題目的另一方面是要回歸到舊題,回歸基本模型,使新舊題型串接在一起,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跳躍前進,從而提高解題速度。(3)精編題目,使學生多層次理解題目, 拓寬思路, 突出一個“活”字。只有自己編寫的題目才是最合適的題目,主要是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一圖多用等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全方位考慮問題的能力。所以精編題目就是回歸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基本方法為基礎進行變遷和引申。
3 細化解題技巧,粗化題目框架
粗化題目框架,就是用歸納的方法,從整體上把握一個題目的結構和變化,一方面有助于題目大方向上的理解,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解題速度。歸納物理解題的基本方法可以克服能力的不足。當然,老師要注意引導簡約不是簡單,不能按套路把不該省的也省略了。
(1)模型上的框架結構。比如碰到曲線運動的時候,有時候可以不要求去算,但要有一個清晰的觀念:這主要由幾個運動組成,分別是什么運動和什么運動。(2)解題步驟上的框架結構。一些題目,可以從題目的闡述上看出來,多個過程之間是并行的還是接連的,在解題之前,就可以直接判斷整個題目的大概方向以及走向。從而決定用比值法還是代入法,是步步深入,還是直接接方程組。(3)解題思路上的框架結構。比較同類型的題目,所能用的一些方法。做選擇題的時候,有可以采用:直接法、驗證法、排除法、賦值法、分析法、圖示法、比例替換法。整體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思路,可以在某些時候有另一條路可走。再比如,判斷安培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受力和運動,可以用電流元法、等效發、特殊位置法、利用結論法、轉換研究對象法等等。
4 大范圍學習,小范圍突破
在第一論復習中,往往是以知識網絡的復習,中間夾雜著典型的例題,而經過了大量的練習,每個人的特點已經慢慢顯現,所謂拓展,不是簡單以知識點為專題,而是在知識點的專題中,找到以特定的模式來考察知識的,進行突破。典型例題往往是書本例題的凝重的表現。但正是因為太典型了,即使老師講解得非常到位,但學生往往因為是單調重復,沒有多角度考察,導致只是在皮毛上理解。所以,關鍵是要從典型題目出發,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從而真正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小范圍突破,就是專題形式。怎樣的專題形式才比較好呢?并不是說難度過大,而是要求難易層次分明,而角度要求較多。
4.1 深度的拓展
例如,有這樣一個結論:在圓周上各點沿光滑軌道到達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相等。這個結論,我們可以在不同層次上進行考察,從基本的斜面題目出發來推出它,并且逐漸拓展它的難度。變式一:一個簡單的斜面題目,求解物體在斜面上下滑的時間。變式二:在變式一基礎上不同的傾角下,比較物體在斜面上下滑時間的不同。從而發現下滑時間并不是單調的變化。變式三:是進一步研究,結果發現在圓周上各點沿光滑軌道到達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相等。從而解釋了變式二的題目。變式四:要求從P點(簡單斜面外一點)出發,搭一條光滑軌道,使物體到達斜面的時間最短。正是以變式三的結論為基礎。變式五:要求在定點P(定圓外任一點)到定圓搭建一條光滑軌道,從而使物體到達斜面時間最短。
這幾個圖就是深度的理解,自成體系。當然,還有其他知識也比較適合這樣解決,比如說摩擦力問題、平拋問題。
4.2 環境條件的拓展
就是通過變更不同的環境來得到不同的限制條件。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確定始狀態量的目的。
4.3 方法的拓展
以代入法為例,天體物理中,涉及兩個不同過程的時候,往往會把一個過程的關系式代入另一個式子;物體在同一路徑上作的兩次不同運動時,往往由于環境的相同,可以把其中一個運動的式子整個代入另一個過程;再比如2005年考試的最后一個涉及了彈簧彈性勢能的機械能守恒問題,因為中間設計了相同的路徑,可以用整體代入的方法消去很多的未知量。
其它方法,比如比值法、極限值法、臨界法、數學函數法、圖像法也是一樣道理。
5 找題目錯誤,找思維漏洞
物理題目是做不完的,而錯題的量也非常大,如果使錯體分類別,再使之有序化地反映思維上的漏洞,就會是記憶的負擔稍微輕一些。我們只須記憶自己思維容易出錯的幾個方面,以及少數幾個特殊的題目,就可以輕松地步入考場了。能夠提高思維水平固然是好事,不能夠提高思維水平,提高警惕也是可行的方法。把一些失分可惜的地方羅列一下。
注意:矢量的方向、剎車問題、雙解多解、 牛頓第三定律的闡述。
突破:面對難以確定的選擇題,嘗試代入法、特殊值法、極限法、圖像法的應用。
分析: 題目中出現的直觀感覺,動態變化的具體過程。
總之,掌握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要認識自己,掌握自己。
如何改變當前習題教學無序、過量、低效的狀態,使習題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化知識,掌握方法,培養能力的載體,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