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集團實體化運行機制及典型案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體化職教集團是一種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由政府、企業、職業院校共同參與的緊密型職業教育實體。在我國,實體化職教集團是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的全新探索,是解決我國職教集團“集而不團”,增強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提升其整體效能的有益嘗試。本文通過對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杭州大江東“職教小鎮”和佛山市的職教區域聯盟三個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了我國職教集團的市場化、實體化運作的特點和實現方式,并展望了未來我國實體化職教集團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職教集團;實體化;運行機制;案例;研究
一、職教集團的內涵、功能與類型
職業教育集團是以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主體,為了實現各參與主體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織結合而成的教育團體,是促進職業教育政府、學校、社會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一種重要模式。在我國,職業教育集團是新形勢下實現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謀求各參與主體多方共贏的新舉措;同時,也是職業教育實現其社會服務功能,促進規模化發展的新模式。通過市場資源配置與市場主體的合作機制,職業教育集團可以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發揮其主體功能的最大化。此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還能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積極性,吸引社會資金和企業資金的投入,降低學校和政府的辦學成本,增強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提高職業教育的市場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目前,從世界各國職業教育集團各參與主體的作用和功能來看,可以將職教集團分為政府主導型、院校主導型和企業主導型三種形式和類別。政府主導型,即政府利用專項撥款、法律法規、購買服務以及行政指令等方式保障和激勵職教集團的運作和發展;院校主導型,即職業院校負責職教集團的管理和運行,而政府則采用撥款、投資和政策優惠的方式協助管理和運行;企業主導型,指職教集團由企業自主管理和運行,政府主要采取政策支持和獎勵的方式鼓勵企業辦學。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日本的“官產學結合模式”均屬于政府主導型模式;英國的城市技術學院(CTC)屬于院校主導型模式;印度的國家信息學院(NIIT)屬于企業主導型模式。目前,我國的職教集團以院校主導型居多。
二、我國職教集團的發展與問題
職業教育集團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出現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90年代得到飛速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集團自1993年開始起步起,職業教育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全國累計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400多家,有90%以上的高職院校成為職教集團的組織者或成員,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已延伸至全國各地。河南省已經在八個行業大類組建了職業教育集團;天津市已經組建了五個行業大類的職教集團;浙江、江蘇、山東、福建、河北、云南等地也依托本地區的優勢產業組建成立了若干職業教育集團。在全國范圍內,職教集團不僅在數量上在以驚人速度持續上升,其規模、輻射范圍和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雖然我國的職教集團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我國職業教育集團“集而不團”的問題突出,其發展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其中的主要問題有:
(一)職教育集團的法律主體不明
由于職教集團性質屬于自愿組建的非法人產教聯合體,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和產權,無法獨立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集團中各利益主體經濟訴求也難以實現,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鏈條銜接不暢,利益杠桿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因而未能充分激發和調動起全部參與主體的積極性。
(二)職教集團的組織形式單一
在我國現有的職教集團中,多數是“院校主導型”的組織合作類型,在辦學模式上還不夠多元和靈活,還沒有充分發揮企業、集團及中介組織的主導作用。目前,我國的職教集團以院校主導型的聯盟型職業職教集團為主,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實際參與度和貢獻度不高。
(三)職教集團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
由于職教集團的治理機制尚不成熟,職業教育集團的合力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發揮,從而導致了集團化辦學處于松散狀態,缺乏約束力,“集而不團”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內部治理尚存在著規則意識薄弱,管理隨意化、主觀化等問題。職教集團各參與主體的職責權限的確定,制定的規則的可操作性,參與主體規則意識的形成,法治化、規范化思維的養成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加強。當前,我國職教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體制機制的瓶頸制約了我國職教教育進一步的發展,如何健全職教集團運行機制,解決職教集團“集而不團”的難題,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巨大效用,就需要各參與主體之間協同努力,攻堅克難,積極探索創新探索與嘗試,充分發揮首創精神,共同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等在職教集團實體化運作方面的創新探索與嘗試,為我國職教集團的市場化、實體化運作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和經驗,值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實體化職教集團不同于普通的松散性非獨立法人的職業教育組織團體,而是一種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由政府、企業、職業院校共同參與的緊密型職業教育實體。在我國,實體化職教集團是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的全新探索,是解決我國職教集團“集而不團”,增強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提升其整體效能的有益嘗試。目前,我國的實體化職教集團主要有以下的三種模式:
(一)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的“雙法人”運作模式
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該集團以國有企業為實體運作平臺,采取了理事會領導的企業法人和事業法人的“雙法人”制運作模式,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上市要求,不斷優化資產結構,完善集團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構建“學習型”“創新型”“價值型”企業,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為上市奠定基礎。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的“雙法人”運作模式下的企業法人,指的是西海岸職業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公司是一家區屬的國有企業,主要負責教育資源整合、市場化經營、教育投資與教育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等。“雙法人”模式的事業法人是由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會同黃島區高職、開發區職業中專和黃島區職教中心三家國辦中職院校組建而成。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是集團中唯一的一所高職院校,青島職院通過中高職銜接的方式,與其他三所中職學校實現了職業教育的上下貫通,以此構建起職業教育的立交橋。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的教育范圍涵蓋了職業教育的中、高職教育,并包含了職前、職后教育,學歷證書、資格證書教育等。通過搭建實體化運作平臺,職教集團的平臺成為教育項目建設、投資、運營的運作實體和載體,確保了職教集團運營的實體化、市場化,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可以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上。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積極發揮企業優勢,通過引入社會投資,豐富了職業教育投資渠道,并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了自身的循環發展。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公司與新華錦集團合作計劃共同投資了5.5億元建設成7萬平方米的高端養老護理實訓基地,集團還引進了日本先進的國際一流的養老護理師資、培訓體系開展培訓。集團對外開展國際養生養老業務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實訓環境,其養老業務收入又可以反哺人才培養,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公司在引入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充分立足新區產業發展結構特色,有針對性地為本地區培養專業人才。
