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鍋爐房 安全

0 前言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建設部和地方建設管理部門相繼發出了一系列“通知”,旨在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并對近年建成或在建的重要建筑進行質量安全問題排查。建筑質量與安全是關系到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的大事。建筑工程是涉及設計、施工、設備等多部門、多行業、多工種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設計是保證建筑質量與安全的關鍵,設計人員肩負的質量與安全責任重如泰山。有關專業設計“規范”與“規程”是設計人員進行專業設計的科學依據,嚴格遵循“規范”與“規程”也是設計質量的根本保證。然而,實際工程中,有不少項目在設計中就沒能很好遵守有關設計“規范”與“規程”的各項規定,例如在鍋爐房設計中,鍋爐房鍋爐額定容量超出《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蒸氣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文件規定的比較多見。其中有多種原因,包括工程具體條件的限制,不同部門頒布的不同“規范”之間存在不一致之處及某些條款不夠明確,設計人員“規范”意識不強或缺乏對有關“規范”、“規程”的理解,另外也與某些主管部門在設計審批方面的“靈活性”有關。文章針對燃油、燃氣蒸汽鍋爐房、熱水鍋爐房、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設計中有關安全的幾個問題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旨在通過交流,提高我們對有關“規范”、“規程”的認識水平和有關專業內容的設計水平。

1 蒸汽鍋爐房 蒸汽鍋爐房可以同時滿足洗衣房、廚房、開水間、空氣蒸汽加濕等場所的蒸汽需求,又可通過汽—水換熱器給建筑物提供冬季采暖、空調用熱或衛生熱水等生活用熱。蒸汽供應系統無需另外的機械動力消耗,可以利用自身的壓力進行熱量輸配。另外,由于熱水采暖、空調用熱或生活熱水利用蒸汽的潛熱,單位質量熱媒輸熱能力遠大于熱水,輸配管線也可相應減少,從而節省了建筑空間。因此,傳統上很多工程選用蒸汽鍋爐作為建筑內部供熱熱源。

蒸汽鍋爐房設計的主要依據有《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92,《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部發[1996]276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等。鍋爐房設計涉及的安全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鍋爐房安全間距、鍋爐房鍋爐間泄爆、鍋爐燃料貯存與供應系統的防火、鍋爐房滅火、防排煙通風及事故通風等。

鍋爐房內鍋爐間屬于丁類生產廠房,油箱間、油泵間屬于丙類生產廠房,燃氣調壓間屬于甲類生產廠房。油箱、油泵間、燃氣調壓間可與鍋爐間貼鄰布置,但應設防火墻隔開。鍋爐房一般應單獨設置,與其他建筑的間距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且在任何條件下不應將鍋爐房設在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部發[1996]276號)規定,在具備一些安全措施條件的情況下,每臺鍋爐的額定蒸發量不超過10t/h,額定蒸汽壓力不超過1.6MPa的鍋爐可設在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層中,每臺鍋爐額定蒸發量不超過4t/h、額定蒸汽壓力不超過1.6MPa的油、氣、電鍋爐在滿足一定的安全要求后,在事先征得市、地級以上安全鑒定機構的同意,可設在高層或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樓層中間或頂層。這一條款與以前相比有了放寬。一方面,鍋爐房的設置不只限于高層建筑主體以外的作為輔助設施的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或第一層中,另外對置于半地下室及首層的鍋爐房,其單臺鍋爐的額定蒸發量有所增加,這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方便。但是,2001年版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仍然將置于建筑物內的鍋爐房的總蒸發量限于6t/h,單臺鍋爐的蒸發量限于不超過2t/h,且只能設于首層、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建筑面積超過5萬m2的全空調(采暖)建筑,其蒸汽鍋爐房額定總蒸發量一般要超過6t/h。事實上,已建于較大體量建筑內的鍋爐房總蒸發量及單臺鍋爐額定總蒸發量不少都超出了《防火規范》的規定。

蒸汽鍋爐房均應考慮泄壓措施,泄壓面積(玻璃窗、天窗、薄弱墻等)不得少于鍋爐間占地面積的10%(上海市地方標準DBJ08-73-98規定,鍋爐房泄壓面積不得小于鍋爐(包括鍋爐前、后、左、右檢修場地1m)面積的10%,泄壓處不得與聚集人多的房間和通道相連。對設置泄壓面積有困難的場所(地下鍋爐房,較大的泄壓面積,往往給建筑處理帶來困難),將熱交換器、水泵、分汽缸、水處理設備等移至鍋爐間外,以最大限度減少鍋爐間面積,從而減少泄壓面積,這也有利于鍋爐的滅火效果,同時減少了鍋爐房滅火系統的造價。

2 熱水鍋爐房 熱水鍋爐房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供大樓空調用熱,也可同時通過水—水換熱器提供大樓生活用熱水。民用建筑用熱水鍋爐根據需要可將供回水溫度定為95℃、70℃,直接用于建筑采暖系統,也可通過水—水換熱器向各用戶提供所需的二次循環熱水。空調用二次循環熱水供回水溫度通常設置為60℃、50℃。采用二次循環間接供熱的系統,鍋爐本體的承壓可以控制在低壓或微壓范圍。如果采用鍋爐(鍋爐本體,包括進出水接管尺寸等作相應調整,以適應空調供暖系統水量大、溫度低、溫差小的特點)直接加熱空調系統熱水,則鍋爐供回水溫度一般為60℃、50℃左右。可見,選用熱水鍋爐供熱,既有高效節能、水處理簡單、費用低等優點,又可比蒸汽鍋爐更安全。正因如此,熱水鍋爐近年來得到較大的發展。

與蒸汽鍋爐房一樣,熱水鍋爐房不得直接設在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1992年頒布實施的《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鍋字[1991]8號)中,允許額定出口熱水溫度低于或等于95℃的熱水鍋爐房與住宅相連或設在多層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層或頂層中(在滿足某些安全條件的前提下),對置于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層或頂層內的熱水鍋爐房,應同時滿足單臺鍋爐額定供熱量小于或等于7MW的限定條件。最近頒布的“《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修訂條款”規定“設在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層的鍋爐房,每臺鍋爐的額定供熱量率應小于或等于7MW,額定出水溫度小于或等于120℃,且應滿足《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第184條相應條件。對于由于條件限制需要在高層或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樓層中或頂層設置鍋爐房時,每臺鍋爐的額定熱功率應小于或等于2.8MW,且額定出水溫度小于或等于120℃”,其對水溫要求放寬,對鍋爐的容量作了進一步限定,容量大小與蒸汽鍋爐相當。現行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設于樓內(地下一層或首層)的鍋爐房的限定條件中規定單臺鍋爐額定蒸發量不超過2t/h,總蒸發量不超過6t/h,沒有直接提及對熱水鍋爐額定供熱量與額定出水溫度的限定。這應該說是一種疏忽。設計人員對此有兩種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從發生直接火災的可能性及防火因素考慮,熱水鍋爐與蒸汽鍋爐條件相近,所以設于樓內的熱水鍋爐容量的限定應比照蒸汽鍋爐,即單臺鍋爐額定供熱量應不超過1.4MW,鍋爐房總供熱量應不超過4.2MW。這樣,較大工程鍋爐房布置會很困難。另一種觀點認為,客觀上建筑物內的熱水鍋爐房,其出水溫度一般不超過95℃,總體來說,比蒸汽鍋爐更安全,“防火規范”又沒有明確對熱水鍋爐的限定,工程設計時可以只參照《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執行。基于后一種觀點,一般規模建筑物內鍋爐房的布置比較容易滿足有關“規范”、“規程”要求,對于沒有蒸汽要求的較大建筑物,可直接選用熱水鍋爐作為熱源,對于有蒸汽要求的較大建筑物可通過同時采用熱水鍋爐與蒸汽鍋爐作為供熱熱源。一般民用建筑,蒸汽用量不會超過6t/h。在實際工作中,筆者常采納后一種觀點,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應加強安全措施,同時應事先征求消防、勞動主管部門的意見,努力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熱水鍋爐間是否需要泄壓措施,這主要取決于熱水鍋爐額定功率和額定出水壓力的大小。對于鍋爐額定熱功率小于0.1MW或額定出水壓力小于0.1MPa(表壓)的熱水鍋爐間可以不考慮泄壓措施。對于采用間接供熱的熱水鍋爐,在一次循環系統中,只要將熱水鍋爐置于一次循環水泵的上游(吸入式),熱水鍋爐出水壓力就很容易控制在0.1MPa以內,這樣如有困難,可以不考慮泄壓。但是有條件時,還是建議設置泄壓窗,這樣就是爐膛內發生爆炸,也可減少些破壞力,另外,還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風。

