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六年級下冊英語課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教材中;插圖;利用
一、利用插圖感知所學內容
小學生初學英語,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受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的影響,小學生喜歡形象性的東西,對畫面特別感興趣,課文的插圖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他們在閱讀課文時很想從圖中知道課文的內容。我們在教學時,可首先從課文插圖入手,以圖畫為依托,讓學生先在插圖中享受快樂,再用淺顯易懂的英語語言進行恰當的描述,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如在教學PEP五年級下冊英語Uunit 5第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看圖片感知動物所做動作,因為課本中的插圖展現的是:The elephant is walking; The tiger is running; The fish is swimming等。為了讓課文插圖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walking,fiying ,running,swimming,jumping等單詞,在課堂中,我運用插圖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再讓他們從插圖展開大膽想象,猜猜這些單詞什么意思,然后我在課前談話時層層設問: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zoo?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 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What is the rabbit doing?OK, Let’s go and visit the zoo with them. 最后讓同學打開書,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感知意思,并跟自己之前的想象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和作者的想法有哪些異同,想想我們要學的內容是什么。學生一旦有了任務,也就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和期待,就會迫不及待地去看課文、猜想課文內容。
二、利用插圖訓練表達能力。
教材是學生練習說話的一塊沃土。小學三至六年級英語課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往往使人浮想聯翩,激情飛揚。學生更是喜聞樂見,插圖一般都能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課堂上,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課文插圖,誘導學生的無意識活動,當學生入情入境,情緒處于時,再有機的進行教學,訓練其口頭表達能力。如學習PEP六年級下冊Unit 3《Last weekend》Let’s talk時,因為課文中的插圖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是學生感興趣的事兒,于是我結合學生的親生經歷,設置問題: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Did you help your mom clean the room?等,這就激發了學生說話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打開書,看圖聽音,學說英語。他們爭先恐后地跟著老師大聲地說,不經意間就輕松學會了對話中的句子。我適時的指導、點撥課文中的重、難點,學生理解了對話的內容,再通過兩人小組分角色練習,模仿表演,運用語言。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更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堂課在輕松、愉快中度過了,而學生說英語的興趣卻沒有因為下課而結束。相反,課后他們還不時地和身邊的同學一起背誦課文對話、表演課文對話,讓英語走進了學生的生活。
三、利用插圖擴展學生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知識的源泉。愛想象是小學生的特點,精美的插圖能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浮想聯翩。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應要求學生透過圖畫內容想象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東西,使畫面中的人物、事物鮮活豐滿起來。當學生熟練掌握課文后,教師應讓學生再一次觀察圖畫,展開想象,聯系生活實際,對插圖內容進行拓展創造,或創編故事,或續編故事,或新編故事,從而進一步練習把語言說得更熟練、具體、生動、形象。如學習《Welcome to my school》時,教師可以利用插圖,讓學生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子表演對話后,結合自己學校的現狀,改編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新學校。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輪流當小主人,帶領同學們參觀我們的新學校。這下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大家躍躍欲試,搶著運用課文中的原句子介紹自己的學校,臉上充滿了自豪和快樂。一個學生在描述中這樣說到:“Welcome to my new school. My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Look !This is the big playground and this is the teaching building .My classroom is on the fourth floor. We have a large and bright library, It’s on the fifth floor . I like our school .Do you like her? 孩子們勁頭十足,興趣盎然。雖然有的學生只能說幾句話,但他們能結合課文內容,積極地參與創編課文活動。學生通過看圖聯系生活實際的運用,既鞏固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又拓展了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大膽嘗試新的利用插圖的方法,讓課文插圖走進教師、走進學生、走進課堂,讓課堂教學因插圖而精彩。
參考文獻:
[1] 王霞.巧用插圖 增強英語教學效果[J]. 吉林教育. 2010(02)
[2] 宋振韶.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
關鍵詞:英語教學;多樣化;教學策略;高效課堂
多樣化的教學強調的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基礎之上,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多樣化的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獲取新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散發性思維,培養學生長久的興趣和愛好,逐步發揮學生的特長,使學生能夠受益終身。眾所周知,小學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其教育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一個人以后的發展。加大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樣化的進程,毫無疑問是在教與學上面的重大轉變,這使教學的形式越來越豐富,也使學生越來越能夠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在學習中,興趣的作用是毋庸贅言的。興趣作為人生最好的導師,其對做好一件事情是極其重要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小學英語第一章“saying hello”時,筆者設計的課堂教學是先讓學生先熟悉一下課本內容,然后再播放語言,最后老師在帶著學生領讀一遍之后,全班就可以進入情境之中進行學習。首先,筆者會先設計讓幾個學生先出去,然后再進來,在進教室之后,先向周圍的學生問好之后再入座。然后,筆者再鼓勵全班學生一起找到自己的和合作伙伴之后,進行對話。在對話過程中,筆者會播放一些令人愉快和動聽的伴奏,讓學生可以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交流。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在一種友好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樣化的實踐
