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漫談德育在中職美術教學中融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基礎課,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任。以前的美術教學主要講述素描、色彩、速寫等知識,學生覺得十分空洞和乏味,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在新時期,中職美術教學迎來了新的變化,教師在教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進行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讓中職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分別闡述中職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的意義和策略,旨在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德育;中職美術;美術作品;美術素養
德育是中職學校較為重視的教育內容,在中職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是勢在必行的,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熱愛,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中人文情感的領悟,更好地提升中職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中職學生對美術課程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只要把專業課學好就行了,以后就業也不會從事美術方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審美情操。因此,在新時期中職美術教師應該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感受和意見,拓寬美術教學范圍,將德育教育有機融入中職美術教學中,以此來更好地提升中職學生的審美品位,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深厚的人文素養。
一、中職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美可輔德,以美促德”,我國歷來都重視美術的德育功能,借助美術知識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能夠更好地促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不僅能夠改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錯誤認識,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美術作品可以給中職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中職美術教師要做好引導和點撥,發揮出美術學科的優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啟發,給學生以積極的思想影響。中職美術教師要將德育“無痕”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欣賞美好的藝術形象,從中汲取知識和營養,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靈的凈化。
(二)提高美術教師專業素養
以前教師教學都是先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再進行板演或者播放教學課件,最后讓中職學生自己操作,不加入任何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只會機械地進行美術創作,沒有學到深層次的內涵和精神,不利于中職學生的長遠發展。而將道德教育融入美術教學中,中職美術教師既要優化課堂教學流程,還要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從中職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使美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同時,中職美術教師還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制訂清晰的教學目標,挖掘具有德育因素的美術教育資源,這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契機,真正達到了教學的教育性目標。
二、中職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在教師自我提升中滲透德育
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教師的一舉一動或者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中職美術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中職學生做出表率,使他們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對教師的教育感同身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文明禮貌、行為規范,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熱情地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比較多,因此中職美術教師要多鉆研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和變革,多為學生帶來喜聞樂見的美術教育資源,改善學生對美術的態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中職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和探討,使德育內容常教常新,無形之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滲透德育不能依靠空泛的說教,中職美術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美術作品相關的人物或者事跡,以此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向美術家學習,培養堅韌不拔、刻苦求知的精神。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互動和啟發,可以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談談感受,也可以組織課堂交流會讓學生有發表言論的自由和機會,達到公平、公正的要求。中職美術教師要找準時機穿插德育,以科學的方法帶領學生走進藝術的殿堂,使學生撫今追昔,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生拉硬拽,做好規劃和設計,營造溫馨、陽光的美術課堂氛圍,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中職美術教師要因勢利導,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出藝術教育的功能,在愉快、和諧的環境下滲透德育,發展中職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在教學素材開發中滲透德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和重要組成部分,把德育和美育在中職學生中傳播開來,能夠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體現出中職教育的特色。“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中職美術教師要緊扣時代主題,根據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利用鑒賞、繪畫、手工等操作內容提高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其能夠全身心地跟隨教師學習德育知識。中職美術教材包含了很多德育知識,教師要善于總結和拓展,提煉出有益于學生發展的德育內容,并且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展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便利。為了使德育達到最佳的效果,中職美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制作美術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中添加社會民族、工藝制作、地域景觀等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社會與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藝術的角度去闡釋德育,進而在藝術創造中體驗成就感。除了美術教材,中職美術教師應該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術素材、挖掘地域中的美術素材、挖掘網絡中的美術素材,讓美術課變得充滿生氣和靈動,從而順利地進行德育融入,給學生帶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同的美術素材具有不同的作用,有些素材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素材可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還有的素材有利于鍛煉集體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因此,中職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進行美術工藝品創造,使學生在尋找材料的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勤儉節約。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思維不能束縛在美術的框架里,教師要善于進行跨學科教育,將美術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融合,從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當涉及與黨史、名人等相關的繪畫活動時,中職美術教師可以聯系語文學科給學生展示配套的古詩詞等,構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尋找繪畫靈感,激發學生對生活和祖國的熱愛。當涉及與地理地貌、建筑風格等相關的繪畫活動時,中職美術教師可以聯系地理學科,讓學生在鮮活的情景中思考和探索,給學生帶來多重感官刺激,更好地體現美術教學的生動性。