3 直燃型冷熱水機機房 由于“防火規范”、“監察規程”等技術規定沒有明文提到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一段時間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的布置可以不受上述有關限制。事實上,從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的工作原理可知,燃油、燃氣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與鍋爐房相似,主機間屬丁類生產廠房,其油箱、油泵間屬丙類生產廠房,其燃氣調壓間同樣屬甲類生產廠房。機房一般應單獨設置,且與其他建筑之間距應滿足“防火規范”規定的相應的防火間距要求。有困難時,在滿足一定的安全要求前提下,可將其置于建筑物的某些特定位置。機房設計的有關安全防火規定應參照微壓熱水鍋爐房執行。一般認為,可以將其設置于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地下一層、半地下室、首層靠外墻部位。同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將直燃機房布置于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如需設置于樓層中間或頂層或直燃機房額定功率較大的話,設計人員應事先請示消防主管部門,方案需經地、市級以上消防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直燃型溴化鋰冷熱水機間可不設泄壓措施,但與鍋爐房一樣,其燃氣調壓間應設必要的泄壓措施,泄壓氣流不應危及人員及儀表設備等安全。

4 通風 設置于地下室的鍋爐間、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均應設置機械通風措施,風量大小應綜合除濕、降溫、燃燒等因素確定。對于設在其他建筑物內的燃氣鍋爐間、燃氣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應有每小時不少于3次的換氣量,換氣量不包括鍋爐(冷熱水機)燃燒用風量。燃氣調壓間等有爆炸危險的房間,應有每小時不少于3次的換氣量,并應設有換氣次數不少于8次的事故通風裝置。油箱、油泵間的排風、排煙系統應結合其滅火方案合理配置。鍋爐間、油箱、油泵間、燃氣調壓間一般采用水噴霧滅火或氣體滅火系統。一旦發生火災,啟動滅火系統工作,同時關閉通風系統及出入這些房間風道上的閥門,確認滅火后,再啟動排風系統,排除殘留氣體。如采用二氧化碳滅火裝置,為保證滅火后能從室內下部地帶排除殘留廢氣,房間的換氣次數不少于6次/h,并于房間下部設排風口。

5 結語 5.1 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鍋爐房等相關內容的條款應結合實際工程情況作細化和必要的調整,使之更具體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5.2 現行的《熱水鍋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應結合大量民用建筑實際情況,對熱水鍋爐出水溫度、壓力劃分再細化,有可能將更低溫度,更低出水壓力的熱水鍋爐的容量等限制條件相應適當放寬以利于實際應用與操作。

5.3 規范制訂部門應加強多部門、多專業協調,盡可能保證不同國家規范相關條款的一致性,以體現規范的嚴肅性,也利于設計人員具體引用。

5.4 設計人員應提高“規范”的法律意識,自覺嚴格遵守現有有關設計“規范”、“規程”等法律性技術文件。有具體困難時,應事先申報相應級別政府主管部門,通過專家論證等方式確定比較合理安全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 顧興鎣,民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部.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92.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

第2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72 文獻標識碼:A快速發展的現代的經濟社會,建筑設計工作中的一件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建筑防火的設計。而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而綜合性的學科,隨著社會高層的建筑、超高層的建筑以及功能復雜、各類新型場所紛紛涌現出來,然而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就要改進已有的防火設計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更有力的防止和減少建筑火災危害,所以,建筑的防火問題得不到解決,會一直危害著廣大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這將是建筑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之所在。所有從事建筑設計的人員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都應予以高度的重視。

1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我國“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建設和公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城鎮規劃和建筑設計中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我們人所共知:財產權比不上人的生命權,而將人權與無權相比是不合適的,我們無論在何時都要將公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消防隊員在救火的時侯,我們應該是先救人然后在進行滅火。所以,在進行設計防范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到人的安全疏散和保護,然后我們再考慮消防設施的有效設計。

2 有效的設計的方法

2.1 防火設計的方式

目前來看普遍使用的一種防火方法是按照指定的條例去做。而建筑設計者唯一能根據所要設計的建筑的現有狀況,從規范中確定設計的指標就如同醫生“照方抓藥”一般。

2.2 防火設計的性能化

防火設計的性能化是新型的防火設計思路,它往往是建立在比較理性上的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依據消防安全的原理和方法達到的性能的目標,而且針對各類建筑物的實際的狀況,根據預測的結果進行的全方位的評估與預算,期待著找到最好的防火的方法和和最好的防火保護。這種設計方法由于科學技術條件的制約和法制法規的約束,在使用上受到嚴格的控制。

3 有效便捷的建筑設計

3.1 有效的疏散通道

為減少和杜絕火災傷亡,煙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的嚴重的傷害,必須盡快撤離;所以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到安全的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得少于兩個,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必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安放更多的出口。而樓梯是樓層的安全出口,在遇到火災時切記不要開敞的樓梯間容易導致火的蔓延,以至于妨礙人員的疏散,人所共知的:封閉的樓梯間能阻擋煙氣,這樣有利于人員的疏散。對于高層在設計中有暫時的避難所,必要時可以設屋頂直升飛機,從空中進行人員的疏散,另外,疏散通道上要設緊急照明燈、疏散的方向指示燈和安全出口燈。為此我們要求建筑物應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設施,為了安全疏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2 設置有效地消防通道

要結合道路的設計在建筑物四周合理有效的設置消防通道,以保障發生火災的時候消防車暢通無阻,迅速準確的到達火在現場,及時實施撲火救援的工作,同時也為消防撲救的工作創造了先決的條件。所以要求室內在裝修時所使用的材料盡量做到不燃或難燃化,盡量杜絕火災的發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3.3 合理有效的樓梯間

在進行建筑的樓梯間設計時不要太夸張,而且樓梯的踏步和門之間距離不要很近。因為火災來臨時,這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和場所,將十分的危急。我們要設有能擋住煙氣進入的樓梯間,要求不要過高,一般就行,而低層和多層的建筑可以我們可以采用雙向彈簧門的形式。在醫院等公共場所的防火門應該朝著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以后應該能從任何一側手動都能夠開啟。

3.4 設置有效的排煙設施

首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針對公共場中的娛樂廳和游戲場所進行了布置走道的兩側. 要滿足最遠房間的疏散門并按要求進行設計安全出口的距離;其次,應按照要求設置排煙設施,不論是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設置在多層建筑還是高層建筑都要設有排煙設施。最后,多層的民用建筑要在一、二、三層設置排煙設施,可將它設置在四層及四層以上的地方或令選地方,不管房間面積的大還是小,都需要設置有效地排煙設施。因為建筑物火災時會產生大量濃煙,不僅妨礙疏散還會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高層、地下建筑的走道、樓梯間及消防電梯,都應該按照情況安排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的有利設施。

3.5 有效的報警系統和滅火裝置

一般建筑起火約在10~15分鐘開始不斷的蔓延,在場人員可通過電話進行報警或者使用消火栓進行滅火。所以在大型的公共場所、高層的建筑以及容易引起火災的廠房、倉庫中應設自動報警器和自動滅火的工具。

4 防火規范記心中

顯而易見,建筑的防火設計是一項涉及范圍廣、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所以作為一名建筑設計人員不僅要掌握較全面的建筑的知識,還要進行艱苦的努力,即使,規范和條紋較多,并且條紋比較散,那些大量的數據特別難背,但我們也要克服困難,這樣看來,建筑設計防火的重要形式無人不曉得,它將會以其高度的重視。

4.1 多看

4.2 多記

4.3 多積累

4.4 多學習

4.5 多請教

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認真正確的領悟規范的精神實質,才能夠靈活的運用到工作中,以保證自己設及建筑對用戶負責。

5 防火設計的總平面

在進行總面積的設計要根據本身以及就近的建筑的火災危險等級、建筑物的性能、作用來一起考慮輻射熱作用,在撲火和救火的過程中要按照要求,盡量減少用地。每個建筑物之間要滿足規范規定的防火之間的距離。這樣會有效地防止火災發生,以免火勢在建筑物之間蔓延,我們將火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也為救火創造了先決的條件,并且也為消防滅火和緊急疏散工作提供了充裕的有力的場地。

6 高效的建筑設計

對于建筑的設備以及消防的設計就要全靠專業人員來完成,作為建筑的專業人員不許了解有關的建筑常識及相關的知識體系,與相關的工作人員密切配合,一起來完成設計。在進行設計時要經過周密的計算和確定,并且在平面圖上要標明規格、數量及位置,讓人一目了然。

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的防火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建筑的防火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涉及了建筑設計的所有的過程,還涉及了各個行業。這對專業的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人員必須從方案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對建筑防火設計做出全面、周密的考慮和決策的同時,還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和法規,采取防火措施,杜絕和減少火災危害性,從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的損失。這是我們建筑設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這也是建筑設計人員的責任所在。

參考文獻

[1]朱建峰,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有關消防給水的幾個問題探討[J].給水排水,1999,25(12):54-56.

