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兒熱性驚厥的中醫護理要點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熱性驚厥患兒的中醫護理要點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熱性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抽搐停止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在小兒熱性驚厥患兒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其有助于促進患兒疾病的康復,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小兒熱性驚厥;中醫護理;要點;臨床效果
小兒熱性驚厥也可稱之為高熱驚厥,該疾病多發于6個月至6歲的幼兒,是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與患兒的健康恢復有著密切聯系[1]。本文通過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熱性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就小兒熱性驚厥患兒的中醫護理要點及護理效果展開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熱性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熱性驚厥的診斷標準:①年齡多為6個月~3歲的患兒;②出現突然發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強直性與陣攣性抽搐;③有的患兒出現意識模糊,持續時間較短,發作后在較短時間內清醒;④患兒發熱38℃以上,驚厥多發于發熱24h內;⑤伴有呼吸、消化系統急性感染。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患兒16例,女患兒24例,患兒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4.69±1.08)歲;觀察組男患兒17例,女患兒23例,患兒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4.68±1.08)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的護理方法,主要對患兒進行最基礎的護理,主要包括這幾項內容:①降溫護理措施:采用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的方法,或者采用退熱貼,使患兒的體溫得到降低[2]。②靜脈通道建立:為了緩解患兒的不良癥狀,應當快速對患兒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患兒藥物治療;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的穿刺部位有效護理,以防止輸液過程中出現藥物外滲、穿刺部位紅腫等現象[3]。③呼吸護理:為了防止治療過程中患兒的呼吸受到不良影響,護理人員應當將患兒頭部偏向一側,并將患兒口腔的分泌物清除,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患兒口腔分泌物導致患兒誤吸。另外,護理人員還應當為患兒家屬講解相關的知識,并安撫家屬情緒,使患兒家屬更好的配合治療,為提高患兒護理質量奠定良好基礎。④飲食護理:在患兒清醒時,護理人員應當為患兒補充營養,可以給予患兒高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并保障患兒室內環境的潔凈,使室內溫度與濕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定期更換床單及患兒的衣服,對嬰幼兒進行定期更換尿布[4]。⑤出院指導:患兒出院時,醫護人員應當對患兒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告知患兒家屬:如果患兒出現發熱癥狀時,應當對患兒體溫進行測量,并做好降溫措施;如果患兒出現驚厥時,應當讓家屬掐患兒的人中穴與合谷穴,同時將患兒的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口腔分泌物的誤吸。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針刺護理:如果患兒出現驚厥,對患兒進行穴位的刺激,穴位取“人中”、“合谷”、“內關”及“涌泉”穴;并對患兒這幾個穴位按摩,以此達到降低患兒體溫目的[5]。對于體溫下降不明顯的患兒,可以取患兒的“十宣”及“大椎”穴繼續針刺,其目的是為了達到血瀉熱毒的治療目的。②刮痧:采用刮痧的方式促進患兒熱毒的排出,主要取患兒肘、腘窩等部位進行刮痧,應遵循自上而下的方式,為達到熱毒更好的排出奠定基礎。③中藥護理:這種護理方式是應用柴胡、銀花、大青葉等藥材,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對降低患兒的體溫具有良好的效果。④年齡較小患兒的護理:首先了解患兒的病情狀況,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比如,對于外感驚風而引發的小兒熱性驚厥,可對患兒采用金膽片退熱;對于高熱而表邪未解的患兒,可對其采用溫水擦浴降溫。患兒在驚厥發作時,可采取指壓人中穴,不能對患兒進行搖晃或大聲喊叫,以防止加大對其機體的損傷。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使用sx±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抽搐停止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對照組患兒家屬有15例非常滿意,20例滿意,5例不滿意,滿意度為87.5%;觀察組患兒家屬有20例非常滿意,18例滿意,2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5%。因此,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有2例患兒智力障礙,1例患兒癲癇,1例患兒腦性癱瘓,并發癥發生率為10%;對照組有1例患兒智力障礙,1例患兒癲癇,并發癥發生率為5%。因此,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熱性驚厥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與護理干預對患兒疾病的治療效果有著密切聯系。
3.1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表現
小兒高熱驚厥從中醫角度來看屬于“急驚風”范疇,其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熱,熱極生風所致。中醫護理主要是在患兒驚厥發作時,采用穴位的刺針、刮痧及服用中藥的方式來控制抽搐。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癥狀為:患兒精神緊張,且極度煩躁;呼吸突然不規律、急促;同時體溫驟然升高,面色較差;瞳孔出現大小不等不良癥狀。小兒高熱驚厥多發于3個月至6歲的患兒,一般驚厥發作類型為全身性。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方法治療,可能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6]。
3.2中醫護理干預的應用
中醫護理干預是一種醫辯證方法,其具有的驅邪扶正的功效具有重要臨床價值,能夠將患兒體內的邪氣祛除,并通過補充營養,加強鍛煉,增強患兒體內的正氣,以此達到祛邪扶正的治療效果,為提高患兒疾病的治療效果奠定良好基礎[7]。在應用中醫護理干預時,應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實施,比如,對于感染性疾病所引發的驚厥,可以增加中藥治療,將鉤藤、地龍、生牡蠣等藥材熬制湯水服用,發揮藥物的清熱解毒功效、陰陽平衡功效,防止患兒驚厥的再次發生,以此促進患兒疾病的康復奠定良好基礎。
3.3小兒高熱驚厥的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患兒出現高熱驚厥,應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首先應保證室內的舒適、潔凈、通風;同時增強患兒的機體免疫力,加強身體鍛煉;患兒體溫在38.5℃以下無需使用退熱藥,體溫在38.5℃以上才需要進行退燒處理。另外,讓患兒平時多食用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喝開水,加強營養,為防止疾病的發生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對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熱性驚厥患兒展開研究,通過分析可知:觀察組患兒抽搐時間為(2.3±0.5)、意識恢復時間為(5.1±1.7)、住院時間為(4.6±1.3);對照組患兒抽搐時間為(3.2±1.4)、意識恢復時間為(7.4±2.0)、住院時間為(6.9±1.7),因此,觀察組患兒抽搐停止時間、意識恢復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優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患兒家屬有15例非常滿意,20例滿意,5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7.5%;觀察組患兒家屬有20例非常滿意,18例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5%,因此,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更高。另外,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將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護理中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其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高熱、抽搐等癥狀,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患兒的疾病的康復。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羅麗萍.142例小兒熱性驚厥的中醫護理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4(10):133-134.
[2]張東亞.小兒熱性驚厥的中醫護理要點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6).
[3]余慧.小兒熱性驚厥的中醫護理要點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30):6313-6313.
[4]韓晗.中醫護理干預對小兒熱性驚厥急救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209-210.
[5]吳春美,李素娟,段善玲,等.小兒熱性驚厥的中醫急救與護理研究[J].延邊醫學,2015(12).
作者:王艷杰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