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規范固定資產從采購、日常管理到處置過程中的各事項是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到處置過程中可能產生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能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科學配置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規范固定資產從采購、日常管理到處置過程中的各事項,對單位合理配備和有效使用固定資產以及保障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義。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業單位將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其中規定了單位應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預計使用年限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折舊額進行分攤。新制度增加了固定資產折舊的處理方法,滿足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需要,以及在資產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相關資產價值已損耗的情況,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準確提供了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從而為固定資產的購置、管理及處置提供了依據。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側重于資產的處置,而對資產的采購、使用及維護規定較少。采購固定資產的流程及方式一般與其他資產一起體現在采購制度中,以采購金額區分不同的審批權限。而對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維護、保養工作并未著重強調,容易造成毀損,導致浪費現象產生。有些單位未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僅在某行政部門中設置資產管理職能,但并未進行有效管理,導致實物與財務部門的賬面資產不符。對于固定資產管理未制定定期盤點制度,或者雖然制定盤點制度,但并未有效開展,不利于單位了解和掌握固定資產實際使用狀況。
(二)固定資產采購程序不規范,配置不科學
行政事業單位做出固定資產采購決策的首要問題是是否安排了預算。如果購置資金已納入當年度預算,即使資產非必須購買,或者通過維修還能繼續使用,單位仍選擇購買,或者購買其他項目使用的固定資產,使支出符合預算安排,而非核減預算。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前期缺乏科學論證及效益分析等程序,盲目購買,在預算額度內只選貴的。單位之間、單位與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不通,使得可以統籌調劑使用的資產沒有被充分利用,導致重復購買,嚴重浪費財政資金。有些資產的使用率不高、閑置時間長、疏于管理,也易造成資產的毀損。
(三)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健全
現行行政事業單位采用的財務制度,并未規定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且基本建設工程單獨設賬,獨立于單位賬務,使得單位財務報表列明固定資產中缺少基建價值,而其他固定資產由于沒有計提折舊而導致價值虛增,特別是某些資產已報廢不能使用卻沒有完成處置手續而仍然存在賬務中,這些情況都扭曲了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四)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未對固定資產系統建設予以重視,沒有采用信息系統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或者雖有統一的固定資產平臺,但沒有按照資產準確的信息及時進行填報,存在錯報、漏報、更新不及時的情況,系統數據與實物沒有一致,使得單位不能充分利用系統增強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五)固定資產處置手續不齊全、不及時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未制定固定資產處置制度,導致資產報廢、調撥、捐贈等手續不完備。由于管理人員對資產管理的意識淡薄,沒有積極主動的辦理處置手續,使得實物已被處置,但手續一直遲遲未辦理,導致賬面資產價值虛高,賬實不符。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制定符合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制度建設,可以參照財政部、省、市的各類固定資產管理文件進行科學制定。單位負責人應提高管理意識,樹立資產保值增值的意識。資產應由專門部門及人員負責,對資產的采購、維護、處置進行管理,同時積極開展業務培訓,使每位員工提高對資產管理的認識水平,科學使用資產。財務部門根據會計制度對資產進行核算,定期與資產負責部門核對賬實情況,保證賬實相符。
(二)規范固定資產采購程序,科學配置固定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固定資產在購置前必須做好規劃及前期論證,根據單位實際需求制定采購計劃,按流程進行資產采購。當前,各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在需求固定資產和閑置固定資產間無法進行合理調配,需求單位花錢采購,有該項資產的單位閑置一旁,白白浪費了財政資金。根據此類情況,僅靠需求單位尋找可以調配的資產比直接采購困難的多、繁瑣的多。因此,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可以采用統一的資產管理平臺,利用平臺供需信息,協助供需雙方根據資產使用情況,進行調配或借用,不僅可以減少資產重復購置,更能使閑置資產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資產利用率。
(三)科學核算固定資產折舊,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凈值
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編制財務報告的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應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凈額反映了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對提高資產管理提供了價值根據。計提折舊的準確與否極大影響了資產凈額,首先,新制度規定當月購置的資產當月計提折舊,與企業當月增加次月提折舊的規定不一致。其次,在折舊方法中,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僅采用按原值平攤到每月的直線法對資產計提折舊,因為直線法核算簡單、易操作。但是這樣的折舊方法并沒有科學、準確的計算折舊金額,單位應根據不同資產的使用情況,按工作量、工時等標準,采用直線法或加速折舊進行折舊。再次,對固定資產的可使用年限,新制度按不同類別分別規定了年限區間,各單位可結合實際情況,在范圍年限內計提折舊。最后,對于資產的殘值率新制度未進行統一,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殘值率進行合理估計。
(四)改進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增加單位信息化水平
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努力提高固定資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部分地區已建立了政府統一的資產管理平臺,用于掌握各單位的資產情況。針對錄入信息的不及時、不準確,財政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培訓,加強監督檢查,使資產管理平臺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時應根據各使用人對系統使用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予以采納,在新制度出臺后,及時增加系統自動計提折舊的功能,不斷完善系統功能,提高系統的可用性。
(五)規范固定資產處置流程
各級單位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制定固定資產清查制度,可以采用非定期形式隨時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工作,編制財產清查報告。對在清查過程中發生的盤盈、盤虧固定資產,要查明原因,明確相關責任,及時辦理手續。單位制定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應明確資產處置的程序和標準,確保處置程序合法、合規。
(六)加強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監督
首先,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內控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內審部門應定期對單位的資產進行內部審計監督,制定審計工作計劃,評估固定資產采購、使用、管理、處置各環節中的風險點,開展審計工作,形成審計意見,匯報單位負責人。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積極改進,及時落實整改。其次,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監督,組織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定期組織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加大檢查力度,查找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單位予以整改,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最后,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也可利用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固定資產清查、內控制度等方面進行專項審計,利用外部專家的力量,監督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
四、結束語
固定資產管理是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完善資產管理的重點工作內容,大部分單位固定資產占比大,管理任務重。必須不斷提高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意識,采取多種手段,利用先代信息系統,科學管理、使用固定資產,規范采購、處置程序,使固定資產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劉玉照.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J].財會學習,2016(8):52-53.
[2]葉欽海.集中核算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淺探[J].財會通訊,2017(13):122-124
作者:趙勤 單位:蘇州市體育競賽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