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干預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措施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60例。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低血糖發生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降低低血糖發生率,提高依從性,維持血糖值于理想水平。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護理干預血糖依從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60例。入選標準[2]: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且經葡萄糖試驗確診。②患者均了解、同意、知情本次試驗。③患者均能夠配合醫務人員完成各項操作。觀察組平均病程(5.12±0.78)年,平均年齡(68.45±3.02)歲,男34例,女26例,隨機血糖(12.16±2.85)mmol/L。對照組平均病程(5.83±0.91)年,平均年齡(68.01±3.65)歲,男33例,女27例,隨機血糖(12.59±2.03)mmol/L。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患者,可教會其血糖監測方法;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可叮囑其按時入院復測。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2.1情志干預從中醫角度分析,驚、恐、悲、思、憂、怒、喜的變化,可引起脾、肝、心功能失調,從而導致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護理人員需教會患者調節情緒的方法,提高患者依從性,必要時,可通過松弛療法、心理咨詢、談話等方式消除患者不良認知,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1.2.2飲食干預囑咐患者戒煙戒酒,且要多飲水,多食易消化、清淡、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為了提高患者依從性,可為患者介紹飲食注意事項,幫助患者計算每日總熱量攝入;對于口渴患者,可將葛根、麥冬、天花粉等藥材磨粉沖泡,代茶飲用;對于存在大便干結患者,可囑咐其服用麻仁丸或多食用高纖維素蔬菜;對于出現低血糖患者,可立即推注50%葡萄糖。1.2.3運動干預囑咐患者加強有氧運動,如太極拳、健身操、慢跑、步行等,且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年齡制定合理的運動量,運動時間盡量控制在30min內,并在餐后1h~2h進行。同時囑咐患者隨身攜帶糖果或含糖食物,避免低血糖的發生。1.2.4病情護理①針灸或推拿:對患者進行拇指點法、按法按摩,條件允許下可維持每日3次,每次15min;針灸:主穴為足三里、三陰交、地機、中脘、脾腧,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②氣功:對于中老年、體質較弱患者,可囑咐其保持側臥位或仰臥位,囑咐患者深呼吸,排除雜念,做到呼氣微微、吸氣綿綿,早晚各1次,每次20min。③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且教會患者低血糖的預防和治療,隨身攜帶糖尿病卡和含糖食物,以免突發事件發生。1.2.5生活起居護理①為了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可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且保證勞逸結合。②囑咐患者盡可能選擇純棉衣物,保持床鋪干燥、干凈、整潔,勤剪指甲,且在每晚睡前進行涌泉穴按摩或溫水泡足。
1.3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依從性、低血糖發生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低血糖發生率和依從性對比觀察組護理后低血糖發生率及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2.22組患者的血糖情況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FBG、2hPG、HbA1c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注:t、P為2組護理前比較檢驗值,t1、P1為2組護理后比較檢驗值。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屬于臨床多發病和常見病;其為終身性疾病,通過藥物治療雖能夠控制血糖,避免代謝紊亂,但仍需長時間服藥,容易出現漏服、誤服等現象。常規護理無法提高患者依從性,較為被動,而中醫辨證施護能夠拉近護患關系[3]。通過分析糖尿病患者臨床特點,我院實施了中醫護理干預,其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糾正患者以往對糖尿病的錯誤認知,從而提高依從性,確保用藥治療的延續性,同時還可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糾正以往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低血糖的發生[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為98.33%,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為1.67%、FBG為(6.32±0.10)mmol/L、2hPG為(9.25±2.12)mmol/L、HbA1c為(6.21±1.68)%,均低于對照組(P<0.05)。總而言之,中醫護理干預具有系統化、合理化、科學化等特點,將其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能夠降低低血糖發生率,提高依從性,維持血糖值于理想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春艷.糖尿病患者中醫護理臨床療效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0):2534.
[2]余詠梅.中醫護理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23-124.
[3]黃艷萍.淺談中醫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6):179.
[4]廖路妹.中醫護理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干預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258-259.
作者:洪秀卿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