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技助推地方茶產業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十年來科技項目實施對松陽茶產業發展的影響。從茶樹良種繁育與生態茶園建設、茶葉加工生產線建設、粉茶(抹茶)產業發展、茶資源跨界應用技術與產品研發、茶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茶產業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與數字化發展、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等方面進行全產業鏈分析,以期為“十四五”松陽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茶產業;科技;三產融合發展
茶產業是松陽縣的傳統產業、主導產業和民生產業。多年來,圍繞打造“一縣一地”(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和中國綠茶集散地)的目標,該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深入實施“科技興茶、龍頭興茶、市場興茶、品牌興茶、文化興茶、旅游興茶”戰略,全縣茶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促進了三產聯動和三生融合,2019年茶葉一二三產綜合產值達122.18億元,成為農業第一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主導產業。在一產上,2019年全縣有茶園13.18萬畝,全年茶葉總產量1.57萬噸,產值15.76億元。松陽縣以全省4.31%的茶園面積,產出了全省8.26%的茶葉產量和6.99%的茶葉產值,畝產是全省的1.62倍,形成“全縣40%人口從事茶產業,50%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農業產值源于茶產業”的良好格局[1]。在二產上,建立3個茶葉加工園區,已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2家企業成為“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積極推進茶葉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生產速溶茶粉、抹茶、茶葉熏腿、茶食品等茶資源綜合利用產品20余個,產值達6.65億元。在三產上,浙南茶葉市場交易量7.997萬噸,交易額61.805億元,交易量、交易額連續十多年居全國同類市場第一;同時,大力發展茶旅游,促進茶文旅有機融合。可見,茶產業在松陽縣乃至全省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松陽縣茶產業取得如此卓越的發展成效,得益于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國家星火計劃、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等,同時也得力于省市縣等對茶產業發展的重視與扶持。本文以近十年來松陽縣承擔或參加的各級科技計劃項目為出發點,從科技角度淺析產學研科技創新對松陽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促進作用,并對“十四五”松陽茶產業發展提出預判,以期促進松陽縣茶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1近十年來實施的各級科技項目概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松陽茶產業的發展是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典例[2]。近十年來,松陽縣承擔或實施的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主要有:國家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松陽茶產業提質增效立體開發工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茶資源功能產品產業化生產示范、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功能性速溶茶制備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浙江省十縣五十萬畝茶產業升級轉化工程項目-松陽縣茶產業升級轉化工程、浙江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項目(26縣綠色技術應用專項)-浙西南山區超微綠茶粉安全優質加工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浙江省公益技術研究項目-“香茶”高產優質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工程示范等。松陽縣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門同時設立縣級專項項目:浙南茶葉市場數字信息化改造工程、茶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新興鎮茶鄉小鎮綠茶加工提升項目等,多層面聚力推動茶產業發展,實現增效、富民、興企、強縣的目標。科技項目在申報初期往往都是以產業發展現狀為基礎、以解決產業發展共性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以科技創新促發展促效益為目標進行設計。科技主管部門根據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技術問題、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產業碰到的瓶頸問題擇優立項科技項目。所以,涉茶科技項目的實施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能夠直接或間接帶動松陽茶產業的發展。現從茶樹育種與生態茶園建設、茶葉加工生產線、粉茶產業、跨界產品開發、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與數字化發展等方面,多角度概述近十年來科技項目實施對松陽茶產業全產業鏈的促進作用。
2科技促進松陽茶產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2.1松陽茶樹良種繁育與生態茶園建設科技
項目執行期內,通過新品種育苗、改建母本園、新建苗圃等技術措施實施與示范,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性強、品質優、效益好的無性系良種,茶葉良種率達94.3%,還引種黃金芽、紫娟、英紅9號等各類茶樹新品種[3],提高苗圃年產穗條及優質一級茶苗生產能力;加大茶園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噴滴灌節水茶園,創建生態立體茶園:茶園-香榧套種、茶園-薄殼山核桃套種、茶園-花木套種、茶園-油茶套種、茶園-櫻花套種、豬沼-茶園循環種養等;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黑刺粉虱信息素誘捕器、茶尺蠖性誘捕器、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安裝防霜扇、茶核•蘇云金等生物農藥、礦物油等礦物源、夏茶留養等;并進行技術培訓,開展持續創新示范,促進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及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提高了綜合效益。