1.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做好刪補
教材的編撰者主要是基于一個普遍的狀況和教學的規律進行教材的編撰,這也意味著教材并不是能夠完全適合每一堂課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強調要根據教學的情況和內容,做合適的增加刪減。例如,在講授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筆者改變了以往急著要學生記單詞、學句子的做法,而是把一些有趣的活動提前。比如,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筆者會要求每個學生說一說上個星期六、星期天做了什么。在學生都說完之后,筆者會要求學生對本星期的周末打算做的事情做一個規劃,在下個星期一上課的時候,筆者會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這個星期做了些什么。
2.動靜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毫無疑問,以往認為一堂課的好壞就是學生坐的端端正正地跟著老師一遍一遍朗讀課本的做法是不對的。在一堂課中,學生應該要能動能靜,動靜結合,從而做到快樂學習。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每一個同學都要積極。在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必須大聲講清楚。例如: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一種“One,two,three”靜學法,即是說在筆者喊“One,two,three”的時候,學生立刻停止自己所干的事情,認真地聽老師講解。實踐證明,這種“One,two,three”靜學法的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3.寓教于樂法,貼近生活實際
所謂的寓教于樂法主要就是運用情景教學和游戲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演”起來、“玩”起來。例如:在教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How much is it?”,可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這樣可以讓學生實際感受到本課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表現的。
4.創新活動形式
教學有其規律可言,但是,教學的方法確實多種多樣的。所以,在進行活動的時候,必須努力追求活動的多樣化,使孩子們能夠想、能夠干、能夠看、能夠接觸自然和社會。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二、啟發學生自主思考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了解到死記硬背模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傷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知識灌輸的做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避免以前死讀書、讀死書的做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現有的知識還可以擁有延伸知識的能力。學生只有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才能在學習中主動探索,使自己的英語知識得到優化和重組。
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創設情境,教師必須采取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最后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小學英語課堂的多樣化教學在確保老師順利和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在一種有趣和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到知識,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文化環境;教室;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31-02
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教學模式與方法):“創建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教材與資源):“要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度”。可見,英語要以活動課的形式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從而培養他們的興趣!
“氛圍”一詞,原本是戲劇術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把它說成“氣氛”, 氛圍,是指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味和情調。校園英語氛圍是一個由學校創建、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能激發和誘導學生自覺地學習并運用英語的自然語言環境。具體表現為:
一、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環境
學校通過配置語音室、電腦房、圖書館、英語專用教室室、多媒體教室等等美化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大樓學生的走廊與地面的警示語全都用中英雙語,如:Upstairs or downstairs, please don’t crowd each other類似這種;節假日,校門口的黑板上就會有英語顯示,如:圣誕節時,有Merry Christmas!當教師節來臨時,有Happy Teacher’s Day!另外,每星期校門口有一句英語諺語展示。另外,我校在中高段的連廊還將開設了特色英語走廊,將孩子們用自己的英語思維打扮出來,如課余時間收集到的英語小知識、世界各國的國旗與貨幣、中國各民族的服裝、自制的兒童英語畫報等,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好的為學生學習英語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有效的英語常規活動
1.問候
我的英語課,我有規定學生無論在哪里看到我都要用英語與我打招呼,如:Hello! Hi! Good Morning !Bye! Goodbye !See you,!See you tomorrow!How are you ?Nice to see you 等。現在,學生進校門時說英語以及師生之間用英語進行問候,已成了我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經過日積月累,膽大的學生和我對話的英語口語越來越多,甚至課本外的用語也有,提高了他們的口語水平與興趣,也促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
2.晨讀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早讀時間,將周五早晨定為每周英語晨讀日,全校各班共讀英語。在中高段的班級里,由各班英語愛好者輪流競爭上崗擔任晨讀日的英語領讀員。孩子們的競爭現象也讓人歡喜。
