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生知行合一德育模式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生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有助于優化配置醫學院校的德育資源,提高醫學院校的德育質量。本文在探究當代醫學院校德育教育問題的基礎上,著力完善醫學院校的德育教育體系與創新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德育方法。
[關鍵詞]醫學院校德育實踐知行合一
德育教育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培養自主判斷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醫學院校學生面臨復雜的醫務工作,應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水平,貫徹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著力改進醫學院校重認知、輕實踐的教育問題,形成完善、科學、系統的道德教育體系。
一、醫學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問題
1.重認知、輕實踐
受多種教育理念的影響,醫學院校德育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醫學院校普遍具有重智輕德的特征。例如,當下醫學院校對德育工作的地位與作用的重視程度弱于專業教育,在課時安排、培養計劃、專業實踐中未能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問題,沒能在人文觀、價值觀、醫學倫理教育中充分重視德育問題。
2.德育教育機制不健全
目前醫學院校德育工作存在著政治性、目標性不明確的問題,德育教育內容沒能圍繞樹立學生崇高的職業理想、職業角色定位與堅定的職業信念開展,沒能形成穩定、全面、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現階段醫學院校德育教育滲透性不足,傾向于灌輸性教學方法,過于注重通過課堂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沒能在學生心理素養、行為認知與志愿服務等有效的體系下,促進學生理解道德問題,沒能在照顧學生主體情緒的基礎上,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學習方面的壓力,無法形成有效的道德情感幫扶機制,影響了學生道德情感認知水平的整體提升。
3.學生知行分離現象
首先,學生的道德行為的控制能力不足。其次,諸如保護環境、課堂紀律、文明禮貌、尊重他人方面,學生都表現出一定的認知與行為不統一現象。
二、學生知行合一教育的主要問題
1.理論教育占比過大
目前醫學院校在倡導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仍然存在著理論教育占比過大、道德教育知性化傾向嚴重的問題。首先,德育教育復雜化,醫學院校德育教育過于注重理性的分析,例如德育教育過分重視學分制活動,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或者對德育教育采用過多的強制性紀律和管理制度,導致學生違心地被迫參與德育理論教學,沒能通過有效德育形式把德育教育深化到學生內心。或者,醫學院校德育教育人為地割裂了知德與行德的統一,過分注重德育教育的短期效益與目標,過分引導學生獲得合格德育成績。例如,要求學生樹立遠大的道德理想時,德育教育口號化、標語化,沒能在務實的精神追求下實現對學生的道德引領。
2.德育教育缺乏生活化
生活、認知與教育的統一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認知與行為需求。但是,當代德育教育還缺乏必要的生活化教育氛圍,醫學院校的德育教育沒能回歸生活,存在著脫離生活現象進行道德教育的問題。例如,沒能在職業實踐、職業情境、職業道德矛盾現象中進行職業道德引領,導致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情境存在矛盾沖突。首先,醫學院校因為沒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沒能在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開展道德教育,缺乏道德教育的人本屬性,不能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科研方面的困惑。其次,醫學院校道德教育沒能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追求,沒能在促進學生相信自己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活方向與道德自信,因此導致學生在兩難境地陷入道德猜疑,進而不利于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由于道德教育未能回歸學生的生活,導致學生盲目追求自我和個性釋放,忽略了道德的再認知,影響了學生的道德水平。
3.缺乏必要的德育創新
醫學院校開展好德育教育,有效踐行知行合一,必須形成創新性的德育教育機制。但是,無論醫學院校的德育課堂教育還是實踐活動,目前都缺乏必要的創新。首先,校內德育與校外實踐活動的銜接不足,沒能組織開展創新性的德育實踐活動,不能運用網絡平臺實現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供給,不能對學生形成必要而全面的德育引導。其次,德育教育隊伍不完善,現有德育專職教育與兼職教育隊伍不完善,存在著德育兩課較弱、校外輔導員與雙師型德育教育隊伍不健全的問題。第三,德育教學活動不豐富,德育課堂的創新性、趣味性和情境性不足,德育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因此影響醫學院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學生知行合一德育模式的構建策略
1.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促進學生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下提高道德素養,還要根據時代特性豐富德育內容,形成與時俱進的德育體系,繼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公民價值觀。第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德育教育的核心,在開設醫學倫理學科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學習,為學生道德實踐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第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心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發展、自我認知與自我調適。第三,加強基礎文明教育,提高學生的誠信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規范,能夠運用道德講堂、志愿服務活動等促進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并且運用高雅藝術活動、優雅儀容儀表訓練等輔助形式提高學生的職業形象。第四,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在臨床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醫者風范,樹立學生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觀。第五,提高針對學生的公德教育水平,豐富社會實踐公德教育內容。第六,適當補充科學精神教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術道德水平,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精神與良好學術風氣。
2.創新德育教學方法
第一,德育方法應當由傳統的理論說教式向現代實踐教學模式轉變,運用角色扮演、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方式提高德育有效性。注重運用民主方式培養學生解決思想道德問題的能力。第二,把醫學職業課與道德實踐課相融合,注重引導學生在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接觸臨床患者的過程中熟悉醫生的職業性質,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感。第三,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能夠在階段性的實踐與理論結合中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著力運用榜樣的力量對學生的道德情感與道德認知能力進行塑造,全面提高德育對學生的約束與控制作用。第四,注重運用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新型的信息化道德教育模式,在豐富道德教育素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非正式課堂空間進行廣泛講座,在豐富的生活性、社會性與時代性話題中促進學生提高道德認知水平與道德實踐能力。
3.豐富德育教育測評方式
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真正貫徹好知行合一教育,還要豐富德育教育的測評方式,著力在測評學生道德認知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德育行為的測評,從而提高德育知行合一教育的效度。第一,多角度、全方位、多樣化地進行德育測評,加強對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測評,能夠在教師測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互評等新型評價機制的作用。第二,建立學生自評的機制,引導學生主動評價自己的道德狀況,保持測評的連續性,在進行學生道德量化的基礎上進行德育評分,從而引導學生不斷關注自己的行為表現,做到促進學生知行并重。第三,加強對學生日常數據信息的收集,注重提高德育評價的客觀性,運用巧妙的數據統計方法全面加強對學生自我道德認知的影響。第四,課堂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著力形成完善的評價機制,更好地做到綜合全面評價,達到有效判斷與指引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許立玲,王岳喜.知行合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我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經驗總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王凈萍.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培養知行合一新青年[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顧明,陳曉春,陳麗安,文太寶.“知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1(06).
作者:馬赫 侯建成 劉詩福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