第3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電影院;防排煙;設置方案

[ Abstract ]: No windows in the audience high hall storey, it has large inner space, complex function, density, combustible matter more, fire intensity and other features. In case of fire, personnel evacuation, fire rescue is difficult. In view of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this kind of architecture has set the smoke control facilities necessary.

Key words: Cinema; smoke control; setting scheme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電影院防排煙方式的選擇

1、自然排煙:自然排煙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室內外空氣對流進行排煙,主要利用可開啟的外窗或利用陽臺、凹廊進行排煙的方式。這種方式經濟、簡單、易操作,不使用動力以及專用設備,平時兼作換氣使用,火災時不受斷電影響。在規范非強制性要求某種排煙方式下可以優先考慮,如以下情況:(1)設在地下建筑疏散走道或四層及四層以上多層民用建筑建筑內電影院場所疏散長度在40M以內的走道或其他需要排煙的房間。(2)設在一類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內的電影院場所疏散長度在60M以內的走道或其他需要排煙的房間。(3)人防工程中面積小于50的房間;總長度小于20M的疏散走道。但是,在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有效開口部位面積,保證多層和高層建筑內電影院場所走道、房間有可開啟外窗面積不小于該房間、走道地面面積的2%,人防工程內電影院場所自然排煙口的總面積大于該防煙分區面積的2%。同時,自然排煙方式排煙口受風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較大,一旦受到風壓作用,煙氣很難排出,特別是建筑低層區,火災時如果排煙口方向與風向相反,引起煙氣在建筑物內擴散,出現房間、疏散走道、樓梯間或前室聚集煙氣現象,嚴重影響人員的疏散,設計時要加以考慮。

2、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機械防煙是通過風機加壓送風,使樓梯間和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正壓,從而阻止煙氣的侵入,保證人員安全疏散與避難。主要用于高層民用建筑的封閉避難層、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兩者合用前室等部位,雖然防煙效果顯著,可靠性和穩定性高。但具有設計計算比較復雜。設備復雜、投資高等缺點。而設在高層民用建筑內的電影院場所經常與建筑內其他場所共同使用樓梯間,沒有單獨的疏散樓梯,甚至有的高層建筑具備完整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因此,沒有必要考慮在高層建筑電影院場所內設計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方式。否則,會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提高了工程投資,維護管理也不方便。

3、機械排煙:機械排煙是利用排煙風機強行將煙氣抽走,從而降低被保護區的煙氣濃度,它由擋煙壁(活動或固定式擋煙壁)、排煙口(或帶有排煙閥的排煙口)、防火排煙閥門、排煙道、排煙風機和排煙出口組成。這種排煙方式可以彌補自然排煙方式的不足,對于排出疏散走道、起火房間的煙氣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相對于電影院場所極其適用,同時,機械排煙方式分為局部排煙和集中兩種方式,局部排煙是在每個需要排煙的房間設置獨立的排煙風機直接進行排煙;集中排煙是將建筑物劃分為若干個防煙分區,在每個防煙分區內設置排煙口,通過排煙風道排煙。而在電影院場所設置機械排煙方式時就必須考慮高層和多層建筑的實際情況;就設在多層建筑和人防工程內的電影院場所,為了確保場所內良好空氣環境,平時都設有通風系統,設有排風管道設施,同時考慮相鄰觀眾廳的防止串聲,最好采用局部機械排煙方式,并與通風系統相結合,選擇合理的排煙風機、增加了一些常開式電動排煙風口,并保證通風系統符合一定的防火要求,同時,把排煙自動裝置與電影院場所的自動報警設備聯動,不必設置單獨的消防電源等設備,降低了整體自動系統的工程造價。

二、電影院中庭機械排煙設施的設置

1.電影院建筑的中庭,屋面一般采用大跨度輕型鋼結構、玻璃采光頂,因此,電影院中庭頂部通風、排煙管道的設置,無論從建筑自然采光、美觀的角度還是從結構安全性的角度上來看,都是不太現實和經濟的。電影院中庭常見的三種類型和相應的防煙、排煙設計方法,但對于多層民用建筑,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具體工程設計中,為簡化排煙系統,節省投資,同時又能保證系統的排煙效果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集中控制的可靠性,筆者認為,有條件時應盡可能采用設置多臺屋頂風機來進行集中排煙的方式。

2. 電影院中庭排煙設施采用此種設置方式,主要還基于其具有如下優點:①排煙系統與通風系統合用,節約投資;②對排煙風機經常使用可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狀態;③系統無風管,不影響建筑美觀和采光;④風機分散布置,有效的降低屋面荷載;⑤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控制量少,系統更可靠。

3.在電影院中庭的排煙系統設計中,設計選用4臺高溫雙速屋頂排煙風機,均分設置于屋面上(見圖2)。由于該商場(包括中庭)設置有集中空調系統,空調時,屋頂風機可關閉。為了防止玻璃屋頂部的熱滯留現象,也可開啟風機低速運轉;并根據室內空氣品質狀況,確定屋頂風機的開啟臺數,進行全面通風換氣,排除集聚在屋頂下的熱空氣。電影院中庭發生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將屋頂風機轉入火災運行模式,電機高速運轉,及時排除高溫煙氣和熱量。

三、電影院觀眾廳機械排煙設置部位的確定

1、民用建筑中電影院:面積大于100m2的地上觀眾廳和面積大于50m2的地下觀眾廳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超過20M且無自然排煙的疏散走道,有直接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40M的疏散走道。

2、人民防空工程:電影院放映間、舞臺等;疏散總長度大于20M的走道;建筑面積大于5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

四、電影院機械排煙系統中的排煙口、排煙閥和排煙防火閥的注意事項:

1 . 排煙口或排煙閥應按防煙分區設置,且應與排煙風機聯鎖,當任一排煙口(閥)開啟時,排煙風機應能自動啟動;

2. 排煙口(閥)的設置宜使氣流方向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反,其安裝位置應設置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且與附近安全出口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1.5m。設在頂棚上的排煙口,距可燃構件或可燃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0m。排煙口采用常開式多葉排煙,風機選用雙速排煙風機,平時低速排風換氣,火災時高速排煙,每個觀眾廳的排煙系統應獨立設置,防止相鄰的觀眾廳通過排煙排風口串聲。

3 .當火災確認后,同一排煙系統中著火的防煙分區中的排煙口(閥)應呈開啟狀態,其他防煙分區的排煙口應呈關閉狀態;

4 .大多火災案例表明,絕大部分的人員死亡是由于吸入有毒氣體和窒息死亡的,觀眾廳屬于無窗房間,參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提出只要大于100m2的地上觀眾廳和面積大于50m2的地下觀眾廳均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關于排煙量,參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第8.4.2條中庭的排煙量計算方法,考慮到觀眾廳凈高比中庭低,人員密集,且由于有座椅的障礙,火災時人員疏散較困難。因此建議觀眾廳以13次/h換氣標準計算,或90m3/(m2?h)換氣標準計算,兩者取其大者。

5 . 防煙分區的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m.