3.錄像
每月一次的英語錄像課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了。我們利用學校的語音室設備,每個月組織學生看一次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英語VCD,如:迪斯尼英語,洪恩,兒童英語歌曲學唱,兒童英語在線等學英語等錄像教材,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感。
4.大課間
我們把每周二、四下午的1點鐘至1點10分定為英語大課間時間,即我們給出一定的談論話題,孩子們可以海闊天空地交談,三個英語老師進行巡回指導,以幫助學生解決在交談中碰到的困難。當然,由于詞匯量有限,孩子們在對話中會出現講漢語或講的句子不符合邏輯的情況,作為教師,此時應該及時地糾正并適當地給予鼓勵,以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5.課前故事表演
每星期有一堂課的課前五分鐘為學生的故事表演時間,這個時間里,學生可以講故事,幾個學生組成一小組表演書中的Story time.學生自制道具,自己上網找講故事的題材,課外自行打分,自行評論表演的優缺點。
(三)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或
1. 改編歌謠
英語課上學的英語歌謠和說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項目。為了發揮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們經常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改編英文歌曲,并將其中的一些優秀作品置于櫥窗里展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另外,英語中有許多朗朗上口,節奏明快的chant,我們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調和節奏來表演朗讀,給予肯定,表揚與獎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2.特色大隊活動
全校三到六年級全英語的故事表演――最簡單用書上《Story time》(三年級簡單的兒童英語歌曲),著名童話英文表演,兒童英語歌曲演唱,甚至連邊唱邊跳的Hip-hop的流行歌曲,英語版的《水調歌頭》,各種唐詩用英語朗誦,就連主持也全部用簡單的英語解說,最后還開展對英語的調查,從日常問答開始,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生活中的情景與表演在全校同學面前一一用全英語、簡單化呈現,確實讓學生大開了一番眼界,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
3.英語藝術節
英語藝術節比較綜合性,它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英語才華的舞臺,同時也能檢測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我校的英語藝術節每年一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廣,主要包括英文卡拉OK大賽、英語口語大賽、英文書法大賽、英文賀卡制作大賽、英文手抄報大賽、超級模仿秀等,圣誕節特色活動。優秀的節目還在校元旦文藝
會演、六一演出上show一下。同時,我校還經常邀請其他兄弟學校結對,共同參與節目的表演或教師交換上課研討,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大浪潮,推動整個英語教學。
二、英語專用教室布置
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每年級都有一個英語專用教室,每個教室的墻上都以本年級的教材為題材,加以知識的串連與合并,結合語音字母單詞句型的教學,加以設計,在墻上,黑板上以不同的板塊展現,以便于學生上課表演,我設計了以下幾方面!下面就我所用的五年級英語專用教室介紹一下:
(一)板塊一:Who am I
每個學生有一個檔案袋,檔案袋分為藍色和黃色二種。外面是學生的英語名字,里面是學生平時的英語作業,有英語作文,《The book of animal》,《My National Holiday》,《My bedroom》等,這些材料不光上課可作為教師的教材,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享受被注目的喜悅。
(二)板塊二:Look and see
我自制了一個簡單的書架,里面放置一些英文讀物。為了配合英語課程的學習,我們發動高年級學生一起為閱讀角購置或捐贈一些圖文并茂的英文版故事書或較貼近于孩子們生活的英語簡易讀物。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在隨意翻閱中不斷增強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逐步積累英語詞匯量,更能豐富學生的英語素養,讓那些課外很少甚至完全沒能接觸到英語的同學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板塊三:A Happy Day
五年級的新詞和詞組對六年級的單詞鞏固很重要,尤其是五年級下冊,后三單元全是動詞的現在進行時態,所以,我把五年級所有的動詞及詞組進行了一個歸類,在后面的大黑板上畫了一幅大大的水粉畫,把學生的小卡片剪下來,背后用雙面膠和吸鐵石做成可移動的圖片,山為背景,這邊是農村,這邊是城市,以學生野餐這種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第一種時態――現在進行時態的掌握比較好!還能串聯以前學過的動詞及動詞詞組,既復習了過去學過的動詞又擴大了學習面,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甚至讓學生自行創造詞語,如 go +v-ing動詞詞組形式。
(四)板塊四:My dear teachers
隨著寒冬來臨、氣溫降低,不少家長和學生開始關心什么時間放寒假,那我們知道2022北京中小學寒假放假時間表什么時候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北京中小學寒假放假時間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北京中小學寒假放假時間表2022寒假時間:1月22日—2月21日
我的寒假學習計劃一、時間安排
1、每天的四個“1小時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時的語文或數學寒假作業;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無負擔課外閱讀;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鋼琴練習;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或運動。
2、計劃與非計劃
如無特殊情況,每天必須完成以上計劃;每天的計劃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靈活自由安排;如果因外出旅游、回鄉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臨時不予執行;可以偶爾睡懶覺,但不要影響當日計劃的實施。
二、學習計劃
1、不參加語文、數學的培優,不請家教,相關課程自己獨立完成。
2、語文課程計劃
放假的一周內完成;第三周檢查并改正錯誤;閱讀課外讀物不少于十本;完成老師布置的5篇日記;背誦完三字經和唐詩五首;預習下冊課本,讀課文,練字;每天晚上聽故事半個小時。
3、數學課程計劃
放假一周內完成寒假作業,第3周檢查、改正,查漏補缺,并抄錯題時常拿出來做一做;完成數學手抄報;預習下冊內容,萬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和認識鐘表;
4、英語課程計劃
自買的寒假作業做完,把原來的英語書和易安德英語書上的課文和單詞讀一讀,早晨聽聽力。
三、活動安排
1、隨父母至少出去旅游一次;
2、至少去鄉下親戚家兩次,體驗生活,其中爺爺家族親戚去一次,外公家族親戚去一次;
3、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或運動,散步、找小朋友玩等,要注意安全;
4、每天看電視不超過兩個小時;
8、其他: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
小學生六年級寒假趣事作文寒假生活是多么有趣呀!我給大家講一件我在寒假中最難忘的事吧!
