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教育管理創新的動態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學教育管理是為了達成教育目標,實現教育效果,對教職員工、教學活動、教學過程等相關要素進行調配的組織活動,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工作,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所以,教育管理也是不斷發展和創新的一個過程。
[關鍵詞]中學教育;管理創新;學校發展
中學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創新,創新是學校生存發展的源動力,有現實意義,也有長遠的歷史意義。那么,怎樣理解中學教育管理的創新,又怎樣進行教學管理的創新呢?
一、中學教育管理創新應有的觀念
1.明確創新是教育管理的內在需要。首先,教育管理不能以一成不變的面貌面向教學活動、教職工和學生,隨著社會環境的發展,組織教學的各個要素不斷發生變化,因而教學管理的方式方法必然需要更新、創新,以更好地滿足教學工作運作的需要。教育管理的創新是教育管理體系的改革和創造,包括管理觀念、制度、實施細節和評估體系等多個方面。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創新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過去,另起爐灶,而是需要在“維持”和“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找到應該保持和可以完善、更新的部分。其次,學校教育管理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相對比較完備的。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社會與環境不斷變革的現實,教育理念在更迭,教學管理的模式、方法在保證既有的系統結構完整性的同時,在教育管理的每個環節和職能中,都應該把創新和完善放在首要的位置,時時處處保有創新的思維。2.明確創新的方向性。教育管理創新,到底需要在哪些部分進行創新呢?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從學校教育管理的過程和要素來看,包括管理目標、結構、教育技術和人員等幾方面的創新;從宏觀來看,學校的辦學思想、體制、觀念等,也都是教育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從具體實施來看,學校的課程結構安排,教育手段方法的選擇,管理評價機制,甚至是教師個體的教育觀念、教育技術,也都需要有創新的考慮。而在這些內容創新的基礎上,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學學校的教育管理歸根結底是為了教育,而教育和教育的對象都離不開人,所有的管理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學校的教育管理要充分尊重從學生到教職工到管理者的個人尊嚴和價值,讓他們有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學校教育管理在創新的同時,要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中學教育管理創新的關鍵點
1.制度。教育教學改革是新時代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戰,而要切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就不能不徹底地進行學校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讓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適應學校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需求。近些年,有的學校為了實現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創新,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有的學校為激勵教師的進取意識,變按職取酬為按勞取酬,讓質優者得到優質的酬勞,有力地激發了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中學教育管理的創新,首先要從制度下手,從單一地規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行為,以考試成績為標尺的剛性管理結構,變為通過制度與“人”的良性博弈,實現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的統一,增強教職員工、學生創造性地教與學的積極性,對于教與學的評價,多采用動態的、多樣化的方式,不量化、不硬性強求。2.結構。中學教育管理結構的創新主要是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的變革,要對學校的機構與組織進行新的調配,通過新的運行機制和組織結構實現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讓教學工作能夠最優效地進行,讓教職員工都能夠找到合適的位置,并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因為學校的管理機構并不是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任務的“政府”,而是教育教學的服務者。另一方面教學管理的結構創新還需要與信息技術的革新相結合,除了在教學方面在教學方法、手段、技術等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來輔助教學,在管理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地實現辦公的自動化和信息化,讓教學管理能夠更科學、有效地運行,“眉目清晰”、目的明確、效果明顯。3.管理人員。教學管理人員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執行者,所以教育管理創新離不開管理人員這一重要因素。管理人員的創新,除了他們自身工作中要保持創新的意識外,更加重要的,是他們能夠營造創新環境、提供創新條件。如果管理者不具有創新精神,是“保守”型的,那么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就會固步自封,以秩序的維持為目標,不敢進行創新嘗試,對創新嘗試求全責備。而如果管理人員具有了創新的意識,就能夠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嘗試,并鼓勵、支持教學活動中其他方面的創新行為,從而讓整個教育管理體系處于常變常新的狀態。綜上所述,中學教育管理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學校作為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想要更好地生存,必須要具有“生命力”,而生命力則取決于其自身對于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其的需要程度。學校的教育管理體系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決定了其能否有效地從社會中獲取資源,組織利用,并正確把握社會需要的方向。而我們要進行中學教育管理的創新,必須把握創新的觀念和關鍵點,從意識、內容、制度、結構、人員等幾個方面深入理解創新的方向和原則,這樣才能找到新的方式,獲得新的成果,應對新的挑戰。
作者:徐貴華 單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