6、觀眾廳的每個放映室采用一個獨立的通風系統,機械排風,通風量按15次/小時計算。補風來自相鄰的觀眾廳送風,同時送風管設置消聲裝置,放映室保持負壓。放映機房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

五、結論

由于建筑技術的進步(結構、建筑設計等),隨著新型建材的大量使用,設有多功能電影院的多層建筑的規模日趨龐大,此類電影院應當設置防排煙設施。而對于其設置依據、方法、排煙量計算等諸多問題,應按照《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同時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中國計劃出版社,

第4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1國內外防火規范的比較

1.1高層建筑劃分《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為超高層建筑。《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規定,35層及35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規定,當高層建筑的建筑高度超過250m時,建筑設計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美國《國際建筑規范》(2009年版)規定,有人員使用的樓面到消防車可以到達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為高層建筑。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類耐火等級的結構替代ⅠA類耐火等級的結構,但承重柱的耐火極限不應降低。英國《建筑設計、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術規范》(BS9999∶2008)規定,頂層樓板到地面的高度超過18m時,應設置消防電梯和防煙樓梯間且前室內設置消火栓。此外該規范按照頂層樓面高度的不同對建筑耐火等級作了規定,如A2類建筑(人員處于清醒狀態且熟悉環境,火災增長速率為中速火),當頂層樓面高度超過60m時,構件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法國《高層建筑防火安全法規》(2007年版)規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類型的建筑為高層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為超高層建筑。1972年的國際高層建筑會議將高層建筑分為4類:第一類為9~16層(最高50m),第二類為17~25層(最高75m),第三類為26~40層(最高100m),第四類為40層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見,各國對于高層建筑均作了規定,但對超高層建筑的劃分并不完全一致。有關高層建筑高度劃分標準如下:美國23m、英國30m、法國28m(其中住宅50m)、我國24m,可見幾個國家的規定相對而言差別不大,總體上,我國的規定比較適中。我國和法國明確界定了超高層建筑的劃分高度,我國為100m,法國為200m,其中我國規范對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專門要求。美國和英國沒有單獨規定超高層建筑,但從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級角度對超過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層建筑作了特殊規定。如美國規定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類耐火等級的結構替代ⅠA類耐火等級的結構,但承重柱的耐火極限不應降低;英國規定人員處于清醒狀態且熟悉環境、火災增長速率為中速火的建筑,當頂層樓面高度超過60m時,承重構件耐火極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級各國規范均根據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規定了相應建筑的耐火等級,有關超高層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構件的耐火極限要求對比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規范中有關柱、梁、承重墻等承重構件的耐火極限要求與其他國家的規定比較接近,但樓板的耐火極限相對偏低。根據國內建筑火災統計資料,火災延續時間在1.50h以內的占88%,在1.00h以內的占80%。與之對應國內規范將一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樓板的耐火極限定為1.50h,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樓板的耐火極限定為1.00h。我國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占多數,這樣大部分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不會被燒垮。當然,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定得越高,發生火災時燒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價要增加。

1.3防火間距各國規范均通過限定防火間距作為防止火災在建筑之間蔓延的措施,美國規范詳細規定了建筑相鄰部位的開口要求,當間距大于9.1m時,則對外墻耐火極限沒有要求。英國采用相鄰建筑外墻所受熱輻射強度來確定防火間距,以是否達到引燃木材的熱輻射強度12.6kW•m-2作為判定條件,要求建筑到達公共邊界或者假定的邊界(而非相鄰建筑物)的距離為其達到熱輻射要求的計算距離的一半。例如,在火災規模為30MW的情況下,距離著火建筑7.9m的距離處即可達到12.6kW•m-2的輻射強度,從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其到達與相鄰建筑公共邊界的距離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國規范要求相鄰高層建筑外墻的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間距。我國規范也有限制外墻開口的類似規定,如開口面積小于外墻面積的5%時,防火間距可減少25%。對于耐火等級均為一、二級的相鄰建筑,高民用層建筑與相鄰高層建筑的防火間距為13m,與相鄰多層建筑的防火間距為9m。我國規范中有關高層建筑與多層建筑的防火間距規定與國外規范相比較為接近。

1.4避難設施避難層(間)作為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設施,各國規范均有詳細規定。美國規范規定電梯候梯廳在采取防煙措施的條件下可兼做避難區域,同時對避難區域提出了雙向疏散要求。對人員疏散存在困難的醫療建筑,美國規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覺休息或治療的樓層以及其他人員荷載超過50人的樓層均應采用擋煙設施分為至少兩個煙氣控制區,并對該類建筑中的避難區域面積作了規定,臥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確定避難面積。英國規范允許避難區域設置在受保護的樓梯間內。此外,美國、英國規范均考慮了使用輪椅等行動不便人員的避難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積美國為0.9m2,英國為1.3m2。我國規范對超高層公共建筑設置避難層作了明確的規定,但對超高層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要求設置避難層(間),而防火設計規范沒有相應的規定,有關超高層住宅設置避難設施的技術要求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確保火災情況下消防車輛能夠迅速到達著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建筑物的入口,對于營救建筑內的被困人員、降低火災損失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規范對消防車道(包括其寬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轉場地等)及消防撲救作業面(包括長度、與建筑的距離等)均有所規定。美國規范中消防車輛可到達的位置與建筑內設置消防設施的情況有關,當建筑內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該距離可相應增加,如消防車道應能到達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墻與消防車道的距離不應超過46m,當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可增加到137m。英國規范規定消防車應能到達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國規范規定消防車道與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大于30m。我國規范通過規定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與建筑的距離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時規定消防車與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離為15m~40m。可見國內外規范對消防車到達位置與建筑之間的距離要求比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圍內。關于超過一定長度的袋形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場地的要求,美國規范規定為46m,英國規范為20m。我國規范規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但未明確其長度要求,應進一步細化該規定。

2超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加強措施

綜上所述,針對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設計,提出如下加強措施:

2.1耐火等級我國規范規定超高層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一級,從前文對國內外超高層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結構構件的耐火極限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對于一級耐火等級建筑要求其樓板的耐火極限為1.50h,而國外規范的相關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見我國規范對建筑樓板的耐火極限要求相對偏低。為給超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員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建議提高樓板的耐火極限。目前,我國有關樓板的構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樓板厚度為100mm(保護層厚度為10mm),其耐火極限可達到2.00h,樓板厚度達到120mm(保護層厚度為20mm)時,耐火極限可達2.65h。結合國外規范的相關要求和我國實際的樓板構造做法情況,對超高層民用建筑樓板的耐火極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層民用建筑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

2.2防火間距我國規范中有關高層建筑與多層建筑的防火間距規定與國外規范相比較為接近。此外,規范中規定在設有防火墻等條件下,高層建筑與相鄰建筑的間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對于超高層民用建筑,較大的防火間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災在建筑之間的蔓延外,也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考慮到我國超高層建筑的數量及相應的救援和管理條件,建議即使在采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的條件下,也不應調整超高層民用建筑與相鄰其他建筑的防火間距。為此,提出如下建議:超高層民用建筑與相鄰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與民用建筑防火間距的相關規定,其間距在采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的條件下也不應減小。超高層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的防火間距(包括與甲類廠房,與甲類倉庫,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可燃氣體儲罐,與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防火間距的規定,其間距在采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的條件下也不應減小。

2.3避難設施避難層(間)作為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設施,各國規范均有詳細規定。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高層公共建筑設置避難層作了明確的規定,但對高層住宅建筑的避難層設置沒有提出要求。僅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有高層住宅需要設置避難層(間)的規定。因此,我國建筑防火設計規范中有關超高層住宅設置避難設施的技術要求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可以結合住宅建筑的特點,設置避難間。同時參考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規范對醫療建筑的避難區域或使用輪椅等行動不便人員的避難需求的規定,我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在規定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施時也應考慮行動不便人員的避難需求,為該類人員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對于高層建筑避難間的具體設置高度要求,需要考慮到當前消防車輛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實際情況。為此,提出如下具體建議: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層病房樓,其50m以上樓層每層應設置避難間。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樓層每層應設置避難間。

2.4消防救援《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整合修訂稿)對消防滅火救援要求的規定,補充了現行相關國家標準在消防救援規定方面的不足,但對需要設置回車場的盡頭式消防車道的長度要求需補充規定。結合道路中心線間的距離不宜大于160m的規定建議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層住宅建筑與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組合建造時,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應對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提高要求,以確保消防救援作業的安全,可考慮與防火墻的耐火極限要求一致,即3.00h。為此,提出如下具體建議:一是長度超過40m的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該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二是超高層住宅建筑與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過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時,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

3結論

基于上述比較分析,對于超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筆者建議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整合修訂送審稿)中增加以下規定:

3.1耐火等級。超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其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

3.2防火間距。超高層民用建筑與相鄰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與民用建筑防火間距的相關規定,其間距在采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的條件下不應減小;超高層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的防火間距(包括與甲類廠房,與甲類倉庫,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可燃氣體儲罐,與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防火間距的規定,其間距在采取設置防火墻等措施的條件下也不應減小。

第5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民用建筑、安全出口、設計要求

中圖分類號:TU24文獻標識碼: A

一、安全出口一般規定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對各類建筑的安全出口作了詳細的規定。

(一)安全出口的布置及數量確定

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應設兩個安全出口,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小于5m,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而定。工業建筑和一般民用建筑對設一個安全出口的情形有不同的規定。對地下室而言,相鄰兩個防火分區上有防火墻連通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墻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個防火分區必須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安全出口寬度計算