那天,我們一家和妹妹們去普者黑游玩,普者黑位于云南南部,海拔只有150米,屬亞熱帶氣候,雖然富源很冷,但普者黑好熱,我們先找了一個“農家樂”住了下來,第二天再出去玩。
第二天我們去乘船游湖。上船前我們每人買了一支水槍,上了船,船夫劃著船,我們一邊欣賞美麗的景色,一邊前進,過冬的鳥兒起起落落,伴隨著我們的游船前進,湖面小船蕩起陣陣漣漪,湖邊草木叢生,翠綠的,灰褐的……各種顏色都有,湖水很淺,但卻十分清澈,用水槍就可以觸到湖底。湖底的水草很多,景色非常美麗,我們不約而同地大聲贊嘆這美麗的景色。
一會兒,湖中的小船多了起來,大人們在這沒有冬天的湖中忘卻了平時嚴厲的面孔,相互打起了水戰,不時傳來興奮的笑聲和叫聲,看著他們玩得那么開心,我們幾個小孩子也想去,可他們打得實在太猛了,我們插不進去。正好旁邊駛來了一艘船,爸爸叫了一聲“開戰”,我們也潑起水來,我們用水槍吸了些水向他們噴去,他們想反攻,可是沒有機會,我們噴得他們東躲西閃,他們實在打不過,只好投降叫停。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舉措
一、注重學生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生學習英語,寫是四項基本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從學生一開始接觸書寫的時候就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四年級上冊開始,學生要接觸英語字母及單詞的書寫,還有基礎英語句子的書寫,因此我首先把這一點當作講課時的重中之重,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打下良好的書寫基礎。并且,我給學生作了進一步的深化,不僅教會學生照著書寫體會書寫,而且讓學生照著印刷體也會書寫。因為學生在學習當中接觸得更多的是印刷體,所以在這兒加以引申,對學生的學習幫助很大。
二、將單詞教學巧妙穿插,學習Let’s learn和Let’s do
學英語的時候,很多學生最頭疼的是單詞的記憶,因此在教學時,我將單詞教學巧妙地穿插在各單元的Let’s do中,將Let’s do 與let’s learn 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如:在教授playground這個單詞時,先以學校操場為實例,然后引入Let’s do中的“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football”,再加上動作演示,學生邊學邊說邊做動作,感覺趣味盎然,印象自然深刻。
三、生動有趣,學習Let’s talk
在學習Let’s talk的時候,我受Story Time的啟發,我將Let’s talk中的小對話根據對話內容編成了一個個淺顯易懂的英語小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學生整體感知對話,初步理解對話內容。在講故事的時候,我會盡量用一些簡單的英語句子來講,有時候學生較難理解的地方就英語和漢語夾雜著說,以學生能夠聽懂為原則。這樣做:
一是為了盡量多地給學生創設英語氛圍。
二是給學生一個練聽力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聽別人怎樣說,而逐漸地形成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是可以讓學生盡快地理解對話,然后在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學生就容易接受了。
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夠聽懂,我就盡量多地說英語,這樣做,盡管很難看到近期效應,但我堅信,這對學生以后英語的學習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
四、重點突出,講解Read and Write
四年級下冊比前三冊加大了語言的輸入量,一個集中體現是在Read and write部分增加了與各單元話題密切相關的趣味會話。該部分的對話以活潑可愛的動物為主線人物,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展開,不僅復習鞏固了本單元的主要語匯,還適當擴展了語言,增加了輸入量。我們在講授這一部分時應區別于講解Let’s talk,不應逐字逐句釋義,不要求學生全部讀出,更不要求他們背誦、抄寫,學生能夠根據插圖了解會話意義并能跟讀錄音即可。講授的重點應放在每部分設置的要求“四會”的單詞和句子上。
五、發揮想象,培養交際,在Task Time中學與玩
每一單元C部分的Task Time是一個非常好的擴展性練習,我認為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好這一部分,對學生語言的發展將會很有好處。如在Our School這一單元的Task Time中,我讓學生每人設計了自己理想中的學校,然后用英語向同學們介紹,評出創意好、有新意的設計張貼出來,這對學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六、融語音教學于日常教學當中,化解語音知識的難點
四年級下冊出現了一個新的知識點——Pronunciation,這方面的教學我認為不可忽視,因為它直接與學生五、六年級要學的音標有聯系。在教授這一環節時,可以先讓學生一起仔細聽錄音,觀察討論,找出發音規律,然后向全班匯報。我們可以將語音教學融會于日常教學當中,特別是在講新單詞的時候,適時地將語音教學穿插在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語音知識,效果是很好的。
七、充分利用自制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
有時候,教師自制的教具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What time is it?”時,我在課前用卡紙做了一個表盤,在表盤上貼上課本第16頁鐘面上的小圖以及相對應的詞組。在學習A“Let’s learn”時,先出示表盤,然后說:“Look!What’s this?This is a clock.”然后可以先講解句型:What time is it?It’s….It’s time for….如:我們來學習lunch,將表針指向12點。然后問:What time is it?It’s 12 o’clock.然后用手勢和動作示意,引導學生學習句子:It’s time for lunch.接著引入Let’s do中的“Time for lunch.Have some chicken”,加上動作與演示,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寓教于樂。
八、運用游戲,激活課堂
教學中的游戲活動,我認為這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因為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老師們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加以運用,如果運用得好的話,不論是對老師的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 小學英語 課內外的學習 如何優化
為了縮短城鄉差別,英語在農村也需“流行”,但課內外教學均存有一定困難。如何使其優化,是我們小學英語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農村小學英語所面臨的困難
(一)英語語境幾乎為零。學習一門語言,就是為了交際,英語也不例外,課堂上所學知識回家之后沒有用武之地,這是其一;其二是在家遇到英語方面的困難那就是過不去的坎兒,沒辦法解決。這是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的欠缺。
(二)英語老師缺乏,英語課時少。每班每周四課時,還是兩課時連上,就等于每班每周上兩次英語課。這樣導致兩次課相隔時間長,也就是銜接不上,上課時老師還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復習上一課內容,導致新內容進行的太慢或是囫圇吞棗,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年度測試方法單一。期末測試僅憑一張60分或100分的試卷就打分了事,不太科學。班里除了有限的尖子生之外,考試時幾乎是連蒙加猜,再加上分數又能“一錘定音”,這樣就挫傷了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然在成績不好的同學里面還有口語很棒的一部分,但考試分數使他們沒了自信。
二、優化方法
(一)老師用英語組織課堂,創造語境。有些課堂用語,有時學生聽不懂,但我們要反復說,說慢些。也可以用肢體語言解釋,這樣一來二去,學生聽得多了,也就習慣了,也就懂了。對于生詞,有實物的用實物展現,沒實物的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勾畫,也就是說,除語法之外,盡量少出現漢語。
(二)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創有效課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內在的動力,而不再是一種壓力。
1、創設情境,愉快教學。英語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老師說得如何天花亂墜,而要看學生是否參與其中。下面是我的一個教學片段:六年級下冊lesson11:This Is Good for You!
