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獻計量學范文

文獻計量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獻計量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獻計量學

第1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中醫雜志》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的中醫藥類核心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美洲中國醫學雜志,AJCM)是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美國/新加坡)出版的并且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MEDLINE、Biological Abstracts等國際權威數據庫收錄的中醫藥期刊。上述兩種期刊分別在國內和國外出版的綜合中醫類期刊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通過對兩種期刊發表文獻的引證與被引證狀況的統計,分析對比兩種期刊發表文獻的老化速度、使用壽命和新穎性等,并以此分析中美中醫藥類期刊的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利用美國Thomson-ISI出版的2005年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期刊引文報告-科技版),查詢AJCM的引證和被引證數據;利用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通過“源文獻”和“參考文獻”途徑查詢《中醫雜志》在2005年的引證和被引證數據。分別計算出兩種期刊的引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和普賴斯指數。利用計算機統計匯總,分析兩種期刊的被引證狀況及兩種期刊引證文獻的學科、文種、年代分布等特點。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醫雜志》和AJCM兩種期刊的被引證狀況

2005年,《中醫雜志》被309種國內期刊所引證,合計被引2 841次。同年,AJCM合計被255種期刊引用了689次。表1列出了兩種期刊在2005年被引證文獻的年代分布。根據被引證數據計算出《中醫雜志》的被引半衰期為7.335年,普賴斯指數為31.33%;AJCM的被引半衰期為6.9年,普賴斯指數為38.61%。

2005年,《中醫雜志》出版12期,發表帶有作者的文獻548篇,該年的影響因子為0.342。AJCM在2005年出版6期,發表文獻94篇,影響因子為0.743。表1 《中醫雜志》與AJCM發表的文獻在2005年被引證的年代分布

2.2 高頻引證兩種中醫藥雜志的期刊分布

表2列出了在2005年高頻引證(≥50次)《中醫雜志》的12種期刊。《中醫雜志》被這些期刊引證了810次,占該雜志總被引證頻次的28.51%。說明《中醫雜志》所發表的文獻對這些期刊的學術影響比較大。表2 2005年高頻引證《中醫雜志》的期刊(略)

在引證《中醫雜志》的309種期刊中,有95種為中醫中藥類期刊,占引證期刊種數的30.74%;合計引證2 265次,占總引證次數的79.73%;有214種屬于非中醫中藥類期刊,占引證期刊種數的69.26%;合計引證576次,占總引證次數的20.27%。

表3列出了在2005年高頻引證(≥13次)AJCM的8種期刊。AJCM被該8種期刊合計引證了212次,占該雜志2005年總被引證次數的30.77%。在引證AJCM的255種期刊中,只有6種為中醫藥相關類(中醫、中藥、植物藥、替代療法)期刊,占引證期刊種數的2.35%(6/255)。合計引證了157次,占總引證次數的22.79%。AJCM絕大多數是被非中醫中藥類期刊引證的。表3 2005年高頻引證AJCM的期刊(略)

2.3 兩種中醫藥雜志的引文情況

2.3.1 《中醫雜志》的引文情況

在《中醫雜志》2005年發表的文獻中,只有198篇附有參考文獻,占總發文量的36.13%;合計引證來自777種中外文圖書和期刊文獻1 631條,篇均引文數為2.976條;其中附有參考文獻的論文篇均引文數為8.237條。

《中醫雜志》2005年引證了338種中文期刊1 017次,占全部引證文獻的62.35%;引證163種外文期刊265次,占16.25%;引證276種中外文圖書349次,占21.40%。表4列出了《中醫雜志》在2005年高頻引證(≥13次)的12種期刊或圖書。表4 2005年《中醫雜志》高頻引用的期刊與圖書(略)

2005年,《中醫雜志》合計引證來自273種中醫中藥類書刊文獻839次(51.44%),引證504種非中醫中藥類中外文書刊文獻792次(48.56%)。在全部引證文獻中,發表于過去5年的文獻有573篇,占全部引證文獻的35.13%。引證半衰期為6.47年。

2.3.2 AJCM的引文情況

2005年,AJCM發表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研究文獻94篇,合計引證來自1 003種期刊的2 076篇文獻,篇均引文數為22.09篇。在全部引證文獻中,發表于過去5年內的文獻占全部引證文獻的28.18%,引證半衰期為8.12年。表5列出了AJCM2005年高頻(≥15次)引用的期刊。表5 2005年AJCM高頻引用的期刊(略)

在AJCM引證的文獻中,涉及中醫中藥類(中醫、中藥、針灸、植物藥、民族藥學、替代療法)期刊25種,引證233次。其中引用中國(包括港臺)出版的中醫藥期刊13種,61次。

