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過渡發展過程中,需要有過硬的生產技術以及精益專注的生產品質作為保障。高校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簡要分析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及工匠精神的內涵特征,并論述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及培養路徑,旨在促進我國學生職業能力的進步提升。
關鍵詞:職業教育現代化;工匠精神;培養路徑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與各國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更加激烈,競爭的實質不僅是人才的儲備競爭,同時也包括生產的技術水平以及民族品牌的影響力。職業教育現代化要求高職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高技能人才具有工匠精神,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民族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國際影響力。
一、職業教育現代化及工匠精神
1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和人民群眾的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社會職業教育工作的進步發展,將職業教育放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國家主席就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做出多次重要的批示和指示,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人力資源體系完善發展的重要環節,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高技能人才以及技術傳承、促進就業工作發展的重要職責。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平臺的普及化發展,職業教育進入了現代化的轉型發展階段,因此需要深化改革就業機制和體制,并不斷創新發展各層次和各類型的技能型人才。堅持職業教育為社會和人才服務的教育理念,堅持政校企、行校企“雙三元”的辦學模式,創建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現代化應具有以下兩大特點:一是完善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堅持依法治教;二是堅持職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教育公平的理念,不斷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在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積極進行創新整改,并更多地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融合,繼而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工匠精神的內涵特征
工匠精神是從業者應具備的一種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以及職業品質的綜合體現,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敬業、精益、專注以及創新。工匠精神最早是指工匠們在制作過程中對自己的產品不斷進行雕琢,堅持不懈地改進和完善提高產品的質量。因此,工匠精神代表工匠們對細節的要求以及追求完美的態度,這種精益求精和專注的品質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衡量尺度?,F階段將工匠精神結合至各行各業之中,能夠大力促進從業者和企業的進步發展[1]。在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進行轉型期間,應將工匠精神作為企業產品質量提升以及發展的根本,并且是從業者進行道德指引的重要內容。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工匠精神是指具有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以及為客戶瘋狂的服務精神。大力培養從業者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四方面的理念和能力,將有助于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的建設腳步。
二、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1有利于供給側改革的發展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是我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隨著經濟的進步發展,我國政府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戰略,并明確我國將要完成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目標。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優秀技能人才,尤其是要具備專注、創新及精益的職業道德的綜合型人才。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制造業發達國家能夠在國際市場中取得巨大的進步和發展,主要源于生產的過程中堅持精益及專注的態度,對于產品追求完美的態度無形中提高了產品的價值及影響力。因此,基于我國從制造大國轉型為制造強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2]。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將是我國推動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動力。現階段,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的匹配之間仍存在差異性,無法切實滿足企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和要求。因此,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出適合現階段社會發展及企業生產經營的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2有利于塑造民族品牌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民族品牌的影響力。首先,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是經濟轉型期間產業進行優化升級的基礎保障。國務院最新的《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指出,我國的產業優化升級應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和人才為本”的主要策略,這一發展策略的提出對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通過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促進消費和生產之間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有利于我國民族品牌的進步發展?,F階段,國產產品的市場認可度較低,主要是因為質量和生產環節較為粗糙,因此消費者更加偏向于進口產品。將工匠精神結合至學生的職業教育中能夠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以及追求卓越創新的能力,提高民族品牌的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產品質量,促進民族品牌的進步發展,擴大民族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國際影響力。現階段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的需求極注重品質,因此民族品牌的發展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象征,有利于增強中國制造的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
3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繼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發展,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取得巨大的進步,并且我國政府提出了教育大眾化的發展策略,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也正在逐年上升,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和生活壓力逐漸增大。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我國與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合作也日益密切,繼而對于人才有著較大的需求和較高的要求?;谝陨蟽蓚€原因,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工匠精神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樹立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并且具備卓越創新的素質,繼而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其次,工匠精神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保證,學生在學習期間無法切實鍛煉到實際的工作能力,但通過工匠精神與學生實習經歷的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就業能力[3]。學生具備工匠精神后以敬畏之心投入到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三、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主要途徑
1創設工匠精神的校園氛圍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應創設具有工匠精神氛圍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首先,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主要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培養具有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通過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能夠對學生的工匠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例如可以借助學校的展示欄、板報、校園官網等平臺宣傳工匠精神,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思想和重要意義。其次,高職院??梢苑e極組織與工匠精神相關的文藝活動,通過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深對于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例如,社團及學生組織可以更多地組織“唱響工匠精神”“走進新時代”等主題的文藝演出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還可以組織校園勞動模范、匠人精神代表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代表的影響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為工匠精神的普及教育和培養過程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2融合工匠精神的就業指導教育
學生就業指導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發展和就業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并且是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應將工匠精神融入就業指導內容體系之中。首先,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就業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明確發展和奮斗的方向,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及就業品質。由此可知,工匠精神與就業指導工作具有相似性和重合性,都是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及職業道德,因而工匠精神與就業指導工作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次,在就業指導教學的過程中,就業指導教師應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核心,制定出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專業意識,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同時為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培養人才。
3構建工匠精神的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應將工匠精神結合至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體系之中,使得學生在學習、實踐和實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樹立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首先,在職業教育之中,任何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下的教學活動,其最核心的內容仍是專業課程教學。因此,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應結合教學課程內容進行普及發展。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分析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趨勢,充分考慮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本質,立足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發展前景,基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需在課程設置中貫徹落實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其次,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引者和學生成長發展的管理者,因此對于學生的能力以及素質提升有著重要影響。教師應不斷學習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及專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展現出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繼而影響學生的工匠精神的樹立[4]。
4滲透工匠精神的專業技能培訓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同時也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應通過學生具體的工作崗位及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中加強工匠精神的滲透教育,需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創新意識以及服務意識,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與企業的發展。教師在技能培養中還應結合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及個人特點,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培養,使得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有所提升,繼而激發學生精益求精的意識和熱情,從而通過學生學習和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實現工匠精神的培育。其次,學校應通過政校企、行校企“雙三元”的辦學模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以及工匠精神的實踐提供平臺和環境,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落實到實踐工作之中,進一步在真實環境中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與此同時,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促進企業、行業、政府的進步發展,相互影響和推動,進而加快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步伐。
結束語
職業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和社會意義,有利于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是我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動力;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民族品牌的影響力。因此,高職院校應創設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并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融入滲透至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進行科學與系統的就業指導。拓深學校與企業、行業、政府之間的合作交流,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大力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紅梅.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工匠精神培養路徑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7,11(4):41—46.
[2]孔德忠,王志方.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路徑探析[J].成人教育,2017,37(11):73—75.
[3]朱亮.試論工匠精神視角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5):112—113.
[4]周妮.培養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路徑探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19—21.
作者:羅苑云 單位: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