上這一課時,我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水果(方便買到的):蘋果、香蕉、桔子、草莓、西瓜等,這些便于第三部分教學。我一進教室,學生們看到我拿了許多水果,他們很興奮,直接用英語給我打招呼,“Hello,Miss Liu.Nice to meet you!Oh,Many fruites,that is very good! Thanks!”
“Ha,ha~~Nice to see you again!Boys and girl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e?”
“I like melon !”
“I like apple!”
“I like ……”
有的同學不知道某種水果英語名稱的時候,他們就積極地問同桌或其他同學,爭著搶著用英語回答:I like ……
同時我走下講臺用英語與學生問答。
進而引導:Good food makes your body healthy. Here is some good food: chicken, fish ,fruite, meat, vegetables……(呈現第二部分內容)。這些食物都是以前學過的詞匯,小組內練習(個別輔導)。
學生學習英語的現在仍然很高,順而引導第一部分內容(本課重點),A healthy body has healthy bones,musles and skin.我走在學生中間,把A,B,C三學生領到講臺上,讓他們展示一下自己的healthy body.再教學本課重點單詞:bones,musles,skin.就容易多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以良好的情緒帶給學生
學習英語的動力。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老師對回答問題較好的學生笑臉相迎,而“學習差”的學生板起臉孔、訓斥,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有效的課堂效果。
所以要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調動“后進生”的積極性,對他們的問答予以肯定,鼓勵其大膽而正確的發音,這樣能使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學習質量得到大幅度轉變,爭取在課堂上做到:不求人人發音多么準,但愿人人能開口。
總之,爭取每堂課讓每位學生都有嘗試表演、說、唱、練習英語的機會,使之成為有效課堂。
(三)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教會爸爸媽媽。這是一個較硬的任務,同時也是優化方法中重要的一關。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家長,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后,也就等于學生自己給自己一次復習機會,一次營造氛圍的機會,一次創造英語語境的機會。有一點需要強調給學生“教會而不僅是教給”。久而久之,通過學生和家長的堅持不懈,我相信每位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會有所提升。這也需要我們老師的督導(家訪或打電話落實)才能夠做的更好。
(四)每周看一、二次英語卡通片。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課堂新知復習(學以致用)自覺汲取(自覺探索新知)學習課堂新知復習(學以致用)這樣環環相扣,學生逐漸有了基礎的英語知識,他們看英語卡通片時心情會很愉快,因為有時課本上的知識也會出現在里面,這也算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吧,同時也為學英語增添了興趣。
一、培養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欲望
面對枯燥乏味的英語單詞和變化多端的句式,小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明顯不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較差,如果我們對此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則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來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等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這一節中,我們可以應用游戲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來培養學生說英語、讀英語的興趣。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稱叫“Today is my birthday”,某同學今天過生日,在教室里開一個小party,并為大家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美食,教師把這些食物擺在學生們中間,過生日的學生是今天的小主人,其他的同學有的扮演他的妹妹,有的扮演他的朋友,有的扮演他的同學,然后進入今天的內容:“This is my sister, Helen. ” “Nice to meet you ,Helen.” “Would you like a pie?”……
創新英語課堂教學的形式,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學生在愉快的party中,既可以享受游戲的快樂,也可以鍛煉英語的會話能力,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友誼,語言運用的熱情被激活,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助推了學生參與閱讀,內化閱讀能力和素養的欲求,可謂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合理選擇教材,豐富閱讀內容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閱讀有多種方法,可以精讀,也可以泛讀。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選擇課內精讀與課外泛讀相結合的方式,以課內教材為主,課外書籍為輔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材一般選擇篇幅相對較長的,內容以熟悉的童話、故事為主,學生們對此類的閱讀材料比較好奇,閱讀過后也比較有成就感,閱讀興趣也自然而然地高漲起來。
例如,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教材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th這一課中,講述的是獅子和猴子之間的故事,適合作為閱讀的教材。上課前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圖中的獅子和猴子之間發生了什么呢?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閱讀一下課文,并將不認識的單詞劃出來”。第一次閱讀完之后,教師講解陌生單詞與句型,講述課文知識要點,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第二次閱讀,這一次閱讀不是快速閱讀,學生要根據教師的講解在閱讀過程中慢慢體會,逐步消化知識點。課后要求學生還要多次閱讀課文,可以將課文內容用英語講給朋友、父母聽,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表達、運用能力。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新穎獨特的閱讀素材興趣濃厚,這樣體裁的閱讀材料會激起閱讀興趣,也有利于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有效的閱讀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對陌生單詞的辨別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心態,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效。