3 討論

3.1 兩種中醫藥期刊的使用壽命和新穎性對比

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是反映特定期刊的使用壽命和期刊老化速度的一個指標,對于期刊的保存年限和讀者對期刊的利用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而普賴斯指數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量度文獻的老化速度和程度[1]。一般來說,某一學科或領域發表文獻的普賴斯指數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說明其文獻的老化速度就越快,使用壽命也就越短。本統計結果表明,兩種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接近,均在7年左右,較現代醫學類以及其它自然科學類期刊的半衰期長。同時,普賴斯指數分別為31.33%和38.61%,低于基礎醫學等自然科學類期刊[2]。此外,兩種期刊被引證的文獻有約1/3是在10年前發表的,說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出版的中醫藥期刊,在出版較長時間后仍然還有一定的利用率。可以認為中醫藥期刊的老化速度較慢,使用壽命較長。因此,對中醫中藥類文獻的收藏與利用應該注意這個特點。

有研究證明,現代醫學類期刊引證5年內發表的文獻一般占總引證文獻的50%[3]。而中美兩種中醫藥期刊引證5年內文獻遠小于該比例,而且引證半衰期較長。雖然可以反映出中醫類期刊的新穎性不如其它自然科學學科,但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中醫藥期刊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3.2 兩種中醫藥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對比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可以反映特定期刊在特定時間段內發表文獻的平均被引證次數。在進行期刊的學術地位或學術影響力評價中,影響因子一直是國內外公認的客觀指標。研究數據表明,AJCM的影響因子(0.743)遠高于《中醫雜志》(0.342),而且前者在計算影響因子時只計算被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源期刊的引證數據,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而后者的數據是來源于維普數據庫,即引證數據幾乎是國內出版的全部期刊引證該刊的數據,權威性較差。在國內較權威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該刊影響因子僅0.175[4]。另外,國內外在影響因子的計算中所采用的指標也略有不同。

此外,《中醫雜志》發表的文獻有4/5是被中醫中藥類期刊引證的,而AJCM則恰恰相反。這說明作為國內出版的中醫藥類核心期刊,《中醫雜志》對中醫中藥類期刊的學術影響較大。因為SCIE中收錄的中醫藥類期刊較少,因此,所統計出引證AJCM的主要是非中醫藥類期刊。但也可以說明AJCM發表的文獻對非中醫中藥類期刊也存在一定的學術影響。同時也應該注意,國內出版的《中醫雜志》也不排斥吸取國內外其它相關學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雜志》的引證文獻中,有近一半來自于非中醫中藥類書刊,說明即便是在國內,其它學科的書刊文獻在中醫中藥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兩種類別的期刊存在相互影響。在傳統醫學的教學與研究中也離不開現代醫學基礎理論的指導。同時,在科學研究與文獻撰寫時除了要參考國內的中醫中藥類文獻以外,也要注意參考國外發表的相關學科的文獻。

3.3 兩種中醫藥期刊引證文獻的特點

在兩種中醫藥期刊的引證文獻方面,《中醫雜志》發表的大多數文獻(63.87%)沒有參考文獻,許多屬于經驗交流類文章,如:當代名醫、專題筆談、學術爭鳴、經驗方薈萃等,研究性文獻占得比例較小。即便是該雜志發表的研究性文獻的篇均引文數(2.976篇)也遠遠低于AJCM(22.09篇),而且前者引證的1/5是圖書。說明《中醫雜志》的信息量較大,而后者的學術性更強。提示在中醫中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中,還應該廣泛參考已有的研究報告,以現代生物醫學的相關理論作指導,才能獲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對比兩種期刊的引證和被引證數據,令人驚訝的是,作為中外兩種重要的中醫藥學專業期刊,在2005年兩種期刊發表的文獻卻沒有相互引證,而且國外出版的中醫類期刊引證國內出版的中醫藥期刊頻率并不高。一方面說明國內出版的期刊在學術性方面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提示國內出版的期刊還應該擴大宣傳,提高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藥學文獻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引證《中醫雜志》以及《中醫雜志》所引證的期刊多屬于中醫(藥)類的綜合性期刊,專業性較強或其它學科的期刊較少。引證外文期刊的數量就更少,而且集中在中風、風濕、循環、糖尿病等少數幾個臨床學科;說明《中醫雜志》較注重中醫中藥的臨床實踐方面。而引證AJCM及AJCM所引證的期刊則除了中醫、腦血管疾病類以外,還主要涉及藥學、生物學、民族藥學、植物藥(醫)學、神經科學、綜合自然科學等基礎學科,說明AJCM更注重發表中醫學、中藥學(植物藥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性文章,并且受以上基礎學科的影響較大。

4 結語

通過文獻的引證與被引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中醫藥類期刊與現代醫學類期刊尤其是藥學、植物學、綜合自然科學類期刊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中醫雜志》和AJCM作為中外中醫藥類的核心期刊,前者更注重于中醫臨床,而后者更強調藥學包括植物藥學、民族藥學、藥理學以及藥學的基礎性研究。《中醫雜志》的信息量大,而AJCM的學術性強。

兩種中醫藥期刊的使用壽命接近,老化速度均慢于現代醫學及自然科學類期刊;在學術影響力方面則AJCM高于《中醫雜志》,這也可能是因為后者更注重臨床的結果。雖然同屬中醫藥學期刊,兩種期刊在發表文獻的側重點、引證文獻的學科和文種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參考文獻】

[1] 姜春林.普賴斯與科學計量學[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09):20-22.