現以一般民用建筑作為例子計算安全出口的寬度,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5.3.14條規定,安全出口、房間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米;不超過6層的單元式住宅,當疏散樓梯的一邊設置欄桿時,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5.3.15條規定,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4米,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米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人員密集場所安全出口疏散寬度除滿足上面規定外,其實際寬度應經計算確定,如一耐火等級為二級的三層商場,單層建筑面積3000平方,二層疏散樓梯的總寬度應如何計算。首先要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5.3.17條第5款規定,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場不應小于70%。所以該商場二層疏散折算面積應為3000平方米*50%=1500平方米。再按第5.3.17條表5.3.17―2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表,以折算面積乘以換算系數,即1500平方米*0.85=1275,也就是說此商場可容納1275人。再按表5.3.17―1規定每100人疏散寬度計算安全出口總寬度,以可容納總人數乘以換算系數確定,即1275*0.65/100=8.2875,所以該商場疏散總寬度應為8.2875米,對于商場不同樓層不同面積的計算方式按照以上方式以不同的系數同理計算。其余場所安全出口疏散寬度有不同的計算方式,這里就不一一舉例闡述了。

(三)安全出口的設置形式

安全出口的設置形式有敞開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和室外樓梯,根據建筑防火的重要性,不同性質的建筑和不同規模的建筑安全出口的設置形式不同。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旅館、超過2層的商店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設置有歌舞娛樂游藝場所且建筑層數超過2層的建筑、超過5層的公共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通廊式居住建筑層數超過2層時應設封閉樓梯間,當戶門為乙級防火門時可不設封閉樓梯間,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層數超過6層或任一層面積大于500平方時,應設封閉樓梯間。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一類建筑和除單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年我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二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小于32米的二類高層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十二層及十八層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以上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安全出口(樓梯間)設置形式的一般規定,其余就不細說。

(四)安全疏散距離

安全出口的設置除滿足數量和疏散寬度要求外,還應滿足疏散距離的要求,疏散距離較長,發生火災時就會給人員疏散帶來一定的困難,不能在短時間內進入相對安全的樓梯間,可能會導致人員不能及時疏散而傷亡。所以合里設置建筑最遠點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也是建筑防火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此作了祥細說明,以一、二級耐火等級的一般民用建筑舉例。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3條規定,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疏散門,托兒所、幼兒園為25米,醫院、療養院、學校為35米,其他民用建筑為40米。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托兒所、幼兒園、醫院、療養院為20米、學校和其他民用建筑為22米。高層建筑由于整體疏散困難,對此比多層建筑較嚴,相關距離相對減小。對于安全出口在各種防火規范中還有許多具體要求,情況繁多、內容復雜,這里就不作說明了。

二、安全出口數量不足、寬度不夠和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分析

一是一些老建筑未經消防設計審核、驗收,后來擅自改變其使用功能用途,不滿足現行規范要求;二是一些村民自建房改作旅社、賓館或其他公眾聚集場所使用,導致安全出口的數量、寬度和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三是建筑消防設計審核、驗收把關不嚴,未按相關防火設計規范計算安全出口數量、寬度等;四是消防設計審核、驗收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在消防設計審核,設計備案和竣工驗收、備案時未能發現圖紙設計存在安全出口數量、寬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五是對已建投入使用存在安全出品數量不足,疏散寬度不足問題的建筑,由于整改難度較大或牽涉整改資金較大,建筑使用單位不能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六是對新建建筑業主方為了追求較大的經濟效益,減少資金投入,要求設計單位在消防設計時減少安全出口特別是樓梯間的設置數量,消防部門在審核時未能提出,導致問題的存在。七是消防監督員業務素質不夠高在監督檢查時未能發現所檢查單位建筑存在安全出口數量不足、疏散寬度不足,樓梯間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八是設計單位設計人員素質不夠高未能按照規范進行消防設計或按照業主方要求擅自降低消防設計。九是部門聯動不力,一些單位的建設工程特別是達到審核驗收條件的工程在沒有得到消防部門的審批合格意見,建設、規劃等主管部門就辦理了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建設單位就開工建設,造成先天性的安全出口數量不足、疏散寬度不足或樓梯間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等。

三、怎樣杜絕安全出口、疏散寬度不足和安全出口設置形式不符合要求

第6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建筑 消防給水設施

Abstract strengthening indoor fire system early in the fire extinguishing effect and non professional firefighters on indoor fire system use, because the fire is often composed of non professional firefighters discovered and first implementation of fighting. So civil building safety and fire fighting facilities relationship is very important, we enjoy life, work, leisure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al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fire safety.

Key words: building; fire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目前水仍是目前國內外的主要滅火劑,所以消防給水系統完善與否,直接影響火災撲救的效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科學,要由建筑、結構、空調、電氣、給排水、等各專業共同采取安全措施,而直接參與撲滅火災的當屬各種消防設施。消防設施使用的滅火劑的種類很多,有水、泡沫、鹵代烷、二氧化碳和干粉等。而用水滅火,使用方便、器材簡單,器材簡單,價格便宜,滅火效果好,

消防給水在建筑物的防火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

火災統計資料說明,有成效撲救火災的案例中,有93%的火場消防給水條件較好;而撲救失利的火災案例中,有85.1%的火場缺乏消防用水。許多大火失去控制,造成嚴重后果,大多是消防給水不完善,火場缺水造成的。例如1993年4月17日哈爾濱的特大火災與消防水源嚴重不足有很大關系。消防車需要到2.5km以外(遠者達15km)去運水滅火。致使燃燒面積達8萬m2,使2800多名居民無家可歸。因此,在進行城鎮、居民區、企業事業單位規劃和建筑設計時,必須同時設計消防給水系統。

消防給水在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中,我首先要提到的是設計條件,由于它關系到消防給水系統的確定,因此在設計中必須由建設方提出書面材料。設計原始材料:有如室外給水管網形式(環狀或支狀),有無自然水源、水壓、水量、管徑等等。這些材料在消防驗收時也能起到作用。而一方面建設方,也不愿意將錢投在消防設施上。作為設計者,應堅持原則,并加強消防知識的宣傳且不可減少設置消防設施。

消防給水設施的范疇,從廣義上來講是用于消防目的的給水或供水設施。從水池、水泵、管網到噴頭、水槍等,這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解。狹義上講,要與配水設施分開,只是指市政消防給水管道、市政消火栓、加壓泵及其泵房等。下面就消防水池、高位水箱的一些問題具體談一談。

消防水池是否需設取水口

“高規”7.3.4條規定: 供消防車取水的消防水池應設取水口或取水井。規范沒有規定什么樣的消防水池才供消防車取水,使許多設計者把握不準。各地地方的規定也不盡相同,比如深圳市規定:當市政給水管網滿足室外消防水量與水壓要求時,室內消防水池可不設取水口。筆者認為分以下三種情況考慮:

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車的吸水高度(6m)內,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儲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應設置取水口。因為設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備消防泵無法啟動時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現故障,消防儲備水因無取水口而無法取出,不合理。設消防取水口工程造價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設施。

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車的吸水高度(6m)內,而水池又儲存室外消防用水量,則無需設置消防取水口.

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車的吸水高度(6m)內,而水池又儲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則應設置專用消防取水加壓泵,從消防水池內直接取水,向室外專用消防管網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壓泵1用1備,雙電源供電,流量按設計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計,揚程應至少滿足室外消火栓栓口10mH2O的壓力.

取水口的位置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8.6.2-5條規定:“取水口或取水井與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離不宜小于15m”。《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7.3.4條規定:“取水口或取水井與被保護高層建筑的外墻距離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100m”。建筑消防水池取水井設置通常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便于消防車使用的地點,一方面消防車容易到達,另一方面消防車便于操作。2)能夠供應其保護半徑內所有建筑物消防用水。根據消防車的保護半徑(即一般消防車發揮最大保護半徑150m),取水井的最大保護半徑為150m。3)便于火災的撲救,同時考慮與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離宜為15—40m。4)取水井與建筑物應有安全距離,不受建筑物火災的威脅,要求與建筑物有一定的距離,同時還應綜合考慮臨近建筑物的基本情況,如門窗位置和大小、墜落物的情況以及采取的保護措施。

在工程實際中,取水井與建筑物外墻距離一般為5—100m。最小距離5m往往用于單棟建筑(常常是高層建筑)消防水池設置的取水井,因收場地限制,且是在外墻不開窗或有防墜落措施的地方;最大距離100m常常用于區域(建筑物)設置一個共用的消防水池發揮作用的地方。綜合幾個方面的因素,筆者認為正常情況下取水口與建筑物外墻最佳距離為15-40m。