三、開展閱讀活動,鍛煉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可以通過開展閱讀活動來進行,長時間讓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教材,有時會消磨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通過開展閱讀活動可以增強閱讀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常見的閱讀活動如:朗讀比賽、歌曲比賽、閱讀一角、短句表演等,教師可以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進行組織。
例如,在班級內成立“閱讀一角”,選擇適合本年級學生閱讀的英語連環畫、英語漫畫、英語報紙等放在指定位置,學生們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閱讀,學生也可以將家中喜歡的書拿來和同學一起分享。教師也可以經常組織“朗讀比賽”“歌曲比賽”等活動,豐富閱讀活動的形式,評選出優秀的學生,并進行適當的獎勵,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閱讀一角”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后生活,又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閱讀素材,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閱讀面,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通過朗讀比賽可以激勵學生閱讀,提高閱讀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 兩極分化 現狀 原因 對策
一、縮小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意義
本研究對39名北京市海淀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英語兩極分化現象不容樂觀,并且隨年級的升高日趨嚴重,近幾年兩極分化還有提前的趨勢。研究表明,兩極分化現象存在著潛在的危害,被貼上“差生”的標簽極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每年因為承受“差生”的壓力而使心智不成熟的學生走上絕路的案件時有發生。[1] 為了杜絕該現象的發生,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和減輕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情況。
二、小學英語教育兩極分化的現狀
1.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來自39所學校的39名海淀區骨干英語教師。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訪談和文獻研究。本研究對39名北京市海淀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詞匯教學方法、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低中高不同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異同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由5個開放型問題構成,無客觀題,要求教師對5個主觀題進行具體闡述。調查問卷一共發放39份,其中37份有完整闡述,1份有1題未答,1份有2題未答,均為有效問卷。39名教師中,有27名提到學生的兩極分化是教學中的困難,本研究對27名教師又進行了有關學困生的問卷調查。
3.研究結果
(1)“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的問卷結果。如上所說,問卷包括了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詞匯教學方法、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低中高不同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異同等方面,本文選取“您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進行了總結,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如表1所示。
海淀區的39名教師從學生、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方面等談到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教師的教學困難主要集中在學習者學習有效性和教師自身素質提高兩個方面。如表1所示,39份問卷中有27份提到如何縮小班中英語兩極分化,提高學困生英語成績,該問題占69.23%,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兩極分化的現狀。
(2)不同年級的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現狀調查。針對小學低、中、高年級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現狀,本研究針對提到兩極分化的27位教師所帶低、中、高不同年級的132個班級設計了跟蹤問卷調查,數據運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分析,調查結果見圖1。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聽、讀、寫、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現明顯的困難,學習成績低下,學習心理有障礙,學習方法不對頭的學生。[2] 采取具體措施抓好學困生的學習,是防止分化的關鍵。[3] 且知網關于小學各學科兩極分化現象的文獻有80%以上都提到學困生的轉化可縮小兩極分化差距。可見學困生人數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班級的兩極分化程度。圖1數據顯示,一年級的學困生班級平均比例為2.57%,兩極分化基本不存在。二、三、四年級的學困生比例分別增加到了4.24%、4.87%和4.55%,呈較明顯的上升趨勢,兩極分化開始出現。五、六年級的學困生比例分別大幅度增加到11.10%和10.45%,英語兩極分化現象明顯加劇。如圖1所示,學困生的比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大體呈上升趨勢,五、六年級學困生明顯出現,一定程度上說明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現狀不容樂觀。
三、小學英語教育兩極分化的原因
通過對39名海淀區小學英語骨干教師調查問卷和不同年級兩極分化現狀的分析,我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這個難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教師的困惑不僅是課程改革亟須解決的問題,更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著重點。對于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成因,本研究對27名教師進行了訪談,從學習興趣、課外學習時間和學困生缺失需要三方面進行剖析。
1.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能保持,出現兩極分化
興趣分為三個層次:對學習知識技能和能力呈現出來的新現象產生的興趣稱為“有趣”,為興趣的第一個層次;在有趣定向發展基礎上對學習產生的一種特殊興趣叫做“樂趣”,為興趣的第二個層次;將學習與崇高理想、遠大目標相聯系的興趣為“知趣”,為興趣的第三個層次。[4] 低、中年級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普遍停留在“有趣”階段,學習興趣來自于對英語的新鮮感,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和淺顯易懂的教學內容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基本未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隨著內容的深化、教學方式的轉變,中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普遍開始降低,英語成績下滑,兩極分化開始出現。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處于由“有趣”向“樂趣”發展的過渡期,且他們即將邁入少年期,叛逆心理存在,與家長和教師的對立情緒開始出現,興趣開始向書本以外轉移,部分學生成績下滑明顯。如圖1所示,五、六年級的學困生比最高。