[2] 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48-349.

第2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心理學 學科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 文獻計量學 引文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0.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38(2014)04-0067-06

1 引言

第3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1文獻調研

1.1選擇數據庫。本文選擇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進行檢索,從期刊來源、論文年代、核心作者等方面對圖書館知識管理論文進行分析統計。

1.2數據的檢索和選擇。數據選擇的時間跨度為2000--2013年。為了提高查全查準率,檢索項限定為題名,確定的檢索式為圖書館知識管理計量。

1.3檢索結果。根據以上檢索條件和檢索式,于2014年2月對國內的圖書館知識管理方面的論文進行了檢索,共檢索出1708條記錄。這些文章主要分布在圖書館學、情報學、科學研究、教育、醫學衛生等,通過分類檢索,可分別在圖書情報學、科學研究、教育分別檢索到1506、26、22條記錄。

2國內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結果分析

2.1論文年代分布統計與分析。要了解某一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脈絡,首先可以通過該領域學術的時間分布。根據表1來看,從2000-2013年,13年來圖書館知識管理文獻量基本呈上升趨勢。自2000年以來共發表相關文章1708篇,其中2000年發表的只有7篇,2001年有24篇,2003年增長到近100篇,至2005年達到峰值(全年發文量196篇),2006年文獻量與2005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7年和2008年又回升至接近2005年發文量,在2009年略有下降之后,2010年和2011年發文量又有所回升,近兩年發文量比起2011年有所減少并趨于穩定。據統計可以得出,2005年發表的論文數是2000年的50多倍,這說明研究學者增加還是比較迅速的。

2.2文獻學科類別統計與分析。對本文檢索到的1708篇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共有50多種學科期刊發表了此類文章,其中表1知識管理論文年代分布

圖書情報專業期刊(即信息與知識傳播學科)發表的有1506篇,占88.17%(見表2)。

2.3發表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論文的圖書情報學期刊分析由表2可見,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研究論文主要發表在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經濟管理等期刊上。其中發文最多的是圖書情報類期刊,說明該領域對知識管理研究最為關注,故本文特別分析研究了圖情類期刊。通過對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發表的1506篇論文進行分析統計,發文量20篇以上的有18種期刊(其中核心期刊8種),發文量為692篇,占46.1%。發文刊物相對集中在《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和《現代情報》,發文量約占29%。其他的10多種期刊發文量差別不大,大多數都在2-6%之間(見表3)。核心期刊中,《情報雜志》,《圖書館學研究》的發文量比較高,而《情報學報》,《現代圖書情報技術》,《大學圖書館學報》相對少很多,只有3、篇左右。可以看出,目前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文章出現在核心期刊的頻率并不是很高,顯而易見,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論文質量還有待提高。

2.4核心研究機構分析。本文以作者所在單位的總發文量確定了知識管理研究的核心機構。在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發文較多的機構中,以高校信息管理系為主。從表4中可見,鄭州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都在15篇以上。從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的研究者居多,公共

圖書館的作者甚少。可見公共圖書館對知識管理的研究不多,說明知識管理的核心機構的分布還不夠合理,知識管理的研究還有待成熟和完善。

2.5國內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文獻被引情況與分析。本文檢索到的1708篇文獻為統計分析,發現被引次數大于20次的論文共15篇,其中以邱均平,盛小平居多。其一,文獻被引情況與分析。表5列出了被引次數大于20次的文獻,其中包括被引論文的篇名,著者,來源期刊,關鍵詞,被引頻次等。其二,通過被引情況統計出的研究偏少,僅占總統計量的0.83%。

4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前景展望

4.1知識服務的研究應深人、細化。英國情報學家布魯克斯將情報定義為:情報是使人原有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的那一部分知識,即:K「s|+AI=K「s+As|,其中K「s]為原有的知識結構,I為吸收的情報量,K「S+AS]為新的知識結構。圖書情報機構提供的服務要從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轉變,應加強對知識轉移、組織或個人的知識吸收能力的研究。

4.2加強知識管理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圖書情報界的專家學者要根據自身的實踐來研究知識管理,結合宏觀和微觀層面,使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得更緊密。

4.3重視對國外知識管理的研究。我國知識管理研究起步相對發達國家比較晚,還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把握世界知識管

