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演化經濟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橫紋肌溶解癥(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ARF)是由創傷、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橫紋肌溶解,大量肌紅蛋白(Mb)經腎臟排泄時極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腎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質的綜合作用,因此常發生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且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從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凈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類患者,并對他們進行了血液凈化治療與精心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齡17~80歲,平均年齡(38.5±23.4)歲。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發傷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處擠壓傷1例,藥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惡性腫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診斷標準:①有引起橫紋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無力、肌痛、尿量減少的表現。②血清CPK值急劇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進行性升高,伴有高鉀、代謝性酸中毒等。本組患者血液凈化前實驗室檢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進行血液凈化前先做血液常規項目檢查,根據病情確定予以血液透析濾過合并血漿置換或單獨的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血漿置換采用簡易膜式置換法,使用德國費森尤斯血漿置換器。本組1例采用血液透析濾過合并血漿置換法,其余6例均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機器為瑞典金寶公司及德國費森尤斯公司血濾機,德國費森尤斯AV600血濾器,碳酸氫鹽置換液。血液透析濾過選擇前稀釋,4h/d,置換液大于30L/次,并根據水腫情況決定超濾量,待病情穩定后改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轉。
1.3結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療及時,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發傷患者好轉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顯著下降,但因病情嚴重未能好轉,最后均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護理
2.1血液凈化前的護理①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因為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病率極低,患者對此病一無所知,擔心疾病的發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腫脹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會感到極度的恐懼。本組7例患者均存在恐懼心理,我們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了疾病的原因、誘因及愈后,消減了他們的緊張焦慮心理,能取得他們的配合。②環境準備:透析室每天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時沒有清掃工作,濕度<60%,以避免影響機器運轉并保持室內空氣清潔衛生。③用物準備:搭好管路,做好機器的準備,備齊抗凝劑及搶救藥品,同時準備好氧氣及監護儀。④血管通路的準備:選擇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頸內靜脈或股靜脈插入單針雙腔導管并留置。本組3例患者選用股靜脈插管,4例患者選用頸內靜脈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凈化過程中的護理①在確保血流量通暢的情況下,讓患者取舒適的臥位,一般為平臥位。②根據病情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定抗凝劑及其用量,同時監測出凝血時間。本組1例因出血行無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選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嚴格無菌操作,根據操作步驟上機,并根據病情設置各參數。④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各壓力的變化,及時處理各種報警。本組1例行無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沖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過程中出現靜脈壓及跨膜壓急劇增高,發現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換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劑后均無凝血現象。這點至關重要,觀察各壓力變化并及時處理,可以避免凝血現象的發生。⑤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瞳孔、尿量的變化并作好記錄,尤其是注意血壓的變化。低血壓造成患者的不適,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頻繁,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變化,及時處理。本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過程中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惡心、血壓下降,立即予補液,按醫囑予以賀斯、白蛋白注射,血壓仍不能維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維持,血壓才轉穩定。⑥皮膚的護理,由于肌痛、肌肉腫脹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導致皮膚破潰。因此加強翻身極其重要,必要的時候按醫囑給予鎮痛藥,抬高腫脹側肢體,并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本組3例患者出現嚴重的下肢腫脹、疼痛,經過我們的精心護理,無一例出現皮膚破損。⑦認真做好各項記錄。