(二)杭州大江東“職教小鎮”實體化運作模式
2016年5月,大江東職教小鎮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揭牌,標志大江東“職教小鎮”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實體化運作。為了解決人才專業與市場的不對等、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需求的不匹配等人才供給側層面的問題,培養大江東職教與產業精細對接的技術技能型產業大軍,大江東大力推進職教小鎮的建設,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混合制辦學的新路徑。大江東職教小鎮(職教科技城)根據產業與專業對接的原則,把已有的能夠適應產業需求的職業院校的相關專業以“混合所有制”的方式遷至職教城。大江東職教小鎮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職教小鎮建設,并致力于共同打造“特色專業學院”。大江東職教小鎮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政校企”深度合作、“公私外”資產混合、“產城人”有機融合、“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全國職業教育新高地,為中國職教園區建設管理的“混合所有”和“共同治理”提供新鮮經驗。2015年1月,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西子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杭職院西子航空工業學院。為了培養行業和企業亟需的航空技術專業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航空鈑金裝配和航空數控加工兩個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杭職院西子航空工業學院的成立,打通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屏障,通過“混合制辦學”實現了雙方優勢資源的互通。西子航空的企業高管和工程師為學生開設了與行業緊密相關的課程和講座,杭職院的教師也可以到車間,指導學生的現場實踐。目前,西子航空工業學院的學生有超過50%的教學在是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完成的。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高工和企業工藝主管還共同組成了“校企聯合教研室”,這樣不僅在教學上可以相互交流切磋,還可以加強對教學工作和實習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督。杭職院西子航空工業學院的組建使企業擺脫了航空制造類人才缺乏困境,為西子航空工業公司輸送了10%以上的對口人才。大江東職教小鎮建設,實現了公共資源的共享。不僅食堂、宿舍區、圖書館、體育場館、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可以共享,而且通過網絡科技實現了小鎮的軟資源的共享。大江東職教小鎮利用軟資源平臺,實現了園區內的教師的互聘、云平臺的數據共享。整個小鎮的文化娛樂、交通、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商業金融服務、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公共服務都納入整個大江東的配套體系中,實現了體系化公共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佛山市的區域聯盟型職教集團運行模式
2016年10月,佛山市三水區職業教育聯盟協會聯合了44所院校、18家行業協會以及128家企業會員單位,共同注冊成為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作為一家實體機構,職業教育聯盟協會具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地點和專職人員。該協會協承接了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的項目,并負責項目的運營。此外,佛山市的順德區職業學校與此前也曾以此種方式聯合了30多家大型企業,注冊成立了佛山市順德區職業教育發展促進會。促進會與德國客尼職業教育集團合作,并依托順德陳登職校、陳村職校、北滘職校的師資和設施,成立了順德中德工業學院。順德中德工業學院的中德聯合培養班于2015年招收了一期學生。 佛山市政府在推動本地職教集團實體化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集團實體化后的功能,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佛山市政府安排了專項財政資金,用于啟動實體化職教集團開展校企合作項目。校企合作聯盟協會組織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工作,順德區職業教育發展促進會聯合佛山市模具協會共同組織開展模具專業的第三方考核,并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四、我國職教集團實體化發展的思考與展望
非獨立法人的職教集團由于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和產權,無法獨立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集團中各利益主體經濟訴求也難以實現,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鏈條銜接不暢,利益杠桿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因而無法充分激發和調動起全部參與主體的積極性。而獨立法人的實體型職教集團則能夠通過企業市場化運作打通各方之間的資源屏障,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還可以通過資金杠杠作用,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教育項目,促進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無論是青島的西海岸職教集團,還是杭州的大江東職教小鎮,以及佛山的職業教育聯盟協會和職業教育促進會都是以獨立法人的形式運營的,所不同的是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有限公司和杭州大江東職教小鎮投資有限公司都是獨立法人的國有企業,而佛山的職業教育聯盟協會和職業教育促進會均是獨立法人的非企業單位。在資源整合和資金撬動等方面,獨立法人的企業型教育集團明顯比非企業的職教集團具有更強的執行力和影響力。隨著我國職教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可以預期未來我國將會有更多的緊密型的實體化職教集團的出現。企業法人實體型職教集團以其在市場資源利用和整合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會在強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向規模化方向中發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因而應當側重并加快其發展。我國的實體化職教集團也將會在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謀求多方共贏,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許躍,郭靜.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
[2]趙善慶.職教集團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2).
[3]朱麗佳,羅能.職教集團合法性身份缺失的困境表征與對策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
[4]劉麗彬,王卓.職業教育:從集團化走向戰略聯盟——基于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現狀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5]何愛華.政府引導的區域型職業教育集團實體化探究[J].廣東教育,2016(6).
[6]高麗娟,沈建根.職教集團的多元產權關系與治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6).
[7]大眾網.青西新區首創“實體化運作”職教集團[EB/OL].
[8]杭州日報.大江東“職教小鎮”邁入實體化運作[EB/OL].
作者:李一 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