核心著者群。本文就在圖書情報學刊物上發表知識管理相關文章的作者進行統計,發文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6人,其中發文最多的是邱均平,共20篇;隨后是盛小平,發文15篇。對比表5可見,他們的論文被引頻率也很高,可以推斷他們應屬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他們推動了圖書情報界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同時也為以后的研究積累了經驗。

3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存在的問題

3.1重理論,輕實踐,缺乏深度和創新。圖書情報界的研究人員主要是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理論探討,關于應用研究不多,并且沒有突出學科特色。

3.2對隱性知識管理研究不夠。我國圖書情報界對知識管理的理解還局限于顯性知識的管理,忽視了隱性知識管理的研究,并且大多文章都是進行理論探討,列舉實例不多。

3.3知識管理人才缺乏。圖書館比較缺乏實施知識管理方面的人才,這直接影響知識管理的實施進度、成本和效果。將來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熱點將會側重于學科館員的服務內容,建議加強建設學科館員制度。

第4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PubMed;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計量學

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提供的PubMed數據庫收錄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近5年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旨在明確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分布特點和研究現狀,為科研人員指明方向。

1材料與方法

以PubMed數據庫為數據源,統計近5年PubMed收錄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檢索式:"Nitric Oxide Synthase Type III"[Mesh] AND ("2009/06/13"[PDat] : "2014/06/13"[PDat])。檢索時間為2014年6月14日。將獲得的3428篇文獻按發表時間、國別、來源期刊、多產作者及主要主題詞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年代分布(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近5年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量約在672~805篇/年之間,這是因為1991年由For-stermann和Pollock在內皮細胞中首次發現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1],廣大的醫藥工作者紛紛投入到對該酶的研究中。

2.2國別分布(表2) 3428篇文獻分散在40個國家中,表2為發表25篇以上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的國家。表2所列的10個國家共發表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3186篇,占總文獻量的92.94%,說明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其中美國發表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約50.00%)遠多于其他國家,表明美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比其他國家先進。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發表75篇文獻。

2.3來源期刊分布 (表3) 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共發表在854種期刊上,刊載36篇及以上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的雜志共10種,見表3,他們可以作為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研究的核心期刊,特別是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作為生理學領域的專業期刊,刊載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最多(124,3.62%),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PloS one (104,3.03%),可以作為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研究參考的最重要文獻來源。

2.4多產作者(表4) 表4可見共有10位作者發表5篇以上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他們是該領域的多產作者,也是最活躍的研究者。

2.5主要主題詞出現的頻次(表5) 對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關文獻的主要主題詞進行統計,列出前10位的主要主題詞。

3結論

通過上述統計分析可知近5年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文獻量約在672~805篇/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較多,研究熱點集中在一氧化氮,血管內皮,內皮細胞,血管擴張,信號轉導[2]等方面。本文提出的重要來源期刊、多產作者、研究熱點將對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有一定幫助和參考。

參考文獻:

第5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聽覺媒體是動態的視覺與聽覺的結合物,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提供了近似身臨其境的感性替代經驗,彌補學生直接生活經驗的不足。視聽覺媒體通過聲像并茂的畫面和運用各種表現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把課文中的人物活動、情節形象都顯示出來,使學生直觀感受,增強感知效果。例如,筆者在教授《桂林山水》一文時,運用PPT軟件做成桂林山水的美景圖片,在講解時,按照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桂林山水的靜、清、綠,奇、秀、險,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學生的自己探究發現,加以朗讀體會,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突出了課文的重點,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課文。再如教授《五彩池》一文時,筆者先放配樂朗讀錄音,以達到探奇、激發興趣的目的。接著,播放五彩池資料片,讓學生感受到五彩池的形狀美的同時、感到色彩更美。在講到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玲瓏多彩的五彩池時,可在播放資料片的同時間隔穿插投影,運用投影的靜態定格的效果,將大小進行比較,用復合式的投影片印證五彩池像“葫蘆”、“鐮刀”、“盤子”、“蓮蓬”的比喻,揭示出形態各異的石筍在陽光下照射出不同顏色原來是池水色彩變化的原因,使學生探奇解謎的愿望得到滿足。

二、運用交互媒體———計算機,增強興趣能力

視聽媒體在教學信息傳播過程中,都只能是單向傳播,只可稱為“單向媒體“,但是教學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需要在教學的傳者和受者之間建起一個雙向通道,使教師和學生處在積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形態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高度交互的媒體,方興未艾,它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如把學生朗讀、復述、口頭回答、口頭作文、講演的內容自然輸入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作出分析、判斷、綜合處理,從語言、語調、語質、語氣以及內容諸方面找毛病,加以評判,提出改進措施。再如,計算機軟件,大多是通過提供有趣的圖像,讓學生在做拼圖游戲中,尋找字詞,填充組詞,自然綴文等游戲中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語文知識,增強語文能力,而且每一次游戲的結果都通過聲音或圖像給予反饋強化,由于是直接參與,學生可以在一種活潑輕松的環境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競爭進行學習,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取得十分有效的學習效果。運用計算機作為教學手段,還可喚起注意,誘發興趣、體味情感(主要通過計算機使學生如臨其境,恍聞其聲,若見其人,從而加深情感體驗)。

