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模式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實踐與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國醫學教育目前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惑,如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滯后,課程內容設置陳舊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24年來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下逐漸產生的獨特多形式結合的邵醫教學模式。通過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以及其他國外頂尖醫療教育機構的緊密合作,多年來開展頻繁雙向國際醫學教育交流,設立國際教學培訓項目,展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慢慢摸索出一條融合中西方醫學教育理念的臨床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整套豐富而全面的醫學教育項目與課程體系,創建了獨特的多形式結合的邵醫教學模式,其中包括:晨間教學、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使用虛擬病人教學等。這些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臨床思維,快速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臨床綜合實踐能力。深受廣大師生好評,為中國醫學臨床教育事業提供邵醫智慧。現報道如下。
1臨床醫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理念落后和臨床教學方法滯后
中國目前的臨床醫學教育,依舊受到應試教育影響。與國外相比,中國還是采取以教師理論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谥v解的教學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學習,通過實踐和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多,所以讓學生的實踐和臨床思維能力無法真正得到鍛煉?!皬娬{理論,輕視實踐”不僅導致臨床醫學教學效率下降,還使學生對臨床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下降。
1.2教學課程內容陳舊
中國臨床醫學教學的課程內容設置,目前依舊存在著涉及面廣但粗淺和陳舊等問題。首先,寬泛的臨床醫學知識,不得不讓學生必須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大量的醫學知識點;其次,大量的醫學知識點,導致通過被動記憶來學習的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法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并運用于實踐。同時,所學醫學知識滯后于高速發展著的臨床研究,導致內容的陳舊與落后。
2將國際化合作發展思路運用到臨床教育工作中
邵逸夫醫院建院后的24年以來,在國際合作中蓬勃發展。針對中國醫學臨床教育普遍存在的種種現象與問題,邵逸夫醫院通過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以及其他國外頂尖醫療教育機構的緊密合作,多年來本著雙向交流、學習合作的原則,慢慢摸索出一條融合中西方醫學教育理念的臨床教學體系,形成了一整套豐富而全面的醫學教育項目與課程體系,多樣性的邵醫教學模式逐漸成型。以下例舉了國際合作工作促進邵逸夫醫院臨床教育快速發展的幾個關鍵方面:
2.1開展雙向國際醫學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邵逸夫醫院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及其醫療中心建立了全面、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一大批國際臨床醫師定期到醫院提供咨詢與授課。同時長年接納海外實習生來院學習交流,近10年來一共接受的海外受訓學員人數達到300余人。實現了與國際高層次醫學教育的接軌。羅馬琳達大學則將邵逸夫醫院作為健康科學專科學生與住院醫師的臨床輪轉基地。除了接受“走進來”的教學交流,醫院還積極把臨床教師“派出去”學習。2012年,邵逸夫醫院內科教師代表團首次參加美國內科教育聯盟的年會,創造了該聯盟歷史上首次有中國臨床教師的參會記錄。2018年,邵逸夫醫院成為國內首個畢業后教育機構派遣臨床教師參加美國畢業后教育認證委員會的高級師資培訓,也創造了畢業后教育認證委員會歷史上率先接受中國大陸臨床教師參與培訓的記錄。通過頻繁的雙向交流,使得邵逸夫醫院的師資接軌于國際,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逐步構建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模式,醫院還設立了“羅馬琳達醫學中心的2111項目”(主治醫師直接赴美國參與臨床實踐的培訓項目),臨床培訓成果斐然,獲得業內認可。主治醫生通過親身體會,回國后也將國外的臨床教學授課模式帶回醫院,帶教住院醫生與醫學生。另外,醫院還設立了優秀八年制醫學生赴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實習項目,是浙江大學醫學院唯一的有附屬醫院獨立開設的醫學生國際交流項目。近來,邵逸夫醫院將進一步加強與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合作,將邀請其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的教授及臨床帶教老師借鑒美國醫學院的教學大綱與邵逸夫醫院師資合作,研發適合中國醫學院教學的系列課程,共同承擔邵逸夫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
2.2借鑒國際經驗,展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
