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心身醫學角度治療男科疾病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心身醫學的理念并非現代提出,古代中醫學就有對于心身醫學的論述,《黃帝內經》等相關中醫經典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以及“七情致病”等觀點,本質上反映出軀體與心理狀態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慢性前列腺炎(CP)、早泄(PE)、勃起功能障礙(ED)等男科疾病其病因復雜,病程較長且臨床療效見效緩慢,患者長期受疾病的困擾,隨之而來的心理障礙近年來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治療過程中,導師李海松教授尤其重視“身心同治”的理念,并認為男科疾病亦應屬于心身疾病的范疇,診療過程中認識并識別出患者軀體癥狀與心理癥狀的關聯性并加以處理,對于療效的提高至關重要,心身醫學與男科疾病之間存在重大關系。在現代醫學“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普及下,強調中醫心身醫學在男科疾病診療領域中的應用,能夠為男科診療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心身醫學;心身疾病;男科疾病;診療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疾病的認知,單純關注生理發病模式已無法對疾病進行更好的解釋和治療,取而代之的“生理—心理—社會”發病模式日趨受到醫學界的關注。與此同時,早泄、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礙等男性疾病臨床表現也從單純以軀體癥狀為主轉向軀體癥狀與心理癥狀并重。在現代醫學“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普及之下,筆者認為心身醫學與男科疾病之間存在重大關系,從中醫身心醫學角度探討對于男科疾病的診療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1心身醫學與心身疾病
1.1心身醫學的含義
廣義的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被認為是在醫療過程中醫生接觸患者時所需具備的一種思維方法;而狹義的心身醫學是指針對某些特定疾病,在考慮生理因素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以了解其中的特殊障礙。因此,作為以探討生理與心理聯系為主的一門學科,心身醫學應受到所有醫學領域研究者的重視。
1.2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又被稱為心理生理障礙,是一組以軀體表現為主的疾病,其癥狀表現多體現在軀體方面,治療上則需要將軀體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心身疾病既可以因心理病因導致軀體癥狀表現的產生,同時也可由于軀體癥狀而產生甚至加重精神癥狀。
1.3中醫與心身醫學
心身醫學的理念并非現代提出,在古代,中醫學就有對于心身醫學的相關論述。趙志付等[1]人認為中醫心身醫學作為中醫藥古文化的體現傳承至今,其最早起源于《易經》。此外,《黃帝內經》中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以及“七情致病”等觀點,從本質上來看也反映出軀體與心理狀態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在病因病機方面,《內經》中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及“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等觀點,說明早在2000年前的中國,古人就已經認識到心理因素對于軀體狀態的影響。《內經》中不僅提出了七情致病理論,同時也指出了軀體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亦會導致情志異常的產生,《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到:“肝病者……令人善怒,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又如《靈樞•本神》提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2]。”在對于心身疾病的治療上,《內經》也最早提出通過調暢情志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3],例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等,即通過自身心理調節可達到緩和病情的目的。《內經》中對心身醫學發生發展以及治療的認識,已成為現代中醫學對于身心醫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對于心身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