3、關于高位水箱的設置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消防給水設置成臨時高壓給水系統時,須設置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泵。但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在消防設計的指導思想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多層民用建筑的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只要求用來撲救初期10min內的火災,10min以后則由城市消防隊來撲救;而高層民用建筑的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要求在整個滅火過程中均能充分地發揮作用,即立足于自救。因此,多層和高層建筑在消防給水系統設計時應當有一定的區別。

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中,水箱或氣壓水罐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方式是設置重力自流的高位消防水箱。在多層建筑中,規范中僅要求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設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對消防水箱的設置高度并未做出規定。因此,只要水箱設置在建筑物的最高處,且滿足了消防貯水量的規定,應該說就滿足了規范。但在實際應用時,宜盡可能地將水箱設置到高一點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開啟安裝在水箱出水管上的止回閥的靜水壓力。當水箱安裝高度確實無法滿足止回閥的開啟壓力時,應將止回閥下移安裝。在高層建筑中,規范對屋頂消防水箱的設置除規定了應貯存的水量外,還對設置高度予以了規定:當建高度不超過100m時,最不利點消火栓靜水壓力不應低于0.07MPa;當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最不利點消火栓靜水壓力不應低于0.15MPa。當水箱設置不能滿足上述水壓要求時,應設增壓設施。也就是說,在高層建筑中,屋頂消防水箱的設置不僅僅是滿足一個水量要求,還要滿足最不利消火栓的靜水壓力,這是高層建筑和多層建筑屋頂水箱設置的本質區別。

高位消防水箱進水管上裝設電動閥的問題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3.7.7第4條規定:當水箱采用水泵加壓供水時,進水管不得設置自動水位控制閥,應設置水箱水位自動控制水泵開、停的裝置。當水泵供給多個水箱進水時,應在水箱進水管上裝設電動閥,由水位監控設備實現自動控制。

現在的住宅小區加壓生活供水基本上都是采用變頻加壓給水方式,屋面消防水箱進水管一般與生活給水立管共用。這種由生活給水變頻泵向屋面消防給水的方式并不是傳統意義的水泵-水箱聯合供水,消防水箱的水位變化也不是控制水泵開、停的主要因素。任何一個用戶用水設備的使用都有可能影響水泵的開、停,屋面消防水箱只是其中的一個用水點而已。所以筆者認為可以理解為變頻泵同時在向很多個水箱供水,屋面水箱的進水管上應該裝設電動閥,有水位監控設備通過電動閥的開、關來實現自動控制。但是如果屋面水箱的進水不是由生活給水變頻泵供給,而是由專用的消防水箱加壓泵供水,則變成的水泵-水箱聯合供水系統,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設置水箱水位自動控制水泵開、停的裝置,由水泵的開、停來控制水位而不是由閥門的開、關來控制水位了。

對于建筑,當火災發生時,往往以室外撲救為主,消防隊員更習慣于使用消防車及室外消火栓,所以有必要要設消防取水口,來完善消防設施,加之消防隊員對室內消火栓布置情況不一定熟悉,特別是當火災擴大時,由于煙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室內消火栓更有一定困難。這就更應加強室內消防系統在火災初期的滅火作用及非專業消防人員對室內消防系統的利用,因為火災往往由非專業消防人員發現并首先實施撲救。所以民用建筑的安全和消防設施的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在享受生活、工作、休閑的幽雅環境時也要注意消防的安全。

參考文獻

1、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第7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 住宅; 建筑; 給排水系統; 消防系統

0 前言

就給排水專業而言, 作為居住小區設計的重要一環, 也要相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同時住宅的設計要與物業管理及其服務方式相適應, 要為現代物業管理提供必要的條件。下面根據筆者日前完成的某花園小區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的設計談談自己的體會。

1工程概況

該工程整個分二期進行建設, 是由18 棟24層的住宅樓、150 棟別墅二至四層, 五至九層的會所商業區組成。本工程的小區給排水的設計既要與大市政給排水管銜接好, 又要與建筑單體進戶管銜接好, 同時要處理好一期和二期工程的設計深度。

2 系統設計要點

2.1 給排水系統

2.1.1 給水系統

⑴用水量及水源。該住宅小區住宅樓最高日用水定額取230L/d, 小時變化系數取2/5,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Qd=269.2L/d。水源取自從市政供水管網引入的兩路DN200 供水管接入小區, 在小區內形成環狀管網, 供給小區內生活和消防用水。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 2003)》3.2.5.7 的規定在引入管上設置倒流防止器。根據當地自來水公司提供資料, 引入管處水壓為0.25MPa, 考慮到本工程是分期建設, 先進行別墅區的施工,后安排多層、高層的建設, 在選取小區的給水方式采用了變頻設備的給水方式, 即由地下生活水池變頻給水設備各建筑單體的用水點。將小區生活給水系統分三個區進行設置, 分別為別墅區、會所、高層住宅1~9 層, 高層住宅10~24 層, 其中別墅區采用小區內的給水管網直接引入, 會所、高層住宅1~9層, 高層住宅10~24 層的生活用水均由設在高層6# 周邊的生活水池(通過二組變頻給水裝置供給。變頻給水裝置的給水泵按設計秒流量選型, 分別為兩主泵一輔泵配一氣壓罐, 變頻調速裝置可以在兩臺主泵之間相互切換, 夜間小流量時啟動輔泵與氣壓罐共同作用, 以節省供水能耗。對此小區內的會所多層建筑靜壓大于0.25MPa 的用水點, 經可調式減壓閥減壓后供給。此供水方式對高區住宅供水較節地、節能、又便于管理的方案。它既能滿足市政基礎設施滯后于住宅建設快速發展帶來的弊端, 避免對市政給水管網造成沖擊。

⑵戶外查表的設置。高層住宅樓各戶水表設于樓層管井內, 使得檢修維護方便, 抄表計費集中, 節省時間,減輕勞動強度, 并方便日后物業管理。

2.1.2 排水系統

⑴生活排水室內采用污、廢分流制, 考慮到居住小區在建設初期, 城市的集中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建成運行, 小區外只設有市政道路排水, 在城市無污水處理廠情況下, 設計化糞池對小區生活污水進行預處理, 能夠達到一定的處理效果。但從其的使用效果看, 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 化糞池的污泥不能按化糞池的設計周期清洗, 使其的有效容積減少, 達不到預期設計的處理效果, 并易造成管道堵塞; 同時, 化糞池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積; 修建要耗用一定的經濟。對此需要定期加強對化糞池的設計期內清掏等維護管理工作以解決。

⑵雨水系統。屋面雨水采用有組織排放, 由雨水斗收集, 重力流水方式經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管網。考慮到小區內運河需經常補充水的情況, 從節水角度出發, 將室外雨水管網的雨水接入小區運河中以起到補充的作用。為保證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公共建筑的美觀要求, 住宅采用外排水方式, 公建采用內排水方式。陽臺雨水的排放與屋面雨水系統分開, 以免屋面雨水從陽臺溢出。為防止陽臺地漏泛臭, 雨水采用間接排水。

2.2 消防系統

在本小區的消防設計中經多方案比較, 并會同消防主管部門的意見, 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采用區域集中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 選擇較適中的位置集中設置消防水泵房, 屋頂設消防水箱儲存10分鐘的消防水量。以下為本消防設計的構思:

⑴整個住宅小區同一時刻的火災次數按一次考慮。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8.2.1條規定, 城鎮、居住區同一時間的火災次數和城鎮、居住區的人口數有關。本規劃區根據規范規定同一時刻火災次數按一次, 一次滅火用水量考慮。

⑵選擇由區域消防系統泵房供水的最不利建筑( 要求消防水量最大、壓力最高) , 作為區域消防供水系統設備選型的依據。本住宅小區內要求消防用水量最大, 水壓最高的是編號為13#樓, 雖然各棟建筑高度相同, 但由于距區域集中消防加壓泵房較遠, 因此被確定為最不利建筑。該樓的地下室車庫部分除設計了集中消火栓消防系統外還按中危險等級設計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室內消防流量為兩個消防系統設計流量之和進行確定。

⑶小區室外消防管網設計為環形管網, 且每棟高層建筑室內消防滅火系統進水管不少于兩條。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7.3.1條規定, 我們在設計室外消防管網時在本小區最建筑內側的小區路網上設置了環形消防管網。這樣, 可以方便地與消防管網外側的高層建筑和管網內側的建筑物連接, 保證建筑物消防用水的安全性。為了提高建筑物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高層建筑的室內消防系統均有兩條管道從不同方向引入室內, 當其中一條管道發生故障時, 另外一條進水管仍能保證室內消防系統的用水量。