2.2松陽茶葉加工生產線建設科技項目進行
技術集成創新,促進茶葉加工生產線建設,建設多條“松陽香茶”加工及毛峰-扁形茶連續化-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線臺時鮮葉產量、日加工干茶能力大幅提升。茶葉精深加工生產線建設日趨完善,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提出一整套高品質速溶茶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并研制出高品質速溶茶產品,保持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茶湯澄清度高,氨基酸含量達到12%以上,酚氨比相對傳統固體茶飲料產品下降10%。近年來,松陽香茶加工工藝技術優化、多茶類加工技術研發、智能扁茶機研發、香茶-扁形茶-紅茶連續化自動生產線研制、精深加工生產線建設等集成技術群,促使松陽茶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全國領跑地位。
2.3松陽粉茶(抹茶)產業發展
2016年浙江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項目“26縣綠色技術應用專項-浙西南山區超微綠茶粉安全優質加工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由松陽縣承擔,項目重點攻關超微茶粉品質提升、加工過程中生物危害控制、農殘和重金屬污染控制等安全共性技術難題。這是松陽縣承擔的對粉茶(抹茶)進行系統研究的重要項目。通過項目實施,獲得超微茶粉加工過程中相關微生物衰減動態模型和加工后不同貯存條件微生物生長模型,完成了衰減及生長風險評估模型的驗證及其在茶食品配料生產過程中的示范應用,完成超微茶粉加工過程中重金屬污染評估,篩選出高效安全的研磨方式及材料。項目建立優質高效超微綠茶粉加工原料基地,建成年產500噸優質安全超微綠茶粉加工生產線、建設2條碾茶生產線,研發超微茶粉新產品7個,為松陽粉茶產業的跨界應用發展奠定基礎。
2.4松陽茶資源跨界應用技術與產品研發
茶葉精深加工與資源跨界應用成為茶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茶的跨界應用主要集中在食品中的應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松陽現有的茶食品主要有茶爽、茶寧片、茶籽油、茶糕點、茶肉制品等。其中,浙江省十縣五十萬畝茶產業升級轉化工程項目-松陽縣茶產業升級轉化工程項目中茶及功能成分在食品加工中應用課題實施,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撐的松陽茶肉制品頗具特色,茶味鹵肉制品、茶味腌臘肉制品、茶味熏制火腿、茶葉香腸、茶香肚、蔥花肉(含茶)等系列新型茶肉制食品產值可觀、效益顯著,同時改造并建成茶肉制品生產線,并獲得相關知識產權。在茶功能食品研發方面,開發茶葆素、茶力健等保健食品,擁有“健”字號保鍵食品生產資質,建成保鍵食品和茶食品生產線,實現茶保健食品的產業化,并實現經濟收益。
2.5茶產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
茶產業中難處理的茶渣及修剪枝條長期以來成為制約松陽茶產業發展的共性難題,浙江田地緣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發可再生植物資源,提高茶葉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項目開發茶渣飼料產品,研制茶廢棄物高溫堆肥發酵菌劑,開發茶葉專用配方肥,建立專用配方肥示范基地和茶渣發酵飼料示范基地各1個,示范應用面積1000畝以上,發酵飼料應用示范養殖場10家以上。開發期內利用茶葉渣和茶葉修剪枝開發飼料原料和有機肥3萬噸,實現產值5000萬元。
2.6松陽茶產業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與數字化發展
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松陽縣的茶產業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與數字化發展。該項目完成后,全縣建有67家茶葉溯源單位、100家農資信息監管平臺、8000張茶葉市場IC溯源卡,完成了茶葉基地信息管理平臺(種植環節)、加工生產管理平臺(加工環節)、銷售物流管理平臺(市場環節)、茶葉質量安全監測平臺、生產資料信息管理平臺、質量安全數據中心及松陽縣茶葉質量安全追溯信息查詢平臺建設,數字化集成了松陽縣茶葉質量追溯體系。通過松陽銀猴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初步實現松陽茶葉從茶杯到茶園的雙向可追溯。促進松陽茶產業綠色安全、集約高效發展。
2.7其他
松陽縣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人員與農民(企業)結合,開展“松陽縣科技特派員創業點示范建設”,認定科技特派員富民強縣創業示范點20個。集成省團隊科技特派員、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組建“松陽縣綠色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全縣600余名“松陽茶師”在貴州、湖北、四川、江西等7個綠茶主產地建起了5萬余畝茶葉基地,帶動3萬余異地茶農致富。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松陽茶產業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全省全產業鏈示范性產業。
3問題與展望
科技促進松陽茶產業快速穩步發展,但仍存在產業技術相對落后、產業質量品牌建設不足、產業創新存在服務功能性短板、創新體制不完善等問題。“十四五”期間,松陽將建設浙江省松陽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目前已被浙江省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列入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名單,自2021年開始,通過三年的建設實施“6+1”工程,其中“6”為六個服務平臺,即創意設計服務平臺、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品牌提升保護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1”為一個研究院,從茶樹育種、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到茶葉精深加工等方面進一步進行系統梳理與研究,注重多元化產品的科技賦能,通過以上建設,努力打造茶產業創新智庫高地、品牌創意設計高地、政產學研用高地、產業數字化服務高地、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高地、創新創業孵化高地、科技金融創新高地七大高地。使之成為推動松陽茶產業加速打開“兩山”轉換通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4參考文獻
[1]何科偉,周素萍,葉艷萍.松陽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茶葉加工,2018(2):19-22
[2]俞燎遠,葉火香,張林福.“松陽銀猴”茶區域品牌創建中政府行為分析[J].中國茶葉加工,2016(1):46-49
[3]何科偉.松陽縣茶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250-251,257
作者:林劍峰 單位:松陽縣科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