1.4.1抑郁焦慮普遍存在男性疾病本身多具有病情復雜,纏綿難愈,易于復發的特點,往往會給男性患者帶來較大生理、心理以及經濟上的負擔。不同程度心境障礙在男科疾病中廣泛存在,其中以焦慮抑郁狀態最為多見,臨床上越來越多的男科疾病患者會出現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障礙,這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挑戰。調查發現,男科門診常見疾病例如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癥患者中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普遍存在[4-7]。
1.4.2心理癥狀軀體化軀體化是指一種體驗和描述軀體不適以及軀體癥狀表現的傾向,這類軀體不適以及癥狀表現無法單純的用病理解釋,但是患者卻將其歸于軀體疾病,并為此尋求醫學上的幫助[8]。在男科疾病中,心理癥狀軀體化產生概率較一般疾病更為常見。例如在勃起功能障礙或者早泄病人中,由于長期的性生活失敗帶來的男性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的下降,患者往往會對性生活產生畏懼感,這種畏懼感帶來的是陰莖更加無法輕易勃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此外,由于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患者病程長、療程長,常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郁狀態,即使在治療得當,療程充足的前提下,部分患者仍會表現疑病癥,主要體現為自覺疼痛稍減輕或從未減輕。這樣的患者更易發生災難化思維,即認為引起疼痛的原因是神秘的,不可控的,并且認為醫生將自己的疼痛當做想象產生的,進而對醫生缺乏信任,降低依從性。
2心身醫學指導下的中醫男科疾病治療
在對于心身疾病的認識上,中醫學更傾向于將其視為“郁證”的一種,“郁”在中醫理論中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郁”多是指情志抑郁;廣義上的“郁”多指因外邪侵襲和情志因素導致的郁病[9]。心身疾病的產生,總體以思慮太過,情志不暢為病因,氣血郁滯為病機,同時涉及肝、膽、心、脾等臟器。而在治療上,中醫心身醫學更強調“心”與“身”的統一,特別是對于病因的理解方面,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關系。這里的“天”不僅僅表示自然氣候環境,也代表著當時社會生活環境與社會生活關系[1]。因此,治療上除了針對心身疾病主要病機在偏重疏肝解郁、寧心安神的基礎上辨證論治,也要通過了解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與人際關系,從普及正確的疾病觀念、指導正確的行為習慣以及適當的言語安慰等方面入手。同樣,針灸療法的治療過程貫穿了“安神、守神、調神”的“治神”思想,這對于以“形神合一論”為指導治療心身疾病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在男科中被廣泛運用[10]。
2.1慢性前列腺炎
李玉嶺等[11]對253例以肝氣不舒、情志郁結、心神不寧、精神障礙等為基本病理機制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患者采用疏肝解郁、寧心安神作為治療大法,取得較為明顯的療效。同樣,對于以肝氣郁結、心神不寧為主的慢性前列腺炎,針藥治療應從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為主,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重塑治療信心,降低癥狀復發率[12-13]。
2.2勃起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又稱“陽痿”,古人多將其歸咎于腎虛所致,治療多從補腎入手,然今人與古人不論從生活方式還是從發病原因上已大不相同,李海松教授認為如今取而代之多為肝郁證,患者因長期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血行不暢,出現瘀血阻絡,使宗筋失養可表現“因郁致痿”[14],治療以補腎、疏肝、活血為主。2.3早泄早泄,中醫稱之為“見花謝”“雞精”,作為男性常見的性功能障礙之一,據資料顯示[15]早泄在18~65歲男性的發病率為20%~30%,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同時對患者情緒產生較大影響,李曰慶教授認為該病的發病與心肝腎密切相關,若心神失養,肝之輸泄功能失常,情志不暢,則精關開合失司,精液閉藏無權而發生早泄。治療上以心理疏導為首,中藥治療為主,除采用補腎澀精,填精益髓治法以外,亦需強調疏肝理氣,寧心安神[16]。
3驗案舉隅