醫院從1996年建院伊始就開始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是國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邵逸夫醫院就出書詳細的介紹了醫院住院醫師到??漆t生分層分級培訓的方法與計劃,這種理念在目前國內畢業后醫學教育領域也十分領先。借鑒美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驗,開展豐富的國際合作交流,摸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培訓體系,一套較為完整的住院醫師規范培訓的制度和模式已經得到了確定和完善,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漆t師培訓基地。1999年為了更好的培養全科醫師,邵逸夫醫院決定建立全國首個在綜合醫院中的全科醫學科。并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Genesys醫學中心協作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培訓方式,逐步形成了特色的全科醫師培訓模式。目前,邵逸夫醫院的這種教學培訓模式是全國全科醫師培訓的模版,邵逸夫醫院的全科住院醫師基地在國內享有盛譽,其學科建設和開拓工作在全國推廣和被同行廣泛學習。2016年,邵逸夫醫院全科成為首個通過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協會的教學認證的中國項目;同時邵逸夫醫院的內科基地與美國羅瑪琳達大學醫學中心合作建設“內科住院醫生合作培訓項目”,教學成果斐然,獲得業內認可。通過一系列的國際項目的交流,使得醫院畢業后教育成果在國內醫學教育界贏得了聲譽。
3多形式結合的邵醫教學模式在醫學臨床教育的實踐
多形式結合的邵醫教育模式解構,其內涵包括:晨間教學、PBL教學、使用虛擬病人教學。
3.1晨間教學
在做好日常帶教的基礎上,醫院一直堅持對醫學生與住院醫師進行晨間教學。利用每天晨間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展開??苹蚨鄬W科聯合教學,強化學生的臨床思維,快速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主要展開形式有:①怎樣值班:由主治醫師以上主講,值班巡視病人或護士傳呼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時,應該如何應對?選擇心臟驟停、發熱、呼吸困難、胸痛、腹痛、頭痛、消化道出血等20余個專題,進行反復滾動講解;②期刊沙龍:住院醫師或碩士研究生主講,選擇新出版外文雜志上論文,以多媒體形式,介紹論文的新觀點、新概念和新進展;③大查房為平臺,促使各??浦R的融合和分享,使學生接受系統、完整的大內科或大外科知識;④教學病例為平臺,討論涉及多??频慕虒W病例,訓練學生的綜合臨床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⑤疑難危重和死亡病例討論:由科室主任主持討論會,討論疑難危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回顧死亡病例的診斷和治療,從討論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3.2PBL教學
2002年,邵逸夫醫院在國內較早引進PBL的教學理念,并在2003年予以實踐。PBL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在旁給予指導與評價。它基于臨床能力培養的教育的核心,培養自我導向的終生學習能力,而不再是靠教師灌輸知識點。這種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法目前是為成人學習模式的核心。又因為臨床能力的多樣性,評估方法也變得十分多樣,其核心是“觀察性評估”而非簡單的“考試”。
3.3虛擬病人互動教學
培訓臨床思維能力是醫師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之一,通過與虛擬病人的互動教學,被認為是可以真正進行臨床思維能力培訓的合理方案。它的實際特性決定了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臨床教學:①該系統以虛擬病人的形式呈現,是將真實病例數字化編輯后產生的,學生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互動式診療,如問診、進行體格檢查、擬診、開臨床檢查檢驗醫囑和進行處置等,就像在臨床環境中診治患者的流程一樣。②目前虛擬病人互動教學系統可以提供多達100例的電子病例,涵蓋了幾乎所有臨床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③該軟件系統是帶有評估功能的,全過程監控可以監測學生遇到“患者”時所做的每項操作,并對學生在診治過程中展現的臨床推理能力做出評價。
4實踐多形式結合的邵醫教學模式意義的探討
4.1晨間教學的實踐意義
經過20多年教學實踐證實,晨間教學整合各臨床科室的碎片化教學內容,幫助構建課堂知識與臨床實踐的橋梁;促使多科知識的融合,早期灌輸醫學生多科協作的思想;調動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強化他們的臨床綜合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及時把握各臨床專科的最新醫學進展;督促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每年有近300位醫學生參加內科學晨間教學,學生的評價是“教學內容安排有序,異彩紛呈;學科大牛親自主持,百家爭鳴;多科討論搬上講臺,整體思維;實施接軌信息平臺,資源共享;彌補大課堂不足,培養不斷學習的習慣;了解進展,促進各學科融會貫通”。
4.2PBL教學的實踐意義
通過評估,邵逸夫醫院教學團隊發現PBL教學模式的出現,使得學生改變被動接受知識與記憶的狀態,發揮實際病例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學生以主體更為自主地展開思考,使其臨床思維能力得以充分訓練,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此種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愛。
4.3虛擬病人互動教學
DxR—Clinician的實踐意義使用時,學生面對的不是真實病人來實施診療,不會存在病人抵觸情緒,但所有問診、模擬體格檢查以及申請輔助檢查等與真實病例相同,還可查看并回顧問診或檢查結果的反饋,然后做出診斷和處置。這種教學教學方案特別適合對尚未深入接觸臨床的見習生,通過DXR軟件開展模擬臨床思維的理論培訓,特別是全過程監控,對于幫助醫學生進一步訓練自己規范的診斷思維大有好處,也為老師的分析與評判提供客觀的參考。目前邵逸夫醫院已設置了“基于DxR-Clinician軟件應用-結合已有PBL課程的見習醫師臨床思維培訓課程”改革項目。期望這種嘗試能為改變中國的醫學臨床教育由傳統模式向臨床能力培養模式的轉化這一世界趨勢盡一份綿薄之力。總之,邵逸夫醫院正因有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和國際化背景,24年一路探索,同時未來也期待更多邵醫教育新模式能創新而出,為中國醫學臨床教育事業提供邵逸夫醫院獨有智慧。
參考文獻
1.王箏揚,章銳鋒,阮恒超.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制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18,2(3):9-12.
2.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醫學與哲學,2007,28(8):72-74.
作者:詹一蕾 王箏揚 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國際交流合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