2.小學生課外英語學習時間不均加大英語兩極分化
據最新調查顯示,北京市七成中小學生寒假“加班”,數學和英語成必報科目。除假期外,海淀區的小學生家教補課也很常見。這直接導致了小學生課外學習時間不均。英語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課外英語學習時間過少時,學生的英語基礎不牢固,聽、說、讀、寫能力相對薄弱,認為課堂內容較難,課堂發言較少,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學習的被動狀態;課外英語學習時間較多時,學生提前掌握課堂知識,認為內容過于簡單時學習動機降低。耶克斯-多德森認為:“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有所變化。”[5] 所以課外學習時間的不均會使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加大兩極分化的現象。
3.學困生的缺失需要得不到滿足,加大兩極分化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分為缺失需要和成長需要。[6] 處于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小學生的需要都處于缺失需要這個階段,而在學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愛與自尊。其一,通過調查和跟蹤訪談發現27名教師平均帶5~6個班級,每周上13~19節英語課。95%的教師坦言課時緊張,為趕教學進度,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較少,這會使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其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自尊往往通過學習的成就感來實現。學困生英語成績普遍較差,課堂上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讓學困生品嘗不到成功的喜悅。學困生的兩種缺失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不僅會加劇兩極分化,而且會對其他科目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四、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的對策
針對英語兩極分化“低年級化”,本研究結合大量文獻資料和一些課堂觀摩,提出幾種對策。
1.保持英語學習“有趣”和“樂趣”,讓學生興趣只增不減
低、中年級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普遍停留在“有趣”階段,教師應該抓住學生此階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有趣”的英語教學。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處于由“有趣”向“樂趣”發展的過渡期,年齡和心理特點發生了變化,如何讓高年級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挖掘英語語言的美感、知識上的樂趣。其一,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詩歌中體會英語本身的美。其二,高年級的學生開始關注時事和社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英語,激發學生學英語的樂趣。筆者在輔導一名五年級學生時發現生活化英語的作用不容小覷。該學生平時不太喜歡英語,更談不上英語學習的“有趣”。在學習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后,該學生的英語教師留了一項家庭作業:按照英語課本中西紅柿炒雞蛋的步驟邊說英語邊做菜。學生不僅較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對所涉及的tomato、oil等新單詞更是記憶深刻。由此可見英語知識上的樂趣能激發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和情趣,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英語學習的“有趣”。
2.優化小學英語作業有效性的設計,平衡校內學習與課外學習
為平衡校內學習和課外學習,降低課外時間分布不均造成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作業層次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不一,“一刀切”的作業往往讓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差異把作業設計成A、B、C三類,A類作業注重基礎知識掌握和鞏固,C類偏向綜合能力的提升,B類處于兩者之間。[7]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把要做變為想做和會做,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二,作業實踐化、生活化。語言來源于生活,運用于實踐。小學生都喜歡動手,教師設計實踐型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從做中學,不僅愿學而且樂學。第三,作業趣味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置的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滿趣味性,學生的興趣高就會產生學習的內動力,從而不再覺得作業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或是一件苦差事。
3.滿足學困生的需要,成功攻克學困生難題
走近學困生、滿足學困生的需要才是讓他們擺脫學困的最佳途徑。其一,情感投入,滿足學困生情感缺失需要。學困生心中渴望平等,渴望更多的愛和關注。教師不僅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更應以恰當的方式關注他們,讓他們自卑的心在愛的滋潤下慢慢地復原。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認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對于任何學生,哪怕是教師三言兩語的表揚,都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努力地奮進。[8] 及時給予學困生鼓勵,發現其閃光點才是減緩兩極分化的關鍵。其二,品嘗成功的喜悅,滿足其自尊缺失的需要。在學生之中普遍存在一個很重要,但對于學困生而言卻一直尚未開啟的動力之源——成功的激勵。[9] 因此教師首先應該給學困生指出切合實際的目標,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完成小的教學目標,享受成功的快樂。其次實施分層教學,讓學困生擁有成功的機會。
五、結語
本研究從學習興趣、課外學習時間和學困生缺失需要三個方面對兩極分化進行剖析,結合大量文獻提出緊扣學生的“興趣點”、優化作業設計、滿足學困生的需求等對策。讓小學英語教師快樂地教,也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彰顯快樂學習的真諦。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北京,100048)
參考文獻:
[1]秦剛,鮮子英,陳國彬.中小學校內教育不公平危害淺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12(9).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杜宜連.抓好學困生的轉化,縮小兩極分化差距[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2(2).
[4]Kantowitz B.H, Sorking R.D. Human factors:Understanding people-system relationships[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83.
[5]柯江寧.大學外語教學中的動機、興趣與途徑[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1(5).