患者,30歲,2018年5月22日初診,自訴近1年來出現陰莖勃起困難,性欲低下。追問病史,患者平時工作壓力較大,幾次同房失敗后,妻子埋怨較多,開始排斥性生活,刻下:心情焦慮抑郁明顯,門診PHQ-9評分:15分(中重度抑郁),伴晨勃減少,胸悶不暢,食欲不佳,眠差入睡困難,夜間汗出,二便調。舌質暗紅,苔薄黃,脈細弦。中醫診斷:陽痿;辨證:肝氣郁結、瘀血阻絡;治療: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處方如下:柴胡10g,制香附10g,川芎12g,白芍15g,合歡皮15g,白蒺藜20g,五味子9g,木香10g,水蛭6g,蜈蚣3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14劑,常法服用。配合心理疏導。二診:患者于半月后來診,述服上藥14劑后心情舒暢,期間正常完成性生活2次,但勃起硬度仍欠缺,睡眠稍有改善。效不更方,上方加酸棗仁20g,茯苓20g,續服14劑。李海松教授認為男科疾病雖然可由臟腑氣血虧虛導致,但是因郁致病具有普遍性,以陽痿為例,因現代人所處社會環境壓力較大,人們易出現情志不遂或者憂慮過多,導致肝氣郁結,郁久而血行不暢,宗筋失于濡養而發為陽痿,同時因為男性性心理較為脆弱,若得不到伴侶諒解,將沉重打擊患者自信,進一步導致肝郁情況加重,出現“因郁致痿”和“因痿致郁”的惡性循環。所以肝氣郁結作為男科疾病一個重要病機,是男科疾病共有特點之一,治療時可針對這一病機采用疏肝解郁、調理氣機法并配以心理疏導,常可收獲良效。
4小結
心身醫學作為一門跨專業、跨領域的醫學學科,在研究心理、社會以及行為方式等的基礎上來探討其與人體軀體生理病理表現存在的關系。而在男科疾病中,由于男科疾病本身的特點,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多發且易出現心理癥狀軀體化的表現,這已成為影響男科疾病療效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在對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富有同理心,尊重其隱私并充分理解社會—心理因素對于患者疾病發生發展產生的影響,并加以重視。對此,筆者認為不僅僅是男科醫務工作者,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需要對心身醫學具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臨床中對患者的病情有準確地識別。
參考文獻
[1]趙鵬,趙志付.論剛柔辨證在中醫心身醫學的重要意義[J].環球中醫藥,2017,10(8):1003-1005.
[2]楊鳳珍,煙建華.《黃帝內經》神志理論論要[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6):2408-2411.
[3]陳文宇,張小平,徐龍生,等.中醫心身兼治理論在社區老年慢性疼痛伴失眠患者治療中的運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7):1137-1140.
[4]袁亦銘,方冬,張志超,等.男科門診常見疾病患者抑郁焦慮患病特點的單中心大樣本調查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6,31(4):303-307.
[5]張連棟,高明,李和程,等.青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精神心理狀態特點分析[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6,21(3):187-189.
[6]趙文,孫自學,王祖龍,等.我國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獻統計分析[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8,24(6):553-557.
[7]馬健雄,王彬,李海松,等.男性不育癥患者勃起功能狀況與精神心理狀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7,23(7):609-614.
[8]吳靚,周芳,車曉艷,等.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心理現狀調查及心理調適[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8,24(8):760-764.
[9]徐川,蒙玲蓮,張秋娟.基于中醫心身醫學和整體觀念探討抑郁癥[J].北京中醫藥,2016,35(10):967-971.
[10]田鴻芳,周清辰,趙吉平,等.淺析“治神”在針灸治療失眠中的重要性[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12):4935-4937.
[11]李玉嶺,李海松.疏肝解郁法為主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綜合征[J].中國性科學,2008(4):29-30.
[12]楊武斌.針灸為主的臨床治療方案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70-73.
[13]李海松,王彬,趙冰.慢性前列腺炎中醫診治專家共識[J].北京中醫藥,2015,34(5):412-415.
[14]馬健雄,馬凰富,趙冰,等.李海松教授運用逍遙散治驗男科疾病經驗舉隅[J].環球中醫藥,2016,9(3):320-322.
[15]楊林,賀大林.2015版歐洲性功能障礙指南最新簡介———早泄[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6,21(9):717-719.
[16]盛文,李憲銳,丁勁,等.李曰慶教授從心肝腎論治早泄的經驗[J].中國性科學,2017,26(5):93-95.
作者:鮑丙豪 王繼升 王彬 代恒恒 李海松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