⑷區域消防系統的消防加壓泵房宜布置在本小區高層區域的的中心部位。本住宅小區呈長方形狀, 小區的會所布置在小區臨街的街道上, 高層則分散小區在南側。為保證室外環形消防干管內壓力的均衡, 小區消防集中加壓泵房的位置盡量布置在高層區域的中心地帶, 泵房的消防總出水管從兩個方向和室外消防環狀管網連接。

⑸設置小區集中使用的消防蓄水池, 并按小區內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棟建筑物的室內消防設計流量之和儲備消防蓄水量。本小區的區域消防系統在集中加壓泵房旁邊設置了生活、消防合用儲水池, 并設置了消防儲水平時不被動用的技術措施。消防儲水量是根據本小區內消防用水量最大的13# 樓的室內設計消防用水量之和計算而得, 消防水量為290m3, 設計采用了400m3 生活、消防合用蓄水池。

⑹會所多層建筑的室內消火栓消防系統通過減壓閥井與室外環狀區域消防管網連接。小區內多層會所的室內消防要求與高層建筑相比消防水量、水壓都較低。本設計將多層建筑的室內消防系統通過減壓閥井和小區室外環形消防管網相接, 大大提高了多層建筑的消防能力。減壓閥井內的減壓閥采用了既減靜壓又減動壓的液壓式減壓閥組。為了提高可靠性, 減壓閥采用了并聯閥組。

⑺集中消防加壓泵房內采用先進可靠的計算機控制的臨時高壓給水系統。集中加壓泵房內除了按最大消防負荷選擇消防加壓泵外, 還設計了穩壓泵和小型氣壓罐。既保證室外消防管網隨時保持高壓狀態, 也使穩壓泵不致頻繁啟動。各棟高層建筑內的消防控制訊號、報警訊號均遠傳至集中加壓泵房內, 通過計算機對泵房進行自動控制。

⑻設置統一的小區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當消防水泵發生故障或遇大火, 室內消防用水不足時供消防車從室外消火栓取水, 通過水泵接合器將水送到室內消防管網。采用區域消防供水系統以后, 既然主要的消防用水都可以從集中加壓泵房外供而來, 那么作為備用的水泵接合器自然也應可在外部統一集中設置。以這種推論為依據, 本區域消防管網按小區內最大一棟樓的室內消火栓系統設計流量和自動噴淋消防流量之和在小區外部環狀管網上設置了7組地下式DN100水泵接合器。由于是在小區內統一設置, 水泵接合器的位置選擇極利于消防車的進出、掉頭、吸水、加壓的操作。

⑼室外地下消火栓的設置。室外地下消火栓的用途, 一是提供室外消防流量, 二是滿足消防水泵事故狀態或消防水量不足時消防車向消防管網補水之用。因此, 從數量上, 室外消火栓的數量應滿足大于小區室內、外最大消防用水量之和; 從分布上, 室外地下消火栓應盡量圍繞高層建筑布置, 也應兼顧水泵接合器的布置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8.3.2 條對地下消火栓布置的要求。本小區結合小區四周的路網在小區內市政給水管網上共設置了10 個DN100 地下式消火栓。

⑽區域消防系統中高位水箱的設置。本住宅小區區域消防系統僅在小區內最高的24 層住宅樓13# 上設置了24m3 消防水箱, 一根消防總出水干管與室外環形區域消防管網直接相連, 以滿足各建筑物火災初期前10分鐘的供水要求。消防總出水管上設置了水流指示器, 在消防水泵房內設有30L/s 的加壓泵2 臺( 并聯) 。任意一棟樓內發生火警用水時, 該加壓泵均可手動或自動啟動, 以保證消防的水量、水壓。高位水箱還采取了消防水平時不被動用的技術措施。

⑾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根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地下車庫及地上商業部分設置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按照自噴用水最大的一座建筑確定, 最大的用水量按中危險2 級確定, 噴水強度為8L/ mm. m2, 作用面積為160m2, 噴頭工作壓力為0. 1MPa, 火災延續時間為1 小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貯水池, 自動噴水泵、自動噴水管網、屋頂消防水箱( 位于2# 樓頂) 組成。自動噴水系統與消火栓系統共用消防水箱。每個建筑單體分別設置濕式報警閥, 每個防火分區分別設置水流指示器。

3. 結束語

⑴本小區采用變頻調速供水新工藝新設備, 既節能又防止二次污染, 生活給水系統取消了屋頂水箱, 減少結構荷載, 節省投資。

⑵在消防給水系統中, 采用了區域集中消防給水系統, 減少了水泵的數量, 節省了用電負荷及泵房面積, 提高了消防給水系統的可靠性, 是目前比較理想的供水方案。

⑶近年來大型高層住宅小區不斷出現, 由于工程量大, 這些小區往往分期建設, 給小區給排水設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筆者認為在設計過程做好各期的銜接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小區的主要設備用房如生活水箱、消防水池和水泵房等是整個小區給排水設計的核心部分, 為減少重復投資、方便管理、保證小區分期使用的要求, 應盡量考慮建在一期, 并預留好以后各期的管線,這樣既可以保證施工上的連續性, 又可以滿足使用上的連續性。

⑷小區給排水設備較多, 管路復雜, 為保證生活用水的水質、減少設備的能耗、降低設備和管道的維護費用, 主要設備的選型和材料的選用既要考慮使用年限的要求, 又要考慮節能和環保的要求, 盡量采用新型節能設備和環保耐用的管材。

⑸從滿足人們優良生活環境和小區再改建擴建, 確保小區給排水管網的安全、環保、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從設計角度來看, 充足計算小區給排水水量, 選擇合理消防方案, 進行可靠的水力計算等尤為重要。

第8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 消防水池;問題;解決方法

Abstract: according to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for the design of fire pool, analyzed the practical cas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design of fire pool.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c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e pool 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fire pool.

Key words: fire pool; The problem; The solution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前言

城市不斷發展,建筑物密度不斷增大,同時發生火災的次數也不斷增加。為滿足及時有效的滅火必須設置足夠可靠的滅火設施,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消防水源。作為水源的儲存構筑物——消防水池也成為工程設計和消防審核部門十分重視的一個環節。

2. 依據現行防火規范設計消防水池帶來的問題

消防水源是滅火設施的基礎,作為儲存水源的構筑物——消防水池是工程設計和消防審核部門十分重視的環節。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中對設置消防水池的情況界定為:

(1)當生產、生活用水量達到最大時,市政給水管道、進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滿足室內外消防用水量;

(2)市政給水管道為枝狀或只有1條進水管,且室內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L/s。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 2005年版)中對設置消防水池的情況界定為:

(1)市政給水管道和進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滿足消防用水量;

(2)市政給水管道為枝狀或只有一條進水管(二類居住建筑除外)。

理論上,根據規范的設置條件,一棟體積大于3000m3的多層建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至少為20L/s,若設有室內消火栓系統,其用水量一般均在10L/s以上。這樣室內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肯定超過25L/s,若市政管網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可以說,設有室內消火栓系統的每棟樓房,不管是多層還是高層,幾乎都需建造消防水池。獨立設計時,消防用水由于使用頻率較低,極易導致消防水發臭,為了保證消防水質,不得不定期更換消防用水。與生活、生產水池合建,從理論上講有利于保持消防用水的水質,但由于生活用水量與消防用水量相差甚遠,水池的儲水循環周期較長,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水池儲水同樣要求定期更換,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工程案例

某新建橡膠加工工廠,廠區內新建4個單體。火災危險性最大的一個單體的生產類別為丙類,建筑體積約為14635.2m3。室內外消防用水量之和35L/s(室內10L/s,室外25L/s)。火災延續時間以3小時計,一次滅火的消防水量為378m3。廠區門前市政給水管道只引用一條進水管,如圖1所示。

問題的提出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規定,該工廠要建一座有效容積378m3的消防水池。由于工廠占地面積的局限,只能建造地下水池。然而該廠地質勘查報告表明,預留地下水池所在地的地下3m左右均為淤泥層,建造地下水池需要的投資很大。

解決方案

建造地上水池沒有足夠的空間,建造地下水池又因為土質的限制會額外增加工程投資,性價比降低,只能從尋找另外一路水源解決問題。經過相關部門協調,從相鄰工廠引1條進水管(如圖2所示)。該進水管引自相鄰工廠門前的市政干管,進過相鄰工廠廠區進入本廠,并在此管道上加裝有表防險閥門井。由此形成2路水源,省去了消防水池。

