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聯盟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專業不僅僅是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我們的各類企事業單位也需要大量的會計人才。為了滿足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同時伴隨著校企融合的深度發展,東營會計職業教育聯盟應運而生。本文分析了職業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而以會計職業教育聯盟為依托,探討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而使得會計人才的適應能力以及專業技術可以得到鍛煉,創新了會計人才培養的新的思路。
關鍵詞:職業教育聯盟;會計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當前,技術人才在市場中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不斷分析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進行人才的培訓。然而,當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導致人才與企業的要求不相符,不能達到企業用人標準,轉變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為了滿足區域化市場的會計人才需求,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加強學校與當地各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2019年6月2日,東營職業學院會計學院聯合東營市記賬行業協會及東營市38家本土企業成立了東營會計職業教育聯盟。本文以會計職業教育聯盟為依托,探討了會計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課程設置理論性強,實訓課程操作程序化目前,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偏理論性,缺乏實踐性,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質量和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同時,很多高職院校購入了實訓軟件或者是采用手工模擬實訓,但其實訓技能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考試或者考證,與企業需求脫節,實訓流程程序化,學生只是機械性的操作軟件,對于學生的操作能力,學生的應用能力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無法切實掌握會計實操技能,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會計專業會涉及到電算化實訓、崗位實訓、收銀實訓、綜合模擬實訓以及EXCEL的應用等。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考試,實踐技能、實踐技巧、動手能力不強,理論知識也不扎實,不重視知識的應用,導致學生實踐效果不夠理想。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過于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只重視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沒有關注學生是否掌握,沒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進入企業以后,不能獨立的處理財務實務問題,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
(二)教學模式單一當前,在職業院校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沉悶的課堂,學生積極性不高。會計專業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但是傳統課堂形式和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一味灌輸,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差,很多知識根本沒有消化,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只重視理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整體一般,學習過程沒有樂趣,一些學生甚至出現厭學、逃課等情況,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也沒有信心。
(三)缺乏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目前,雙師型師資是高職院校師資建設的重點項目。“雙師”指的是教師需要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認證。雖然很多教師都手持這兩本證書,但是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企業鍛煉經歷,具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高職院校絕大多數教師缺乏企業鍛煉實踐經驗,并且近年來很多教師都是應屆畢業生,直接沒有企業工作的經歷,因此,很多高校缺乏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正是由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缺乏,我們很多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在走出校門時,自身掌握的技能與社會需求脫節,很難達到市場的要求。
(四)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與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方案,但是由于一般企業會計人才需求的數量較少,并且真正校企合作培養學生,需要企業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面對高昂的合作培養成本,對于合作培養學生,參與度較低,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很難得到有效的指導,學生培養質量亟待提高。同時,在校企合作培養學生中,校企雙方往往在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方面缺乏有效溝通。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在與企業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可能開設一些不必要的課程,而忽視了學生某些能力培養的課程,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使得學生培養質量大打折扣。
二、依托職業教育聯盟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專業課程共建當前,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與教育聯盟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制定如何對學生進行考核,掌握行業發展的動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大數據和共享中心,有針對性的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同時,學校與聯盟內成員企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共同編寫教材或講義,促進教材的實用性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依托會計職業教育聯盟,建立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平臺。學院與聯盟內成員企業共同探索、優化學徒制試點班培養方案,切實將實習實訓融入培養方案,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二)聯盟內師資互聘面對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為了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學校需要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給學生作指導。依托會計職業教育聯盟,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索。一方面,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到企業中擔任技術顧問,利用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我們學校的教師也可以進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增強教師的實踐水平和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聯盟內企業中實踐資歷豐富的員工可以進學校,作為學生的兼職老師,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培訓,還可以將企業中最前沿的技能和應用與學生分享,激發學生對行業的肯定和認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依托職教聯盟,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首先,在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還應該增加一些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生剛入學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素養,我們要開設一些專業基礎課,比如《基礎會計》、《經濟法》等,隨著同學們對于專業認知的加深,我們進而開設專業性更強的核心課程,比如《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生在完成了相應的專業課程以后,已經具備了考取初級會計師的資格。我們可以在學生考前進行集中的輔導,比如在考前一個月,利用學生晚自習的時間,會計專業教師(首選該班會計專業的班主任老師)進行集中的答疑輔導。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而不是聊天或看手機,同時在備考的晚自習,還有專業教師進行答疑,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對于自身學習的約束力,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學生在完成了相應的專業課程,具備相應素養以后,我們可以依托職教聯盟,為學生尋求合適的實訓崗位。聯盟內成員單位為學生提供實訓崗位,一方面解決了學生頂崗實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記賬公司和其他有會計相關崗位用工需求單位短期的用工需求。學生通過進行頂崗實習,切實實現在實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在實習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企業指導老師和校內指導老師的解答,使學生可以掌握知識與技能,可以更好的適應崗位工作。其次是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觀摩學習。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到聯盟內單位進行參觀,讓學生切實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提高會計職業認知。最后是聯盟內成員單位資源共享。學??梢耘c行業企業共建符合多方需求的線上教育平臺,將會計理論性、實踐性的教學資源以及稅法相關法律法規等上傳平臺,通過該平臺為聯盟內成員單位提供線上資源支撐。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自主學習,根據自身的需求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也業務水平。同時,學校與行企也可以共建共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
(四)依托職教聯盟,校企深入合作不同于普通的校企合作,通過成立會計職業教育聯盟,保障了校、企、行業合作中各方的利益,為校企行業的合作提供保障機制。一是聯盟具有健全的章程,每年舉行聯盟年會,為保證成員間深度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支撐。利用聯盟年會召開期間,學校可以與行業、企業根據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對于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的實訓教材、實訓課程,不斷進行優化,進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二是建立聯盟內人才需求信息機制,對于學校和企業的供需進行及時的溝通,同時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企業所需技能的人才。同時,聯盟內成員企業可以在頂崗實習學生中,本著雙方自愿的原則,錄用優秀的畢業生。這樣不僅節省的企業招聘和培養的成本,同時學生畢業即就業,促進了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也增強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利于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口碑。
參考文獻
[1]劉純超,周瀅,陳彩霞.“1+X證書制度”導向下現代學徒制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背景[J].財會通訊,2020(04):165-168.
[2]胡晨園,葉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校企合作機制——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案例[J].中國農村教育,2020(06):53-54.
[3]王泓雅.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52.
[4]武志勇,劉艷娜.產學研視角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現代企業,2020(06):126-127.
作者:趙丹丹 單位:東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