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性留言板寄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樹立“科研興校”理念
“學校科研力量的強弱,往往會影響一所學校今后的發展。”校長唐美紅這樣對記者說。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城南小學宏觀上采取“校長領導—科研組織—課題組負責”的管理方式,微觀上實行以學科組長為科研小組長,科研副組長按實驗課題落實負責的科研管理模式,實現教師全員參與課題實驗研究。城南小學專門成立了學校科研組,履行全校科研課題的研究、指導、管理、服務與咨詢的職責。科研組帶領全體教師開展以教育科研理論為指導的課堂教學活動,目的是通過課題研究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課堂。
實際上,學校剛提出教師要全員參與課題研究的做法時,有些老師就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師說:“搞什么科研,老師只要備好課、上好課,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就行了。”還有的老師說:“科研太高深了,這種事情是教育家干的事,與我們不搭邊兒。”針對老師們的不同看法,學校科研組從老師的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著手,把問題細化到某個點,引導老師們針對每個細化的點進行集體研討,尋求解決的辦法。例如,從“資源化·個性化備課方案”“農村小學學困生案例研究”等課題研究中,老師們體會到:搞科研并不神秘,也不高深,解決身邊的教學問題就是課題研究,課題就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如今,城南小學的教科研氛圍越來越濃厚,老師們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諸多課題,并實施“帶題授課”,僅“十五”“十一五”期間,全體教師申報并獲立項的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就達到了14項。
為了使課題研究制度化,城南小學先后制定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課題管理制度》《城南小學教師教科研表彰獎勵考核辦法》等多項制度。通過不斷完善獎勵機制,把科研工作及成果列入教師的績效考核,與教師的評先評優直接掛鉤;采取工作上適當照顧,時間上優先保證,經濟上盡力資助,精神上積極鼓勵的措施,對申請立項的各級科研課題負責的教師進行分級獎勵,優先安排課題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和考察,優先推薦參加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對教師的研究成果獲獎或刊登在報刊,對在各級各類論文比賽中獲獎的老師及時進行宣傳、表彰,定期舉行成果展覽交流活動、課改示范課,向校外推廣其成果,以提高教師的知名度。
經過多年努力,學校的教科研碩果累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與學生素質發展的研究》獲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國家級子課題《縱橫信息數字化學習與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綜合素質的實踐研究》獲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區級課題《運用信息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獲省級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玉林市級課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資源化·個性化備課方案》《少先隊活動體驗與學科知識整合的實踐研究》《經典文化誦讀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性研究》四項課題終端研究成果均榮獲玉林市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教科研活動在全體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已經實現了全員化、常態化和生活化。
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年輕的英語老師何連堅告訴記者:“自從參加‘青藍工程’互助活動后,我的教學不適應期大大縮短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的教學水平提高得很快,結合自己活潑好動、熱愛生活的特點,我嘗試著根據教材內容編排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戲劇,讓學生來表演。學生覺得這些戲劇既容易表演又很貼近生活,很快就能入‘戲’,學習英語的興趣非常濃厚。如今,我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具有自己教學特色的‘戲劇表演法’英語教學模式,很受學生歡迎。”
何連堅的專業成長是城南小學實施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唐美紅意識到,教師是一所學校向前發展的強力支撐,而青年教師又是一所學校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該校特別重視抓實、抓牢師資隊伍建設,從三個方面開展師資培訓:一是實行校本全員培訓。通過組織專題學習、科研骨干培訓、舉辦專題講座、聘請專家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課題研討會、說課、上課、評課等研究活動,提升教師的科研理念,促進教師的科研水平、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創新能力的提高;二是整體優化,骨干示范引路。通過開展“青藍工程”結對互助活動,幫助新老教師共同提高。學校成立了由老教師、骨干教師組成的學校科研組,組織教師上示范課,開展學術交流、教學觀摩以及說培訓感悟、談研究體會等活動;三是運用網絡優勢,拓寬研究空間。學校建立了語文、數學、綜合三個學科網絡研究圈子,讓教師建立個人教研博客,通過網絡平臺與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教學名師進行對話和交流。
城南小學特別重視抓好教學反思工作,要求教師做到反思常態化。比如,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兩篇教學反思論文,每教完一節課或完成一項教學任務,都要及時捕捉教學實踐中的教學靈感、感悟和體會,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并把教學困惑寫下來。陳芬芬老師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養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每上完一堂課,她就會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反思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每當回憶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精彩小插曲或當時被觸發的靈感時,她就及時地記下來。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陳芬芬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日漸成熟,很快就成為北流市青年優秀骨干教師,多次代表北流參加各類課堂教學比賽并榮獲一等獎,還獲得了“北流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像陳芬芬這樣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成長起來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如全國百名優秀校長、玉林北流市“十佳校長”唐美紅,廣西基礎教育名師工程培養對象、第三屆全國百名優秀班主任之星、全國科研優秀教師林廣武,全國優秀科研教師陳垚、羅翔,廣西少先隊先進工作者茹春梅,玉林市基礎教育改革先進個人羅芳、陳曉萍、許漢清、李江麗、余俊、李惠偉等。
多途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語姐姐,上帝為什么這么不公平?小時候,我不小心被開水燙傷了臉,落下一大片傷疤,我的出現常常遭人取笑。我的內心十分痛苦、自卑,我多想參加課外活動啊!”這是一位相貌受損的學生寫信給“心語姐姐”時訴說的困惑。
“我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女生,從小被寄養在親戚家,回到父母身邊后,與家人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在學校,我有著強烈的自我憐憫心理,無法控制地仇視他人,甚至有時會出現自虐行為。”這是一位剛剛轉到城南小學就讀的女生投到“心語信箱”的一封信。
……
對于學生出現的困惑,“心語姐姐”每個星期都會定期和他們談心,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開導他們。在“心語姐姐”的開導下,相貌受損的同學放下了思想包袱,班隊活動中、田徑場上、舞臺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11年,該生參加實踐活動“無私的奉獻 博大的師愛”獲得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他的科幻繪畫《未來的城市》也獲得了二等獎;而那位有自虐行為的女生也逐漸放下了戒備心,雖然待人還有些冷淡,但已不再有仇視他人的想法。
同時,城南小學在校園網站上建立了“心語之聲”交流平臺,開設有“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測試題”“說說心里話——留言板”“心語信箱”“心語寄語”等欄目,向廣大師生傳播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信息和動態。
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如紅領巾廣播站、小記者團等。不僅如此,學校還長期開設書畫、合唱、舞蹈、管樂、籃球等興趣培訓班,通過舉辦文藝表演、召開校園運動會、組織小制作比賽、刊物出版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潤澤下,優秀學生脫穎而出:林繼炎、岑詩蕾參加“綠色夢想,彩繪奧運”為主題的國際中小學生繪畫比賽榮獲二等獎,并受邀進京參加頒獎儀式;梁簫參加“2010年縱橫數字創新學習網絡在線寫作邀請賽”,榮獲小學低年組一等獎;鄭棉棉的作品《依樣畫葫蘆》(國畫)獲得“第十屆廣西兒童繪畫作品大獎賽”一等獎;陳冠宇榮獲“玉林市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電子琴表演甲組一等獎;梁簫參加“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美術作品比賽”獲一等獎……在參加各級組織的學科、文體等競賽活動中,學生獲集體獎20多項(次),個人獎226項(次)。其中,獲全國性獎的有27項,省級獎15項,市級獎358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