三、運用多種媒體組合教學,減負增效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學要傳遞越來越多的信息,學生不但要掌握各種知識,更要提高各種能力。因此,必須引進現代科技成果,動用現代教育媒體,使傳統媒體與現代教育媒體有機結合,各展所長,以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益的目的。各類現代教育媒體具有不同的特點、功能與作用,對于解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現象的問題都具有奇優勢,特別是多種媒體結合后其功能更強。教師采用多種媒體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其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教師在處理語文教材時,可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化大為小,化宏觀為微觀,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等方法來表現教學內容,這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教育媒體難以講清的重點和難點,使教育過程既具科學性、先進性,同時又具有深刻性、透徹性。

第6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農村;課堂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8-0106-02

案例一

教師甲從介紹魯迅、周作人、周健人及作者周曄的關系導入,通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師生共同完成“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結束第一課時。總體給我的印象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隨意、生硬,缺少親合力,普通話水平低;對學生課堂常規要求不嚴;教師板書筆誤多,多次出現口誤(如作者“周曄”多次讀成“周嘩”,“放爆竹”讀成“放炮竹”,將第三件事“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說成“伯父和我放爆竹和花筒”等);雖重視學生的朗讀,但朗讀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均勻,對學生的朗讀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師對文本生疏,教材鉆研不夠;教法傳統,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重視不夠;課堂教學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限定在個別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而且對學生的回答出現諸如“可以這樣說”的模棱兩可的評價……而在上課鈴響后一兩分鐘還有個別學生沒有進教室;從課堂回答問題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精力不集中,學生與教師配合不默契……圍繞“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通過學習、講解,最后得出的結論是:1、伯父和我談《水滸傳》;2、伯父和我談碰壁;3、伯父和爸爸放爆竹和花筒;4、救黃包車車夫;5、關心女仆阿三。第二課時,教師又將其中三件事分別板書為“碰鼻”、“幫助車夫”、“關心阿三”。

案例二

教師乙從檢查預習情況(聽寫生詞)入手,通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像低年級識字教學一樣從筆畫到間架結構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然后提出“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用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教師重視學生的書寫;在板書時故意將書名號和引號用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態度;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并且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既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又不忽略語文的人文性……學生注意力集中,主動性強;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度較高……就“全文寫了哪幾件事?”這一問題的結論是:1、談《水滸傳》;2、笑談“碰壁”;3、除夕放爆竹;4、救助車夫;5、關心女傭。

效果

教師甲由于對教材沒有進行認真鉆研,加上自身業務水平差,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思路不清晰,目標不明確,教師課堂語言隨意,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且多次出現錯誤,對問題的解答語言也不精練,對學生的常規要求不嚴格,這樣不但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容易使學生形成學習的隨意性和不嚴謹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在要求學生閱讀文本時,由于沒有事先出示問題,學生不能帶著問題去閱讀,因此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效益低下。對學生評價的模棱兩可,既反映出教師對教材不熟悉,又體現出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差,對學生也形成了文本解讀上的模糊理解和認識。

教師乙雖然個人業務素質較強,教學中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課堂語言精練、準確,教學態度嚴謹,課堂上能做到師生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得到較充分的發揮和體現,但結合學生實際,在生字生詞上花去大量時間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

總而言之,兩節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學效益低下的問題和不足,有些細節問題還是原則性的問題,而且整節課基本上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被淡化,個性化閱讀缺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教學效益如此低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呢?

原因

課后我分別與學校校長和授課教師進行了交流,從校長的言談中可以發現,他對兩位教師的業務素質十分信任,并且對他們在校期間的表現大加贊賞,稱這兩位教師是目前他們學校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試想,兩位“把關”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如此低下,可想而知,其他教師的教學又是一種什么現狀。之后我又查看了授課教師的課時計劃及設計方案,同時查閱了學校和語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記錄。通過交流談話、查閱資料,我認為形成當前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學校領導沒有深入教學第一線,對課堂教學的了解和關注不夠,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特別是課堂教學現狀沒有完全掌握,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發現實質。

2、學校教導處、教研組的活動流于形式,有量無質。通過查閱記錄,教研組每周一次的活動主要是應付性的聽課、說課、評課,而且最關鍵的評課環節從記錄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老好人思想嚴重,不說真話,你好我好大家好,失去了評課最本質的意義;其他的活動項目沒有針對性,與學校實際脫節,對目前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任何幫助。

