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教育國際化中新媒體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研究新媒體的概念出發,闡述了新媒體在醫學教育國際化中的優勢,淺析了在新媒體背景下,醫學院校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醫學課程構建和國際化授課方式探索。以期不斷提升醫學教育國際化水平,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關鍵詞:新媒體;醫學教育;國際化
一、引言
新媒體是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1]。新媒體與醫學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豐富的國際化醫學教育資源,讓醫學生對在線教育的興趣,成指數級增長。充分利用數字媒體創造更生動有趣的優質醫學學習體驗,為醫學教育國際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新媒體在國際化醫學教育中的優勢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2]。新媒體擁有跨越時間和地域限制、豐富的醫學教學資源、多元的互動教學方式等優勢,實現了醫學課程和信息的國際共享,為醫學教育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打破時空限制 實現移動式學習醫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量大、理論深奧、學業繁重、學習周期長,集文字、圖像、視頻等為一體的APP學習軟件,能為醫學生碎片化學習時間提供需求的載體。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媒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目標,主動進行移動式學習能幫助醫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醫學知識,掌握更多的醫學技能。新媒體使醫學教育移動式學習變成常態化,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全球范圍內的醫學資源和知識,與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共同討論,從而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
(二)因材施教 實現個性化學習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倡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究其根本就是培養充滿個性化、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新媒體為醫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載體,讓因材施教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現變為可能。以丁香客、用藥助手、杏樹林醫學文獻、醫景Medscape、醫維度、iRadiology等醫學相關軟件為例,臨床、藥學、影像學、解剖學等各專業的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軟件;Coursera、edX、Udacity和FutureLearn等平臺則為醫學生開辟了學習新途徑,在這些平臺上,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提高思考能力,從而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
(三)開放互動 實現多元化學習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在線互動,實現多元化學習,是新媒體時代實現醫學教育國際化的主要手段。S.Khan等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20年肺炎疫情爆發,導致醫學生對手術的學習興趣下降,進而提出借助遠程技術和VR技術,來對外科手術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3]。VR技術從技術層面,解決了多人擠在手術室觀摩學習手術的問題;通過VR眼鏡和錄制直播高清晰的VR視頻,醫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用現場視角觀摩手術過程。新媒體背景下醫學知識的高速傳播和醫學課程資源的高效共享,以其多維性、交互性、共享性帶來了開放互動的學習體驗。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夠理解。包容并尊重他國的文化,培養多元的文化素養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從而為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診療奠定了基礎。
三、新媒體時代下的醫學教育國際化
信息化時代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已經成了醫學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生命線。作為一種新興得且被廣泛應用的媒體形態,醫學院校應該充分運用新媒體給帶來的優勢,增強國際化建設師資隊伍,抓住學生需求,提供國際化醫學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國際化教學方式,構建多樣的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4]。
(一)巧借新媒體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醫學院校的師資隊伍國際化,是醫學生國際化培養的第一資源;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是醫學教育國際化事業發展的內力。加大國際醫學教育的信息化運用,是切實提升教師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和國際視野的重要途徑。在信息技術革命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信息素養、人機協作能力等,儼然已是新時代醫學教育者所應具備的重要核心能力。醫學教育者應深入了解學習各種新媒體技術,利用Vlog、微信、易班和慕課等新媒體平臺和資源,抓住數字校園和智慧課堂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結合自身專業,借助新媒體積極學習跨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醫學院校的教師也應該通過Zoom、MicrosoftTeams和騰訊會議等平臺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在交流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外語能力、提升文化底蘊、提升國際知識,從而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助力醫學教育國際化發展。
(二)依托新媒體構建國際化醫學課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國際范圍內的知識共享。課程教學國際化是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支撐,是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實現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水平的重要體現[5]。2020年,約15%的醫學慕課課程,由世界頂級醫學殿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提供[6]。這些線上醫學課程所蘊含的知識豐富、內容專業,且提供了包括慢性病、全球衛生健康和傷害預防的課程資料與課程大綱。中國大學Mooc和StandfordOnline、Open2Study、Coursera、edX、Udacity等全球通用的在線教育平臺,不僅讓外國人可以學習本國的課程,也讓本國的文化走向世界,真正體現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三)應用新媒體探索國際化授課方式新媒體為醫學教育國際化的授課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為醫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Schools.com對美國2000名大學教師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教師大多熱衷于社交媒體,91%的教師認為社交媒體是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教師把社交媒體當作新式教學工具;三分之二的老師在課堂上運用社交媒體。在線課程網站是引進國際化醫學課程、傳播國外先進醫學研究理念和實踐的最佳工具。教師可以結合VR技術、大數據和教室多媒體等軟硬件設備,開展國際化教學活動。通過引進國外一流高校和一流專家學者的高質量慕課,極大地彌補了外專、外教來華當面授課的不便;此外,國內頂尖醫學高校積極攜手打造知名慕課品牌,建立和完善都能夠代表中國水平的醫學慕課體系,并將其向外推廣,讓國內外更多的醫學學習者和研究者發現并深入這些課程。共同探索新媒體時代下的國際化授課方式,進而在醫學界形成穩定并強大的學術聚合吸引力。
四、結語
新媒體給醫學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展示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提高了醫學教育質量,提升了師生國際醫學素養;有助于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醫學人才,為醫學教育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信息化時代,利用新媒體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了解世界前沿醫學知識并且掌握全球頂尖醫學技術的醫學生,將助推醫學教育國際化發展,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參考文獻
[1]王蘭蘭,李瑤,肖倩.新媒體信息技術在我國醫學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趨勢分析[J].護理研究,2017,31(12):1481-1484.
[2]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04):118-125.
[4]王英.新媒體視角下通過英語教育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究[J].現代交際,2017(18):53+52.
[5]田舒,劉杰.高等教育發展背景下以慕課促進研究生培養國際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86-91.
[6]趙雅,戴華,錢亞云.淺析VR技術和MOOC資源在醫學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20(05):169-171.
作者:呂雅鑫 單位:廈門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