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剖宮產臨床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干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干預剖宮產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接受剖宮產手術的151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76例和對照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比較2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術后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降低(P<0.05),研究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母乳喂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37%,高于對照組的81.33%(P<0.05)。結論: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可減輕剖宮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剖宮產;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穴位按摩;中藥沐足;電磁波照射;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
剖宮產是產婦常見的手術,是一種將產婦的腹壁、子宮切開,取出胎兒的手術。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剖宮產的安全性不斷提高,逐漸成為孕婦分娩的一種重要選擇。然而隨著剖宮產患者逐漸增多,手術的并發癥及患者術后心理問題也相應增多,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臨床路徑干預是對具體的疾病制訂的干預措施,可對疾病預后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2]。中醫臨床護理路徑以整體觀念作為核心,將心理干預、飲食、中醫護理等融入其中,可體現中醫護理的優勢[3]。因此本研究采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干預剖宮產患者,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151例孕婦為對象進行研究。按照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76例,平均年齡(28.62±1.05)歲;平均產次(1.02±0.23)次;平均孕周(38.72±1.25)周;平均孕次(3.38±0.46)次;平均體質量指數25.83±3.39;平均受教育年限(12.83±1.64)年;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病9例,糖尿病6例;居住地:城鎮42例,農村34例。對照組75例,平均年齡(28.38±1.12)歲;平均產次(0.97±0.21)次;平均孕周(38.49±1.30)周;平均孕次(3.31±0.42)次;平均體質量指數26.02±3.43;平均受教育年限(12.76±1.73)年;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病7例,糖尿病5例;居住地:城鎮40例,農村3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年齡>18歲;患者意識清醒;具有剖宮產手術指征;可進行溝通,無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對研究知情同意。1.3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多胎妊娠者;近期接受手術治療者;伴有惡性腫瘤者;入組前合并焦慮或抑郁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既往接受過臨床護理者。
2干預方法
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探訪巡視,講解剖宮產相關知識,密切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術中講解注意事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術后進行尿管護理、引流管護理、會陰護理,注意術后補液;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休息及睡眠,給予出院指導。
2.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臨床路徑。①首先成立由科室主任、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組成中醫護理臨床路徑研究組。方法:對入組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做好健康知識宣傳教育,護理人員接受相關的中醫藥知識培訓,包括穴位按摩手法、時間、頻率;中藥配置方法、注意事項。②患者入院后進行入院介紹,包括介紹醫院環境、探視時間、剖宮產相關知識;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幫助患者排解情緒,消除恐懼心理。③手術當日護理人員完成術前準備,與手術室做好對接,術中給予患者雙側足三里穴位按摩,幫助患者放松,每次10~15min,手法由輕到重,以患者有酸、麻、脹、痛為度。④術后第1天,觀察手術切口止血情況,并指導患者取平臥位;指導患者飲食,根據患者情況拔除尿管。中醫護理操作予按摩足三里,操作同前;予中藥沐足,組方:桃仁、當歸、川芎、紅花、香附、細辛、甘草、吳茱萸。護理過程中注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中醫護理的技術操作。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電磁波照射(重慶華倫醫療器械有限公司LY-607A型),設備首先預熱5~10min,操作距離皮膚30~40cm,每天1次,每次30min。術后第2天,指導產婦下床活動、沖洗會陰,按摩足三里、中藥沐足等,中醫護理操作同上。術后第3天,指導患者擠奶及乳房保健,協助其進行乳房按摩,促進泌乳,以利于早期吸乳。其他中醫護理操作同上。第4天至出院期間,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及家屬給新生兒洗浴,并繼續給予上述中醫護理操作。出院時告知產婦臍帶護理方法,每天利用殼聚糖噴霧噴至新生兒臍帶根部,并利用紗布固定,至臍帶自行脫落。提供中醫藥特色的康復指導,包括起居有度、勞逸適度、清凈養神、飲食有節。
3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記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由接受過統一培訓的護理人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估。SAS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SDS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情緒越嚴重。②記錄患者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母乳喂養時間。③患者的滿意度由經過培訓的臨床醫師測評,測評內容包括治療及護理的時間、護理質量、治療費用、醫護人員的態度等,患者可依據此內容對護理情況評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方面。
3.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干預結果
4.12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見表1。干預前,研究組與對照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與對照組SDS、SAS評分均降低(P<0.05),研究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4.22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見表2。研究組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母乳喂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4.3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干預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37%,高于對照組的81.33%(P<0.05)。
5討論
剖宮產手術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但由于患者對手術知識了解較少,對術中的疼痛有恐懼心理并擔心手術預后,因此產婦在圍手術期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4]。這些情緒刺激機體分泌激素,使患者對疼痛更加敏感,進而可導致并發癥,影響預后。中醫護理臨床路徑以中醫整體觀念為核心,重視患者的健康需求,從入院開始按照制定的措施干預,術前、術中及術后恢復過程給予全面性的護理干預,中醫臨床護理工作可避免護理過程的盲目性及隨機型,重視患者需求。常規護理缺少具體護理操作的實施,患者恢復過程中,部分不適宜動作如未被護理人員發現,可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慢。本研究在術中、術后給予患者穴位按摩、中藥沐足。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腧穴,刺激該穴可發揮益氣強中、通經止痛的功效,足底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經脈,按摩該穴可增強患者的脾胃功能,化生氣血、補益后天,緩解患者剖宮產后腹部脹氣。本研究中藥沐足方具有補血活血、行氣化瘀、溫經通絡的效果,直接作用于足底穴位,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及胃腸癥狀。同時本研究中中藥沐足方具有消炎的作用,可減輕患者疼痛,有助于穩定情緒,改善患者的心境。本研究鼓勵患者家屬參與護理的全過程,也有助于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患者心情愉快、氣血調和,可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治療,有助于睡眠和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下床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母乳喂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干預有助于產婦術后恢復。特定的電磁波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內多種酶活性,修復并疏通體內微循環通道,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5]。給予患者指導飲食,通經活絡、活血行氣的食物可以幫助患者術后更好恢復。飲食指導及康復指導對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動起到了促進作用。護理滿意度是評價護理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中醫護理臨床路徑重視患者的需求,并讓患者及其家屬參與治療及護理過程,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護理方法,減弱患者的抵觸心理。護患關系趨于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可能原因為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培訓后對中醫護理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練,進而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配合度,提升護理質量。而常規護理操作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物質需求給予滿足,忽視了患者的的心理狀態及情感需求,是以加用中醫臨床路徑護理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綜上,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可減輕剖宮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升護理滿意度,可在臨床推廣應用。下一步本研究將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排除地域及個體間差異對研究結果造成的影響,驗證本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鄔建秀,阮小玲,趙蘇麗.手術室專科護理路徑在提高剖宮產手術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7):127-129.
[2]李曉鳳.臨床路徑護理用于剖宮產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影響分析[J].醫藥前沿,2018,8(2):45-46.
[3]黃履芳,藍旱妹,肖金花,等.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剖宮產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4):515-517.
[4]杜穩俠,孔德玲,史玉霞,等.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路徑配合乳房按摩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及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6,22(19):109-111.
[5]劉世舜,山潔,董美玉,等.紅外線照射治療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控制與微循環改善的作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418-421.
作者:馬紅霞 聶夢瑤 單位:淳安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