3、學校教師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這一點從甲、乙兩位教師對問題“全文講了哪幾件事?”的歸納總結上可見一斑。部分教師不能勝任高年級課程的教學,因此學校對學科任課教師調整頻繁,致使部分教師責任意識不強,業務較強的教師年年添補漏洞,結果是越補越漏,形成了惡性循環。比如教師乙為什么在高年級要像一二年級識字教學一樣從筆畫到間架結構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這不是教師乙對這一階段的目標任務不明確,而是由于低年級教師沒有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造成的。

4、部分教師業務素質不高,學習氣氛不濃,敬業精神不強。如教師甲歸納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所寫的五件事,語言不精練,歸納欠準確。如“碰壁”和“碰鼻”是不能劃等號的。再如,文本中的女傭阿三是下層勞動人民的又一個代表,所以第五件事總結為“關心下人”比“關心阿三”更能表現魯迅先生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關愛之情。教師在課堂上多次出現的口誤、筆誤,都是因為治學態度不嚴謹造成的,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前能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做到既備教材(下轉108頁)(上接106頁)又備教法,既備學生又備學法,課堂上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嗎?

對策

針對這樣的教師和教學的現狀,學校應如何正視現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筆者的看法是:

首先,強化校長的課程領導力。要促進教師改變,校長首先要改變,校長要帶領教師團隊作戰,準確理解課程標準,整合與開發課程資源,給予教師有效的課程指導。因此要從學校校長入手,清醒認識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校長除了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外,還可采取推門聽課等方式,深入教學第一線,真正掌握教學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以目標達成為重心,有針對性地制定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其次,由于教師專業水平的差異,許多教師并沒有完成一個學段的教學任務,而是分年級組教學,也就是說,教低年級的永遠教低年級,教高年級的永遠教高年級,這種做法,使大部分教師不能完整地理解整個學段的課程標準要求,不能完整地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以致在教學時只能跟著感覺走,完整的知識體系被人為地割裂,學生學到的只能是一些知識的碎片。因此,建議學校在安排課程時采用大循環制,為了不讓專業水平較低的教師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學校要出臺配套的教研、學習、指導、結對幫扶等制度,確保不因教師的劣教使學生劣學。

最后,加強教研教改,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要轉變聽評課的觀念。教師一定要站在提高自己,幫助同事的角度來聽評課,要把聽評課作為一種教師同伴合作研究課堂的專業活動,要站在關注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而不是教師的才藝表演,更不是專家“想當然”的自我推銷的高度上,通過聽評課,使每個教師從中受益,徹底改變以往看表象、說皮毛的聽評課方式。

2.要開展好課題研究,達到“以科研促課改,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學”的目的,從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校本教材開發、教學設計及典型課例等方面做好研究。

3.要結合學校實際,精心設計專題教研活動。比如針對目前學生的現狀,應如何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怎樣解決高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問題、如何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如何抓、學生作業如何設計、如何正確處理課程與教材的關系等。

第7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 閱讀量 現狀 思考分析

一、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

近幾年,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對小學生的語文課程閱讀量提出明確的要求,1―2年級要求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 要求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要求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通過上述明確規定,我們可以明確小學語文課程閱讀量是一個什么概念,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教學大綱試圖通過具體的成文要求來提高小學生語文課閱讀量,因此,小學生的語文課的閱讀量成為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重視的教學重點之一。

當這樣的明確要求提出以后,具體的實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的確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在各地的小學貫徹這一理念時,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下文將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狀分析

1.教育三環節連接問題

從教育部門的角度來說,教育部門根據現在的社會狀況,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需要讓學生了解到各個學科的知識,培養他們全面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因此,教學大綱是根據小學生這一個群體來進行大綱的編寫和要求。以1―2年級的要求為例,教學大綱要求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在2001年時,語文課本有閱讀文章507篇,這其中包括課內習題中的文章,而在新課改之后增加到615篇。我們可以發現,文章閱讀量正在增加,古詩文占有重要地位,而這些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古詩文的特殊要求是為了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而這僅僅只是其中一點。

從語文教師的角度來說,語文教師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不同的老師的教學風格不一樣,教學的側重點也有一定的區別。對教師來說,影響其教學效果甚至是教學態度的因素除去個人能力的因素外,還主要有教育部門的相關文件、學校領導要求、家長要求、學生要求等等。在這些因素中,我們不難發現,要想真正服務學生的話,最可靠的是依據教學大綱要求來教學。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受到以上多種因素影響,實際執行的遠遠不夠。比如,對于小學語文課本中比較難學的文章,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深入解析文章,只是一筆帶過,或者對于比較簡單的文章一筆帶過,沒有達到大綱的要求。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對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興趣,有的喜歡現代文,有的偏愛古詩歌,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就是對相對較難的文章就會大多數不感興趣。例如散文類,其主要原因無非是無法很好地理解文章,因此,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重點出現偏差,就像初高中的學生偏科一樣,這對今后的學習都是很不利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學生對古詩文不感興趣,加上這方面的成績不是很好等原因,可能導致對以后的古詩文學習喪失興趣。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顯著的結論:由于教育部門、老師、學生這三個環節聯系得不夠緊密,從而導致小學語文的閱讀量無法達到我們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想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學校的語文閱讀量的現狀。

