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問題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市場化進程加快的前提下,為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我國銀行逐漸轉變為商業銀行,經營方式和營運理念也發生相應轉變。隨著商業銀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形成了資金中心管理模式,并建立起相對便捷的資金清算體系,資金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目前,資金運營管理始終是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勢下,確保資金在安全的前提下仍有較高使用效率,是銀行發展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以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為研究對象,旨在發現其存在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和創新工作,提高資金營運效率,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商業銀行;資金管理;運營管理
一、對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認識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商業銀行是金融市場的主體,而資金管理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經濟生活中的血液。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脫媒、分業監管環境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金融創新性質的業務。不管是從宏觀角度,還是中觀角度,或是微觀角度來看,資金管理業務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如推動銀行業經營模式轉型、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構建銀行業的新型盈利模式、滿足客戶投資和財富管理的需求、保證銀行向客戶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提高社會資金的流動效率等等。與傳統業務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運作規律和風險管理方式。實踐證明,加強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對于保證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商業銀行以利差收入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臨巨大挑戰,以創造中間業務收入為特色的資產管理業務迅速崛起,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2014年全球GDP總量為74萬億美元,而全球資產管理總規模是76.4萬億美元,資產管理總規模已經超過了GDP的總規模。據測算,未來五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將增長36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重要的增長區域,貢獻大約60%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亞太地區經濟和金融的重要參與者和領軍者,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商業銀行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流動性狀況持續緊張,流動性管理“權、責、利”不統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基本形成了相對全面、多層次的流動性管理體系,基本滿足日常經營需要,但流動性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完善。如流動性持續緊張狀況有待緩解、流動性管理和操作的不統一、流動性管理“權、責、利”不統一等。2.商業銀行資金管理風險問題。一是信貸業務經營活動中存在道德風險。通過審計發現,部分銀行存在有些經辦人員和管理人員為了個人利益,縱容實際用款人提供虛假合同、協議等證明性材料,甚至僅以取得借款人身份證復印件替代貸前調查和面簽工作,對被套取的信貸資金實際用途放任不管。同時,也存在部分借款人信用觀念淡薄,通過采取偽造中標通知書、銷售合同,利用關聯企業虛構項目等違規手段套取貸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現象,降低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二是信貸業務管理程序上存在操作風險。以個人貸款業務為例,在發放貸款前信貸人員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于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對于提供的貸款抵押擔保也沒有嚴格辦理相應的評估抵押手續,抵押率嚴重不足,部分抵押權變現能力弱,抵押擔保形同虛設;而貸后管理更是不到位,對信貸資金??顚S靡庾R不足,貸后資金用途不實,期限管理不規范,為掩蓋不良貸款,美化報表數字,延續了債務追索期限等,使信貸資產始終處于高風險狀態。3.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面臨的問題。一是凈息差不斷收窄。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萎縮,信用風險逐漸加大的背景下,銀行可投資資產出現短缺,高收益資產更加稀缺,收益率下降明顯。同時,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行業內競爭的加劇以及“資金池——資產池”帶來的期限錯配,很大程度上壓制了銀行資金成本下降空間,從而導致了銀行凈息差的不斷收窄,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經營帶來了很大挑戰。二是信用風險逐漸積聚。在“資金池運作”及“剛性兌付”的大環境下,銀行資產管理產品作為利率市場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將風險傳遞至投資者手中,而是在銀行內部不斷積聚,使得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成了“銀行的影子”。銀行資產管理業務自身模糊的定位,為日后的長遠發展埋下了隱患。打破“剛性對付”,回歸代客理財業務本質,成為我國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4.商業銀行資金運用方式單一,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大部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還是比較廣泛的,如政府支持、債券回購等,但與之相對應的資金應用就比較單調了,主要以貸款為主,雖然也有些銀行進行過新內容的嘗試,但效果卻不甚理想,資金運用方式單一。此外,市場經濟體制下,商業銀行首要目標是實現利益最大化,但又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實際上,資金運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過分追求利潤而忽略長遠發展,對資金的合理性流動操控不強,無形中加大銀行經營難度。
三、提高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對策
1.進一步優化流動性管理。一是堅持以核心客戶存款作為非流動資產的資金來源;二是面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挑戰,商業銀行要從穩定負債構成、分散負債來源、強化主動負債、控制負債成本入手,通過發行同業存單、降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等方式,提高負債質量;三是合理規劃債券投資,保持適度的流動性緩沖;四是不可過分依賴批發性資金來源,以有效控制資產負債錯配;五是考慮由司庫全權負責流動性管理及操作,實現流動性管理的“權、責、利”統一,提高流動性管理效率;六是整合研究力量,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研判,提高流動性管理的前瞻性。2.提高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風險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強信貸資產風險管理,前移風險防范關口,落實審貸分離制度,抓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環節,防范操作風險。將貸款的調查權和審批權分別落實到不同的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重視對客戶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等情況的實質性分析調查,嚴格執行貸款審批制度,落實授信準入條件。二是提高貸后管理效率。信貸人員應及時掌握和運用風險控制預警體系中的指標和信號,對信貸資金實施動態監控,并采取財務報表審查與現場實地檢查相結合的貸后檢查方式,防止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產生。三是健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稽核監控在線影像查詢系統,延長貸款影印原始憑證存儲期限,確保貸后管理人員及外部監管人員便捷調閱查詢影印原始憑證,及時掌握貸款資金的真實用途,控制信貸資產風險。四是要加強信貸資產稽核監督,及時發現并化解風險。通過加大內審力度,轉變內部稽核監督方式,從以事后監督為主轉變為事前、事中與事后監督相結合,從以合規性審計為主轉變為合規性審計與風險防范性審查相結合,及時找出風險點并采取措施化解風險。五是要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及相關人員職責,對造成巨大損失的貸款不僅要追究經辦客戶經理責任,也要對其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問責。3.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推行業務轉型升級。為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要著眼長遠,積極謀求轉型,回歸資產管理本質。具體而言,要重點推進以下五方面的轉型:即產品轉型、銷售轉型、投資轉型、管理轉型及盈利模式轉型。4.打造交易型銀行。交易型銀行主要指在債務資本市場、場外資產和衍生品交易市場里起中間商作用的金融機構,歐美銀行在交易業務方面起步較早。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催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貨幣及資本市場交易需求,國內商業銀行的交易型銀行建設也開始快速發展,但交易收入占比仍相對較低,而且在交易業務結構方面,存在主動性投資債券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占比較小等問題。為了進一步促進交易型銀行建設,商業銀行需更加完善交易系統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強化市場研究和客戶營銷,科學定位商業銀行交易型銀行的目標、市場及客戶等,不斷提高產品創新與管理水平,大力研發低資本消耗產品,增加業務流量,拓寬盈利來源;同時,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滿足交易業務跨境、跨業和跨市場風險管理要求,以交易型銀行建設為契機,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資金營運效率。
參考文獻:
[1]鄒金山.關于農商銀行資金營運管理及對策分析.財經界,2016(15)
[2]劉健,仇高擎.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金融監管研究,2015(10)
[3]張英君.商業銀行資金運營管理相關問題探討.財經界(學術版),2014(05).
作者:董琢理 單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