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位于安徽的南部地方,大量的木結構古建筑保存下來,我國古代擁有大量的建筑物,但是它們具有不同的風格,形成了徽州古建筑文化,在我國古代建筑發展的過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現在的徽州木結構古建筑因為時間比較長遠,木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嚴重的損壞,所以,找到合適的方法對于保護傳統的古建筑木結構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本文所介紹的主要從中國古建筑的加固修復方法總結、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總結,還有新型材料加固修復木結構方法總結幾個方面研究。本文章還講述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的制作程序,其中包含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檢驗,從而做出正確的加固修復檢測方案,加固修復設計,加固修復施工與驗收共四個部分的內容。還針對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破壞方式,經過大量的實地勘查、同時向老工匠請教,總結了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
關鍵詞:木結構修復方法;修復設計方案;修復設計
1木結構修復方法
結合徽州古建筑木結構損壞的具體情況,然后結合國家相關的標準和向老師傅請教,具體得出幾種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加固修復方法。1.1古建筑木結構頂棚內榫卯節點的加固法古建筑的梁與柱結合的重要形式是榫卯連接,因為木材自身的原因,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發生拔榫現象,這種破壞一旦出現,局部或整體的穩定肯定就會受到影響。總結的加固修復方法主要有:a.在榫卯節點采用鐵釘固定;b.在拔榫位置用角鋼或者短木樁進行附加支撐;c.對于已經拔榫的梁和柱先用短鋼將梁截面包裹再用木釘將扁鋼固定在梁和柱上
1.2嵌肋加固修復古建筑木梁柱法
使用替換整梁,整柱或是對孔洞是當下存在對古建筑木結構的加固修復的重要方法,在開裂處進行灌漿,以上方式雖然在一些方面提升了古建筑的安全性,可是施工時存在的安全隱患比較大,且施工速度慢,造價高。采用嵌肋加固修復古建筑木梁柱法不需要進行整體木結構的組裝,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整體構件不用動,僅僅需要對損壞的地方修復,外觀上與原構件差距不大的加固修復古建筑的新型方法。這種辦法也適用徽州古建筑木結構。
1.3古建筑木結構原位修復方法
當前對古建筑的維修通用的方面是先落架,然后使用浸漬法,或者是加壓注入法對其進行防腐除蟲處理。這個方法具有一定的防蟲防腐效果。
2修復設計方案
“不改變文物原狀”、“修舊如舊”的原則是徽州古建筑木結構修復中應該堅持的方案,在修復的過程中應該保存原來的建筑樣式,原有建筑結構,原有工藝技藝。同時也應該遵守國家保護文物以及傳統建筑的法律法規,根據損壞的原因,結合經濟情況有效的去解決修復問題。盡量用最小的經濟代價來修復,這就要求在加固設計之前需要對加固設計方案進行詳盡思慮,在挑選加固設計方案的時候主要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a.經濟方面,針對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修繕加固方法,最基本的條件是損壞程度,要做到能小修的不要大修,能修補的構件要修補,不能隨便更換構件,損壞嚴重的先修,再從各種加固修復方法中選擇最合理的一條。b.技術條件:保留徽州傳統古木結構是修復的目的,可以這么說修復是保護的一種方式,為了減少修復中不對建筑物的文化價值;歷史;藝術造成損害,必須要擁有一定的技術條件;c.相應的工具和材料:在修復中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施工工具和各種下料用量都必須要符合合理科學,最經常用施工腳手架,最經常用的木材主要為山樟木。沒有修復過的建筑物在修復過程中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式。對于每個地方具有建筑物點的不同,保養時必須要尊重當地傳統手藝和建筑物歷史風貌。
3結論
首先給出了徽州傳統建筑木結構加固修繕設計程序,掌握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加固流程,為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加固修繕設計提供一種參考標準。接著經過很多的走訪調研,實地勘驗,最重要的是向木結構所在地有施工經驗的老師傅進行請教,并且將有關的加固修復設計方案整理收集起來,同時與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結合起來,比較規范地總結出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加固修復設計方法,在對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中,不要求死板,比較重視方法的可行性與適用性.與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中的工程實際相結合,通過對梁枋中開裂的裂縫深度展開了有關數值模擬分析,經過系統地分析得出了有關結論。其中主要結論如下:a.根據徽州古建筑木結構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比較系統總結出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常見的破壞方式,這樣給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保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b.通過對加固設計的實際施工過程總結出的經驗,提出了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加固修復設計方法的編寫程序,其中包含徽州古建筑木結構可靠性鑒定檢測、加固設計、加固設計方案選擇,加固修繕施工與驗收,這樣給以后對徽州古建筑木結構的修復提供了參考價值;c.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對木構架的殘損形式,創造出對應的加固修復方法,然后在總結出整體木結構加固修復方法.就是對柱、斗,梁、枋的加固修復方法。d.經過對整體數值結果分析表明,如果梁柱水平裂縫深度沒有對梁柱結構荷載承載力產生一些影響,不同的影響是根據裂縫的不同而產生的,對于大約在1/4梁柱直徑或者寬度時,再次范圍內影響不大,如果超過這個極限條件時應該進行相應的承載力驗算。
參考文獻
[1]朱永春.徽州文化全書建筑———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祁英濤.中國古代建筑的保護與維修[M].北京:文物出版出版社,1986.
[4]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卷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27-37.
[5]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作者:王嵌 丁雅芬 胡朝 單位:黃山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