2.3血液凈化后的護理①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②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③作好導管的護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識宣教。高熱的患者可給于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病情堿化尿液需大量飲水的患者,應避免水中毒,同時指導其注意保持留置雙腔導管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實驗經濟學;經濟實驗;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2-0022-02
1 引言
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實驗室中的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經濟學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傳統的經濟學一直被認為是一門先驗性的社會科學,而不是理論與觀測相互影響的觀測科學。這是因為經濟學是一門復雜性的學科,這一復雜性既來自于復雜的外在環境,更主要來自于人的因素。人們似乎很難在實驗室中建立可重復的經濟環境,所以人們一直普遍認為實驗室中的實驗研究只能用于“硬科學”,而不能用于經濟學。直到19世紀80年代,經濟學才將試驗的方法引入經濟學研究中。目前實驗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學中的一個新的分支,被列入《經濟學文獻雜志》的分類體系中。
2 文獻綜述及實驗經濟學的發展
實驗經濟學是在受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分析行為主體的經濟行為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經濟學家在挑選的受試對象的參與下,按照一定的游戲規則,并給以一定的物質報酬,以仿真的方法創造與實際經濟相似的一種實驗室環境,不斷改變實驗參數,對得到的實驗數據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檢驗已經有的經濟理論及其前提假設,或者發現新的理論及為一些決策提供理論分析。
實驗經濟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738年波努利提出的“圣彼得堡悖論”,但是經濟學家開始認識到實驗可以在經濟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則是200多年后的事了。1948年,著名經濟學家張伯倫在哈佛大學創造了第一個課堂市場實驗,用以驗證市場的不完全性。張伯倫的學生史密斯很受啟發,開始深入研究經濟學的試驗方法。他用試驗方法檢驗價格理論,提出經濟學領域的“風洞試驗”,并具體提出了實驗設計的五項原則,首次把實驗經濟學引入到教學中,為實驗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驗經濟學的發展階段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世紀30-50年代),是實驗經濟學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Thurstone(1931)、Mosteller和Nogee(1951)以及Allais(1953)等對個體決策的實驗研究,Nash(1950)、Dresher和Flood(1952)以及Schelling(1957)等對博弈假設的實驗研究,Chamberlin(1948)、Siegel和Fouraker(1960)等對市場組織的實驗研究。這一時期的實驗研究缺乏思想上的指導,對實驗的結果持懷疑態度。
第二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是實驗經濟學的發展成熟時期。除了上述所說的人外,Charles Plot和Michael Levine(1978)的工作揭示了議程對選擇機制結果的影響。把實驗方法擴展到公共選擇和政治經濟學領域。在Charles Plot和Vernon Smith的努力下,實驗經濟學建立了初步的理論體系,在方法論上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第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實驗經濟學框架大體形成的時期。行為理論的成熟、合理的預期理論和計算機的應用為實驗的進行創造了有力條件,使實驗結果更為可靠。1998年,專門刊登實驗經濟學論文的期刊(Experimental Econmics)創刊,標志著實驗經濟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02年弗農•史密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使實驗經濟學正式邁入主流經濟學的行列。
3 經濟學的實驗方法與應用
3.1 經濟學的實驗方法
3.1.1 實驗設計
經濟學理論的實驗不可能完全復制出現實經濟的運行過程,因此經濟學家一般通過演化模擬分析和方針技巧來構造出與實際環境相似的實驗室環境,讓實驗者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出反應。在實驗設計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確定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2)確定實驗條件的基本要素;
(3)選擇和確定作為處理變量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的干擾因素;
(4)為被實驗者準備“實驗說明”;
(5)進行測試性實驗;
(6)根據測試性實驗改進或者簡化“實驗說明”以及實驗條件。
3.1.2 比較和評估分析
首先,將“效率”作為比較標準。普洛特和史密斯將效率定義為被試的報酬總和與最大可能報酬的比率,并把它作為比較分析互相競爭理論的依據,探討對理論模型標準的改進。
其次,采用獨立自動變量。在實驗中要獨立的變動每個自變量,獲得每個自變量對因變量作用的準確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
最后,評估結論建立在概率分布的基礎上。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始終處于理性狀態,非理性會使人的行為無法預期,因此經濟理論的實驗數據一般呈概率分布狀態,評估出的結論是用結論與其概率密度的乘積來表示。
3.1.3 運用行為和心理分析來解釋實驗結果
經濟實驗是以社會中的人作為被實驗者,而并非假設中的“理性人”,所研究是理性與非理的統一。因此,要借助行為與心理分析的方法,通過運用展望理論、心里間隔理論等行為心理理論,來分析實驗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
3.2 實驗在經濟學中的應用
實驗在經濟學中主要有三種用途:理論的驗證與評價,尋求新信息和新思想以及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3.2.1 理論驗證和評價
對各種經濟理論進行實驗檢驗,是實驗經濟學最為重要的作用。當對某個問題只存在一種理論時,可以通過實驗找出解釋這個理論的條件,并檢驗理論的效力,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存在偏差,并且這種偏差大到無法用隨機或簡單誤差來解釋,則這個理論就應該受到懷疑;當對某個問題存在多種理論時,通過設計一個能使不同模型得出不同預期結果的實驗,可以比較和評價各種相互競爭的理論。
3.2.2 尋求新信息與新思想
實驗經濟學已在實驗中引入原有理論忽略的因素,探索并發現新的理論。推進一個理論向前進步的一種重要途徑就是設計實驗,構想需要探索的實驗情景,然后觀察到底會發生什么,以此來搞清楚前進的方向。
