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益生菌在藥學中的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研究證明這些產品在發酵和成熟工藝中都有乳酸菌的參與,也需要乳酸菌來獲得風味、保鮮和成熟[11]。研究這些傳統食品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給食品研究和開發人員許多啟迪,使他們發現乳酸菌在傳統食品的生產和改良,及新產品開發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1益生菌的應用
1.1益生菌在養殖業中的應用
隨著世界上許多國家限制或禁止在飼料及養殖中使用抗生素,尋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成為養殖業的一個緊迫的任務,而益生菌以其益生性、抑菌性以及促生長等等特性成為替代抗生素的最佳選擇,迅速地在養殖也中掀起了研究熱潮。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飼料公定協會(AAFCO)公布了40余種可在畜禽飼料中添加的益生菌,我國農業部第318號公告規定了15種益生菌可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12]。動物飼養實踐顯示[13],益生菌具有維持動物腸道的菌群平衡,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減少腸道病原微生物和凈化畜舍環境的積極作用。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以及真菌等益生菌被廣泛地應用在畜禽飼料中,作為發酵飼料菌種或者飼料添加劑使用。益生菌發酵飼料是一類集益生菌的功效與優質飼料的優點,具有潛在替代含抗生素飼料的一種新型飼料[14,15]。
1.2益生菌在醫藥中的應用
從傳統發酵中藥到現今的益生菌制劑,益生菌因其對人體的益生作用而在現代醫藥中被廣泛地應用。所謂的益生菌制劑[16],是根據益生菌的特性如整腸、營養、抑菌等不同的益生作用用適當的方法制成的活菌粉劑、片劑或膠囊等,服用后能起到相應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如市售的媽咪愛、培菲康等益生菌醫藥制劑,以及合生元、漢臣氏、昂立優菌多等益生菌保健藥品。由于益生菌的生理特點與作用范圍限制,益生菌與我國傳統中藥的作用研究備受人們關注。
2益生菌與中藥微生物在中藥中的應用
由來已久,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紅曲、建神曲等,均是通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類發酵而成的中藥,借助傳統中醫組方原理,將單味中藥或者是具有相類似或協同作用的多組方中藥進行單菌或多菌發酵,隨著微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祖國傳統中醫藥的進一步研究發掘,益生菌在中藥發酵中的應用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17],極大的推動了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2.1益生菌發酵中藥的研究
中藥發酵是中藥的傳統炮制方法之一,目前臨床應用的中藥發酵制品約有20多種。傳統的中藥發酵是在自然的條件下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菌類使藥物發泡、生衣的一種加工方法,但是菌種不純,針對性不強,極大的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18],其中藥發酵品質的好壞取決于環境的作用,藥物品控艱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微觀世界認識進一步的加深,針對性的利用單一或混合有益微生物菌種對傳統中藥材進行定向發酵,根據藥物的特性有目的地進行組合,結合菌種特性,選取對應的適合益生菌類進行發酵,同時通過對溫度、濕度等發酵條件進行動態控制,根據要求采用液體或者是固體發酵,從而達到發酵制品的最優化及可控性,從而實現中藥發酵的現代化。
2.2益生菌發酵中藥的作用
中藥的現酵較好地融入了現代生物技術的元素,根據臨床酶學及生化理論的發展,中藥發酵能定向改變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有效成分含量,增強藥物療效,同時可以修飾或降解藥物的有毒成分而達減毒作用。鄭利華等[19]對五倍子進行發酵炮制,發現能明顯提高五倍子的收斂作用,降低了部分患者服用后食欲缺乏的副作用。吳志勇等[20]發酵黃芪后黃芪多糖最多可達普通水提法的5倍。徐萌萌等[21]利用益生菌發酵實現了梔子、黃芩、牛蒡子、甘草這些苷類中藥在體外成分的轉化,提高了其苷元的含量,使其更利于人體吸收,從而增強藥物的療效。此外,在益生菌發酵中藥的過程中產生的酶及代謝產物會以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或者非有效成分甚至有害成分為前體,進行生化反應,對這些物質進行消化、分解、轉化等,建立起一個體外的“人工腸胃”系統,把大分子物質分解轉化為能夠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質或新的活性物質,提升了傳統中藥的療效,明確了效果,同時為解決中藥藥效成分人工合成難以及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途徑[22,23]。
2.3益生菌發酵中藥在臨床上的應用隨著人體微生態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益生菌屬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益生菌發酵中藥也被廣泛地應用于藥品及功能食品中。研究證明,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按一定種群比例和順序定植在腸壁上,正常菌群成為優勢種群,形成穩定的微生態平衡,對宿主具有生物屏障、抑制致病菌和腐敗菌、提供營養、提高免疫力等促進健康作用,體外發酵的中藥攜帶益生菌成分進入人體后,易被腸道內的菌群屏障識別,有效成分順利被人體吸收,加快了藥效的發揮,同時減少或降低了藥物引起的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傳統中草藥給藥途徑多采用口服方式,經益生菌發酵后的中藥適口性改善,除去了傳統中藥湯劑“苦口”的缺陷。同時服用中藥成分與益生菌進入人體“胃腸發酵系統”,與人體內腸道菌群發生交聯,完成中藥有效成分的轉化,產生出具有較強藥理活性的代謝產物[24]。經長期臨床和實踐證明,發酵中藥相比傳統中藥藥效提高4~28倍,是對傳統中藥的重大創新,開創中藥的新時代。
3展望
雖然我國已有千余年的運用中藥及益生菌的歷史,但是由于對中藥的藥性、藥理的研究深度不足,以及在微生態學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等原因,導致藥用益生菌及益生菌在中藥炮制中的應用機制不明確,對于藥用益生菌制劑、益生菌發酵中藥缺乏一種系統的多維評價體系,但隨著醫藥市場的不斷需求,二者以其獨特的藥理藥性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定將成為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
作者:謝莉敏 李 丹 程秀芳 劉 虹 黃啟亮 谷 巍 單位: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