2.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比例問題

由于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此,教學要求也根據其特點來進行語文文章類型的特殊安排。其中最顯著的是現代文閱讀的安排明顯高于詩歌類閱讀安排,為什么會有這種文章的比例?究其原因,是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征,這種安排雖然是一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體現,但實際也會給我們的學生帶來很多的問題。

文章比例造成的文化傳承問題。語文課本中的主要詩歌是由時間篩選而積淀下來的優秀古詩文,它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它的學習難度也相對較高,因此其閱讀比例比現代文明顯低很多。而詩歌的學習主要以背誦為主,它其中的思想以及觀念卻沒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視,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不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也是中國現代社會比較突出的問題。人們學習美國的開放、學習英國的浪漫、學習日本的堅韌,卻忘了學習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對改變現狀的幾點思考

1.優化文章配置,嚴格篩選文章

文章的配置需要各個教育部門的配合,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教育者明確教學任務,需要教育大綱隨時間、隨實際因素不斷更新和改革。我們需要綜合各種因素,找到更佳組合方案,根據實際情況,切實修改方案。

2.加強三環節交流,切實為學生服務

加強教育部門、教育者、學生這三個主要環節的連接和交流,尋找更加適合學生的閱讀量的安排,使語文課本更加科學、有趣。

3.拒絕過于死板依據于大綱,著實為學生考慮

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會遇到更多的問題,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教學設施不全或者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尋找合適的替代品,爭取給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

結語: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教育者應該堅持努力奮斗,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最科學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平.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狀與思考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2(12) .

第8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網絡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網絡資源

 

1 相關說明

本文所作統計的資料來源僅限于期刊論文和文章,不包括相關的專著或研究報告、學位論文等。

特定時期內發表的相關期刊論文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個學科或主題的研究現狀、所取得的成績及發展方向。所以,本文采用關鍵詞“網絡計量學”在大型數據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國報刊索引》等)中查找有關我國網絡計量學研究方面的文獻,經過合并去重后,統計出2000—2007(9)年有關網絡計量學研究的相關文獻共218篇。

2 統計分析

2.1 論文出處分析

本文所統計的218篇論文,分別發表在35種期刊上,其中26種為圖書情報類期刊,占所發期刊總數的74.29%;9種為其他學科期刊,占所發期刊總數的25.71%。可見,網絡計量學主要是我國圖書情報學的研究領域,而且它在其他學科領域還未得到像文獻計量學一樣廣泛的應用。35種期刊中,刊載論文5篇及以上的12種刊物及其相關數據見表1。論文參考網。

表1 發文的期刊分布

第9篇:文獻計量學范文

關鍵詞:數學方法;情報學;數學思想;數學模型

1、 引言

數學方法的運用是現代科學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學術界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傾向:以數學方法的運用程度作為科學研究研究水平的評判標準。情報學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數學方法越來越多地被引入情報學研究。[1]

由國防科工委情報所八室編科技文獻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的《情報數學》是中國最早論述情報科學技術和數學之間的結合部的一本專著。[2]

數學這是所有學科中的基礎的學科,如果哪門學科沒有加入數學很難說其已經建成了真正的科學。因此,數學方法對于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方法、實踐領域以及所拓展的研究方向,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

2、 數學方法在情報學中的應用

2.1計量學

計量學是情報學領域最為常用的數學方法之一。1934- 1960年是文獻計量學的奠定時期。這一時期的研究比較注重理論研究與規律的發現。獻計量學中大量的規律和定律都是在這段時間內提出的, 其中包括文獻計量學中著名的三大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和齊普夫定律。在此階段, 除了對文獻計量學的基本規律進行了研究以外,還對其他規律進行研究。例如文獻的引用規律、文獻的增長規律及文獻的老化規律。之后,又有許多文獻計量學的概念、規律和方法被提出。從科學引文索引的發行以來,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計量學分成兩種類型類型: 評價類和關聯類。

計量學很好地利用了數學的思維方式,即運用數和量來發現事物的規律和聯系。

2.2集合理論

假如一個系統可以劃分成N種類別,并且各個類別之間的關系可以被清楚地表達出來,那么這個系統就能很方便地建立起一個集合模型,例如集合論在的主題詞系統中的應用。

情報集合是一個集合,由許多條情報組成。也就是說一條條情報便是集合中的元素。實際上每條情報也是一個集合,它是由一個個概念詞組合而成。為著錄和查詢情報而編制的主題詞索引也組成一個主題詞集合。主題詞集合與對應的情報集合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即存在一個映射F,能夠完成主題詞集合到情報集合的映射。