3.2.3 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在經濟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僅僅從理論上思考是不夠的,而設計一個恰當的實驗可以為問題的實際解決提供有益的參考。例如,在政策推行之前,通過實驗來檢驗政策可能帶來的效果,能夠明顯的降低政策的試錯成本,為政策的真正推行提供決策依據。
4 實驗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起步較晚。1994年,汪丁丁教授發表的“實驗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建設”一文是我國最早介紹實驗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文章。蔡志明(1997)、余劍梅(1999)、高宏禎(2003)等也對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和研究領域作了系統介紹,并闡述了其經濟學方法論的意義和應用,介紹了實驗經濟學中的“最后通牒博弈”、“雙向拍賣市場”等模型。
除了對實驗經濟學的總體介紹外,我國學者也逐步借鑒國外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模仿性質的實驗研究。孫志明、黃民翔和遲峰(2004)設計了電力競價實驗,考察了按系統邊際價格結算和按報價價格結算兩種模式對市場電價水平的影響。金雪軍、楊曉蘭(2004)構造了一個信息完全對稱的實驗室證券市場,利用來自中國的實驗數據對理性預期理論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
其實,我國的每項改革方案的出臺和經濟政策的實施幾乎都需要“實驗”,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特區、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等。以我國二十多年來的金融市場改革為例,金融領域的改革同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循序漸進,遵循著“試點――推廣”的思路進行,不斷地試錯、完善,這本身就是一種實驗的思想。中國金融改革按階段一步步向前發展,每階段的改革之前都要對前階段改革實驗的利弊進行總結,來指導下一階段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當然,中國的經濟實驗與實驗經濟學的經濟實驗還是有一些區別。中國的經濟實驗一般是首先放在某個地區或單位來進行,即在綜合的、在真實環境中實施的嘗試,一般周期比較長,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彈性大。而實驗經濟學的實驗則是放在實驗室的仿真的環境下,可以對影響因素進行控制。可以說實驗經濟學的經濟實驗是一種小試,而中國的經濟實驗是一種中試乃至大試。
5 實驗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5.1 實驗經濟學可以為我國的經濟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導。
實驗經濟學中“風洞”方法的應用可以說是最具有應用價值的方面,即在某項經濟改革實施前可以先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操作。例如在決定是否放開電力市場,是否對公共部門實施私有化、民航機票價格改革等問題上進行實驗。中國目前正處在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中,實驗經濟學的出現為我國經濟改革模式的制定提供了先導性平臺。目前中國的經濟試點具有地區性,容易受到當地風俗習慣、政策、經濟基礎的影響,在向其他地區的推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偏差,應該尋找更好、適用性更廣、成本更低的試點方式。
與我國傳統的試點改革相比,實驗模擬具有成本小、準確度搞、適用面廣等優點,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不同人群中重復進行,以此找到規律性的問題。通過實驗,可以找到許多規律性的內容和人們行為的共性特征,將其運用到政策的制定中去,從而避免地區改革試點中適應性不廣的問題。
5.2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建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史密斯認為,市場經濟和價格機制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將無數個人利己的綜合作用反映在一個參數中。以我國股票市場為例,很多經濟學家都對股市進行了研究,但效果不大。因為股市中的每個人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容易出現金融泡沫現象。原來傳統的研究并沒有對股市中的個進行深入研究,實驗經濟學能夠使我們在可控制的實驗環境下觀察個體的決策行為,對證券交易制度的有效構建具有極為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5.3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將會起到重大作用
雖然實驗經濟學傳到中國的時間并不長,沒有多少人了解它,但已引起了中國足夠的重視。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陳禹教授發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家經濟科學實驗室。目前,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大學的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都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學實驗室,旨在將實驗經濟學方法引入我國的經濟學研究中。相信隨著實驗經濟學知識的普及和有關政府部門的扶持,實驗經濟學將會成為我國大學里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可以改變目前國內純粹地鉆研經濟學理論的現狀。
6 結語
與傳統經濟學相比,實驗經濟學不僅拓寬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構建了連接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橋梁,同時也使得經濟學的研究更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隨著實驗經濟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及更多的研究者參與到實驗經濟學的研究中來,實驗經濟學的應用范圍必將越來越廣,為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弗農•史密斯,李建標等譯.實驗經濟學論文集[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Smith,Vernon L.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petitive Market Behavi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111-137.
[3]Chamberlin,Edward H.An Experimental Imperfect Marke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48.
[4]楊華. 實驗經濟學的起源及最新發展動態[J].中國市場,2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