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檢驗教學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造就人才的組織結構樣式和特殊的運行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制度、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校園文化諸要素。人才培養沒有統一的模式。就大學組織來說,不同的大學,其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運行方式[3】。醫學檢驗專業培養的是為醫療機構診療提供檢驗結果數據和咨詢服務的實踐性很強的專門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做到“三個注重”,即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這是針對當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灌輸輕啟發、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與精髓。為此,我們對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如下改革:
1.1實行“三段式”教學計劃
即3年半理論教學,1年I臨床實習,最后半年回到學校學習(3.5+1+0.5)。傳統的教學計劃是四年在校學習,一年臨床實習,而實習過程中往往與找工作沖突,影響實習質量和效果。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重新調整培養方案,采用“三段式”教學計劃,最后半年回到學校進行選修課的學習,為自主學習、執業考試輔導和就業提供了保障措施。
1.2實行模塊式課程體系改革
建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形態學、機能檢驗學、自動化儀器檢驗分析學和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與臨床檢驗工作接軌。如整合了分布在六門課程的儀器檢驗測定項目為自動化儀器檢驗分析學,血液細胞學檢驗和微生物學檢驗整合為I臨床檢驗形態學。這一嘗試大大地壓縮了課時,由原來的290學分減少到240個學分,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平臺。
1.3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討論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等教學方法,注重學思結合,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1.4實踐教學改革
醫學檢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我們在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放實驗室,并增加實踐課學時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實踐教學,嚴格選擇實習醫院,臨床檢驗實習是提高醫學檢驗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所以應對臨床實習醫院進行適度篩選,選擇管理嚴格,具備教學、實習條件的醫院安排實習。
2培養方案應以今后實際工作的實用性和執業資格考試為重心加以修訂
我校檢驗專業辦學2O多年來,已培養近1萬名畢業生,他們在各級衛生機構中深受歡迎。然而,隨著現代檢驗技術的發展,檢驗科的工作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多數檢驗項目已由手工操作到全面自動化。而醫學檢驗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必須獲得執業資格才能簽發有效的檢驗報告。對此,作為教育基地,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制定培養方案,制訂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通過國家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本校的培養目標必須與國家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大綱和內容接軌。對于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而言,在畢業前應反復模擬國家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形式進行考核。通過多次實戰演練,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薄弱環節,從而在教與學過程中有目標有意識地去掌握知識點。通過執業考試,有利于引導學生在今后進入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充實和提高,起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作用。
2.1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應為今后就業和工作而設計,I臨床檢驗本科生的目標主要是為醫療機構培養I臨床檢驗技師,能熟練掌握各設備進行各類標本的檢驗,并能準確地發出報告和結果解釋。課時和學分應傾斜專業核心課程,有針對性地改革課程體系。如臨床檢驗基礎、免疫學與免疫學檢驗、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檢驗、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儀器學、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等均增加課時,而一些與執業考試關系不密切的則適當減少課時。
2.2改革教學大綱
教學計劃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應有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根據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清楚該章節的的重點難點,以及哪些需掌握、哪些需熟悉和理解,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和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準則。它根據教學計劃,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規定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
2.2.1提煉教學大綱,強化知識點
目前所用的教學大綱知識點不突出,如微生物學檢驗在各章節中可以看出,基礎理論教學知識點明顯不足,而各論部分教學大綱知識點與考試大綱較為接近。目前如微生物及檢驗這門課程,每章節的大綱要求也很零亂,如果教師上課時把握不好,就會給學生造成很抽象的感覺,臨床細菌檢驗的質量控制及實驗室安全防護在教學大綱中沒有單獨介紹。免疫學檢驗教學大綱也是如此,知識點明顯少于考試大綱。在各章節的統計比較中可以看出,基礎理論部分差異不大,而檢驗技術部分差異很大。另外,有些章節,如:免疫原和抗體的制備、補體結合試驗和補體測定、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學防治等在考試大綱中不作要求,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細胞黏附分子的測定技術、MHC與HIA檢測及應用,再如微生物學檢驗的細菌生理、細菌的遺傳與變異等在教學大綱中沒有介紹。
2.2.2強化知識點培訓
圍繞執業資格考試內容進行授課,強化知識點培訓。如微生物檢驗的概念與分類、形態與結構、采樣、涂片、鏡檢、快速診斷、培養、生化試驗、藥敏、報告、質量保證等環節作為重點傳授,而變異、致病、免疫力、防治等作為熟悉;免疫學檢驗的檢驗項目的原理、操作步驟、質量控制等,都是掌握內容。
3建設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模擬題庫
成立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為資格考試輔導小組,建設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課程考試題庫,并續年更新題庫內容。按臨床醫學檢驗技師標準進行醫學檢驗課程考試和畢業考試,參照每年的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大綱、方法、內容、深度進行考試改革,并密切關注考試改革的動態與發展方向。
4提高專業課教師素質
嚴格把關專業課教師,檢驗專業課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強化知識點傳授,加強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培養。作為檢驗專業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密切注意檢驗醫學新發展。教師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施教,教學內容應結合執業考試內容,重點要求執業考試中的掌握部分作為教學中的知識點加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