從上面這個工程案例可以看出,因為地質原因而使建造消防水池的投資過大時,只能充分利用市政水源。盡管會增加后期的維護管理,也遠比建造一個水池劃算。

由此可見,消防水池的大量建設在造成了水資源和空間資源嚴重浪費的同時,還增加了建設投資和維護成本,既費時費力又費錢費水。

3. 解決方法

1. 充分利用市政水源和消防水池區域公用

實際上,市政給水系統的設計中已經考慮了消防用水,即水廠的清水池中存有一定的消防用水量,市政給水管道上按一定間距設置室外消火栓。市政水源充足,消防能力可靠的發達城市和地區,消防水源應來自市政給水管道或消防車自帶水。此時,建議取消室內消防水池,代之以從市政自來水管網直接取水的方式。

在市政水源不足、消防能力欠佳的邊遠城市或地區,可以修建區域消防水池,打破單位之間的界限,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發生火災時可由多個消防車聯合交替取水,保證消防供水的不間斷。

2.合理確定消防水池容積

實際設計中,類似2.1的工程案例經常出現,市政管網無法滿足2路進水的要求,造成項目大小只要不符合要求就要建水池的局面。筆者認為以下做法可以借鑒: 按消防時的流量確定水管管徑,旁通小口徑生活、生產用進水管日常生活、生產用水時,小口徑進水管閥門常開,大口徑進水管閥門常閉,平時由自來水公司鉛封,消防時采用自動或手動開啟。這樣可大大降低消防水池容積,降低工程造價。

另外,筆者建議城市基建完善的發達地區的市政部門,應該允許室內消防水泵直接從市政管道吸水,從而省去消防水池。例如上海市規定:當市政給水管道管徑大于等于200mm,且其水量能滿足生產、生活及消防用水量時,消防水泵可直接從市政管網上吸水。據了解,香港地區修建的消防水池就很小,只相當于一個水泵吸水井,儲水量一般不超過50t。其容量只保證初期滅火的用水量,建筑物本身只提供外部供水及增壓的接口,即所謂的消防水泵接合器。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完全能保證消防安全,是切實可行的。

3.開發利用消防水池水

可以在不能避免設計消防水池的項目中,設計水池水為工業用水,循環用水或景觀用水。例如,對于綜合性的高層建筑,循環冷卻水補水量在生活用水中所占比例較大,對水質的要求不如生活飲用水嚴格。因此,設計時不妨將循環冷卻水補水從生活用水中分離出來,與消防水池合建成獨立系統;同時按規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消防貯水不被動用,這樣既合理地更新了消防貯水,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第9篇:多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范文

關鍵詞:消防高位水箱; 儲存水量; 初期火災; 消防規范; 撲救

Abstract: the fire in the whole building high water tank fire control system has the early consumption of water storage of fire fighting an important role, but in the fire control standard terms and provisions for the water storage for not clear rules, and the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design rules "(GB50084-2001) of high water tank fire not clear in the provisions, makes the real project caused the calculation error.

Keywords: fire high water tank; Storage water; Initial fire; Fire control standard; save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建筑物消防高位水箱的儲存水量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第 8.4.4條及條文說明中指出“:室內消防高位水箱是存儲撲救初期火災用水量的儲水設備,一般考慮10分鐘撲救初期火災的用水量。但有些建筑消防用水量較大,而初期滅火時的實際出水水槍數量有限。因此規定消防用水量≤25L/S時,消防水箱容量可采用 12m3;超過25L/S時,可采用18 m3。”該條款中可以理解為:條文中的“室內消防用水量”應為室內消火栓系統的用水量;消防高位水箱應儲存10分鐘的消防用水量“應”表示嚴格、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對于消防用水量小于或大于25L/S時,規范均作了相應的消防高位水箱儲水容積減量規定,以降低工程造價。《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84――95)(2005年版 )中第7.4.4.1規定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第8.4.4條的內容一致,該法規條文說明中又明確指出了消火栓系統和自動噴淋系統的消防水箱容積應分別保證,也進一步驗證了《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室內消防用水量”應為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的含義。《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中第10.3.1條規定“:采用臨時高壓給水系統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設置高位消防水箱,其儲水量應符合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該條文說明指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消防高位水箱設置要求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執行。例如一棟建筑高度大于50m的辦公樓屬于一類高層,經過計算其屋頂消防高位水箱的室內消火栓和自動噴淋系統的用水量分別為24 m3(按規范可為 18 m3)和 12.6 m3,如果兩個系統合用高位水箱,那高位水箱的容積至少應為30.6m3。但在實際中,各地區設計院執行的設計標準卻不相同,大多數地區對上述情況的消防高位水箱容積應按18 m3設計,且施工圖紙審查機構和消防審批部門也默認這種設計。但還有些地區設計和相關的審查機構嚴格按照室內消火栓系統為18 m3,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為 12.6 m3分別考慮。筆者認為,對于建筑物內既設有消火栓系統又設有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其屋頂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積均應滿足各自的用水量要求,同時也應適當考慮實際工程造價等因素作適當調整,以確保每個系統在撲救初期火災時的用水量的要求。

2 自動噴水系統中消防高位水箱的設置

上文提到《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中第10.3.1條規定“:采用臨時高壓給水系統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設置高位消防水箱,其儲水量應符合現行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它包含三點要求:應設消防水箱;其容量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其相對高度應滿足噴頭的最低工作壓力和噴水強度的要求。前兩點要求是明確的,但對第三點要求不夠明確。噴頭的最低工作壓力在規范的表5.0.1中有規定:系統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不應低于0.05MPa。設計者必須計算出消防水箱、濕式報警閥、最不利點處之間整個管路的水頭損失,才能確定水箱與最不利點處二者之間的位差。可是,消防水箱對最不利點處的最小流量應為多少?觀點是:不必過多考慮位差,只需象高規中規定的那樣,設置增壓設施,增壓水泵的出水量按1個噴頭考慮。目前,建規、高規及自動噴水規范三本規范中關于高位消防水箱的規定尚不統一協調。建規只要求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設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高規則規定可用氣壓水罐或穩壓泵等增壓設施來滿足最不利點的水壓要求,自動噴水規范強調的是用位差來滿足最低水壓要求,似乎排除增壓設施。筆者以為,設置小流量的增壓設施將限制消防水箱的供水量,這與儲水容積的確定原則有些矛盾。況且,對不需增壓設施的其它樓層而言,消防水箱是可以提供所需消防水量的。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噴水強度也未明確,噴水強度與噴頭型式,工作壓 力(流量),噴頭間距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噴頭型式選定后,會按規范要求布置噴頭,確定噴頭工作壓力,以保證規范規定的噴水強度。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通常定為0.1MPa。以此為基礎,再通過管網水力計算后確定消防水泵的揚程。但在 確定高位水箱標高時,規范規定,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可定為0.05MPa。其結果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實際噴水強度僅為規定的噴水強度的60%~70%,即因工作壓力的降低而降低了噴水強度。也就是說,承認水箱供水情況下噴頭的最低工作壓力為0.05MPa,也就是承認了噴頭的實際噴水強度不是規范所要求的噴水強度。如果說,在水箱后面增設穩壓裝置以保證噴頭的工作壓力和噴水強度,這就又回到上面已經論述過的問題了。在高層和多層建筑中,也許可以將最不利樓層中噴頭的工作壓力定為0.05MPa,減小噴頭間距以保證所需噴水強度。但在大型工業建筑中,往往由于整體布局使兩個水源(消防水泵和屋頂高位水箱)處于對置位置,最不利點與最有利點正好反向。無法靠調整噴頭間距來保證水箱供水情況下的噴水強度。所以筆者以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中需將水箱供水對最不利點處噴頭的最小流量和最低噴水強度加以明確和限定。

參考文獻:

[1] 張俊. 關于建筑消防給水的幾點探討[J]. 工業用水與廢水. 2010(01) .

[2] 甄珍. 建筑物消防給水系統增壓穩壓設施的探討[J]. 山西建筑. 2010(10) .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xx一片|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人成小说 | 日本aaaaa毛片动漫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福利网站 | 大陆老头xxxxxhd| 黄色激情网站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亚洲在线免费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黄色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 | 国产孕妇孕交大片孕 | 全部aⅴ极品视觉盛宴精品 全部免费a级毛片 | 一区二区免费看 | 鲁大师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 | 九九九九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18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 性做爰片免费视频毛片中文i | 日本一级视频 | 九色福利 |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 欧美日本一区亚洲欧美一区 | 成人在线亚洲 | 欧美性一级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 | 狼伊千合综网中文 |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性刺激免费视频观看在线观看 |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 | 手机看片1024精品日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俄罗斯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