2.3模糊數學

模糊數學又被叫作Fuzzy 數學,是用于研究和處理模糊性現象的一套數學理論和方法。它是模糊拓撲、模糊測度論等數學領域的統稱,是在模糊集合、模糊邏輯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數學工具,用來研究現實世界中許多界限不明確以及存在模糊性 的問題的。

情報學領域存在大量模糊現象,僅靠隨機數學和明確數學方法很難解決所有問題。模糊數學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視角。情報學領域經常采用的模糊數學的方法包括模糊算法,模糊匹配,模糊評價法,模糊聚類,模糊推理,模糊加權等。模糊數學在情報學中的應用,如信息檢索的動態模糊聚類現象,可以使用模糊數學理論和方法描述作出模糊判斷。模糊數學在該領域迅速地應用,顯示出獨特功能。如建立網絡信息聚類的模糊模型。

2.4概率論與統計學

統計學是一門相對綜合的科學,主要是通過搜集、整理、分析等技術手段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甚至能預測對象未來的科學,在此過程中運用大量的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專業知識,它的使用范圍極廣泛,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統計學在情報學領域的應用跟計量學有時候不太好區分,但是兩者的應用領域還是比較明顯的。統計學在醫學情報學這個大的情報學分支上應用相對較多,而且也已經相當成熟。在處理情報的過程中的遇到的事件大多為隨機事件,比如情報用戶需求,情報的分布情況等。對于研究這種類型的問題,常采用數理統計方法。情報數理統計分析包括多種分析方法,例如情報分布統計分析,情報用戶需求的統計分析,情報統計分析與預測,建立情報檢索概率模型等。一般可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結合來進行處理,目的是可以看出變動的趨勢,并且可以計算出各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的比例和分布。例如情報分布情況的概率統計模型,情報檢索系統的概率統計模型等。[4]

2.5線性代數

向量常常用來描繪與多個因素有關的一個問題,而矩陣描述的是與多個因素有關的一組問題, 其中最特殊的問題是線性代數中的線性方程組問題。

情報學中對于類概念詞(包括主題詞、關鍵詞、標引詞、類名等)的組配規則, 它們之間存在的多維性及它們因整體所顯示的某種線性空間的性質的重視, 是矩陣理論與向量理論運用到情報工作中的前提條件。因為情報工作中亦存在著多維概念空間, 或者說存在著需要通過多個因素的量進行描述的問題, 這為線性代數應用于情報工作創造了最為堅實的基礎。矩陣和向量在情報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在計算機檢索, 線性代數方法既是計算機檢索系統模擬方法之一, 也是計算機擴檢和縮檢的手段之一。 情報檢索系統采用的矩陣向量模型改進了傳統檢索的思路, 檢索速度更快, 檢索效率更高。線性代數方法還用于解釋和預見情報活動中的實際具體問題,如著名的普萊斯指數增長模型,引文檢索系統中的矩陣向量。[5]

3、 數學方法在情報學應用的發展趨勢

首先,新的理論成果與新的方法滲透到情報學的研究工作中。數學方法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適應各種科學研究的特點,最重要的是數學中的各種理論方法不斷吸收自然科學研究中的新成果來完善自身。[6]

其次,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日益成為情報學研究方法的主流,數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把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由定量分析上升至有相對數量依據的定性判斷,最終形成具有足夠根據的科學結論。

第三,利用計算機輔助建模及模型求解是發展的新趨勢。情報系統涉及的因素、變量經常是眾多的,有時計算量之大超出人的能力。計算機計算速度快、信息儲存量大、計算結果準確的特點,特別是專業性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可幫助研究者處理復雜問題。(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達. 情報學的新領域——情報計量學[J]. 情報學刊,1981,04:48-51.

[2]張芝蘭. 《情報數學》[J]. 圖書情報工作,1989,05:30.

[3]賴茂生. 數字化時代的情報學[J]. 圖書情報工作,2007,04:25-29.

[4]馬喜武. 數學方法在圖書情報學中的應用[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7,04:63-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久re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 欧美亚洲在线 | 久久一本色系列综合色 | 国产一二区 | 国产a精品三级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区网站 |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 日日碰日日操 | 深夜爽爽爽gif福利免费 |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1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综合色吧 | 亚洲第一综合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 freese×video性欧美丝袜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 a网在线| 亚洲免费美女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 | 黄色影视频 | 免费视频网站一级人爱视频 | 成人影院午夜久久影院 | 亚洲三级黄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不卡 | 香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 日本人在线看片 | 国产亚洲一路线二路线高质量 | 日韩高清在线二区 | 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久草免费网站 |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香港三级黄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亚洲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香港台湾经典三级a视频 | 亚欧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