(三)在欣賞評述作品中滲透德育
中職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和前沿思想,因此中職美術教師要在欣賞和評述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思想,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鍛煉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給學生以積極的思想影響,促進德育精神的養成。從古至今,美術都是文化的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所以中職美術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鑒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感受美術作品的意境和畫家傳遞的情感,通過對畫家生平事跡和創作背景的了解讓學生懂得主動求知、崇尚科學的人生道理。中職美術教師可采用視覺、聽覺、美術語言等手段加深中職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美的體驗,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不僅能夠觀察和分析美術作品的色彩、線條、構圖,還能夠圍繞畫家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探索,引起中職學生探究的興趣。有些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中職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簡單介紹畫家生平,調動學生創作的熱情,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大膽地運用美術作品來展現生活。有些美術作品反映的內容具有德育價值,諸如對民族英雄的贊美、對勞動者的表揚、對感人事跡的傳播等等,中職美術教師要結合欣賞過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在豐富自身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陶冶情操。中職美術教師要利用美術作品的影響滲透德育,要特別關注反映中國千年文明的雕塑、建筑、工藝品等,使學生充分了解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巧妙地接受德育的洗禮,對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蘊含著社會道德、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等,中職美術教師要通過作品的“命運”來展示德育,有的作品流落異國他鄉,有的作品被毀壞,還有的作品成為稀世珍品。由此可見,將課堂教學與歷史融合起來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
(四)在美術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美術需要真切的體驗,德育的滲透離不開實踐活動的襯托,所以中職美術教師要積極創設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把美好的藝術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里,有效實現德育觀念的內化發展,幫助中職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中職美術教師設計的實踐活動要展現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建立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融入校本特色課程,達成以美啟智、智美和鳴的目的。“做到要學畫先學做人,要做人先學立德”,中職美術教師要以重大節日、重要活動為契機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用圖片、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歷史的點點滴滴,尋找節日的來源,把藝術知識融入生活,把傳統文化融入血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對美術課程充滿期待,全面提高藝術品位。美術課堂教學應該是多層次的、多變化的,因此中職美術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實踐策略給學生創造繪畫或者手工制作的機會,制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讓學生隨時隨地授教育,走進藝術的殿堂。中職美術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覽,將自己認為好的作品展示出來,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綜合實踐過程中,中職美術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不要過多干預,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構建開放式的美術學習氛圍,讓每一次美術活動都成為實施德育的載體。當實踐活動的內容相對較多、難度系數大的時候,中職美術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和互動,更好地完成實踐任務。而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發展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樂于助人的品質,促進“雙減”政策落地見真效。
(五)在美術作品評價中滲透德育
中職美術教師需要創新評價機制,既要從專業的角度去啟發學生,又要從德育的方面去點撥學生,通過優化“課內”和拓展“課外”促使學生主動感知和體驗。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要以德育建設為重點改革美術教學的評價機制,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作品的評價中,進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和人生哲理。積極地參與評價活動不但能改善中職學生厭學的情況,還能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使其養成公平、嚴謹的人格,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中職美術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統籌兼顧,不要只評價優等生,還要照顧到學困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中職學生做到不掉隊、不放棄,在良好的德育氛圍中成長,使美術教學形式多樣化,實現美術教學提高德育水平的目標。中職美術教育的目標并不是為了培養“美術天才”或者“美術專家”,而是要獲得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運用所學美術知識指導生活實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先。”首先,中職美術教師不能用美術作品的好壞來褒貶學生,而是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于在美術實踐活動中的積極表現給予獎勵和表揚,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問題要及時答疑解惑,實現美術課程的價值,使得他們積極地面對生活學習的每一天,讓美術評價成為滲透德育的重要契機。其次,中職美術教師要倡導學生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同學的作品,同時注重啟發式教學,能夠認真傾聽學生對作品的表述,使其引發豐富的想象,樂于參與美術活動,能夠運用簡單的美術語言來賞析美術作品,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情感性作為美術學科的一個特點,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和創新,優化中職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個性,在點評學生美術作品的時候要注重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全面提升文化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美術教學是中職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培養路徑,在中職教育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中職美術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德育,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愿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動性。同時,教師還要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不斷拓寬德育教育平臺,實現課程育人,推動美術教育的前行。
參考文獻:
[1]王蕾.德育教育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大眾文藝,2021(7).
[2]王衛東.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20(24).
[3]張磊.中職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研究[J].才智,2020(12).
[4]達娃次仁.中職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傳奇故事,2021(1).
作者:李皎 單位:江蘇省邳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