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要點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主要介紹了青海省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要點,包括轉變傳統養殖模式、采用高效生產技術、推廣雜交養殖、搭建暖棚保溫、人工種草等,提高養殖效益的同時,加快天然草場休養生息,保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高寒地區;藏羊養殖;技術要點
青海省高海拔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異,孕育了世界上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藏羊資源。在傳統養殖模式之下,放牧養殖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廣大養殖戶及時轉變傳統養殖理念,探索全新的養殖管理模式,減輕對天然草場造成的破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加養殖效益的同時,加快天然草場休養生息。
1轉變養殖模式
藏羊養殖常以放牧為主,由于高寒地區的枯草期較長,母羊繁殖機能降低,生產出來的羔羊生長發育緩慢。通過轉變傳統的放牧養殖模式,積極推廣季節性舍飼養殖模式,根據藏羊不同生理階段的具體營養需求,科學調控養殖技術,保證飼料精確補充,切實發揮繁殖母羊的繁殖機能,真正實現規范化養殖,繁殖母羊常年發情,后備母羊能夠實現當年配種,不再受到季節影響。在牧草旺盛季節,放牧可使藏羊采食更多優質牧草。進入冬春季節,牧草枯萎,此時將藏羊圈養,采用舍飼養殖模式,按照不同羊群的營養需求科學搭配飼料,保證飼料營養價值全面。季節性舍飼養殖模式還可與秸稈青貯技術有效結合,將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處理,利用厭氧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作用,不釋放秸稈資源中的營養物質,保證冬春季節青綠飼料供給[1]。該模式一方面解決了藏羊在放牧養殖過程中飼料采食量不足、機體抵抗能力下降、身體瘦弱、繁殖技能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減少了藏羊在天然草場的踩踏和啃食,使其休養生息,草場的生產能力逐漸恢復,使高海拔地區的放牧養殖和天然草場保護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局面。
2藏羊高效生產技術
藏羊在不同的生長繁殖階段,對養分的需求有一定差異。很多養殖戶不能做到科學搭配飼料,如在妊娠前期階段養分投入過多,使母羊膘情過大,從而影響受精卵的正常著床,造成早期出現流產或受精卵被機體溶解,最終降低了母羊的受胎率。因此在藏羊妊娠階段需要精確核準。對妊娠母羊進行生理指標測定,結合具體指標,篩選出相應的精飼料,對繁殖母羊的養分需求做精確核算。繁殖母羊在妊娠階段較為合理的補飼時間是處于分娩期前45d,即妊娠后期,每天增加飼喂量0.1kg,所生產出來的羔羊體重比傳統養殖高15%。母羊分娩后,還需要對哺乳母羊的生理指標進行科學測定。經計算發現,哺乳階段的母羊合理的精飼料補充量是每天控制在0.15~0.25kg,相對于傳統養殖模式,母羊的產奶量增加28%。研究結果表明,羔羊兩個月后斷奶,能減輕對羔羊造成的應激,羔羊能適應新環境,提高繁殖母羊的利用效率。相對于傳統的放牧養殖模式,有利于增加羔羊體重,增加量達75%以上。加強營養與繁殖之間的關系研究,進一步掌握母羊繁殖階段繁殖激素與卵巢功能和子宮恢復之間的關系,在季節性舍飼養殖模式之下,能夠實現兩年三胎,進一步提高繁殖母羊的利用效率。
3推廣雜交養殖模式
高海拔地區全年氣候普遍較低,不利于藏羊的生長發育,再加上環境惡劣,土地貧瘠,土壤生產能力不足,牧草生長不夠旺盛,無法為大規模養殖提供充足的飼料。作為高海拔地區特有的品種,藏羊生長周期較長,為了促進整個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對藏羊品種進行改良。通過品種選育,篩選出適應能力更強、生產周期短的藏羊,將種公羊與本地母羊雜交,生產出來的雜交后代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最大程度的降低養殖場的成本投入,提高經濟效益。但在雜交改良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藏羊是高海拔地區特有的牲畜品種,應做好優質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避免因品種改良造成種質資源被污染[2]。
4暖棚保溫養殖技術
青海高海拔地區外界溫度較低,氣候寒冷,枯草期較長,一旦保溫措施不當,將會影響藏羊的正常生長發育,使繁殖母羊生產性能下降,羔羊成活率下降,應指導農牧民在養殖區域搭建暖棚。青海高寒地區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溫度最低,因此暖棚應該在11月下旬完成建設,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中午氣溫回升后可將羊群從暖棚中趕出,讓羊群適當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保證暖棚地勢較高,通風良好,避免有毒有害氣體增加,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5加大人工種草力度
在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的基礎上,還需加快人工種草力度。藏羊養殖周期較長,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充足的草料供給,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藏羊健康生長發育。在青海高海拔地區,灌木、山地草甸、草原是藏羊主要的放牧草場[3]。但如果僅依靠這些草場進行天然放牧,無法為藏羊提供新鮮多汁的青綠飼料,且長時間在同一個草場放牧,易造成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為了降低天然草場壓力,可積極推廣優質牧草種植技術。利用貧瘠土地開展人工種草,對草料進行適當加工,提高草料質量,增加牧草來源,滿足藏羊在冬春季節的草料需求,保證藏羊在冬春季節膘情不會下降過大。首先,應該篩選出適應高海拔地區的優質牧草種質,盡量采用混合播種方式構建一個復雜的生態群落,大幅度提高牧草產量。其次,在草料搭配過程中要注重科學配伍,滿足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通過積極推廣該養殖技術,可有效減輕對天然草場造成的破壞,促進藏羊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高寒地區藏羊養殖業是當地農牧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當地畜牧養殖結構的重要組成。但長期的放牧養殖使天然草場過量放牧,超載放牧,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如何更好地解決養殖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問題,就成為很多農牧科技工作者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參考文獻:
[1]王琴.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J].當代畜牧,2013(9):11.
[2]英木德.探究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8):93.
[3]忠尕拉毛.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探討[J].獸醫導刊,2017(12):238.
作者:張寧 單位: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