[6][美]亞伯林罕·馬斯洛.人性能達的境界[M].林方,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7]范艷榮.優化小學英語有效性作業的設計——縮小學生兩極分化差距策略之一[J].快樂閱讀,2012(36).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德育工作打好基礎
1.教師要在道德標桿上樹立一個“范”字。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教師必須恪守師德、嚴于律己、勤奮探索、踏實工作。教育家孔子也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對英語教師而言,在教學工作中要體現“勤”,要勤于學習,勤于探索,勤于實踐;在知識上要追求“博”,要掌握廣博的知識,為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教授新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You should obey the rules”時,可以要求學生按時到校上課、交作業,但是教師自己要做到按時上課、下課,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知識淵博、教法靈活的教師容易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不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和信任,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上來。事實上許多成功的英語教師都把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看成是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第一步。
2.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形成完美人格。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通過向榜樣學習,學生容易受到熏陶、感染和啟發。教師的言行是學生最直接的模仿對象。英語教師流利的英語、對待教學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上課鈴響了,教師說一句:“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學生們響亮地回答:“Good morning,Miss/Mr….”天氣冷了,教師叮囑學生:“It’s cold today,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學生也會感激地說:“Thank you!”身邊的小伙伴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秀品質,激勵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缺乏刻苦鉆研精神的學生身上也許具有創新精神;調皮懶惰的學生身上也許具有熱愛集體的好品質。教師要對學生身上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并倡導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掉自己的缺點。
3.巧妙地運用評價,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師的一句“Good!You are clever!”讓受到表揚的學生受到激勵,下次會爭取表現得更好; “Don’t worry about it.Try it again! ”會使這個學生鼓起克服困難的勇氣,不放棄,不言敗。正面評價可以讓學生品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對挫折與挑戰。
4.教師要不斷學習,結合教科書內容補充教育材料。
在學完教科書單元內容后, 教師可尋找一些相關的補充讀物進行教學。如為了讓三年級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質,在學完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五單元“What colour is it? ”后,可補充故事“The angle”。教師身穿天使的服裝,扮演擁有魔法的小天使,在森林里遇到一些小動物,幫助它們回到色彩世界。進行基于課文內容的補充故事教學,可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啟示,懂得在生活中要樂于幫助別人的道理。
二、充分挖掘教科書資源,對學生實施德育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科書內容,結合語言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德育,實現教育無痕滲透、無痕育人的功能。
1.通過日常用語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培養。例如:“How are you?”“Good morning!”“Hello!”“I am sorry!”“Excuse me!”等禮貌用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使用,這樣不但有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也使學生們養成了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改掉見到教師、客人不打招呼,或因一點小事就與同學發生口角的壞習慣,讓校園內外遍開文明之花。
2.利用情景對話,對學生進行德育。
教科書中的情景對話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情景對話,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育很好地結合起來。如教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對話內容為:“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China.”我向學生展示了我國的地圖及國旗,This is our motherland―China. 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讓學生觀看運動員在奧運會賽場上獲得金牌時國旗冉冉升起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當教師問:“Where are you from?”時,學生們自豪地回答:“I am from China.”然后反復練習對話,學生對國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得到了升華。又如教授五年級上冊第30課,結合授課時間是感恩節前夕的情況,將所要學習的新詞umbrella, mirror, belt, mop,設計成感謝父母的愛,給父母買些禮物。如下雨天或陽光太強的時候希望媽媽帶上傘,為父親買個皮帶感謝父親等。教學此課,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問學生:“Is your mother kind?”多數學生回答:“Yes, she is. ”但當班上一個男孩說:“No, she isn’t. ”時,教師馬上追問“Why? Your mother cooks food and washes your clothes for you every day.Your mother isn’t kind? ”學生馬上改口說:“Yes, she is kind. ”結合教授五年級下冊第35課,Kate生病了,同學們去看望她,送給她禮物并幫她補課。通過教師示范對話,學生看到教師對生病的學生關心的眼神、親切的問候,學生表演對話時也紛紛模仿。令人欣慰的是:從那以后,哪位學生生病了,都會收到同學問候的卡片,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會主動幫助生病的同學補課。
3.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現在學校德育的現狀是教師往往強調德育的重要性而容易忽略學生是否愿意接受。如果教師能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將會事半功倍。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簡單,如果在課堂上設計多種活動,不僅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通過活動讓學生們養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好品質,使他們懂得如何獲得并珍惜集體榮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大量活動:詞語接龍,幸運大轉盤,歌曲比賽,我是小畫家,課本劇表演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他們會積極參加,全心投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4.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正確引導,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隨時都會發生蘊含教育契機的事情,關鍵是教師要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契機,將英語教學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如在教學tiger, lion, panda, elephant這些有關動物的單詞時,單純地傳授知識,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可以結合句型I like…培養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同時向學生介紹哪些動物由于環境日趨惡劣而瀕臨滅絕,倡導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又如在教授有關職業的內容時,讓學生說出長大后要干什么職業,讓學生說出什么職業對人類貢獻最大,教師可舉一些例子,如科學家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做出了杰出貢獻,航天科學家的努力成果使中國的科技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等,這些真實典型的實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學生們說出的職業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每種職業都是重要的,社會需要每一種職業的人。記得課上出現了這樣的場面:一個學生站起來,拿著自己父母的照片,自豪地介紹給其他同學:“This is my father. He’s a teac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s a doctor.”由于班上有的學生的家長是農民,他們聽了這個學生的介紹后投去了羨慕的目光,然后偷偷藏起了自己的照片,不愿意介紹自己父母的職業,教室里安靜下來。這時教師拿出自己父親的照片說:“My father is a farmer. I love him very much.職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勞動者都是光榮的,值得我們尊重的。”學生深受教育,開始拿出照片介紹:“My father is a farmer.”“My mother is a cleaner.”只要教師處處留心,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教育契機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抓住學生的情感,小學英語教學就會開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